祕密健康法則:小電大地,精神科醫師解密身心莫名病症
商品資訊
系列名:Health
ISBN13:9789869710947
替代書名:Minimizing EMF & Maximizing Earthing (MEME)
出版社:一方青
作者:杜俊賢
出版日:2024/04/10
裝訂/頁數:平裝/288頁
規格:21cm*15cm*2cm (高/寬/厚)
版次:1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序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你還不相信電磁波
會引起失眠和自律神經失調嗎?
實踐「小電大地祕密健康法則」
輕鬆遠離室內90%的電磁波
人類創造了「天空的微波羅網」和「牆壁地板的電線網」,
讓自己不知不覺被「天羅地網」般的無色無味的物理性毒素所環繞,
導致身體長期處在室內空間中多樣化人造頻率的電磁波暴露之下。
本書獨創不吃藥不打針的「小電大地祕密健康法則」(MEME健康法),
教你翻轉身心疾病,健康有活力!
醫病、更要醫治環境的「以地制電」健康理念
身為精神科醫師的杜俊賢,意外解除自己長期身陷的電、磁、波干擾,於是複製自己的經驗,成功幫助許多病人逆轉失眠困擾、紓解自律神經失調、減緩莫名身心病症等苦惱。歷經八年以上的門診臨床驗證,他將「以地制電」的實證心得化繁為簡提煉成「極小化電磁波、極大化接地氣」(Minimizing EMF & Maximizing Earthing,簡稱MEME) 的小電大地策略。
極小化電磁波,怎麼做? 睡前拔掉床邊1公尺內的電線、插座正面15公分淨空、睡前切斷Wi-Fi電源、手機開飛航、少用無線產品……,更主動的可以自行檢測居家、工作空間的電磁場強度,再加以屏蔽(例如:購買特殊窗簾或床帳、鋁箔來擋掉無線電波和微波……)。
極大化接地氣,怎麼做? 直接走出戶外踩公園地磚、泥土、草地、沙灘、抱樹……,如果沒有太多時間外出,間接的可以使用各種「人體接地設備」,讓自己身處室內也能接收到地球的能量……。
全書不藏私完整提供如何有效落實室內六大電磁波的適度減量、主動檢測、屏蔽處理等重點和訣竅,幫助每個家庭及各行各業實現類自然健康宅。
終極目標是擴大全球影響力,成為新建案與室內裝修的大趨勢甚至標準化規格,幫生命打造電磁波干擾最少、地氣能量最多、身心最放鬆的MEME健康宅。
---------------------------------------------------------
本書特色
★親身實踐擺脫電磁波敏感症,自己也變身為管理電磁波達人
作者身為精神專科的杜俊賢醫師,多年鑽研電磁波相關研究,擁有超過上千臨床案例實證,甚至走出診間訪查患者臥室,目的在找出問題癥結,幫助病人逆轉失眠之苦、排除身心之疾。
★「MEME以地制電」:關鍵掌握極小化電磁波、極大化接地氣的兩大策略
書中詳細說明各種臨床案例、電磁波的健康建議值、檢測工具,以及如何預防、如何屏蔽減量等各種因應對策和方法,達到有效遠離且收納室內電磁波;同時分享如何直接和間接「接地氣」的健康好處、怎麼做及時間長短,其奧妙就在「以地制電」。
★實踐遠離電磁波的七個MEME健康法,扭轉病症重獲身心健康
只要學會MEME健康法的七個祕密行動(MEME,音近似「祕密」),讓這些不吃藥不打針的小改變融入日常生活中,就能輕鬆遠離室內90%以上的電磁波,扭轉病症重獲身心健康!
【七個MEME健康法】
1.睡前讓「有交流電壓的電線/電器」離「床」1公尺以上
2.保持「交流電插座/開關」正前方15公分的淨空
3.睡前把「無線電波(微波)的發射源」盡量關掉或擋掉
4.保持「身體接地」或「身體電壓小於交流電壓 0.01伏特」
5.減少身體「靜電」──降來源,增排出
6.遠離或少買「靜磁場」偏高的家具、床墊、牆板
7.檢測居家和工作空間的電磁波強度,再針對處理
★不生病祕密的最後拼圖:打造築健頻淨的「MEME健康宅」
作者秉持治療病人更要醫治室內環境的理念,幫助大家逐步將室內空間打造成「類自然健康宅」,更進一步的終極目標是擴大影響力,推動「MEME健康宅」打造如同身處大自然的身心放鬆感受。
會引起失眠和自律神經失調嗎?
實踐「小電大地祕密健康法則」
輕鬆遠離室內90%的電磁波
人類創造了「天空的微波羅網」和「牆壁地板的電線網」,
讓自己不知不覺被「天羅地網」般的無色無味的物理性毒素所環繞,
導致身體長期處在室內空間中多樣化人造頻率的電磁波暴露之下。
本書獨創不吃藥不打針的「小電大地祕密健康法則」(MEME健康法),
教你翻轉身心疾病,健康有活力!
醫病、更要醫治環境的「以地制電」健康理念
身為精神科醫師的杜俊賢,意外解除自己長期身陷的電、磁、波干擾,於是複製自己的經驗,成功幫助許多病人逆轉失眠困擾、紓解自律神經失調、減緩莫名身心病症等苦惱。歷經八年以上的門診臨床驗證,他將「以地制電」的實證心得化繁為簡提煉成「極小化電磁波、極大化接地氣」(Minimizing EMF & Maximizing Earthing,簡稱MEME) 的小電大地策略。
極小化電磁波,怎麼做? 睡前拔掉床邊1公尺內的電線、插座正面15公分淨空、睡前切斷Wi-Fi電源、手機開飛航、少用無線產品……,更主動的可以自行檢測居家、工作空間的電磁場強度,再加以屏蔽(例如:購買特殊窗簾或床帳、鋁箔來擋掉無線電波和微波……)。
極大化接地氣,怎麼做? 直接走出戶外踩公園地磚、泥土、草地、沙灘、抱樹……,如果沒有太多時間外出,間接的可以使用各種「人體接地設備」,讓自己身處室內也能接收到地球的能量……。
全書不藏私完整提供如何有效落實室內六大電磁波的適度減量、主動檢測、屏蔽處理等重點和訣竅,幫助每個家庭及各行各業實現類自然健康宅。
終極目標是擴大全球影響力,成為新建案與室內裝修的大趨勢甚至標準化規格,幫生命打造電磁波干擾最少、地氣能量最多、身心最放鬆的MEME健康宅。
---------------------------------------------------------
本書特色
★親身實踐擺脫電磁波敏感症,自己也變身為管理電磁波達人
作者身為精神專科的杜俊賢醫師,多年鑽研電磁波相關研究,擁有超過上千臨床案例實證,甚至走出診間訪查患者臥室,目的在找出問題癥結,幫助病人逆轉失眠之苦、排除身心之疾。
★「MEME以地制電」:關鍵掌握極小化電磁波、極大化接地氣的兩大策略
書中詳細說明各種臨床案例、電磁波的健康建議值、檢測工具,以及如何預防、如何屏蔽減量等各種因應對策和方法,達到有效遠離且收納室內電磁波;同時分享如何直接和間接「接地氣」的健康好處、怎麼做及時間長短,其奧妙就在「以地制電」。
★實踐遠離電磁波的七個MEME健康法,扭轉病症重獲身心健康
只要學會MEME健康法的七個祕密行動(MEME,音近似「祕密」),讓這些不吃藥不打針的小改變融入日常生活中,就能輕鬆遠離室內90%以上的電磁波,扭轉病症重獲身心健康!
【七個MEME健康法】
1.睡前讓「有交流電壓的電線/電器」離「床」1公尺以上
2.保持「交流電插座/開關」正前方15公分的淨空
3.睡前把「無線電波(微波)的發射源」盡量關掉或擋掉
4.保持「身體接地」或「身體電壓小於交流電壓 0.01伏特」
5.減少身體「靜電」──降來源,增排出
6.遠離或少買「靜磁場」偏高的家具、床墊、牆板
7.檢測居家和工作空間的電磁波強度,再針對處理
★不生病祕密的最後拼圖:打造築健頻淨的「MEME健康宅」
作者秉持治療病人更要醫治室內環境的理念,幫助大家逐步將室內空間打造成「類自然健康宅」,更進一步的終極目標是擴大影響力,推動「MEME健康宅」打造如同身處大自然的身心放鬆感受。
作者簡介
杜俊賢
現任
新北市立土城醫院 精神科主治醫師兼任日間病房主任
學歷
成功大學行為醫學研究所 碩士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 學士
經歷
教育部部定講師(義守大學/美和科大任教)
清海醫院 精神科主治醫師
海慧診所 院長
義大醫院 精神科主治醫師兼任急性病房主任
台東榮民醫院 精神科主治醫師(借調支援開設急慢性病房)
高雄榮民總醫院屏東分院 精神科主治醫師
台北榮民總醫院 兒童青少年科部進修
高雄榮民總醫院 精神科住院醫師/總醫師/兼任主治醫師
台灣精神醫學會 專科醫師、會員
台灣睡眠醫學學會 會員
台灣兒童青少年醫學會 會員
中華民國能量醫學學會 理事、永久會員
臺灣輔助醫學醫學會 永久會員
高雄市接地樂活協會 創會理事長
現任
新北市立土城醫院 精神科主治醫師兼任日間病房主任
學歷
成功大學行為醫學研究所 碩士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 學士
經歷
教育部部定講師(義守大學/美和科大任教)
清海醫院 精神科主治醫師
海慧診所 院長
義大醫院 精神科主治醫師兼任急性病房主任
台東榮民醫院 精神科主治醫師(借調支援開設急慢性病房)
高雄榮民總醫院屏東分院 精神科主治醫師
台北榮民總醫院 兒童青少年科部進修
高雄榮民總醫院 精神科住院醫師/總醫師/兼任主治醫師
台灣精神醫學會 專科醫師、會員
台灣睡眠醫學學會 會員
台灣兒童青少年醫學會 會員
中華民國能量醫學學會 理事、永久會員
臺灣輔助醫學醫學會 永久會員
高雄市接地樂活協會 創會理事長
序
【作者序】
醫師意外解除 長期身陷的電、磁、波干擾,
開始自利利他, 幫助病人逆轉失眠之苦
2015年8月,某天晚餐後的逛書店時光,我讀到剛上市的《接地氣》這本書,如獲至寶般喜悅不已。當天晚上九點門診結束後,立馬聽話照作在家附近的公園草皮上赤腳站著約持續30~40分鐘,洗澡後躺在床上居然不到3分鐘就睡著了。隔天醒來精神奕奕、容光煥發,感覺睡得特別香甜!在這次神奇體驗前,已超過半年以上,我每晚至少醒來三次,每次大約要10多分鐘以上才能再入睡,而且早上幾乎都是覺得沒睡飽的狀態。
驚艷之餘,我冷靜地逐步探討原因,上網找接地氣的國內外資料,搜尋到《電磁波的真相》這本書,買儀器回家實際檢測,確認我的床上身體電壓偏高(0.2伏特)、看診座位區身體電壓也偏高(2.2伏特)。後來,除了每天持續接地氣改善睡眠的習慣,也請水電工把診所的燈具改回110伏特的電壓(原本是使用220伏特)、把櫃檯和診間電腦的插座加裝接地線、把床頭兩旁裝潢木片上的兩個插座從上游斷電(我把它暱稱為結紮)。執行了多個面向的努力,試圖從源頭把人造電場的汙染降至最低,創造讓身體電壓最低的室內環境。結果就是:困擾了我數十年的入睡困難,竟然就好轉了八九成!
憶起往事,還記得小學時期我躺在國小大操場的草皮,看著淡藍的天空白雲,整個人非常放鬆舒服、愜意無憂、嘴角微笑上揚,視野上感覺是一圈一圈的,像是隨著心跳有變動亮度的感覺,當時感覺是身體在享受這一片土地的安撫力量,心中也自然浮現對天地大自然的讚嘆!也許那時候的身心覺受,是因為身體正在逐步排出靜電、接納地氣的關係呢!
其實我從小學開始,就比較難以自然順利入睡,入睡時間經常大於30分鐘。曾經在戶外一個活動中,休息的空檔時,詢問一個同班男同學,躺下他後須花多少時間睡著?他微笑著回答我:不到10秒鐘!當下我覺得非常震撼,我的超大疑惑是:為什麼我比他差那麼多?
我排行老七(我母親當時是37歲高齡產婦),小時候比較體弱多病、常感冒氣喘,可能因體力較差、個性害羞內向,所以也比較不會跟鄰居同學在一起玩耍嬉鬧;長期以來我以為這些應該是我常在床上左右翻身幾十分鐘才入睡的原因。升上國中功課壓力較大、讀書算題用腦到11點左右時,甚至還需要一個小時左右才能入睡!這個現象持續到高中和大學時期,甚至準備大學聯考時,還需要離開床墊、改躺在房門外的磁磚地板上(哈!這正是在接地氣吧!)冰冰涼涼的比較好入睡。
大學畢業後進入醫院上班,直到民國104年開設私人診所當負責人這段期間大約20年,都常常需要數十分鐘才能入睡。除非到溫泉區度假,或者出國旅遊多日、壓力頓時減少很多的情況下,才能在十幾分鐘內入睡。身為一個專業的精神科醫師,我完全渾然不知入睡困難、淺眠、睡不飽,竟然跟床邊的電線電器有關係!醫學院沒有教、媒體訊息沒看過、或者沒強調……直到我45歲(2015年)才完全解開祕密:接地氣與電磁波這兩大關鍵。
接著,我開始把這樣的逆轉勝經驗複製在病人身上,過程中驚喜連連,病人也多加肯定,甚至還讓我發現了更多有關電磁波負面健康效應的奧祕,甚至連神經退化疾病、自體免疫疾病、高血壓、糖尿病、癌症、自律神經失調…等等都可能相關,以上這些都是目前科學界還在努力證明的研究主題。我了解到電磁波不是一個東西,而是至少三種東西(電、磁、波)。但是,台灣媒體上常認定電磁波是指「交流磁場」還有「無線電波」,幾乎完全沒有人在關心「交流電場」的干擾。我很確定自己的失眠,是起因於床邊的電場過高(所以接地氣才會快速而明顯有效),而不是起因於「交流磁場」還有「無線電波」(因為我床區這兩項的檢測數值都很低)。
悠悠8載,我累積了上千例與電磁波暴露有關的失眠、莫名病症、自律神經失調
的臨床案例,雖然目前絕大部分算是臨床經驗上的前後因果驗證(before-and-after cause-effect relationship),也就是說,請病人拔掉床邊電線之後、再來評估睡眠等症狀改善的程度,甚至邀請病人再嘗試把插頭插回去、看症狀是否回到從前狀態。相信不久的將來會出現各種臨床或學術研究結果,來支持贊同我的發現與主張。
總結這幾年來我個人初步的臨床驗證和全球電磁波致病機轉的理論假說,我直覺地主張:專家以及社會大眾對於臥室「交流電場」的忽視,有可能在目前慢性病逐年攀升、安眠藥處方量逐年攀升、健保支出也負擔越來越重、但民眾的健康卻看不到正向的提升……這整大片健康-疾病-醫療-公衛的生態變遷之中,扮演一定的角色。
簡言之,我從2015年透過接地氣改善自身失眠的經驗,而恍然大悟自己應該是自幼年即飽受電磁波危害干擾的人,透過自助助人的良性循環過程、重複臨床驗證和確認之下,雖然目前科學界仍然對「人造電磁波的健康效應」持續爭論、或抱持懷疑、甚至否定的角度來看待,我已經了然於胸,決定逆風而行——室內環境中的人造電磁波,就是本書要努力幫大眾「極小化」、「隔之以地」的文明慢性病的隱藏版主角。
【推薦序1】小電大地MEME健康法則, 具領先突破性的發現和成效!
電力和電訊,是現代文明科技的兩大基礎,在醫院這樣重要的基礎建設機構裡,電力供應的穩定是病患生命維持和有效搶救的 基本必須,醫療照護領域之中無線通訊的品質和各種無線科技的 導入,左右了AI人工智慧醫療、遠距醫療的擴增和突破,也是各 個國家積極開發、爭相競逐的方向,然而,在未來5G應用(電動 車、無人機、無人艇、智慧居家、物聯網等等)和AI PC更快速蓬勃的發展運用下,未來勢必我們每個人的身體將可能會暴露在密度更高、強度加成累積的電磁波之中。
從環境醫學領域之中暴露體 (exposome) 的概念、以及總負擔(total burden) 的角度看,讓人不免擔憂身體的細胞和各個生理系統是否會受到這些「持續加總」的外來電磁波能量的干擾,在長期累積之下或許將超越人體免疫力、復原力所能承擔,進而誘發各式各樣醫學上檢查不出明顯器官失衡的莫名病症!我的專長是小兒免疫風濕領域,包括許多過敏症、自體免疫 疾病、甚至白血病,雖然關於癌症的部分,流行病學以及致病機轉 方面上尚有不少仍待開發,然而,除了遵循嚴格的科學精神以及醫學倫理之外,醫生最重要的還是要「幫助病人解決他的苦惱」,所以任何可能與疾病的發生、惡化以及延續有關的內在外在因素,包括基因、生理、體質、藥物、心理、社會、各類環境因素等,我認為還是有必要加以評估和矯正。
我所認識的杜醫師是個開朗誠實正直又積極努力的醫師,曾經在任職之初的例行性院長與醫師會談中,便與我分享美國賓州兒 童醫院有關早產兒保溫箱接地的臨床試驗論文,那時我就感覺他將來的發展潛力應該不小!果然,在任職剛滿三年左右就能善用個人時間寫出這樣一本臨床案例豐富、學理探究深入、初發心熱情、寫 作力道優秀的科普教育書,我願為他祝福,深感欣慰,也替本院歡喜。
我想勉勵俊賢醫師能持續協助病患找到失眠和自律神經失調等等莫名病症(non-specific symptoms) 的關鍵病因,(例如:本書所舉例的睡眠期間床附近的電線電器、木質家具或裝潢裡的電線插 座、無線訊號強度、以及使用手機的習慣等等),並藉由本書向社 會大眾傳達正確看待和防治電磁波汙染的最新知識與實用技巧。尤其重要的,是能夠吸引更多基礎和臨床的研究人員在這個大範圍主題上持續深入,不只做到案例系列的報告,更要做跨科、 跨領域的臨床研究,發表論文,讓世界上更多的醫學相關專家更加洞悉「長期、慢性、多樣化的電磁波加總暴露」在影響人類症狀與 疾病所扮演的角色。 相信本書主軸的「小電大地MEME健康法則」在主流醫學裡的全人整合醫療、社區醫療、高階健檢、安寧照護、癌症診療品質認證、甚至精準醫療各方面的應用上,會有領先突破性的發展和成效。
黃璟隆 新北市立土城醫院院長
【推薦序2】本書是病人的福氣,也將是醫師的思路再提升
人類大腦受限於感官系統,尤其是視覺與聽覺的訊息傳遞,對於看不到、聽不到的現象,就會以為不存在而忽略。幸賴科技的進步,可以補足這個不足。病毒的被看見就是最好的例子。電磁波亦是如此,也是拜科技之賜,人類發明各種電器用品改善生活品質,增加便利性,但同時也在自己的居住環境中,創造 看不見但存在的「天羅地網」,電子通訊的3G進化到5G,如同工業革命帶來的環境破壞與汙染,如果沒有重視並提出有效且低副作用的解決方案,地球將面臨重大浩劫!處於生態系的所有生物包 括人類,將無一倖免,雖有移居外太空之說,但是若人類使用環境 的方法及心態不變,那也將陷入「破壞環境一再離開」的惡性循環 模式。
杜醫師以自己高敏感的體質及過人的智慧,並積極從國內外 專家取得相關指引,加上長達十年的臨床經驗,以慈悲的智慧提出「祕密健康法則」,正如暮鼓晨鐘,發人深省!「輔助醫學」所強 調的正是用非藥物面向,藉各種先進方式找出病因,然後運用低副作用、少傷害的實證對治醫學。「看見」帶來「解脫」,若將電磁波的影響放入臨床醫師面 對疑難雜症排除的選項之中,這將是病人的福氣,也將是醫師的思 路再提升!鼓勵大家重視這個議題並值得研究!推薦這本書給對輔助醫學有同好及追求健康的有心人士!
陳韜名 臺灣輔助醫學醫學會理事長
【推薦序3】小電大地法則,我的莫名頭痛次數 與症狀減少90%以上
從公元前六世紀古希臘泰勒斯觀察到羽毛靜電現象,17世紀「電學之父」威廉•吉爾伯特開創電學與磁學,18世紀富蘭克林發明電池,到19世紀愛迪生發明電燈,「電」不斷帶給人類生活莫大的方便,20世紀起各種電器產品,接著電腦的發明,到網路手機突 破性發展,更是大鳴大放。
今天21世紀的電磁產品更是如火箭沖天,繼續快速發展,殊不知在全球電網籠罩之下的你我他,日常生活已變成「無電不能」之 地步,遍布偏鄉角落,到處都充滿了電與磁,雖然4G的手機早已 帶給我們莫大的方便,但是未來5G甚至AI更快速的發展運用下,未來會必定面臨密度更高、能量更強的電磁波圍繞在生活環境之中,無處閃避!
我們都在享受方便,大家有沒有想過網路的發達,在市區生活其實真的是電磁波汙染危機重重,到處有陷阱!因為你我他都到處散發電磁波,帶給我們方便,卻也大家無意間傷害到自己還互相傷害。
就以我的個人例子為例,我的診所在於中壢鬧區,只要走出房門外,無線電磁波立刻增加為100~1000uW/m2上下,即使診所旁邊的中壢中正公園也不例外,平均竟也在300~400之間,唯一值得慶幸的是,進了診所內50公分就會立刻降到1~20,原來這就是房子是黏著地上隨時接了地氣,真的是慶幸能受到地球母親的保護。可是好景不常,一到診所櫃檯旁就有無線Wi-Fi分享器,手上電磁 波檢測器又開始嗶嗶嗶,三萬五萬八萬不斷的波動變化,有誰曾想過無異常的睡區數值是要10以下啊!這相差可是幾千倍。
若不知道可以用鋁箔紙將Wi-Fi分享器做屏蔽擋波,長期下來 診所的護理人員健康該怎麼辦?在還沒有跟作者杜醫師認識以前, 不懂電的我哪裡會知道這些健康陷阱呢?你我他更是因為不知道, 自然就不注重,更因此深受其害。
在此,我分享一個對杜醫師的感謝經驗:原來我多年來經常會頭痛,原因竟然是看診時,被自己診間滿滿各種電腦電器設備的 「交流電場」傷害到。為何會有這樣的歸因和推論?因為事實證明:當我利用杜醫師在我診所現場教我、並幫我的診間設備「復接」 確接地線、以及所有電線「外包銅箔且接地」之後,從此莫名頭痛 的次數與症狀竟然減少90%以上!這是我最大的個人體驗。
今天這麼好的一本書出版,提供正確防治電磁波汙染的知識, 讓我們的生活在享受各種現代化網路便利之餘,又能不受到傷害,讓生命歷程更安詳健康。所以我很榮幸有機會為杜醫師這本書寫序,一定要好好推薦,讓真正善知識傳揚四海、澤被眾生。
羅仕寬 中華民國能量醫學學會理事長/吉康耳鼻喉科診所院長
【推薦序4】彌足珍貴的實證信息,來得正是時候,簡單有效,讓你我健康狀態變更好
這本書裡有非常重要的資訊,因為我們日常環境中的電磁汙染一直在日益增加,但是,卻很少有人認識到這個現象正在影響到 每個人的健康。如果我們不認識到這個事實、或不做任何的改變,人們會繼續以各種方式遭受痛苦,而無法意識到為什麼生病了,或 者為什麼生活品質受到影響。
2023年,我寫了一篇文章來描述「接地氣的有益影響」及「電磁場跟晝夜節律」對我們健康的重要性(註1)。不久後,我收到了杜醫師的一封電子郵件,形容他對這些主題感到興趣。我馬上知道杜醫師是一位很特別的精神科醫生,因為大多數在醫療領域的人,不知道地球電磁場、電子設備、手機和Wi-Fi均可以影響到我們身體 健康。之後我們約去爬山,並赤腳爬山享受一個接地的機會。
從那時起,我們常常分享和討論接地氣和電磁場相關的最新科學發現,杜醫師也與我分享了他在臨床工作中的觀察。基本上,他把病人居家中電子設備減至最低,尤其是臥房,並讓他們增加接地氣的時間及減少手機和Wi-Fi的電磁波暴露來改善他們的症狀和 生活品質。顯然,在這本書中詳細描述的這些正向結果,對於「醫學如何治療慢性疾病」以及「一般人群的健康」具有特別的意義。
杜醫師也有開辦工作坊或視訊課程,幫民眾了解電磁場和電磁波的現象,他會開玩笑地說課程內容是「醫學院老師沒教過的課」。這個說法我很認同,因為很少老師告訴過我們地球有帶負電,而我們的身體也需要負電,也會從尿液,糞便和汗水排出正電;或者受傷以後,身體會發出微電流來調控傷口療癒,而中醫的針灸同樣可 以刺激這些穴道,讓微電流來調整身體功能;也有好幾千項研究顯示Wi-Fi 和手機發出的電磁波,可以對細胞和器官產生負面影響。 這顯示人們對於電磁場對人類健康的影響,有很多需要進一步了解和改變的地方。
我認為杜醫師的訊息來得正是時候。當台灣每個人都沉迷於手機和藍牙耳機時,而且許多商人與電信公司正在致力研發人工智 慧(AI) 和物聯網(IoT)時,造成了成千上萬的人把越來越多的無線 電子設備安裝在人們的家中,而人們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對健康會 造成巨大的影響。
我自己對電磁學領域的了解,並不是在學校課堂中得知,而 是自己有興趣,並投入這個領域,研讀許多課本和文獻之後,才了解它的重要性。例如,在《The Invisible Rainbow》一書中,Arthur Firstenberg 回顧了近代200多年的歷史,解釋了城市和家庭的電氣化以及我們對手機和Wi-Fi等無線技術的發展,很可能進而增長第 二型糖尿病、心臟病和癌症的發生案例(註2)。
Firstenberg也意識到人類歷史上電磁汙染的大幅增加,有可能跟許多流感疫情的大爆發有關(註2)。就像以前人類剛開始抽菸和使用石棉一樣,不知道對身體有害,需要等20~30年後,才發現對人體的影響;我們需要多久的時間,才可以意識到2019年疫情開始的幾天前,剛開始大量發射升空的低軌道衛星所產生的全地球電磁波巨大改變,已經且即將如何嚴重地干擾我們的健康呢? 雖然科學研究的進展緩慢,但為了自身和家人的健康促進, 我們仍然需要一步一步瞭解、並減少室內身邊的電子和無線設備所 發出的過多人造電磁波。
我相信這本《祕密健康法則:小電大地,精神科醫師解密身心莫名病症》,書中已經發現了室內電磁波汙染 之解決方案的很大一部分,不同於其他的書籍,他的方法非常簡單 而且有效。現在我們可以藉由學習杜醫師所整理的知識案例和對策 來取得這些重要信息,我認為這能使您的健康狀態變得更好。
(註1) Martel J, Chang SH, Chevalier G, Ojcius DM, Young JD (2023) Influence of electromagnetic fields on the circadian rhythm: Implications for human health and disease. Biomedical Journal 46: 48–59.
(註2) Firstenberg A (2017) The Invisible Rainbow: A History of Electricity and Life. Chelsea Green: London. 17
馬奕安 長庚分子及臨床免疫中心博士
【推薦序5】
一本生活與專業研究結合的書,引領人們健康生活
日本生理人類學者佐藤方彥教授提及,在人類五百晚年進化的過程中,我們絕大多數的時間是在自然環境中進化 。1760年工業革命後進入近代文明,我們的生活與自然環境接觸的時間逐漸地減少;反之,受到近代科技文明的影響卻日漸地增加。如今我們於自然中進化的身體,卻深受到二百多年來現代文明的影響,尤其是近50年來科技文明所帶來環境劇烈改變的影響。
在我們享受近代科學文明帶來的便利與進步的正向影響。同時,這樣的負面影響也絕對不同於過去數百萬年的變化,其中之一便是電磁波對人體的影響。電磁波在過去數百萬年期間,除卻自然環境所產生的背景值,人類歷史上,也僅僅近百年來逐漸的身受其影響。
自然環境所產生電磁波對我們不會有影響,因為我們是在這樣的環境中進化而來。但是,工業革命之後,尤其是近50年來無線通訊技術的進步,使得人們無法避免的、也無法拒絕的於各種不同高低頻電磁波中生活。可以知道的是,這樣的電磁波對人體目前無立即危害的影響,但是長期慢性影響的研究其實只是正開始而已。杜醫師以自身的體驗以及臨床上的實證,開始這項研究,也初步可以實證對於身體確有負面影響。
美國著名的健康環境學者Barbara Dellinger認為,健康環境應該是一處生、老、病、癒的關鍵性時刻、以及建築支持這些事件與狀況的空間 。因此健康療癒的生活,是空間設計領域所追求的終極根本目的。
現代科技帶來的負面影響我們無法避免,因為方便好用且時尚,但是我們可以認識它,小心使用它。然而,室內設計專業領域於這一方面的研究與設計落實尚未開始。我們期待杜醫師這一本《祕密健康法則:小電大地,精神科醫師解密身心莫名病症》,其闡述生活與研究結合的書中有最大的收穫,那便是正確的健康生活方式的開始。
(註1)佐藤方彥編,(1997),最新生理人類學,朝倉書店,Page 128-130。
(註2) Cynthia McCullough, (2009), Evidence-based design for healthcare Facilities, SIGMA, Theta Tau International, Page 45-47.
吳燦中 中原大學室內設計學系專任副教授,日本秋田大學醫學博士
醫師意外解除 長期身陷的電、磁、波干擾,
開始自利利他, 幫助病人逆轉失眠之苦
2015年8月,某天晚餐後的逛書店時光,我讀到剛上市的《接地氣》這本書,如獲至寶般喜悅不已。當天晚上九點門診結束後,立馬聽話照作在家附近的公園草皮上赤腳站著約持續30~40分鐘,洗澡後躺在床上居然不到3分鐘就睡著了。隔天醒來精神奕奕、容光煥發,感覺睡得特別香甜!在這次神奇體驗前,已超過半年以上,我每晚至少醒來三次,每次大約要10多分鐘以上才能再入睡,而且早上幾乎都是覺得沒睡飽的狀態。
驚艷之餘,我冷靜地逐步探討原因,上網找接地氣的國內外資料,搜尋到《電磁波的真相》這本書,買儀器回家實際檢測,確認我的床上身體電壓偏高(0.2伏特)、看診座位區身體電壓也偏高(2.2伏特)。後來,除了每天持續接地氣改善睡眠的習慣,也請水電工把診所的燈具改回110伏特的電壓(原本是使用220伏特)、把櫃檯和診間電腦的插座加裝接地線、把床頭兩旁裝潢木片上的兩個插座從上游斷電(我把它暱稱為結紮)。執行了多個面向的努力,試圖從源頭把人造電場的汙染降至最低,創造讓身體電壓最低的室內環境。結果就是:困擾了我數十年的入睡困難,竟然就好轉了八九成!
憶起往事,還記得小學時期我躺在國小大操場的草皮,看著淡藍的天空白雲,整個人非常放鬆舒服、愜意無憂、嘴角微笑上揚,視野上感覺是一圈一圈的,像是隨著心跳有變動亮度的感覺,當時感覺是身體在享受這一片土地的安撫力量,心中也自然浮現對天地大自然的讚嘆!也許那時候的身心覺受,是因為身體正在逐步排出靜電、接納地氣的關係呢!
其實我從小學開始,就比較難以自然順利入睡,入睡時間經常大於30分鐘。曾經在戶外一個活動中,休息的空檔時,詢問一個同班男同學,躺下他後須花多少時間睡著?他微笑著回答我:不到10秒鐘!當下我覺得非常震撼,我的超大疑惑是:為什麼我比他差那麼多?
我排行老七(我母親當時是37歲高齡產婦),小時候比較體弱多病、常感冒氣喘,可能因體力較差、個性害羞內向,所以也比較不會跟鄰居同學在一起玩耍嬉鬧;長期以來我以為這些應該是我常在床上左右翻身幾十分鐘才入睡的原因。升上國中功課壓力較大、讀書算題用腦到11點左右時,甚至還需要一個小時左右才能入睡!這個現象持續到高中和大學時期,甚至準備大學聯考時,還需要離開床墊、改躺在房門外的磁磚地板上(哈!這正是在接地氣吧!)冰冰涼涼的比較好入睡。
大學畢業後進入醫院上班,直到民國104年開設私人診所當負責人這段期間大約20年,都常常需要數十分鐘才能入睡。除非到溫泉區度假,或者出國旅遊多日、壓力頓時減少很多的情況下,才能在十幾分鐘內入睡。身為一個專業的精神科醫師,我完全渾然不知入睡困難、淺眠、睡不飽,竟然跟床邊的電線電器有關係!醫學院沒有教、媒體訊息沒看過、或者沒強調……直到我45歲(2015年)才完全解開祕密:接地氣與電磁波這兩大關鍵。
接著,我開始把這樣的逆轉勝經驗複製在病人身上,過程中驚喜連連,病人也多加肯定,甚至還讓我發現了更多有關電磁波負面健康效應的奧祕,甚至連神經退化疾病、自體免疫疾病、高血壓、糖尿病、癌症、自律神經失調…等等都可能相關,以上這些都是目前科學界還在努力證明的研究主題。我了解到電磁波不是一個東西,而是至少三種東西(電、磁、波)。但是,台灣媒體上常認定電磁波是指「交流磁場」還有「無線電波」,幾乎完全沒有人在關心「交流電場」的干擾。我很確定自己的失眠,是起因於床邊的電場過高(所以接地氣才會快速而明顯有效),而不是起因於「交流磁場」還有「無線電波」(因為我床區這兩項的檢測數值都很低)。
悠悠8載,我累積了上千例與電磁波暴露有關的失眠、莫名病症、自律神經失調
的臨床案例,雖然目前絕大部分算是臨床經驗上的前後因果驗證(before-and-after cause-effect relationship),也就是說,請病人拔掉床邊電線之後、再來評估睡眠等症狀改善的程度,甚至邀請病人再嘗試把插頭插回去、看症狀是否回到從前狀態。相信不久的將來會出現各種臨床或學術研究結果,來支持贊同我的發現與主張。
總結這幾年來我個人初步的臨床驗證和全球電磁波致病機轉的理論假說,我直覺地主張:專家以及社會大眾對於臥室「交流電場」的忽視,有可能在目前慢性病逐年攀升、安眠藥處方量逐年攀升、健保支出也負擔越來越重、但民眾的健康卻看不到正向的提升……這整大片健康-疾病-醫療-公衛的生態變遷之中,扮演一定的角色。
簡言之,我從2015年透過接地氣改善自身失眠的經驗,而恍然大悟自己應該是自幼年即飽受電磁波危害干擾的人,透過自助助人的良性循環過程、重複臨床驗證和確認之下,雖然目前科學界仍然對「人造電磁波的健康效應」持續爭論、或抱持懷疑、甚至否定的角度來看待,我已經了然於胸,決定逆風而行——室內環境中的人造電磁波,就是本書要努力幫大眾「極小化」、「隔之以地」的文明慢性病的隱藏版主角。
【推薦序1】小電大地MEME健康法則, 具領先突破性的發現和成效!
電力和電訊,是現代文明科技的兩大基礎,在醫院這樣重要的基礎建設機構裡,電力供應的穩定是病患生命維持和有效搶救的 基本必須,醫療照護領域之中無線通訊的品質和各種無線科技的 導入,左右了AI人工智慧醫療、遠距醫療的擴增和突破,也是各 個國家積極開發、爭相競逐的方向,然而,在未來5G應用(電動 車、無人機、無人艇、智慧居家、物聯網等等)和AI PC更快速蓬勃的發展運用下,未來勢必我們每個人的身體將可能會暴露在密度更高、強度加成累積的電磁波之中。
從環境醫學領域之中暴露體 (exposome) 的概念、以及總負擔(total burden) 的角度看,讓人不免擔憂身體的細胞和各個生理系統是否會受到這些「持續加總」的外來電磁波能量的干擾,在長期累積之下或許將超越人體免疫力、復原力所能承擔,進而誘發各式各樣醫學上檢查不出明顯器官失衡的莫名病症!我的專長是小兒免疫風濕領域,包括許多過敏症、自體免疫 疾病、甚至白血病,雖然關於癌症的部分,流行病學以及致病機轉 方面上尚有不少仍待開發,然而,除了遵循嚴格的科學精神以及醫學倫理之外,醫生最重要的還是要「幫助病人解決他的苦惱」,所以任何可能與疾病的發生、惡化以及延續有關的內在外在因素,包括基因、生理、體質、藥物、心理、社會、各類環境因素等,我認為還是有必要加以評估和矯正。
我所認識的杜醫師是個開朗誠實正直又積極努力的醫師,曾經在任職之初的例行性院長與醫師會談中,便與我分享美國賓州兒 童醫院有關早產兒保溫箱接地的臨床試驗論文,那時我就感覺他將來的發展潛力應該不小!果然,在任職剛滿三年左右就能善用個人時間寫出這樣一本臨床案例豐富、學理探究深入、初發心熱情、寫 作力道優秀的科普教育書,我願為他祝福,深感欣慰,也替本院歡喜。
我想勉勵俊賢醫師能持續協助病患找到失眠和自律神經失調等等莫名病症(non-specific symptoms) 的關鍵病因,(例如:本書所舉例的睡眠期間床附近的電線電器、木質家具或裝潢裡的電線插 座、無線訊號強度、以及使用手機的習慣等等),並藉由本書向社 會大眾傳達正確看待和防治電磁波汙染的最新知識與實用技巧。尤其重要的,是能夠吸引更多基礎和臨床的研究人員在這個大範圍主題上持續深入,不只做到案例系列的報告,更要做跨科、 跨領域的臨床研究,發表論文,讓世界上更多的醫學相關專家更加洞悉「長期、慢性、多樣化的電磁波加總暴露」在影響人類症狀與 疾病所扮演的角色。 相信本書主軸的「小電大地MEME健康法則」在主流醫學裡的全人整合醫療、社區醫療、高階健檢、安寧照護、癌症診療品質認證、甚至精準醫療各方面的應用上,會有領先突破性的發展和成效。
黃璟隆 新北市立土城醫院院長
【推薦序2】本書是病人的福氣,也將是醫師的思路再提升
人類大腦受限於感官系統,尤其是視覺與聽覺的訊息傳遞,對於看不到、聽不到的現象,就會以為不存在而忽略。幸賴科技的進步,可以補足這個不足。病毒的被看見就是最好的例子。電磁波亦是如此,也是拜科技之賜,人類發明各種電器用品改善生活品質,增加便利性,但同時也在自己的居住環境中,創造 看不見但存在的「天羅地網」,電子通訊的3G進化到5G,如同工業革命帶來的環境破壞與汙染,如果沒有重視並提出有效且低副作用的解決方案,地球將面臨重大浩劫!處於生態系的所有生物包 括人類,將無一倖免,雖有移居外太空之說,但是若人類使用環境 的方法及心態不變,那也將陷入「破壞環境一再離開」的惡性循環 模式。
杜醫師以自己高敏感的體質及過人的智慧,並積極從國內外 專家取得相關指引,加上長達十年的臨床經驗,以慈悲的智慧提出「祕密健康法則」,正如暮鼓晨鐘,發人深省!「輔助醫學」所強 調的正是用非藥物面向,藉各種先進方式找出病因,然後運用低副作用、少傷害的實證對治醫學。「看見」帶來「解脫」,若將電磁波的影響放入臨床醫師面 對疑難雜症排除的選項之中,這將是病人的福氣,也將是醫師的思 路再提升!鼓勵大家重視這個議題並值得研究!推薦這本書給對輔助醫學有同好及追求健康的有心人士!
陳韜名 臺灣輔助醫學醫學會理事長
【推薦序3】小電大地法則,我的莫名頭痛次數 與症狀減少90%以上
從公元前六世紀古希臘泰勒斯觀察到羽毛靜電現象,17世紀「電學之父」威廉•吉爾伯特開創電學與磁學,18世紀富蘭克林發明電池,到19世紀愛迪生發明電燈,「電」不斷帶給人類生活莫大的方便,20世紀起各種電器產品,接著電腦的發明,到網路手機突 破性發展,更是大鳴大放。
今天21世紀的電磁產品更是如火箭沖天,繼續快速發展,殊不知在全球電網籠罩之下的你我他,日常生活已變成「無電不能」之 地步,遍布偏鄉角落,到處都充滿了電與磁,雖然4G的手機早已 帶給我們莫大的方便,但是未來5G甚至AI更快速的發展運用下,未來會必定面臨密度更高、能量更強的電磁波圍繞在生活環境之中,無處閃避!
我們都在享受方便,大家有沒有想過網路的發達,在市區生活其實真的是電磁波汙染危機重重,到處有陷阱!因為你我他都到處散發電磁波,帶給我們方便,卻也大家無意間傷害到自己還互相傷害。
就以我的個人例子為例,我的診所在於中壢鬧區,只要走出房門外,無線電磁波立刻增加為100~1000uW/m2上下,即使診所旁邊的中壢中正公園也不例外,平均竟也在300~400之間,唯一值得慶幸的是,進了診所內50公分就會立刻降到1~20,原來這就是房子是黏著地上隨時接了地氣,真的是慶幸能受到地球母親的保護。可是好景不常,一到診所櫃檯旁就有無線Wi-Fi分享器,手上電磁 波檢測器又開始嗶嗶嗶,三萬五萬八萬不斷的波動變化,有誰曾想過無異常的睡區數值是要10以下啊!這相差可是幾千倍。
若不知道可以用鋁箔紙將Wi-Fi分享器做屏蔽擋波,長期下來 診所的護理人員健康該怎麼辦?在還沒有跟作者杜醫師認識以前, 不懂電的我哪裡會知道這些健康陷阱呢?你我他更是因為不知道, 自然就不注重,更因此深受其害。
在此,我分享一個對杜醫師的感謝經驗:原來我多年來經常會頭痛,原因竟然是看診時,被自己診間滿滿各種電腦電器設備的 「交流電場」傷害到。為何會有這樣的歸因和推論?因為事實證明:當我利用杜醫師在我診所現場教我、並幫我的診間設備「復接」 確接地線、以及所有電線「外包銅箔且接地」之後,從此莫名頭痛 的次數與症狀竟然減少90%以上!這是我最大的個人體驗。
今天這麼好的一本書出版,提供正確防治電磁波汙染的知識, 讓我們的生活在享受各種現代化網路便利之餘,又能不受到傷害,讓生命歷程更安詳健康。所以我很榮幸有機會為杜醫師這本書寫序,一定要好好推薦,讓真正善知識傳揚四海、澤被眾生。
羅仕寬 中華民國能量醫學學會理事長/吉康耳鼻喉科診所院長
【推薦序4】彌足珍貴的實證信息,來得正是時候,簡單有效,讓你我健康狀態變更好
這本書裡有非常重要的資訊,因為我們日常環境中的電磁汙染一直在日益增加,但是,卻很少有人認識到這個現象正在影響到 每個人的健康。如果我們不認識到這個事實、或不做任何的改變,人們會繼續以各種方式遭受痛苦,而無法意識到為什麼生病了,或 者為什麼生活品質受到影響。
2023年,我寫了一篇文章來描述「接地氣的有益影響」及「電磁場跟晝夜節律」對我們健康的重要性(註1)。不久後,我收到了杜醫師的一封電子郵件,形容他對這些主題感到興趣。我馬上知道杜醫師是一位很特別的精神科醫生,因為大多數在醫療領域的人,不知道地球電磁場、電子設備、手機和Wi-Fi均可以影響到我們身體 健康。之後我們約去爬山,並赤腳爬山享受一個接地的機會。
從那時起,我們常常分享和討論接地氣和電磁場相關的最新科學發現,杜醫師也與我分享了他在臨床工作中的觀察。基本上,他把病人居家中電子設備減至最低,尤其是臥房,並讓他們增加接地氣的時間及減少手機和Wi-Fi的電磁波暴露來改善他們的症狀和 生活品質。顯然,在這本書中詳細描述的這些正向結果,對於「醫學如何治療慢性疾病」以及「一般人群的健康」具有特別的意義。
杜醫師也有開辦工作坊或視訊課程,幫民眾了解電磁場和電磁波的現象,他會開玩笑地說課程內容是「醫學院老師沒教過的課」。這個說法我很認同,因為很少老師告訴過我們地球有帶負電,而我們的身體也需要負電,也會從尿液,糞便和汗水排出正電;或者受傷以後,身體會發出微電流來調控傷口療癒,而中醫的針灸同樣可 以刺激這些穴道,讓微電流來調整身體功能;也有好幾千項研究顯示Wi-Fi 和手機發出的電磁波,可以對細胞和器官產生負面影響。 這顯示人們對於電磁場對人類健康的影響,有很多需要進一步了解和改變的地方。
我認為杜醫師的訊息來得正是時候。當台灣每個人都沉迷於手機和藍牙耳機時,而且許多商人與電信公司正在致力研發人工智 慧(AI) 和物聯網(IoT)時,造成了成千上萬的人把越來越多的無線 電子設備安裝在人們的家中,而人們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對健康會 造成巨大的影響。
我自己對電磁學領域的了解,並不是在學校課堂中得知,而 是自己有興趣,並投入這個領域,研讀許多課本和文獻之後,才了解它的重要性。例如,在《The Invisible Rainbow》一書中,Arthur Firstenberg 回顧了近代200多年的歷史,解釋了城市和家庭的電氣化以及我們對手機和Wi-Fi等無線技術的發展,很可能進而增長第 二型糖尿病、心臟病和癌症的發生案例(註2)。
Firstenberg也意識到人類歷史上電磁汙染的大幅增加,有可能跟許多流感疫情的大爆發有關(註2)。就像以前人類剛開始抽菸和使用石棉一樣,不知道對身體有害,需要等20~30年後,才發現對人體的影響;我們需要多久的時間,才可以意識到2019年疫情開始的幾天前,剛開始大量發射升空的低軌道衛星所產生的全地球電磁波巨大改變,已經且即將如何嚴重地干擾我們的健康呢? 雖然科學研究的進展緩慢,但為了自身和家人的健康促進, 我們仍然需要一步一步瞭解、並減少室內身邊的電子和無線設備所 發出的過多人造電磁波。
我相信這本《祕密健康法則:小電大地,精神科醫師解密身心莫名病症》,書中已經發現了室內電磁波汙染 之解決方案的很大一部分,不同於其他的書籍,他的方法非常簡單 而且有效。現在我們可以藉由學習杜醫師所整理的知識案例和對策 來取得這些重要信息,我認為這能使您的健康狀態變得更好。
(註1) Martel J, Chang SH, Chevalier G, Ojcius DM, Young JD (2023) Influence of electromagnetic fields on the circadian rhythm: Implications for human health and disease. Biomedical Journal 46: 48–59.
(註2) Firstenberg A (2017) The Invisible Rainbow: A History of Electricity and Life. Chelsea Green: London. 17
馬奕安 長庚分子及臨床免疫中心博士
【推薦序5】
一本生活與專業研究結合的書,引領人們健康生活
日本生理人類學者佐藤方彥教授提及,在人類五百晚年進化的過程中,我們絕大多數的時間是在自然環境中進化 。1760年工業革命後進入近代文明,我們的生活與自然環境接觸的時間逐漸地減少;反之,受到近代科技文明的影響卻日漸地增加。如今我們於自然中進化的身體,卻深受到二百多年來現代文明的影響,尤其是近50年來科技文明所帶來環境劇烈改變的影響。
在我們享受近代科學文明帶來的便利與進步的正向影響。同時,這樣的負面影響也絕對不同於過去數百萬年的變化,其中之一便是電磁波對人體的影響。電磁波在過去數百萬年期間,除卻自然環境所產生的背景值,人類歷史上,也僅僅近百年來逐漸的身受其影響。
自然環境所產生電磁波對我們不會有影響,因為我們是在這樣的環境中進化而來。但是,工業革命之後,尤其是近50年來無線通訊技術的進步,使得人們無法避免的、也無法拒絕的於各種不同高低頻電磁波中生活。可以知道的是,這樣的電磁波對人體目前無立即危害的影響,但是長期慢性影響的研究其實只是正開始而已。杜醫師以自身的體驗以及臨床上的實證,開始這項研究,也初步可以實證對於身體確有負面影響。
美國著名的健康環境學者Barbara Dellinger認為,健康環境應該是一處生、老、病、癒的關鍵性時刻、以及建築支持這些事件與狀況的空間 。因此健康療癒的生活,是空間設計領域所追求的終極根本目的。
現代科技帶來的負面影響我們無法避免,因為方便好用且時尚,但是我們可以認識它,小心使用它。然而,室內設計專業領域於這一方面的研究與設計落實尚未開始。我們期待杜醫師這一本《祕密健康法則:小電大地,精神科醫師解密身心莫名病症》,其闡述生活與研究結合的書中有最大的收穫,那便是正確的健康生活方式的開始。
(註1)佐藤方彥編,(1997),最新生理人類學,朝倉書店,Page 128-130。
(註2) Cynthia McCullough, (2009), Evidence-based design for healthcare Facilities, SIGMA, Theta Tau International, Page 45-47.
吳燦中 中原大學室內設計學系專任副教授,日本秋田大學醫學博士
目次
第一篇 領悟:醫師變身柯南,精神科專業為何斜槓成電磁波收納專家?
Chapter 1精神科醫師身受電磁波危害,久病成良醫
醫師長期受電磁波干擾而不自知
精神科醫師「邊看診、邊查房」?
醫師不止治療病人,還要治療「環境」
影響健康不可忽視的環境因素?
失眠可能帶來整體身心健康的損壞
百病之源的失眠,移除電磁波就能改善?!
Chapter 2你常有失眠、莫名病症、自律神經失調嗎?
你是否被「電」到讓身體難受而不自覺?
別讓你家的電磁波成了隱藏版致病元凶──失眠和莫名病症的真相?
工作場域的電磁波可能加重壓力、默默干擾健康!
•醫院建築也重視極低頻電磁場之測量與管理
期待「電磁波敏感症」儘速受到各界重視
• 不要混淆EHS這縮寫的不同內涵
你知道到處都有電磁波過敏症嗎?
自欺欺人!誰說電磁波跟疾病沒關係?
國際研究已確認電磁波有多種負面生物效應和機制
• 世界各國如何處理射頻電磁場暴露的人身和環境安全問題?
第二篇 小電:極小化電磁波,管理人造頻率的暴露以降低傷害
Chapter 3謹慎迴避:知道電磁波潛藏來源,做到電磁波衛生學
電磁波其實是電、磁、波三大面向
根據電磁波的分類、來源、案例、預防方法
第1名:有線的電
第2名:有線的磁
第3名:無線的波
第4名:毛邊的髒電
第5名:吸塵的靜電
第6名:隱藏的靜磁
減少電磁波暴露三大標準對策:屏蔽(斷電)、時間、距離
Chapter 4主動出擊:檢測電磁波暴露的強度,做好電磁波收納術
電磁波收納法:檢測強度,找到來源,確定種類再針對處理
最佳室內電磁波的健康建議值(預警值)是?
收納室內電磁波的實際方案
室內六大電磁場減量的終極目標
第三篇 大地:極大化接地氣,擴增大地能量的包圍來促進健康
Chapter 5精神科醫師接地氣的斜槓之旅
最快接地氣,從踏入大自然開始
為什麼人人需要接地氣?
你是否長時間「與地絕緣」?
• 接地對生理的正向影響(臨床前和臨床研究摘錄)
連接大地的療癒力,活得更久更健康
教你「直接」和「間接」接地氣怎麼做?
• 間接接地怎麼做?
你我天天接地氣,但是時間不夠長
人體接地氣的時間需要多久?面積要多大?
戶外接地氣注意事項
Chapter 6 不可不知!室內空間也需要接地氣
建築材料要接地氣
家具裝潢要接地氣
電力系統要接地氣
第四篇 行動:打造MEME健康宅,執行7大行動就能即刻獲益
Chapter 7 祕密法則7大行動:精華版「電磁波衛生學+電磁波收納術+人體接地氣」
七大行動(MEME7)
行動1 睡前讓「有交流電壓的電線/電器」離「床」1公尺以上
行動2 保持「交流電插座/開關」正前方15公分的淨空
行動3 睡前把「無線電波(微波)的發射源」盡量關掉或擋掉
行動4 保持「身體接地」或「身體電壓小於交流電壓 0.01伏特」
行動5 減少身體「靜電」──降來源,增排出
行動6 遠離或少買「靜磁場」偏高的家具、床墊、牆板
行動7 檢測居家和工作空間的電磁波強度,再針對處理
細說七大行動,助你儲值健康,翻轉病症!
Chapter 8 你家MEME了嗎?快來實現「類自然健康宅」
簡介國際上的健康居家標準
落實兩大祕密健康法則,就能打造MEME健康宅
策略1.極小化電磁波
策略2.極大化接地氣
第五篇 趨勢:迎接全球MEME健康潮流,各行業如何落實小電大地健康法?
Chapter 9 啟動全球MEME Healthy House潮流,即刻起飛
MEME健康宅是「類自然健康宅」
建商、建築師、室內裝修設計業最該懂的創新健康趨勢.
Chapter 10 各行各業打造小電大地健康法的Know-How
1.即將進行房屋室內裝修者
2.養生健康產業(經絡芳香理療、腳底按摩館)
3.飯店民宿業
4.電腦桌辦公的公司行號
5.餐飲業
6.瑜伽教學空間
7.運動產業
8.公家單位(衛福部、國健署、健保署等)
9.學校、教學機構
10.醫療院所
11.電器製造業
12.基地台服務廠商
13.手機製造廠商
14.水電技師與業者
15.寵物器材專賣店與獸醫師
16.長期開車通勤者
17. 超商24小時經營者
18. 風水陽宅專家
19. 寫給醫師的話
後記:從WHO文件的「差之毫釐,謬以千里」到我的MEME健康宅
附錄
【附錄A:電磁波敏感症案例分享】
【附錄B:收納室內電磁波的實際方案】
【附錄C:電磁波委託專業到宅檢測重點及健康建議值】
【附錄D:參考資料、文獻】
Chapter 1精神科醫師身受電磁波危害,久病成良醫
醫師長期受電磁波干擾而不自知
精神科醫師「邊看診、邊查房」?
醫師不止治療病人,還要治療「環境」
影響健康不可忽視的環境因素?
失眠可能帶來整體身心健康的損壞
百病之源的失眠,移除電磁波就能改善?!
Chapter 2你常有失眠、莫名病症、自律神經失調嗎?
你是否被「電」到讓身體難受而不自覺?
別讓你家的電磁波成了隱藏版致病元凶──失眠和莫名病症的真相?
工作場域的電磁波可能加重壓力、默默干擾健康!
•醫院建築也重視極低頻電磁場之測量與管理
期待「電磁波敏感症」儘速受到各界重視
• 不要混淆EHS這縮寫的不同內涵
你知道到處都有電磁波過敏症嗎?
自欺欺人!誰說電磁波跟疾病沒關係?
國際研究已確認電磁波有多種負面生物效應和機制
• 世界各國如何處理射頻電磁場暴露的人身和環境安全問題?
第二篇 小電:極小化電磁波,管理人造頻率的暴露以降低傷害
Chapter 3謹慎迴避:知道電磁波潛藏來源,做到電磁波衛生學
電磁波其實是電、磁、波三大面向
根據電磁波的分類、來源、案例、預防方法
第1名:有線的電
第2名:有線的磁
第3名:無線的波
第4名:毛邊的髒電
第5名:吸塵的靜電
第6名:隱藏的靜磁
減少電磁波暴露三大標準對策:屏蔽(斷電)、時間、距離
Chapter 4主動出擊:檢測電磁波暴露的強度,做好電磁波收納術
電磁波收納法:檢測強度,找到來源,確定種類再針對處理
最佳室內電磁波的健康建議值(預警值)是?
收納室內電磁波的實際方案
室內六大電磁場減量的終極目標
第三篇 大地:極大化接地氣,擴增大地能量的包圍來促進健康
Chapter 5精神科醫師接地氣的斜槓之旅
最快接地氣,從踏入大自然開始
為什麼人人需要接地氣?
你是否長時間「與地絕緣」?
• 接地對生理的正向影響(臨床前和臨床研究摘錄)
連接大地的療癒力,活得更久更健康
教你「直接」和「間接」接地氣怎麼做?
• 間接接地怎麼做?
你我天天接地氣,但是時間不夠長
人體接地氣的時間需要多久?面積要多大?
戶外接地氣注意事項
Chapter 6 不可不知!室內空間也需要接地氣
建築材料要接地氣
家具裝潢要接地氣
電力系統要接地氣
第四篇 行動:打造MEME健康宅,執行7大行動就能即刻獲益
Chapter 7 祕密法則7大行動:精華版「電磁波衛生學+電磁波收納術+人體接地氣」
七大行動(MEME7)
行動1 睡前讓「有交流電壓的電線/電器」離「床」1公尺以上
行動2 保持「交流電插座/開關」正前方15公分的淨空
行動3 睡前把「無線電波(微波)的發射源」盡量關掉或擋掉
行動4 保持「身體接地」或「身體電壓小於交流電壓 0.01伏特」
行動5 減少身體「靜電」──降來源,增排出
行動6 遠離或少買「靜磁場」偏高的家具、床墊、牆板
行動7 檢測居家和工作空間的電磁波強度,再針對處理
細說七大行動,助你儲值健康,翻轉病症!
Chapter 8 你家MEME了嗎?快來實現「類自然健康宅」
簡介國際上的健康居家標準
落實兩大祕密健康法則,就能打造MEME健康宅
策略1.極小化電磁波
策略2.極大化接地氣
第五篇 趨勢:迎接全球MEME健康潮流,各行業如何落實小電大地健康法?
Chapter 9 啟動全球MEME Healthy House潮流,即刻起飛
MEME健康宅是「類自然健康宅」
建商、建築師、室內裝修設計業最該懂的創新健康趨勢.
Chapter 10 各行各業打造小電大地健康法的Know-How
1.即將進行房屋室內裝修者
2.養生健康產業(經絡芳香理療、腳底按摩館)
3.飯店民宿業
4.電腦桌辦公的公司行號
5.餐飲業
6.瑜伽教學空間
7.運動產業
8.公家單位(衛福部、國健署、健保署等)
9.學校、教學機構
10.醫療院所
11.電器製造業
12.基地台服務廠商
13.手機製造廠商
14.水電技師與業者
15.寵物器材專賣店與獸醫師
16.長期開車通勤者
17. 超商24小時經營者
18. 風水陽宅專家
19. 寫給醫師的話
後記:從WHO文件的「差之毫釐,謬以千里」到我的MEME健康宅
附錄
【附錄A:電磁波敏感症案例分享】
【附錄B:收納室內電磁波的實際方案】
【附錄C:電磁波委託專業到宅檢測重點及健康建議值】
【附錄D:參考資料、文獻】
書摘/試閱
我的家至少有三個人可能長期受到電磁波的干擾。除了我,另外兩位就是我的雙親。這個結論是事後諸葛,沒能夠在父母生病辭世前就發現,至今仍是心中一個遺憾。
醫師自幼與家人長期受電磁波干擾而不自知
我的故事
我在2015年讀到《接地氣》、《電磁波的真相》這兩本書後,開始慢慢回憶和邏輯推理。憶起自己似乎從小學開始,就比較難以順利入睡。我曾經在戶外一個活動中,休息的空檔時,詢問一個同班男同學,躺下他後須花多少時間睡著?他回答我不到10秒鐘!當下我覺得非常震撼、也是非常羨慕,心中也充滿了疑問:為什麼我常常需要30分鐘以上才能勉強地進入睡夢中?說也奇怪,那一幕回憶,同學的面貌微笑,還有我當時狐疑的心裡感受,到如今都還歷歷在腦呢!
小時候的我,算是比較體弱多病、常感冒,可能因體力較差、個性害羞內向,比較不會跟鄰居、同學在一起玩耍嬉鬧,我在想這些現象跟我入睡效率差、常在床上翻滾幾十分鐘才入睡,是不是也有關係?升上國中功課壓力較大時,甚至還需要50~70分鐘才能睡著!也就是說,當我躺在床上準備睡覺、沒有看書、看電視、聽音樂等其他分心的情況下,入睡時間依然經常須大於30分鐘。
這個現象持續到高中和大學時期,難入睡的情況仍然差不多,甚至準備大學聯考時,還須躺在房門外的磁磚地板上,才覺得比較好入睡。大學畢業後進入醫院上班,直到民國104年開設私人診所當負責人時,仍舊需要長時間才能入睡,除非到溫泉區度假,或者出國旅遊多日、壓力頓時減少很多的情況下,才能在十多分鐘內入睡。
從現在我所理解的電磁波相關知識判斷起來,小學時期我是睡在鐵架床上,旁邊不遠處放著電風扇。估計鐵床距離電風扇的電源線不到50公分,因為插座就在床頭左邊不遠的水泥牆上。從這樣的臥室空間配置分析推論,當時我的床上身體電壓數值,應該是偏高大於交流電壓0.1伏特以上,屬於德國建築生物學睡區指引所分類的「嚴重異常」,這很可能就是引起我入睡困難的最大「環境因素」。當然,我的「個人體質因素」裡,可能因為幼時曾經有比較嚴重的頭部意外落地撞擊(據母親回憶,撞後隔天,我曾有單次牙關緊閉、眼睛上吊的癲癇發作),而導致容易有電磁波敏感的現象。
我父親的故事
父親是個勞力工作者。年輕時在台南鄉下務農養牛養鱉,中年轉業當起載貨大卡車司機,且搬到高雄定居。在小學高年級及國中階段的我,通常是全家第一個起床(也許是因為晚上睡眠品質不怎麼好,早上再躺也睡不著),因此我常主動幫忙把前一天晚餐剩下的白飯煮成稀飯,通常大約半小時後,父親就會起床下樓。最深刻的印象是:常常看到父親一臉疲憊且沒有笑容。我心中曾納悶為什麼父親前一天晚上八、九點左右就進房休息了,聽著廣播電台講廖添丁的故事、還有些工商服務廣告,或者聽唱片放流行歌曲,睡眠時間應該很足夠,為什麼早上他老是疲憊沒笑容呢?
現在回想起來,從我的精神科專業分析,才曉得他的倦容應該是睡覺沒睡飽造成的!在觀察他臥室電磁波的長期暴露型態之後,我強烈推論:父親可能因為整夜都暴露在床頭邊插電式的收音機的交流電場之下,導致睡眠品質不佳,才會讓他老是呈現疲憊的臉。他為了生活還是得打起精神、專心開大卡車工作,但是每天回到家裡就是疲勞不已,沒有陪我們子女聊天看電視,常常吃飽飯不久就上床躺著休息,我認為這樣的生活作息型態也許和父親的慢性失眠、疲勞有關。
他在62歲那年因肝癌過世,發現時肝切片已是瀰漫性肝腫瘤末期,那時我還是醫學院六年級下學期,隔年才畢業。我非常惋惜沒能讓他享受到清福、也來不及多盡孝道。父親不菸不酒不檳榔,推想他的末期肝癌應該主要跟長期夜間睡眠品質不佳、養育七個小孩的經濟壓力,和一些挫折情緒,綜合引發免疫力失衡而削弱了抗癌功能有關。
我母親的故事
不止父親在外辛勞工作所承受的巨大壓力,母親在家操持家務的壓力也不小!母親為了照顧七名子女,需要兼顧持家與理財,個性上容易操煩子女,包括健康、婚姻、事業種種方面。大約50歲之後,她得了糖尿病、高血壓,在我二姐的細心照顧之下這兩種疾病的控制都很穩定,她能自行施打胰島素,還常上市場買菜、煮三餐,會自己走路到幾公里外的朋友家打打老鼠牌,回家偶而唱唱歌自我娛樂。直到70幾歲時,在一次跌倒骨折後,臥床時間變多,漸漸肌肉無力而需要靠外勞照顧。本來母親睡在2樓臥室,骨折之後就改到1樓客廳後面的房間。
不久,她就被醫學中心診斷患有阿茲海默失智症,除了記憶力明顯退化之外,母親常會半夜睡不著、莫名叫喊(很像是把夢境當成是真實,而產生情緒上的驚恐或憤怒)、自言自語,白天也有很多的幻覺妄想(堅信鄉公所的人有打電話來,通知她說高雄有人要找我開醫院…等)。
母親的床頭位置下方的牆底踢腳板的上緣,有一條從客廳總電箱獨立拉出的電壓220伏特電源纜線(供給洗澡電熱水爐用),距離她的彈簧床墊不到20公分、距離她的頭部大約40公分。彈簧床的左側緊靠著的木製隔間牆上,還有一個外接的明線和插座盒(供給氣墊床的馬達使用)。民國100年左右那時的我,雖然已經擔任醫生16年以上,對這些電磁波對身體可能的危害完全不懂,因為醫學院裡面完全沒有這方面的教導,也無從接觸這方面的知識,所以我跟大部分人一樣,當時對這些床邊的電線都以為是不要漏電、不要讓人觸電就可以了。
幾年前我去老家還原現場,把母親生病時的床位按原來的布置歸位,再用兩台儀器去測量床頭位置的電場磁場以及躺在床上時的人體電壓,結果發現電壓值果然很高(0.450伏特),在浴室電熱水器爐啟動加熱的時候枕頭區的交流磁場也高達3-4 mG。這些都證明了雖然電線有外加塑膠管保護,但塑膠無法隔絕交流電的電壓/電場,需要另外特殊的屏蔽和接地,才能讓床上人體電壓至少小於0.100伏特(最好小於0.01伏特)。至於交流磁場,則需要足夠遠的距離或者加以特製的導磁板屏蔽,才能讓床區磁場至少小於1 mG(最好小於0.2 mG)。這些數據是電磁波的健康參考值,你現在看不懂沒關係,如果急著想看懂,直接參考書中第四章表格。
直到我研究清楚電磁波與神經退化、失眠、自律神經失調…等等的病理相關性和因果關係之前,我都茫然不知那條電線會對她有任何不利於健康的影響。在我發現接地氣的好處,與人造電磁場的壞處的兩三年前,母親便與世長辭…。
精神科醫師「邊看診、邊查房」?
自從民國104年8月之後,藉由每天床上接地氣睡眠以及充分減低電磁波暴露,我自己已經成功克服入睡困難、淺眠中斷及睡眠品質不佳的困擾,之後,對於有失眠困擾和別科查無病因的「非特異身體症狀」(本書簡稱為「莫名病症」)的病人,我在門診問診時,就開始引導他們描述現在的臥室空間配置、裡面的電器、電線以及插座和床的關係。我會請他們畫下來,或者他們一邊說、我一邊幫他們畫。
從這樣的討論過程,釐清可能會干擾睡眠的臥室電磁波環境因素,再鼓勵他們做實驗、改變現狀(拔掉床邊1公尺內的電線插頭、手機開飛航或者放到房間外、房內Wi-Fi收訊兩格以上的話睡前盡量關掉Wi-Fi機的電源)。回診時,他們經常回饋說:照醫生的方法讓他們的睡眠品質變好了!從一開始兩成、三成,到五成以上的進步,甚至半年一年後,安眠藥逐漸越吃越少,最後就消失在門診追蹤名單了。
大約一半左右的病人,前面一兩個禮拜就認為有五成以上的改善,甚至有的病人說只有吃我開的助眠藥物兩三次,之後就覺得不用吃藥也可以自然睡著,第二次會回診是為了告訴我,她的這些進步和表達感謝之意。很多病人不見得聽一次我的說明就懂,甚至會錯意、沒做到標準臥室電磁波減量,他們的回診次數就可能拉到一年以上。
我的意思,並非說失眠和莫名病症的病因大部分都是臥室電磁波的問題,而是「如果失眠和莫名病症的主要干擾原因剛好是來自臥室的電磁波的話,那麼只要做了正確的減量措施,症狀的改善是非常明顯快速的」。如果病人有合併其他的身體問題、人際問題、家庭動力、學校、工作、經濟及婚姻方面的種種壓力,個性上的特質以及壓力因應的技巧等課題有失衡的現象,當然需要合併比較規律而且長期的藥物、心理、行為、認知等等精神科的專業治療介入,才能夠穩定病況。
對於有些住在附近、或者醫病關係信任度較好的個案,我會徵求他們和家人的同意,拿儀器到他們家中做現場實際電磁波強度測量(包括人體電壓、電場、磁場、波場)。如果他們不反對,我會局部照相存檔。如此經過3~5年,從十幾個案例慢慢累積到幾百個案例的臨床經驗(含門診、居家、住院病人),仔細紀錄、反覆比對、症狀觀察和追蹤的過程,我才一點一滴地確認了「來自臥室環境電場的暴露,所導致的床上身體電壓過高」是導致睡眠障礙,甚至神經退化、免疫失調、自律神經失調等,這些慢性化難以治療的一個「常被忽略的病因」。
你或許會疑問:一位精神科醫師,為什麼要費心「邊看診、邊查房」?甚至細查到病人臥室的一根電線、一隻手機、一台Wi-Fi機呢?其實,正是因為數千個臨床案例讓我深知:一條電線在床邊,如果在1公尺以內的話,它對身體細胞和健康的干擾,可能大於整個房子外面一兩百公尺的高壓電線。而病人床邊沒開飛航模式的手機、或者讓臥室收訊滿格的放在客廳(甚至就在衣櫃上)Wi-Fi機,其實比屋外的基地台更干擾健康!我才會如此苦口婆心…。
其中的道理不難了解:好比一個傷口裡有一顆小沙子,沙子如果沒有清除,這個傷口就非常難完全痊癒。縱使用了各種高級昂貴的傷口護理藥膏藥水、甚至吃了很多消炎藥抗生素,最後還是發現需要清瘡把傷口裡的小碎片、玻璃屑、金屬細渣等,肉眼難看到的微細顆粒把它清除,這個傷口才會好轉。
為了不讓這些苦惱受挫的病人再繼續瞎子摸象、找不到病因,長期每日服藥症狀控制仍不滿意,終日被莫名的病症與失眠所苦,我才有了寫這本書的動機。
醫師不止治療病人,還要治療環境
環境中充滿各式各樣的過敏原,有些人對某些食物的成分過敏,同樣道理,許多人也會對電磁波過敏。古語說一樣米養百樣人,對電磁波的敏感度,也是相差上百倍之多。就像有人房間要全暗才睡得著,有人卻從小習慣開小夜燈、甚至全亮才能睡著;有人聲音吵也能入睡,有人小小聲就會被吵醒。
不會過敏的人,很難體會對牛奶、奇異果、海鮮等食物過敏的困擾;同樣對電磁波不過敏的人,也很難同理有電磁波過敏症的人,有時很不以為然,甚至還會嘲笑、訕笑、嗤之以鼻或霸凌、排擠, 導致許多人暗自在角落哭泣、不敢坐捷運到教室上課就非常不舒服(例如:頭暈、疲勞、注意力不集中、頭痛、肚子痛、心悸、胸悶、呼吸困難等),甚至造成15歲的英國女孩上吊自殺!這些問題在電磁波敏感症這一章會有詳細說明。
在臨床經驗中,我看到非常多民眾因為自身的非特異症狀而四處求醫,包括到大醫院、醫學中心進行過許多相關檢查,接受治療半年至一年後,仍然受症狀所苦,醫生最後也是找不到身體明顯的異常,而無奈的明示暗示病人可以前往身心科求助。
我想先分享一位居家治療的精神科患者案例的故事:
一位60多歲離婚女性,我第一次到府做居家治療時,她已經診斷患有思覺失調症約4~5年,規律服藥治療中,但仍應答遲緩或答非所問或比手畫腳,食量大,腹圍增大,常無法配合日常居家清潔家務,僅能執行簡單的曬衣、掃地。
大約在第5次進行每月的居家治療訪視時,我注意到她臥室附近有一條延長線,經過與家屬溝通後,建議移除床邊電線,把原本床尾的開飲機移到客廳,讓窗區遠離極低頻電場與磁場的干擾,家屬同意後積極配合。大約3~4個月後,家屬感覺病人對指令(交代的事)比較能清楚理解、記得住,最後都有配合完成,應答上也較正確恰當,不再看到對空氣自言自語。食量也比較正常了,不會翻找很多東西一直吃,於是家屬自行決定讓她逐漸減量藥物服用,接著嘗試停藥幾個月。
期間,觀察病人都能維持正常睡眠、自我照顧和家務執行,因此,家屬決定完全停藥且婉拒居家醫療,而中斷了長達過去2年的健保居家治療。直到過世之前,仍舊生活正常,持續多年無復發跡象。
這個案例讓我們驚訝:減少電磁波的暴露,竟然對精神科慢性病人有不小的幫助呢!所以在治療病人的時候不只仰賴正統醫學的藥物心理行為等治療,其實居住環境裡面的諸多干擾因素也是需要調整,正如精神科病房強調的環境治療、以及復健科為了減少跌倒風險所執行的居家評估之核心理念。
百病之源的失眠,移除電磁波就能改善?!
我的門診病人約八、九成以上有失眠的困擾,而睡不好、睡眠品質不佳,經常是身心科患者求助醫療的主要問題。我本人的失眠故事及改善的過程,在前面章節已講過,在此我想補充的是:正因為我自己有這樣的切身困擾,平時我其實就很注重研究失眠相關的正統醫療方法、輔助或另類療法,廣讀坊間書籍以及網路資訊,包括芳香療法、助眠音樂、運動、瑜伽、靜坐、腹式呼吸、穴道按摩、各種睡姿、枕頭、按摩推拿、泡澡、泡湯、半身浴、中藥、保健品…等等,前後嘗試了20~30種助眠方法。直到2015年《接地氣》這本書給我的啟發之前,我所嘗試過的方法,有效率都不到一半。為什麼會這樣呢?我想最大的重點就是:床旁電磁波的汙染沒有消除,以及接地氣的時間和程度不夠。
例如我在醫院值班時,手機就放在值班床旁緊靠鐵櫃上充電,或在緊靠鐵櫃的辦公桌上充電。縱使沒有充電,也沒有特別拿鋁箔紙去阻擋在手機和我的頭部之間的範圍,這些都是「床旁電磁波汙染這個主因沒有消除」。之前所有的醫學教育、學校教育也沒有提過何謂人體接地氣,我只有懵懵懂懂地知道休假盡量安排戶外、泡溫泉、森林浴、健行,以及每次洗完澡後覺得身心舒暢,卻沒有再深入探討這種舒暢的原理,後來才知道這就是人體接地氣、排除靜電、吸收大地自由電子的效果,不光洗澡只是洗掉皮膚上的汗漬油垢。
以下,我特別舉出臨床案例,您就可以看到「床邊電磁波減量」對於失眠和莫名病症(自律神經症狀)的影響力有多大了!
臨床案例1.床頭後方美麗的裝潢主臥牆,內藏交流電電線
這是一個非常典型又發人深省的案例。40多歲已婚女性,平時非常好睡,但是自從搬入新家之後不到幾個月,開始夜間全身莫名發熱、心臟亂跳、強力撞擊胸壁、心臟跳得很快、好像快從嘴巴跳出來,接著便無法再入眠或者非常淺眠。有看過心臟內科,心電圖正常,24小時心電圖追蹤也沒有明顯異常,但發現有高血壓的問題,所以開了控制血壓還有心跳的藥物,但是症狀仍然改變不多。一旁的先生也是覺得睡眠品質變差,找不到原因。
來到我的門診後,我幫他們立刻評估,察覺臥室可能存在的嚴重交流電壓干擾。第一次看診,他們夫妻非常佩服我的評估和理論,回家之後就馬上執行我的電磁波衛生建議:改掉在床頭邊櫃上手機充電整夜的習慣、從總開關把裝潢牆內插座和燈具的電源切斷、睡覺前把客廳的Wi-Fi關機、手機假如不開飛航模式就要離頭部3~4公尺以上。
一個禮拜之後第二次看診,他們表示原本的症狀已改善五成以上,但因為燈具電源牽涉到居家安全和使用習慣,所以並沒有從總開關關閉電力供應。我又建議他們可以用鋁箔做接地式的屏蔽,他們也很積極的做好兩片瓦楞板鋪好了烤肉用的鋁箔紙,再用一條電線插入到插座的接地孔。再經過三個禮拜之後,第三次看診時,他們回覆晚上完全沒有全身發熱、心臟亂跳的症狀了。接下來,他們準備再試驗床頭燈具的電源全切掉之後,能不能確實不需要瓦楞鋁箔接地板也可以保持沒有症狀;確認之後他們有計劃跟裝潢設計師討論,如何改善這樣的電源線所產生的自律神經干擾、心臟科也找不到原因的莫名病症。
以上臨床案例,支持佐證了百病之源的失眠苦惱,竟然只須移除床邊電磁波來源,短時間內就明顯改善!在本書後面的附錄還有更多類似案例見證,說不定你會對我的主張及結論有更強的信心,更加有動機付諸行動,開始嘗試用簡單的行動改變自己,或家人長久困擾的一些莫名難纏的症狀。
醫師自幼與家人長期受電磁波干擾而不自知
我的故事
我在2015年讀到《接地氣》、《電磁波的真相》這兩本書後,開始慢慢回憶和邏輯推理。憶起自己似乎從小學開始,就比較難以順利入睡。我曾經在戶外一個活動中,休息的空檔時,詢問一個同班男同學,躺下他後須花多少時間睡著?他回答我不到10秒鐘!當下我覺得非常震撼、也是非常羨慕,心中也充滿了疑問:為什麼我常常需要30分鐘以上才能勉強地進入睡夢中?說也奇怪,那一幕回憶,同學的面貌微笑,還有我當時狐疑的心裡感受,到如今都還歷歷在腦呢!
小時候的我,算是比較體弱多病、常感冒,可能因體力較差、個性害羞內向,比較不會跟鄰居、同學在一起玩耍嬉鬧,我在想這些現象跟我入睡效率差、常在床上翻滾幾十分鐘才入睡,是不是也有關係?升上國中功課壓力較大時,甚至還需要50~70分鐘才能睡著!也就是說,當我躺在床上準備睡覺、沒有看書、看電視、聽音樂等其他分心的情況下,入睡時間依然經常須大於30分鐘。
這個現象持續到高中和大學時期,難入睡的情況仍然差不多,甚至準備大學聯考時,還須躺在房門外的磁磚地板上,才覺得比較好入睡。大學畢業後進入醫院上班,直到民國104年開設私人診所當負責人時,仍舊需要長時間才能入睡,除非到溫泉區度假,或者出國旅遊多日、壓力頓時減少很多的情況下,才能在十多分鐘內入睡。
從現在我所理解的電磁波相關知識判斷起來,小學時期我是睡在鐵架床上,旁邊不遠處放著電風扇。估計鐵床距離電風扇的電源線不到50公分,因為插座就在床頭左邊不遠的水泥牆上。從這樣的臥室空間配置分析推論,當時我的床上身體電壓數值,應該是偏高大於交流電壓0.1伏特以上,屬於德國建築生物學睡區指引所分類的「嚴重異常」,這很可能就是引起我入睡困難的最大「環境因素」。當然,我的「個人體質因素」裡,可能因為幼時曾經有比較嚴重的頭部意外落地撞擊(據母親回憶,撞後隔天,我曾有單次牙關緊閉、眼睛上吊的癲癇發作),而導致容易有電磁波敏感的現象。
我父親的故事
父親是個勞力工作者。年輕時在台南鄉下務農養牛養鱉,中年轉業當起載貨大卡車司機,且搬到高雄定居。在小學高年級及國中階段的我,通常是全家第一個起床(也許是因為晚上睡眠品質不怎麼好,早上再躺也睡不著),因此我常主動幫忙把前一天晚餐剩下的白飯煮成稀飯,通常大約半小時後,父親就會起床下樓。最深刻的印象是:常常看到父親一臉疲憊且沒有笑容。我心中曾納悶為什麼父親前一天晚上八、九點左右就進房休息了,聽著廣播電台講廖添丁的故事、還有些工商服務廣告,或者聽唱片放流行歌曲,睡眠時間應該很足夠,為什麼早上他老是疲憊沒笑容呢?
現在回想起來,從我的精神科專業分析,才曉得他的倦容應該是睡覺沒睡飽造成的!在觀察他臥室電磁波的長期暴露型態之後,我強烈推論:父親可能因為整夜都暴露在床頭邊插電式的收音機的交流電場之下,導致睡眠品質不佳,才會讓他老是呈現疲憊的臉。他為了生活還是得打起精神、專心開大卡車工作,但是每天回到家裡就是疲勞不已,沒有陪我們子女聊天看電視,常常吃飽飯不久就上床躺著休息,我認為這樣的生活作息型態也許和父親的慢性失眠、疲勞有關。
他在62歲那年因肝癌過世,發現時肝切片已是瀰漫性肝腫瘤末期,那時我還是醫學院六年級下學期,隔年才畢業。我非常惋惜沒能讓他享受到清福、也來不及多盡孝道。父親不菸不酒不檳榔,推想他的末期肝癌應該主要跟長期夜間睡眠品質不佳、養育七個小孩的經濟壓力,和一些挫折情緒,綜合引發免疫力失衡而削弱了抗癌功能有關。
我母親的故事
不止父親在外辛勞工作所承受的巨大壓力,母親在家操持家務的壓力也不小!母親為了照顧七名子女,需要兼顧持家與理財,個性上容易操煩子女,包括健康、婚姻、事業種種方面。大約50歲之後,她得了糖尿病、高血壓,在我二姐的細心照顧之下這兩種疾病的控制都很穩定,她能自行施打胰島素,還常上市場買菜、煮三餐,會自己走路到幾公里外的朋友家打打老鼠牌,回家偶而唱唱歌自我娛樂。直到70幾歲時,在一次跌倒骨折後,臥床時間變多,漸漸肌肉無力而需要靠外勞照顧。本來母親睡在2樓臥室,骨折之後就改到1樓客廳後面的房間。
不久,她就被醫學中心診斷患有阿茲海默失智症,除了記憶力明顯退化之外,母親常會半夜睡不著、莫名叫喊(很像是把夢境當成是真實,而產生情緒上的驚恐或憤怒)、自言自語,白天也有很多的幻覺妄想(堅信鄉公所的人有打電話來,通知她說高雄有人要找我開醫院…等)。
母親的床頭位置下方的牆底踢腳板的上緣,有一條從客廳總電箱獨立拉出的電壓220伏特電源纜線(供給洗澡電熱水爐用),距離她的彈簧床墊不到20公分、距離她的頭部大約40公分。彈簧床的左側緊靠著的木製隔間牆上,還有一個外接的明線和插座盒(供給氣墊床的馬達使用)。民國100年左右那時的我,雖然已經擔任醫生16年以上,對這些電磁波對身體可能的危害完全不懂,因為醫學院裡面完全沒有這方面的教導,也無從接觸這方面的知識,所以我跟大部分人一樣,當時對這些床邊的電線都以為是不要漏電、不要讓人觸電就可以了。
幾年前我去老家還原現場,把母親生病時的床位按原來的布置歸位,再用兩台儀器去測量床頭位置的電場磁場以及躺在床上時的人體電壓,結果發現電壓值果然很高(0.450伏特),在浴室電熱水器爐啟動加熱的時候枕頭區的交流磁場也高達3-4 mG。這些都證明了雖然電線有外加塑膠管保護,但塑膠無法隔絕交流電的電壓/電場,需要另外特殊的屏蔽和接地,才能讓床上人體電壓至少小於0.100伏特(最好小於0.01伏特)。至於交流磁場,則需要足夠遠的距離或者加以特製的導磁板屏蔽,才能讓床區磁場至少小於1 mG(最好小於0.2 mG)。這些數據是電磁波的健康參考值,你現在看不懂沒關係,如果急著想看懂,直接參考書中第四章表格。
直到我研究清楚電磁波與神經退化、失眠、自律神經失調…等等的病理相關性和因果關係之前,我都茫然不知那條電線會對她有任何不利於健康的影響。在我發現接地氣的好處,與人造電磁場的壞處的兩三年前,母親便與世長辭…。
精神科醫師「邊看診、邊查房」?
自從民國104年8月之後,藉由每天床上接地氣睡眠以及充分減低電磁波暴露,我自己已經成功克服入睡困難、淺眠中斷及睡眠品質不佳的困擾,之後,對於有失眠困擾和別科查無病因的「非特異身體症狀」(本書簡稱為「莫名病症」)的病人,我在門診問診時,就開始引導他們描述現在的臥室空間配置、裡面的電器、電線以及插座和床的關係。我會請他們畫下來,或者他們一邊說、我一邊幫他們畫。
從這樣的討論過程,釐清可能會干擾睡眠的臥室電磁波環境因素,再鼓勵他們做實驗、改變現狀(拔掉床邊1公尺內的電線插頭、手機開飛航或者放到房間外、房內Wi-Fi收訊兩格以上的話睡前盡量關掉Wi-Fi機的電源)。回診時,他們經常回饋說:照醫生的方法讓他們的睡眠品質變好了!從一開始兩成、三成,到五成以上的進步,甚至半年一年後,安眠藥逐漸越吃越少,最後就消失在門診追蹤名單了。
大約一半左右的病人,前面一兩個禮拜就認為有五成以上的改善,甚至有的病人說只有吃我開的助眠藥物兩三次,之後就覺得不用吃藥也可以自然睡著,第二次會回診是為了告訴我,她的這些進步和表達感謝之意。很多病人不見得聽一次我的說明就懂,甚至會錯意、沒做到標準臥室電磁波減量,他們的回診次數就可能拉到一年以上。
我的意思,並非說失眠和莫名病症的病因大部分都是臥室電磁波的問題,而是「如果失眠和莫名病症的主要干擾原因剛好是來自臥室的電磁波的話,那麼只要做了正確的減量措施,症狀的改善是非常明顯快速的」。如果病人有合併其他的身體問題、人際問題、家庭動力、學校、工作、經濟及婚姻方面的種種壓力,個性上的特質以及壓力因應的技巧等課題有失衡的現象,當然需要合併比較規律而且長期的藥物、心理、行為、認知等等精神科的專業治療介入,才能夠穩定病況。
對於有些住在附近、或者醫病關係信任度較好的個案,我會徵求他們和家人的同意,拿儀器到他們家中做現場實際電磁波強度測量(包括人體電壓、電場、磁場、波場)。如果他們不反對,我會局部照相存檔。如此經過3~5年,從十幾個案例慢慢累積到幾百個案例的臨床經驗(含門診、居家、住院病人),仔細紀錄、反覆比對、症狀觀察和追蹤的過程,我才一點一滴地確認了「來自臥室環境電場的暴露,所導致的床上身體電壓過高」是導致睡眠障礙,甚至神經退化、免疫失調、自律神經失調等,這些慢性化難以治療的一個「常被忽略的病因」。
你或許會疑問:一位精神科醫師,為什麼要費心「邊看診、邊查房」?甚至細查到病人臥室的一根電線、一隻手機、一台Wi-Fi機呢?其實,正是因為數千個臨床案例讓我深知:一條電線在床邊,如果在1公尺以內的話,它對身體細胞和健康的干擾,可能大於整個房子外面一兩百公尺的高壓電線。而病人床邊沒開飛航模式的手機、或者讓臥室收訊滿格的放在客廳(甚至就在衣櫃上)Wi-Fi機,其實比屋外的基地台更干擾健康!我才會如此苦口婆心…。
其中的道理不難了解:好比一個傷口裡有一顆小沙子,沙子如果沒有清除,這個傷口就非常難完全痊癒。縱使用了各種高級昂貴的傷口護理藥膏藥水、甚至吃了很多消炎藥抗生素,最後還是發現需要清瘡把傷口裡的小碎片、玻璃屑、金屬細渣等,肉眼難看到的微細顆粒把它清除,這個傷口才會好轉。
為了不讓這些苦惱受挫的病人再繼續瞎子摸象、找不到病因,長期每日服藥症狀控制仍不滿意,終日被莫名的病症與失眠所苦,我才有了寫這本書的動機。
醫師不止治療病人,還要治療環境
環境中充滿各式各樣的過敏原,有些人對某些食物的成分過敏,同樣道理,許多人也會對電磁波過敏。古語說一樣米養百樣人,對電磁波的敏感度,也是相差上百倍之多。就像有人房間要全暗才睡得著,有人卻從小習慣開小夜燈、甚至全亮才能睡著;有人聲音吵也能入睡,有人小小聲就會被吵醒。
不會過敏的人,很難體會對牛奶、奇異果、海鮮等食物過敏的困擾;同樣對電磁波不過敏的人,也很難同理有電磁波過敏症的人,有時很不以為然,甚至還會嘲笑、訕笑、嗤之以鼻或霸凌、排擠, 導致許多人暗自在角落哭泣、不敢坐捷運到教室上課就非常不舒服(例如:頭暈、疲勞、注意力不集中、頭痛、肚子痛、心悸、胸悶、呼吸困難等),甚至造成15歲的英國女孩上吊自殺!這些問題在電磁波敏感症這一章會有詳細說明。
在臨床經驗中,我看到非常多民眾因為自身的非特異症狀而四處求醫,包括到大醫院、醫學中心進行過許多相關檢查,接受治療半年至一年後,仍然受症狀所苦,醫生最後也是找不到身體明顯的異常,而無奈的明示暗示病人可以前往身心科求助。
我想先分享一位居家治療的精神科患者案例的故事:
一位60多歲離婚女性,我第一次到府做居家治療時,她已經診斷患有思覺失調症約4~5年,規律服藥治療中,但仍應答遲緩或答非所問或比手畫腳,食量大,腹圍增大,常無法配合日常居家清潔家務,僅能執行簡單的曬衣、掃地。
大約在第5次進行每月的居家治療訪視時,我注意到她臥室附近有一條延長線,經過與家屬溝通後,建議移除床邊電線,把原本床尾的開飲機移到客廳,讓窗區遠離極低頻電場與磁場的干擾,家屬同意後積極配合。大約3~4個月後,家屬感覺病人對指令(交代的事)比較能清楚理解、記得住,最後都有配合完成,應答上也較正確恰當,不再看到對空氣自言自語。食量也比較正常了,不會翻找很多東西一直吃,於是家屬自行決定讓她逐漸減量藥物服用,接著嘗試停藥幾個月。
期間,觀察病人都能維持正常睡眠、自我照顧和家務執行,因此,家屬決定完全停藥且婉拒居家醫療,而中斷了長達過去2年的健保居家治療。直到過世之前,仍舊生活正常,持續多年無復發跡象。
這個案例讓我們驚訝:減少電磁波的暴露,竟然對精神科慢性病人有不小的幫助呢!所以在治療病人的時候不只仰賴正統醫學的藥物心理行為等治療,其實居住環境裡面的諸多干擾因素也是需要調整,正如精神科病房強調的環境治療、以及復健科為了減少跌倒風險所執行的居家評估之核心理念。
百病之源的失眠,移除電磁波就能改善?!
我的門診病人約八、九成以上有失眠的困擾,而睡不好、睡眠品質不佳,經常是身心科患者求助醫療的主要問題。我本人的失眠故事及改善的過程,在前面章節已講過,在此我想補充的是:正因為我自己有這樣的切身困擾,平時我其實就很注重研究失眠相關的正統醫療方法、輔助或另類療法,廣讀坊間書籍以及網路資訊,包括芳香療法、助眠音樂、運動、瑜伽、靜坐、腹式呼吸、穴道按摩、各種睡姿、枕頭、按摩推拿、泡澡、泡湯、半身浴、中藥、保健品…等等,前後嘗試了20~30種助眠方法。直到2015年《接地氣》這本書給我的啟發之前,我所嘗試過的方法,有效率都不到一半。為什麼會這樣呢?我想最大的重點就是:床旁電磁波的汙染沒有消除,以及接地氣的時間和程度不夠。
例如我在醫院值班時,手機就放在值班床旁緊靠鐵櫃上充電,或在緊靠鐵櫃的辦公桌上充電。縱使沒有充電,也沒有特別拿鋁箔紙去阻擋在手機和我的頭部之間的範圍,這些都是「床旁電磁波汙染這個主因沒有消除」。之前所有的醫學教育、學校教育也沒有提過何謂人體接地氣,我只有懵懵懂懂地知道休假盡量安排戶外、泡溫泉、森林浴、健行,以及每次洗完澡後覺得身心舒暢,卻沒有再深入探討這種舒暢的原理,後來才知道這就是人體接地氣、排除靜電、吸收大地自由電子的效果,不光洗澡只是洗掉皮膚上的汗漬油垢。
以下,我特別舉出臨床案例,您就可以看到「床邊電磁波減量」對於失眠和莫名病症(自律神經症狀)的影響力有多大了!
臨床案例1.床頭後方美麗的裝潢主臥牆,內藏交流電電線
這是一個非常典型又發人深省的案例。40多歲已婚女性,平時非常好睡,但是自從搬入新家之後不到幾個月,開始夜間全身莫名發熱、心臟亂跳、強力撞擊胸壁、心臟跳得很快、好像快從嘴巴跳出來,接著便無法再入眠或者非常淺眠。有看過心臟內科,心電圖正常,24小時心電圖追蹤也沒有明顯異常,但發現有高血壓的問題,所以開了控制血壓還有心跳的藥物,但是症狀仍然改變不多。一旁的先生也是覺得睡眠品質變差,找不到原因。
來到我的門診後,我幫他們立刻評估,察覺臥室可能存在的嚴重交流電壓干擾。第一次看診,他們夫妻非常佩服我的評估和理論,回家之後就馬上執行我的電磁波衛生建議:改掉在床頭邊櫃上手機充電整夜的習慣、從總開關把裝潢牆內插座和燈具的電源切斷、睡覺前把客廳的Wi-Fi關機、手機假如不開飛航模式就要離頭部3~4公尺以上。
一個禮拜之後第二次看診,他們表示原本的症狀已改善五成以上,但因為燈具電源牽涉到居家安全和使用習慣,所以並沒有從總開關關閉電力供應。我又建議他們可以用鋁箔做接地式的屏蔽,他們也很積極的做好兩片瓦楞板鋪好了烤肉用的鋁箔紙,再用一條電線插入到插座的接地孔。再經過三個禮拜之後,第三次看診時,他們回覆晚上完全沒有全身發熱、心臟亂跳的症狀了。接下來,他們準備再試驗床頭燈具的電源全切掉之後,能不能確實不需要瓦楞鋁箔接地板也可以保持沒有症狀;確認之後他們有計劃跟裝潢設計師討論,如何改善這樣的電源線所產生的自律神經干擾、心臟科也找不到原因的莫名病症。
以上臨床案例,支持佐證了百病之源的失眠苦惱,竟然只須移除床邊電磁波來源,短時間內就明顯改善!在本書後面的附錄還有更多類似案例見證,說不定你會對我的主張及結論有更強的信心,更加有動機付諸行動,開始嘗試用簡單的行動改變自己,或家人長久困擾的一些莫名難纏的症狀。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