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三民出版.新書搶先報|最速、最優惠的新鮮貨報給你知!
新譯古詩源(下)(三版)
滿額折
新譯古詩源(下)(三版)
新譯古詩源(下)(三版)
新譯古詩源(下)(三版)
新譯古詩源(下)(三版)
新譯古詩源(下)(三版)
新譯古詩源(下)(三版)
新譯古詩源(下)(三版)
新譯古詩源(下)(三版)
新譯古詩源(下)(三版)
新譯古詩源(下)(三版)
新譯古詩源(下)(三版)
新譯古詩源(下)(三版)
新譯古詩源(下)(三版)
新譯古詩源(下)(三版)
新譯古詩源(下)(三版)
新譯古詩源(下)(三版)
新譯古詩源(下)(三版)
新譯古詩源(下)(三版)
新譯古詩源(下)(三版)
新譯古詩源(下)(三版)
新譯古詩源(下)(三版)

新譯古詩源(下)(三版)

商品資訊

定價
:NT$ 580 元
優惠價
79458
促銷優惠
秋末獻禮
庫存 > 10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13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中國古典詩歌發展至唐代而達於鼎盛,大放異彩,但唐詩之盛並不是一夕造成的,而有其源頭活水。清人編輯《》一書,其目的便是在明「唐詩之發源」。書中收錄上古以迄漢魏六朝,除《詩經》、《楚辭》之外,上自「郊廟樂章」,下至「童謠里諺」,共計古詩七百餘首。因其選目精當,選量適中,能完整且清晰地展示唐以前詩歌發展嬗變的軌跡及其具體成就,而成為古詩選本的經典之作。欲知古典詩歌發展源流,傾聽先民無邪歌詠,一定要讀《》。本書注釋翻譯簡潔暢達,評析則能得之於會心,是您閱讀、欣賞古詩的最佳佐助。

作者簡介

馮保善(注譯者)
河南新鄉市人,文學博士,曾任鳳凰出版社(原江蘇古籍出版社)編審,現為江蘇教育科學研究院、江蘇教育學院教授,校學術委員會委員,江蘇區域文學與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江蘇省高校「青藍工程」中青年學術帶頭人,江蘇省明清小說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研究方向為中國古代小說戲曲及明清文化。

導讀(節錄)

三、《古詩源》所選詩篇的價值

作為一部名選,當然取決於其所選作品的價值。換言之,正因為其所選詩作的價值,也纔成就了其名選的聲名。

首先,在《詩經》、《楚辭》以外,《古詩源》所錄作品,比較完整清晰地為我們展示了唐前詩歌發展嬗變的軌跡,比較全面充分地展現了唐前詩歌創作的具體成就。中國詩歌起源於上古歌謠,興起於民間,這在今天,已成常識。《古詩源》第一卷〈古逸〉所收〈擊壤歌〉、〈伊耆氏蜡辭〉、〈彈歌〉、〈卿雲歌〉、〈南風歌〉等,便是產生於上古,為百姓歌吟,而經後世文人修飾後,流傳下來的作品,這也是中國詩歌史上的最初創作。而先秦一批見諸正史或諸子的各色銘文韻語,以及歌謠逸詩,是對《詩經》、《楚辭》的補充豐富,讓讀者看到了一個更接近原生態的先秦詩歌創作狀貌。兩漢時期,詩分文人之作與樂府詩歌兩類。《古詩源》既收錄了漢高祖、項羽、漢武帝、韋孟、東方朔、梁鴻、班固、張衡、蔡邕、秦嘉、辛延年等文人詩作,及佚名古詩,還收錄了相當篇幅的樂府民歌。名篇佳什,如〈大風歌〉、〈垓下歌〉、〈秋風辭〉、蘇武詩、李陵詩、〈五噫歌〉、〈四愁詩〉、〈飲馬長城窟行〉、〈翠鳥〉、〈留郡贈婦詩〉、〈羽林郎〉、〈董嬌嬈〉、〈盤中詩〉、〈悲憤詩〉、「古詩十九首」、〈戰城南〉、〈有所思〉、〈上邪〉、〈箜篌引〉、〈江南〉、〈陌上桑〉、〈東門行〉、〈孤兒行〉、〈猛虎行〉等,無不入選,兩漢詩歌的主體精華已備。魏晉之世,詩人雲集,大家輩出,三曹父子建安七子、阮籍、嵇康、張華、陸機、陸雲、潘岳、張協、左思、劉琨,以及陶淵明,群星璀璨,建安風骨、正始之音、太康之體、玄言詩田園詩,多姿多彩。而三曹、阮籍、嵇康、左思、陶淵明,更是彪炳史冊、影響深遠的詩壇巨擘。南北朝訖隋,由多年的動盪分裂到全國統一,就詩歌發展而言,主要集中於南方。南朝樂府民歌繼續發展,〈吳聲歌曲〉、〈西曲歌〉勃興,名篇有〈西洲曲〉這樣的絕唱產生;北朝民歌,則有千古名篇〈木蘭詩〉問世。文人作者,南朝宋有顏延之、謝靈運、鮑照,齊有謝朓、王融,梁有蕭家父子、沈約、江淹、范雲、劉惲、吳均、何遜,陳有陰鏗、徐陵、江總。北朝有庾信、王褒。隋有煬帝、楊素、盧思道、薛道衡。詩體有元嘉體、齊梁體、宮體等。詩體的演進,四言詩仍不絕如縷,不斷有新的作品問世,如韋孟、曹操、嵇康等人的創作;五言詩起於西漢初,至東漢定型,「古詩十九首」是其成熟的標誌,並體現了卓越的藝術成就。七言起於傳說中的〈柏梁詩〉,張衡〈四愁詩〉、曹丕〈燕歌行〉也用七言,鮑照〈代白紵舞歌辭四首〉、〈擬行路難〉集中使用,至南朝梁,已在文人創作中大量出現。而永明聲律,則開近體詩之先河。重視探源溯流的沈德潛,在其《古詩源》編選中,以史的眼光,通過所選作品,給我們展示了詩歌發展遞嬗演進的脈絡軌跡。

其次,《古詩源》所選作品,反映了不同時代的風雲變幻,記錄了社會風尚的變遷,是讀者了解歷史胎變,認識時代發展的形象史料。〈擊壤歌〉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於我何有哉」,真實記錄了先民們原始簡樸,沒有剝削壓迫,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生活狀貌。「斷竹,續竹;飛土,逐?」,〈彈歌〉為我們展示的是進入新石器時代以後,先民製作工具進行狩獵的過程。「土反其宅,水歸其壑,昆蟲毋作,草木歸其澤」,〈伊耆氏蜡辭〉是匍匐在大自然腳下的先民們的祈禱,更是無奈的詛咒。這些歌謠對我們認識上古社會,有著彌足珍貴的史料價值。蔡琰的〈悲憤詩〉,曹操的〈薤露〉、〈蒿里行〉,王粲的〈七哀詩〉,繆襲的〈克官渡〉、〈定武功〉、〈屠柳城〉、〈戰滎陽〉,簡直就是東漢末年社會板蕩,天下戰亂,軍閥混戰的歷史寫實。「古詩十九首」是亂世之中沒有出路的一幫文人茫然困惑徬徨苦悶心態的具體表現。樂府民歌〈出東門〉、〈孤兒行〉反映了百姓生活的貧困,水深火熱,或家庭倫理的淪喪;〈有所思〉、〈上邪〉或是對薄倖者的譴責,或者是深摯愛情的吶喊。其他作品,無論敘事寫實,還是抒情議論,也都從不同側面,表現了詩人的人生遭遇,見聞觀感,記錄了他們各自所處社會在其心靈上的投影。

其三,《古詩源》集中了唐以前在《詩經》、《楚辭》以外古詩的精華,是對本階段古詩的一次美的巡禮。打開《古詩源》,有輕鬆歡快或神祕肅穆的上古歌謠,有敢愛敢恨、恩怨分明的漢樂府民歌,有沉鬱蒼涼、梗概多氣的建安風骨,有感傷濃郁、格古調高的「古詩十九首」,有沖淡靜穆、恬靜淳樸的田園詩篇,有精雕細刻、窮形盡貌的山水工筆,有清俊秀美、音調和諧的永明小詩……錦心繡口,巧奪天工,令人如行山陰道上,美不勝收,陶醉其中。讀漢高祖〈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是勝利者的得意張揚,也見出大政治家的深謀遠慮,憂患於未然。讀項羽的〈垓下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感受到的是英雄末路、造化弄人,以及鋼鐵漢子的兒女情長,對愛情的執著留戀。讀李延年〈歌一首〉:「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渲染描寫中的佳人之美,令人意亂神迷,為之神往傾慕。讀陶淵明的田園詩,那是一種精神的昇華與洗禮,令人塵滓俱去,神清氣爽,忘懷所有人間的得失。讀謝靈運的山水之篇,深深感歎造化的神奇無比,祖國大好河山的壯美秀麗,自然美景的婀娜多姿。在大批美輪美奐的文人詩以外,還有樂府民歌如〈陌上桑〉、〈孔雀東南飛〉、〈西洲曲〉、〈木蘭詩〉、〈敕勒歌〉等等,都是文學史上的瑰寶,是優秀的精神文化遺產,是我們先輩對世界人類藝術寶庫卓越的貢獻,是值得我們永遠自豪驕傲的寶貴財富。

目次

下冊

卷 八
晉 詩
劉 琨
 答盧諶
 重贈盧諶
 扶風歌
盧 諶
 答魏子悌
 時興
謝 尚
 大道曲
郭 璞
 贈溫嶠
 遊仙詩
曹 毘
 夜聽擣衣
王羲之
 蘭亭集詩
陶 潛
 停雲
 時運
 勸農
 命子
 酬丁柴桑二章
 歸鳥四章
 遊斜川
 答龐參軍
 五月旦作和戴主簿
 九日閑居
 和劉柴桑
 酬劉柴桑
 和郭主簿二首
 贈羊長史
 癸卯歲十二月中作與從弟敬遠
 始作鎮軍參軍經曲阿作
 辛丑歲七月赴假還江陵夜行塗中作
 桃花源詩并記
 歸田園居五首
 與殷晉安別
 
卷 九
晉 詩
陶 潛
 乞食
 諸人共遊周家墓柏下
 移居二首
 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二首
 庚戌歲九月中於西田穫早稻
 丙辰歲八月中於下潠田舍穫
 飲酒
 有會而作
 擬古
 雜詩
 詠貧士
 詠荊軻
 讀山海經
 擬輓歌詞
謝 混
 遊西池
吳隱之
 酌貪泉詩
廬山諸道人
 遊石門詩
惠 遠
 廬山東林雜詩
帛道猷
 陵峰采藥觸興為詩
謝道韞
 登山
趙 整
 諫歌
無名氏
 短兵篇
 獨漉篇
 晉白紵舞歌詩
 淫豫
 女兒子
 三峽謠
 隴上歌
 來羅
 作蠶絲
 休洗紅二章
 安東平
 惠帝元康中京洛童謠
 惠帝時洛陽童謠
 惠帝大安中童謠
 綿州巴歌
 
卷 十
宋 詩
孝武帝
 自君之出矣
南平王鑠
 白紵曲
 擬行行重行行
何承天
 雉子遊原澤篇
顏延之
 應詔讌曲水作詩八章
 郊祀歌
 贈王太常
 夏夜呈從兄散騎車長沙
 北使洛
 五君詠五首
 秋胡詩九首
謝靈運
 從遊京口北固應詔
 述祖德詩二首
 九日從宋公戲馬臺集送孔令
 鄰里相送至方山
 過始寧墅
 七里瀨
 登池上樓
 遊南亭
 遊赤石進泛海
 登江中孤嶼
 登永嘉綠嶂山詩
 齋中讀書
 田南樹園激流植援
 石壁精舍還湖中作
 登石門最高頂
 石門新營所住四面高山迴溪石瀨茂林修竹
 於南山往北山經湖中瞻眺
 從斤竹澗越嶺溪行
 過白岸亭詩
 初去郡
 夜宿石門詩
 入彭蠡湖口
 入華子岡是麻源第三谷
 歲暮
 
卷十一
宋 詩
謝 瞻
 答靈運
 九日從宋公戲馬臺集送孔令詩
謝惠連
 擣衣
 西陵遇風獻康樂
 秋懷
 泛湖歸出樓中望月
謝 莊
 北宅秘園
鮑 照
 代東門行
 代放歌行
 代白頭吟
 代東武吟
 代出自薊北門行
 代鳴雁行
 代淮南王
 代春日行
 代白紵舞歌辭四首
 擬行路難
 梅花落
 登黃鶴磯
 日落望江贈荀丞
 吳興黃浦亭庾中郎別
 贈傅都曹別
 行京口至竹里
 上潯陽還都道中作
 發後渚
 詠史
 擬古
 紹古辭
 學劉公幹體
 遇銅山掘黃精
 秋夜
 翫月城西門廨中
鮑令暉
 代葛沙門妻郭小玉作
 題書後寄行人
吳邁遠
 胡笳曲
 古意贈今人
 長相思
王 徽
 雜詩
王僧達
 答顏延年
 和琅琊王依古
沈慶之
 侍宴詩
陸 凱
 贈范曄詩
湯惠休
 怨詩行
劉 俁
 詩一首
漁 父
 答孫緬歌
 宋人歌
 石城謠
 青溪小姑歌

卷十二
齊 詩
謝 朓
 江上曲
 同謝諮議詠銅雀臺
 玉階怨
 金谷聚
 入朝曲
 同王主簿有所思
 京路夜發
 和徐都曹出新亭渚
 遊敬亭山
 遊東田
 暫使下都夜發新林至京邑贈西府同僚
 酬王晉安
 郡內高齋閑望答呂法曹
 新亭渚別范零陵雲
 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橋
 在郡臥病呈沈尚書
 晚登三山還望京邑
 直中書省
 宣城郡內登望
 高齋視事
 落日悵望
 移病還園示親屬
 送江兵曹檀主簿朱孝廉還上國
 秋夜
 和何議曹郊遊
 和王著作融八公山
 和伏武昌登孫權故城
 新治北窗和何從事
 和江丞北戍瑯琊城
 和王中丞聞琴
 離夜
 王孫遊
 臨溪送別
王 融
 淥水曲
 巫山高
 蕭諮議西上夜集
 和王友德元古意二首
張 融
 別詩
劉 繪
 有所思
孔稚圭
 遊太平山
陸 厥
 臨江王節士歌
江孝嗣
 北戍瑯琊城詩
 東昏時百姓歌
梁 詩
武 帝
 逸民
 西洲曲
 擬青青河畔草
 河中之水歌
 東飛伯勞歌
 天安寺疏圃堂
 藉田
簡文帝
 折楊柳
 臨高臺
 納涼
元 帝
 詠陽雲樓簷柳
 折楊柳
沈 約
 臨高臺
 夜夜曲
 新安江至清淺深見底貽京邑遊好
 直學省愁臥
 宿東園
 別范安成
 傷謝朓
 石塘瀨聽猿
 遊沈道士館
 早發定山
 冬節後至丞相第詣世子車中作
 奉和竟陵王經劉瓛墓

卷十三
梁 詩
江 淹
 從冠軍建平王登廬山香爐峰
 望荊山
 古離別
 班婕妤詠扇
 劉太尉琨傷亂
 陶徵君潛田居
 休上人怨別
 效阮公詩
范 雲
 有所思
 贈張徐州謖
 送沈記室夜別
 之零陵郡次新亭
 別詩
任 昉
 贈郭桐廬出溪口見候余既未至郭仍進村維舟久之郭生乃至
 贈徐徵君
 別蕭諮議
 出郡傳舍哭范僕射
邱 遲
 侍宴樂遊苑送張徐州應詔
 旦發漁浦潭
柳 惲
 江南曲
 贈吳均
 擣衣詩
庾肩吾
 奉和春夜應令
 亂後行經吳御亭
 詠長信宮中草
 經陳思王墓
吳 均
 答柳惲
 酬別江主簿屯騎
 主人池前鶴
 酬周參軍
 春詠
 山中雜詩
何 遜
 日夕望江山贈魚司馬
 道中贈桓司馬季珪
 入西塞示南府同僚
 贈諸游舊
 送韋司馬別
 別沈助教
 與蘇九德別
 宿南洲浦
 和蕭諮議岑離閨怨
 臨行與故遊夜別
 與胡興安夜別
 慈姥磯
 相送
王 籍
 入若耶溪
劉 峻
 自江州還入石頭詩
劉孝綽
 古意
陶弘景
 詔問山中何所有賦詩以答
 寒夜怨
曹景宗
 光華殿侍宴賦競病韻
徐 悱
 古意詶到長史溉登琅琊城
虞 羲
 詠霍將軍北伐
衛敬瑜妻王氏
 孤燕詩
 企喻歌
 幽州馬客吟歌辭
 瑯琊王歌辭
 鉅鹿公主歌辭
 隴頭歌辭
 折楊柳歌辭
 木蘭詩
 捉搦歌

卷十四
陳 詩
陰 鏗
 渡青草湖
 廣陵岸送北使
 江津送劉光祿不及
 和傅郎歲暮還湘州
 開善寺
徐 陵
 出自薊北門行
 別毛永嘉
 關山月
周弘讓
 留贈山中隱士
周弘正
 還草堂尋處士弟
江 總
 遇長安使寄裴尚書
 入攝山棲霞寺
 南還尋草市宅
 并州羊腸坂
 於長安歸還揚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賦韻
 哭魯廣達
 閨怨篇
張正見
 秋日別庾正員
 關山月
何 胥
 被使出關
韋 鼎
 長安聽百舌
陳 昭
 昭君詞
魏詩
劉 昶
 斷句
常 景
 司馬相如
 王褒
 嚴君平
 揚雄
溫子昇
 從駕幸金墉城
 擣衣
胡 叟
 示陳伯達
胡太后
 楊白花
 咸陽王歌
 李波小妹歌
北齊詩附
邢 邵
 思公子
祖 珽
 挽歌
鄭公超
 送庾羽騎抱
蕭 
 上之回
 和崔侍中從駕經山寺
 秋思
顏之推
 古意
 從周入齊夜度砥柱
馮淑妃
 感琵琶絃
斛律金
 敕勒歌
 童謠
北周詩附
庾 信
 商調曲
 烏夜啼
 對酒歌
 奉和泛江
 同盧記室從軍
 至老子廟應詔
 擬詠懷
 喜晴應詔敕自疏韻
 和王少保遙傷周處士
 奉和永豐殿下言志
 詠畫屏風詩
 梅花
 寄徐陵
 和侃法師
 重別周尚書
王 褒
 關山篇
 渡河北
隋 詩
煬 帝
 飲馬長城窟行示從征群臣
 白馬篇
楊 素
 山齋獨坐贈薛內史二首
 贈薛播州
盧思道
 遊梁城
薛道衡
 昔昔鹽
 敬酬楊僕射山齋獨坐
 人日思歸
虞世基
 出塞
 入關
孫萬壽
 和周記室遊舊京
 早發揚州還望鄉邑
 東歸在路率爾成咏
王 胄
 別周記室
尹 式
 別宋常侍
孔德紹
 送蔡君知入蜀
 夜宿荒村
孔紹安
 落葉
 別徐永元秀才
陳子良
 送別
 七夕看新婦隔巷停車
王冉禮
 賦得巖穴無結搆
呂 讓
 和入京
明餘慶
 從軍行
大義公主
 書屏風詩
無名氏
 送別詩
 雞鳴歌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458
庫存 > 10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