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2025新年快樂!買書領券省荷包
變局中的抉擇:大國博奕下CEO的必修課
滿額折

變局中的抉擇:大國博奕下CEO的必修課

商品資訊

定價
:NT$ 450 元
優惠價
90405
庫存:6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12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透徹新冷戰之下台灣企業面臨挑戰的第一本書★
美中對抗迄今最有系統、最宏觀的台灣商業策略書★
★應對大國博弈×經濟鉅變×革命性科技
三重挑戰的台灣新商業思維
●全球化已死,「大平穩時代」再見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先生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的晶圓廠移機典禮致詞中說到:「全球化幾近壽終正寢、自由貿易幾近壽終正寢,許多人仍然希望一切能夠恢復舊觀,但是我不認為能夠起死回生。」這句話點出全球化的「大平穩時代」已然終結。
過去三十年的全球化風潮下,許多企業老闆在全球走透透接單,藉著最核心的供應鏈管理和生產know-how,擔任起全球供應鏈的主導角色,然而,生產基地通常西進中國(亦即看似「全球化」、實質「中國化」),然而,在美中貿易戰、台海緊張、俄烏戰爭等變局之下,美、日、歐盟等國出於地緣政治及國安考量,轉向「去全球化」,推出各種產業在地化政策,自行建立在地供應鏈。如今台灣面對的是因應調整投資生產布局的新課題。
在這個轉折點,台灣CEO不能再仿照舊時代,只關注產、銷、人、發、財,和客戶及供應鏈管理,照著舊的全球化遊戲規則進行布局、投資、生產、銷售即可;而勢必要順應局勢的變化,密切關注地緣政治、總體經濟、新科技三大影響因素——
●三大影響因素①:地緣政治
台灣是全球供應鏈不可或缺的夥伴,世界各地都需要台灣。在美中新冷戰、在地生產風潮之下,全球供應鏈重整,台灣企業要體認——現在是走向全球市場,將成功模式複製到世界各地的時刻。重新布局才能分散產風險,保有全球供應鏈的主導角色。
●三大影響因素②:總體經濟
在高通膨、高利率、強美元的趨勢下,企業家需要更關注資產負債表的細節,提高專業度與主動性,除了降槓桿、多元化,與涉獵抗通膨的避險硬資產等基本功之外,還得更深入了解貨幣的本質,並用於實際營運活動,例如:避免如矽谷銀行被擠兌,或70年代利率劇變之前就超前布局。
●三大影響因素③:新科技
•生成式AI: AI不僅能提升工作的速度、品質與創新,也代表企業取得成本低廉的全能員工,提供商業模式新的路徑。例如外包變內包的商業模式轉變,特別能協助中小企業。
•元宇宙:在世界面臨「去全球化」挑戰之際,元宇宙的大門因科技進步而打開,並帶來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以來最大,比實體世界更大的商機。實體世界與元宇宙的進出口貿易能產生經濟價值最高的商業模式。
•比特幣:台灣是全球最重要的礦機算力與比特網絡零組件生產國,日後將思考如何從硬體延伸,抓住比特網絡更大的商業及戰略價值。
●台灣要為下一代建立新經濟
除了製造外銷之外,台灣需要再創一個完全不同的經濟模式。作者構思了三種可能性:①普羅特斯特區——「全儲備銀行」、「比特特區」與資產的「過冬糧」;②主權基金——打通華爾街的門路取得資本市場的協助,協助政府了解世界局勢;③垂直整合——爭取更快的創新速度,更精密的設計,與更穩定的品質,而非成本效率取向的水平整合。
面對瞬息萬變的新局勢,台灣的CEO們許多新功課,包括努力學習成為國際企業、全球化營運所需的各種訣竅,更重要的是踏出舒適圈,走向世界的決心,策略與自信。

◎本書特色
1. 新冷戰時代最需要的經營思維,一堂台灣CEO必修課
國際秩序平穩無波的前三十年, 台灣CEO只要做好內部的經營管理、外部的客戶及供應鏈關係,在中美對抗的新冷戰時代,建立「國際觀」是所有CEO接軌國際、管理風險的必要依據,本書可說是當下台灣CEO不能不學的經營思維。
2. 三大因素為你建立國際政經知識基礎,不再漏接議題
全書有地緣政治、總體經濟、新科技三大影響因的基礎概念與知識,也有現況與、發展議題解析,適合無論是想掌握國際政經整體視野的入門者,或是想進一步理解最新議題的讀者。
3. 為台灣的下一代經營者擘畫新方向
從台灣現勢、台灣角度、台灣利益出發,提出因應新局的可行方向,值得所有CEO、領導者、關心台灣未來的讀者思考。

作者簡介

黃志芳
曾在總統府、外交部、陸委會擔任各項公職,包括外交部長,並出任過國際危機組織理事及國際自由民主聯盟副主席,也曾在多家資通訊企業擔任顧問與管理職,現任外貿協會董事長,具備豐富的國際關係、產業推動及經貿發展經驗。

李牮斯
現任外貿協會資深顧問,曾任丹佛、紐約與香港之外資機構投資長與分析師逾14年,專注於總體經濟、產業競合與尖端科技的長期趨勢預測。畢業於科羅拉多學院經濟學士學位,曾留學於日本早稻田大學,與瑞典詠學平大學商學院。

導讀_三個太陽的世界

「這是百年變局之一部分,我們共同來推動。」——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向俄國總統普丁說道(2023年3月21日)

2023 年8 月上旬,卡努颱風在侵襲琉球後往台灣北部及中國東南沿海前進時,忽然大迴轉,再度回頭襲擊琉球後北上日本,被當地媒體封為「第一怪颱」。世界各國的預測機構對卡努路徑的預測全部失誤,原因是平常颱風如果只受一個太平洋高壓的影響,路徑相對容易預測。但卡努卻同時受到「三個」高壓的影響,怪異的路徑,讓大家都傻眼了。
近年十分轟動而且改編成動漫及電影的星際科幻小說《三體》,描述外太空高等文明三體人為求生存入侵地球的故事。三體人的星球處在三顆軌跡難以預測的恆星間,就像被三個忽遠忽近的太陽包圍,極度的酷寒或毀滅性的炙熱隨機發生,三體文明就是在這極其嚴苛環境的淬鍊中誕生。
自冷戰尾聲至疫情前,受惠於全球化與和平紅利,我們生活在一個運作穩定、有規律的環境中,享受了四十多年相對平穩的時光。其間地緣地治、總體經濟及科技或有波動,但都是漸進式的改變,也不太影響彼此的軌跡,也都不足以造成整體局勢突然的劇變。然而一群鐵鏽帶工人的選票、一場半世紀少見的通膨,加上影響力如核子彈一般的新科技—AI,似乎告訴我們世界從此不同了。
2016 年,因全球化而沒落的鐵鏽帶選民將川普送進白宮,導致中美衝突白熱化、而後新冠疫情、俄烏戰爭與以哈衝突、停滯性通膨與能源危機,急速擴表後又縮表等挑戰接連到來,世界不再是平†的。地緣政治、總體經濟、新科技就如圍繞人類的三顆飄忽不定的恆星,讓我們進入了充滿不確定性的「三體世界」,並為CEO 帶來前所未見的考驗。

●21 世紀的三個太陽:地緣政治、總體經濟、新科技

第一恆星:地緣政治
過去40 多年來就只有一顆超巨星—美國,其他國家像是繞著美國轉的行星。但進入21 世紀後,新形成的恆星中國愈來愈熾熱,形成兩強相爭格局。近來俄烏戰爭則讓局面變得更複雜,中俄聯手形成陸權§ 集團,與美國為首的海權集團抗衡,引發美國強烈危機感,欲以停止全球化為代價阻止中國崛起,世界各地的人事物因而開始「大分化」,在兩大陣營的引力拉鋸之下一分為二。
在《三體》中,宇宙中最大的禁忌是對其他文明發送訊息,暴露自己所在座標,很可能招致外來文明入侵,甚至被滅絕,這和科學家霍金的警告雷同。中國在國力壯大後,頻頻向國際社會宣揚「中國夢」,美國不可能充耳不聞,更不會坐視不管。因為兩方都有非贏不可的原因,21 世紀未來的20 年,將是美中全面的新冷戰時代,成為世界局勢的主軸。而貿易、貨幣、產業,能源,與科技面的AI、元宇宙、區塊鏈都是這兩強「超限戰」的新戰場,攻守激烈不亞於傳統熱戰,國際趨勢詭譎莫測。
歷史上這種國際霸權爭奪多半以零和告終,中國領導人早該看一看《三體》這本2006 年開始連載的中國科幻小說,引以為鑑。

第二恆星:總體經濟
惡性通膨曾發生於一戰後的德國威瑪共和時期,法國大革命則因貧富懸殊而起。歷史上,這兩個代表總體經濟失衡的病徵,在40 幾年的全球大平穩時期後同時再度出現,猶如天象預言著動盪即將到來。
為了維持全球化大平穩時代的低利率、低通膨、低成本常態,過去40 多年,每每碰上金融危機,各國政府在貨幣及財政政策面下的藥就一次比一次重,積藥成毒,導致國際總體經濟壓力爆表,債務利率與股債估值被推上歷史高峰。三體世界中,高利率、強美元、高壁壘如影隨行,經濟猶如膨脹過度而隨時會被自己重量壓垮的紅巨星†。在這張力最大的時刻,如雙面刄般的央行數位貨幣,可能是穩定金融系統的新科技,也可能是地緣政治中的特洛伊木馬。
國際金融從1944 年布列敦森林金本位體系,演變到1973年至今的石油美元體系,遊戲規則都是以美國為經濟體系共主制定的,美元系統則成為制裁敵人的常用武器。但自2014年起的俄烏衝突,俄國面臨多國強力制裁仍能存活,加上中國推動人民幣計價交易及增加黃金儲備,顯示中俄與盟友們早開始建立強韌的經濟防線,為「貨幣戰」做準備。
70 年代以來維持國際經貿秩序,東亞生產、美國埋單的「特里芬結構」也在地緣政治的影響下變質,貿易順差突破新高之際,中俄卻沒拿賺來的美元去支持美債,美國看到全球化被對手利用,而自己拿到的好處愈來愈少,為了國家安全,也必須不顧成本地推動在地生產,重建工業產能與供應鏈韌性。總體經濟與地緣政治兩顆恆星相互牽引,日月星辰不安於位,三體世界中的經商環境瀰漫不確定性。

第三恆星:新科技
亂世創造了新科技,新科技也創造了亂世。就如二次大戰出現的原子彈、電腦、飛彈與噴射機,近年來 AI、元宇宙與比特網絡等曠世科技迅猛發展,同時帶來難以預估的機會及隱憂。新的科技落差已經出現,舊的貧富差距卻未能解決,為未來社會增添龐大變數。
其中, AI 對於這個三體世界、甚至人類命運的影響將尤其深遠。
毫無疑問,已經有部分AI 突破了「圖靈界線」,達到難以分辨 AI 與人的境界,這顆科技新星將大幅改變人類生活型態與經濟模式, 而AI 超人類的分析判斷能力,將讓它成為
未來地緣政治兵家必爭之地。AI 將改寫人類的社會規則,重新詮釋我們所認知的宇宙,並改變身為人類的意義,是集最大破壞力與可能性於一身的大爆炸(Big Bang)。
小說中三體文明入侵地球前,先派出尖兵剷除地球上所有頂尖科學家。而在現實世界中,美國發動對中國的科技大戰時,先針對晶片與人才兩大關鍵採取堅壁清野策略,就是因為科技這顆恆星引力足以改變經濟與地緣政治上的戰略平衡。

●籠罩於全世界的引力
對習慣於大平穩時代的我們而言,政經科技趨勢只是媒體上的報導或電影中的劇情,對生活與工作影響不大。然而這些巨大的壓力互相摩擦推擠,累積到一個臨界點,就一定會發生大地震,震波將我們從平穩的地球拋入「三體世界」。
地緣政治、總體經濟與新科技相互交織成陌生艱鉅的考驗,衝擊與機遇接連而來,就如三體人無法預測三個太陽的運行軌道,人類的世界將更加變幻莫測。每個國家、每家企業,甚至每個人,都會被籠罩在這巨大引力的影響之下,無法置身事外,只能共同面對。
面對這些看似突如其來的變故,有人會說,以往的戰爭不都是地緣政治、總體經濟、科技的綜合對抗嗎?沒錯,就如一戰的德國和國共內戰時的國民政府,都是先敗於惡性通膨;二戰時美國搶先做成原子彈,提前結束太平洋戰爭;英國則有圖靈率領的團隊造出第一台電腦,破解德軍當時最難的加密通訊系統,這些變數都協助改變戰爭的軌跡及地緣政治的局勢。
無常的三體世界,才是人類千古以來的正常世界,而過去四十多年的大平穩時代,雖然是我們這幾代所習慣的狀態,實際上卻是歷史上曇花一現的反常。
獨特的三體世界
「這次不一樣」 是投資界公認最危險的一句話,但是這次的確跟過去動盪時代「不一樣」。金融與武力獨霸全球的美國碰上了充滿謀略並具有相當實力的中國,沒人知道最後鹿死誰手。四十年來的經濟與貨幣政策狂飆到了數學與歷史的極限,過了臨界點後會突然大崩壞或進入長期蕭條?而AI 就如同時光機,帶著人類突破時空的限制,將產業與科技的演進加速到前所未見的境界。這次不一樣,具有絕對穩定性的比特網絡資料庫已經建成;因為人類打破虛實邊界,開闢了繼哥倫布發現美洲以來,商機最大的元宇宙新大陸;因為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需要跟另一個智能—AI 共處,而我們所認知、所感受的一切都有可能會被AI 改變!若要類比人類歷史上重要的轉折點,AI 時代就像是二戰時發明原子彈,或是人類祖先取火而進化一般吧!
更重要的是,這些看似互不相干的力量竟然相互碰撞、拉扯,影響彼此,形成了如卡努颱風一般難以預測的環境,這就是本書希望能跟CEO 們一起探索的主軸,既有的思維與行為模式都將受到挑戰,且百年變局正急速籠罩世界,所剩的準備時間可能不多了。
就如列寧名言:「世界可以幾十年什麼都沒發生,但也可能幾個星期內什麼都發生了。」美國企圖以科技領域的制裁,阻斷中國發展。相對的,中國則早以利用「抖音」這類網路精神鴉片,不費一兵一卒地削弱對手的競爭力,甚至操控輿論與選舉。這些都是超限戰的例子。美國總統拜登也在2023 年11月說道:「未來兩三年將決定未來五六十世界將變成什麼樣子。」

●台灣的百年契機
小說中的三體人因生活在嚴苛不可預測的環境中,隨時有可能滅絕,所以必須竭盡所能地發展科技,打造強大的社會韌性以求生存。而相對養尊處優的地球人,在知道三體人即將入侵後,也團結起來勵精圖治。面對百年變局,CEO 們該注意什麼,如何準備?
首先必須認清,人類已經從「大平穩時代」進入「三體時代」了。從上述例子以及接下來章節的討論,我們能觀察到這幾年來許多變故背後都是由政治、經濟與科技因素疊加促成,甚至背後都有特定的意圖。而這所有的變化,都直接、間接影響著台灣;同時台灣的一舉一動,也牽動著世界的平衡,台灣比台灣人意識到的重要太多了。
地緣政治是先地緣後政治,四百年前的大航海時代就已奠定台灣的地緣戰略重要性。研究指出,台灣人在大平穩時代累積的鉅額美債,讓我們足以影響全球金融的穩定;而在這全面資訊化的時代,套用《晶片戰爭》作者,克里斯.米勒所言:「算力即國力。」身為世界最大的算力產業出口國,台灣在半導體及ICT 產業所扮演的關鍵角色,任何國家要數位
轉型,要進入AI 時代,都需要台灣。台灣對地緣政治與全球經濟的影響力從來沒像現在這麼大過。
如果「算力即國力」,那麼,台灣的國力和對世界的影響力將遠遠超乎我們的想像,但這也讓台灣懷璧其罪,必須思考我們該如何利用這「國力」來應對大環境的改變,並為台灣謀取最大福祉。台灣的企業固然深受地緣政治的影響,但地緣政治情勢也推動台灣企業躍上國際舞台,成為全球不可或缺的夥伴,扮演比以前更重要的角色。
三體時代對於其他國家也許是個百年變局,但歷史將台灣放在這地緣、總經與科技的樞紐位置,這對台灣是個百年契機。

目次

序∥為台灣傑出的企業家,及我們的下一代

導讀∥三個太陽的世界

●第一篇●地緣政治篇:脫韁野馬

序章∥台灣在世界歷史中從來不曾如此重要

第一章∥大平穩時代(1980~2020)結束,思維必須改變了

第二章∥新型態的冷戰降臨

第三章∥超限戰比熱戰更具威力

第四章∥超級企業家的挑戰(上)判斷情勢、建立韌性

第五章∥超級企業家的挑戰(下)掌控國際話語權

●第二篇●總體經濟篇:如臨危崖

第六章∥通膨怪獸

第七章∥升息與降息的兩難

第八章∥貿易戰只是看熱鬧,貨幣戰才是看門道

第九章∥美元的多重宇宙

第十章∥央行數位貨幣

第十一章∥大分化

●第三篇●產業科技篇:大爆炸(Big Bang)

第十二章∥AI是什麼

第十三章∥AI怎麼用

第十四章∥AI新人類

第十五章∥元宇宙玩真假

第十六章∥跟元宇宙做貿易

第十七章∥不是比特幣

●第四篇●台灣篇:百年契機

第十八章∥為下一代建立新經濟

第十九章∥普羅特斯(Plutus)計畫

第二十章∥謹慎一點的主權基金

第二十一章∥台灣的全球化才剛開始

第二十二章∥韌性的垂直整合

中國篇∥逐鹿天下

書摘/試閱

【摘文】第4章:超級企業家的挑戰

「華盛頓是個很奇妙的地方,政治家不知道怎麼上樓,而稅不知道怎麼下樓。」
——美國前總統雷根解釋政府運作的複雜性

新冷戰可能會持續個幾十年,直到一方霸權潰敗為止,再加上總體經濟的各種壓力逼近極限,顛覆性新科技來得又快又猛,這些是所有企業家在三體世界都一定會碰到、且必須面對的挑戰。學習判斷情勢、建立公司韌性,學會與利害關係人溝通,變成了CEO的三項重要工作。
判斷情勢——盡信書不如無書
近年來跟國際情勢最常連在一起的字眼,大概就是「跌破眼鏡」了。
學者智庫、投資銀行、報章雜誌,這三個產業界朋友們習慣獲取資訊的來源,似乎突然間準度大降。無論是中美對峙怎麼持續這麼久,通貨膨脹為何來得又急又猛,這些本書探討的題目,傳統的分析往往只能以「修正預測」一語帶過,而且這些預測的有效期限也特別短,可能過不久又得再次修正。
問題是,報告上寫的「修正預測」卻可能造成企業「虧損赤字」,甚至導致裁員而影響員工生計,是需要審慎處理的大事。
當然,預測本來就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情。以分析趨勢為生的資產管理業,正確與錯誤的分毫之差就會使獲利震盪達兆億規模,但就連佼佼者如索羅斯、達力歐、富蘭克林、駿利等外資所追求的預測準度,也不過是 51%。在準度如此低的情況下,若連「可能性的分布圖」都很難畫出來,CEO如何為未來的風險與機會做準備?
這不是傳統資訊來源的錯,而是因為三體時代已取代大平穩時代,老方法也不管用了。除了上述的「錨定效應」之外,還有可能幾個下述原因。
專家vs通才
「數位人民幣提供中國迴避美元的方法╱北京政府正在為衝突作準備」這是2022年9月《經濟學人》雜誌的標題,短短一句話就包含了三體世界所有面向的問題:科技面——什麼叫做數位人民幣?跟現有人民幣有何不同?總經面——美元要怎麼迴避?石油不用美元買,要用什麼買?地緣政治面——什麼衝突?這題簡單,當然是中美博弈新冷戰。
大平穩時代,企業衝的是效率,而研究界拚的則是專精。但好笑的是,若今天把兩個經濟學家邀來一起吃飯,比起聊經濟,高爾夫球更可能是他們的共同話題。因為雖然同是研究經濟學,卻各有專精領域,稍微跨出界線一點,就可能進入完全不同的範疇,要聊也接不上話。
然而在這個三體世界,在超限戰策略驅使下,領域間的界線被完全打破。5G橫跨地緣政治與科技,ESG牽涉科技及總經領域,經濟制裁更關係到總經及地緣政治。僅跨兩種議題的例子也不多了,就如《經濟學人》的標題,未來的主要趨勢都會綜合地緣政治、總經、科技三大課題,這些都是專家尚未習慣的。
在三體世界當通才CEO變得需要什麼都要處理,抓出來的趨勢可能比專家更準。本書像是一本米其林旅遊導覽,列出企業未來需要注意的幾大看點,所討論的主題,個個都是處在這三個太陽引力的中心,提供給CEO們參考,希望對你們有所幫助。
事實 vs 觀點
語言學之父諾姆・杭士基(Noam Chomsky)有句名言:「無論誰掌控了媒體,他就掌控了心靈。」新聞不一定是報導「事實」(fact),但媒體一定是用來傳達「觀點」(opinion)的工具,進而推動社會的改變。
我們生活在被觀點淹沒、傳遞速度也愈來愈快的「資訊時代」(Information Age),不論是從YouTube、臉書、Line等各大消息平台,人們所接觸到的每一項資訊,背後都有意圖影響大眾認知與行為的機制及傳播者。商業上這稱為「行銷」,能夠協助消費者找到適合自己的產品,甚或不知道自己需要的產品;同樣的手法在政治上就叫做「認知作戰」,在三體時代是重要的超限戰場。
在中美博弈、全球大分化的地緣政治現實下,不僅供應鏈要選邊,媒體的顏色也漸趨分明,利用各種新科技為自己的陣營效力,傳達訊息,影響國際社會。但若CEO 接收到的都是帶有目的性的「觀點」,那能實際協助判斷趨勢的「事實」就會愈來愈匱乏,經營事業的誤判風險就會愈來愈大。
誘因(incentive)
動物的行為是由誘因驅動,而誘因大都建立在利益之上,萬物之靈的人類亦是如此。
外資視為產業分析基本功的波特「五力分析」,包含供應商、競爭者、客戶、替代品與新進者五力,近年又加了政府的第六力。為了謀求自身利益這項誘因,每一股力量都覬覦著公司的利益,試著用各種競爭壁壘、以及議價、稅務等手段分一杯羹。唯一會為公司利益著想的,是CEO、投資者、員工,而上述六力則是利益的爭奪者。
常被引用、參考的傳統資訊來源,實際上是扮演著供應商的角色,負責提供企業所需要的訊息。這些媒體及機構的行為誘因與CEO的角度自然不同,不論公司有沒有賺錢、事業是否長久,與這些資訊供應商的利益及名聲並不相關,這也代由表外部取得的分析資料,不一定合於CEO們所用。
在大平穩時代,除了核心業務外、大都委由外部供應商完成的外包模式,最具效率與效益。但三體世界不同了,經商環境受到地緣政治及總經力量的影響,而「破壞式創新」科技更時時刻刻在顛覆商業模式,路不再像以前一樣筆直,企業不能再只看前面衝刺,需要各種的情報協助決定哪裡要轉彎,哪裡該減速。
在充滿不確定性的環境下,超級CEO等同於一個國家的元首、外長、經長、財長,需要隨時判定企業不同層面的威脅。波特六力之間的關係也愈來愈複雜,在這個趨勢資訊益發重要的年代,媒體及機構卻不是中立的資訊供應商。為了捍衛公司的利益,CEO們必須要努力做功課,以公司的角度出發,廣泛參考各種顏色的資訊來源,小心檢視(資訊)供應商提供的趨勢分析,不要迷信老牌的公司,盡信書不如無書,也包括您正在唸的這本書!
建立韌性、利用科技——說文解字
維持和平的力量有兩種,對外的「嚇阻」能力與內在的「韌性」。
嚇阻是敵人改變現狀時必須付出的成本,而韌性是自己維持現狀所需付出的成本。巴菲特之所以喜歡投資護城河 寬闊(wide moat)、競爭韌性高的企業,就是因為這樣的公司就算在波特六力的威脅下,還是能輕鬆維持穩定獲利的現狀。面對三體世界的各種「不確定性」,韌性不但是企業生存的憑藉,也是貫穿本書各章節的中心思想。
「風險」跟「不確定性」看起來很像,卻是不同的東西。
「風險」是可能性的分布圖,是已知但還沒發生的事件,但既然知道,就能研擬對策,嚴陣以待;「不確定性」則是完全未知的世界,沒有對策可言,現今受到各方作用力相互影響的三體世界,就是充滿了不確定性。在此情況下,企業需要再深耕核心競爭力,並利用不同的方法建立韌性。
構築企業韌性的方法,不外乎建立護城河縮小曝險、發展多元化降低單點風險,以及運用新科技增加企業靈活性。台灣企業也需要重新重視收支表與資產負債表,以增強資本面韌性的操作,為自己存下更多過冬及競爭的本錢,與大平穩時代以資金效率及營收分配為優先的主流思維不同。這些營運面與資本面的韌性,在後面的總經與科技篇都會有更深入的討論。
甘迺迪名言:「不要問國家能為你做什麼,而要問你能為國家做什麼。」
在本書開頭有說到,台灣在全球地緣、經濟、與科技的關鍵地位,是如同國防的「嚇阻」的機制,但嚇阻主要還是政府的職責,「韌性」才是CEO需要多加思考的重點。若台灣的經濟與社會能扛住任何風雨,即使有外部力量試圖改變和平現狀,在進犯前自然也會更慎重考慮。面對百年變局,企業強化韌性,不僅能在不確定的環境中讓生意持盈保泰,同時也是增加國家與社會的韌性,為維持和平盡一份力量。
學習溝通——不只和股東,更要與國際利害關係人溝通
2022年2月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全球企業凡是在俄羅斯有經營業務者,都被要求表態,日本的Uniqlo因發言不當,導致公司股價大跌。台灣數家電子公司也被烏克蘭點名,如何妥善的即時回應,成為極其嚴厲的挑戰。
政府的立場相較之下反而單純,只要加入大多數西方國家陣營反對俄羅斯即可。這些被點名的台灣公司的CEO則必須綜合考慮國際輿論、政府立場、國際主流價值觀,還有俄羅斯市場的重要性,審慎做出回應。表態政治學一時成為企業的顯學,這些CEO的決策複雜度已超越政府首長。
台積電的轉變啟示
2022年下半年,在美國眾議院議長斐洛西來台引發中國環台軍演後不久,美國CBS電視台知名的節目《六十分鐘》(60 Minutes)的製作團隊來到了台灣做專題報導。因幫忙安排一些企業訪問的行程,我們禮貌地請他們便餐。
我們問:「你們來台灣,是不是因為台灣是世界上最危險的地方?」他們聽了都笑了。
其實過去七十多年來,我們一直都是世界上最危險的地方,但是有戰禍不斷嗎?沒有,台灣不但沒有戰亂,還發展成世界重要的經濟體和高科技國家。台灣就是一直處於這種多方強大勢力對抗、微妙的平衡狀態中,未來我們還會繼續被稱為最危險的地方,但這無礙於我們持續成長、壯大。台海現狀已維持了七十多年,中間雖有一些起伏,但都會回歸和平的基本面,原因是不論是對想要改變的一方,或是其他的利害關係人,改變現狀的代價都太大了。
這印證了「最危險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每一個關係人隨時都睜大了眼精,緊盯著瞬息萬變的情勢,因為只要稍有不慎,破壞平衡,不論哪方都會付出相當大的代價。
有人說,中國的國力和軍力不斷強大後,就會想要改變台海現狀。沒錯,但也因中國的企圖心和國力的增長,引起美國的戒心,想要抑制中國國力繼續增強,而選擇壓制其科技發展,亦即阻斷國力成長的關鍵,引爆美中全面的對抗。這就像是物理學中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定律,兩股力量間時刻維持一種動態的平衡。
很顯然的,CEO們已經不能無視於地緣政治的變動及影響了。台積電年前曾公開徵求「商業情報分析師」,必須擁有政治學博士學位,反應出現今已經是地緣政治的時代。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在2023年6月的法說會曾說:「如果中國大陸和美國都認為他們不能沒有台積電,那麼我們的晶片、台積電和台灣的旗艦晶片產業,就能在穩定雙方之間的緊張關係上扮演重要角色。」
這是一家洞見觀瞻的半導體公司,從地緣政治的角度所說的深具智慧的一席話。過去兩年來,美國政府高層官員有關台積電的談話幾乎不曾抱持正面態度。拜登總統、國安顧問、商務部長,都不斷提到全球高階晶片的生產集中在地緣政治風險極高的台灣,是非常危險的一件事。台積電的對手更是不遺餘力的宣傳台積電的地緣政治風險,非常熱心的定義台積電處於險境。
半導體產業,特別是高階晶片的產能集中在台灣,是因為台灣積累了數十年的人才及產業鏈聚落優勢,才能達成如今的高效率與技術創新。然而,台灣這樣獨有的集中優勢,卻被解讀為最大的風險來源。劉德音董事長的一席話,是一個有力的回應,把外界認為的台灣地緣政治劣勢轉成優勢,也是前述台海動態平衡最佳的註解。全世界對台灣製造高階晶片的高度依賴,使得破壞這種動態平衡的代價幾近於無限大。
有人會說,美國、日本、歐洲紛紛要求台積電就地設廠生產,就是要減輕依賴台灣生產半導體的風險,而少了半導體產業庇護,台灣的處境將會更危險。這恐怕是不了解晶片產業的說法。
雖然世界各主要國家都斥鉅資大力發展在地的半導體製造,但現在不管是什麼樣的電子裝置,都搭載了少說數十個各式晶片,沒有哪一國可以獨力製造所有的晶片。只要其中的必要晶片中仍有一兩種得靠台灣生產,台灣有事,這些電子產品就做不出來,世界各地的供應鏈照樣癱瘓,疫情其間全球車廠就是碰到這種狀況。更不要說最先進的晶片大部分都在台灣生產呢。
台灣一直處於這種微妙的地緣政治動態平衡中,近十年來晶片製造的發達,更是增加這種動態平衡的穩固性。如果平衡被破壞,中國絕對是最大受災戶,中國的外貿依存度高,消費、工業電子產品出口是經濟的命脈,少了台灣每年出口到中國大陸超過一千億美元的晶片,中國經濟馬上面臨停擺。更不要說政治、外交上所要付出的沉重代價。
這樣的問題不是只有像台積電這樣的大公司才會碰到。浪潮來襲時,沒有任何一家公司能自外於風暴。台灣的CEO們必須學會運用有說服力的論述來應對外來的挑戰與質疑。

【摘文2】第4章:超級企業家的挑戰

成本不是拿來算的,是拿來削減用的
——日本豐田 Just in Time系統創始人 大野耐一

在2000年狂風大作的三月晚上,一道閃電擊中了飛利浦位於新墨西哥州半導體工廠的電源線。工廠燈光閃爍,冷卻風扇短暫停頓,然而看似微小的的突發事件,卻引燃了一場改變整個產業的大火。
儘管工廠職員迅速滅火,但有八盤的半導體晶圓在這短暫的火災中損毀,成千上萬的手機晶片也隨之報銷。作為飛利浦的兩大客戶,同時也是彼此在手機市場上的對手,諾基亞和愛立信在接獲消息後,做出不同的選擇。諾基亞憑藉著商業直覺,迅速決定在市場上尋找替代的晶片來源;而愛立信卻對飛利浦信賴有加,選擇耐心等待產能恢復,但後續發展卻不盡人意。
短暫的火勢為大片生產區帶來難以收拾的塵埃,污染每一個角落,半導體工廠全面恢復生產的日子一拖再拖。長期缺乏核心零件讓愛立信在市場競爭中越趨落後,最終決定放棄其手機製造業務,諾基亞也終於稱霸手機業,直到iPhone與安卓系統出現,版圖才再度受到挑戰。
當時台灣與中國尚未加入WTO,全球貿易規模也還不到如今的四分之一,但在那全球化精密分工還未發展到極致的年代,飛利浦的故事就已經引起建立韌性供應鏈的呼籲,並在幾年後刊載於經濟學人雜誌上的專欄。時隔多年,全球供應鏈受Covid與烏俄戰爭影響而短暫斷鏈,從晶片甚至牛肉都面臨嚴重短缺,石油匪夷所思地從「零元」震盪到歷史高點,大國衝突更使制裁與禁運層出不窮。企業家面對「如墜五里霧」的經商環境,開始重視韌性供應鏈,成為主流發展方向。
Just in Time 變成 Just in Case
安全大於效率,是三體世界對韌性供應鏈的共識。一方面可由價值觀雷同,可信賴的盟友安排友岸外包,台灣是這個趨勢的受惠者;另一方面則是從生產營運層面著手推動,例如「總體經濟篇」講到的選邊站、多元化、運用新科技等,都是能強化企業韌性的行動。然而世界已發生根本性的變化,產業鏈及企業結構要增強韌性、要能站得穩,需要從更核心的內部模式改造。
專業分工外包,產業水平整合,是大平穩時代追求最大效率下的產物,也是幾十年來商學院教授的必勝法門:集中注意力於一項產品,反覆精益求精,提升品質,推高產量,降低成本,打敗或併購同產品競爭者,並以成為隱形冠軍為目標。
至於上下游的原料半成品、工廠內的大小機械技術,甚至財務與IT等營運功能,都可以交給分佈於世界各地、不同專業的廠商來負責。全球供應鏈有如精密的機械手錶,齒輪環環相扣,在分工合作與效率至上的原則下推動世界經濟的運轉。
台積電就是在水平整合這條路走到巔峰的榜樣。想像,若張忠謀在半導體代工之外,又設計晶片、投資原物料、甚至搞手機品牌,台積電還會一樣成功嗎?或者會因為資源分散,無法維持製程領先,並因為跟客戶競爭而失去信任,錯失締造護國神山的機會?成功的「水平整合」之所以被載入教材,因為它靠的是高度的專注力與營運紀律,非常難做到,也值得敬佩。
相反地,人性通常較傾向「垂直整合」,例如過去日本與韓國的「財閥」,有錢就四處併購整合,觸角之廣,通常無策略思維可言,不僅浪費珍貴的資本,也忽略商業策略名言:「可以做,跟該做,是不同的問題。」因此每當外資碰上此類營業項目龐雜、貫穿多種產業上下游的事業體,就會頭大,往往估值會先大打折,再看值不值得投資。
但近年來連巴菲特都投資業務內容繁雜,財報有如黑盒子的日本商社,不禁讓人聯想是否風水輪流轉,在充滿不確定性的三體世界,全球分工的「水平整合」模式充滿了風險,而結合供應鏈上下游資源的「垂直整合」反而是最韌性的結構。
垂直整合是近年來的商業秘密武器
美國著名商業分析師 Rana Foroohar在英國金融時報寫得很好,「如果我是跨國公司的老闆,為了對多角的(能源) 市場新形態進行有效地避險,公司會積極地讓生產與銷售在地化、區域化,並著手推動集團的垂直整合,以降低供應鏈通膨與上下游供需不定的衝擊。」
垂直整合由來已久,過去的台灣手機股王HTC,就是垂直整合的手下敗將。HTC靠著無比的創新能力,在2008年成為第一個搭上安卓浪潮的公司,也因此一度獨霸天下。但當世界邁向人手一機而使得銷售量直線飛升,隨著出貨量突破三千萬支大關,HTC的供應鏈就開始落後,複雜的製程造成連續兩年貨出不來。在這種銷量以億計的新市場型態中,將HTC取而代之的是透過垂直整合,掌控AP處理器、記憶體、螢幕等關鍵零組件,甚至建廠自行組裝的三星。
福特發明的生產線,讓世界看到「分工」對生產力的飛躍性加乘效果,而大平穩時代低利率、低風險環境,更是讓全球分工、水平整合的百年趨勢得以持續,對產業慣性的影響至今根深柢固。但就如三星打贏HTC的例子,更適合科技時代的生產模式,可能是以完整供應鏈出發的垂直整合。
垂直整合的速度、品質、創新與數據優勢
CEO都能感受到,現在拚的是更快的創新速度,更精密的設計,與更穩定的品質;而成本效率取向的水平整合,可能在某些場景會跟不上這些新兢爭力需求。掌控產品每個環節的細節與動向,並仰賴設計及生產的無間配合、降低關卡磨合成本,才能分秒必爭地領先競爭者。蘋果電腦多年來的策略就是如此,不惜成本買入跟「本業」無關的IC設計公司,甚至為了完善產品的小細節而併購技術公司,這些乍看不符合商業邏輯的行為,都是為了建立垂直整合的護城河。
近年來特斯拉對傳統車業彎道超車,更是垂直整合的成功例子。當汽車變成裝上四顆輪子的電腦,將運作與體驗推向數位化,無論是馬達、電池、中控系統、甚至雲端服務等細節都突然成為了新的競爭關鍵。多年來傳統車廠不斷以外包模式降低成本,以技術外流換取微薄的利潤成長,最後掌握在手中的僅剩下組裝與品牌,一旦碰上電動汽車新的競爭模式才試著重新學習關鍵技術,就趕不上了。
「數據」被稱為新世代的資源,是賦予垂直整合競爭力的另一個原因。回到EV的例子,特斯拉之所以成為傳統車廠的勁敵,不僅僅是傳動科技上的突破,而是Model S在全球各地收集的實駕數據,與貫穿工廠的製造數據,都能讓特斯拉對產品的各個面向有更深入的了解。這些透過垂直整合收集的內部數據,能賦予公司更精準進步的能力,且難以被外界仿效,形成堅固的競爭壁壘。
垂直整合的助手
製造是一門很複雜的學問,沒有絕對正確的答案,例如台灣自代工產業起家,許多隱形冠軍誕生於全球分工的產業結構。但若CEO想要嘗試垂直整合,門檻也不像過去的高,例如科技篇說到的AI「內包能力」是簡易垂直整合的好幫手,而深度垂直整合所依賴的國際資本操作,在未來主權基金也可能是CEO的神隊友。
確定的是成本效率為先的水平整合,在三體時代的衝擊下已慢慢被韌性供應鏈取代,規模經濟的重要性下降,也代表小國、小公司有更多的機會在國際上競爭,時勢對台灣有利。對於反應速度要求高,創新需求大的產業,CEO不妨嘗試以數據驅動,可攻可守的垂直整合模式,學習特斯拉在一眾競爭者中彎道超車。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405
庫存:6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