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發現我的多重職涯組合:哈佛商學院教你經營最佳職涯與多元身分,一生平衡工作、生活和夢想
滿額折

發現我的多重職涯組合:哈佛商學院教你經營最佳職涯與多元身分,一生平衡工作、生活和夢想

商品資訊

定價
:NT$ 420 元
優惠價
90378
促銷優惠
閱讀全壘打
領券後再享89折起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42元
庫存:4
可得紅利積點:11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全球職涯規畫新風潮—

不被動躺平,而是主動找到此刻最適合你的工作與人生!

☑許多夢想 + ☑各種專業 + ☑變換身分 =

打造你各個階段的「多重職涯組合」

 

找一份穩定的工作,認真勤奮地工作著,一步一步升職…這份工作是唯一收入來源、生活重心、身分地位……這是過去絕大多數人過的生活。

 

然而哈佛商學院講師克莉絲汀娜.華勒斯發現,現在的就業環境已經不若過去穩定,我們很難依靠一份工作直到退休了。

 

那麼該怎麼維持生活,而且過得幸福快樂?

克莉絲汀娜的答案是:投資組合的人生

 

投資組合是將資金投資到不同地方以分散風險,而克莉絲汀娜不僅將這個金融領域的概念放到職涯,更擴大到整個人生。她學音樂、數學和戲劇,也在哈佛商學院得到MBA學位、開課教授創業和行銷,她是新創公司創辦人,並參加室內合唱團,同時也是妻子和兩個孩子的母親。克莉絲汀娜的全新生涯規畫模式,為她建構一個生活與工作都滿足的人生。

 

──要如何做,才能過想要的生活?

克莉絲汀娜透過策略計畫和具體的執行方法,開創出適用各個世代、不同階段的投資組合方式,協助你打造屬於自己的投資組合人生:

˙ 勾勒你的「人類文氏圖」:從你擅長做的事、你參與過的活動、你熱愛的事、人們對你的印象……思考你的圓圈包含哪些元素,找出共同點、分類、尋找交集處。

˙ 以商業思維規畫人生:思考你能把哪些長才和興趣變成賺錢的機會?誰願意為你的技能或服務付費、付多少錢、是否大於你的付出?有收入才能照自己的意思過想要的生活。

˙ 充分應用你的願望和需求:寫下100個願望和需求,檢視你的時間分配情況,將時間與願望和需求搭配起來,就能打造你期待的投資組合!

˙ 定期衡量:活用改編自破壞式創新大師克里斯汀生教授的「個人平衡計分卡」,評估進度,確認不同階段的優先事項。

˙ 建立專屬的顧問團隊:能提供你建議的人、能掌握當前市場情報的人、能為你連結不同領域的人,以及能鼓勵你、鞭策你的人。

˙ 推薦自己:練習用一頁文章→一段文字→一句話,形容自己,快速讓人認識你。

˙ 管理你的時間:將整理大師近藤麻理惠的魔法整理術應用到時間管理中,不需要工作到精疲力竭,還能安排長假,讓身心回復元氣。

˙ 掌握好財務狀況:制定每月預算、準備急用金和退休金,並教你爭取更多報酬,確保收入大於支出,維持穩定的財務狀況。

˙ 模擬未來的發展:為各種可能的結果做好準備,以有效應對意想不到的事件。

一輩子做一種工作、領一份薪水到老的時代早已過去!

哈佛最熱門的多重職涯組合學——教你在人生的不同階段,

組合出當下的願望、專業與優勢,讓多元收入源源不斷流進來。

◎本書特色

1.面對瞬息萬變的世界,幫助你找到適合自己的路

現代人面對的職場處境就是「變」,當穩定的薪資工作不再可靠,「投資組合」的生活方式能幫助你更認識自己,發揮長才,提供更多彈性以因應世界的變化。


2.不論職場新鮮人、倦怠上班族或自由工作者都適用的人生指南

不知道想做什麼、做著厭倦的工作、壓力大到只想要逃、生活只剩工作……?本書作者克里斯汀娜給你新的選擇,人生其實可以做著喜歡的事,兼顧生活,同時還擴增財源維持開銷。

3.結合理論與實踐,開創你想要的人生

具體的行動方案,幫助你評估自己的喜好與能力、盤整可運用的資源人脈、練習管理時間、分析財務報酬……逐步實現你想要的投資組合人生。


◎好評推薦

NeKo嗚喵(說書人)

鄭俊德(閱讀人社群主編)

盧美妏(人生設計心理諮商所 共同創辦人 / 諮商心理師)

亞當.格蘭特《逆思維》作者

亞瑟.布魯克斯《重啟人生》作者

葛瑞格.麥基昂《少,但是更好》

◎各界讚譽

如果你常苦於自己興趣廣泛找不到「一個」專業,如果你想在多變的世代建立抗風險的職涯規畫,如果你渴望在工作與生活中找到平衡,本書正是一本為那些尋求在不確定的世界中想找到個人與職業平衡的人所寫的指南。──盧美妏,人生設計心理諮商所 共同創辦人 / 諮商心理師

這本書點出了未來世代需要面對的職涯發展課題。我想跟你說,不要害怕,只要你不怕學習,並願意花時間閱讀,去認識自己更多,你將能夠往滿意的人生持續前進。──鄭俊德,閱讀人社群主編

我很喜歡這本書的概念,把人生當成一間公司在規畫,自己就是人生的CEO!一步步規畫屬於自己的生活與工作平衡的「經營策略」,讓工作、興趣、健康、家人都能兼顧,從裡到外,完成「投資自己」的完美組合。──NeKo嗚喵,說書人

在動蕩的世界中,這是一本平衡生活的指南。克里斯汀娜憑藉她連續創業的背景,為現代人提供了可行的建議,幫助你預測和應對每一次的變化。──亞當.格蘭特(Adam Grant),紐約時報暢銷書《逆思維》(Think Again)作者

你的生活就是你的事業,克莉絲汀娜在本書巧妙地向你展示這點。追尋你個人和專業的夢想,找到幸福和成功。──亞瑟.布魯克斯(Arthur C. Brooks),紐約時報暢銷書《重啟人生》(From Strength to Strength)作者

精彩。本書挑戰了工作和生活必須分開來看的傳統觀念,提供一種讓生命更充實的新模式。──葛瑞格.麥基昂(Greg McKeown),紐約時報暢銷書《少,但是更好》(Essentialism)作者

我希望我在二十年前就擁有這本書。當時我的事業剛起步,我認為必須隱藏自己創造力的一面,才能在科技和商業領域中被認真看待。克莉絲汀娜在這本書中提出一個出色的觀點,即擁抱你的各種技能、興趣和社群,實際上反而會減少你的職業風險,使你脫穎而出,並為你提供一個與眾不同的人生,就像你自己一樣獨一無二。──蘭蒂.祖克柏(Randi Zuckerberg),科技媒體人、作家、獲東尼獎的百老匯製片人

這是一本罕見的職業指南,平衡了專業發展與個人生活思維,鼓勵讀者為各種活動留出時間,即使這些活動與自己的工作無直接關係。──出版人週刊(Publishers Weekly)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克莉絲汀娜.華勒斯Christina Wallace
現為哈佛商學院創業管理資深講師,也是一位活躍的創業顧問和天使投資人。她的職業生涯建立在商業、科技和藝術的交集處,自稱是「人類文氏圖」(human Venn diagram)。她十年間在時尚、媒體、教育科技等領域創業,也曾在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內推動一個專案,旨在讓更多女孩參與程式編碼和科技領域。她曾短暫擔任波士頓顧問公司(BCG)的管理顧問,也在大都會歌劇院開始她的職業生涯。她曾是podcast節目「The Limit Does Not Exist」(極限不存在)的共同主持人,也合著《增長維艱》(New to Big)一書。
她在英特洛肯藝術學院(Interlochen Arts Academy)學鋼琴和大提琴,在埃默里大學(Emory University)獲數學和戲劇學位,在哈佛商學院得到MBA學位。她參與好幾個室內合唱團的演唱,登過吉力馬札羅山,也到過聖母峰基地營。她完成22次半程馬拉松、3次鐵人三項,和3次(慢)馬拉松。現與丈夫和孩子居住在英國劍橋。

譯者簡介

何玉方
英國蘭卡斯特大學應用語言學博士,專研文體風格學,現居英國從事教學研究,兼職翻譯,譯著有《統計數字:是事實,還是謊言?》、《男孩A》、《動物農莊求生計》、《人性公式大接管》、《不管你願不願意,現在已是AIQ比IQ、EQ更重要的時代》、《懂顧客心思的話術最好賣》、《用生理時鐘,養出好健康》等書。

AI世代,建立抗風險的多重職涯

盧美妏(人生設計心理諮商所 共同創辦人 / 諮商心理師)

職業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不停改變。

COVID-19、AI人工智慧崛起……世界的變化日新月異,「鐵飯碗」、「一技之長用一輩子」這些在上個世代被奉為圭臬的準則,如今已經不適用了。身為諮商心理師和職涯諮詢師,近一兩年,我在諮商室中明顯感覺到焦慮正在全面蔓延,人們渴望預知未來,抓住趨勢發展的方向以獲得安全感,但我們都不是先知,沒有人知道什麼時候世界又出現巨大變革,也不確定哪些職業在未來會被取代。

面對高度不確定的未來,「彈性」很重要。

 

這本書便是在變革中誕生的。作者克莉絲汀娜.華勒斯是個興趣廣泛的人,從大學就學習許多不同專業,在職場上也橫跨藝術、顧問、科技……等不同領域。在過去,這樣分散的經歷可能會被視為沒定性、不專注,但在充滿變化的現代世界,擁有多元、跨領域能力的人,更有機會為自己爭取更大的發展空間。

我在諮詢中很常遇到像克莉絲汀娜這樣的個案,才華洋溢、興趣廣泛,但在職場上工作幾年,卻苦於自己沒有像別人(通常是長輩)一樣找到「一個」方向。我們似乎被洗腦,一定要找到「一個」長期耕耘的專業,才能收穫成功的職涯。但真的是這樣嗎?

「只從事一份工作可能是你這輩子最冒險的職涯選擇。」作者說。

 

我很認同本書提到「投資組合」的概念。疫情之後,我經常主講的一堂課名為「抗風險的斜槓職涯」,其中就運用了這個概念──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裡,既然我們不知道未來的世界長什麼樣子,在做職涯規畫時,像投資規畫一樣分散風險,也許是更適切的選擇。

該如何建立抗風險的職涯?本書從投資組合的四大支柱談起,身分、選擇性、多樣化、彈性,作者清晰具體的帶領讀者建立自己的理想職涯,有她自己實踐多重職涯的經驗,也有明確的實踐步驟。在閱讀的過程中,你會發現作者想傳達的不只是多找幾份工作,而是很全面的人生規畫:建立一種將自己的專業、熱情、興趣融入職業,同時能滿足財務需求的生活方式。

如果你常苦於自己興趣廣泛找不到「一個」專業,如果你想在多變的世代建立抗風險的職涯規畫,如果你渴望在工作與生活中找到平衡,《發現我的多重職涯組合》正是一本為那些尋求在不確定的世界中想找到個人與職業平衡的人所寫的指南,作者本身就是成功的多重職涯典範,全書好讀且實用,幫助讀者理解自己、建立屬於自己的理想職涯。

 

--------------------------------

改變、學習,幾歲都可以!

NeKo嗚喵(說書人)

 

廢話不多說,這本書人生必讀。

記得那天跟一位小貓(我的粉絲都叫小貓)談到原生家庭的問題,我對她說了一個70歲的老奶奶想學吉他的故事,奶奶覺得自己太老了,可能來不及學習了,沒想到她活到一百歲,她遺憾地說:「如果我那時候開始學吉他,現在就學了30年了呢!」

改變、學習,幾歲都可以!只是要如何開始、怎麼開始?但我想所有的第一步都是:停止抱怨。

 

作者在書中的第一部揭露,大環境怎麼一步步變成這樣(據透警告,反正都是資本主義),那些改變我常常在大家的哀嘆聲裡聽到。

「買不起房子啊」、「哪可能生活,光是生存就很辛苦了」、「興趣是有錢人在講的,窮人只能把時間拿來兼差」……七成抱怨在錢不夠,兩成抱怨小孩、同事、伴侶,最後一成在怨天尤人。

與其站在糞坑裡抱怨很臭,不如想想:WHY(為什麼要改變)、WHAT(你擁有什麼)、HOW(如何做),才能從真正意義上脫離糞坑。

 

我很喜歡這本書的概念,把人生當成一間公司在規畫,自己就是人生的CEO!不只是從根本意義上的分析什麼人適合怎麼樣的職業、工作模式,還能一步步規畫屬於自己的生活與工作平衡的「經營策略」,讓工作、興趣、健康、家人都能兼顧,從裡到外,完成「投資自己」的完美組合。

作者在第三部HOW,一步步帶著大家進行改變,我很喜歡書中的一段話:「未來的幸福絕大部分取決於我們每天做的選擇。」

選擇如何運用自己的時間、選擇用什麼態度面對自己的工作、選擇用什麼心態應對自己的家人,當然有更多選擇都像電車難題(編按:生死抉擇的道德哲學議題)一樣,艱難困苦且左右為難。所以第7章有一個完整的章節教你,該怎麼衡量生命中的這些指標。

這本書不只有理論,還有很多實務操作和精彩的案例,還有作者自己的人生經驗分享,越讀越有醍醐味,真的很棒。

那天我和小貓暢談到最後,我對她說:「妳的家人可以因為年紀選擇不改變,但妳一定要同意,改變什麼年紀都可以!只有這樣才能擺脫輪迴。」

我想選擇閱讀到這裡的你,已經做好爬出糞坑的準備了,Let’s go!

 

--------------------------------

不怕學習,勇敢面對多元職涯

鄭俊德(閱讀人社群主編)

你現階段的專業能否為你帶來足夠的收入?你的專業未來是否可能遭遇科技變動的威脅?

過去的我們,總被鼓吹要好好念書、考個好大學,接著就能擁有好工作,並且靠著這份工作養家活口並持續到退休。

直到面對社會現實,才發現過去那套教育觀點不全然正確,更多時候只能使用一陣子,很多技能更新與淘汰速度極快。

本書作者提出這是一個多重職涯組合的世代,每個人將擁有更多不同領域的技能和經驗,而非僅專注於單一職業發展,就如同企業現在培育主管或接班人,也總會希望讓這位接手的同仁能夠有多部門的經歷,甚至跨部門整合的能力。

多重職涯組合的觀點類似過往大家耳熟能詳的「斜槓」,但卻也不全然是「斜槓」,因為多重職涯組合更強調商業職涯的發展,而非單純興趣培養或是身分標籤。

過去工業化革命,職場需要的是流水線的作業員,一個蘿蔔一個坑,每個人只要在自己的位置,擔任好螺絲釘的角色即可。

但來到了網路科技時代,人力費用高漲,企業的人事成本提高下,就會希望一個人能當多個人使用,另一個矛盾點是許多產業也大量缺工,因此不多的人力,老闆更希望員工十八般武藝樣樣俱全。

說到這裡就讓我想起一個插圖笑話:一位老闆帶著一個工程師談生意,並非常自豪地對客戶說,我們能夠為您提供滿意的一條龍服務,這時在旁邊的工程師內心說著:「對!我就是那一條龍的服務,只有我!」這個笑話,讓我印象深刻,也點出這世代一人多工的現況。

 

書中另外也帶出了另一個課題就是薪資的凍漲、物價的通膨,很多大學生一畢業就需要面臨龐大的學貸壓力,更包括經濟獨立下的生活費用高漲壓力,也因此接案、兼職的現象也成為現在年輕人的常態。

我很喜歡書中提到的一個觀點,那就是「投資組合人生」,現在很多人都會投資ETF「指數股票型基金」,主要原因就是避免將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透過多元股票組合降低投資風險。

「投資組合人生」也是一樣的觀點,提醒我們不該把自己單獨壓在同一個職涯賽道上,或是認定這輩子只在這家公司上班(你又不是公務員)。你可以透過多領域的專長,或是將觸角跨足到多產業,可以使未來遇到不確定性風險發生時,例如公司大裁員、倒閉或一個新科技來到,你可以有其他的退路可以選擇。

透過這本書也幫助我回顧職涯發展之路,從醫學工程系畢業,工作三年後創業,並在創業歷程中發現自己能力的不足,以及需要某些知識點,例如財務管理、網路行銷、業務銷售、口語表達等能力,而後再次邊進修邊學習,去上了大學的學分班、坊間數萬元起跳的認證課程。

也在不知不覺中創業也來到了十六個年頭,擔任過多家企業的顧問、政府單位的諮詢委員及企業講師,並經營閱讀人社群,需要具備文案、直播、訪談、美工等多樣能力,都讓我深知過往的累積,不會有白費。

那麼該如何規畫自己的「投資組合人生」的多重職涯組合呢?

作者提供了許多工具以及人生提問,其中有三個問題可以有效幫助你釐清:我該如何發展自己。

這三個問題可以詢問你身邊的朋友或是自我檢視觀察:

 

1. 你什麼時候看到我最快樂的一面?

2. 在什麼情況下你會來找我幫忙?

3. 相較於同儕,我在哪方面脫穎而出?

這本書點出了未來世代需要面對的職涯發展課題,但我想跟你說,不要害怕,只要你不怕學習,並願意花時間閱讀,去認識自己更多,你將能夠往滿意的人生持續前進。

目次

【推薦序】
不怕學習,勇敢面對多元職涯──鄭俊德
AI世代,建立抗風險的多重職涯──盧美妏
改變、學習,幾歲都可以!──NeKo嗚喵

前言∣被打亂的人生

【PART ONE∣WHY 為什麼要改變】
◎Chapter 1 變化是現代生活的新常態
從多元發展,到走入公司、工廠裡╱現代經濟的真實代價╱變化不見得全是壞消息╱為自己寫下新的遊戲規則╱你也能擁有投資組合人生
◎Chapter 2 投資組合人生的四大支柱
支柱一:身分╱支柱二:選擇性╱支柱三:多樣化╱支柱四:彈性
◎Chapter 3 警告:可能會失敗
難怪我們會害怕失敗╱失敗往往是你無法掌握的╱韌性、適應力、創傷後成長╱失敗的代價╱如何練習接受失敗╱失敗不該成為生活方式,但應該成為學習方式

【PART TWO|WHAT 你擁有什麼】
◎Chapter 4 你的文氏圖包含什麼?
用一杯咖啡,多認識自己一些╱為何要尋求他人意見?╱發揮優勢勝過變得全能
◎Chapter 5 為你的生活設計商業模式
啟動商業模式,幫你過想要的生活╱模式一:兼職型╱模式二:彎曲型╱模式三:多重專業型╱打造你引以為傲的生活
◎Chapter 6 製作你的投資組合
步驟1:寫下一百個願望╱步驟2:記下重要需求╱步驟3:檢視你的時間╱步驟4:搭配起來╱步驟5:打造你期待的投資組合╱改變可能令人不安,但卻必要╱接下來怎麼辦?實施你的投資組合

【PART THREE|HOW 如何做】
◎Chapter 7定期衡量工作與生活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為何要衡量一切?╱個人平衡計分卡╱有了明確藍圖,開始執行策略
◎Chapter 8 建立你的團隊
連結不相關的人脈╱不必再找導師,尋找董事會成員吧╱打造你的個人董事會成員╱人生伴侶與合作夥伴,找出適合你的關係
◎Chapter 9 講述你的故事
你的能見度有多高?╱弱連結的力量╱如何打造你的故事?╱抛開專業術語,改說易懂的話╱如果討厭說自己的事怎麼辦?╱善用網路提高能見度
◎Chapter 10 管理你的時間
產能利用率:計畫你的工作時間╱關鍵路徑:視覺化你的時間分配╱計畫停工時間:安排休長假╱切記:照我說的做,不是照我做的做
◎Chapter 11分析你的財務數字
財務入門:預算、現金流和合約╱稅務╱為你的工作爭取(更多)報酬╱建立一個「滾蛋救助金」╱想像各種可能,列出每月預算╱敏感度分析:稍有變動的情況下仍可維持收支平衡╱為自己掌握最佳替代方案
◎Chapter 12 預測未來,做好準備
生活在極度不確定中╱兩種思維模式:發散與聚焦╱可行性如何?模擬未來的發展、機遇和風險╱與生活夥伴共同規畫未來╱創造你想要的未來

結語|打造一個配得上你的人生

致謝
參考資料

書摘/試閱

前言 被打亂的人生

我的祖父在通用汽車公司裝配線上工作了四十多年,二戰期間他在軍隊中服役了幾年,回國上了一年大學之後,找到一份焊接底盤的工作,使他能夠供三個孩子上大學。我的祖母則是家庭主婦。祖父退休之後領了一筆優渥的退休金,生活還算舒適。我母親在學時學的是文書工作,近四十年來一直是一名全職、有固定薪水和福利的行政助理。做為一個單親媽媽,她無法支付我和姐姐的大學費用,但在祖父母偶爾的幫助下,收入足以維持我們的生活。
如今,這兩種工作的薪資報酬都不足以養家活口。我父母和祖父母那一代人享有穩定的長期就業,和足以提供生活保障的薪資,現在早已不復存在。相反的,我們這一代人一直被灌輸著勤奮工作和節儉的價值觀,好像週日偶爾吃一次酪梨吐司早午餐就是造成我們付不起房屋頭期款的原因。事實上,我們面臨的問題有多重因素,如鉅額的學生貸款、在許多就業市場中限制供應的住房政策,以及除了少數白領精英之外,薪資優渥穩定的工作逐漸消失。
大家都看過這些新聞標題,《赫芬頓郵報》(Huffington Post)大聲疾呼:「為什麼千禧世代正面臨著自大蕭條以來最可怕的經濟前景?」麥可.霍布斯(Michael Hobbes)在三年前全球疫情大爆發之前寫道:「我的房租幾乎占去我收入的一半,早在冥王星還算是行星之前,我就沒有一份穩定的工作,我的存款消失的速度比嬰兒潮世代融化的冰川還要快。」他指出:千禧世代背負的學生貸款債務比父母輩多了300%,擁有房產的青年人比起1975年少了一半,根據目前的趨勢,我們大部分的人將得工作到75歲才能退休。
同時,在Medium網路文章發布平台上,克萊歐.張(Clio Chang)宣稱我們是「受裁員影響的一代」,文中講述在舊金山一位有志成為教師的潔米.布朗(Jayme Brown)在職業生涯中經歷多次被裁員,她沉重地表示:「我對我的工作抱持不信任的態度。」在不到七年的時間裡,布朗就換了五份不同工作,從科技新創公司到非營利的博物館領域,距離她的教師夢想還差得很遠,「我對於現有體制和管理者完全沒有信心。」
在BuzzFeed網路媒體上,安妮.海倫.彼得森(Anne Helen Petersen)對這種情況的評估同樣悲觀,給予千禧世代「倦怠世代」的稱號,她寫道:「倦怠及其伴隨而來的行為和壓力負擔,已經不是去度個假就能解決的問題了,倦怠不僅限處於極度高壓環境的工作者,也不是暫時的痛苦,這是千禧世代面臨的常態,是我們生活中的基本溫度,是我們的背景音樂。這就是現實,這就是我們的人生。」
儘管千禧世代受的教育程度比父母輩更高,面對的卻是美國有史以來第一個經濟狀況較差的一代。為什麼呢?因為收入停滯不前、產業面臨困境,以及住房、醫療和教育成本飆升,而資本主義所謂的「創新」措施,例如將員工從資產負債表中移除,變成委外人員、臨時工,或沒有福利和未來前景的約聘雇員,不僅只存在於傑克.威爾許在奇異公司的傑出任期間,也成了許多大企業追求提高華爾街季度財報所選擇的常態作法。
然而,這還不是唯一的壞消息。不幸的是,還有第二個趨勢要納入考量:變化成為新常態。創新的速度不斷加快,引發了大大小小的變化,從我們與朋友和家人保持聯繫的方式,到新的商業模式和技術能力顛覆並改變各行各業。此外,還有一些宣稱是「史無前例」的災難事件,卻莫名其妙地在我成年時期出現了三次(或許你也都經歷了):911恐攻事件(我上大學後第三個星期)、2008年金融危機(我進入商學院後的第三個星期)、和COVID-19全球疫情大爆發(就在我生完孩子幾個月後),再加上全球氣候變遷的持續威脅,這就是一個每十年左右經歷一次劇變的世界,餘震效應帶來幾乎持續不斷的破壞,影響到我們生活的各個層面。
那麼,我們該怎麼辦呢?一桶Ben & Jerry’s冰淇淋和幾句鼓勵的話是解決不了這個問題的。如果期待政治或商業領袖來拯救我們,那可有得等了。反之,我們需要一本新的行動指南,以建立一個能夠承受混亂和波動的生活,同時滿足我們的需求,並激勵我們追求個人生活和職業夢想。這是一項艱鉅的任務,但並非不可能。事實上,這些指南已經存在於其他環境中,只需要用一點點的創造力進行調整,就能夠符合我們的目標。現在就啟動「投資組合人生」(The Portfolio Life)。

在我的職業生涯早期,我偶然接觸到投資組合人生的概念,雖然許久之後我才找到適當的語言來表達。十七歲時,我得到了獎學金,進入一所昂貴的大學就讀,靠著貸款和打了三份零工來補貼家用。我的興趣十分廣泛,並不想只專注於一件事,但我很清楚家裡的經濟狀況並不允許:如果我想在學校畢業後有好的就業前景,勢必得發揮我所有的技能。我很努力工作,希望所有的花費都物超所值,我知道每學期無論修12還是23個學分,學費都是固定的,因此四年後,我是以雙主修、三個輔修,和超修了五十多個學分的成果畢業的。由於沒有家族的人脈關係或經濟保障,我知道我必須機智靈活一點,創造屬於自己的機會。
畢業之後,我選擇在非營利的藝術界開啟我的職業生涯,先是擔任地區劇院的導演,後來成為國家歌劇院的藝術行政人員。然而,雖然我熱愛這份工作,卻很快發現這類工作無法支應我的生活開銷。因此,我再次深入挖掘我的技能,尋找補充和多元化收入的機會,我擔任舞台木工、當家教、教鋼琴,也從事內容行銷的接案工作。然而,我終於認清對沒有任何資源的工薪階級的孩子來說,很難長久在藝術界立足生存,我決定轉向商業界,在投入創業和科技領域之前取得了MBA學位。
科技新創公司就如同藝術界一樣充滿不確定性,是一個創造力和機遇並存的領域。白手起家建立一番事業可能令人感到害怕,但同時也給了你思考空間,看看如何超越現狀,想像更遠大、更美好的事物。同樣的,新創公司會要求你身兼數職,充分利用能從你身上挖出的每一項技能、人脈和工具。
表演藝術和科技新創公司看似不同世界,但彼此相似的地方也不讓我意外,畢竟,我可是個數學和電腦宅,也同時是音樂和戲劇迷。當我透過共同的朋友結識了一位同樣對數學和戲劇都有濃厚興趣的人時,我知道像這樣有多重專業的人肯定不只我們兩個。於是,我們開始尋找和聯繫其他有多學科背景的怪人,因為我們有種預感,這些人可能掌握著在不斷變化的世界中建立快樂、成長和充實生活的關鍵。
我的podcast合作夥伴是凱特.史考特.坎貝爾(Cate Scott Campbell),她是定居在洛杉磯的演員、導演和作家,同時還兼職教授數學、提供品牌諮詢服務,她還擁有除了實境節目「魯保羅變裝皇后秀」(RuPaul’s Drag Race)之外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假髮收藏。2016年初,我們與《富比士》(Forbes)合作設立podcast節目「極限不存在」(The Limit Does Not Exist),訪問那些跨領域發展打造獨特生活的多重專業人士。我們希望找到這些不受傳統路線束縛的人,探索他們建立豐富、多元化夢想生活的共同線索、竅門,和最佳實踐方法。 
在一集又一集的節目中,我們聽到了同樣的故事:這些人打造了一系列活動,以滿足他們多面向的身分,提供穩定財務,幫助他們因應突發變故,並提供比單一生活方式更多彈性的選擇。在早期某一次訪談中,我突然頓悟了,當時我們正在訪問科技業高層、天使投資人、東尼獎得主和百老匯製作人蘭蒂.祖克柏(Randi Zuckerberg),我注意到在投資新創公司和投資商業劇場製作之間存在著相似之處,兩者都依賴投資組合的策略,在某種程度上,這也是我們所有嘉賓在建構自己人生時使用的策略。 
我突然想起了2010年與MBA同學的一次對話。「我不想要單一路線的職業生涯,」畢業前幾天,我們走過查爾斯河人行橋時,我告訴朱莉,「我甚至不想要投資組合的職涯。我想要的是一個投資組合的人生。」我的MBA財務課程教會了我計算金融資產投資組合的風險、回報、多元化和波動性的方程式,這些理念絕對也可以應用到我們的生活中。沒錯,這包括有薪工作,但也包括愛好、家庭、社群、個人發展、健康和人際關係。
針對這個想法進行了十多年的演講、寫作、指導、和探索思考之後,我終於坐下來動筆撰寫。本書借鑒了學術研究、已經建立投資組合人生的個案、以及我個人的經驗,旨在幫助你制定自己的行動計劃。這不僅限於思想教育或啟發,而是需要實際行動。如果你付出努力,到本書結束時,你將具體了解自己是誰、目前的現況、未來想要達到什麼目標,以及如何串聯各項要點,過上你夢寐以求的生活。
我也希望你能廣泛地分享本書,也許你可以藉此向父母解釋,為什麼多元化的興趣是你的超能力,而不是不穩定的跡象;你也可以給老闆看看這本書,幫助他們理解你在工作之外的生活價值。也許你可以不時地回頭翻閱,以確信自己在對抗晚期資本主義的不公平待遇時,能夠塑造出一個全面結合工作、人際關係、個人興趣和休息放鬆的平衡生活。 

本書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著重於了解我們為何會走到這一步(內容提醒:這與領導力的系統性失敗和貪得無厭的追求有關),以及我們該如何運用投資組合概念於生活中,以培養身分認同、選擇性、多樣性和彈性,來因應面臨的挑戰。在第二部,我們要捲起袖子開始行動:這是一個契機,能夠讓你更清楚地了解自己,定義最適合你的商業模式,並勾勒出一個策略,能夠滿足需求,並同時追求你最瘋狂的夢想。最後,第三部我們深入探討具體細節,提供工具和策略執行方法。我們將會用執行長、行銷長、營運長、財務長、策略長的視角,來檢視你的投資組合,看每位領導者將帶來什麼樣的思維模式和資源,幫助你建立團隊、講述故事、合理運用時間、管理財務,並關注未來。

在連續創業十年後,我最近回到我的母校哈佛商學院擔任資深講師,教授創業和行銷等相關課程。雖然我還是喜歡開新公司帶來的刺激感,但我需要「重新平衡」我的投資組合,以便給予我年輕的家庭更大的靈活度。我的抱負並未改變,但是我的需求改變了,我希望根據情況調整投入我的責任、時間和才華。這就是投資組合的力量:跟你一樣充滿活力,確保你擁有人生每個階段都需要的東西,同時不放棄追求目標,因為這一切的重點是要設計一個為你服務的生活,而不是相反。生活被打亂造成我們現下的處境,但我們可以決定如何前進。投資組合人生可以讓你重新掌控主導權。因此,讓我們開始吧。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78
庫存:4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