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人的故事ⅩⅣ:基督的勝利(修訂二版)
商品資訊
叢書/系列名:塩野七生作品集/羅馬人的故事
ISBN13:9789571475417
替代書名:The Story of the Romans XIV: The Victory of Christ
出版社:三民書局
作者:塩野七生-著; 鄭維欣-譯
出版日:2023/12/27
裝訂/頁數:平裝/378頁
規格:21.0cm*15.0cm*1.7cm (高/寬/厚)
版次:二
電子書同步在下列平台販售
商品簡介
榮獲「義大利國家功勞勳章」的日本作家
【暢銷30年代表作】全新改版
帝國危傾,眾神見棄
羅馬的結局,竟是基督的勝利!
★全球熱銷千萬冊,一部述說「羅馬何以成為羅馬」的磅礴史詩
★日本文化功勞者、司馬遼太郎賞得主――塩野七生代表作
★從崛起、壯大到轉折、衰敗,全面剖析羅馬,帶您看見羅馬千年的輝煌與落寞
專文導讀|翁嘉聲(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齊聲推薦|
邢義田(中央研究院院士 歷史語言研究所通訊研究員)
范姜士璁(中興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
seayu(即食歷史專欄作家)
說書名家五星激推|
楊照(知名作家)
神奇海獅(作家、知名歷史部落客)
金老ㄕ(「金老ㄕ的教學日誌」粉專創辦人)
馬雅人(「馬雅國駐臺辦事處」大使)
李文成(Podcast《一歷百憂解Placebo Salon》主講人)
◎宮廷喋血,凱撒的人頭說砍就砍
君士坦丁死後,其眾子分攤守衛帝國的艱難任務,然而帝王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在面臨東有波斯、西有蠻族南侵的同時,擁有「凱撒」之號的副皇帝,一個接一個人頭落地,僅存君士坦提烏斯一人,統治整個帝國。宮廷內鉤心鬥角的流言蜚語,加上皇帝君士坦提烏斯膽小又陰沉的個性,使得帝國官僚的生死大權,盡取決在宦官的耳語絮言裡。而真的膽敢叛變的高盧蠻族將領,甚至遭到了全面性屠殺,羅馬帝國就此浸於恐懼與鮮血之中。
朱利亞努斯一上任就對基督教全面宣戰,他廢除對神職人員與教會的優惠政策,將基督徒教師逐出學校,並且恢復在異教神殿中舉行官方祭祀。然而從君士坦丁開始的基督教化浪潮,並不是朱利亞努斯能夠隻手阻擋的,他的政策受到眾人的反對與嘲弄,甚至重建的阿波羅神廟,也在一夜之間遭神祕大火燒燬。最後,朱利亞努斯僅執政了十九個月,就在與波斯帝國的衝突中,戰死於底格里斯河畔。他的臣民迅速立了一位基督徒皇帝,朱利亞努斯的政策盡皆廢止,恢復異教的努力終究落為一場空夢。
◎眾神殞落,基督教的全面勝利
狄奧多西繼位後,他索性強迫元老院通過法案,定基督教為國教,從此羅馬諸神淪為非法之徒,遭到政府的追殺。神像紛紛遭到摧毀、掩埋、扔入河中,神廟則改建為教堂,羅馬的傳統信仰就此終結。基督教不只征服了異教,也征服了皇帝,狄奧多西在一次血腥鎮壓行動後,被米蘭主教安布洛修斯要求懺悔,否則禁止進入教堂。持續八個月的僵持,狄奧多西一身素衣現身於教堂前懺悔,展現出教會的權力已然凌駕於皇帝之上。
本書時間橫跨於基督教史最常見的兩位羅馬皇帝之間――君士坦丁與狄奧多西。君士坦丁不僅承認基督教合法,更確立了優待基督教的政策,他的兒子君士坦提烏斯,也承繼了這樣的政策走向,使基督教擁有神職人員免稅、皇家捐贈產業等優惠,並且頒布禁止偶像崇拜、禁止犧牲儀式等打壓傳統宗教的禁令。在羅馬帝國以國家力量推行基督教的過程中,卻有一位被稱作「叛教者」的朱利亞努斯嘗試拯救異教,然而朱利亞努斯僅在位短短一年多便戰死沙場,好不容易重啟的神殿大門,再度緊閉。西元四世紀末,狄奧多西皇帝強迫羅馬元老院通過議案,宣布基督教為羅馬國教,羅馬諸神被定為非法,羅馬帝國終究降服於基督的勝利之下。
【羅馬人的故事 系列特色】
˙暢銷三十年的磅礴史詩:描繪羅馬從誕生、發跡,歷經崛起壯大,終致破滅衰亡的過程,帶您一覽羅馬千年來的奮鬥、輝煌與殞落。想深入了解羅馬,本系列是不可錯過的必讀經典之作!
˙大時代下「人」的故事:除了陳述事件發展外,本系列更琢磨於「人性」的描寫,以同理眼光凝視羅馬人的經歷,細膩刻劃羅馬人的內心與行事動機,為讀者建構出栩栩如生的「羅馬人」的形象。
˙跨越時空的交流與對話:作者詳盡蒐羅史籍與資料,如古羅馬史學家李維斯《羅馬史》、古希臘史學家波力比維斯《歷史》、凱撒《高盧戰記》等素材,以史實為基礎,透過生動的文字,帶您神遊古羅馬時代,與羅馬人進行一場跨時空交流。
作者簡介
塩野七生
一九三七年七月生於東京,畢業於學習院大學文學部哲學系,一九六三~一九六八年間遊學義大利。一九六八年開始寫作,於《中央公論》發表〈文藝復興的女性〉。一九七○年,首部長篇作品《凱撒波吉耳抑或優雅的冷酷》獲頒每日出版文化賞,之後長住義大利。一九八二年以《海都物語》得到三多利學藝賞。一九八三年,獲頒菊池寬賞。自一九九二年起,以羅馬帝國千年興亡為題,著手寫作《羅馬人的故事》系列,並以每年一部作品的速度發表。一九九三年《羅馬人的故事I》獲頒新潮學藝賞。一九九九年再獲司馬遼太郎賞。二○○一年發行《塩野七生文藝復興著作集》共七冊。二○○二年榮獲義大利政府頒授國家功勞勳章。二○○五年獲日本政府頒贈紫綬褒章,二○○七年再獲文部科學省評選為文化功勞者。
名人/編輯推薦
序
三十周年經典紀念版序
《羅馬人的故事》新版發售之際,作者送給臺灣讀者的話
這部既不算是研究歷史的專業書籍,也不是歷史小說,在歐洲稱之為「歷史散文」的作品,我持續執筆了半世紀多,最在意的其中一件事情就是,為什麼這個國家能在完全認同個人思想與表現的同時,維持歷時長久的獨立與繁榮。
因而執筆了《羅馬人的故事》與《海都物語》兩部作品。《羅馬人的故事》是為了想知道大國發生過什麼事。另一部《海都物語》則是因為想了解,為何即使是小國,在確保個人思想與自由表達下,同時也能達成國家的獨立與繁榮。
其次,舉例古羅馬帝國與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的威尼斯共和國作為代表大國與小國的典範,也是有原因的。因為這兩國即使國家規模大小有所不同,卻都有能享逾千年長壽的共同點。
有些國家在鎖國的情況下也維持了長治久安。像是古希臘的斯巴達或江戶時期的日本。然而,持續開國方針而能長命百歲的國家卻很少。羅馬與威尼斯在這部分也有相同點。
我同樣建議目前居住在臺灣的各位讀者也務必閱讀《海都物語》。因為日本也是小國,而臺灣也是小國之一。小國自有小國的生存之道,只要正視這個事實,也有付諸實行的強烈意志,就會讓國家邁向獨立與繁榮。
還有,如果可以的話,再推薦各位閱讀我的另一部「文藝復興小說」(暫譯,原名「小説イタリア・ルネサンス」)全四集,我會感到十分榮幸。在這部作品中我創造了兩位虛構的主角穿插在這段真實的歷史中。希望能讓讀者領會,個人的思想與表達的自由如何能成為創新的泉源。幾乎也可以換句話說,在那種無法保證絕對自由的社會下不會產生創新。因為正是這種自由,誕生了達文西與米開朗基羅為首的義大利文藝復興。而佛羅倫斯、威尼斯,無論在地理、人口規模上都只能算是小國。
儘管如此,大國的磨難也並未比小國少。羅馬與威尼斯相比的話,無論「磨難」的種類或數量,都令人感到十分類似吧。我覺得這才是閱讀歷史真正的樂趣。因為畢竟可以說「歷史總是一再重演,只是表現的型態不同」。
二○二二年春天,於羅馬
塩野七生
目次
修訂二版說明
致讀者
第一章 皇帝君士坦提烏斯(西元三三七~三六一年在位)
剷除異己
帝國三分
一人退場
第二人退場
副帝加盧斯
叛賊馬格嫩提烏斯
兄弟之間
處死副帝
朱利亞努斯成為副帝
君士坦提烏斯與基督教
高盧的朱利亞努斯
積極作戰
日耳曼民族
史特拉斯堡大捷
羅馬最後一場凱旋儀式
高盧復興
第二章 皇帝朱利亞努斯(西元三六一~三六三年在位)
古代東方
波斯薩珊王朝
朱利亞努斯登基
內戰準備
大幅裁員
「叛教者」朱利亞努斯
向基督教宣戰
安提阿
波斯戰役
首都格帖絲皇
北上底格里斯
英年早逝
朱利亞努斯逝世後
締結和約
朱利亞努斯皇帝的生與死
第三章 主教安布洛修斯(西元三七四~三九七年在位)
蠻族出身的皇帝
匈族登場
哈德良堡大敗
皇帝狄奧多西
承認蠻族遷居
恢復親基督教政策路線
「異教」與「異端」
排斥「異端」
排斥「異教」
論戰
基督的勝利(對異教)
基督教成為羅馬國教
基督的勝利(對皇帝
東西分裂
大事年表
參考文獻
圖片出處
書摘/試閱
首先,原本官方祭典已經遭到禁絕,而從今以後連私人的祭典都遭到禁止。原本羅馬人會聚集屬於同一家門的各分支,一同祭祀家門的守護神一邊緬懷祖先。然而從只認同唯一真神為信仰對象的基督教眼中看來,這也是崇敬異教的活動。此外,在羅馬人的家中,一定會將面朝中庭的某個地方視為祭祀家門守護神或祖先用的場地,有如日本的神棚。這種場地也被視為崇拜偶像,由國家下令強制拆除。如果違反法令,將遭處死刑。之後人們在龐貝城遺蹟裡挖掘出數量龐大的小型神像,但如果維蘇威火山不是在西元一世紀爆發,而是在西元四世紀末的話,挖掘出的遺物中只怕就沒有神像了。
在排斥異教的名義之下陸續頒布法令禁止的事項,還包括下列各種。
在祭壇前點燈、焚香;在牆面裝飾花飾;以及向神明或祖先奉酒。
羅馬人特別喜好花飾。而當時的花飾係由樹葉與花卉組合而成的花環,但沒有結成圓形,而是呈漫長的帶狀。在白色大理石或灰泥牆面上,花花綠綠的花飾會顯得十分美觀。羅馬人只要一逮到機會,馬上會將這種花飾放在各種地方。因此,雖然用途不限於祭典,但是每當舉辦祭典時一定會採用花飾。
打破這些禁令的人不至於判死刑,但是將科以高額罰鍰。而且罰鍰按規定必須要以不受到貨幣價格變動影響的黃金繳納。
基督教會因君士坦丁提出「米蘭敕令」公認基督教的存在,因此向他送上「大帝」的稱號。至於基督教會將「大帝」稱號送給狄奧多西的原因,則是因為他是首度將基督教以外的宗教總稱由「異教」改換成「邪教」的人物。「異教」充其量只是與自己信仰不同的宗教,然而「邪教」則是違法的有害宗教了。因此邪教代表違反國家制度與道德標準,應當受到排擠的宗教。
只不過,雖然羅馬人日益同化為基督教徒,畢竟他們還是尊重「法律」的民族。狄奧多西制定的反異教、反異端法令,讓半個世紀後由狄奧多西二世下令編纂的《狄奧多西法典》收錄記載,由此可知當時這些法令純粹以國法的角度執行。對於法律民族羅馬人來說,「非法」的概念要比「邪教」容易接受。因此在西元四世紀末以後,以往藉由文學與美術親近的希臘、羅馬諸神,一下子都成了「非法份子」(outlaw)了。亦即既然成為非法份子,國家大可以警力強力取締。
既然祭祀的神明成為非法份子,神殿的命運也就底定了。在狄奧多西的敕令下,所有神殿將一律轉用為教堂。內部的列柱部份將改以圍牆封閉,改建成封閉空間。由於改建程度僅限於以牆壁封起柱子間的空隙,因此以往意為會堂的“basilica”一詞得以存續,直接轉換成「教堂」的意思。以往用於開庭審判的“basilica”,如今成為向神祈禱的場地。
只不過,將神殿轉用成教堂的法令,產生了另一項問題。這項問題簡單來說,就是供需失調。
據說羅馬時代的諸神數量,在鼎盛時期曾多達三十萬尊。獻給諸神的神殿數量已經難以估計,若加上街頭巷尾的小神龕,數量更是多如牛毛。
相對地在需求方面,一來基督教是一神教,再者從基督教徒的數量來說,基督教還不像後世那般由全體國民信仰。神殿轉用為教堂之後,沒有足夠的信徒維持,極有可能形成空有建築物,裡頭沒有人影的現象。因此狄奧多西皇帝批准破壞不需要的神殿。畢竟既然要排除非法份子,破壞他們的住家也是很當然的事情。
早在半個世紀之前,國家便允許人民到神殿搬走建材。而狄奧多西的敕令,為這些實質上的破壞行為增添了宗教大義的名份。遍布整個羅馬帝國,以雄偉壯麗令人讚嘆的神殿,如今不是夷為平地,就是剩下殘破的遺蹟。遭到破壞的還不只獻給希臘、羅馬諸神的神殿。用於祭祀埃及或敘利亞神明的神殿,也與希臘人、羅馬人興建的神殿共存亡。
能夠僥倖存活的,只有轉用為基督教教堂的神殿,最好的例子就是羅馬的萬神殿。這座巨大的建築物是西元二世紀的羅馬建築傑作,由於是奉獻給天地諸神,因此命名為“Pantheon”。而從西元四世紀末之後,也成為獻給一神的教堂了。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