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本書精選100本關於日本人文科學領域主題的經典學術專書,供有志從事日本研究的大學生、研究生,以及相關領域的研究者參考,並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解說其要點,以期為讀者的進一步深入閱讀略盡微薄之力。
---------------------------------------------------
至今全世界學日語的人數已超過380萬,又以華語圈最多。學日語的動機,不外乎是為了日本的動漫、去日本旅行等。
面對科技蓬勃發展的今日,在ChatGPT、AI似乎試圖改變人類工作、生活現狀的今日,人們越來越需要科技無法取代,且建立在獨立思考、專業知識基礎上的創造力。此創造力不等於知識或資訊,而是無論未來科技如何發展,都會是社會上不可或缺的能力。而「學術」這個保護屏障正可以用來抵禦人們在毫無防備下可能接收到網路假新聞、假資訊的風險,因為學術重視的不是結論或資訊,而是導衍出結論的獨立思考過程。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閱讀論述獨立思考過程的學術專書,可說是至關重要的事,這也正是我們想出版本書的緣起。
本書特色:
1.導讀100本專書:以人文科學領域的經典理論研究為主,包括歐美的理論專書。期使非僅宥限於日本研究而已,而是以此為始,提供讀者普遍、深入閱讀的入口。
2.涵蓋七個人文科學領域:包括思想研究、民俗學、歷史學、語言學、日語教育與第二語言習得研究、文學研究、現代大眾文化研究;而且是依據《中文圖書分類法》圖書排序。
---------------------------------------------------
至今全世界學日語的人數已超過380萬,又以華語圈最多。學日語的動機,不外乎是為了日本的動漫、去日本旅行等。
面對科技蓬勃發展的今日,在ChatGPT、AI似乎試圖改變人類工作、生活現狀的今日,人們越來越需要科技無法取代,且建立在獨立思考、專業知識基礎上的創造力。此創造力不等於知識或資訊,而是無論未來科技如何發展,都會是社會上不可或缺的能力。而「學術」這個保護屏障正可以用來抵禦人們在毫無防備下可能接收到網路假新聞、假資訊的風險,因為學術重視的不是結論或資訊,而是導衍出結論的獨立思考過程。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閱讀論述獨立思考過程的學術專書,可說是至關重要的事,這也正是我們想出版本書的緣起。
本書特色:
1.導讀100本專書:以人文科學領域的經典理論研究為主,包括歐美的理論專書。期使非僅宥限於日本研究而已,而是以此為始,提供讀者普遍、深入閱讀的入口。
2.涵蓋七個人文科學領域:包括思想研究、民俗學、歷史學、語言學、日語教育與第二語言習得研究、文學研究、現代大眾文化研究;而且是依據《中文圖書分類法》圖書排序。
作者簡介
山藤夏郎
現職:國立政治大學日本語文學系副教授
學歷:廣島大學社會科學研究科博士
研究專長:日本古典文學研究(中世漢文學)
林承緯
現職: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教授兼文化資源學院長暨文化資產與藝術創新博士班主任
學歷:大阪大學文學研究科博士
研究專長:民俗學、民藝美學
柳瀬善治
現職:廣島大學人間社會科學研究科准教授
學歷:廣島大學社會科學研究科博士
研究專長:日本近代文學、日本思想史、文學理論、現代大眾文化研究
陳志文
現職:國立高雄大學東亞語文學系教授兼任語文中心主任
學歷:東北大學文學研究科博士
研究專長:現代日語的文法研究、文章論與文體論研究、日中對照研究
楊素霞
現職:國立政治大學日本語文學系教授
學歷:神戶大學文化學研究科博士
研究專長:日本近現代史、殖民地研究、近代東亞史
榊祐一
現職:南臺科技大學應用日語系助理教授
學歷:北海道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博士
研究專長:日本近代文學・文化、現代日本大眾文化研究
羅曉勤
現職:國立臺中科技大學應用日語系教授
學歷:大阪大學言語文化研究科博士
研究專長:日語教育學、質的研究、教育實踐研究
現職:國立政治大學日本語文學系副教授
學歷:廣島大學社會科學研究科博士
研究專長:日本古典文學研究(中世漢文學)
林承緯
現職: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教授兼文化資源學院長暨文化資產與藝術創新博士班主任
學歷:大阪大學文學研究科博士
研究專長:民俗學、民藝美學
柳瀬善治
現職:廣島大學人間社會科學研究科准教授
學歷:廣島大學社會科學研究科博士
研究專長:日本近代文學、日本思想史、文學理論、現代大眾文化研究
陳志文
現職:國立高雄大學東亞語文學系教授兼任語文中心主任
學歷:東北大學文學研究科博士
研究專長:現代日語的文法研究、文章論與文體論研究、日中對照研究
楊素霞
現職:國立政治大學日本語文學系教授
學歷:神戶大學文化學研究科博士
研究專長:日本近現代史、殖民地研究、近代東亞史
榊祐一
現職:南臺科技大學應用日語系助理教授
學歷:北海道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博士
研究專長:日本近代文學・文化、現代日本大眾文化研究
羅曉勤
現職:國立臺中科技大學應用日語系教授
學歷:大阪大學言語文化研究科博士
研究專長:日語教育學、質的研究、教育實踐研究
目次
凡例 (3)
總序 (7)
第I 部 思想究
總論―日本思想史研究的譜系(柳瀬善治/阮文雅 譯) 002
1. 久野收、鶴見俊輔,《現代日本思想:其五大潮流》,
1956年(茂木謙之介/劉淑如 譯) 014
2. 酒井直樹,《過去之聲:語言在18世紀日本論述中的地位》,
1991年(齋藤一/葉宇軒 譯) 017
3. 橋川文三,《日本浪漫派批判序說》,1960年
(柳瀬善治/葉宇軒 譯) 020
4. 約翰.惠蒂爾.崔特(John Whittier Treat),《書寫原爆點:日
本文學與原爆》,1995年(川口隆行/楊琇媚 譯) 023
5. 東島誠,《公共圈的歷史創造:朝向「江湖思想」》,2000年
(柳瀬善治/葉宇軒 譯) 027
6. 水林彪,《天皇制史論:本質、起源、展開》,2006年
(茂木謙之介/楊素霞 譯) 031
7. 中井正一,〈委員會的邏輯〉(《中井正一評論集》),1936年
(水溜真由美/葉靜嘉 譯) 034
8. 九鬼周造,《「粹」的構造》,1930年(內田康/劉淑如 譯) 037
9. 廣松渉,《「近代的超克」論:昭和思想史的一個視角》,1980
年(菅原潤/葉靜嘉 譯) 040
10. 丸山真男,《忠誠與反叛:日本轉型期的精神史狀況》,1992年
(水川敬章/葉靜嘉 譯) 043
11. 上野千鶴子,《民族主義與性別》,1998年(李文茹) 046
12. 皮埃爾.布爾迪厄(Pierre Bourdieu),《區分:判斷力的社會批
判》,1979年(柳瀬善治/葉靜嘉 譯) 049
13. 米歇爾.傅柯(Michel Foucault),《知識考古學》,1969年
(柳瀬善治/葉靜嘉 譯) 052
14. 朱迪斯.巴特勒(Judith Butler),《性/別惑亂:女性主義與身
分顛覆》,1990年(李文茹) 056
15. 賀爾.福斯特(Hal Foster)主編,《反美學:後現代文化論
集》,1983年(水川敬章/葉靜嘉 譯) 059
第II 部 民俗學
總論(林承緯) 064
16. 柳田國男,《民間傳承論》,1934年(林承緯) 069
17. 宮田登,《日本的民俗學》,1978年(武井基晃/黃信棋 譯) 071
18. 宮本常一,《被遺忘的日本人》,1960年(伊藤龍平/蔡亦竹 譯) 074
19. 鈴木正崇,《神與佛的民俗》,2001年(伊藤龍平/蔡亦竹 譯) 077
20. 坪井洋文,《芋頭與日本人》,1979年(蔡亦竹) 079
21. 菊地曉,《柳田國男和民俗學的近代:奧能登的「饗之事」的
二十世紀》,2001年(菊地曉/蔡忠佑 譯) 082
22. 佐野賢治,《從人屬到人:「獨當一面」的民俗學》,2011年
(角南聰一郎/黃信棋 譯) 085
23. 新谷尚紀,《何謂民俗學:重新向柳田、折口、澀澤來學習》,
2011年(林承緯) 088
24. 菅豊,《新的「野」學:為了連結知識生產與社會實踐》,2013
年(小林宏至) 091
25. 福田亞細男(福田アジオ),《日本的民俗學:「野」的學問的
二○○年》,2009年(武井基晃/黃信棋 譯) 094
26. 野本寬一,《近代的記憶:民俗的變化與消滅》,2019年
(角南聰一郎/黃信棋 譯) 097
27. 安室知,《都市與農的民俗:關於農的文化資源化》,2020年
(小林宏至) 100
28. 瀝青會,《今和次郎「日本的民家」再訪》,2012年
(菊地曉/蔡忠佑 譯) 103
29. 渡邊欣雄,《作為術的生活與宗教:漢民族的文化體系》,2017
年(蔡亦竹) 106
30. 岩本通彌編,《世界遺產時代的民俗學:日韓對於全球標準接受
的比較》,2013年(菊地曉/蔡忠佑 譯) 109
第III 部 歷史學
總論―現代日本史學的養分與成果(楊素霞) 114
31. 氏原正治郎,《日本的勞資關係》,1968年(藤村聰/楊素霞 譯) 129
32. 黑田俊雄,《王法與佛法:中世史的構圖》,1983年
(龜田俊和/張夢桓 譯) 132
33. 石母田正,《日本的古代國家》,1971年(龜田俊和/張夢桓 譯) 135
34. 馬克.布洛克(Marc Bloch),《史家的技藝》,1949年
(陳計堯) 138
35. 網野善彥,《「日本」為何》,2000年(龜田俊和/張夢桓 譯) 142
36. 吉田伸之,《近世巨大都市的社會結構》,1991年
(藤村聰/梁媛淋 譯) 145
37. 速水融,《歷史人口學的世界》,1997年(藤村聰/梁媛淋 譯) 148
38. 伊曼紐爾.華勒斯坦(Immanuel Wallerstein),《近代世界體
系》共三卷,1974、1980、1989年(藍弘岳) 151
39. 高橋秀直,《邁向日清戰爭之路》,1995年(李啟彰) 154
40. 班納迪克.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想像的共同體:民族
主義的起源與散布》,1983年(藍弘岳) 157
41. 艾瑞克.霍布斯邦(Eric Hobsbawm)等,《被發明的傳統》,
1983年(冨田哲) 160
42. 愛德華.薩依德(Edward W. Said),《東方主義》,1978年
(冨田哲) 163
43. 大江志乃夫、淺田喬二、三谷太一郎等編,《岩波講座 近代日
本與殖民地》共八卷,1992∼1993年(楊素霞) 166
44. 三谷太一郎,《日本的近代是什麼:問題史的考察》,2017年
(清水唯一朗/馮家瑋 譯) 170
45. 石田雄,《記憶與忘卻的政治學:同化政策、戰爭責任與集體記
憶》,2000年(楊素霞) 173
46. 佐藤卓己,《輿論與世論:日本式民意的系譜學》,2008年
(清水唯一朗/馮家瑋 譯) 176
第IV 部 語言學
總論―日語語言學研究(陳志文) 180
47. 窪薗晴夫,《現代語言學入門2 日語的語音》,1999年
(洪心怡) 188
48. 喬治.萊科夫(George Lakoff),《女人、火與危險事物:範疇
所揭示之心智的奧秘》,1987年(呂佳蓉) 191
49. 池上禎造,《漢語研究的構想》,1984年(田島優/胡必馨 譯) 195
50. 影山太郎,《文法與語形成》,1993年(齋藤倫明/胡必馨 譯) 198
51. 田中章夫,《國語詞彙論》,1978年(林立萍) 201
52. 山田孝雄,《日語文法論》,1908年(小針浩樹/劉泱伶 譯) 203
53. 前川喜久雄監修,傳康晴、荻野綱男編,《語料庫與辭典》〈講
座日語語料庫7〉,2019年(賴錦雀) 205
54. 小林隆編,《系列方言學》共四卷,2006∼2008年
(小林隆/胡必馨 譯) 208
55. 佐久間真由美(佐久間まゆみ)、杉戶清樹、半澤幹一編,《文
章與談話的結構》,1997年(王世和) 211
56. 樋口耕一,《專為社會調查之計量文脈分析:以內容分析之繼承
與發展為目標〈第2版〉》,2020年(落合由治/胡必馨 譯) 214
57. 高梨克也,《從基礎開始瞭解會話溝通分析方法》,2016年
(郭碧蘭) 217
58. 今野真二,《沒有正寫法的日語(原來如此!日語)》,2013年
(神作晉一/胡必馨 譯) 220
59. 真田信治編,《社會語言學展望》,2006年(簡月真) 223
60. 須賀一好、早津惠美子,《動詞的自他》,1995年(王淑琴) 226
61. 小泉保編,《入門 語用論研究:理論與應用》,2001年
(陳麗君) 229
62. 仁田義雄,《日語的Modality與人稱》,1991年
(野林靖彥/胡必馨 譯) 232
63. 仁田義雄編,《日語的Voice及他動性》,1991年(林青樺) 235
64. 石川慎一郎、前田忠彥、山崎誠編,《語言研究中的統計分析入
門》,2010年(李廣微) 238
第V 部 日語教育與第二語言習得研究
總論―日語教育學研究之過去、現在、未來(羅曉勤) 242
65. 遠藤織枝、岩田一成,《新.日語教育指南:為何教?教什麼?
如何教?》,2020年(陳毓敏) 252
66. 西口光一編,《文化歷史中的學習與學習者:從社會文化看日語
教育》,2005年(簡靖倫) 254
67. 館岡洋子,《日語教育之質性研究入門:如何描述學習、教師、
教室》,2015年(施信余) 256
68. 大島純、千代西尾裕司編,《引導進入主體性、對話性深度學習
學習科學指引手冊》,2019年(張瑜珊) 259
69. 唐納德.舍恩(Donald Schön),《專家的智慧:同步行為與反思
的反省實踐家》,1984年(工藤節子) 262
70. 近藤布朗妃美(近藤ブラウン妃美),《給日語教師的評價概
論》,2012年(陳文瑤) 265
71. 當作靖彥監修、李在鎬編,《ICT×日語教育:活用資訊通信技術
之日語教育理論與實踐》,2019年(陳姿菁) 268
72. 橫溝紳一郎、山田智久,《寫給日語教師的主動學習》,2019年
(荒井智子/吳沛珊 譯) 270
73. 奧村三菜子、櫻井直子、鈴木裕子,《寫給日語教師的CEFR》,
2016年(黃鈺涵) 272
74. 神吉宇一編,《日語教育學之設計:編繪出其路徑與指標》,
2015年(中村香苗) 275
75. 佐藤慎司、村田晶子,《從人類學、社會學的視點看過去、現
在、未來的語言教學:語言與語言教育的意識形態》,2018年
(佐藤良子(內田良子)/林玉英 譯) 278
第VI 部 文學研究
總論―學習文學的理由?(山藤夏郎/葉宇軒 譯) 282
76. 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敘事結構分析》,1979年
(西田谷洋/阮文雅 譯) 303
77. 傑哈.簡奈特(Gérard Genette),《敘事的論述:關於方法的討
論》,1972年(西田谷洋/廖秀娟 譯) 307
78. 白根治夫(Haruo Shirane)、鈴木登美編,《被創造的古典:正典
形成、民族國家、日本文學》,1999年(山藤夏郎/葉宇軒 譯) 312
79. 河野貴美子、魏樸和(Wiebke DENECKE)等編,《日本「文」
學史》第1∼3冊,2015、2017、2019年
(魏樸和(Wiebke DENECKE)、河野貴美子/黃如萍 譯) 315
80. 渡部泰明,《何謂和歌》,2009年(渡部泰明/陳文瑤 譯) 319
81. 藤井貞和,《物語的起源:フルコト論》,1997年
(齋藤正志/陳文瑤、葉宇軒 譯) 322
82. 渡邊秀夫,《和歌的詩學:平安朝文學與漢文世界》,2014年
(陳斐寧) 326
83. 田中優子,《江戶的想像力:18世紀的媒體與表徵》,1986年
(大橋崇行/梁媛淋 譯) 330
84. 柄谷行人,《日本近代文學的起源》,1980年(張政傑) 333
85. 笹沼俊曉,《「國文學」的思想:其繁榮與終結》,2006年
(笹沼俊曉) 336
86. 小森陽一,《構造上的敘事〈增補版〉》,1988年(廖秀娟) 338
87. 前田愛,《都市空間中的日本文學》,1982年(廖秀娟) 341
88. 阮斐娜(Faye Yuan Kleeman),《帝國的太陽下:日本的臺灣及
南方殖民地文學》,2003年(阮文雅) 345
89. 飯田祐子,《他們的故事:日本近代文學與性別差異》,1998年
(廖秀娟) 348
90. 大橋崇行,《從輕小說論少年/少女小說史:現代日本物語文化
再考》,2014年(大橋崇行/何資宜 譯) 351
第VII 部 現代大眾文化研究
總論(榊祐一/金想容 譯) 356
91. 大塚英志,《定本 故事消費論》,2001年(蕭幸君) 365
92. 齋藤環,《戰鬥美少女的精神分析》,2000年(蕭幸君) 368
93. 東浩紀,《動物化的後現代:御宅族如何影響日本社會》,2001
年(南雄太/陳柏伸 譯) 371
94. 宇野常寬,《零零年代的想像力》,2008年(南雄太/陳柏伸 譯) 374
95. 西田谷洋編,《從文學研究思考現代日本批評:關於批評、小
說、大眾文化》,2017年(西田谷洋/劉淑如 譯) 377
96. 難波功士,《族的系譜學:青少年次文化的戰後史》,2007年
(榊祐一/金想容 譯) 381
97. 小川昌弘、須川亞紀子,《增補改訂版動畫研究入門:鑽研動畫
的九個要點》,2014年(橫濱雄二/楊琇媚 譯) 383
98. 岡本健,《動畫聖地巡禮的觀光社會學:內容旅遊的媒體、溝通
分析》,2018年(近藤周吾/陳柏伸 譯) 386
99. 伊藤剛,《手塚已死:走向開放的漫畫表現論》,2005年
(橫濱雄二/劉淑如 譯) 389
100. 松永伸司,《電玩遊戲的美學》,2018年(榊祐一/劉淑如 譯)392
研究指南 對於日本研究有益的工具、網站等的介紹 394
著者簡介 397
總序 (7)
第I 部 思想究
總論―日本思想史研究的譜系(柳瀬善治/阮文雅 譯) 002
1. 久野收、鶴見俊輔,《現代日本思想:其五大潮流》,
1956年(茂木謙之介/劉淑如 譯) 014
2. 酒井直樹,《過去之聲:語言在18世紀日本論述中的地位》,
1991年(齋藤一/葉宇軒 譯) 017
3. 橋川文三,《日本浪漫派批判序說》,1960年
(柳瀬善治/葉宇軒 譯) 020
4. 約翰.惠蒂爾.崔特(John Whittier Treat),《書寫原爆點:日
本文學與原爆》,1995年(川口隆行/楊琇媚 譯) 023
5. 東島誠,《公共圈的歷史創造:朝向「江湖思想」》,2000年
(柳瀬善治/葉宇軒 譯) 027
6. 水林彪,《天皇制史論:本質、起源、展開》,2006年
(茂木謙之介/楊素霞 譯) 031
7. 中井正一,〈委員會的邏輯〉(《中井正一評論集》),1936年
(水溜真由美/葉靜嘉 譯) 034
8. 九鬼周造,《「粹」的構造》,1930年(內田康/劉淑如 譯) 037
9. 廣松渉,《「近代的超克」論:昭和思想史的一個視角》,1980
年(菅原潤/葉靜嘉 譯) 040
10. 丸山真男,《忠誠與反叛:日本轉型期的精神史狀況》,1992年
(水川敬章/葉靜嘉 譯) 043
11. 上野千鶴子,《民族主義與性別》,1998年(李文茹) 046
12. 皮埃爾.布爾迪厄(Pierre Bourdieu),《區分:判斷力的社會批
判》,1979年(柳瀬善治/葉靜嘉 譯) 049
13. 米歇爾.傅柯(Michel Foucault),《知識考古學》,1969年
(柳瀬善治/葉靜嘉 譯) 052
14. 朱迪斯.巴特勒(Judith Butler),《性/別惑亂:女性主義與身
分顛覆》,1990年(李文茹) 056
15. 賀爾.福斯特(Hal Foster)主編,《反美學:後現代文化論
集》,1983年(水川敬章/葉靜嘉 譯) 059
第II 部 民俗學
總論(林承緯) 064
16. 柳田國男,《民間傳承論》,1934年(林承緯) 069
17. 宮田登,《日本的民俗學》,1978年(武井基晃/黃信棋 譯) 071
18. 宮本常一,《被遺忘的日本人》,1960年(伊藤龍平/蔡亦竹 譯) 074
19. 鈴木正崇,《神與佛的民俗》,2001年(伊藤龍平/蔡亦竹 譯) 077
20. 坪井洋文,《芋頭與日本人》,1979年(蔡亦竹) 079
21. 菊地曉,《柳田國男和民俗學的近代:奧能登的「饗之事」的
二十世紀》,2001年(菊地曉/蔡忠佑 譯) 082
22. 佐野賢治,《從人屬到人:「獨當一面」的民俗學》,2011年
(角南聰一郎/黃信棋 譯) 085
23. 新谷尚紀,《何謂民俗學:重新向柳田、折口、澀澤來學習》,
2011年(林承緯) 088
24. 菅豊,《新的「野」學:為了連結知識生產與社會實踐》,2013
年(小林宏至) 091
25. 福田亞細男(福田アジオ),《日本的民俗學:「野」的學問的
二○○年》,2009年(武井基晃/黃信棋 譯) 094
26. 野本寬一,《近代的記憶:民俗的變化與消滅》,2019年
(角南聰一郎/黃信棋 譯) 097
27. 安室知,《都市與農的民俗:關於農的文化資源化》,2020年
(小林宏至) 100
28. 瀝青會,《今和次郎「日本的民家」再訪》,2012年
(菊地曉/蔡忠佑 譯) 103
29. 渡邊欣雄,《作為術的生活與宗教:漢民族的文化體系》,2017
年(蔡亦竹) 106
30. 岩本通彌編,《世界遺產時代的民俗學:日韓對於全球標準接受
的比較》,2013年(菊地曉/蔡忠佑 譯) 109
第III 部 歷史學
總論―現代日本史學的養分與成果(楊素霞) 114
31. 氏原正治郎,《日本的勞資關係》,1968年(藤村聰/楊素霞 譯) 129
32. 黑田俊雄,《王法與佛法:中世史的構圖》,1983年
(龜田俊和/張夢桓 譯) 132
33. 石母田正,《日本的古代國家》,1971年(龜田俊和/張夢桓 譯) 135
34. 馬克.布洛克(Marc Bloch),《史家的技藝》,1949年
(陳計堯) 138
35. 網野善彥,《「日本」為何》,2000年(龜田俊和/張夢桓 譯) 142
36. 吉田伸之,《近世巨大都市的社會結構》,1991年
(藤村聰/梁媛淋 譯) 145
37. 速水融,《歷史人口學的世界》,1997年(藤村聰/梁媛淋 譯) 148
38. 伊曼紐爾.華勒斯坦(Immanuel Wallerstein),《近代世界體
系》共三卷,1974、1980、1989年(藍弘岳) 151
39. 高橋秀直,《邁向日清戰爭之路》,1995年(李啟彰) 154
40. 班納迪克.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想像的共同體:民族
主義的起源與散布》,1983年(藍弘岳) 157
41. 艾瑞克.霍布斯邦(Eric Hobsbawm)等,《被發明的傳統》,
1983年(冨田哲) 160
42. 愛德華.薩依德(Edward W. Said),《東方主義》,1978年
(冨田哲) 163
43. 大江志乃夫、淺田喬二、三谷太一郎等編,《岩波講座 近代日
本與殖民地》共八卷,1992∼1993年(楊素霞) 166
44. 三谷太一郎,《日本的近代是什麼:問題史的考察》,2017年
(清水唯一朗/馮家瑋 譯) 170
45. 石田雄,《記憶與忘卻的政治學:同化政策、戰爭責任與集體記
憶》,2000年(楊素霞) 173
46. 佐藤卓己,《輿論與世論:日本式民意的系譜學》,2008年
(清水唯一朗/馮家瑋 譯) 176
第IV 部 語言學
總論―日語語言學研究(陳志文) 180
47. 窪薗晴夫,《現代語言學入門2 日語的語音》,1999年
(洪心怡) 188
48. 喬治.萊科夫(George Lakoff),《女人、火與危險事物:範疇
所揭示之心智的奧秘》,1987年(呂佳蓉) 191
49. 池上禎造,《漢語研究的構想》,1984年(田島優/胡必馨 譯) 195
50. 影山太郎,《文法與語形成》,1993年(齋藤倫明/胡必馨 譯) 198
51. 田中章夫,《國語詞彙論》,1978年(林立萍) 201
52. 山田孝雄,《日語文法論》,1908年(小針浩樹/劉泱伶 譯) 203
53. 前川喜久雄監修,傳康晴、荻野綱男編,《語料庫與辭典》〈講
座日語語料庫7〉,2019年(賴錦雀) 205
54. 小林隆編,《系列方言學》共四卷,2006∼2008年
(小林隆/胡必馨 譯) 208
55. 佐久間真由美(佐久間まゆみ)、杉戶清樹、半澤幹一編,《文
章與談話的結構》,1997年(王世和) 211
56. 樋口耕一,《專為社會調查之計量文脈分析:以內容分析之繼承
與發展為目標〈第2版〉》,2020年(落合由治/胡必馨 譯) 214
57. 高梨克也,《從基礎開始瞭解會話溝通分析方法》,2016年
(郭碧蘭) 217
58. 今野真二,《沒有正寫法的日語(原來如此!日語)》,2013年
(神作晉一/胡必馨 譯) 220
59. 真田信治編,《社會語言學展望》,2006年(簡月真) 223
60. 須賀一好、早津惠美子,《動詞的自他》,1995年(王淑琴) 226
61. 小泉保編,《入門 語用論研究:理論與應用》,2001年
(陳麗君) 229
62. 仁田義雄,《日語的Modality與人稱》,1991年
(野林靖彥/胡必馨 譯) 232
63. 仁田義雄編,《日語的Voice及他動性》,1991年(林青樺) 235
64. 石川慎一郎、前田忠彥、山崎誠編,《語言研究中的統計分析入
門》,2010年(李廣微) 238
第V 部 日語教育與第二語言習得研究
總論―日語教育學研究之過去、現在、未來(羅曉勤) 242
65. 遠藤織枝、岩田一成,《新.日語教育指南:為何教?教什麼?
如何教?》,2020年(陳毓敏) 252
66. 西口光一編,《文化歷史中的學習與學習者:從社會文化看日語
教育》,2005年(簡靖倫) 254
67. 館岡洋子,《日語教育之質性研究入門:如何描述學習、教師、
教室》,2015年(施信余) 256
68. 大島純、千代西尾裕司編,《引導進入主體性、對話性深度學習
學習科學指引手冊》,2019年(張瑜珊) 259
69. 唐納德.舍恩(Donald Schön),《專家的智慧:同步行為與反思
的反省實踐家》,1984年(工藤節子) 262
70. 近藤布朗妃美(近藤ブラウン妃美),《給日語教師的評價概
論》,2012年(陳文瑤) 265
71. 當作靖彥監修、李在鎬編,《ICT×日語教育:活用資訊通信技術
之日語教育理論與實踐》,2019年(陳姿菁) 268
72. 橫溝紳一郎、山田智久,《寫給日語教師的主動學習》,2019年
(荒井智子/吳沛珊 譯) 270
73. 奧村三菜子、櫻井直子、鈴木裕子,《寫給日語教師的CEFR》,
2016年(黃鈺涵) 272
74. 神吉宇一編,《日語教育學之設計:編繪出其路徑與指標》,
2015年(中村香苗) 275
75. 佐藤慎司、村田晶子,《從人類學、社會學的視點看過去、現
在、未來的語言教學:語言與語言教育的意識形態》,2018年
(佐藤良子(內田良子)/林玉英 譯) 278
第VI 部 文學研究
總論―學習文學的理由?(山藤夏郎/葉宇軒 譯) 282
76. 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敘事結構分析》,1979年
(西田谷洋/阮文雅 譯) 303
77. 傑哈.簡奈特(Gérard Genette),《敘事的論述:關於方法的討
論》,1972年(西田谷洋/廖秀娟 譯) 307
78. 白根治夫(Haruo Shirane)、鈴木登美編,《被創造的古典:正典
形成、民族國家、日本文學》,1999年(山藤夏郎/葉宇軒 譯) 312
79. 河野貴美子、魏樸和(Wiebke DENECKE)等編,《日本「文」
學史》第1∼3冊,2015、2017、2019年
(魏樸和(Wiebke DENECKE)、河野貴美子/黃如萍 譯) 315
80. 渡部泰明,《何謂和歌》,2009年(渡部泰明/陳文瑤 譯) 319
81. 藤井貞和,《物語的起源:フルコト論》,1997年
(齋藤正志/陳文瑤、葉宇軒 譯) 322
82. 渡邊秀夫,《和歌的詩學:平安朝文學與漢文世界》,2014年
(陳斐寧) 326
83. 田中優子,《江戶的想像力:18世紀的媒體與表徵》,1986年
(大橋崇行/梁媛淋 譯) 330
84. 柄谷行人,《日本近代文學的起源》,1980年(張政傑) 333
85. 笹沼俊曉,《「國文學」的思想:其繁榮與終結》,2006年
(笹沼俊曉) 336
86. 小森陽一,《構造上的敘事〈增補版〉》,1988年(廖秀娟) 338
87. 前田愛,《都市空間中的日本文學》,1982年(廖秀娟) 341
88. 阮斐娜(Faye Yuan Kleeman),《帝國的太陽下:日本的臺灣及
南方殖民地文學》,2003年(阮文雅) 345
89. 飯田祐子,《他們的故事:日本近代文學與性別差異》,1998年
(廖秀娟) 348
90. 大橋崇行,《從輕小說論少年/少女小說史:現代日本物語文化
再考》,2014年(大橋崇行/何資宜 譯) 351
第VII 部 現代大眾文化研究
總論(榊祐一/金想容 譯) 356
91. 大塚英志,《定本 故事消費論》,2001年(蕭幸君) 365
92. 齋藤環,《戰鬥美少女的精神分析》,2000年(蕭幸君) 368
93. 東浩紀,《動物化的後現代:御宅族如何影響日本社會》,2001
年(南雄太/陳柏伸 譯) 371
94. 宇野常寬,《零零年代的想像力》,2008年(南雄太/陳柏伸 譯) 374
95. 西田谷洋編,《從文學研究思考現代日本批評:關於批評、小
說、大眾文化》,2017年(西田谷洋/劉淑如 譯) 377
96. 難波功士,《族的系譜學:青少年次文化的戰後史》,2007年
(榊祐一/金想容 譯) 381
97. 小川昌弘、須川亞紀子,《增補改訂版動畫研究入門:鑽研動畫
的九個要點》,2014年(橫濱雄二/楊琇媚 譯) 383
98. 岡本健,《動畫聖地巡禮的觀光社會學:內容旅遊的媒體、溝通
分析》,2018年(近藤周吾/陳柏伸 譯) 386
99. 伊藤剛,《手塚已死:走向開放的漫畫表現論》,2005年
(橫濱雄二/劉淑如 譯) 389
100. 松永伸司,《電玩遊戲的美學》,2018年(榊祐一/劉淑如 譯)392
研究指南 對於日本研究有益的工具、網站等的介紹 394
著者簡介 397
書摘/試閱
第 I 部 思想研究
總論―日本思想史研究的譜系
柳瀬善治/阮文雅 譯
日本思想史研究的視野,向來始於《古事記》,後經佛教、武士道(士道)及近世的「國學」 2 等思想,到西田幾多郎(1870∼1945)等近代哲學思想為止。例如,在日本思想史入門解說等方面已然成為經典之作的相良亨編(1984),皆是以此脈絡寫成的。
不過,近年也出現了將研究範圍延伸至近現代的著作,如清水正之(2014)、熊野純彦編(2009)等研究。清水正之(1947∼)為相良亨(1921∼2000)的弟子,不僅以更廣袤的視角縱橫論述從古代至現代的日本思想史,甚至涉及生命倫理學中的應用倫理學範疇。而法國哲學研究學者熊野純彥(1958∼),除了編寫伊曼努爾・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伊曼紐爾・列維納斯(Emmanuel Lévinas, 1906∼1995)等人的西洋哲學思想之專門著作(熊野編2009),也將目光投射到數名在日本思想史上通常不被提及的思想家,如下村寅太郎(1902∼1995)、岩下壯一(1889∼1940)等人。另外,苅部直、片岡龍編(2008)有著亮眼的編排結構,除了佛教、神道等項目之外,也以簡潔明快的評論方式介紹了具代表性的日本思想史研究名著;苅部直(2018)、子安宣邦編(2011)也將日本思想史研究名著及其背景,以極其俐落的筆致整理、介紹。
本書的第I部,從日本思想史的國學相關研究中,選定介紹經典的丸山真男《忠誠與反叛:日本轉型期的精神史狀況》(導讀10),以及為國學研究開拓嶄新局面的酒井直樹《過去之聲:語言在18世紀日本論述中的地位》(導讀2)。以「執拗而不間斷的低音(basso ostinato)」,聽取日本歷史古層的訊息,此為丸山真男(1914∼1996)著作中非常膾炙人口的文句。但丸山的思想可不只這種本質主義式的敘述表現層面而已,他還考究了幕末維新期各家的論述,解析出「忠誠與反逆」之驅動力,由此已可見證丸山這位思想史學者的力量不容小覷。有關丸山《忠誠與反叛》的介紹,請參照通曉日本及歐美文學理論的水川敬章所執筆的導讀文章。
《過去之聲:語言在18世紀日本論述中的地位》旁徵博引了雅克・拉岡(Jacques Lacan, 1901∼1981)、米歇爾・傅柯(Michel Foucault,1926∼1984)的話語(discourse),以及主體性等相關理論,顛覆了丸山真男以來的國學研究定論(丸山1952→1983)。酒井直樹(1946∼)在著作中採取以設想十八世紀的言說空間之方法為視角,進而重新檢證國學和古文辭學,並解析伊藤仁齋(1627∼1705)的思想在當時的言說空間中
具有哪些特徵,尤其針對不能以同時代言說的議論來處理的部分―例如「日本語」、「日本人」、「日本國」的類別範疇起源於國學,長久以來都被視為牢不可破的定見,他認為這些並不是具有本質性的類別,而是在歷史及社會的流轉中所形成的。在民族主義(nationalism)研究中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有關酒井《過去之聲:語言在十八世紀日本論述中的地位》之介紹,請參照英語圈文學研究者齋藤一所執筆的項目簡介。齋藤為該書之日文翻譯者,對於酒井的著作在英語圈所造成的回響,齋藤也瞭若
指掌。齋藤的研究著述對於戰前的英文文學與殖民主義的關係,有著縝密
的檢證(齋藤2006)。
日本思想史中有數個至大的主題,例如天皇制研究就是其中之一。天皇制研究在歷史學領域中已有數量龐大的研究文獻,本書擇定從日本法制史立場所撰寫的水林彪《天皇制史論:本質、起源、展開》(導讀6)。水林彪(1947∼)援用了歷史學的相關學術成果,以及馬克斯・韋伯(MaxWeber,1864∼1920)的《支配社會學》(Soziologie der Herrschaft)(マックス・ウェーバー1922=1960),將天皇的本質定義為「不含權力的權威」,其歷史就是形成「古層」的「共同狀態秩序」與「新層」的「律令制度」相抗衡的過程。筆者(柳瀨善治)相信,將此論述與丸山的「執拗而不間斷的低音」所引發的議論,以及後敘關於東島誠(1967∼)所進行的現代日本史學概觀來進行對照比較,更是饒富興味。此導讀由才氣縱橫的天皇制研究學者茂木謙之介執筆(請參考茂木2019)。
把日本近代思想史中如日本天皇制等主要論點,以獨特的視點整理出脈絡的,則是久野收、鶴見俊輔《現代日本思想:其五大潮流》(導讀1)。該書將「白樺派」視為日本觀念論的代表,又將「生活綴方運動」 3當成實用主義的代表;此獨樹一格的觀點為該書的一大特徵,已是日本近代思想史的經典名著。有關天皇制與白樺派的私小說的論述,建議閱讀時可與後述的橋川文三(1922∼1983)的研究進行比較分析,將更得知其精髓。本導讀由茂木所執筆。有關私小說,請參照鈴木登美(2000);至於向來較少與日本思想史相提並論的實用主義,請參照ルイ・メナンド(路易・梅南=Louis
Menand, 1952∼)(2001=2011)。順道一提,鶴見俊輔(1922∼2015)晚年促成了梅南著作的日文譯本的出版。另外,以鶴見為中心所組成的「思想的科學研究會」(原名:思想の科学研究会),發表了許多共同研究的成果,例如《共同研究 転向》叢書,該叢書不僅是重要的馬克思主義研究,也是不可忽視的日本思想風土論證研究(思想の科学研究会編1959∼1962→2012)。此外,思想史家藤田省三(1927∼2003)結合了丸山與鶴見兩派的學說理論, 其研究成果也不能忽略( 藤田1982→1997)。
日本近現代思想史之中,學術研究成果最為彪炳的就屬「京都學派」了。竹田篤司(2001)闡明了京都學派整體的動向,勾勒出其整體的樣貌。關於西田幾多郎的思想研究為數眾多,此處舉出小林敏明(2003→2011);小林著眼於西田幾多郎的特殊文體的形成過程,並進行其思想論述(小林為後敘的廣松涉的得意門生)。至於和西田一樣撐起京都學派的田邊元(1885∼1962),以「種的論理」的邏輯思維打響名號,在此舉出合田正人(2013)一書;該書從世界思想史的廣角視點出發,針對田邊思想研究提出了精闢的見解。近年有關京都學派等日本哲學方面的研究有:檜垣立哉(2015);華語圈對京都學派進行介紹及檢證的則有:廖欽彬(2012)、廖欽彬、高木智見編(2018)之一連串的研究成果。
本書第I部也另外介紹九鬼周造《「粹」的構造》(導讀8)和中井正一〈委員會的邏輯〉《中井正一評論集》(導讀7)。雖然這兩位作者在京都學派中處於有點偏離中心的周緣位置,但都在早期就將結構論的研究方法加進自己的著作裡。九鬼周造(1888∼1941)的著作將日本「文化文政年間」(1804∼1830)的美學意識「粹」(いき),從「媚態」、「骨氣」與「死心」的三個觀點來建構,是日本非常少見的結構論傑作。該書
可說與後敘的法國社會學家皮埃爾・布爾迪厄(Pierre Bourdieu, 1930∼2002)相同路線、屬於解析「品味」(另譯「趣味」)的規範結構之研究,且在1930年的時間點就已經提出「公共圈」的概念,其敏銳的直覺值得記上一筆。本導讀的執筆者是臺灣版譯書出版時擔任監修的內田康。內田是日本中世文學的研究者,對於該書在華語圈產生的影響也進行了詳盡的解說。
至於中井正一(1900∼1952)所提出的「委員會的邏輯」,是以所謂的辯證法,將「討論」、「思惟」、「技術」、「生產」這些「實踐性邏輯」加以統合而產生的理論,此遙遙領先了尤爾根・哈伯馬斯(JürgenHabermas, 1929∼)等學者戰後提出的、與德國社會學溝通性相關的概念。而中井提及的印刷文化,也含有跟媒體史研究接軌的可能性。就1930年代的理論來說,其宏觀思惟所涉獵的範圍居然已經涵蓋了資本主義社會
論及技術社會論,是令人欽佩的先驅研究。關於該文,將由已產出豐富「社團村」研究業績的水溜真由美進行精闢的介紹(水溜2013),她於導讀文章中拋出該邏輯運用於分析現代社會的可能性。中井的研究與資本及勞動有關,與馬克思主義的相關論述亦有交集。
廣松渉《「近代的超克」論:昭和思想史的一個視角》(導讀9),即為從馬克思主義觀點來探討日本近代思想史的研究。該著作討論到1942年,小林秀雄(1909∼1983)林房雄(1903∼1975)等作家與評論家,以及高山岩男(1905∼1993)、西谷啓治(1900∼1990)等哲學、歷史學、宗教學等學者濟濟一堂所進行的名為「近代的超克」之知性激盪座談會(《文学界》1942年10月號),並且將京都學派中世界史的文哲學者的浪
漫主義式思惟,與戰時的政治體制相互對照,進行嚴密的論述。
廣松渉(1933∼1994)最廣為人知的研究是廣松渉(1968→1997),此透過探究卡爾・馬克思(Karl Marx, 1818∼1883)的《德意志意識形態》(Die deutsche Ideologie, 1845∼1846),主張馬克思的前期思想與後期思想有著明顯的轉變與區隔,而且後期馬克思的關係主義連結至《資本論》(Das Kapital: Kritik der politischen Ökonomie, 1867),這些思想才有可能發展為社會理論。而廣松渉《「近代的超克」論:昭和思想史的一個視角》一書的導讀文章,由菅原潤執筆。菅原曾發表關於「近代的超克」的研究論著,也是德國哲學家弗里德里希・謝林(FriedrichSchelling, 1775∼1854)的研究者,通曉德國思想史(菅原2011)。
與「近代的超克」論相關的,還有戰局下日本思想史的問題、與戰爭的關係,以及在此之前保田與重郎及林房雄等民族主義者受到馬克思主義的影響與其思想轉變的問題;而與這些問題都至關重要的,就是日本浪漫派(日本浪曼派)的存在。近年出現了許多出色的日本浪漫派研究,如吳京煥、劉建輝(2019)、坂元昌樹(2019)等等。本書第I部選擇了橋川文三《日本浪漫派批判序說》(導讀3)來作介紹,這本著作可謂是這方面研究的原點。如前述,將各問題統合起來的就是日本浪漫派,尤其是保田與重郎。橋川的這本著作企圖透過內在的批判,讓當時日本浪漫派的問題得到解決。光這一點就讓橋川的著作具有超強力度,即使在今天也無其他著作可以相比擬。此外另有橋川(1994),該書對於與日本天皇制相關的超國家主義有著透徹的分析,對現今的民族主義研究來說也相當值得參考。《日本浪漫派批判序說》(導讀3)的執筆者為柳瀨善治,是三島由紀夫與保田與重郎的研究者。
橋川的故鄉是廣島,他的親族中有人是廣島核災的被爆者(即在核爆中生還的人們);而在戰後的日本思想論述中有個不可或缺的論點,那就是核爆相關思考與文學之關係的問題。內田隆三(2002)指出,戰後日本有一個具有超越性的思考移轉,那就是從天皇制移轉到核武。有關烙印在戰後日本的新超越性―也就是核爆體驗的問題,不只在歷史學、政治學方面,在文學研究領域也累積了以《原爆文学研究》雜誌(2001起至今)等主要成果。
本書在這些研究中選定了約翰・惠蒂爾・崔特(John Whittier Treat)《書寫原爆點:日本文學與原爆》(導讀4),該書雖然出自美國研究者之手,但該書從日本的「原爆文學」研究動向開始論述,延伸到就連海登・
懷特(Hayden White, 1928∼2018)刷新歷史學理論(ヘイドン・ホワイト1973=2017)之舉,也收入到該書浩瀚的視野中。該書導讀文章的執筆者為其中一位日文譯者川口隆行,川口為日本原爆文學首屈一指的學者,在他的個人著作中也有提及日本原爆文學的研究動向,其資訊量蘊含豐富(川口2008)。
思想史既然屬於歷史記述,就不能閃避歷史的可記述性以及文體的問題。有關此點,著名的學術研究有前述的海登・懷特(ヘイドン・ホワイト1973=2017),以及已另立項目介紹的米歇爾・傅柯《知識考古學》(導讀13)。而日本史研究方面,東島誠《公共圈的歷史創造:朝向「江湖思想」》(導讀5)將此課題連結到哈伯馬斯的「公共圈」議題之上,發表了展現雄心的研究。東島十分明瞭西方理論的動向,亦充分掌握日本
史的各時代研究動向,從東島的著作,讀者將可理解日本史研究的最新動態。該書與其他導讀的書籍亦有關聯,如關於「公共圈」議題,若將前述的九鬼周造及中井正一的論述放到東島所呈現的框架中來探討,相信將會是極為有趣的觀點。東島的這本書由柳瀨善治導讀,柳瀨將介紹歷史記述的理論問題、此與丸山真男及哈伯馬斯的研究成果的關聯性,以及天皇制所涉及的範圍等內容。也希望讀者務必將東島的研究,以及第III部歷史學的〈總論〉(由楊素霞撰寫)及導讀文章一併閱讀。
上野千鶴子《民族主義與性別》(導讀11),將性別(gender,ジェンダー)觀點加進歷史記述與民族主義問題中,在日本史研究領域激起廣大的波瀾,例如東島的上述著作也有提到上野千鶴子(1948∼)的論述。上野是日本女性主義研究的佼佼者,著作數量豐富(1990→2009等),其凌厲鋒銳的辯士風格透過本書即可略窺一二。該書的導讀者為淡江大學的李文茹。
外國的理論研究如何在日本思想史研究生根發展,是理論相關研究上重要的課題。此次從龐雜浩瀚的理論相關研究中選出了以下四冊具代表性的著作:皮埃爾・布爾迪厄(Pierre Bourdieu)《區分:判斷力的社會批判》(導讀12)、米歇爾・傅柯《知識考古學》(導讀13)、朱迪斯・巴特勒(Judith Butler)《性╱別惑亂:女性主義與身分顛覆》(導讀14)、賀爾・福斯特(Hal Foster)主編《反美學:後現代文化論集》(導讀15)。
皮埃爾・布爾迪厄《區分:判斷力的社會批判》,重新定義了文化再生產及階級概念因而聞名世界,隨之,近年來也興起了皮埃爾・布爾迪厄(1930∼2002)研究,例如石井洋二(2020)、片岡栄美(2019),還有從布迪厄的觀點研究次文化的北田暁大、解体研(2017),都受到矚目。建議讀者可以將北田的著作與第VII部現代大眾文化研究的〈總論〉(由榊祐一撰寫)對照閱讀。而有關日本社會的「格差」問題,請參照佐藤俊樹(2000)。傅柯的學說舉世聞名,一舉顛覆了歷史記述的存在方式,但其實他的理論比一般所了解的更加艱澀。有關傅柯所提出的「話語分析」(discourse analysis)的實踐,必須要對傅柯歷史記述的文體及其必然性徹底了解,才能謹慎地進行精細的處理。將這些論點消化吸收後所撰寫的「話語分析」實踐的具體著作有:竹村信治(2003)、遠藤知己(2016)。本書第I部特別舉出水林彪《天皇制史論:本質、起源、展開》(導讀6),該書解析了日本天皇本質論之研究,若讀者將該書與東島的研究―受傅柯影響下的公共圈理論―一併參照閱讀的話,應該至少能夠略微感受到歷史記述的各種可能性及其困難度。
在「性別研究」(Gender studies,ジェンダー・スタディーズ)的領域,則選出了朱迪斯・巴特勒《性╱別惑亂:女性主義與身分顛覆》。朱迪斯・巴特勒(1956∼)從黑格爾(G. W. F. Hegel, 1770∼1831)的哲學研究出發,於該書中批評了西格蒙德・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 1856∼1939)、雅克・拉岡的精神分析理論,並探究性別認同的複數性及可變性。從該書可以觀察到,通曉哲學史的巴特勒之思想考察極具厚度。該書的導讀文章由李文茹執筆。
所謂新藝術史研究(new art history),交錯法國當代思想與美術史理論,其中又以賀爾・福斯特(Hal Foster)主編《反美學:後現代文化論集》是最早出現的例子。稲賀繁美(2014)以日本學之應用例為主題,研究包含日本的東亞美術史與文化史對此法國美術史研究理念所做出的因應,這是十分難能可貴的研究。該書導讀文章的執筆者為水川敬章,主要捕捉日本學方面的因應樣態來進行解說。特別要注意的是,臺灣的華語譯本出版時(立緒文化,1998),因版權問題,並未譯出該書所收錄的羅莎琳・克勞斯(Rosalind Krauss, 1941∼)與道格拉斯・克林普(DouglasCrimp, 1944∼2019)的兩篇論文。
以下另外針對若干觀點,提出補充說明。從所謂比較文化的觀點進行日本文化論考察,已有數篇經典研究,如指出日本文化論之雜種性的加藤周一(1956→1974),提出和魂洋才觀點的平川祐弘(2016),以及匯整日本人論/外國人論的平川祐弘、鶴田欣也(1990),再有獨樹一幟的拉夫卡迪奧・赫恩(Lafcadio Hearn, 1850∼1904)―即小泉八雲的論述(西成彦1993)。上述久野收、鶴見俊輔的《現代日本思想:其五大潮流》的著作,提出白樺派思想超越觀念論及私小說框架之豐富可能性,此也與柳宗悦(1889∼1961)提倡的民藝運動有關。對此,有兩本相關著作:一是岩波文庫本、可輕易入手閱讀之柳宗悅的著作(柳1958→1984);二是稲賀繁美編(2007)之民藝、工藝研究。同樣與民藝運動相關的民俗學者柳田國男(1875∼1962)、折口信夫(1887∼1953)之思想,請參照第II部民俗學的〈總論〉(由林承緯撰寫)及導讀文章;而從思想史視點對其方法論進行細緻剖析的内田隆三(1995),也值得參考。
就如同上述橋川文三的著作所顯示,既然要討論日本思想史,就不能除去文藝評論家的評論不談。若在研讀那些評論家的論著之際,也同時參照第VI部文學研究的〈總論〉(由山藤夏郎撰寫)及導讀文章的話,相信就能夠察覺到,日本的文學研究是建立在與文藝評論家的評論折衝、拉鋸所形成的一種緊繃關係上,而日本思想史研究方面也是如出一轍。
此外,還有一些值得參考的研究:唐木順三(1964)用思想史的論述方法,釐清傳統文化和「品味」判斷的交織樣態;小林秀雄(1977)的「本居宣長」論,與日本國學研究相呼應;吉本隆明(1968→2020)是因應民族主義研究而成的;江藤淳(1967→1993)充分對應次文化研究、性別研究範疇;大塚英志(2004)研究江藤淳(1932∼1999)與次文化式思惟;柄谷行人(1986→1992)將馬克思主義與實用主義式思考結合等
等。近年的新銳文藝評論家的論著則有:杉田俊介(2005)發表有關自由工作者的論述;岡和田晃編(2014)將SF科幻思考與地域文化研究跨域結合。
將這些評論家的論著與日本思想史的研究著作交織參照,更能夠實際感受到,思考何謂日本思想史,就是回溯溫習過往思想家的知性工作;也就等於透過「日本」,去思考何謂「現代」、何謂「世界」。期望透過這些論著的導讀文章,能夠讓各位讀者體會日本思想史這條大河裡的靜水流深與洶湧浪濤。
總論―日本思想史研究的譜系
柳瀬善治/阮文雅 譯
日本思想史研究的視野,向來始於《古事記》,後經佛教、武士道(士道)及近世的「國學」 2 等思想,到西田幾多郎(1870∼1945)等近代哲學思想為止。例如,在日本思想史入門解說等方面已然成為經典之作的相良亨編(1984),皆是以此脈絡寫成的。
不過,近年也出現了將研究範圍延伸至近現代的著作,如清水正之(2014)、熊野純彦編(2009)等研究。清水正之(1947∼)為相良亨(1921∼2000)的弟子,不僅以更廣袤的視角縱橫論述從古代至現代的日本思想史,甚至涉及生命倫理學中的應用倫理學範疇。而法國哲學研究學者熊野純彥(1958∼),除了編寫伊曼努爾・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伊曼紐爾・列維納斯(Emmanuel Lévinas, 1906∼1995)等人的西洋哲學思想之專門著作(熊野編2009),也將目光投射到數名在日本思想史上通常不被提及的思想家,如下村寅太郎(1902∼1995)、岩下壯一(1889∼1940)等人。另外,苅部直、片岡龍編(2008)有著亮眼的編排結構,除了佛教、神道等項目之外,也以簡潔明快的評論方式介紹了具代表性的日本思想史研究名著;苅部直(2018)、子安宣邦編(2011)也將日本思想史研究名著及其背景,以極其俐落的筆致整理、介紹。
本書的第I部,從日本思想史的國學相關研究中,選定介紹經典的丸山真男《忠誠與反叛:日本轉型期的精神史狀況》(導讀10),以及為國學研究開拓嶄新局面的酒井直樹《過去之聲:語言在18世紀日本論述中的地位》(導讀2)。以「執拗而不間斷的低音(basso ostinato)」,聽取日本歷史古層的訊息,此為丸山真男(1914∼1996)著作中非常膾炙人口的文句。但丸山的思想可不只這種本質主義式的敘述表現層面而已,他還考究了幕末維新期各家的論述,解析出「忠誠與反逆」之驅動力,由此已可見證丸山這位思想史學者的力量不容小覷。有關丸山《忠誠與反叛》的介紹,請參照通曉日本及歐美文學理論的水川敬章所執筆的導讀文章。
《過去之聲:語言在18世紀日本論述中的地位》旁徵博引了雅克・拉岡(Jacques Lacan, 1901∼1981)、米歇爾・傅柯(Michel Foucault,1926∼1984)的話語(discourse),以及主體性等相關理論,顛覆了丸山真男以來的國學研究定論(丸山1952→1983)。酒井直樹(1946∼)在著作中採取以設想十八世紀的言說空間之方法為視角,進而重新檢證國學和古文辭學,並解析伊藤仁齋(1627∼1705)的思想在當時的言說空間中
具有哪些特徵,尤其針對不能以同時代言說的議論來處理的部分―例如「日本語」、「日本人」、「日本國」的類別範疇起源於國學,長久以來都被視為牢不可破的定見,他認為這些並不是具有本質性的類別,而是在歷史及社會的流轉中所形成的。在民族主義(nationalism)研究中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有關酒井《過去之聲:語言在十八世紀日本論述中的地位》之介紹,請參照英語圈文學研究者齋藤一所執筆的項目簡介。齋藤為該書之日文翻譯者,對於酒井的著作在英語圈所造成的回響,齋藤也瞭若
指掌。齋藤的研究著述對於戰前的英文文學與殖民主義的關係,有著縝密
的檢證(齋藤2006)。
日本思想史中有數個至大的主題,例如天皇制研究就是其中之一。天皇制研究在歷史學領域中已有數量龐大的研究文獻,本書擇定從日本法制史立場所撰寫的水林彪《天皇制史論:本質、起源、展開》(導讀6)。水林彪(1947∼)援用了歷史學的相關學術成果,以及馬克斯・韋伯(MaxWeber,1864∼1920)的《支配社會學》(Soziologie der Herrschaft)(マックス・ウェーバー1922=1960),將天皇的本質定義為「不含權力的權威」,其歷史就是形成「古層」的「共同狀態秩序」與「新層」的「律令制度」相抗衡的過程。筆者(柳瀨善治)相信,將此論述與丸山的「執拗而不間斷的低音」所引發的議論,以及後敘關於東島誠(1967∼)所進行的現代日本史學概觀來進行對照比較,更是饒富興味。此導讀由才氣縱橫的天皇制研究學者茂木謙之介執筆(請參考茂木2019)。
把日本近代思想史中如日本天皇制等主要論點,以獨特的視點整理出脈絡的,則是久野收、鶴見俊輔《現代日本思想:其五大潮流》(導讀1)。該書將「白樺派」視為日本觀念論的代表,又將「生活綴方運動」 3當成實用主義的代表;此獨樹一格的觀點為該書的一大特徵,已是日本近代思想史的經典名著。有關天皇制與白樺派的私小說的論述,建議閱讀時可與後述的橋川文三(1922∼1983)的研究進行比較分析,將更得知其精髓。本導讀由茂木所執筆。有關私小說,請參照鈴木登美(2000);至於向來較少與日本思想史相提並論的實用主義,請參照ルイ・メナンド(路易・梅南=Louis
Menand, 1952∼)(2001=2011)。順道一提,鶴見俊輔(1922∼2015)晚年促成了梅南著作的日文譯本的出版。另外,以鶴見為中心所組成的「思想的科學研究會」(原名:思想の科学研究会),發表了許多共同研究的成果,例如《共同研究 転向》叢書,該叢書不僅是重要的馬克思主義研究,也是不可忽視的日本思想風土論證研究(思想の科学研究会編1959∼1962→2012)。此外,思想史家藤田省三(1927∼2003)結合了丸山與鶴見兩派的學說理論, 其研究成果也不能忽略( 藤田1982→1997)。
日本近現代思想史之中,學術研究成果最為彪炳的就屬「京都學派」了。竹田篤司(2001)闡明了京都學派整體的動向,勾勒出其整體的樣貌。關於西田幾多郎的思想研究為數眾多,此處舉出小林敏明(2003→2011);小林著眼於西田幾多郎的特殊文體的形成過程,並進行其思想論述(小林為後敘的廣松涉的得意門生)。至於和西田一樣撐起京都學派的田邊元(1885∼1962),以「種的論理」的邏輯思維打響名號,在此舉出合田正人(2013)一書;該書從世界思想史的廣角視點出發,針對田邊思想研究提出了精闢的見解。近年有關京都學派等日本哲學方面的研究有:檜垣立哉(2015);華語圈對京都學派進行介紹及檢證的則有:廖欽彬(2012)、廖欽彬、高木智見編(2018)之一連串的研究成果。
本書第I部也另外介紹九鬼周造《「粹」的構造》(導讀8)和中井正一〈委員會的邏輯〉《中井正一評論集》(導讀7)。雖然這兩位作者在京都學派中處於有點偏離中心的周緣位置,但都在早期就將結構論的研究方法加進自己的著作裡。九鬼周造(1888∼1941)的著作將日本「文化文政年間」(1804∼1830)的美學意識「粹」(いき),從「媚態」、「骨氣」與「死心」的三個觀點來建構,是日本非常少見的結構論傑作。該書
可說與後敘的法國社會學家皮埃爾・布爾迪厄(Pierre Bourdieu, 1930∼2002)相同路線、屬於解析「品味」(另譯「趣味」)的規範結構之研究,且在1930年的時間點就已經提出「公共圈」的概念,其敏銳的直覺值得記上一筆。本導讀的執筆者是臺灣版譯書出版時擔任監修的內田康。內田是日本中世文學的研究者,對於該書在華語圈產生的影響也進行了詳盡的解說。
至於中井正一(1900∼1952)所提出的「委員會的邏輯」,是以所謂的辯證法,將「討論」、「思惟」、「技術」、「生產」這些「實踐性邏輯」加以統合而產生的理論,此遙遙領先了尤爾根・哈伯馬斯(JürgenHabermas, 1929∼)等學者戰後提出的、與德國社會學溝通性相關的概念。而中井提及的印刷文化,也含有跟媒體史研究接軌的可能性。就1930年代的理論來說,其宏觀思惟所涉獵的範圍居然已經涵蓋了資本主義社會
論及技術社會論,是令人欽佩的先驅研究。關於該文,將由已產出豐富「社團村」研究業績的水溜真由美進行精闢的介紹(水溜2013),她於導讀文章中拋出該邏輯運用於分析現代社會的可能性。中井的研究與資本及勞動有關,與馬克思主義的相關論述亦有交集。
廣松渉《「近代的超克」論:昭和思想史的一個視角》(導讀9),即為從馬克思主義觀點來探討日本近代思想史的研究。該著作討論到1942年,小林秀雄(1909∼1983)林房雄(1903∼1975)等作家與評論家,以及高山岩男(1905∼1993)、西谷啓治(1900∼1990)等哲學、歷史學、宗教學等學者濟濟一堂所進行的名為「近代的超克」之知性激盪座談會(《文学界》1942年10月號),並且將京都學派中世界史的文哲學者的浪
漫主義式思惟,與戰時的政治體制相互對照,進行嚴密的論述。
廣松渉(1933∼1994)最廣為人知的研究是廣松渉(1968→1997),此透過探究卡爾・馬克思(Karl Marx, 1818∼1883)的《德意志意識形態》(Die deutsche Ideologie, 1845∼1846),主張馬克思的前期思想與後期思想有著明顯的轉變與區隔,而且後期馬克思的關係主義連結至《資本論》(Das Kapital: Kritik der politischen Ökonomie, 1867),這些思想才有可能發展為社會理論。而廣松渉《「近代的超克」論:昭和思想史的一個視角》一書的導讀文章,由菅原潤執筆。菅原曾發表關於「近代的超克」的研究論著,也是德國哲學家弗里德里希・謝林(FriedrichSchelling, 1775∼1854)的研究者,通曉德國思想史(菅原2011)。
與「近代的超克」論相關的,還有戰局下日本思想史的問題、與戰爭的關係,以及在此之前保田與重郎及林房雄等民族主義者受到馬克思主義的影響與其思想轉變的問題;而與這些問題都至關重要的,就是日本浪漫派(日本浪曼派)的存在。近年出現了許多出色的日本浪漫派研究,如吳京煥、劉建輝(2019)、坂元昌樹(2019)等等。本書第I部選擇了橋川文三《日本浪漫派批判序說》(導讀3)來作介紹,這本著作可謂是這方面研究的原點。如前述,將各問題統合起來的就是日本浪漫派,尤其是保田與重郎。橋川的這本著作企圖透過內在的批判,讓當時日本浪漫派的問題得到解決。光這一點就讓橋川的著作具有超強力度,即使在今天也無其他著作可以相比擬。此外另有橋川(1994),該書對於與日本天皇制相關的超國家主義有著透徹的分析,對現今的民族主義研究來說也相當值得參考。《日本浪漫派批判序說》(導讀3)的執筆者為柳瀨善治,是三島由紀夫與保田與重郎的研究者。
橋川的故鄉是廣島,他的親族中有人是廣島核災的被爆者(即在核爆中生還的人們);而在戰後的日本思想論述中有個不可或缺的論點,那就是核爆相關思考與文學之關係的問題。內田隆三(2002)指出,戰後日本有一個具有超越性的思考移轉,那就是從天皇制移轉到核武。有關烙印在戰後日本的新超越性―也就是核爆體驗的問題,不只在歷史學、政治學方面,在文學研究領域也累積了以《原爆文学研究》雜誌(2001起至今)等主要成果。
本書在這些研究中選定了約翰・惠蒂爾・崔特(John Whittier Treat)《書寫原爆點:日本文學與原爆》(導讀4),該書雖然出自美國研究者之手,但該書從日本的「原爆文學」研究動向開始論述,延伸到就連海登・
懷特(Hayden White, 1928∼2018)刷新歷史學理論(ヘイドン・ホワイト1973=2017)之舉,也收入到該書浩瀚的視野中。該書導讀文章的執筆者為其中一位日文譯者川口隆行,川口為日本原爆文學首屈一指的學者,在他的個人著作中也有提及日本原爆文學的研究動向,其資訊量蘊含豐富(川口2008)。
思想史既然屬於歷史記述,就不能閃避歷史的可記述性以及文體的問題。有關此點,著名的學術研究有前述的海登・懷特(ヘイドン・ホワイト1973=2017),以及已另立項目介紹的米歇爾・傅柯《知識考古學》(導讀13)。而日本史研究方面,東島誠《公共圈的歷史創造:朝向「江湖思想」》(導讀5)將此課題連結到哈伯馬斯的「公共圈」議題之上,發表了展現雄心的研究。東島十分明瞭西方理論的動向,亦充分掌握日本
史的各時代研究動向,從東島的著作,讀者將可理解日本史研究的最新動態。該書與其他導讀的書籍亦有關聯,如關於「公共圈」議題,若將前述的九鬼周造及中井正一的論述放到東島所呈現的框架中來探討,相信將會是極為有趣的觀點。東島的這本書由柳瀨善治導讀,柳瀨將介紹歷史記述的理論問題、此與丸山真男及哈伯馬斯的研究成果的關聯性,以及天皇制所涉及的範圍等內容。也希望讀者務必將東島的研究,以及第III部歷史學的〈總論〉(由楊素霞撰寫)及導讀文章一併閱讀。
上野千鶴子《民族主義與性別》(導讀11),將性別(gender,ジェンダー)觀點加進歷史記述與民族主義問題中,在日本史研究領域激起廣大的波瀾,例如東島的上述著作也有提到上野千鶴子(1948∼)的論述。上野是日本女性主義研究的佼佼者,著作數量豐富(1990→2009等),其凌厲鋒銳的辯士風格透過本書即可略窺一二。該書的導讀者為淡江大學的李文茹。
外國的理論研究如何在日本思想史研究生根發展,是理論相關研究上重要的課題。此次從龐雜浩瀚的理論相關研究中選出了以下四冊具代表性的著作:皮埃爾・布爾迪厄(Pierre Bourdieu)《區分:判斷力的社會批判》(導讀12)、米歇爾・傅柯《知識考古學》(導讀13)、朱迪斯・巴特勒(Judith Butler)《性╱別惑亂:女性主義與身分顛覆》(導讀14)、賀爾・福斯特(Hal Foster)主編《反美學:後現代文化論集》(導讀15)。
皮埃爾・布爾迪厄《區分:判斷力的社會批判》,重新定義了文化再生產及階級概念因而聞名世界,隨之,近年來也興起了皮埃爾・布爾迪厄(1930∼2002)研究,例如石井洋二(2020)、片岡栄美(2019),還有從布迪厄的觀點研究次文化的北田暁大、解体研(2017),都受到矚目。建議讀者可以將北田的著作與第VII部現代大眾文化研究的〈總論〉(由榊祐一撰寫)對照閱讀。而有關日本社會的「格差」問題,請參照佐藤俊樹(2000)。傅柯的學說舉世聞名,一舉顛覆了歷史記述的存在方式,但其實他的理論比一般所了解的更加艱澀。有關傅柯所提出的「話語分析」(discourse analysis)的實踐,必須要對傅柯歷史記述的文體及其必然性徹底了解,才能謹慎地進行精細的處理。將這些論點消化吸收後所撰寫的「話語分析」實踐的具體著作有:竹村信治(2003)、遠藤知己(2016)。本書第I部特別舉出水林彪《天皇制史論:本質、起源、展開》(導讀6),該書解析了日本天皇本質論之研究,若讀者將該書與東島的研究―受傅柯影響下的公共圈理論―一併參照閱讀的話,應該至少能夠略微感受到歷史記述的各種可能性及其困難度。
在「性別研究」(Gender studies,ジェンダー・スタディーズ)的領域,則選出了朱迪斯・巴特勒《性╱別惑亂:女性主義與身分顛覆》。朱迪斯・巴特勒(1956∼)從黑格爾(G. W. F. Hegel, 1770∼1831)的哲學研究出發,於該書中批評了西格蒙德・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 1856∼1939)、雅克・拉岡的精神分析理論,並探究性別認同的複數性及可變性。從該書可以觀察到,通曉哲學史的巴特勒之思想考察極具厚度。該書的導讀文章由李文茹執筆。
所謂新藝術史研究(new art history),交錯法國當代思想與美術史理論,其中又以賀爾・福斯特(Hal Foster)主編《反美學:後現代文化論集》是最早出現的例子。稲賀繁美(2014)以日本學之應用例為主題,研究包含日本的東亞美術史與文化史對此法國美術史研究理念所做出的因應,這是十分難能可貴的研究。該書導讀文章的執筆者為水川敬章,主要捕捉日本學方面的因應樣態來進行解說。特別要注意的是,臺灣的華語譯本出版時(立緒文化,1998),因版權問題,並未譯出該書所收錄的羅莎琳・克勞斯(Rosalind Krauss, 1941∼)與道格拉斯・克林普(DouglasCrimp, 1944∼2019)的兩篇論文。
以下另外針對若干觀點,提出補充說明。從所謂比較文化的觀點進行日本文化論考察,已有數篇經典研究,如指出日本文化論之雜種性的加藤周一(1956→1974),提出和魂洋才觀點的平川祐弘(2016),以及匯整日本人論/外國人論的平川祐弘、鶴田欣也(1990),再有獨樹一幟的拉夫卡迪奧・赫恩(Lafcadio Hearn, 1850∼1904)―即小泉八雲的論述(西成彦1993)。上述久野收、鶴見俊輔的《現代日本思想:其五大潮流》的著作,提出白樺派思想超越觀念論及私小說框架之豐富可能性,此也與柳宗悦(1889∼1961)提倡的民藝運動有關。對此,有兩本相關著作:一是岩波文庫本、可輕易入手閱讀之柳宗悅的著作(柳1958→1984);二是稲賀繁美編(2007)之民藝、工藝研究。同樣與民藝運動相關的民俗學者柳田國男(1875∼1962)、折口信夫(1887∼1953)之思想,請參照第II部民俗學的〈總論〉(由林承緯撰寫)及導讀文章;而從思想史視點對其方法論進行細緻剖析的内田隆三(1995),也值得參考。
就如同上述橋川文三的著作所顯示,既然要討論日本思想史,就不能除去文藝評論家的評論不談。若在研讀那些評論家的論著之際,也同時參照第VI部文學研究的〈總論〉(由山藤夏郎撰寫)及導讀文章的話,相信就能夠察覺到,日本的文學研究是建立在與文藝評論家的評論折衝、拉鋸所形成的一種緊繃關係上,而日本思想史研究方面也是如出一轍。
此外,還有一些值得參考的研究:唐木順三(1964)用思想史的論述方法,釐清傳統文化和「品味」判斷的交織樣態;小林秀雄(1977)的「本居宣長」論,與日本國學研究相呼應;吉本隆明(1968→2020)是因應民族主義研究而成的;江藤淳(1967→1993)充分對應次文化研究、性別研究範疇;大塚英志(2004)研究江藤淳(1932∼1999)與次文化式思惟;柄谷行人(1986→1992)將馬克思主義與實用主義式思考結合等
等。近年的新銳文藝評論家的論著則有:杉田俊介(2005)發表有關自由工作者的論述;岡和田晃編(2014)將SF科幻思考與地域文化研究跨域結合。
將這些評論家的論著與日本思想史的研究著作交織參照,更能夠實際感受到,思考何謂日本思想史,就是回溯溫習過往思想家的知性工作;也就等於透過「日本」,去思考何謂「現代」、何謂「世界」。期望透過這些論著的導讀文章,能夠讓各位讀者體會日本思想史這條大河裡的靜水流深與洶湧浪濤。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