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慈的力量
商品資訊
系列名:心靈成長系列
ISBN13:9789863989066
替代書名:A FORCE FOR GOOD: The Dalai Lama’s Vision for Our World
出版社:天下雜誌
作者:丹尼爾.高曼
譯者:施婉青
出版日:2023/06/28
裝訂/頁數:平裝/272頁
規格:15cm*21cm*1cm (高/寬/厚)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序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EQ之父 丹尼爾.高曼 大作
★達賴喇嘛 專文導讀
每個人都能從紛擾的內外在中,
辨識憤怒、恐懼、憎惡、喜悅、悲傷的情緒地圖,
將仁慈、悲憫的心轉化為積極的行動,
找出一條通往更多良善、快樂的路徑!
「當我們真誠地對他人付出關懷,不僅會變得更仁慈,甚至也會讓自己從憤世嫉俗的反應中獲得解脫。」――達賴喇嘛
憤怒、怨恨、嫉妒、狂妄,或對渴望過度偏執的心,會毀壞我們的生活。問題的癥結點在我們身上。我們真正的敵人,是我們內在的毀滅性想法。
為了自身及社會整體的情緒健康,我們需要轉化負面能量,培養一顆平靜的心靈!
情緒鎮靜、平衡,讓內在充滿溫暖
恐懼和憤恨會吃掉我們的能量,鎮靜正面的心態則可帶來內心的安定。處理不健康情緒的方式,如同手髒了要洗手同樣自然,本書介紹了保健之道,讓我們可以藉由正念練習、社會情緒學習等各種情緒平衡課程,適時紓解,克制破壞性情緒的爆發,避免傷己傷人。
轉化負面能量、維持情緒平靜與心懷慈悲,無關宗教或信仰,有了正面的內在轉化力量,就能自然體現出對他人的關懷。科學研究顯示,快不快樂,是看我們個人與他人互動的品質,而不是收入來定。想要在更多方面獲得身心健康快樂,最重要的是,我們能否感受到與他人的親近。每當我們想要幫助他人時,大腦迴路就會產生快感,就像等待甜點般的興奮。
表現柔軟、仁慈,讓善行發揮力量
紐約時報暢銷書《EQ》作者高曼,以情緒教育享譽全球,他是達賴喇嘛超過三十年的摯友,在本書中,他解析對達賴喇嘛的長期觀察,加上長年的心理學研究結果分析:
如果我們都能透過轉化負面能量,管理破壞性情緒,讓心平靜,便能有更多的耐心、容忍心、寬恕心,由此修練一顆柔軟慈悲的心,從自身行為開始改變。
我們將能運用心靈地圖來指引自己的內在旅程,讓每個人都能成為自我情緒的主宰,由內練習再到對外行動,從容轉換心境與行為。
這將使我們願意主動真誠關懷他人,伸出援手,對身邊的人付出關愛,追求全體人類的幸福經濟,以對話取代衝突,最後創造出一個互助向善的美好世界。
各界好評推薦
吳英璋 臺大心理系名譽教授
吳若權 作家/廣播主持/企管顧問
施崇棠 華碩集團董事長
張淑芬 台積電慈善基金會董事長
許瑞云 身心靈醫師
蘇益賢 臨床心理師
(按姓氏筆劃排序)
我很清楚地知道,身為一個人,我的幸福取決於他人。關心他人的幸福快樂,也是我嚴肅看待的道德責任……
很高興看到我的老友丹尼爾・高曼完成這本書,內容探索描繪我的基本許諾,如何在過去幾十年中逐漸發展開花。他是一位寫作經驗純熟的作家,對於人類內外在世界的科學,具有深厚熱情,給我的幫助極大。如同這本書的誕生,他正是剖析這些現象的不二人選。
――第十四世達賴喇嘛
柔軟的心是慈悲的心、是利他的心。作者強調這項主張並不是宗教的教義,而是有科學知識基礎。
――吳英璋,臺灣大學心理系名譽教授
這不僅僅是本自助書,而是審視了達賴喇嘛所支持的具體信念,比如情緒保健、有慈悲心的資本主義,以及可以使世界變得更美好的心靈教育。一本樂觀正向、引發思考,且提供許多實例以供運用的入門好書。
――《書單》雜誌(Booklist)
國外讀者感動推薦
雖然很多人以為這是本宗教學或性靈學的書籍,但它不是。《仁慈的力量》敏銳觀察了達賴喇嘛與各界人士的交流。作者不會拿繁瑣的資訊來轟炸你,而是提供許多有科學證據、很好落實的建議。這更不是本達賴喇嘛的傳記,讀起來更像是踏上一趟溫柔的旅程,或是親密好友和你促膝長談──聊他和達賴喇嘛及其朋友所共度的一段美好時光。
――Caitlin Lynagh
如果你覺得每天看到的都是些令人沮喪的新聞,那麼讀這本書會改變你的想法,並告訴你能如何幫助別人。這本書充滿了實例,告訴我們事情如何從一點善意的種子茁壯成美好果實。你將會成為一個改變者,並認知到唯有對事情有正向的展望,才可以對抗那些使人喘不過氣、破壞性的情緒。讀就對了,並付諸實行。未來的世代會感謝你。
――Margaret E.. Denstad
超級愛這本書的!凡事應該從大處想。我現在已經開始實踐本書所傳遞的價值觀。
――Chris
這是本有深度、有洞見、啟發人心,剛好是這個時代所需要的書。在這個複雜的世代,對於那些在尋找更深刻的智慧和悲憫心,以引導生命方向的人,本書必讀。
――Michelle Levey
假如每個人都可以讀這本書,這個世界會有多麼不一樣呀!
――Maria Mark
我平常不看心理勵志、哲學類的書籍。但因為我使用丹尼爾.高曼的其他作品當成上課教材,而我也聽過達賴喇嘛的大名,所以我想或許這是本有趣的書。才讀到第二頁,我就完全被迷住了。這本書真的讓我重新思考自己與他人的互動,以及思索我想如何改變。超級推薦! ――Edward Barnett
★本書為2017年出版《柔軟的心最有力量》之改版
★達賴喇嘛 專文導讀
每個人都能從紛擾的內外在中,
辨識憤怒、恐懼、憎惡、喜悅、悲傷的情緒地圖,
將仁慈、悲憫的心轉化為積極的行動,
找出一條通往更多良善、快樂的路徑!
「當我們真誠地對他人付出關懷,不僅會變得更仁慈,甚至也會讓自己從憤世嫉俗的反應中獲得解脫。」――達賴喇嘛
憤怒、怨恨、嫉妒、狂妄,或對渴望過度偏執的心,會毀壞我們的生活。問題的癥結點在我們身上。我們真正的敵人,是我們內在的毀滅性想法。
為了自身及社會整體的情緒健康,我們需要轉化負面能量,培養一顆平靜的心靈!
情緒鎮靜、平衡,讓內在充滿溫暖
恐懼和憤恨會吃掉我們的能量,鎮靜正面的心態則可帶來內心的安定。處理不健康情緒的方式,如同手髒了要洗手同樣自然,本書介紹了保健之道,讓我們可以藉由正念練習、社會情緒學習等各種情緒平衡課程,適時紓解,克制破壞性情緒的爆發,避免傷己傷人。
轉化負面能量、維持情緒平靜與心懷慈悲,無關宗教或信仰,有了正面的內在轉化力量,就能自然體現出對他人的關懷。科學研究顯示,快不快樂,是看我們個人與他人互動的品質,而不是收入來定。想要在更多方面獲得身心健康快樂,最重要的是,我們能否感受到與他人的親近。每當我們想要幫助他人時,大腦迴路就會產生快感,就像等待甜點般的興奮。
表現柔軟、仁慈,讓善行發揮力量
紐約時報暢銷書《EQ》作者高曼,以情緒教育享譽全球,他是達賴喇嘛超過三十年的摯友,在本書中,他解析對達賴喇嘛的長期觀察,加上長年的心理學研究結果分析:
如果我們都能透過轉化負面能量,管理破壞性情緒,讓心平靜,便能有更多的耐心、容忍心、寬恕心,由此修練一顆柔軟慈悲的心,從自身行為開始改變。
我們將能運用心靈地圖來指引自己的內在旅程,讓每個人都能成為自我情緒的主宰,由內練習再到對外行動,從容轉換心境與行為。
這將使我們願意主動真誠關懷他人,伸出援手,對身邊的人付出關愛,追求全體人類的幸福經濟,以對話取代衝突,最後創造出一個互助向善的美好世界。
各界好評推薦
吳英璋 臺大心理系名譽教授
吳若權 作家/廣播主持/企管顧問
施崇棠 華碩集團董事長
張淑芬 台積電慈善基金會董事長
許瑞云 身心靈醫師
蘇益賢 臨床心理師
(按姓氏筆劃排序)
我很清楚地知道,身為一個人,我的幸福取決於他人。關心他人的幸福快樂,也是我嚴肅看待的道德責任……
很高興看到我的老友丹尼爾・高曼完成這本書,內容探索描繪我的基本許諾,如何在過去幾十年中逐漸發展開花。他是一位寫作經驗純熟的作家,對於人類內外在世界的科學,具有深厚熱情,給我的幫助極大。如同這本書的誕生,他正是剖析這些現象的不二人選。
――第十四世達賴喇嘛
柔軟的心是慈悲的心、是利他的心。作者強調這項主張並不是宗教的教義,而是有科學知識基礎。
――吳英璋,臺灣大學心理系名譽教授
這不僅僅是本自助書,而是審視了達賴喇嘛所支持的具體信念,比如情緒保健、有慈悲心的資本主義,以及可以使世界變得更美好的心靈教育。一本樂觀正向、引發思考,且提供許多實例以供運用的入門好書。
――《書單》雜誌(Booklist)
國外讀者感動推薦
雖然很多人以為這是本宗教學或性靈學的書籍,但它不是。《仁慈的力量》敏銳觀察了達賴喇嘛與各界人士的交流。作者不會拿繁瑣的資訊來轟炸你,而是提供許多有科學證據、很好落實的建議。這更不是本達賴喇嘛的傳記,讀起來更像是踏上一趟溫柔的旅程,或是親密好友和你促膝長談──聊他和達賴喇嘛及其朋友所共度的一段美好時光。
――Caitlin Lynagh
如果你覺得每天看到的都是些令人沮喪的新聞,那麼讀這本書會改變你的想法,並告訴你能如何幫助別人。這本書充滿了實例,告訴我們事情如何從一點善意的種子茁壯成美好果實。你將會成為一個改變者,並認知到唯有對事情有正向的展望,才可以對抗那些使人喘不過氣、破壞性的情緒。讀就對了,並付諸實行。未來的世代會感謝你。
――Margaret E.. Denstad
超級愛這本書的!凡事應該從大處想。我現在已經開始實踐本書所傳遞的價值觀。
――Chris
這是本有深度、有洞見、啟發人心,剛好是這個時代所需要的書。在這個複雜的世代,對於那些在尋找更深刻的智慧和悲憫心,以引導生命方向的人,本書必讀。
――Michelle Levey
假如每個人都可以讀這本書,這個世界會有多麼不一樣呀!
――Maria Mark
我平常不看心理勵志、哲學類的書籍。但因為我使用丹尼爾.高曼的其他作品當成上課教材,而我也聽過達賴喇嘛的大名,所以我想或許這是本有趣的書。才讀到第二頁,我就完全被迷住了。這本書真的讓我重新思考自己與他人的互動,以及思索我想如何改變。超級推薦! ――Edward Barnett
★本書為2017年出版《柔軟的心最有力量》之改版
作者簡介
丹尼爾.高曼 Daniel Goleman
著名心理學家、情緒教育大師。四度榮獲美國心理協會(APA)最高榮譽獎項,於1980年代獲頒心理學終生成就獎。他同時也是優異的科普記者,長年為《紐約時報》撰寫行為科學與大腦研究的報導,並因新聞寫作榮獲許多獎項,兩次獲普利玆獎提名。他有多本重量級暢銷鉅作,包括《EQ》、《專注的力量》、《平靜的力量》等。
他是心智與生命研究所(Mind and Life Institute,又譯心靈與生命學會)的創立元老,組織EQ研究協會(Consortium for Research on Emotional Intelligence in Organizations)的聯合主席,也是學業、社會與情緒學習協會(Collaborative for Academic, 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 CASEL)的共同創辦人,致力推動全球從幼兒到高中的情緒教育運動。
更多資訊請參閱作者官網:DanielGoleman.info
著名心理學家、情緒教育大師。四度榮獲美國心理協會(APA)最高榮譽獎項,於1980年代獲頒心理學終生成就獎。他同時也是優異的科普記者,長年為《紐約時報》撰寫行為科學與大腦研究的報導,並因新聞寫作榮獲許多獎項,兩次獲普利玆獎提名。他有多本重量級暢銷鉅作,包括《EQ》、《專注的力量》、《平靜的力量》等。
他是心智與生命研究所(Mind and Life Institute,又譯心靈與生命學會)的創立元老,組織EQ研究協會(Consortium for Research on Emotional Intelligence in Organizations)的聯合主席,也是學業、社會與情緒學習協會(Collaborative for Academic, 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 CASEL)的共同創辦人,致力推動全球從幼兒到高中的情緒教育運動。
更多資訊請參閱作者官網:DanielGoleman.info
序
【導讀】
擁有柔軟慈悲的心,成為向善的力量
――達賴喇嘛
自從當年我以難民身分離開西藏,前往印度奔向自由,這五十六年來的日子,對西藏人民,還有我自己,都不好過。支撐我們繼續走下去的是,我們的傳統教誨――在困境中將危機化為轉機。以我自己的例子來說,難民的生活方式開拓了我的視野。如果當初我留在西藏,很可能就會被孤立在這個世界之外,斷絕我接受不同見解挑戰的機會。正因為如此,我很幸運地可以前往不同國家,結識各方人士,吸取他們的經驗,同時也與他們分享我的觀點。這樣的生活方式,很適合我不喜制式的個性,因為制式只會增加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感。
我很清楚地知道,身為一個人,我的幸福取決於他人。關心他人的幸福快樂,也是我嚴肅看待的道德責任。倘若認為人類的未來,僅透過祈禱和祝福就可達成,是不切實際的想法。我們需要採取行動。因此,我的第一個許諾是:讓自己竭盡所能,貢獻於人類福祉。同時,我是個佛僧,身為佛僧的經驗讓我明白,所有宗教傳統所要傳達的訊息,都潛存愛與慈悲心。因此,我的第二個許諾是:提升兩者間的和諧友善關係。第三,縱使我已卸下政治責任,我仍然是西藏人,仍然掛念自己如何能幫助西藏人民,以及保存正瀕臨毀滅威脅的佛教文化和西藏自然環境。
很高興看到我的老友丹尼爾.高曼完成這本書,內容探索描繪我的這些基本許諾,如何在過去幾十年中逐漸發展開花。他是一位寫作經驗純熟的作家,對於人類內外在世界的科學,具有深厚熱情,給我的幫助極大。如同這本書的誕生,他正是剖析這些現象的不二人選。
我相信,讓人類過得更幸福,讓彼此在更和平的世界中,更加完整地互相扶持,是一個可以實現的目標。但是,我們必須擁有寬廣的視野和長遠的眼光。改變自我和改變我們所居住的這個世界,無法一蹴可幾,需要時間。但是沒有耕耘,就不會有收穫。有一件最重要的事,我希望讀者能夠了解,那就是:這種改變的產生,不是由政府,或是聯合國來決定。當每一個人都透過人類道德系統的核心價值、科學研究結果、基本常識來進行自我轉化後,真正的改變才會發生。在閱讀本書時,請記得身為人類的我們,每一個人都具有神奇的智慧和潛力,可以讓自己擁有一顆柔軟慈悲的心,讓每一個人都能成為一股――向善的力量。
【推薦序】
「由內練習」而「對外行動」
――吳英璋(臺灣大學心理系名譽教授)
自從《寂靜的春天》一書問世之後,這五十多年來討論永續的地球並提出警訊的聲音此起彼落,連帶著世人普遍的道德淪喪與傾向感官享受也經常被關懷,而其中大致上都主張需要每一個人恢復道德品質,為永續生存而努力。本書《仁慈的力量》具體說明了如何從個人做起,進而影響整個人類社會。
柔軟的心是慈悲的心、是利他的心。作者強調這項主張不是宗教的教義,而是有科學知識基礎。作者自身是重視科學取向、出色的心理學家,他特別說明達賴喇嘛雖然不認為科學方法是獲取知識的唯一方法,但是很重視科學知識及其應用。藉由描述與詮釋達賴喇嘛的言行,再輔以自身所知道的相關科學知識,作者一再從不同角度努力說服讀者「柔軟的心是慈悲的心、是利他的心;這不是宗教的教義,而是有科學知識為基礎的主張。」
慈悲與利他是個人想擁有真實的快樂與幸福,並進而影響全世界朝永續生存前進的鑰匙。具體的做法是先「由內練習」,接著「對外行動」。「由內練習」的核心修練工作是情緒的自我控制,讓自己不致於因情緒不安,而內心一團混亂,或因負面情緒盤踞心中不散而傷害自己或他人。以生氣為例:生氣的情緒包含一組特殊的生理激動狀態、主觀感受到生氣、生氣的表情與姿勢,以及生氣的想法與信念,接著是由生氣情緒所驅使的行動,可能是攻擊或壓抑。攻擊的結果會引發複雜的相互暴力,壓抑則容易醞釀成敵意或憎恨。修練的重點是試著分開發生的情緒與情緒所驅使的行動,這就需要練習隨時覺察自己的情緒與情緒的行動,而在情緒行動之前,合理化情緒(例如改變生氣時的想法與信念),讓原先具有的破壞性情緒轉化成健康的情緒。一般的情緒管控訓練課程也都是採用此項原則,但本書所介紹的合理化做法增加了「合理化的基礎是慈悲的心與利他的心」,亦即合理與否的標準是「是否合乎慈悲與利他」。
由此可見本書所討論的內在練習,是一種「內聖」的具體修練途徑,從我們內在的修練朝向聖賢的典範。「外王」基本上是內聖的延伸,本書談的對外行動即在說明如何將慈悲利他的心付諸行動,主要的原則是公平性、透明性,以及擔當性。在對待不公義的事件,我們要有回應(有擔當),但對造成不公義事件的人們則仍然待以慈悲心(平等對待每一個人);在對待經濟體系的不道德,我們期待「有足夠多慈善的狗,可以引導出凶惡狗的慈善本性」,既使在目前的企業界,仍有許多現成的例子說明營利兼行善是可以實現的。我們需要更多有慈悲心有道德的企業家與領導人。這項期待要從我們本身的內聖做起――修練柔軟的心。
擁有柔軟慈悲的心,成為向善的力量
――達賴喇嘛
自從當年我以難民身分離開西藏,前往印度奔向自由,這五十六年來的日子,對西藏人民,還有我自己,都不好過。支撐我們繼續走下去的是,我們的傳統教誨――在困境中將危機化為轉機。以我自己的例子來說,難民的生活方式開拓了我的視野。如果當初我留在西藏,很可能就會被孤立在這個世界之外,斷絕我接受不同見解挑戰的機會。正因為如此,我很幸運地可以前往不同國家,結識各方人士,吸取他們的經驗,同時也與他們分享我的觀點。這樣的生活方式,很適合我不喜制式的個性,因為制式只會增加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感。
我很清楚地知道,身為一個人,我的幸福取決於他人。關心他人的幸福快樂,也是我嚴肅看待的道德責任。倘若認為人類的未來,僅透過祈禱和祝福就可達成,是不切實際的想法。我們需要採取行動。因此,我的第一個許諾是:讓自己竭盡所能,貢獻於人類福祉。同時,我是個佛僧,身為佛僧的經驗讓我明白,所有宗教傳統所要傳達的訊息,都潛存愛與慈悲心。因此,我的第二個許諾是:提升兩者間的和諧友善關係。第三,縱使我已卸下政治責任,我仍然是西藏人,仍然掛念自己如何能幫助西藏人民,以及保存正瀕臨毀滅威脅的佛教文化和西藏自然環境。
很高興看到我的老友丹尼爾.高曼完成這本書,內容探索描繪我的這些基本許諾,如何在過去幾十年中逐漸發展開花。他是一位寫作經驗純熟的作家,對於人類內外在世界的科學,具有深厚熱情,給我的幫助極大。如同這本書的誕生,他正是剖析這些現象的不二人選。
我相信,讓人類過得更幸福,讓彼此在更和平的世界中,更加完整地互相扶持,是一個可以實現的目標。但是,我們必須擁有寬廣的視野和長遠的眼光。改變自我和改變我們所居住的這個世界,無法一蹴可幾,需要時間。但是沒有耕耘,就不會有收穫。有一件最重要的事,我希望讀者能夠了解,那就是:這種改變的產生,不是由政府,或是聯合國來決定。當每一個人都透過人類道德系統的核心價值、科學研究結果、基本常識來進行自我轉化後,真正的改變才會發生。在閱讀本書時,請記得身為人類的我們,每一個人都具有神奇的智慧和潛力,可以讓自己擁有一顆柔軟慈悲的心,讓每一個人都能成為一股――向善的力量。
【推薦序】
「由內練習」而「對外行動」
――吳英璋(臺灣大學心理系名譽教授)
自從《寂靜的春天》一書問世之後,這五十多年來討論永續的地球並提出警訊的聲音此起彼落,連帶著世人普遍的道德淪喪與傾向感官享受也經常被關懷,而其中大致上都主張需要每一個人恢復道德品質,為永續生存而努力。本書《仁慈的力量》具體說明了如何從個人做起,進而影響整個人類社會。
柔軟的心是慈悲的心、是利他的心。作者強調這項主張不是宗教的教義,而是有科學知識基礎。作者自身是重視科學取向、出色的心理學家,他特別說明達賴喇嘛雖然不認為科學方法是獲取知識的唯一方法,但是很重視科學知識及其應用。藉由描述與詮釋達賴喇嘛的言行,再輔以自身所知道的相關科學知識,作者一再從不同角度努力說服讀者「柔軟的心是慈悲的心、是利他的心;這不是宗教的教義,而是有科學知識為基礎的主張。」
慈悲與利他是個人想擁有真實的快樂與幸福,並進而影響全世界朝永續生存前進的鑰匙。具體的做法是先「由內練習」,接著「對外行動」。「由內練習」的核心修練工作是情緒的自我控制,讓自己不致於因情緒不安,而內心一團混亂,或因負面情緒盤踞心中不散而傷害自己或他人。以生氣為例:生氣的情緒包含一組特殊的生理激動狀態、主觀感受到生氣、生氣的表情與姿勢,以及生氣的想法與信念,接著是由生氣情緒所驅使的行動,可能是攻擊或壓抑。攻擊的結果會引發複雜的相互暴力,壓抑則容易醞釀成敵意或憎恨。修練的重點是試著分開發生的情緒與情緒所驅使的行動,這就需要練習隨時覺察自己的情緒與情緒的行動,而在情緒行動之前,合理化情緒(例如改變生氣時的想法與信念),讓原先具有的破壞性情緒轉化成健康的情緒。一般的情緒管控訓練課程也都是採用此項原則,但本書所介紹的合理化做法增加了「合理化的基礎是慈悲的心與利他的心」,亦即合理與否的標準是「是否合乎慈悲與利他」。
由此可見本書所討論的內在練習,是一種「內聖」的具體修練途徑,從我們內在的修練朝向聖賢的典範。「外王」基本上是內聖的延伸,本書談的對外行動即在說明如何將慈悲利他的心付諸行動,主要的原則是公平性、透明性,以及擔當性。在對待不公義的事件,我們要有回應(有擔當),但對造成不公義事件的人們則仍然待以慈悲心(平等對待每一個人);在對待經濟體系的不道德,我們期待「有足夠多慈善的狗,可以引導出凶惡狗的慈善本性」,既使在目前的企業界,仍有許多現成的例子說明營利兼行善是可以實現的。我們需要更多有慈悲心有道德的企業家與領導人。這項期待要從我們本身的內聖做起――修練柔軟的心。
目次
推薦序 「由內練習」而「對外行動」 吳英璋
導讀 擁有柔軟慈悲的心,成為向善的力量 達賴喇嘛
PART 1 覺察
第一章 打開心靈地圖
PART 2練心
第二章 自我覺察,管理破壞性情緒
第三章 關懷他人,你的心就會敞開
第四章從科學角度創造最大幸福
PART 3起行
第五章導引憤怒,正向反擊不公義
第六章自私消費,得不到持續的滿足
第七章關心匱乏者,給與自助機會
第八章 跳脫眼前的利益,綠色行動
第九章 堅定對話溝通,解決衝突和問題
第十章 心靈教育改變數百萬學童
PART 4遠見
第十一章 用新思維取代慣性
第十二章 向善的力量具有傳染力
致謝
導讀 擁有柔軟慈悲的心,成為向善的力量 達賴喇嘛
PART 1 覺察
第一章 打開心靈地圖
PART 2練心
第二章 自我覺察,管理破壞性情緒
第三章 關懷他人,你的心就會敞開
第四章從科學角度創造最大幸福
PART 3起行
第五章導引憤怒,正向反擊不公義
第六章自私消費,得不到持續的滿足
第七章關心匱乏者,給與自助機會
第八章 跳脫眼前的利益,綠色行動
第九章 堅定對話溝通,解決衝突和問題
第十章 心靈教育改變數百萬學童
PART 4遠見
第十一章 用新思維取代慣性
第十二章 向善的力量具有傳染力
致謝
書摘/試閱
【內文試閱】
第一章 打開心靈地圖(節錄)
英國廣播公司(BBC)在全球發送世界新聞,其短波信號甚至可以到達位於遙遠的喜馬拉雅山腳下的達蘭薩拉,以及峰巒相疊的摩洛甘濟(McLeod Ganj)鎮,此處正是第十四世達賴喇嘛(丹增嘉措)的居住地。
達賴喇嘛是BBC最忠實的聽眾之一,從年輕在西藏時就開始收聽。這是他認為值得信賴和期待的重要新聞來源。他只要在家,一到早上五點半,也就差不多是早餐時間,就會打開收音機收聽。
「我每天都聽BBC,聽到的新聞包括殺人、貪腐、凌虐,瘋子。」達賴喇嘛這樣告訴我。
BBC這些每天關於人類不公和受折磨,反覆念誦式的報導,讓他領悟到,多數的苦難皆是欠缺「慈悲心」這個道德責任的結果。他認為我們的道德感應該告訴我們,我們對他人的義務是什麼。但是,這和我們內心的欲望,卻是剛好相反的。
回想一下這些晨間新聞,不正是人類缺乏道德方向舵這個顯著度量衡而造成的嗎?負面報導如波濤洶湧的海浪,拍打在我們的身上――因炸彈爆炸而在家中罹難的孩童;殘暴迫害政治異議分子的政府;大自然環境中某一角的災害。另外還有血淋淋的行刑方式、非法入侵、人間地獄、奴工、難民、連吃住都負擔不起的貧窮勞動者。這些反覆出現的人類敗筆記載,似乎永無止境。
我們是否會納悶,為何對這些新聞都不感到陌生?今天的新聞、去年的新聞、十年前的新聞,和上一世紀的新聞,都有似曾相識的感覺。這些悲劇和不幸的故事,不過就是昨日舊事的今日再現,過往錯誤足跡的新踏痕。
當我們為自己在歷史長河中所創造出的進步,感到沾沾自喜時,卻也不斷遭遇來自毀滅、不公義、貪腐、不平等現象的磨難。
能夠讓我們建立一個夢想世界的反制力量在哪裡呢?
這就是達賴喇嘛呼籲我們要去做的事。他的獨到之見,讓他清楚地看到人類的錯誤,以及我們可以如何回到正軌。我們應該用內在的力量,面對當代的挑戰,改變人生的曲調,創造美好的旋律,而不是重複過去的悲歌。
他洞察到一個更為人類所需的對策――一股向善的力量。
達賴喇嘛比我認識的任何人,都更能為這股力量發聲,並且具體體現。我們初會於一九八○年代。在過去數十年當中,我多次見識到他的行動力,在言談中總會帶出這樣的訊息。他也為這本書花費多時,鉅細靡遺地描述他所預見的這股向善的力量。
這股力量從反制人類心中的負面能量開始。達賴喇嘛說,若要脫離過去苦難的深淵,就要先扭轉內心――弱化破壞性情緒,強化美好的人性。
若缺少這股內在的轉化力量,依舊易生憤恨、挫折、絕望的反射性情緒反應。而這類反應只會讓我們回到過往的淒涼情景。
有了這股正面的內在轉化力量後,便可以更自然地體現出對他人的關懷,進而表現出道德責任的核心――慈悲心。達賴喇嘛認為,這讓我們在面對更大的使命時,能以清澈、平和、溫暖的心靈做好因應的準備。如此,我們方能駕馭難以處理的棘手問題,例如腐敗的掌權者、輕忽怠惰的執政者、貪婪、個人私利動機、強勢者對弱勢者的漠視。
達賴喇嘛的觀點旨在從我們自身開始內在的社會革命,避免重蹈覆轍,再次誤入歧途,以迎向美好的未來道路。試想喬治.奧威爾(George Orwell)在警世寓言小說《動物農莊》中的暗喻:對權力的欲望和貪婪,不僅摧毀一開始要推翻暴君,建立人人平等的「烏托邦」,最後還再度製造出原本欲消滅的權力不等、不公不義現象。
從群體相互依賴的明鏡中,達賴喇嘛透視出我們這種進退兩難的窘境。如同馬丁.路德.金恩所說:「我們所有人都陷在一張彼此牽制、脫逃不出的網中,綁定成為一個命運共同體。任何一件事只要會直接影響一個人,就會間接影響其他所有人。」
既然我們大家都在同一艘船上,某些必要的解決方法就在我們的周遭。也因此,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被算進這股向善的力量中。他告訴我們,現在就可以開始往正確的方向推動,以做得到的程度,往任何可行的方向前進。眾人共同創造出一股力量,一股可以衝破過去枷鎖,打造未來,且留青史的發光力量。
他預見到的這顆種子,只要今日栽種下去,必能改變我們共同的明日。有些可以立刻開花結果,有些要由下一代來收成。但是,只要是來自這股內在的轉化力量,再將眾人的力量集合起來,就能形成巨大的影響。
引領達賴喇嘛產生這個洞察力的人生旅程,充滿荊棘。但我們在本書中所選擇的是,從他開始成為全球矚目的對象後,所走的那一條人生道路。
第二章 自我覺察,管理破壞性情緒(節錄)
心理學家保羅.艾克曼(Paul Ekman)可說是世界上具領導地位的情緒專家。在他漫長的科學家生涯中,一頭埋入感覺領域。從一個人臉部線條細微的變化,即可解讀稍縱而逝的情緒反應,是他的特殊專長。
我與艾克曼於一九七○年代初次會面。在會面前沒多久,他開始從事一個為期一年的聯邦補助計畫:凝視鏡面,捕捉,並熟練操作臉部每一條肌肉的牽動變化。這種線條變化超過一百種,而且即使有些變化無法以意識控制,他仍然挑戰成功。
艾克曼在具備那一項基本技巧後,即開始記錄追蹤每一條和表達人類情緒有關的肌肉動作。他早期的研究是在新幾內亞的偏遠叢林中,觀察原始部落。那些部落可以說和現代文明生活完全零接觸。艾克曼以此推論出,在人類情緒表達的經驗中,有六種情緒是舉世皆然的――恐懼、憤怒、憎惡、喜悅、驚訝、悲傷。
針對人類在表達每一種基本感覺時,臉部動作所產生的變化,他發展出一套演算規則,稱為:臉部表情辨識系統(Facial Action Coding System, FACS)。此系統已成為情緒研究的核心主題。這個系統有多種不同的應用方式,從協助警方偵察嫌犯是否說謊,到操縱卡通人物表情的動畫軟體。新一代的「情緒智慧方案」(emotioinally intelligent program)設計,也是參考艾克曼最初的研究發展而來。這套方案可以幫助自閉症患者辨識他人的情緒。
當艾克曼第一次和達賴喇嘛見面時,1他告訴我說,達賴喇嘛的表情讓他深感震驚。其中最特別的是,他會將所有的情緒表達出來。多數人或多或少會壓抑某些情緒,不願公開表達(尤其是從孩童時期學習到的羞愧,或是害怕的感覺)。
另一個特別的是,當達賴喇嘛見到某人處在一種強烈的情緒,如極度悲傷的情緒時,他的臉即會同時如鏡射效果一樣,反射出相同悲傷的表情,但很快地回到原來沉著鎮靜,又帶著愉悅的情緒狀態。
達賴喇嘛所表現出的言行舉止,代表他是一個內在平衡,而且有同理心的人。但他並非一直都是表達情緒的最佳典範。
把時間拉回到一九五九年,當達賴喇嘛剛到印度之時。那時的他,僅二十來歲,對於眼前所發生的事,處於一片茫然的狀態,因為他必須逃離布達拉宮。他從最喜歡的一篇文章中,找到一段可以安慰他心靈的話語。那一篇文章是在他裝扮成侍衛,準備離開布達拉宮前才讀到的。那一段騎在馬背上,橫越喜馬拉雅山的旅途,充滿驚險――山上刺骨的寒風,方圓五百里內不見一絲人煙,又高又陡的峻嶺峭壁,趕路的黑夜裡伸手不見五指――但這些都不足以構成威脅。旅途的艱鉅驚險之處是在被中國軍隊發現的威脅。
達賴喇嘛以流亡政府領導人的身分(公告說他自二○一一年開始完全退休),花了半世紀調停,殫精竭慮,就為幫助他的西藏難民同胞生存下來。然而和中國政府交涉,非常費勁,成效不彰,甚至是徒勞無功的艱鉅任務。他不得不承認:「這六十年來,我面對太多問題。」2
縱使達賴喇嘛是美德的典範代表,他仍然會流洩出他的憤怒、悔恨和失落。這讓我有種振奮的感覺,因為如達賴喇嘛,能夠自然體現慈悲心,表現沉著感的人,也不總是完全無感的。
達賴喇嘛向我透露說:「我在十幾二十歲時,脾氣非常暴躁。」但他知道,每個人只要用對方法,就能發展出更強大的內在力量來自我控制,因為他也是這樣找到自我主宰的方式。
「經過六十年的修行,我在情緒表現上已有顯著的變化。和二、三十年前的我比較起來,現在的我,心境上比以前穩定很多。當然,有時情緒還是會有起伏不定的時候,但很快就消失。看到不好的消息時,心中會有短暫的不舒服感,但之後就不會再受到干擾。」3
雖然他會產生片刻的憤怒感,但憤怒感不會盤踞在心中不散,也不會醞釀成敵意,更不會煎熬成憎恨。現在他在抒發憤怒時,會放慢步伐;而在恢復情緒時,則讓節奏變快。這種從紛擾狀態能迅速回復的人,在心理學家的眼中,代表情緒復原力良好,即身心狀態良好。另可說明,迷走神經調適得很好,讓大腦在管理身體狀況時更順暢,如心跳。當然,還有其他好處。
達賴喇嘛解釋說:「如果我們在聽到令人情緒不安的消息時,靜不下來,內心一團混亂,當下反應便可能會是:『我一定得做點什麼,不然太慘了!』但如果我們可以在內心更深層處,保持冷靜和清明的心思,我們就可做出比較好的回應。」
他敦促我們每一個人,持循正道,自我控制。經過修練後,心理可以保持相當清明的狀態。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透過修練來改變自我,提升自我。
當然難以要求每個人都如達賴喇嘛,一天花五小時在內在修行上。但我們可以循序漸進。
如此一來,便可以更注意到這些被達賴喇嘛稱為「身心靈健康敵人」的負面情緒。這些情緒會傷害我們或他人,也可能因為這些內在騷動的侵襲,讓我們的心靈自由受到桎梏。達賴喇嘛將這些統稱為「破壞性情緒」或「問題情緒」。
每一種情緒在心靈生態系統中,都有健康的一面,也有破壞性的一面。4當某種情緒過強,持續過久,或是出現在不恰當的地方時,這種情緒就會進入問題情緒區。比方,對於達到一個對自己有意義的目標,這種欲望所產生的情緒當然是好的。然而,若這個欲望發展過度,就會轉變成一種極端的渴望,比方像是毒癮。
「人體感染到病毒時,需要適當的衛生保健。同樣地,情緒也有相同的衛生保健。情緒保健就是,當感到有破壞性情緒想爆發時,能夠即時克制住它。」達賴喇嘛如此說。
他另說,如同身體衛生保健指的是保持清潔,避免接觸危險病毒;在情緒衛生保健中,破壞性情緒就是心靈的病原體。「我們在學校有健康教育課,不也該有情緒保健課嗎?」
第一章 打開心靈地圖(節錄)
英國廣播公司(BBC)在全球發送世界新聞,其短波信號甚至可以到達位於遙遠的喜馬拉雅山腳下的達蘭薩拉,以及峰巒相疊的摩洛甘濟(McLeod Ganj)鎮,此處正是第十四世達賴喇嘛(丹增嘉措)的居住地。
達賴喇嘛是BBC最忠實的聽眾之一,從年輕在西藏時就開始收聽。這是他認為值得信賴和期待的重要新聞來源。他只要在家,一到早上五點半,也就差不多是早餐時間,就會打開收音機收聽。
「我每天都聽BBC,聽到的新聞包括殺人、貪腐、凌虐,瘋子。」達賴喇嘛這樣告訴我。
BBC這些每天關於人類不公和受折磨,反覆念誦式的報導,讓他領悟到,多數的苦難皆是欠缺「慈悲心」這個道德責任的結果。他認為我們的道德感應該告訴我們,我們對他人的義務是什麼。但是,這和我們內心的欲望,卻是剛好相反的。
回想一下這些晨間新聞,不正是人類缺乏道德方向舵這個顯著度量衡而造成的嗎?負面報導如波濤洶湧的海浪,拍打在我們的身上――因炸彈爆炸而在家中罹難的孩童;殘暴迫害政治異議分子的政府;大自然環境中某一角的災害。另外還有血淋淋的行刑方式、非法入侵、人間地獄、奴工、難民、連吃住都負擔不起的貧窮勞動者。這些反覆出現的人類敗筆記載,似乎永無止境。
我們是否會納悶,為何對這些新聞都不感到陌生?今天的新聞、去年的新聞、十年前的新聞,和上一世紀的新聞,都有似曾相識的感覺。這些悲劇和不幸的故事,不過就是昨日舊事的今日再現,過往錯誤足跡的新踏痕。
當我們為自己在歷史長河中所創造出的進步,感到沾沾自喜時,卻也不斷遭遇來自毀滅、不公義、貪腐、不平等現象的磨難。
能夠讓我們建立一個夢想世界的反制力量在哪裡呢?
這就是達賴喇嘛呼籲我們要去做的事。他的獨到之見,讓他清楚地看到人類的錯誤,以及我們可以如何回到正軌。我們應該用內在的力量,面對當代的挑戰,改變人生的曲調,創造美好的旋律,而不是重複過去的悲歌。
他洞察到一個更為人類所需的對策――一股向善的力量。
達賴喇嘛比我認識的任何人,都更能為這股力量發聲,並且具體體現。我們初會於一九八○年代。在過去數十年當中,我多次見識到他的行動力,在言談中總會帶出這樣的訊息。他也為這本書花費多時,鉅細靡遺地描述他所預見的這股向善的力量。
這股力量從反制人類心中的負面能量開始。達賴喇嘛說,若要脫離過去苦難的深淵,就要先扭轉內心――弱化破壞性情緒,強化美好的人性。
若缺少這股內在的轉化力量,依舊易生憤恨、挫折、絕望的反射性情緒反應。而這類反應只會讓我們回到過往的淒涼情景。
有了這股正面的內在轉化力量後,便可以更自然地體現出對他人的關懷,進而表現出道德責任的核心――慈悲心。達賴喇嘛認為,這讓我們在面對更大的使命時,能以清澈、平和、溫暖的心靈做好因應的準備。如此,我們方能駕馭難以處理的棘手問題,例如腐敗的掌權者、輕忽怠惰的執政者、貪婪、個人私利動機、強勢者對弱勢者的漠視。
達賴喇嘛的觀點旨在從我們自身開始內在的社會革命,避免重蹈覆轍,再次誤入歧途,以迎向美好的未來道路。試想喬治.奧威爾(George Orwell)在警世寓言小說《動物農莊》中的暗喻:對權力的欲望和貪婪,不僅摧毀一開始要推翻暴君,建立人人平等的「烏托邦」,最後還再度製造出原本欲消滅的權力不等、不公不義現象。
從群體相互依賴的明鏡中,達賴喇嘛透視出我們這種進退兩難的窘境。如同馬丁.路德.金恩所說:「我們所有人都陷在一張彼此牽制、脫逃不出的網中,綁定成為一個命運共同體。任何一件事只要會直接影響一個人,就會間接影響其他所有人。」
既然我們大家都在同一艘船上,某些必要的解決方法就在我們的周遭。也因此,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被算進這股向善的力量中。他告訴我們,現在就可以開始往正確的方向推動,以做得到的程度,往任何可行的方向前進。眾人共同創造出一股力量,一股可以衝破過去枷鎖,打造未來,且留青史的發光力量。
他預見到的這顆種子,只要今日栽種下去,必能改變我們共同的明日。有些可以立刻開花結果,有些要由下一代來收成。但是,只要是來自這股內在的轉化力量,再將眾人的力量集合起來,就能形成巨大的影響。
引領達賴喇嘛產生這個洞察力的人生旅程,充滿荊棘。但我們在本書中所選擇的是,從他開始成為全球矚目的對象後,所走的那一條人生道路。
第二章 自我覺察,管理破壞性情緒(節錄)
心理學家保羅.艾克曼(Paul Ekman)可說是世界上具領導地位的情緒專家。在他漫長的科學家生涯中,一頭埋入感覺領域。從一個人臉部線條細微的變化,即可解讀稍縱而逝的情緒反應,是他的特殊專長。
我與艾克曼於一九七○年代初次會面。在會面前沒多久,他開始從事一個為期一年的聯邦補助計畫:凝視鏡面,捕捉,並熟練操作臉部每一條肌肉的牽動變化。這種線條變化超過一百種,而且即使有些變化無法以意識控制,他仍然挑戰成功。
艾克曼在具備那一項基本技巧後,即開始記錄追蹤每一條和表達人類情緒有關的肌肉動作。他早期的研究是在新幾內亞的偏遠叢林中,觀察原始部落。那些部落可以說和現代文明生活完全零接觸。艾克曼以此推論出,在人類情緒表達的經驗中,有六種情緒是舉世皆然的――恐懼、憤怒、憎惡、喜悅、驚訝、悲傷。
針對人類在表達每一種基本感覺時,臉部動作所產生的變化,他發展出一套演算規則,稱為:臉部表情辨識系統(Facial Action Coding System, FACS)。此系統已成為情緒研究的核心主題。這個系統有多種不同的應用方式,從協助警方偵察嫌犯是否說謊,到操縱卡通人物表情的動畫軟體。新一代的「情緒智慧方案」(emotioinally intelligent program)設計,也是參考艾克曼最初的研究發展而來。這套方案可以幫助自閉症患者辨識他人的情緒。
當艾克曼第一次和達賴喇嘛見面時,1他告訴我說,達賴喇嘛的表情讓他深感震驚。其中最特別的是,他會將所有的情緒表達出來。多數人或多或少會壓抑某些情緒,不願公開表達(尤其是從孩童時期學習到的羞愧,或是害怕的感覺)。
另一個特別的是,當達賴喇嘛見到某人處在一種強烈的情緒,如極度悲傷的情緒時,他的臉即會同時如鏡射效果一樣,反射出相同悲傷的表情,但很快地回到原來沉著鎮靜,又帶著愉悅的情緒狀態。
達賴喇嘛所表現出的言行舉止,代表他是一個內在平衡,而且有同理心的人。但他並非一直都是表達情緒的最佳典範。
把時間拉回到一九五九年,當達賴喇嘛剛到印度之時。那時的他,僅二十來歲,對於眼前所發生的事,處於一片茫然的狀態,因為他必須逃離布達拉宮。他從最喜歡的一篇文章中,找到一段可以安慰他心靈的話語。那一篇文章是在他裝扮成侍衛,準備離開布達拉宮前才讀到的。那一段騎在馬背上,橫越喜馬拉雅山的旅途,充滿驚險――山上刺骨的寒風,方圓五百里內不見一絲人煙,又高又陡的峻嶺峭壁,趕路的黑夜裡伸手不見五指――但這些都不足以構成威脅。旅途的艱鉅驚險之處是在被中國軍隊發現的威脅。
達賴喇嘛以流亡政府領導人的身分(公告說他自二○一一年開始完全退休),花了半世紀調停,殫精竭慮,就為幫助他的西藏難民同胞生存下來。然而和中國政府交涉,非常費勁,成效不彰,甚至是徒勞無功的艱鉅任務。他不得不承認:「這六十年來,我面對太多問題。」2
縱使達賴喇嘛是美德的典範代表,他仍然會流洩出他的憤怒、悔恨和失落。這讓我有種振奮的感覺,因為如達賴喇嘛,能夠自然體現慈悲心,表現沉著感的人,也不總是完全無感的。
達賴喇嘛向我透露說:「我在十幾二十歲時,脾氣非常暴躁。」但他知道,每個人只要用對方法,就能發展出更強大的內在力量來自我控制,因為他也是這樣找到自我主宰的方式。
「經過六十年的修行,我在情緒表現上已有顯著的變化。和二、三十年前的我比較起來,現在的我,心境上比以前穩定很多。當然,有時情緒還是會有起伏不定的時候,但很快就消失。看到不好的消息時,心中會有短暫的不舒服感,但之後就不會再受到干擾。」3
雖然他會產生片刻的憤怒感,但憤怒感不會盤踞在心中不散,也不會醞釀成敵意,更不會煎熬成憎恨。現在他在抒發憤怒時,會放慢步伐;而在恢復情緒時,則讓節奏變快。這種從紛擾狀態能迅速回復的人,在心理學家的眼中,代表情緒復原力良好,即身心狀態良好。另可說明,迷走神經調適得很好,讓大腦在管理身體狀況時更順暢,如心跳。當然,還有其他好處。
達賴喇嘛解釋說:「如果我們在聽到令人情緒不安的消息時,靜不下來,內心一團混亂,當下反應便可能會是:『我一定得做點什麼,不然太慘了!』但如果我們可以在內心更深層處,保持冷靜和清明的心思,我們就可做出比較好的回應。」
他敦促我們每一個人,持循正道,自我控制。經過修練後,心理可以保持相當清明的狀態。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透過修練來改變自我,提升自我。
當然難以要求每個人都如達賴喇嘛,一天花五小時在內在修行上。但我們可以循序漸進。
如此一來,便可以更注意到這些被達賴喇嘛稱為「身心靈健康敵人」的負面情緒。這些情緒會傷害我們或他人,也可能因為這些內在騷動的侵襲,讓我們的心靈自由受到桎梏。達賴喇嘛將這些統稱為「破壞性情緒」或「問題情緒」。
每一種情緒在心靈生態系統中,都有健康的一面,也有破壞性的一面。4當某種情緒過強,持續過久,或是出現在不恰當的地方時,這種情緒就會進入問題情緒區。比方,對於達到一個對自己有意義的目標,這種欲望所產生的情緒當然是好的。然而,若這個欲望發展過度,就會轉變成一種極端的渴望,比方像是毒癮。
「人體感染到病毒時,需要適當的衛生保健。同樣地,情緒也有相同的衛生保健。情緒保健就是,當感到有破壞性情緒想爆發時,能夠即時克制住它。」達賴喇嘛如此說。
他另說,如同身體衛生保健指的是保持清潔,避免接觸危險病毒;在情緒衛生保健中,破壞性情緒就是心靈的病原體。「我們在學校有健康教育課,不也該有情緒保健課嗎?」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