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名念佛修淨業:淨土信仰的持名念佛與斷惡修善
商品資訊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序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淨土法門是佛教中最簡易殊勝的修行方法,
但您知不知道要如何念佛防魔?
什麼是五念、十念法門?
為什麼修行觀像念佛、觀想念佛能把我們這一顆凡夫的心送往西方極樂淨土?
本書將帶您一一掌握其中的訣竅。
但您知不知道要如何念佛防魔?
什麼是五念、十念法門?
為什麼修行觀像念佛、觀想念佛能把我們這一顆凡夫的心送往西方極樂淨土?
本書將帶您一一掌握其中的訣竅。
作者簡介
大安法師
俗名魏磊,1959生,江西南昌人。1982年畢業於江西大學中文系本科,1987年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研究生畢業後,曾任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中國佛學院客座教授。2001年捨俗出家,依止上傳下印長老專修念佛法門,賡續遠祖「持戒念佛」家風,提倡解行並進,以述而不作的態度,弘揚淨土法門。2003年任江西廬山東林寺代主持,2011年升任江西廬山東林寺方丈,《淨土》主編,東林淨土學院導師。
法師致力於佛教淨土法門的實踐和研究,已出版專著有《淨宗法語大觀》、《淨土宗教程》、《淨土信仰的緣起與西方極樂世界》、《淨土信仰因果事理與菩提願心》、《淨土信仰持名念佛與斷惡修善》等,並有《往生論注講解》等經論講義系列光碟流傳於世。
我國蓮宗大德上傳下印長老在《淨土宗教程》的序文中説該教程,「是我國佛教界第一部系統而詳確闡釋淨土法門的撰著。本書既可作為各級佛學院教材,亦可作為修持淨土法門自利利他的有益讀本」。王新先生於本書的序文中説:「魏磊先生善根深厚,甚具淨土法門之福德因緣,解行並進,持名日有定課,發菩提心,弘揚正法。」
俗名魏磊,1959生,江西南昌人。1982年畢業於江西大學中文系本科,1987年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研究生畢業後,曾任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中國佛學院客座教授。2001年捨俗出家,依止上傳下印長老專修念佛法門,賡續遠祖「持戒念佛」家風,提倡解行並進,以述而不作的態度,弘揚淨土法門。2003年任江西廬山東林寺代主持,2011年升任江西廬山東林寺方丈,《淨土》主編,東林淨土學院導師。
法師致力於佛教淨土法門的實踐和研究,已出版專著有《淨宗法語大觀》、《淨土宗教程》、《淨土信仰的緣起與西方極樂世界》、《淨土信仰因果事理與菩提願心》、《淨土信仰持名念佛與斷惡修善》等,並有《往生論注講解》等經論講義系列光碟流傳於世。
我國蓮宗大德上傳下印長老在《淨土宗教程》的序文中説該教程,「是我國佛教界第一部系統而詳確闡釋淨土法門的撰著。本書既可作為各級佛學院教材,亦可作為修持淨土法門自利利他的有益讀本」。王新先生於本書的序文中説:「魏磊先生善根深厚,甚具淨土法門之福德因緣,解行並進,持名日有定課,發菩提心,弘揚正法。」
序
序
佛教法門很多,歸納起來不出聖道、淨土二門。前者是指行人專憑自己的禪觀念誦等修證,叫做自力;後者是指行人依靠信願持名,仰仗彌陀的宏願接引生西,稱做他力。比方人們旅居遠方欲返,自力就是步行,一步一步地回歸;他力則是辦妥乘坐先進交通工具的手續,走上和依靠先進的交通工具返家,既省力,又迅速。所以弘揚淨土的佛典十分宏富,古德對此謂之「功高易進」法門。
佛陀開的淨土法門,實為指點教法的最終歸宿。古印度龍樹、無著和世親諸菩薩先後出世,開中觀、瑜伽行兩大學系,一本佛陀意思,前者著《十住毗婆沙論》,後者作《往生論》,倡導淨土作歸宿處。大教東漸,漢代開始翻經,即有淨土譯典問世。東晉竺法曠(西元三二七~四○二年)首先吟詠和講誦《無量壽經》,接著,慧遠大師(西元三三四~四一六年)於廬山般若臺精舍彌陀像前,與同一百二十三人供齋發願,結社念佛,共期生西。至南北朝東魏的曇鸞大師(西元四七六~五四二年)、唐道綽大師(西元五六二~六四五年)和善導大師(西元六一三~六八一年)先後倡導淨土時,此教已普遍地弘傳開來;尤其是善導大師著重提倡持名專修,使淨土教像風馳電掣般地發展,幾成「家家阿彌陀,處處觀世音」的境地。此後,乃至於今,代有高賢提倡,成為我國禪、教、律、密的共同指歸,以至淨宗被眾推尊共有一十三祖。這就是淨土文化在我國流行的史略。
佛典後多,但能對它深入研究而登堂入室者少;諒由其義蘊深隱,入門非易。魏磊居士宿植德本,善根深厚;精研佛典,探究淨宗文化。以「千經萬論,處處指歸」之旨,用淨土三經一論作基幹,尤其是《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即善本《無量壽經》,精心敬選摘錄了四十餘部經典和一百一十餘部論著的淨土言教,按照淨土緣起、極樂依正莊嚴和往生資糧的次第,逐段提要或簡介論述,擇難注釋,把原文譯成語體,彙編成三冊,集淨土要義之大成,而為讀者易閱易入之作。並且句句出乎經論,字字都有依據,得此一部,即能系統地了解淨土的真意,掌握住到達寶所的捷徑。此書即將付梓問世,誠望讀者人人受益,終究同登淨域,庶符佛陀的慈悲本懷,也滿編譯者的深切心願。承囑為序,粗述其源流和願望,以饗讀者。
王新 一九九四年元月
佛教法門很多,歸納起來不出聖道、淨土二門。前者是指行人專憑自己的禪觀念誦等修證,叫做自力;後者是指行人依靠信願持名,仰仗彌陀的宏願接引生西,稱做他力。比方人們旅居遠方欲返,自力就是步行,一步一步地回歸;他力則是辦妥乘坐先進交通工具的手續,走上和依靠先進的交通工具返家,既省力,又迅速。所以弘揚淨土的佛典十分宏富,古德對此謂之「功高易進」法門。
佛陀開的淨土法門,實為指點教法的最終歸宿。古印度龍樹、無著和世親諸菩薩先後出世,開中觀、瑜伽行兩大學系,一本佛陀意思,前者著《十住毗婆沙論》,後者作《往生論》,倡導淨土作歸宿處。大教東漸,漢代開始翻經,即有淨土譯典問世。東晉竺法曠(西元三二七~四○二年)首先吟詠和講誦《無量壽經》,接著,慧遠大師(西元三三四~四一六年)於廬山般若臺精舍彌陀像前,與同一百二十三人供齋發願,結社念佛,共期生西。至南北朝東魏的曇鸞大師(西元四七六~五四二年)、唐道綽大師(西元五六二~六四五年)和善導大師(西元六一三~六八一年)先後倡導淨土時,此教已普遍地弘傳開來;尤其是善導大師著重提倡持名專修,使淨土教像風馳電掣般地發展,幾成「家家阿彌陀,處處觀世音」的境地。此後,乃至於今,代有高賢提倡,成為我國禪、教、律、密的共同指歸,以至淨宗被眾推尊共有一十三祖。這就是淨土文化在我國流行的史略。
佛典後多,但能對它深入研究而登堂入室者少;諒由其義蘊深隱,入門非易。魏磊居士宿植德本,善根深厚;精研佛典,探究淨宗文化。以「千經萬論,處處指歸」之旨,用淨土三經一論作基幹,尤其是《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即善本《無量壽經》,精心敬選摘錄了四十餘部經典和一百一十餘部論著的淨土言教,按照淨土緣起、極樂依正莊嚴和往生資糧的次第,逐段提要或簡介論述,擇難注釋,把原文譯成語體,彙編成三冊,集淨土要義之大成,而為讀者易閱易入之作。並且句句出乎經論,字字都有依據,得此一部,即能系統地了解淨土的真意,掌握住到達寶所的捷徑。此書即將付梓問世,誠望讀者人人受益,終究同登淨域,庶符佛陀的慈悲本懷,也滿編譯者的深切心願。承囑為序,粗述其源流和願望,以饗讀者。
王新 一九九四年元月
目次
序淨土信仰持名念佛與斷惡修善/吳明興
王序/王新
前言:淨宗文化的歷史與現狀/魏磊
淨土資量――行
(一)、持名念佛
執持名號,往生西方淨土
一行三昧法門
持誦佛名,得無量歡喜
十日十夜得念佛三昧
往生咒
專修惠念,成就萬德
專修持名,萬修萬人去
至誠懇惻,念佛往生
修淨業最忌夾雜
一佛一經,萬慮俱忘
持名念佛,最為契機
十念法門
十念法門,普攝群機
五念法門
隨息念佛
金剛法念佛
無後心念佛
十念攝心
暗室念佛
攝心念佛
繫心念佛
在老實持名上出一頭地
口耳相傳,自他不隔
念佛如鐵帚
心如淨瓶,佛名如穀
佛號能治一切煩惱心病
高聲念佛,排遣雜亂
循環貫攝,記數念佛
語默動靜,皆可念佛
唯專唯勤,自成片斷
直須睡夢中念佛不斷
拔除愛樁情纜,穩坐蓮花佛國
專一心精進
專意一念,撞開生死
息妄念佛,隨念寂靜
內照佛號,隨時往生
佛號從肝髓中流山
用佛號收攝妄念
念佛喚醒濃睡人
輕忽養識,念佛最忌
心聲相依,妄念自清
千里燒香,不如安坐家堂念佛
念佛力久,一旦豁達
執理廢事,反受落空之禍
念佛化冤解厲
念佛即是長夜燈
淨土與傻子照相機
(二)、觀像念佛
念佛功德相好,諸根不亂動
念佛色相,七日見佛
白毫觀
念佛白毫,滅億劫罪
一相莊嚴三昧法門
觀想隨息念佛
四威儀中念佛
緣佛身修正定
八識與念佛
(三)、觀想念佛
指方立相,住境念佛
日觀
水觀
地觀
樹觀
八功德水觀
總觀想
華座想
像觀
佛身觀
觀世音菩薩觀
大勢至菩薩觀
普觀想
雜想觀
上品上生者
上品中生者
上品下生者
中品上生者
中品中生者
中品下生者
下品上生者
下品中生者
下品下生者
先送心到西方淨土
心想蓮華,平衡心火
(四)、實相念佛
一念淨土,隨願往生
佛由心現,心佛皆幻
文殊宣示十種念佛
專思寂想,念佛為先
諸法畢竟空無所有
不離穢土而生淨土
返念念佛,靈光獨耀
即念是佛,打開塵網
心本無念,念逐想生
盡形修習,造極為則
念佛入華嚴四法界
念佛五門,直至菩提
隨順佛心念淨土
識心達本,超生脫死
生則決定生,去則實不去
原來彌陀念隬陀
念而無念,歸於真如
明心與淨心
(五)、淨業修持的助行
佛陀教化的總綱
三福即是淨業正因
普賢十大願王導歸極樂世界
三皈五戒是入佛法的初門
戒殺放生,慈悲一切
念佛人不食五種辛菜
念佛人當吃長素
素食的緣由
靜坐應戒葷腥
攝心為戒
念佛斷除貪、瞋、癡
代懺與自懺,功德懸殊
一切功德迴向往生
二種類型的迴向
淨宗必讀經典
以四經為淨業修持
(六)、斷惡修善,迴向淨土
此土修善,難能可貴
身心淨潔,與善相應
化解怨恨,努力修善
十種往生法門
成就八法,得生淨土
雜毒之善,難生淨土
誠則潛通佛智
向恭敬中求佛法實益
不貪名利,本分念佛
潛修密證,切勿張揚
念佛貴閉戶潛修
生處要熟,熟處要生
結交淨侶
會客以寸香為限
淨業的微妙助行
淨土持名三大要
莫妄想,耐冷淡
守護善心,摒棄惡念
寒山與拾得的對話
白居易念佛詩
下下根人有上上智
淨業四忌
(七)、念佛應防魔
妄求境界即被魔轉
念佛著魔的原因
不可貪戀執著境界
勿以躁忘心求感通
修行切忌好高務勝
念佛人應摒十處
運氣煉丹不是佛法正道
(八)、淨宗與禪宗
解禪淨奧義,入佛的知見
念佛即是無上深妙禪
坐禪念佛,即得三昧
淨願兼福慧,見佛往生
禪淨四料簡
禪淨修證的差異
禪淨無二,根機有別
以佛號作話頭
參禪念佛,相輔相成
執有執無,皆成戲論
境風浩大,念佛作主
念佛比參禪直截痛快
參禪念佛,境界同一
靜坐念佛,心心相續
念佛攝心,忽然悟去
念佛可以開發智慧
花開見佛與明心見性
念佛是以淨想轉染想
淨幻與染幻
念佛即是「無住生心」
念佛即是修止觀
(九)、臨終津梁
臨終正念
臨終三要
臨終十念,勢如破竹
臨終三疑,不生淨土
(十)、一則現生證得念佛三昧的記述
王序/王新
前言:淨宗文化的歷史與現狀/魏磊
淨土資量――行
(一)、持名念佛
執持名號,往生西方淨土
一行三昧法門
持誦佛名,得無量歡喜
十日十夜得念佛三昧
往生咒
專修惠念,成就萬德
專修持名,萬修萬人去
至誠懇惻,念佛往生
修淨業最忌夾雜
一佛一經,萬慮俱忘
持名念佛,最為契機
十念法門
十念法門,普攝群機
五念法門
隨息念佛
金剛法念佛
無後心念佛
十念攝心
暗室念佛
攝心念佛
繫心念佛
在老實持名上出一頭地
口耳相傳,自他不隔
念佛如鐵帚
心如淨瓶,佛名如穀
佛號能治一切煩惱心病
高聲念佛,排遣雜亂
循環貫攝,記數念佛
語默動靜,皆可念佛
唯專唯勤,自成片斷
直須睡夢中念佛不斷
拔除愛樁情纜,穩坐蓮花佛國
專一心精進
專意一念,撞開生死
息妄念佛,隨念寂靜
內照佛號,隨時往生
佛號從肝髓中流山
用佛號收攝妄念
念佛喚醒濃睡人
輕忽養識,念佛最忌
心聲相依,妄念自清
千里燒香,不如安坐家堂念佛
念佛力久,一旦豁達
執理廢事,反受落空之禍
念佛化冤解厲
念佛即是長夜燈
淨土與傻子照相機
(二)、觀像念佛
念佛功德相好,諸根不亂動
念佛色相,七日見佛
白毫觀
念佛白毫,滅億劫罪
一相莊嚴三昧法門
觀想隨息念佛
四威儀中念佛
緣佛身修正定
八識與念佛
(三)、觀想念佛
指方立相,住境念佛
日觀
水觀
地觀
樹觀
八功德水觀
總觀想
華座想
像觀
佛身觀
觀世音菩薩觀
大勢至菩薩觀
普觀想
雜想觀
上品上生者
上品中生者
上品下生者
中品上生者
中品中生者
中品下生者
下品上生者
下品中生者
下品下生者
先送心到西方淨土
心想蓮華,平衡心火
(四)、實相念佛
一念淨土,隨願往生
佛由心現,心佛皆幻
文殊宣示十種念佛
專思寂想,念佛為先
諸法畢竟空無所有
不離穢土而生淨土
返念念佛,靈光獨耀
即念是佛,打開塵網
心本無念,念逐想生
盡形修習,造極為則
念佛入華嚴四法界
念佛五門,直至菩提
隨順佛心念淨土
識心達本,超生脫死
生則決定生,去則實不去
原來彌陀念隬陀
念而無念,歸於真如
明心與淨心
(五)、淨業修持的助行
佛陀教化的總綱
三福即是淨業正因
普賢十大願王導歸極樂世界
三皈五戒是入佛法的初門
戒殺放生,慈悲一切
念佛人不食五種辛菜
念佛人當吃長素
素食的緣由
靜坐應戒葷腥
攝心為戒
念佛斷除貪、瞋、癡
代懺與自懺,功德懸殊
一切功德迴向往生
二種類型的迴向
淨宗必讀經典
以四經為淨業修持
(六)、斷惡修善,迴向淨土
此土修善,難能可貴
身心淨潔,與善相應
化解怨恨,努力修善
十種往生法門
成就八法,得生淨土
雜毒之善,難生淨土
誠則潛通佛智
向恭敬中求佛法實益
不貪名利,本分念佛
潛修密證,切勿張揚
念佛貴閉戶潛修
生處要熟,熟處要生
結交淨侶
會客以寸香為限
淨業的微妙助行
淨土持名三大要
莫妄想,耐冷淡
守護善心,摒棄惡念
寒山與拾得的對話
白居易念佛詩
下下根人有上上智
淨業四忌
(七)、念佛應防魔
妄求境界即被魔轉
念佛著魔的原因
不可貪戀執著境界
勿以躁忘心求感通
修行切忌好高務勝
念佛人應摒十處
運氣煉丹不是佛法正道
(八)、淨宗與禪宗
解禪淨奧義,入佛的知見
念佛即是無上深妙禪
坐禪念佛,即得三昧
淨願兼福慧,見佛往生
禪淨四料簡
禪淨修證的差異
禪淨無二,根機有別
以佛號作話頭
參禪念佛,相輔相成
執有執無,皆成戲論
境風浩大,念佛作主
念佛比參禪直截痛快
參禪念佛,境界同一
靜坐念佛,心心相續
念佛攝心,忽然悟去
念佛可以開發智慧
花開見佛與明心見性
念佛是以淨想轉染想
淨幻與染幻
念佛即是「無住生心」
念佛即是修止觀
(九)、臨終津梁
臨終正念
臨終三要
臨終十念,勢如破竹
臨終三疑,不生淨土
(十)、一則現生證得念佛三昧的記述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