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閒階級論
商品資訊
系列名:成功講座
ISBN13:9789863924982
出版社:海鴿文化
作者:托斯丹‧邦德‧范伯倫
譯者:沈海霞
出版日:2023/06/28
裝訂/頁數:平裝/320頁
規格:23cm*17cm*2cm (高/寬/厚)
版次:1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序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制度經濟學大師告訴你,經濟人的本質是什麼?為什麼會產生有閒階級?「有閒」本身有何經濟意義?
★ 西方制度經濟學的經典著作
★ 解析上層階級的有閒特權與消費特徵
★ 揭密人們為什麼瘋狂地有對金錢財富的熱衷、身份地位的追求、時尚精品的沉迷和對享樂主義的崇尚
■ 關於制度的經濟研究
作者研究制度的起源,觀察現今社會上的經濟現象,剖析消費行為、人類心理、習慣、文化和制度如何塑造及影響人類的行為。
他追溯所有權與財產的發展過程,對於消費主義、階級結構的演變、閒暇時間的產生,以及現代社會的目標是以渴望並贏得金錢作為根基,對這些現象提出了非凡的洞察。
◎ 為什麼越貴的東西,買的人越多?
◎ 為什麼越沒用的東西,越值得炫耀?
◎ 什麼是炫耀性消費,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本書的主旨即針對有閒階級的存在,辛辣的批評諷刺富人,因擁有財富而產生的優越感與各種炫耀性的行動,他稱之為「炫耀性消費」,並揭露許多消費性文化背後的空虛性,風俗、習慣以及迷信的非理性都將決定人類的消費。
范伯倫認為,這種膚淺而表面的社會,是產生於人們錯誤地以為,所謂真實的成就,在於達到某種可炫耀或賣弄的財富與地位。
★ 西方制度經濟學的經典著作
★ 解析上層階級的有閒特權與消費特徵
★ 揭密人們為什麼瘋狂地有對金錢財富的熱衷、身份地位的追求、時尚精品的沉迷和對享樂主義的崇尚
■ 關於制度的經濟研究
作者研究制度的起源,觀察現今社會上的經濟現象,剖析消費行為、人類心理、習慣、文化和制度如何塑造及影響人類的行為。
他追溯所有權與財產的發展過程,對於消費主義、階級結構的演變、閒暇時間的產生,以及現代社會的目標是以渴望並贏得金錢作為根基,對這些現象提出了非凡的洞察。
◎ 為什麼越貴的東西,買的人越多?
◎ 為什麼越沒用的東西,越值得炫耀?
◎ 什麼是炫耀性消費,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本書的主旨即針對有閒階級的存在,辛辣的批評諷刺富人,因擁有財富而產生的優越感與各種炫耀性的行動,他稱之為「炫耀性消費」,並揭露許多消費性文化背後的空虛性,風俗、習慣以及迷信的非理性都將決定人類的消費。
范伯倫認為,這種膚淺而表面的社會,是產生於人們錯誤地以為,所謂真實的成就,在於達到某種可炫耀或賣弄的財富與地位。
作者簡介
托斯丹‧邦德‧范伯倫
(英語:Thorstein Bunde Veblen,挪威語:Torsten Bunde Veblen,1857年7月30日―1929年8月3日)范伯倫於1857年生於威斯康辛州的挪威移民家庭,1884年在耶魯大學以《因果報應的倫理學基礎》(Ethical Grounds of a Doctrine of Retribution)為題獲博士學位。1899年出版《有閒階級論》;由於書中辛辣的批評諷刺富人,因擁有財富而產生的優越感與各種炫耀性的行動,被他稱之為「炫耀性消費」的內容一夕成名。被推崇為制度經濟學的創始者。著名作品為1899年出版的《有閒階級論》(The Theory of the Leisure Class)及1904年出版的《企業理論》(The Theory of Business Enterprise)。
(英語:Thorstein Bunde Veblen,挪威語:Torsten Bunde Veblen,1857年7月30日―1929年8月3日)范伯倫於1857年生於威斯康辛州的挪威移民家庭,1884年在耶魯大學以《因果報應的倫理學基礎》(Ethical Grounds of a Doctrine of Retribution)為題獲博士學位。1899年出版《有閒階級論》;由於書中辛辣的批評諷刺富人,因擁有財富而產生的優越感與各種炫耀性的行動,被他稱之為「炫耀性消費」的內容一夕成名。被推崇為制度經濟學的創始者。著名作品為1899年出版的《有閒階級論》(The Theory of the Leisure Class)及1904年出版的《企業理論》(The Theory of Business Enterprise)。
序
原序
本書旨在討論作為現代生活中,一個經濟因素的有閒階級的地位和價值,但要把討論精準地限定在這一範圍內是不現實的。所以關於制度的起源和演進以及一般情況下不列入經濟學研究範圍的社會生活特徵,這裡也給予了必要的關注。
部分討論以經濟學理論或人種學通則為基礎,這也許在某種程度上會使讀者有陌生感。為避免理解上的障礙,這類理論前提的性質將在緒言中進行闡釋。相關的理論觀點曾在《美國社會學雜誌》(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第四卷發表的〈工作本能與勞動厭惡〉(The Instinct of Workmanship and the Irksomeness of Labour)、〈所有權的起源〉(The Beginnings of Ownership)和〈婦女的未開化身份〉(The Barbarian Status of Women)等一系列論文中出現。即使對讀者來說這些推論缺乏依據,但本書認為它們作為經濟理論的分支是具有一定價值的。
為了閱讀方便,也為了使讀者不產生誤解,本書使用的論據大多淺顯易懂且取材於日常生活,很少採用艱深晦澀的理論。這裡所列舉的大多是平淡無奇、家喻戶曉的事例,有時會討論一些在日常生活中習以為常而不將其作為經濟研究對象的現象,希望這樣做不會觸犯任何讀者對文藝或科學的喜愛之情。
有些理論前提或例證來源久遠,有些是從人種學借用來的,即便如此,也盡可能選擇讀者比較熟悉且容易考查的內容。學識淵博的人們對此是不難尋根究底的,所以沒有按照慣例列出所引資料的來源和出處。同樣,這裡偶爾使用的一些引文主要是為了舉例說明,無須添加注釋便可一目了然。
本書旨在討論作為現代生活中,一個經濟因素的有閒階級的地位和價值,但要把討論精準地限定在這一範圍內是不現實的。所以關於制度的起源和演進以及一般情況下不列入經濟學研究範圍的社會生活特徵,這裡也給予了必要的關注。
部分討論以經濟學理論或人種學通則為基礎,這也許在某種程度上會使讀者有陌生感。為避免理解上的障礙,這類理論前提的性質將在緒言中進行闡釋。相關的理論觀點曾在《美國社會學雜誌》(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第四卷發表的〈工作本能與勞動厭惡〉(The Instinct of Workmanship and the Irksomeness of Labour)、〈所有權的起源〉(The Beginnings of Ownership)和〈婦女的未開化身份〉(The Barbarian Status of Women)等一系列論文中出現。即使對讀者來說這些推論缺乏依據,但本書認為它們作為經濟理論的分支是具有一定價值的。
為了閱讀方便,也為了使讀者不產生誤解,本書使用的論據大多淺顯易懂且取材於日常生活,很少採用艱深晦澀的理論。這裡所列舉的大多是平淡無奇、家喻戶曉的事例,有時會討論一些在日常生活中習以為常而不將其作為經濟研究對象的現象,希望這樣做不會觸犯任何讀者對文藝或科學的喜愛之情。
有些理論前提或例證來源久遠,有些是從人種學借用來的,即便如此,也盡可能選擇讀者比較熟悉且容易考查的內容。學識淵博的人們對此是不難尋根究底的,所以沒有按照慣例列出所引資料的來源和出處。同樣,這裡偶爾使用的一些引文主要是為了舉例說明,無須添加注釋便可一目了然。
目次
原序
導言
第1章 金錢競賽
第2章 明顯有閒
第3章 明顯消費
第4章 金錢的生活水準
第5章 金錢的愛好準則
第6章 服裝是金錢文化的一種表現
第7章 工業的脫離與保守主義
第8章 古代遺風的保持
第9章 遺留到現代的尚武精神
第10章 相信命運
第11章 宗教信仰
第12章 非歧視性利益的殘存
第13章 高級學識是金錢文化的一種表現
導言
第1章 金錢競賽
第2章 明顯有閒
第3章 明顯消費
第4章 金錢的生活水準
第5章 金錢的愛好準則
第6章 服裝是金錢文化的一種表現
第7章 工業的脫離與保守主義
第8章 古代遺風的保持
第9章 遺留到現代的尚武精神
第10章 相信命運
第11章 宗教信仰
第12章 非歧視性利益的殘存
第13章 高級學識是金錢文化的一種表現
書摘/試閱
導言
在未開化文化的較高階段,有閒階級制度得到了充分的發展,封建時期的歐洲大陸或日本就是最好的例證。在那樣的社會中,人們嚴格遵守階級劃分,不同階級所從事的業務彼此間大相徑庭,這也是階級差別中最具有經濟意義的特徵。按照慣例,上層階級是不從事生產性工作的,他們被排除在生產活動之外,從事具有一定榮譽性的工作。
在任何封建社會中,戰爭都是各種業務中最主要的榮譽性工作,教士在光榮程度上通常次於戰爭。如果某個未開化的社會並不好戰,那麼教士職務的榮耀程度也許會躍居首位,軍人居於其次。軍人也好,教士也好,上層階級始終置身於生產性工作之外,這是他們的優勢地位在經濟上的體現――除了少數例外,這個規則不會發生變化。關於上層階級免於生產性工作的情況,印度的婆羅門教是一個典型的例證。在那些處於未開化文化較高階段的社會中,在有閒階級的範圍內又可以劃分出許多不同的分支階級,所屬的分支階級不同,所從事的業務也有明顯的差別。有閒階級包括貴族階級和教士階級,以及這兩個階級的眾多從屬階級。各有閒階級從事的業務雖然不同,但具有一個共同的經濟特點,即在性質上都是非生產的。這些上層階級從事的非生產性業務,歸納起來大致包括以下幾項:政治、戰爭、宗教信仰和運動比賽。
在較早但不是最早的未開化時期,有閒階級在形式上還沒有如此多種多樣,不論是有閒階級內部還是各有閒階級之間,差別都沒有那麼精細和複雜。波里尼西亞(Polynesia)島民的生活就清楚地體現了這個發展階段;只有一點例外,由於那裡缺少凶猛的野獸,因此狩獵在他們的生活方式中並沒有佔據應有的榮譽地位。中世紀時的冰島部落也是一個不錯的例子。
在那樣的部落中,各階級及其所從事的業務之間的區分十分嚴格。不管是是體力勞動還是生產工作,只要是與同謀生直接相關的日常事務,都是下層階級所獨有的工作。這裡的下層階級包括奴隸和其他從屬者,通常還包括所有婦女。如果貴族中存在若干高低不同的等級,那麼較高等級的貴族婦女通常免於從事生產工作,至少不用從事粗重的體力勞動。至於上層階級的男性,他們不但不參加一切生產工作,而且按照傳統慣例是不容許參與這類業務的。
他們所從事的業務範圍有著嚴格的規定。正如上文已經提到的,不外乎是政治、戰爭、宗教信仰和運動比賽。這四個方面的活動成為了上層階級的主要生活方式,對於這個階級中的最高等級――國王或酋長來說,這些活動是僅有的被社會習俗和常識允許的活動。事實上,在生活方式充分發展的情況下,對最高等級的成員來說,即使是運動比賽,是否算作適當活動也是有疑問的。
對於有閒階級中幾個等級較低的階級來說,某些業務是開放的,但這些只是附屬於上述階級或有閒階級的典型業務的。例如武器、戰船以及其他軍用裝備的製造和管理,馬匹、鷹犬的調理和馴養,祭祀用品的準備等。下層階級是不能染指這類次一等的光榮業務的,除非它們明顯屬於生產性工作,並且和典型的有閒階級業務沒有太大關係。
這一階段屬於典型的未開化文化階段,如果我們後退一步,回到未開化文化的較低階段,將無法看到充分發展的有閒階級。然而,未開化文化的較低階段表明了有閒階級早期成長的跡象,顯示了有閒階級制度得以產生的風俗、習慣、動機和環境。現在遍佈世界各地的游牧、狩獵部落,都可以用來證明這種比較原始的分化形態――北美洲的任何一個狩獵部落都是很好的例證。很難說在這類部落中存在明顯的有閒階級,他們只存在職能上的分化,以及基於職能分化所產生的階級區別。但是,就上層階級免於從事生產工作而言,還沒有發展到使「有閒階級」這個詞得以明確成立的地步。處於這一經濟發展水準的部落,其經濟上的分化已經達到這樣程度:男女之間的業務有了明顯差異,但這種劃分是帶有歧視性的。幾乎所有部落裡,依據傳統習俗,婦女所從事的業務,就是在下一個發展階段中形成的純生產性工作的根源。男人不需要從事這些粗俗的業務,他們主要從事戰爭、狩獵、運動比賽和宗教供奉等業務。在這方面,通常存在著非常嚴格的區別。
在未開化文化的較高階段,有閒階級制度得到了充分的發展,封建時期的歐洲大陸或日本就是最好的例證。在那樣的社會中,人們嚴格遵守階級劃分,不同階級所從事的業務彼此間大相徑庭,這也是階級差別中最具有經濟意義的特徵。按照慣例,上層階級是不從事生產性工作的,他們被排除在生產活動之外,從事具有一定榮譽性的工作。
在任何封建社會中,戰爭都是各種業務中最主要的榮譽性工作,教士在光榮程度上通常次於戰爭。如果某個未開化的社會並不好戰,那麼教士職務的榮耀程度也許會躍居首位,軍人居於其次。軍人也好,教士也好,上層階級始終置身於生產性工作之外,這是他們的優勢地位在經濟上的體現――除了少數例外,這個規則不會發生變化。關於上層階級免於生產性工作的情況,印度的婆羅門教是一個典型的例證。在那些處於未開化文化較高階段的社會中,在有閒階級的範圍內又可以劃分出許多不同的分支階級,所屬的分支階級不同,所從事的業務也有明顯的差別。有閒階級包括貴族階級和教士階級,以及這兩個階級的眾多從屬階級。各有閒階級從事的業務雖然不同,但具有一個共同的經濟特點,即在性質上都是非生產的。這些上層階級從事的非生產性業務,歸納起來大致包括以下幾項:政治、戰爭、宗教信仰和運動比賽。
在較早但不是最早的未開化時期,有閒階級在形式上還沒有如此多種多樣,不論是有閒階級內部還是各有閒階級之間,差別都沒有那麼精細和複雜。波里尼西亞(Polynesia)島民的生活就清楚地體現了這個發展階段;只有一點例外,由於那裡缺少凶猛的野獸,因此狩獵在他們的生活方式中並沒有佔據應有的榮譽地位。中世紀時的冰島部落也是一個不錯的例子。
在那樣的部落中,各階級及其所從事的業務之間的區分十分嚴格。不管是是體力勞動還是生產工作,只要是與同謀生直接相關的日常事務,都是下層階級所獨有的工作。這裡的下層階級包括奴隸和其他從屬者,通常還包括所有婦女。如果貴族中存在若干高低不同的等級,那麼較高等級的貴族婦女通常免於從事生產工作,至少不用從事粗重的體力勞動。至於上層階級的男性,他們不但不參加一切生產工作,而且按照傳統慣例是不容許參與這類業務的。
他們所從事的業務範圍有著嚴格的規定。正如上文已經提到的,不外乎是政治、戰爭、宗教信仰和運動比賽。這四個方面的活動成為了上層階級的主要生活方式,對於這個階級中的最高等級――國王或酋長來說,這些活動是僅有的被社會習俗和常識允許的活動。事實上,在生活方式充分發展的情況下,對最高等級的成員來說,即使是運動比賽,是否算作適當活動也是有疑問的。
對於有閒階級中幾個等級較低的階級來說,某些業務是開放的,但這些只是附屬於上述階級或有閒階級的典型業務的。例如武器、戰船以及其他軍用裝備的製造和管理,馬匹、鷹犬的調理和馴養,祭祀用品的準備等。下層階級是不能染指這類次一等的光榮業務的,除非它們明顯屬於生產性工作,並且和典型的有閒階級業務沒有太大關係。
這一階段屬於典型的未開化文化階段,如果我們後退一步,回到未開化文化的較低階段,將無法看到充分發展的有閒階級。然而,未開化文化的較低階段表明了有閒階級早期成長的跡象,顯示了有閒階級制度得以產生的風俗、習慣、動機和環境。現在遍佈世界各地的游牧、狩獵部落,都可以用來證明這種比較原始的分化形態――北美洲的任何一個狩獵部落都是很好的例證。很難說在這類部落中存在明顯的有閒階級,他們只存在職能上的分化,以及基於職能分化所產生的階級區別。但是,就上層階級免於從事生產工作而言,還沒有發展到使「有閒階級」這個詞得以明確成立的地步。處於這一經濟發展水準的部落,其經濟上的分化已經達到這樣程度:男女之間的業務有了明顯差異,但這種劃分是帶有歧視性的。幾乎所有部落裡,依據傳統習俗,婦女所從事的業務,就是在下一個發展階段中形成的純生產性工作的根源。男人不需要從事這些粗俗的業務,他們主要從事戰爭、狩獵、運動比賽和宗教供奉等業務。在這方面,通常存在著非常嚴格的區別。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