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紀事(簡體中文版)
商品資訊
系列名:域外漢學
ISBN13:9781647842239
替代書名:Chronicles of the Small Town (Simplified Chinese Edition)
出版社:漢世紀數位文化EHGBooks
作者:莊建東
出版日:2023/10/01
裝訂/頁數:平裝/350頁
規格:22.9cm*15.2cm*2cm (高/寬/厚)
重量:500克
版次:初版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序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本書是作者以串珠的方式,將發表於博客的博文編纂而成。書中記述了作者從幼兒到青少年時期的一些生活片段和見聞。作者以自己不同年齡段的視角和眼光,反映了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北方一個小地方的自然風物和社會生活場景。筆法細膩、簡潔,行文自然、流暢,同時對涉及到的一些方言俗語進行了釋讀,具有一定的文學價值和方言研究價值。
作者簡介
莊建東,筆名廣土,男,漢族,河南輝縣人,1953年生,大學學歷,副教授。自1968年起,歷任知青、工人、師範中文系學生、中學語文教師和中學校長。1991年起任職於高校,歷任學報編輯部副主任、校長辦公室主任、高教研究所所長等職務。
序
●卷首語●
耳目是靈魂的窗戶,
過往的一切
――有聲的和無聲的、有形的和無形的
都是窗外曾經的風景。
非為悲秋,無關傷春,
只為逝去的那些風景
固化一點斑駁陸離的記憶……
耳目是靈魂的窗戶,
過往的一切
――有聲的和無聲的、有形的和無形的
都是窗外曾經的風景。
非為悲秋,無關傷春,
只為逝去的那些風景
固化一點斑駁陸離的記憶……
目次
▲卷首語
目錄
▲卷一、鴻蒙初記▲
電燈園和發音機
唱小曲兒、說雲話兒①、破迷兒
“我不是天兵天將,我是屁崩和尚”
唱童謠:月奶奶和兩隻老虎
做遊戲:脊脊翎砍大刀和指星星過月
▲卷二、童蒙二記▲
奶奶的護兵
逮小蟲和玩螞蟻
“撕剝㨯”和“捆人遊戲”
剃頭
釣蛤蟆和吃老鼠
“米羹”與“黃菜”
醃鹹菜和制醬菜
▲卷三、門搭門搭你姓張▲
鵝口瘡和門撘釕
害眼和霜桑葉
“掉疊督”與老鱉頭
“叫魂兒”和“咕嘟魂兒”
“長禿瘡”與“上海六零六”
小禿兒和金邊夜壺
▲卷四、蒙學瑣憶▲
“耍物兒”“字方兒”
“彎彎的流水青青的山”
大馬杌和羅大噴
發新書和包書皮
小黑板和小石板
講衛生和除四害
郭老師和退班生
學習標兵和雙百分班
坵墓與茅神
“澱粉饃”和胡辣湯
大壞蛋和大米飯
▲卷五、故園舊影▲
土城牆與護城河
黃閣角與文昌閣
共城遺址
農業大隊和居民大隊
“東大方”和“西稻地”
灶君廟
文廟與漢唐古柏
附篇:遊北田莊植物園記
▲卷六、山風水韻▲
澆園調與轆轤倒罐
木龍、戽鬥和水車
“狗娶老婆”的地方
“龍叫喚”和“水淹高”
“四月會”
八盤磨
取燈
草紙和紙坊
水煙袋和清華煙絲
青頭蘿蔔紫皮蒜
“叫叫蚰”與螢火蟲
捉魚捉鱉與紫花鱉肉
太行地台及其他
山民
▲卷七、“風雨瀟瀟,雞鳴嘐嘐”▲
養雞變遷史
收雞蛋
香椿炒雞蛋
“澀步雞”孵小雞
“狗哥哥,快救我,狐狸抓住我……”
“燒雞――,鹵雞蛋”
老龔
▲卷八、大躍進印象▲
西大操場與腰鼓隊、鎖門會
東大操場與一場大暴雨故事
“小鐵櫃”
放衛星與宣傳畫及“畫書”
大食堂與幼稚園
▲卷九、低標準記憶▲
“低標準”詞義辨析及其他
樹頭菜
水紅花澱粉與小球藻
水閘草與幹紅蘿蔔纓
▲卷十、復甦▲
自留地、借地與“小片荒”
自由市場
“小白龍”與“洪湖水,浪打浪”
軍屬光榮牌與四類分子帽
▲卷十一、四叔▲
“沒底轎”
“民中”
作家夢
笛子、簫、“洋笙”與“電吹管”
▲卷十二、小城樹木考▲
榆樹
楊樹和柳樹
槐樹與桑樹
庭樹院木數珍
▲卷十三、小城鳥雀志▲
家雀記略
候鳥擷影
留鳥拾遺
▲卷十四、老縣誌鉤沉▲
老舊縣誌與父執舊事
文光閣與玉帶河
鄧城故事
“竹林”公案
▲卷十五、大有作為小記▲
□機井隊的老少爺們
一、隊長王老扁
二、班長李天聞
三、九妞和滿倉
四、右派老姚和地主老李
五、“南蠻”和金馬駒
六、平福老漢
七、海泉
八、奇怪的讀書聲
九、小王與老閆
十、雜毛老白
十一、散夥
□“委屈”和“雞換”
一、名字裡的故事
二、參軍與結親
三、結親與吃糧標準
四、“燒”?還是“騷”?
五、吃糧標準和“人六勞四”
六、“缺糧戶”和“餘糧戶”
七、雞換的夢想“熬”現了
□紅薯往事
一、又幹又面的熱紅薯和難吃的蔓菁
二、紅薯窖和紅薯屋
三、同吃同住刨紅薯和滿坡遍野遛③薯人
四、“紅薯很好吃,我很愛吃”
五、窩瓜下蛋,一畝一萬
六、紅薯面是細糧,雞屁股眼是銀行
七、粉坊、粉條、紅薯渣
八、後話:武明俠粉條和高粉紅薯
▲白矸窯記▲
目錄
▲卷一、鴻蒙初記▲
電燈園和發音機
唱小曲兒、說雲話兒①、破迷兒
“我不是天兵天將,我是屁崩和尚”
唱童謠:月奶奶和兩隻老虎
做遊戲:脊脊翎砍大刀和指星星過月
▲卷二、童蒙二記▲
奶奶的護兵
逮小蟲和玩螞蟻
“撕剝㨯”和“捆人遊戲”
剃頭
釣蛤蟆和吃老鼠
“米羹”與“黃菜”
醃鹹菜和制醬菜
▲卷三、門搭門搭你姓張▲
鵝口瘡和門撘釕
害眼和霜桑葉
“掉疊督”與老鱉頭
“叫魂兒”和“咕嘟魂兒”
“長禿瘡”與“上海六零六”
小禿兒和金邊夜壺
▲卷四、蒙學瑣憶▲
“耍物兒”“字方兒”
“彎彎的流水青青的山”
大馬杌和羅大噴
發新書和包書皮
小黑板和小石板
講衛生和除四害
郭老師和退班生
學習標兵和雙百分班
坵墓與茅神
“澱粉饃”和胡辣湯
大壞蛋和大米飯
▲卷五、故園舊影▲
土城牆與護城河
黃閣角與文昌閣
共城遺址
農業大隊和居民大隊
“東大方”和“西稻地”
灶君廟
文廟與漢唐古柏
附篇:遊北田莊植物園記
▲卷六、山風水韻▲
澆園調與轆轤倒罐
木龍、戽鬥和水車
“狗娶老婆”的地方
“龍叫喚”和“水淹高”
“四月會”
八盤磨
取燈
草紙和紙坊
水煙袋和清華煙絲
青頭蘿蔔紫皮蒜
“叫叫蚰”與螢火蟲
捉魚捉鱉與紫花鱉肉
太行地台及其他
山民
▲卷七、“風雨瀟瀟,雞鳴嘐嘐”▲
養雞變遷史
收雞蛋
香椿炒雞蛋
“澀步雞”孵小雞
“狗哥哥,快救我,狐狸抓住我……”
“燒雞――,鹵雞蛋”
老龔
▲卷八、大躍進印象▲
西大操場與腰鼓隊、鎖門會
東大操場與一場大暴雨故事
“小鐵櫃”
放衛星與宣傳畫及“畫書”
大食堂與幼稚園
▲卷九、低標準記憶▲
“低標準”詞義辨析及其他
樹頭菜
水紅花澱粉與小球藻
水閘草與幹紅蘿蔔纓
▲卷十、復甦▲
自留地、借地與“小片荒”
自由市場
“小白龍”與“洪湖水,浪打浪”
軍屬光榮牌與四類分子帽
▲卷十一、四叔▲
“沒底轎”
“民中”
作家夢
笛子、簫、“洋笙”與“電吹管”
▲卷十二、小城樹木考▲
榆樹
楊樹和柳樹
槐樹與桑樹
庭樹院木數珍
▲卷十三、小城鳥雀志▲
家雀記略
候鳥擷影
留鳥拾遺
▲卷十四、老縣誌鉤沉▲
老舊縣誌與父執舊事
文光閣與玉帶河
鄧城故事
“竹林”公案
▲卷十五、大有作為小記▲
□機井隊的老少爺們
一、隊長王老扁
二、班長李天聞
三、九妞和滿倉
四、右派老姚和地主老李
五、“南蠻”和金馬駒
六、平福老漢
七、海泉
八、奇怪的讀書聲
九、小王與老閆
十、雜毛老白
十一、散夥
□“委屈”和“雞換”
一、名字裡的故事
二、參軍與結親
三、結親與吃糧標準
四、“燒”?還是“騷”?
五、吃糧標準和“人六勞四”
六、“缺糧戶”和“餘糧戶”
七、雞換的夢想“熬”現了
□紅薯往事
一、又幹又面的熱紅薯和難吃的蔓菁
二、紅薯窖和紅薯屋
三、同吃同住刨紅薯和滿坡遍野遛③薯人
四、“紅薯很好吃,我很愛吃”
五、窩瓜下蛋,一畝一萬
六、紅薯面是細糧,雞屁股眼是銀行
七、粉坊、粉條、紅薯渣
八、後話:武明俠粉條和高粉紅薯
▲白矸窯記▲
書摘/試閱
●老舊縣誌與父執舊事●
手頭有一部道光版的老舊縣誌,是老父在世時留給我的。線裝,雕版印刷,道光年間知縣周際華主持編修。只有七冊。據總目錄查知,缺第八冊的十九、二十兩卷。雖基本完整,但多數已無封皮或標貼。據父親講,該書為好友王農先生所贈。父親交給我時,很鄭重地說:你王伯伯說你是學文的,他家無人可傳,這部縣誌就傳給你了。其時忙於工作,無暇旁騖,再者,版本刻印水準不高,無句讀釋注,讀起來費力,於是存之書櫥,久而幾乎遺忘。
近日,由於新型肺炎肆虐,宅於家中不能外出,無聊中偶然憶及,遂於書櫥中搬出,拂去灰塵仔細翻閱。翻閱中發現,以前所寫文昌閣、古城遺址等幾篇舊作,皆憑幼時印象所為,文中一些說法,或為臆測,或有錯訛。遂產生一想法:將幾篇舊作整理修改,再據以志書提供的資料新撰幾篇,似可輯為《老舊縣誌釣沉》,如若輯成,既是對父親和王農伯伯的一點紀念,也算沒有辜負他們的托書之意。
和老縣誌一起交給我的,還有幾卷尚未裝裱的書法作品,其中有王農先生所書的條幅,如今書桌對面掛著的四扇屏即是。父親與王農伯伯皆好酒,都有小城內舊時文人作派,但王農無父親的不拘小節不修邊幅,是父親諸多酒友中不多的規矩骨格①之人。由於平日極少回家,與王農伯伯接觸不多,只是他來邀父親外出喝酒時,偶遇過幾次。印象中,王農伯伯衣著齊楚,聲音爽朗,臉龐飽滿無須,短髮略有謝頂。他身材高大,一低頭邁進門檻,屋內空間頓時更顯狹小。
其時,已榮膺“青年書法家”稱號的學兄劉順,已經和父親聯繫上了。劉順高我兩級,是父親文革前所教的最後一屆初三學生。父親發現他寫字“筆枝兒”不錯,有培養前途,遂指導他從魏碑練起,並將家傳的《龍門二十品》相贈。聽父親講過,教孩子練習書法,一定要先從魏碑練起。這樣練出來的字骨架硬朗,不致落下綿軟輕浮的毛病,這叫 “紮筆枝兒”。其時文革方興,劉順借寫大字報的機會苦練書法,至中日建交之時已有大成,被評選為“河南省十大青年書法家”之一,曾與其他九人組團東渡扶桑,交流並展出書法作品。和我們家恢復聯繫後,劉順不忘師恩,多次從安陽前來探望,春節更是必來拜年。
因為都是書家,劉順一來,父親必邀王農伯伯作陪,同時也有他們愛好書法和篆刻的朋友前來相聚。其時家貧,小屋內狹窄、局促、雜亂,人一多幾無下腳之地。小飯桌上的下酒菜肴,也不過三五品。但條件的簡陋並不妨礙他們的雅興,酒酣耳熱之前,或揮筆留墨,或刻篆治印,好似一小型筆會。套用劉禹錫《陋室銘》的老話:斯是陋室,吾父德馨,談笑有鄉儒,往來多酒徒。
如此雅集,我只遇到過一次。記得是一個週六下午,我從新鄉回來,未進屋門,即見他們在門內聚首觀摩劉順治印。一方印已至尾聲,劉順兄正用刀杆將印的邊線敲出殘缺。於此頓悟:噢,原來殘缺也是一種美啊。
文人自有雅興。記得父親說過,應劉順請求,曾帶他到水竹村尋覓徐世昌的書房舊址。不知尋到與否,也不知有無王農等人作陪。我雖習文,且生長於斯,但至今不知水竹村的準確地址,只知其在城西百泉河邊,風聞與徐世昌有關,是小城所謂的八景之一。每思及此,常覺汗顏。
查閱百度詞條:“……徐世昌先後娶衛輝曹氏和輝縣席無棣為妻,曾經在輝縣百泉「水竹村」置辦田宅。……”幼時聽家中老人講過,徐世昌少時家貧,賣身于衛輝曹家為書童,曹家看其聰明,遂將女兒婚配,並供其讀書中了進士,成了一隻就要下山的“黑老虎”(據祖父講,徐世昌中進士後被授予的職位,在官僚界稱為“黑老虎”,外放實缺叫“黑老虎下山”。意同今天所謂“黑馬”)。至於徐世昌的後妻席氏,小城民間無傳,只知道縣一中校園北部,是“席家花園”舊址。彼“席家”應是徐世昌岳家無疑。縣一中是幼時常去的,記得操場北邊有一花房,應是老花園舊物。小城內達官貴人的豪宅大院還有多處,比如公安局的袁家公館、縣醫院的夏家花園等等,不知父親可曾帶了劉順前去遊訪,如今大都已被拆遷得杳無蹤影了。
插隊打機井時,有一個隨家下放到張王寨的同伴,年齡與我相仿,名叫徐四輩,他家是城裡老戶。初見的四輩穿著孝鞋。他父親是“分子”②,在為隊裡修樹時,被落下的粗枝砸中身亡,家中只留下他和母親娘倆。記得我曾經問他是否徐世昌後人,起初態度十分拒斥,熟識後默認,但並不多言家世,只知城裡還有他叔叔一家。如果是的話,他名叫四輩兒,不知是否從徐世昌那一輩算起。四輩兒人長得很精神,個頭、模樣、說話、做事,樣樣俐落乾脆,有棱角有擔當。但脾氣有點硌撂③,常常一言不合即“尥蹶子”,全無舊家子孫受壓之後所形成的那種唯唯諾諾。
劉順兄祖居安陽城北洹河岸邊的南漳澗村。記得參觀他的書法作品,留款用印或有“洹上老人”雅號。當然,當著老師的面留墨,此號他是不用的。漳澗村對岸不遠,即是袁世凱墓。記得上小學時,每年清明集體去安陽烈士陵園掃墓,事畢解散後總要要順便到袁陵遊玩。袁世凱和徐世昌同朝為官,前後腳的民國總統。且徐世昌書法詩文俱佳,劉順作為安陽文化界名人、書法家,探望恩師之餘,順便探訪徐世昌的水竹村舊居,自然是情理中之雅事。
劉順在漳澗的家去過兩次。一次是父親歿後的第二年春天,一次是那年冬天劉順突然病故。師生兩人相繼而歿前後只差一年。用劉順嫂子的話說,是劉順不舍老師,緊隨而去了。劉順嫂畢業于安陽五中,她的班主任李逢源先生,是我父的私塾同學,曾一同受教於小城宿儒杜胤蘭老先生。如此看來,劉順兄與小城頗有緣分。師徒二人皆嗜酒亦傷於酒;一生於衛源之濱,一長於洹水岸邊;父親有魏晉竹林的倜儻遺風,劉順有燕趙男兒之豪情俠義。文脈師承,不亦緣乎?
當年劉順兄給我家留下的墨蹟不多。記得有一幅堂聯,是劉順春節來訪時當堂所書,書體是當時剛剛興起尚處探索階段的甲骨文體。安陽是甲骨文故鄉,劉順其時已擔任安陽博物館長。得天獨厚的甲骨文化,自然使他成為這一書體的拓荒者。這幅堂聯,也有向老師彙報他書法新探之意。另有一行草小品,尺半橫幅,內容是自撰的無題詩,是他和我父恢復聯繫之初,專門從安陽帶來奉給老師的精心之作。其時,我們家的收藏意識尚未從劫難中恢復,也因當時家境拮据,堂聯、小品皆未裝裱,在老家土牆上粘貼過幾年。如今堂聯尚有,而行草無題詩小品不知所蹤,可能是父親送人了。
除此之外,劉順學兄遺墨,家中略無收藏。每與朋友提及,甚覺遺憾。略可安慰者,家中尚收有森堂老弟幾幅墨寶。森堂老弟為劉順兄義弟,新鄉書界翹楚,經由劉順學兄,得以結識為朋友。老父病重時,劉順兄曾約同森堂、王海等書界朋友,前來為老父沖喜祝壽。森堂老弟與學兄同姓,書品人品甚為劉順兄所重,森堂亦對劉順兄敬重有加。劉順兄病故,森堂即刻前往治喪,通宵守靈。兄弟情義,海深山重。森堂書法才氣甚高,尤善草書,為域內收藏界所看重,商界的牌匾字型大小,有不少出自他手。我時任師專校辦主任,學校搞文化建設多次邀他前來揮墨;新校區園林名稱擬就,是我向森堂老弟求字勒石。雖都是公事,但老弟從不講價錢,只一頓小酒,邀三五朋友一聚了事。我性情寡淡,自幼朋友不多,能如此相邀,自知是劉順兄德澤所及。字如其人,森堂老弟與劉順兄一樣,亦是性情中人,只是他當時年輕氣盛,酒性略有小疵,常有酒酣罵座現象,稱為酒中狂徒亦似無不可。“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 人生在世能有這樣一位朋友也是一大快事。
王農伯伯的四條幅為行書體,內容是四首唐詩,落款時間為丙寅初交。丙寅初交應是丙寅年春節。這條幅應該是王農先生送給先父的春節禮物。查萬年曆,丙寅年是1986年。算來距今已經三十四年了。
睹物思人,不禁感慨萬分。燈下孤坐既久,沉吟一韻已成。並同王農伯伯書録的《月色》,附于文後作結:
月色融融夜,疫情寂寂春。憶昔頻敲鍵,思故對屏親。短章既已成,舊緒更難泯。即景錄遺筆,聊慰天上人。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幹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窻紗。――録劉方平月色 丙寅初交 王農
(2020/5/5-2020/5/13)
方言俗語釋讀:
①骨格:土語中形容人的生活習慣比較規矩有條理,與不拘小節不修邊幅相反。
②“分子”:地富反壞右五類分子的簡稱。
③硌撂:指物體彎、斜、突兀。土語中常用來形容人的不順從、愛“懟”人的脾氣性格。
手頭有一部道光版的老舊縣誌,是老父在世時留給我的。線裝,雕版印刷,道光年間知縣周際華主持編修。只有七冊。據總目錄查知,缺第八冊的十九、二十兩卷。雖基本完整,但多數已無封皮或標貼。據父親講,該書為好友王農先生所贈。父親交給我時,很鄭重地說:你王伯伯說你是學文的,他家無人可傳,這部縣誌就傳給你了。其時忙於工作,無暇旁騖,再者,版本刻印水準不高,無句讀釋注,讀起來費力,於是存之書櫥,久而幾乎遺忘。
近日,由於新型肺炎肆虐,宅於家中不能外出,無聊中偶然憶及,遂於書櫥中搬出,拂去灰塵仔細翻閱。翻閱中發現,以前所寫文昌閣、古城遺址等幾篇舊作,皆憑幼時印象所為,文中一些說法,或為臆測,或有錯訛。遂產生一想法:將幾篇舊作整理修改,再據以志書提供的資料新撰幾篇,似可輯為《老舊縣誌釣沉》,如若輯成,既是對父親和王農伯伯的一點紀念,也算沒有辜負他們的托書之意。
和老縣誌一起交給我的,還有幾卷尚未裝裱的書法作品,其中有王農先生所書的條幅,如今書桌對面掛著的四扇屏即是。父親與王農伯伯皆好酒,都有小城內舊時文人作派,但王農無父親的不拘小節不修邊幅,是父親諸多酒友中不多的規矩骨格①之人。由於平日極少回家,與王農伯伯接觸不多,只是他來邀父親外出喝酒時,偶遇過幾次。印象中,王農伯伯衣著齊楚,聲音爽朗,臉龐飽滿無須,短髮略有謝頂。他身材高大,一低頭邁進門檻,屋內空間頓時更顯狹小。
其時,已榮膺“青年書法家”稱號的學兄劉順,已經和父親聯繫上了。劉順高我兩級,是父親文革前所教的最後一屆初三學生。父親發現他寫字“筆枝兒”不錯,有培養前途,遂指導他從魏碑練起,並將家傳的《龍門二十品》相贈。聽父親講過,教孩子練習書法,一定要先從魏碑練起。這樣練出來的字骨架硬朗,不致落下綿軟輕浮的毛病,這叫 “紮筆枝兒”。其時文革方興,劉順借寫大字報的機會苦練書法,至中日建交之時已有大成,被評選為“河南省十大青年書法家”之一,曾與其他九人組團東渡扶桑,交流並展出書法作品。和我們家恢復聯繫後,劉順不忘師恩,多次從安陽前來探望,春節更是必來拜年。
因為都是書家,劉順一來,父親必邀王農伯伯作陪,同時也有他們愛好書法和篆刻的朋友前來相聚。其時家貧,小屋內狹窄、局促、雜亂,人一多幾無下腳之地。小飯桌上的下酒菜肴,也不過三五品。但條件的簡陋並不妨礙他們的雅興,酒酣耳熱之前,或揮筆留墨,或刻篆治印,好似一小型筆會。套用劉禹錫《陋室銘》的老話:斯是陋室,吾父德馨,談笑有鄉儒,往來多酒徒。
如此雅集,我只遇到過一次。記得是一個週六下午,我從新鄉回來,未進屋門,即見他們在門內聚首觀摩劉順治印。一方印已至尾聲,劉順兄正用刀杆將印的邊線敲出殘缺。於此頓悟:噢,原來殘缺也是一種美啊。
文人自有雅興。記得父親說過,應劉順請求,曾帶他到水竹村尋覓徐世昌的書房舊址。不知尋到與否,也不知有無王農等人作陪。我雖習文,且生長於斯,但至今不知水竹村的準確地址,只知其在城西百泉河邊,風聞與徐世昌有關,是小城所謂的八景之一。每思及此,常覺汗顏。
查閱百度詞條:“……徐世昌先後娶衛輝曹氏和輝縣席無棣為妻,曾經在輝縣百泉「水竹村」置辦田宅。……”幼時聽家中老人講過,徐世昌少時家貧,賣身于衛輝曹家為書童,曹家看其聰明,遂將女兒婚配,並供其讀書中了進士,成了一隻就要下山的“黑老虎”(據祖父講,徐世昌中進士後被授予的職位,在官僚界稱為“黑老虎”,外放實缺叫“黑老虎下山”。意同今天所謂“黑馬”)。至於徐世昌的後妻席氏,小城民間無傳,只知道縣一中校園北部,是“席家花園”舊址。彼“席家”應是徐世昌岳家無疑。縣一中是幼時常去的,記得操場北邊有一花房,應是老花園舊物。小城內達官貴人的豪宅大院還有多處,比如公安局的袁家公館、縣醫院的夏家花園等等,不知父親可曾帶了劉順前去遊訪,如今大都已被拆遷得杳無蹤影了。
插隊打機井時,有一個隨家下放到張王寨的同伴,年齡與我相仿,名叫徐四輩,他家是城裡老戶。初見的四輩穿著孝鞋。他父親是“分子”②,在為隊裡修樹時,被落下的粗枝砸中身亡,家中只留下他和母親娘倆。記得我曾經問他是否徐世昌後人,起初態度十分拒斥,熟識後默認,但並不多言家世,只知城裡還有他叔叔一家。如果是的話,他名叫四輩兒,不知是否從徐世昌那一輩算起。四輩兒人長得很精神,個頭、模樣、說話、做事,樣樣俐落乾脆,有棱角有擔當。但脾氣有點硌撂③,常常一言不合即“尥蹶子”,全無舊家子孫受壓之後所形成的那種唯唯諾諾。
劉順兄祖居安陽城北洹河岸邊的南漳澗村。記得參觀他的書法作品,留款用印或有“洹上老人”雅號。當然,當著老師的面留墨,此號他是不用的。漳澗村對岸不遠,即是袁世凱墓。記得上小學時,每年清明集體去安陽烈士陵園掃墓,事畢解散後總要要順便到袁陵遊玩。袁世凱和徐世昌同朝為官,前後腳的民國總統。且徐世昌書法詩文俱佳,劉順作為安陽文化界名人、書法家,探望恩師之餘,順便探訪徐世昌的水竹村舊居,自然是情理中之雅事。
劉順在漳澗的家去過兩次。一次是父親歿後的第二年春天,一次是那年冬天劉順突然病故。師生兩人相繼而歿前後只差一年。用劉順嫂子的話說,是劉順不舍老師,緊隨而去了。劉順嫂畢業于安陽五中,她的班主任李逢源先生,是我父的私塾同學,曾一同受教於小城宿儒杜胤蘭老先生。如此看來,劉順兄與小城頗有緣分。師徒二人皆嗜酒亦傷於酒;一生於衛源之濱,一長於洹水岸邊;父親有魏晉竹林的倜儻遺風,劉順有燕趙男兒之豪情俠義。文脈師承,不亦緣乎?
當年劉順兄給我家留下的墨蹟不多。記得有一幅堂聯,是劉順春節來訪時當堂所書,書體是當時剛剛興起尚處探索階段的甲骨文體。安陽是甲骨文故鄉,劉順其時已擔任安陽博物館長。得天獨厚的甲骨文化,自然使他成為這一書體的拓荒者。這幅堂聯,也有向老師彙報他書法新探之意。另有一行草小品,尺半橫幅,內容是自撰的無題詩,是他和我父恢復聯繫之初,專門從安陽帶來奉給老師的精心之作。其時,我們家的收藏意識尚未從劫難中恢復,也因當時家境拮据,堂聯、小品皆未裝裱,在老家土牆上粘貼過幾年。如今堂聯尚有,而行草無題詩小品不知所蹤,可能是父親送人了。
除此之外,劉順學兄遺墨,家中略無收藏。每與朋友提及,甚覺遺憾。略可安慰者,家中尚收有森堂老弟幾幅墨寶。森堂老弟為劉順兄義弟,新鄉書界翹楚,經由劉順學兄,得以結識為朋友。老父病重時,劉順兄曾約同森堂、王海等書界朋友,前來為老父沖喜祝壽。森堂老弟與學兄同姓,書品人品甚為劉順兄所重,森堂亦對劉順兄敬重有加。劉順兄病故,森堂即刻前往治喪,通宵守靈。兄弟情義,海深山重。森堂書法才氣甚高,尤善草書,為域內收藏界所看重,商界的牌匾字型大小,有不少出自他手。我時任師專校辦主任,學校搞文化建設多次邀他前來揮墨;新校區園林名稱擬就,是我向森堂老弟求字勒石。雖都是公事,但老弟從不講價錢,只一頓小酒,邀三五朋友一聚了事。我性情寡淡,自幼朋友不多,能如此相邀,自知是劉順兄德澤所及。字如其人,森堂老弟與劉順兄一樣,亦是性情中人,只是他當時年輕氣盛,酒性略有小疵,常有酒酣罵座現象,稱為酒中狂徒亦似無不可。“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 人生在世能有這樣一位朋友也是一大快事。
王農伯伯的四條幅為行書體,內容是四首唐詩,落款時間為丙寅初交。丙寅初交應是丙寅年春節。這條幅應該是王農先生送給先父的春節禮物。查萬年曆,丙寅年是1986年。算來距今已經三十四年了。
睹物思人,不禁感慨萬分。燈下孤坐既久,沉吟一韻已成。並同王農伯伯書録的《月色》,附于文後作結:
月色融融夜,疫情寂寂春。憶昔頻敲鍵,思故對屏親。短章既已成,舊緒更難泯。即景錄遺筆,聊慰天上人。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幹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窻紗。――録劉方平月色 丙寅初交 王農
(2020/5/5-2020/5/13)
方言俗語釋讀:
①骨格:土語中形容人的生活習慣比較規矩有條理,與不拘小節不修邊幅相反。
②“分子”:地富反壞右五類分子的簡稱。
③硌撂:指物體彎、斜、突兀。土語中常用來形容人的不順從、愛“懟”人的脾氣性格。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