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的邏輯:廣大上班族扎心痛讚的自我提升指南
商品資訊
商品簡介
職場百問,就問格總!
你的掙扎與痛苦,焦慮與渴求,都有人感同身受;
你所犯過的錯、所經歷的難題,都有人身先士卒,
他可以解決,那麼你也一定可以。
有些彎路,你不必再走一次。
──廣大上班族扎心痛讚的自我提升指南──
你的努力必須千方百計
身為就業資歷的大前輩,格總不怕倚老賣老,只怕為老不尊,他不賣弄資歷跟年紀,他用最直白的口吻,犀利地用他闖蕩職涯數年的身手,如庖丁解牛一般,明快、精準、毒辣地拋出問題,再真誠、講理、中肯地給出答案。前一句話彷彿一記耳光熱辣辣地停在臉上,下一句話又彷彿一帖膏藥安撫你所有的疼痛不安,吸引廣大讀者買單這帖苦口良藥。
「我真心希望你能完成一次思維方式上的基因突變,讓自己生出翅膀或者在背後安上火箭推進器。我希望你能完成進化去分享這個時代豐厚的紅利,而不是依賴本能,在日復一日的困境裡慢慢失去作為一個人最寶貴也是最高貴的特權──一個是思考,一個是信念。」
會不會你的懷才不遇,只是沒有拚盡全力?
他從工作態度、思維方式、人際關係、個人成長等幾個方向告訴大學生和職場中的年輕人,職場是怎麼一回事,也用「過來人經驗及同路人經驗」為年輕人講述職場的基本規律和底層邏輯,並討論了實際工作中會遇到的難題和困惑。如:怎麼找工作、怎麼決定最優選、職場溝通、應對挑戰、向上管理等,給你提供一套普通人如何規劃上升路徑、如何實現升職加薪、如何實現職場逆襲的實用方法論。
「這個時代,人人都嫌自己太窮,人人都說自己太苦,人人也都知道,幸福是比較出來的。不如你的人,你不屑比;比你過得好的人,你比不贏。幸福稀有,焦慮盛行,毒雞湯滿天飛。但我想說,一個人生下來,你決定不了身處的時代,也決定不了你的原生家庭,但是你可以決定跟誰比更能得到幸福,更能得到翻身的機會。」
此外,本書還特別針對當下心理問題逐漸年輕化的態勢,就如何提高個人的職場抗壓性給予有效建議,希望幫助每個年輕的靈魂在面對職場困難和挑戰時,能夠找到自己的出口。
看懂職場的底層邏輯,讓你少走彎路少碰壁
對普通年輕人而言,便宜是唯一的優勢。
聰明是個稀缺能力,但勇氣高於聰明,勇氣更稀缺。
瞭解到差距,努力才會有方向。
你的價值並不取決於你有多優秀,而是你能為別人帶來多大的價值。
隨機應變,是所有高手都擅長做的事。
勇氣這種東西不是學出來的,而是做出來的。
不要怕決策,要怕沒機會做決策。
對自己下手夠重,才能把社會的毒打不當回事。
Vito 大叔│圖文作家、人氣Podcast主持人
愛瑞克│《內在原力》系列作者、TMBA共同創辦人
鄭俊德│閱讀人社群主編
全力推薦 (依姓名筆劃排序)
作者簡介
格總
工作經歷豐富,曾任職於五百強企業、民營企業、小公司、投資機構和上市公司,跳轉過通訊、環保、能源三大產業。
從職場小白變成職場黑手,專注於職場底層邏輯剖析,面對各種職場困境都能見招拆招,六年來寫了逾六 百篇職場系列文,為職場人在個人成長、人際關係、職場晉升、職業規劃方面,提供高價值建議,原創文章被多家商業職場類自媒體轉載。
公眾號/格總在人間
目次
第一章 拓寬認知邊界,看懂職場生存邏輯
有未來感的人,才能贏得未來
不努力,你連選擇的權利都沒有
五個區別,一眼看出你是菜鳥還是高手
三個底層邏輯,讓你從菜鳥到高手
五個建議,穩固你的職場生存期
長得好看,是優勢還是劣勢
每個職場中年人,頭上都有三頂天花板
用大時間尺度思考,高瞻遠矚看問題
第二章 年輕人該以什麼樣的心態闖職場?
所謂懷才不遇,只是沒有拚盡全力
90% 的職場人,正在被慣性殺死
如何判斷是否 All in
所謂飛來橫禍,多半是不見棺材不落淚
你拚命努力,可能在加速自己返貧
競爭如此殘酷,年輕人是否還有出路
真正厲害的員工,是讓主管又愛又怕
保持頭腦開放,前門不通走後門
第三章 修煉職場軟技能,放大你的硬實力
如何挑選好工作
如何識別壞公司
如何找到高薪的工作
如何參加培訓最有效
如何放大你的工作成果
如何與老闆談加薪
如何避免成為大公司的螺絲釘
如何避免被裁員
如何決定換行業
第四章 普通打工人,上升路徑怎麼走?
年薪百萬,絕不是年薪二十萬的工作做五份
職場裡你什麼都想要,往往什麼都得不到
成長性是職場人一輩子的事
真正的努力是你要千方百計
可量化思維和習慣,讓你從平庸變優秀
學歷家庭都普通,拿什麼實現職場逆襲
技術路線和管理路線,你該怎麼選
三步操作,再普通的人也能分享時代紅利
第五章 給自己一個好人緣,輕鬆行走職場
混職場就是拼刺刀,無招勝有招
無能的人說話啰裏啰唆,厲害的人話從來不多
溝通不說真實目的,就像睡覺不閉眼睛
掌握三大黑暗法則,行走職場不怕坑
高情商就是溫柔善良又不怕硬剛
每一個職場人,都要給自己攢口碑
第六章 修煉你的心智,無懼困境與危機
即使面對千軍萬馬,你要斬殺的也只有面前一人
陷入困境,普通人應該怎麼辦
做到這四點,成功逆轉職場危機
低谷時期,應該做的三件事
有這三種毒觀念,永遠別想再翻身
年輕人,如何在大城市站穩腳跟
人近中年,如何避免職場焦慮
人生就是一場獨舞,你不必跟隨別人的節奏
第七章 真正厲害的職場人,都把成長當習慣
賺大錢的人,都有這兩種競爭思維
利用這五點,培養深度思考力
所謂大器晚成,無非只有三條路
厲害的人都是多元並進,思路單一往往平庸
格局小的人,往往在隱蔽中走向自我毀滅
如果沒有正直,聰明又積極的人會毀了一切
打開思路,聰明人才能有成就感
書摘/試閱
有未來感的人,才能贏得未來
你有沒有聽過一個詞──未來感?
有一次參加一個行業論壇,中場休息時我和幾個同行討論行業發展的趨勢和未來前景,有同行感歎,做事情沒有想像力真的不行,每個人都要對未來有感覺才行。晚上回到酒店房間,對會議內容回顧分析時,我就忽然想到了這個詞──未來感。
未來感,就是指在就業、投資、職場、婚戀、人際關係等方面,一個人對未來的感知能力。比如招聘時,面對一個陌生的應聘者,你需要去想像如果錄用他,他未來大概的發展狀況,這是識人用人的未來感。再比如,一句很經典的電影臺詞是這樣說的:「我只和他相處了一周,就想像出了我們在一起二十年後的所有細節,後來,真的全都印證了。」這是看待愛情的未來感。
如果你有未來感,看人就不會只看眼前。面對失敗的人,你能看得出他遲早有一天會翻身,能把低位投資人脈的機會把握好。有些人春風得意,你也能估摸出來他背後潛藏著什麼樣的危機,與之保持一定的距離,就像清代戲劇《桃花扇》裡那句:「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這是對別人事業判斷的未來感。
未來感很重要,有未來感的人才能贏得未來。所以,你要盡早擁有。
有未來感的人,會把未來想像出來
八九年前,我去某二線城市出差,約一個老同學見面,恰好碰到他在看房買房,和他約的一個據當地朋友說是「看房專家」同行,於是我們三人一起去了購房處。站在遠離市區的一片爛泥地裡,同學指著周圍的茅草問:「就這鬼樣子,還值這個價格嗎?」
那個朋友點點頭,說:「這個價格已經很便宜了,可以買了。」看我同學一頭霧水,那人又說:「你看到的是爛泥地,我看到的是一幅全息投影。這裡是幾棟樓,那邊有商場超市,還有那裡是學校、那裡是醫院,還有那邊有兩條大路穿過來……花這個價格不是買現在,是在買未來,已經很便宜啦!」
如今,我同學已經住進在爛泥地上建起的樓房,周圍配套設施應有盡有,房價翻了兩倍不止。
每次談起這個話題,他都表示應該感謝當初那個朋友。
我覺得,這件事可以說明一個現象:大部分人只能看到眼前,只有少部分人才能看到未來。那少部分人的腦袋裡,真的是有一幅「全息投影」,上面淨是你想都想不出的畫面。你看事情常常是靜止、一成不變的,可是在他們眼裡,各種各樣的變化已經在趕來的路上。這就是未來感。
有未來感的人第一個特點是會想像,他們擅長想像出那些你要親眼看到才會相信的東西。在我們眼裡,所見即一切;在他們心中,一切皆可想像。
有未來感的人,能提前聞到未來的氣息
好多年前,我在華為的同事老孔面臨著一個抉擇。在一個職能部門做小主管多年,他早就厭倦了,所以當他看到華為終端公司,也就是手機部門的內部招聘啟事後,決定試一試。
華為手機那時候在外界毫無名氣,在內部更是雞肋的代名詞,只有把系統設備賣給運營商時,才會有一定比例的手機「附帶贈送」。這種模式讓華為手機部門不需要自己開拓新市場,所以他們沒有什麼動力去和別家競爭。那時華為生產出來的手機既不值錢也不好用,還很難看。那陣子,老孔得不到周圍人的哪怕一點點支持,包括上司、朋友,還有家裡的老婆。老孔後來跟我們說:「我當時仔細打聽過,覺得老余(華為新任手機掌門餘承東)是個幹事業的人,一定不會讓終端公司保持老樣子。我年紀也不小了,再不找個地方活絡一下身心,就真的成中年油膩男了。」
後來的事,大家都知道了。在餘承東的率領下,華為手機業務在短短六年內就做到了全球前三、全國第一,收入占了公司全部業務收入的30%以上,二○一七年上半年就完成了全年任務。老孔所在的部門成了萬眾矚目的明星部門。當年年尾,網傳華為終端公司年終獎金發了二十四個月。我們在群組裡紛紛向老孔求證,他笑而不答,企圖用一個又一個兩百元元人民幣的大紅包讓我們閉嘴。
你應該看出來了,老孔也是那種有未來感的人。所有人都在觀望的時候,他提前聞到了未來的氣息。當然了,他也是有過遲疑的,誰做決定沒個瞻前顧後的時候呢?但是他在該決斷的時候毫不含糊,而且周圍人的反對更是證明了他的正確。因為有未來感的人,總是少數。他們擅長的是把自己的機會建立在別人「看不上、看不懂、來不及」上面。
有未來感的人,常常是整合資源的高手
有未來感的人,看待困難的角度也和常人不太一樣。比如,我們會說某件事辦不成,因為有一、二、三個難點,可是有未來感的人會說這件事很簡單,只有一、二、三個問題還沒有解決。就好像事情已經辦妥了,他不過是在向你說明當初怎麼搞定的一樣。
我一個朋友的姊姊兩年前從老家來投奔她。有一天,我聽說她姊姊辦了一個鋼琴培訓班,生意做得風生水起的。她姊姊是當地小學的音樂老師,來到陌生的城市什麼資源都沒有,她是怎麼做到的呢?說起來也簡單,她跟社區物業打好了關係,以超便宜的價格「借用」了樓下已經荒廢許久的閱覽室,稍加裝修作為教室;再托老同學向當地的熟人買來一架翻新的二手鋼琴;接著在社區群組裡打廣告,以非常低的價格吸引了最初幾個學生。她竭盡全力教,學生水準開始提高,慢慢地有了口碑,加上這兩年鋼琴家教市場火熱,生意漸漸順暢,走上了正軌。
你看,有未來感的人就是這樣,能把握住事情最重要的本質──提高學生的鋼琴水準。至於其他條件,比如場地、器材和客源,這三項不太好弄的資源,她都是以非常低的成本從外界整合而來的,只要培訓班能先運轉起來就行。
如果是其他人呢,也能抓住這個隱藏在空氣裡的「機會」嗎?「場地要租好點的吧?裝修也得像模像樣吧?買新鋼琴要投入一筆錢,招生得請幾個人來發傳單吧?」稍微一算帳,光成本就把自己嚇回去了。
說到底,還是沒有未來感。
我們從現實推導未來,他們把未來當作描繪現實的藍圖。所以說,別以為人和人都一樣,眼睛裡只看得到現在和腦袋裡裝著未來的兩類人,註定擁有不一樣的人生。
為什麼一個人要有未來感?想通這個問題,你的人生才會有答案。
三個底層邏輯,讓你從菜鳥到高手
前幾天看到一段話,我看完一拍大腿:「哎喲,講得太好了!」
暢銷書作家馬歇爾.戈德史密斯(Marshall Goldsmith)是美國管理研究院(IMS)終生成就獎獲得者。有一次,他談起打高爾夫球的頂尖高手。「頂尖高手嘛,自然是一招制勝。」這是我們普通人的想法,可馬歇爾說:「不是,面對一個四杆洞,頂尖高手第一杆把球打上球道,第二杆把球打到洞口附近,第三杆打出『小鳥球』,或者用兩杆推杆打出一個『帕』,然後走向下一個球梯,重複之前的過程。過程看起來簡單、平淡,甚至有些單調死板。可是,如果能成功複製這個過程直到打完十八洞,通常個人最佳紀錄、乃至球場最佳紀錄就已經被打破了。所以,高爾夫球的高手們相信,比賽不需要多麼精彩,不需要一招制勝,一場平淡無奇的比賽就是一場偉大的比賽。」
我之所以為這段話叫好,是因為想起前兩天世界盃足球賽閉幕時,朋友圈裡有人在抱怨。抱怨的這個人是我認識的人裡面,在世界盃期間賭球賭得最瘋的一個。他場場下注,押中了墨西哥爆冷贏德國,也押中了半決賽克羅埃西亞淘汰英格蘭,甚至猜中過比利時3∶2逆轉日本的比分!但是大多數時候,都會希望落空。最後結算下來,他還是輸了幾十萬元人民幣。
我很想告訴他:你在驚心動魄地賭球,莊家們在按部就班地坐莊;你總想著一夜暴富,直到輸掉底褲,莊家們卻平淡無奇地取得成功;你把命運交給運氣,高手卻把收益交給機率。
太陽底下,哪有什麼新鮮事。
成功不可複製,但成功的底層邏輯可以
我在招聘的時候,非常在意應聘者有多少成功的專案運作案例。如果對方還有其他行業的經歷,我也很希望瞭解他在別的行業是如何取得成功的。想必每一個有經驗的面試官都會去這麼做,因為我們都相信,成功固然不可複製,但是成功的底層邏輯是共通的。
以我的觀察,高手們的底層邏輯有以下三個,一般人可以學到皮毛,但是做到極致者寥寥無幾,所以成功者永遠稀缺。
專注
美國HBO電視網在二○一七年推出了關於股神巴菲特的紀錄片《成為巴菲特》,這是巴股神第一次親自參與的影片。影片裡,比爾.蓋茨和巴菲特玩了一個遊戲。他們沒有任何交流,只是分別在白紙上寫下對自己一生最有幫助的一個詞。結果,答案是一樣的──專注。
高手們深知專注為自己帶來的好處。
我們平常說的專注,其實有兩層意思,一個是時間,一個是投入度。專注需要時間投入,只有花費大量時間來重複練習同一個動作,才能把動作變成肌肉記憶,變成身體本能。細末分毫處、電光火石間,才是分辨高手的地方,所以專注的核心不光在於你有多投入地做某一件事,還在於你有多大的決心對其他沒有那麼重要的事情說「不」,為你的專注騰出時間來。
抖音兩小時,手遊兩小時,各大社群、論壇再各來一小時,一天下來時間所剩無幾,想必你也不會再有專注的念頭了。要不這麼說吧!這個充斥越來越多的社交媒體、遊戲娛樂的世界正在越來越嚴厲地懲罰那些沒有自控力的人。
再說投入度。關於這一點,所謂一萬小時定律也可以算是某種倖存者偏差了。同樣八小時坐辦公室,你可能一會兒看新聞,一會兒逛網拍,寫個項目計畫書能磨蹭一大下午,這個投入度就遠遠低於那些埋頭幹活、沉浸其中,一抬頭才發現夜幕已經降臨的人。
許多高手精通多個領域,因為他們總是很專注。其他大部分人往往淺嘗輒止,因為他們總在虛度光陰。
節奏
現代人經常講一個詞「效率」,而「節奏」這個詞則很少被提起,若是說起來也是感慨一聲「現在生活節奏太快了」,可是他們在忙些什麼呢?
打工的為了漲點薪水,一個行業還沒摸熟,又跳槽到了另一個行業;創業的,公司關門才沒幾天,就從一個賽道切換到了另一個賽道;就連減肥的,也沒怎麼堅持就從一種流行減肥法轉換到另一種流行減肥法。結果,當然總是沒法成功。
在所有控制節奏的高手裡,日本小說家村上春樹絕對是教科書級別的。他寫長篇小說時,每天淩晨四點起床,用完早餐開始寫作,寫五六個小時,上午十點結束。他要求自己每天寫十頁,每頁四百字,不管多有靈感,十頁一到立馬停筆。但如果寫不到十頁,絕不起身,直到寫滿十頁為止。這哪裡是寫小說呀,這不就是跑馬拉松嘛?
你發現沒有?「效率」這個詞充滿了焦慮感,好像你一時半會兒不做點什麼,就要被甩開、被淘汰、被同齡人拋棄一樣。人一焦慮,做出的判斷多半是錯的,付出的努力經常是無用功,甚至會起反作用。而「節奏」這個詞,你感受一下,有一種很自信的韻律在裡面。它把整件事情看成是做一道菜,加水、切料、下鍋、汆燙、燜燉、起鍋、擺盤,慢了就抓緊點,快了就停下來,講究一個恰到好處。
就像世界盃賽場上踢球,不是前鋒,也不是後衛控場,通常由中場最核心的球員來控制局面,組織球隊時而進攻,時而防守,有的時候加速一把,或者暫時放慢節奏。所以,我們誇後衛為後防中堅,誇前鋒為鋒線殺手,但只讚揚能控制局面的球員為「中場大師」。
在職場和人生的賽場上,高手們總在控制節奏,成為自己的大師,因為他們懂得,真正的成功從來不是靠心血來潮式的反覆衝刺。
信念
「信念」是一個常常被誤解的詞。上面提到的專注和節奏,你可能在很多地方看過了,然而對你並沒有什麼用,當你下次遇到需要專注、需要控制節奏的情況時,連想都不會再多想一下,還是會按照原先的方式繼續消耗自己,或者繼續犯錯。
為什麼一個普通人,即使知道了所謂的成功心法,還是沒法運用呢?就像巴菲特談他的投資心得:「很簡單,你需要做的,就是以低於其內在價值的價格買入一家好企業的股票,然後坐等它上漲就可以了。」
簡單嗎?簡單。做得到嗎?九成九的人都做不到。因為他們沒有「信念」。
什麼是信念?就是無論發生任何情況都相信自己的那套方法是有效的。炒股的人都理解這種心情:你看好一檔股票,然後買定離手,它跌了又跌,跌了再跌,你會越來越懷疑自己的判斷,最終精神崩潰,含淚割肉離場。如果買進以後稍微掙了點錢,你又會不停地問自己「會不會跌啊?萬一跌了呢?」然後匆匆忙忙地賣出完事。長期來看,全都輸多贏少。
不光炒股,面對人生其他事情,大多數人也都是如此,因為沒有信念,所以人們總是想一夜暴富,同時又常常半途而廢。
信念聽起來挺玄,好像只要自己相信就可以,是這樣嗎?其實並不是。
信念的培養,要求你必須曾經專注過和把握好節奏過,嘗到過甜頭。而且,取得的成績越好,成功過的領域越多,你的信念感會越強。當進入陌生領域時,你會越容易有意識甚至下意識地專注並控制好節奏,隨後的成功會再次強化你的信念。這也是高手進入陌生領域後上手極快、而且帶著某種近乎盲目的自信,失敗後敢翻身再爬起來,再失敗再爬起,直到最後一刻取得成功的原因。
是觀念造就行為,還是行為塑造觀念
這個世界上,關於個人成長的道理真的有那麼多嗎?不多,說來說去就是那麼幾條。只不過,不同時代、不同領域的高手們換著方式表達出來而已。這些道理誰都懂,甚至絕大多數道理你都看過學過,可是這跟你能否成功是兩回事。有時候你會覺得這是觀念或者認知的問題,又有些時候你會發現道理懂那麼多,還是過不好這一生。
是觀念造就行為,還是行為塑造觀念?我的答案是:都是,又都不是。
觀念當然造就行為,但是行為導致的結果會回饋強化你的觀念,或者讓你質疑它甚至顛覆它。在這期間,還需要更重要的東西──思考。
真正有價值的思考才會在認知和行為之間建立起信任感,就是剛才提到的信念。而專注和掌握節奏的信念,必然為你帶來在一個又一個領域的成長,乃至成功,這才是真正的高手追求的。所謂那些平淡無奇的勝利,不過是最終的表現罷了。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