社會福利概論
商品資訊
叢書:社會‧社工
ISBN13:9789571476360
替代書名:An Introduction to Social Welfare
出版社:三民書局
作者:萬育維-著
出版日:2023/07/05
裝訂/頁數:平裝/256頁
規格:23.2cm*17.2cm*11.1cm (高/寬/厚)
版次:初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序
作者序
臺灣歷經二次嬰兒潮高峰,第一次是1958年至1966年,這9年合計378萬餘人出生,每年出生人口都破40萬;第二波是1976年至1982年,共289萬餘寶寶出生。相信這個數字會嚇死很多現在的年輕人,而我就是臺灣第一波嬰兒潮378萬人當中的一位,俗稱「嬰兒潮世代」。這個世代見證了許多歷史事件:老蔣過世、中美斷交、十大建設、解嚴、政權交替、學運、同婚合法等;同時,社會福利的發展也在大環境影響下蓬勃發展,從中央編列的社福經費可見一斑,以2020年至2023年近4年間中央政府歲出編列情形來看,社會福利的支出都是排名第一,從2020年5仟245億占總金額的24.6%,到2023年7仟154億,占26.3%,相較於2022年的預算增加了19.1%,這是前所未有的增加比率,多年來社福預算的增加比率都維持在6-7%之間。
然而,經費的投入並不等於民眾幸福感的提昇,不等於社會正義已從彼岸到達此岸,更不等於群己權界以及人和環境生態之間已達平衡、和諧。社會問題不會因為社會福利的發展而得以紓緩甚至解決,壓迫、剝削、壟斷仍普遍存在生活週遭。聯合國揭櫫的諸多公約,如CRC(兒童權利公約)、CRPD(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CEDAW(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仍停留在宣示的概念居多,要能真正落實仍待努力。畢竟,由概念的促進到生活日常,有時是需要歷經好幾代的歷程,但是在這實踐的過程中並不孤單,會遇到些很勇敢、堅定、令人敬佩的小人物,微光引道,繼續前行。印象深刻有位母親她的孩子是先天性的腦性麻痺,許多人勸她人工流產,她卻執意生下;明明比任何母親都辛苦賺錢,她卻說:「賺的錢有三個意義,一是現在的生活和醫療費用;二是孩子未來的所需;三是孩子能力有限,沒辦法貢獻社會,我幫他捐出去做社會公益。」
有一次和安置在機構中的孩子一起跨年,孩子們問我:「萬老師,妳心中的願望是什麼?」那時我回答:「世界上沒有安置機構,所有的孩子們都有溫暖的家。」而其實,我還有個願望:「不再有社工執業,每個人都可以把自己顧好,有能力再幫助別人。」
以前有位助理,她的父親有十個兄弟,最大的外出打拼,一個一個把弟弟們帶在身邊,改善家中經濟;阿公要求每個孩子拿出薪水的1/5孝親,再透過阿公補貼部分需要幫忙的兒子。這就是小型的福利制度在家族中運作,不用政府的科層組織,也不用社工,回到家庭和家族的照顧,是責任、義務也是情感,可知有些美好的傳統,不是福利制度可以取代的。
「寫書,心中要有讀者」是一位朋友的提醒。要寫一本易讀、易懂,並引起共鳴,進而會引發讀者搜尋相同資料的書,是63歲的我對自己、對學生、對專業、對師長們的一個交待,也是社工所謂的「責信」,作為一個專業人士應有的德行。專業可以慢慢培養,但德行是一生的行事風格,不可輕易改變,更是那種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堅持和無懼。寫書的過程中,每每想起不同階段恩師們的教誨、學生們的叮嚀,以及社工們在戰場上的匍匐前進;當一篇篇的博碩士論文被搜尋出、閱讀並引用時,心中的安慰是無法言語的。臺灣的社工教育至此,不敢說是開花結果,但也是遍地芳香,這批年輕學者們對社會議題的關注、研究步驟的嚴謹令人敬佩。
最後特別感謝三民書局的編輯們,和身邊的二位助理,一位是文獻搜尋高手,一位是官方網站、政府出版品達人,她們幫助我完成這個心願——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
萬育維 於花蓮壽豐鯉魚潭
2023年4月23日
目次
第一章 從慈善到社會福利方案
第二章 互補與相依:福利制度與家庭、就業和教育制度之間的關聯性
第三章 社會學、文化人類學對社會福利的影響
第四章 社會福利基本概念與範圍界定上的爭議
第二篇 社會福利的規劃
第五章 從福利多元主義的思維看提供者的多元和財源的多元
第六章 福利對象的選取和項目的設計
第七章 福利服務的靈魂:輸送過程
第八章 社會行銷和募款策略
第三篇 社會福利的實踐與省思
第九章 從社區照顧到社區居住──以兒少安置轉自立和身障家園為例
第十章 貧窮再探:工作意願、就業類型與福利服務
第十一章 多元文化下,新住民、移工和多元成家對社會福利的意涵
第十二章 從福利的本質再探社會安全網的變革和挑戰
關鍵字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