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不是一天造成的(二版)
商品資訊
叢書:輯+
ISBN13:9789571475875
替代書名:Beijing Wasn't Built in a Day
出版社:三民書局
作者:喜樂-著
出版日:2023/08/02
裝訂/頁數:平裝/208頁
規格:21.0cm*15.0cm*1.1cm (高/寬/厚)
版次:二
電子書同步在下列平台販售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喜樂(1915~2008)
本名姜增亮,身空軍官校工程職業軍人,畢業於美國密西根大學航空工程系。曾任職飛機製造廠、航空研究院,參與教練機及運兵滑翔機之設計、原型機之試造工作。抗日勝利後,曾任職空軍總司令部航空工業計劃副主管、亞洲化學公司及亞泰金屬工業公司技術顧問。
序
我的父親真是寶藏 姜保真
先父喜樂(姜增亮)先生是二〇〇八年去世的,至今已有十五年。猶記得瘂弦先生曾在電話中對我說:「你的父親是個寶,他是寶藏。」他是指我的爸爸記得這麼多故都北京的往事。這是真的!
爸爸生前曾與先母小民(劉長民)女士合作在報紙發表散文,媽媽撰文追憶北京往事,爸爸繪插圖,有一幅圖畫是北京的老太太蹲在路邊賣各式水果,她面前擺放著兩個藤條編織的籃子,有橫岔的木棍擱在地上。後來,我頭一次隨父母親赴大陸探親旅遊,在盧溝橋碰見一個老太太賣水果,我不禁一愣!因為那簡直就是爸筆下圖畫場景的人物跳了出來,連籃子棍子都那麼的相似。
先父母在大陸時期因戰亂而東奔西走,他們住過成都、南京等地,但在爸爸的心中深處可能只有北京才是家鄉。因此,爸爸寫得最多的、畫得最多的,自然就是北京。記得我陪同他們到北京那次,曾經費了好大工夫,輾轉詢問才找到爸爸童年的老家是一棟破舊、狹小的三合院,後來又分割給多戶人家居住,更是顯得擁擠雜亂。院裡出來一個中年婦人疑惑的看著我們,經過略略解釋她才應付似的說聲「歡迎回來」。
臨別前,媽媽笑著打趣說怎麼沒有跑出來一個女的抱住爸爸痛哭?她的意思是說爸爸當年在大陸有沒有太太或情人?我們在嘻鬧聲中步行走出窄巷,爸爸始終低頭不語,到了巷口他突然止步,回望巷內的房屋,那時剛好黃昏,北京的夕陽在混濁的空氣中有點朦朧,爸爸舉手遮在眉前凝視,久久才在我們催促下轉頭。
爸爸的心中在想什麼?當年離開後,很長一段時日裡未曾奢望有朝一日再回鄉;如今竟然回來了,但還是要再離開了,畢竟「家」已經不在這裡,而是在東南的海島臺灣。
爸爸離開北京是他十七歲高中畢業、考上北大藝術系的時候。記得爸爸曾對我們孩子說他從小就有繪畫天分,小學時候上美術課,老師有一次給的作業是畫一隻手掌,全班低頭作畫。下課前老師收了畫紙,發現全班同學畫的多是五指岔開的手掌,只有爸爸畫的是拇指與其他併攏四指分開的圖像,老師特別拿出來稱讚。
但是爸爸沒有唸北大,那時正值舉國抗日的氛圍,他也考取了空軍機械學校,決定投筆從戎了。他搭火車南下杭州筧橋報到,早了一天,學校宿舍未開放,他只得到西湖公園的椅子上睡了一夜冷板凳。在筧橋的時候感染了傷寒,當時的醫療不發達,幾乎病死在醫院。爸爸說最後痊癒可出院時,他照鏡子嚇一跳,鏡子中完全就是一個皮包骨的髑髏。
爸爸也是在那時經歷了生離死別,學校放假他回北京,進了家門習慣性的先喊:「媽,我回來了。」家中靜悄悄無人應聲。爸爸問:「媽呢?」
我的祖父淡然地說:「媽死了、埋了。」
言及到此,媽媽都會追問他:「家裡怎麼都不寫封信通知你呀?」我則是好奇問爸爸當時有沒有哭?爸爸搖頭說沒有。
爸爸從筧橋畢業後,被選上公費赴美留學學習如何造飛機。他說當年美國種族歧視嚴重,放假他和同學搭公車出遊,上車後司機都會向車廂後一指,叫他們這些「有色人種」坐到後排去,前面是給白人坐的位子。
後來我在美國留學,大哥已在美就業工作,有一年父母來美國探視我們,大哥夫婦特地開車載我們去爸爸曾經留學的密西根大學(UM) 一遊。記得到了大學附設書店,爸爸呵呵笑,說完全和當年一模一樣,還去跟收銀台的美國小妞說自己多少年前在這裡唸書,記得那女孩子笑著說:Welcome back。後來我們在爸爸北京的故居,那位婦人也是淡淡的說「歡迎回來」。在電光石火的霎那間,我曾想到密西根那位女孩子的歡迎詞。
但是記憶裡爸爸從未寫過、畫過他曾旅居四年的美國密西根州點點滴滴,可能在他的心中只有北京才是真正的故鄉。這本《北京城不是一天造成的》一九九五年由三民書局初版,書中收錄的是爸爸的懷舊散文、雜文,其中字數最多的一輯就是同書名的〈北京城不是一天造成的〉,寫北京城、紫禁城、甕城、城門牌樓……,當然也有爸爸的親筆插圖,堪稱鉅細靡遺。後來我曾帶臺灣師生往訪北京,自然也有遊覽故宮紫禁城的行程。在太和殿前有幾尊肚腹頗大的黃銅水缸,是當年盛水的消防救火水缸,缸身上有凌亂的刮痕,我當起了導遊,解釋說這是八國聯軍入侵時,洋兵見缸身有鎏金,用刺刀刮下金粉帶走。記得當時除了我們這一團,還有其他散客也都圍上來聽我講述。我的知識自然也是來自爸爸,在本書中也有寫到鎏金水缸這一段。
〈北京城不是一天造成的〉這一篇長文,曾在一九九三年入選《聯合報》第十五屆報導文學獎。
重讀本書,我只想到瘂弦先生那句話「你的父親是個寶」,懷念我親愛的爸爸。感謝三民書局決定再版重印本書,讓讀者得以重溫那屬於老北京的光輝,夕陽雖落,餘暉猶在。
民國一一二年六月十八日先父逝世十五周年忌日
/
寫文章、畫插畫
我上中學的時候,就給大書局出版的雜誌投過稿了。值得一提的稿酬是一年份《中華雜誌》。抗戰期間也給報紙投稿,有一篇是說勝利後建都地點問題。經常向報刊雜誌投稿則是來臺後民國五十年代開始的,包括兩篇長文投本島的英文日報。那一陣子,以談論工業和產品方面的文章居多,不免須用插畫配合。一次潘人木女士詢問北方「踩高蹺」景象,我畫了一張「唱秧歌」的彩色畫送去。那是引我畫北平風土人情畫的興趣之始。也引起後來配合小民受邀寫專稿,談兒時北平生活的小故事,由我畫插畫,闢欄刊出,不料卻非常成功。後來由各報副刊和雜誌相繼邀稿,還傳到海外華文報紙。集結成書後,又引起大陸「翻印」和日本「翻譯」的岔路,則樂得不想費神追究了。
這些年我畫了兩百多幅插畫,都是素描,目的在表現「檔案記錄」性作品特質。因而影響這幾年的寫作偏向「檔案體」(documentary record)一類的文章。我國古時文人很少鑽研繪圖技術,致「檔案記錄」作品發揮有限。我從所積素描原圖提出六十一張畫成水彩畫,由純文學出版《喜樂畫北平》圖文集。這本書為民初北京人的日常生活略盡記錄性報導使命。素描全是用黑原子筆畫的,著上彩色等於「有骨水彩畫」。畫油畫時,在帆布用白油彩打過底之後,也有油畫家喜歡先用黑油彩筆在上面起稿,然後用彩筆開始漫長的油畫功夫。完工的一幅油畫仍可看出黑筆輪廓此隱彼現。這種繪法是否稱為「有骨油畫」?不詳。
這次三民書局出版《北京城不是一天造成的》,共含四輯:
第一輯 休閒雜憶
第二輯 北京遐思
第三輯 北京城不是一天造成的
第四輯 屬於中國文明的車和轎
其中共選長短文三十七篇,插畫二十二幅。插畫大部仍是黑筆素描,有幾幅是機械式「正面圖」、「三面圖」、「立體圖」和建築式「鳥瞰圖」繪法。可惜的是為「北京城不是一天造成的」一輯所繪北京難得一見的名建築舉例不多,也畫得不夠精到。至於第一輯裡插畫的龍,是十幾年前正畫「北海九龍壁」大幅(三英尺×七英尺)彩色畫的時候,無意中發覺過去畫龍的老師父們把龍的後腿與前腿弄成相同了,只有少數實例是例外;並且還把左右兩對前後腿都安排成「互生」,不是「對生」。龍雖然被中國「藝術化」了,仍應屬脊椎動物:前後腿有別,且是「對生」的。這幾年我所畫的龍都避免這類龍腿問題重現。
諺語說:「一圖勝千言。」證之西洋製造業和建造業界所發展的「繪圖科技」,可知此言非虛。現在一架廣體客機和一座百層摩天大樓,在施工期間所用上千上萬張的「藍圖」,如果改由工程師用口述方式交待施工程序,說出物體的立體形狀、尺寸,何處用螺栓、何處用鉚釘,怎樣組合、怎樣焊接……,試問載幾百乘客的飛機和供幾千人辦公的大樓,需說幾千幾萬句話才能解說清楚?!這也是「文章」與「插畫」在報刊雜誌上互別苗頭的問題。
中國固有文化,文人寫文章,具天才者也畫「文人畫」自遣。但無法參與今日世界進步的印刷術,為工具書繪製「印刷版」所需的「美工圖」。這也是西洋「美工科技」興起的由來。
不過,西洋小說出版時,不像中國舊章回小說偏愛「繡像」,恭請名畫家為小說畫「工筆仕女」,刻版印刷,編在「目錄」前後。在第一冊插進「繡像」可以增加閱讀興趣。西洋小說家則不贊成為小說添加任何插畫。特別指出如果安插小說人物畫像,有主導讀者對人物的描寫產生錯覺之弊。在這本《北京城不是一天造成的》第一輯〈三碗不過崗〉一文中有一幅「武松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的插畫,所畫武松的行裝也是憑模擬畫出來的。到底大家都沒見過宋朝人的衣食住,也許用放大鏡可以仔細觀察一下「清明上河圖」,或有所得。我用原子筆嘗試的效果如何?只有由閱讀者判斷了。現在如果仍有專為中國章回小說畫「繡像」的畫家,恐怕也買不到專為畫「工筆仕女」的「小紅娘」畫筆了,只得用現代的「硬筆」代勞了。
這本書原稿集成之日,決定用《北京城不是一天造成的》做書名,一方面為紀念明朝皇帝朱棣建設北京城的功勳;另方面也恭奉這本書追思在「七七抗日」戰爭前,久病安息的母親。今年是她老人家一百零三歲冥壽紀念。同時也要感謝我家三壯丁的母親小民,是她不斷敦促才集成書的。最後還要謝謝三民書局劉振強先生的青睞,使我的筆耕點滴,得到機會交給讀者,分享收成的喜樂。是為序。
民國八十三年五月八日母親節
目次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