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要讓孩子贏過誰:一位非典型補教老師的教育修羅場
79折

要讓孩子贏過誰:一位非典型補教老師的教育修羅場

定  價:NT$ 370 元
優惠價:79292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95折,單本省下15元
庫存 > 10
可得紅利積點:8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資深高中英文補教名師,深入論述二十年近身觀察、親身接觸的教育怪象與實際案例。

內容簡介:

分數綁架?學習地獄?來自教育現場的苦口諍言──
別把孩子的成績單,
當成自己的成績單。

●聯合推薦:國中教師、高中教師、大學教授、諮商心理師、親子教養作家、親職教育講師。



教育部統計,學生自殺通報五年飆升八倍,
補習班前線,一班有近三成孩子看身心科。
手機成癮、學生過勞、動力喪失、神童焦慮、比較成癮、成績競逐、優秀標籤、
否定標籤、自我貶低、挑剔教養、偏心悲劇、溝通斷裂、選組迷思、羞辱創傷……

比起擔憂成績問題,更重要的是探究在成績背後,
究竟是「什麼」讓孩子出了問題。



●母親持刀威脅兒子「不考醫科,我就跟你同歸於盡」;少年意圖舉刀自刎,最後一名的他,父親在成績單大大寫下「丟臉」兩個字。
●學霸考全校第二,母親埋怨補習班沒教好,害孩子沒拿第一;女孩考三十八分,進步了十分,爸媽罵她是賠錢貨、只配睡垃圾桶。
●父親極力栽培、跳級補習的小神童,有天失控地對爸爸大吼:「我要殺了你!」
●在校受挫、補習壓迫,回家繼續承受「你很爛」的責罵,自信全失的孩子只能遁入手機,逃離分數、比較、榜單的層層夾殺……

一週跑三家補習的小學生問:「我得這樣考試考多久?」
沒考到爸媽要的成績,學生崩潰:「我活著有什麼意義?!」
逼孩子一直「贏」,但贏的標準是什麼?終線在哪裡?
想要贏的人,到底是誰?

身處補教最前線,近二十年來,種種教育怪象在張祐嘉眼前輪番搬演,不計其數的孩子從教育高塔墜落,來不及被接住……
教育本應是昇華可塑性、構築夢想的殿堂,卻在社會及家庭的扭曲壓力下,變形成殘酷的修羅場,一個孩子的成長竟成了以成績決定人格,無休止的痛苦學習。大人膜拜高分,卻漠視問題的「根源」,還會有多少孩子成為榜單祭品?
沒有分數值得拿親子關係換,一生的學習更不該被考試綁架。請多給孩子等待的時間,凝神注視孩子真實的模樣,陪伴著他們,穩妥地走往自己的方向──
在一切來得及以前。

本書特色:
●資深高中英文補教名師,深入論述二十年近身觀察、親身接觸的教育怪象與實際案例。
●.永無止境的神童焦慮:「我們幾個資優生家長的小孩都是這樣栽培的,不提早布局的話,長大會輸給別人。」
.被分數吞噬的孩子:學生懵懂地被推去攀爬教育的高塔,想要當爸媽心中優秀的孩子。爬著爬著,還沒搞清楚人生是怎麼一回事,便硬生生地摔下,而身邊他信賴的大人,沒有任何一個人接住他。
.手機成癮:折磨人的考試、墜入低分地獄,加上失去了家裡的情感支持,孩子只能躲進手機世界,麻痺自己。手機給了他久違的歸屬感。
●孩子的成績出問題,若沒找出背後的「病因」,光是死命地輔導、責罵、刷題,根本沒效。
●建立在痛苦上的學習,不是真的學習。沒有以興趣支撐的學習,不可能持久。
●張祐嘉(楊陽老師)(摘自本書後記):
很無奈的是,我寫進書裡的警世故事,有許多仍是現在進行式。每天在教室看到類似的事情發生,我常想:在這座競逐成績的修羅場上,老師、學生與家長三方,究竟有誰是贏家?
期許這本書能幫助家長們避開親子教養的地雷,在教養的路上順利、平安。也希望這本書,能幫助在暗夜書桌前逐漸枯萎的同學,得到些許的療癒。
同學們若有緣讀到此,如果需要幫忙,請一定記得要找可以信賴的友善大人求救,千萬不要自己一個人把問題越想越糟。
●蔡宜芳(諮商心理師)(摘自本書推薦序):
這本書的好多地方,都處處重擊我的心!這些案例故事如同當頭棒喝,因為,我們都可能被焦慮所驅使,不小心就成為這樣的父母。其實,父母也很可能帶著自己的「學習創傷」一路走到現在,一不小心,也造成孩子的「學習創傷」。唯有父母能先覺察自己的內在焦慮,試著安頓自己的心,才能真正靠近孩子,陪孩子好好走這段路。
●蔡淇華(臺中市立惠文高級中學教師)(摘自本書推薦序):
懇請關心臺灣教育與未來的朋友們翻開這本書,一起好好思考,臺灣社會及家庭的價值觀是否已扭曲變形?分數值得拿親子關係去換嗎?逼孩子一直「贏」,但「贏」的盡頭到底在哪裡?或許當我們開始閱讀這本書,因此願意改變沉痾的教育現狀,我們才能慢慢看見孩子幸福的未來。

專家推薦(依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專序推薦:
蔡宜芳(諮商心理師)
蔡淇華(臺中市立惠文高級中學教師)

●聯合推薦:
王文仁(虎尾科大語言中心教授/「文科教授跨域國文學習筆記」粉絲頁)
尚瑞君(暢銷作家/講師)
洛洛老師(國中教師/作家)
魏瑋志(澤爸/親職教育講師)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張祐嘉(楊陽老師)

英文補習班名師,近20年教學資歷。
「未來Family」專欄作家。
以一篇從補習班第一線關注時下孩子「手機成癮」嚴重現象的文章,獲得萬人共鳴按讚及分享。

在2008年的金融海嘯爆發前,離開一直以為是人生志業的金融業,重新開始摸索生涯,意外在升學補習班找到工作熱情。
學生時期曾是教室裡的底層生物,也當過高分學霸。從上臺講話會發抖,長大卻變成每天面對數百人的補習班老師。雖在分數與榜單掛帥的補教業謀生,卻很排斥用分數分類學生。面對考試壓力巨大的升學體制,仍堅持以有趣閱讀來觸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協助學生迎戰。
在教學場上近20年,近身觀察各類學生的生命經歷,常陪他們面對內心糾結,在補教教學的世界另闢蹊徑。信仰「面對國、高中生的教育,只有師、生、親三方形成合作關係,才能發揮效果」。
希望能透過撰寫一篇篇文章,推倒高聳的填鴨教育巨塔。

.學歷:東吳大學資訊科學系、中央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畢業。
.教學經歷:曾任職於臺中陳立、陳立立恆、儒林、赫哲等知名補習班。目前任教於鎮麟升大學中心、中和聖聞補習班。

*臉書粉專【楊陽英文】

【推薦序】

我們都可能被焦慮所驅使,
不小心就成為書中那樣的父母
文◎蔡宜芳(諮商心理師)

我是心理師,也是國中專任輔導教師。很遺憾的是,《要讓孩子贏過誰──一位非典型補教老師的教育修羅場》書中的案例,大部分並沒有來到我身邊。因為這些品學兼優的孩子,只要看不出有異狀,多半不會被認為有什麼問題。直到孩子某一天瀕臨崩潰,試圖割腕、揚言跳樓或對他人動怒、動粗,這時候,父母才驚覺孩子出問題了,困惑孩子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但這一切,都不會是突然發生,都是長期的壓力所造成的。你的孩子,就算在你面前每天都好好吃飯、好好睡覺,也不代表他真的快樂。

大人對孩子的用心付出,拚了命地賺錢,砸大錢讓孩子補習,希望孩子未來有好前途;而孩子何嘗不知道家長的用心呢?大部分的孩子也努力念書,想用好成績回報父母的辛苦。
於是,好多孩子國中開始靠著死背、狂刷題換取成績,但上了高中,課業更加困難,原本錯誤的念書方式使孩子讀得吃力不討好、課業一落千丈,孩子被家長責備「偷懶」、「為什麼別人可以,你做不到」。
心情煩躁、念不下書的孩子,最終躲進了手機的世界,試圖從手機中得到救贖與一絲喘息,家長卻對孩子產生更多誤會。孩子最終產生了「我就爛」、「我不是讀書的料」、「我很沒用」的心態,關閉了自己的心。
下一次考試,孩子非常努力,但只進步十分、二十分,當孩子的分數從三十分變成四十分,父母還是認為孩子成績很爛。那麼有一天,孩子可能從此選擇放棄學習。

那為什麼這些大人變成今天的樣子呢?其實,一個人會長成今天的模樣,是有原因的!有些家長因為學歷不夠好,在職場處處碰壁;或在職場中看遍人間險惡,吃了許多虧;或是自己小時候書也念不好,在自卑中長大,因此把所有希望寄託在孩子身上。
因此,當家長在補習班看板中不斷看到榜單、在群組中看到其他父母曬資優,而引發「神童焦慮」,覺得孩子現在不努力,以後就完蛋了。父母被焦慮牽著鼻子走,這個焦慮直接被加諸在孩子身上,孩子莫名地承受父母的焦慮。

焦慮是一種很隱微的情緒,就算我們長大了,可能仍常被焦慮所驅使而不自知。焦慮驅使我們談論他人是非、怨天尤人、大吃大喝、瘋狂購物……等,我們以為這些方式可以幫助我們紓解壓力,卻往往在大吃大喝或衝動購物後感到懊悔不已。
不管大人或孩子,我們都常在用以為有用的方式紓壓,像是大吃大喝、吃宵夜、追劇、滑手機……等方式,但其實,這些方式並不會讓我們真正地放鬆,反而在短暫的快樂之後,迎來的是滿滿的罪惡感。
焦慮讓我們想控制生活中的大小事,像是父母期待孩子照自己的想法做事、過於堅持己見,如果事情不在自己的掌控範圍之內,就會對孩子莫名的暴躁、憤怒或過度擔憂。
唯有好好聽一聽你內在的焦慮是什麼,改變才能真的開始。焦慮可能在告訴我們,「現實我」和「理想我」之間的差異,像是孩子的表現和我們理想中的表現還有一段落差;焦慮也在提醒我們,孩子準備還不夠充分,遇到的挑戰太大,也太難。

《要讓孩子贏過誰──一位非典型補教老師的教育修羅場》這本書讓我看得欲罷不能,也讓人十分心疼與不捨。我的第一本書《接住墜落的青少年》寫了二十五個不同孩子的故事,過動、單親、分手、偷竊、拒學、割腕……這本書,就像是資優版的《接住墜落的青少年》。你以為孩子考上第一志願,從此人生就高枕無憂嗎?唯有熱情,才能延續學習動機。那些用死背來換取分數、讓父母安心的孩子,一旦跌落神壇,父母可能誤解孩子就是因為愛玩手機、偷懶,讓孩子有苦說不出、更封閉自己,甚至從此覺得「我就爛」、放棄學習。
孩子的千瘡百孔、細膩的心思,可能會因為父母一句嚴厲的批評就全面瓦解。

楊陽老師讓人敬佩的地方是:他不只關注那些會在榜單上面、對補習班招生有幫助的孩子,還願意試著去理解那些成績不理想、不想念書的孩子背後的原因。但這些孩子的心早已千瘡百孔,很多時候對於大人的關心也開始抗拒。
但楊陽老師沒有放棄,最終,在孩子選擇自我放逐或瀕臨崩潰的前一刻,有些孩子被拉回來;但也有些孩子因為成績拉不上來,又被父母換到另一家補習班,甚至選擇從高處跳了下去,帶給身邊的人無盡的悲傷和遺憾。
就算被補習班主任認為是浪費時間,就算和英文沒有直接關係,或被一些過度焦慮、分數至上的家長所質疑;就算這樣的吃力不討好,楊陽老師還是沒有放棄,努力靠近每個孩子的心。

謝謝楊陽老師寫下這樣一本好書,這本書的好多地方,都處處重擊我的心!這些案例故事如同當頭棒喝,因為,我們都可能被焦慮所驅使,不小心就成為這樣的父母。
其實,父母也很可能帶著自己的「學習創傷」一路走到現在,一不小心,也造成孩子的「學習創傷」。唯有父母能先覺察自己的內在焦慮,試著安頓自己的心,才能真正靠近孩子,陪孩子好好走這段路。

【推薦序】
仔細傾聽,靈魂深處的良師吶喊
文◎蔡淇華(臺中市立惠文高級中學教師)

二○二三年臺灣生育率一.○九,排名全球倒數第一。新生代「量」的不足已經是國安問題,然而還有比這個問題更嚴重的,那就是「質」的問題。
二○二三年教育部統計,學生的自殺通報五年飆升八倍。同年的臺灣國、高中生心理健康調查,結果發現學生的壓力程度達嚴重以上共12.2%,而高中生的壓力程度嚴重以上(16.0%)更是將近國中生(8.2%)的兩倍。在兒福聯盟所調查學生壓力的來源,前三名分別為學校課業(76.9%)、未來前途(67.3%)及交友人際(43.0%)。
原來擔心課業、前途茫茫,是臺灣中學生壓力的最大來源。

在高中補教界耕耘二十年的張祐嘉老師,發現以上這些數字的背後,是一個個犧牲的自尊、被踐踏的自信以及殘破的心。然而,許多父母或學校老師,在追求分數與好看的榜單之餘,並未看清楚問題的嚴重性,也不了解到底孩子會發生哪些問題。
因為在教育的第一線看過太多高塔墜下的孩子,他發現一班有近三成的學生看身心科,他看過一位母親拿刀威脅兒子「不考醫科,我就跟你同歸於盡」;一個孩子抓狂拿刀抵住自己的脖子,考了最後一名的他,爸爸在成績單上大大寫下「丟臉」兩個字;學霸考了全校第二,媽媽卻埋怨補習班沒教好,害孩子沒能拿第一;女孩考三十八分,進步了十分,爸媽罵她是賠錢貨,只配住在垃圾桶;父親極力栽培、小六便跳級上國中課程的人造神童,一週跑三家補習班,有天差點跳樓,並失控地吼說要「殺了爸爸」。
祐嘉老師決定將這些悲傷的個案記錄下來,寫成《要讓孩子贏過誰──一位非典型補教老師的教育修羅場》一書。在書中,他發現手機成了挫折孩子的避難所,也剖析新世代小孩到底是怎麼墜入這種癮的。他還提醒我們,會有失去學習動力的孩子,是因為師長沒有認真去看過成績差背後的「成因」。
祐嘉老師希望用這本書,帶這個時代的每個人一起思考:為什麼我們的教育讓學生覺得自己是「次級品」,自認「沒有活下去的價值」?建立在痛苦上的學習,如何能持久?榜單是不是人生的唯一?我們究竟想讓孩子趕上什麼進度?趕上誰?追趕的標準到底是什麼?孩子短短十幾年的人生,有多少時間是在「被否定」或「自我否定」中度過?只是喜歡文科,為什麼要一直被詛咒沒前途?你到底是要孩子?還是要分數?你是否會說出「我都是為你好」,給孩子無形的壓迫?你和孩子,有多久沒有真正地「談心」了?你會問孩子「你的心情還好嗎」?
這本書不僅充塞真實的案例,也書寫滿滿祐嘉老師愛的呼籲:「頂嘴」是成長的開始!底層學生在呼救,可以多給孩子等待的時間!與子女互動的過程中,若習慣挑毛病,這不是教養!要多元接納,要看見孩子的本色,接納孩子最真實的樣貌!別把孩子的成績單,當成自己的成績單!沒有任何分數值得拿親子關係去換!沒有父母關愛和支持的孩子,就像斷根的樹!拯救被禁錮在「分數獄」裡的年輕生命要及時,不要等到一切都來不及!

誠摯推薦教育修羅場的第一手現場觀察,二十一世紀臺灣最需要的教育鉅著《要讓孩子贏過誰──一位非典型補教老師的教育修羅場》,一字字都是發自靈魂深處的良師之音,一句句都是暮鼓晨鐘。懇請關心臺灣教育與未來的朋友們翻開這本書,一起好好思考,臺灣社會及家庭的價值觀是否已扭曲變形?分數值得拿親子關係去換嗎?逼孩子一直「贏」,但「贏」的盡頭到底在哪裡?
或許當我們開始閱讀這本書,因此願意改變沉痾的教育現狀,我們才能慢慢看見孩子幸福的未來。

目次

【推薦序】我們都可能被焦慮所驅使,不小心就成為書中那樣的父母 文◎蔡宜芳(諮商心理師) 009
【推薦序】仔細傾聽,靈魂深處的良師吶喊 文◎蔡淇華(臺中市立惠文高級中學教師) 014


一、一切只剩下分數競逐?

●【手機成癮】手機成了挫折孩子的避難所 026
──新世代小孩到底是怎麼墜入這種癮的?

●【手機脫癮】手機問題,是親子間的信任問題 039
──孩子願意和你聊他的手機使用情況嗎?

●【神童焦慮】看不見「贏」的盡頭 048
──我們究竟想讓孩子趕上什麼進度?趕上誰?追趕的標準到底是什麼?

●【否定標籤】我們的教育,讓孩子覺得自己是次級品 059
──孩子短短十幾年人生,有多少時間是在「被否定」或「自我否定」中度過?

●【學生過勞】想要分數,就得燒肝 068
──到底是誰把孩子困在「填鴨教育巨塔」中?

●【選組迷思】不敢選文科 077
──只是喜歡文科,為什麼要一直被詛咒沒前途?

●【動力喪失】失去學習動力的孩子 087
──我們有沒有認真去看過成績差背後的「成因」?


二、究竟要讓孩子贏過誰?

●【優秀標籤】別把孩子的成績單,當成自己的成績單 098
──有誰看見榜單牆上的這些學生,背後的痛苦掙扎?

●【成績競逐】沒有任何分數值得拿親子關係去換 110
──被禁錮在「分數獄」裡的年輕生命,何時有自由?

●【分數成癮】不要等到一切來不及 120
──你到底是要孩子?還是要分數?

●【溝通斷裂】家庭裡,惡性蔓延的「黃連症」 130
──你和孩子,多久沒有真正地「談心」了?

●【思辨挑戰】「頂嘴」是成長的開始 141
──孩子是叛逆?還是獨立思考?

●【家暴傷害】兩代之間,創傷共業 151
──沒有父母關愛和支持的孩子就像斷根的樹,如何長大?

●【偏心悲劇】當親情令人窒息 160
──只是愛孩子,為何將孩子逼到爆炸?

●【挑剔教養】拿刀架在自己脖子上的孩子 169
──到底是什麼原因,讓我們把孩子越推越遠?


三、可以多給孩子等待嗎?

●【自我貶低】底層學生在呼救 178
──「你的心情還好嗎?」你曾這樣問過孩子嗎?

●【比較成癮】「我都是為你好」的壓迫 188
──建立在痛苦上的學習,如何能持久?

●【言語暴力】榜單不是人生的唯一 197
──面對屢經挫折的孩子,大人怎麼能組織出這麼銳利的文字,殘暴地輸出?

●【羞辱創傷】擊碎分數的高牆 207
──長期被比較的孩子,內心汩汩流血的那道傷疤,你看見了嗎?

●【情緒疏導】成為孩子的友善大人 217
──與子女互動的過程中,你是否習慣挑毛病,誤以為這就是教養?

●【多元接納】True Colors,看見孩子的本色 227
──你能接納孩子最真實的樣貌嗎?

●【即刻救援】形神枯萎的孩子 236
──究竟是什麼魔法,讓大人相信「考出好成績,孩子的痛苦便會自動消散」?


【後記】我也曾被身邊的人這樣幫助過 246

書摘/試閱

【手機成癮:手機成了挫折孩子的避難所】
──新世代小孩到底是怎麼墜入這種癮的?


●教學前線的奇怪現象──科技版觀落陰
身為高中補習班的英文老師,照理說我只要每天用力教書、盯成績,排除學生的學習障礙就好了。但是這幾年,在教學現場看到太多讓人難以理解又造成巨大教學障礙的奇怪現象,我實在無法再坐視,其中最嚴重的就是「手機成癮」。
過去補習班中堂下課,偶爾需要管秩序,因為同學們會聊天聊得很開心,很大聲。現在補習班中堂下課,每個人都拿出手機,靜悄悄地進入另外一個世界,看過去彷彿是「科技版的觀落陰」。
長期觀察、加上與學生們談話,我發現孩子們考試考不好,很多時候是因為生活作息澈底亂掉,加上腦子被手機裡面過量的資訊塞得爆滿。比如下課後,輔導學生們學習節奏與生活習慣的時候,隨便問一個學生,一天的手機使用時間都是三、五個小時起跳,甚至還有八個小時的。
有一次,一位學生兩眼無神地看著我說:「我不知道為什麼自己會一直想滑手機。」那模樣真的很像卡到陰,讓人還以為是在拍什麼恐怖電影。

這種手機上癮的問題實在越來越嚴重,而且表面上看起來似乎無害,但現實情況是,每個念書無法進入狀況的學生,幾乎都是被手機吃光了時間。新世代小孩到底是怎麼墜入這種癮的?
以一個高中生的作息為例,每天大概六點多起床準備上課,假設五點離開學校,就算沒有補習,回家後休息加吃完飯、洗完澡,大概八點半吧。若要睡滿八個小時,估計十點鐘睡覺──孩子能夠坐在書桌前讀書的時間只有一個半小時。但是學生通常不會十點就上床,因為學校隔天要考試、有作業和報告等等事情,所以根本沒有睡眠充足的可能。
請問在這種情況下,「一天五個小時」是怎麼玩出來的?

我在教室的觀察,發現手機癮的毒害,在於澈底破壞了一個學生對靜態知識的吸收能力,以及耗光學生的力氣、干擾睡眠與破壞專注力。上癮的學生常表示書看不下去、失眠或沒辦法專心,想要一直摸手機。
國家發展委員會(國發會)二○一五年發表的「網路沉迷研究報告」提及,憂鬱、課業壓力、家庭關係不佳,甚至敵意,與手機癮有正向關係。教育部二○一四年的「學生網路使用情形調查報告」也提到,網路成癮的程度越嚴重,相關的身體化症狀就越多,包括頭疼、失眠、肌肉麻木及痠痛、眼乾、視線模糊等。
學生所有的零碎時間都被手機占滿,大腦在一天當中不斷被大量地輸入各種資訊,頻繁看著非常短又即時的影音內容,面對靜態文字的時候,就有相當大比例的同學念不下書──這就是上癮了。

●語文能力嚴重退化的學生
有回下課後,我如往常在輔導區為同學們解惑。輪到晨曦時,她的神情看起來像重度失眠者,問問題的語句散亂,並且時不時說「講慢一點」、「再講一次」和「我剛剛恍神沒聽到」。
「老師,我完全念不下書……閱讀的時候看得懂字,卻不知道整句在講什麼,中英文都這樣。」
她眼神呆滯,講出來的句子也沒辦法太長,對談的詞句中出現大量語意不明的贅字,我只能費力地拼湊出她想要表達的意思。突然,她說的句子出現怪異的變化:「我『那個』都念不完,讀不下去。我有念完,但都不會寫。」
望著雙眼失焦的她,我不斷想著:這幾句話為何能擺在一起?
排在她之後接受輔導的恩慈想問假設語氣,她是這樣問的:「老師,『那個』if的『那個』,我都不會。『那個』你可以幫我講一下『這個』嗎?」
經歷過疫情期的長時間在家遠距上課,當疫情緩解、恢復正常上課後,接觸到的學生更常出現這樣的現象,與學生們談話,得費力地拼湊出他們想表達的完整意思。不禁讓我懷疑:只有我發現學生的中文邏輯怪怪的嗎? 大人不覺得身邊的孩子說中文的流暢度不對勁嗎? 為什麼他們看文字的能力好像退化了?

無論是不是念所謂的名校,許多高中生就像晨曦和恩慈這般,需要大人協助釐清說話的邏輯。有如靈魂還在適應肉體的新人種,這類學生說話的句構、大腦思考、眼神與精神狀況,沒有一項達到令人放心的標準。
由於有此類「病徵」的學生比例暴增,我將現況拋到網路教師社群裡討論,眾老師也都紛紛表示,發覺學生的說話能力有退化的現象,更遑論閱讀。

●一天滑手機十八個小時!
觀察到這個現象後,我有機會就對讀書有狀況的學生進行手機使用時間調查──毫無例外地,每天的手機使用都是六、七個小時起跳,「紀錄保持人」甚至在假日玩了十八個小時!
一天上課時,我決定和學生直球對決手機使用的問題,要求大家查自己的手機使用時數。臺下開始躁動,學生紛紛「六小時」、「九小時」、「七小時」地報時數。突然一句「十三個小時」穿透整間教室,全班「嘩」一聲。
有學生滿臉笑容地說:「還好,原來大家跟我一樣玩得很凶。我還以為我有問題。」
沒想到情況這麼嚴重,全班同學無論成績如何,幾乎都陷在手機裡。

當天下課後,照例在輔導區解題,卻意外地讓我更深入手機成癮的問題。
順勢和孩子們談起為什麼一直滑手機,一個學生說她也知道不對勁,焦急自己玩到停不下來,「老師,我知道不能一直滑,但就是忍不住。」旁邊的學生紛紛表示,雖然玩久了會眼睛酸痛、頭痛或頭很脹、睡不好,但仍然常滑手機到力竭睡著,隔天睡醒時,還握著手機。還有人說不知道自己怎麼了,常常很想哭,或覺得心裡不舒服。
接著,眾人開始七嘴八舌地倒情緒,從手機聊起,延伸至各種煩惱的傾訴:

「壓力大的時候,我就滑手機。」不少學生說這是唯一的減壓方式,但不知為何,減壓完就讀不下書。
「我爸媽也手機上癮,卻只在乎我考幾分。」
「心情沮喪時,想找爸媽談心,他們卻趕我去念書。」
「考試考不好,我爸會拿書砸我。」
「考試永遠輸,念書念得好想死。」
「爸爸逼我念電資醫牙,說文組沒前途,可是我討厭數物化。」
「我媽比較喜歡我哥,不喜歡我。」
「爸媽幾乎天天吵架,放學後,我都不想回家。」
「我失眠、不由自主地掉淚,但我媽說我裝病。」
「補習補了一輩子。我活著就是為了分數嗎?」
學生發出滅世級的負能量海嘯,而當天的金句冠軍更讓我直接倒地不起──
「我爸說,這個家沒有我會更幸福。」

●腹背受敵,缺少情感支持的孩子
拼湊好幾週後,結論逐漸從我腦海中浮現:躲進手機的世界,學生才撐得住自己。因為原本該撐住孩子的大人,忘記眼前這個看起來嘻皮笑臉的孩子很需要自己的支持。就算是別人看來懶惰、學習意願低落的孩子,也很需要大人的協助。
即使已經有許多專家不斷寫文章表示,父母的支持是孩子受挫時最重要的支撐,更是續航力的來源,然而仍有許多家長未意識到「挑毛病式教養」、「不斷比較小孩」及「不陪孩子面對挫折」,對孩子身心健康所造成的驚人破壞力。
孩子常常感到爸媽不理解、或不願理解自己,同時覺得不斷被爸媽、環境或師長逼著要比別人更優秀。
面對不合理的考試與課業量,學生像是腹背受敵,回到家經常得不到家長的諒解。家長可能因為擔心小孩的程度跟不上,而別無選擇地站在孩子的對立面,逼孩子考試拿高分。
最後,孩子在學校受挫,回到家裡又無人理解,就只剩下手機螢幕後的世界能接納他了。

●受不了被逼著考試的人生
某天深夜兩點,突然收到晨曦來訊:「老師,我手機玩到停不下來,我該怎麼辦?我怕跟爸媽講會被罵得更慘。」
收到這樣的訊息,我知道螢幕另一端的晨曦狀況肯定很糟。我立刻安慰她,試著緩和她的情緒。「別擔心,我陪你面對。你現在心情還好嗎?可以跟我說你之前的學習經歷嗎?」
晨曦回訊說,她再也受不了一直被逼著考試的人生。她形容自己是典型被評量、考卷養大的小孩,不知從幾歲起,一次次的大小考試都要被比較。她爸媽常說:「別人可以,你為什麼不行?」
每次念了書還考不好,自我否定已經很難受,回家再被爸媽補兩刀,讓她坐在書桌前,只覺得書本攤在桌上,好像血盆大口會咬人。
「不知不覺地,我覺得手機螢幕後的世界,好溫暖、好迷人。」晨曦的訊息再次印證我的觀察。對這些學生而言,學習太痛苦。追分人生猶如跑不完的馬拉松,潛入手機世界,才能暫時喘口氣。
好幾次她想找我訴苦,話到嘴邊又吞回去,因為腦海浮現爸媽罵人的臉,好害怕我也是個開口就責罵的大人。但一段時間下來,聽到我上課時鼓勵學生們求助,並保證不會罵人,她遠遠地觀察及猶豫了好久,才鼓起勇氣找我求救。

全面了解晨曦的狀況後,我請她接下來,每天向我回報手機的使用時數、就寢時間與當天讀書時的心情。當她覺得心情不太對勁時,我便陪著她搞清楚自己為何情緒不佳。多數時候她心情不好,但連自己都不知道為什麼。
幾週後,她又來找我,告訴我:「自從每天要向老師報時數後,自然而然會覺得『今天要少玩一點』。不小心玩超時了卻不會被罵,這點對我而言真的好重要。」
「試著搞懂自己的情緒後,我書念得比較上軌道了。謝謝老師願意陪我面對這個問題。」她說。

●父母的支持與理解,才是特效藥
因工作需要,常在粉專回覆家長與學生的來訊。讀著螢幕上這些情緒滿溢的文字,我常惋惜父母血汗付出,卻發展成「以親情換分數」;也疼惜學生從小焚肝燒腦,操勞的程度堪比竹科工程師。

「老師,我孩子都不跟我講話,我該怎麼辦?我老公、婆婆都怪我孩子沒教好。」
「老師,爸媽一見面就問成績,我真的念得好痛苦。我好累,已經失眠好幾天了。」

訊息裡的「老師」之後,常常都是很多煩惱,很多無處訴說的苦。
「為何同住一個屋簷下的親子,常常會無法說說真心話?」我常嘆息這個現象。
奉勸各位爸媽,要把握孩子每一次找自己互動的機會。孩子們習慣先旁敲側擊,確定不會被罵後,才會說出自己真正的困難。我自己在第一線撞得頭破血流數年後,才悟出這個珍貴的道理,但親子關係禁不起這樣的摩擦。
雖然我常對學生說「別難過,把你的困難跟老師說,我陪你一起面對」,但是與爸媽比起來,老師的鼓勵,勉強只能算是山寨品。我內心知道無論自己再怎麼友善地支撐,都無法替代父母對孩子的支持與理解,畢竟老師只是個外人。
教書近二十年,面對孩子的上癮困境,我深知:「父母的支持與理解」,才是化解手機成癮的特效藥。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292
庫存 > 10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