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2025新年快樂!天天領券享優惠!
弒母:梅蘭妮.克萊恩的痛苦、瘋狂與創造
滿額折

弒母:梅蘭妮.克萊恩的痛苦、瘋狂與創造

商品資訊

定價
:NT$ 780 元
優惠價
90702
庫存:4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21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本書特色
◤ 透過文學大師兼精神分析師茱莉亞・克莉斯蒂娃的視角,再次深入認識梅蘭妮.克萊恩的思考、著作與其對精神分析領域的貢獻。
◤ 從精神分析與文化批判的脈絡上,看梅蘭妮.克萊恩如何走出佛洛伊德的理論,開創出其獨特的論述,這無論在當時或以現在仍以父性價值掌控的學界來看,都是創舉、是革新、是激勵。
◤ 這也是一本梅蘭妮.克萊恩的傳記兼評論,在作者茱莉亞・克莉斯蒂娃的爬梳下,細看這位天才女性如何在精神分析治療中獨樹一格、如何影響精神分析領域,甚至引領人們回到精神分析的最初心――探究人性,並從失落的碎片中獲得深刻領悟。

沒有弒母,內在客體與幻想就無法建構,而修復是不可能的……──克莉斯蒂娃

梅蘭妮.克萊恩對精神分析的重要性不言可喻,她是佛洛伊德最重要的後繼者之一,也是兒童分析與客體理論的先驅。但《弒母》所展示的絕非眾人所知的克萊恩,在法國當代重量級學者與評論家克莉斯蒂娃的「天才女性三部曲」之一中,她對克萊恩的生平、理論與其影響力有了更宏觀、細緻且顛覆的描繪,讓人得以透過更多面的角度理解這位大師級人物。

在層層疊疊的理論爬梳與互文下,克莉斯蒂娃評論了克萊恩對兒童分析的重要論述──包括母親先於父親的關係、兒童的想像與現實客體,乃至於弒母的概念。為了再次找回自我,與母親分離的「弒母」階段是必要的。克萊恩的許多概念承襲了佛洛伊德的伊底帕斯理論,同時帶來開創性的延伸。若說克萊恩是精神學界的開創者,那麼克莉斯蒂娃就如同克萊恩的守護人,讓人們得以了解克萊恩不僅沒有叛離佛洛伊德,還在母親功能與內在性上開創獨到的見解。

令人動容的,不僅是克萊恩對兒童精神病患的積極投入,更是她對於苦痛、焦慮的直面。例如她對病童直接做出的詮釋,雖然直白殘酷,但反而為個案開啟了一條修復的道路。透過本書,讀者將再次體悟精神分析不該僅有閹割情結,母親的功能也是關鍵,因此即便失去帶來痛苦;死亡帶來焦慮,若能妥善運用母親象徵,迷失、斷裂的自我便能找到整合的路。

沈志中|台灣大學外文系教授
林耀盛|台灣大學心理學系教授
姜 余|巴黎第七大學精神分析與心理病理學博士、巴黎佛洛伊德精神分析協會(SPF)會員
紀金慶|台灣師範大學助理教授
洪素珍|台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副教授
俞翔元|台灣拉岡實踐與推廣協會理事長
高榮禧|國立清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副教授
張亦絢|作家、文學評論者
彭仁郁|中研院民族所副研究員、法國巴黎大學精神分析學博士
黃涵榆|台灣師範大學英語系教授
黃雅嫺|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鄭印君|輔仁大學宗教學系系主任、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劉紀蕙|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文化研究國際中心主任
蔡榮裕|台灣心理治療個案管理學會理事長
嚴和來|精神分析工作者、巴黎第十三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巴黎佛洛伊德精神分析協會會員
——專業推薦(按姓氏筆劃排列)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茱莉亞.克莉斯蒂娃(Julia Kristeva, 1941-)
出生於保加利亞,自1966年以來一直在法國工作和生活。作家,語言學家,精神分析師。

巴黎精神分析學會(SPP)精神分析師、訓練分析師,巴黎第七大學榮譽教授,法國大學研究院院士,羅蘭.巴特中心主任,歐美多所著名大學與研究機構常任客座教授、榮譽博士。

她在符號學思想上,師從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臨床精神分析上,接受伊爾莎.帕洪(Ilse Barande)之分析、安德烈.葛林(André Green)之督導。在精神分析理論的思考方面,她自述深受佛洛伊德、拉岡、克萊恩及溫尼考特的啟發。自從事精神分析研究以來,她主要致力於四大主題:語言、敘事和寫作的作用、女性的問題性、宗教和信仰現象所引發的質疑,以及精神分析在當代的貢獻。

2004年,因其在語言、文化與文學研究領域的創新問題性、對女性主義理論的重大影響,獲頒首屆的挪威郝爾拜獎(Holberg Prize)。2006年,因其在政治思想上的貢獻,獲頒漢娜.鄂蘭獎(Hannah Arendt Award)。

主要作品三十多部,涵蓋符號學、語言學、精神分析、文化研究、文學理論、女性主義、哲學、小說等多種類別。著有:《符號學》(1969)、《詩歌語言的革命》(1974)、《多元邏輯》(1977)、《恐怖的力量》(論:卑賤)(1980)、《愛的故事》(論:愛)(1983)、《黑太陽》(論:憂鬱)(1987)、《武士》(1990)、《老人與狼》(1991)、《佔有》(1996)、《反抗的未來》(1998)、《女性的天才三部曲》(1999-2002)、《恨與諒》(2005)、《獨自一個女人》(2007)等。

【譯者序】
譯者序|

自從克萊恩發現母親乳房是嬰兒的第一個部份客體,愛戀與敵意不再需要一位完整之人,幻想的考古往前延伸到伊底帕斯之前的史前時代。可以說,克萊恩開創了精神分析的新版圖:母親。此後,無論是溫尼考特、比昂抑或當代法國學派,都持續在這一古老領域中找尋人類心靈的祕密。

儘管克萊恩主張,生、死驅力從生命初始就一同存在,但在她的構思中,死亡驅力顯然才是發動者。它引發了自體將衝動一分為二、好與壞,隨之而來的是這些衝動的投射,而原始客體也分為好與壞。這一最初的分裂,讓壞的部分、攻擊性,遠離了自我好的部分。好客體得以被保護,這讓嬰兒感到安全、不受威脅。在不斷投射與內攝的來回之間,嬰兒創造了內部世界。

分裂,這一偏執-類分裂位置的運作,讓嬰兒永遠只能在好壞之間二選一。所有令他感到失望、無法滿足的,都會被體驗為壞母親。於是,(好)母親的不在,對嬰兒來說,就是壞母親的攻擊。但這也意謂著,總有一個母親在場。在原始分裂機制下,嬰兒因此無法經驗到「客體缺席」,進而無法走向修復的憂鬱位置。

然而,不僅是缺席的問題。克萊恩曾描述過一種特殊的客體:「在極度焦慮下,這些極危險的客體與其他駭人形象,以一種不同於超我形成的方式被分裂開來,並被驅逐進無意識的更深處……不斷遭到自我所排斥。」克莉斯蒂娃顯然受到這一想法啟發,從而提出在生命最初,母親與嬰兒之間是相互吸引和排斥的兩極,此時尚無客體、亦無主體,存在的只有因賤斥作用而形成的卑賤體。

在克莉斯蒂娃看來,克萊恩理論中最具獨創性的,無疑正是這一偏執-類分裂位置。在治療室中,精神分析師克莉斯蒂娃傾聽著個案身上那些暴力的、殺戮的、碎片化的片段,試圖探索心靈深處某個尚未被勘察過的精神病性區域。同樣在場的還有符號學家克莉斯蒂娃,她凝視著,看象徵體系如何誕生在主體身上,語言又是如何自我符變、自我賦義、自我更新、自我生成。

「他向分析師介紹自己,但彷彿母親上身,20歲的身體裡住著那個母親的她。他╱她割傷手腕了,他╱她那時從頂樓跳下去了,他╱她是家裡的害群之馬……」

談話間的一個緊張時刻,克莉斯蒂娃突然聽見:他,用細微的聲音說了一個英文暱稱來稱呼自己。她當即決定:改用英文與他交談。這是重生的時刻。他開始談論起那些他想擺脫的不適、想寫作的主題……。英文這門外語,讓他與害群之馬保持距離。在這個語言的遊戲空間中,他與克莉斯蒂娃一起逃離母語╱母親。外語,是希望的語言,讓他得以重新與另一個母親交流和思考,反駁她、攻擊她、然後修復她。一次又一次,象徵地弒母而後創造。

在觀察了幼兒的語言習得、精神病患者的言說疾患以及其他臨床個案身上的話語現象後,克莉斯蒂娃提出了一個大膽假設:「當個案用不同的語言說話,他們的無意識就會不同。」這是否意謂著確實有一個母語的無意識?母語,暗示著第二語言的存在甚至取得主導。如今,許多人實際上都說著「外語」。如果真有一個我們早已遠離的「母語」世界,那麼被驅逐進、被保存在母語無意識最深處的,又是什麼?

如同克莉斯蒂娃,克萊恩本身也是多語言者。她示範了如何運用孩子的母語、自己的母語,從不同語言交錯的口誤中,自由聯想與詮釋。母語,永遠關於母親。克萊恩自己也是母親,在生命末尾的兩篇未完成文章中,她描繪了這條母親之路的兩種結局:弒母罪疚,與╱或憂鬱修復。或者,如果平行對比於克莉斯蒂娃的構想:向內吞噬母親,與向外重新創造個體內在性。

最後,謝謝心靈工坊責任編輯饒美君、總編輯徐嘉俊一路以來的協助。非常謝謝我翻譯之路的啟蒙導師葉偉忠博士,針對原文的論述邏輯、風格、隱喻、與精神分析的關聯等、中文表達是否貼切,反覆校閱,從未滿意,讓我得以對鮮為人知的翻譯臨床一窺堂奧。還要謝謝張亦絢老師、俞翔元醫師與蔡榮裕醫師,在閱讀之後,為我指出各種理論、用詞、文句上的疏漏與問題,並提供寶貴建議,讓這本書的專業性和可讀性大增。也很謝謝劉紀蕙老師百忙之中的提點。以及,謝朝唐的堅定支持。最後,我要感謝我的個案,是他們讓我在翻譯遇到困難時有可以回去的地方。總之,本書的完成,要感謝許多人的鼓勵與協助,然而,翻譯永無止盡,匆促之間如有任何誤譯闕漏,自當由我負責,期盼各方讀者不吝指正。

許薰月
2023年.馬恩河畔

目次

譯者序|/許薰月
推薦序一|天才見天才的大隊接力:克莉斯蒂娃的《弒母》/張亦絢
推薦序二|文明的話語能留得住幾許精神碎片的吶喊/蔡榮裕

緒 論|精神分析的世紀

第一章|猶太家庭,歐陸經歷:一場憂鬱及種種後續
1. 莉布莎
2. 猶太人與天主教徒
3. 桑多爾‧費倫齊
4. 卡爾‧亞伯拉罕

第二章|分析自己的孩子:從醜聞到遊戲的技術
1. (兒童的)無意識對抗(父母的)啟蒙
2. 與艾力希/弗立茲一起編故事
3. 漢斯(或許是)梅莉塔
4. 遊戲?詮釋
5. 白話、負向移情、幻想解凝

第三章|他者、連結,其優先性與內部性:嬰兒與客體一同誕生
1. 自戀與客體
2. 裡/外
3. 「偏執—類分裂心理位置」:分裂與投射性認同
4. 憂鬱心理位置:整體客體、精神空間、修復


第四章|焦慮或欲望?太初即死亡驅力
1. 被死神吸收的愛神:施虐吞噬與肛門攻擊
2. 憂傷組構了我們的心靈
3. 嫉羨的力量押注在感恩上
4. 小蛋糕;小~克萊恩.蛋糕~女士;克萊恩女士……

第五章|最初暴虐的超我
1. 從最早的伊底帕斯階段起
2. 女孩與男孩皆無法倖免
3. 迫害性理想化與「具體性」
4. 理查案例:以善良去對抗希特勒—愚比王
5. 如何不孤寂?

第六章|母親崇拜或弒母禮讚?雙親
1. 永遠重新開始的乳房
2. 初級女性階段
3. 女性的性……
4. ……以及男性的性
5. 結合或「交合」雙親
6. 奧瑞斯提亞

第七章|幼幻想,一種具現化隱喻
1. 前於表象的代表
2. 焦慮與語言之間的「前敘事外殼」
3. 古老概念吸引著女性?

第八章|內在性與象徵法等級
1. 從等式到象徵:迪克案例
2. 克萊恩觀點下的負性
3. 後克萊恩學派的古老與初級
4. 文化昇華:藝術與文學

第九章|從外語情結到人際網絡:忠與不忠
1. 不立文本的創始人
2. 母親與女兒
3. 女士們的戰爭與和平

第十章|克萊恩學說的政治版圖
1. 從論戰到獨立
2. 拉岡的嫉羨與感恩
3. 左派的女性主義者
4. 內部母親與思想深處

附錄一|姓名與作品索引
附錄二|法中概念索引
附錄三|法文概念索引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702
庫存:4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