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從民族復興的角度考察1843至1949年間,林則徐、魏源、曾國藩、李鴻章、康有為、梁啟超、蔡元培、章太炎、胡適等近代中國歷代先鋒如何認識大變局,怎樣在大變局中為尋求民族復興發起課程改革,梳理其大變局認識、民族復興理想與課程改革行動,揭示為什麼最後只有共產黨人能把近代中國課程改革引上通往民族復興的正確之路。 從民族復興入手展開考察近代中國課程改革史,率先將課程史、教育史、學術史及政治史融為一體,可以為課程史及教育史研究提供新典範,具有較高學術價值,且有利於增強中國課程改革的社會主義認同。此外,以敘事語言呈現歷史研究與發現,努力像電影一般生動刻畫課程改革先鋒們的思想、情感與行動,也是在為課程史及教育史研究探索新的表達方式。
作者簡介
周勇,華東師範大學教育史博士(師從丁鋼教授),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訪問學者,現任華東師範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高等研究院副院長,兼任全國教育社會學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中國教育學會中青年教育理論工作者分會副理事長,研究領域為中國文化與教育教育社會學、課程史等,曾榮獲華東師範大學傑出新人、上海市浦江學者、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等學術獎勵。
名人/編輯推薦
近代中國課程改革史重磅佳作,將課程改革置於近代中國最初百年的大變局與民族復興進程中加以考察,揭示林則徐、李鴻章、康有為、梁啟超、蔡元培、胡適等不同時期的開拓先鋒如何根據各自的大變局認識與民族復興重心定位發展新課程,最終解釋了為什麼只有共產黨人能為代中國課程改革找到通往民族復興的正確進路,為中國課程史研究貢獻了新範式。以敘事作為基本方法,盡可能讓更多的人出現在學術論著中,讀起來像是在看史詩電影。
目次
目錄
導論 1
一、課程改革的力量結構與民族復興視角 2
二、課程社會學與中國課程改革史研究 8
三、近代中國課程改革及其思想傳統 15
第一章 改革前夕的中國及舊有課程體系 21
一、19世紀上半葉中國政治經濟形勢 22
二、遠離現實的課程體系:科舉及考據學 27
三、直面內外危機局勢的經世實學轉向 37
第二章 尋求富強的洋務新課程及其發展機制 51
一、洋務重臣的登臺及其改革領域 52
二、同文館、江南製造局與福州船政局 61
三、留學歐美、興辦新學堂及悲劇結局 81
第三章 國體重建為本的新學課程提倡與生產 101
一、政治與文化救亡:激進的變法及立孔教 102
二、為創建民族國家培養愛國新民與革命志士 116
三、雪恥自強:新政時期的學堂及科舉課程改革 144
第四章 教育中心場域的新課程運動及其結局 175
一、從發展國民新五育到複歸帝制綱常倫理 176
二、新一輪課程改革啟動及其主流進路演變 199
第五章 邊緣地帶的科學與鄉村課程改革探索 235
一、讓中國擁有一流科學研究與教育中心 236
二、深入鄉村探索農民需要什麼樣的新教育 255
第六章 馬克思主義與通往新中國的課程改革之路 278
一、努力開拓馬克思主義工人革命教育 279
二、中國共產黨誕生及最初的革命教育課程行動 287
三、革命根據地的軍事政治及文化教育課程發展 299
四、到延安去為創建新中國培養社會主義新人 319
結語 365
一、民族復興與中國課程改革的近代思想傳統 366
二、近代思想傳統與當代中國課程改革理論建構 383
參考文獻 403
導論 1
一、課程改革的力量結構與民族復興視角 2
二、課程社會學與中國課程改革史研究 8
三、近代中國課程改革及其思想傳統 15
第一章 改革前夕的中國及舊有課程體系 21
一、19世紀上半葉中國政治經濟形勢 22
二、遠離現實的課程體系:科舉及考據學 27
三、直面內外危機局勢的經世實學轉向 37
第二章 尋求富強的洋務新課程及其發展機制 51
一、洋務重臣的登臺及其改革領域 52
二、同文館、江南製造局與福州船政局 61
三、留學歐美、興辦新學堂及悲劇結局 81
第三章 國體重建為本的新學課程提倡與生產 101
一、政治與文化救亡:激進的變法及立孔教 102
二、為創建民族國家培養愛國新民與革命志士 116
三、雪恥自強:新政時期的學堂及科舉課程改革 144
第四章 教育中心場域的新課程運動及其結局 175
一、從發展國民新五育到複歸帝制綱常倫理 176
二、新一輪課程改革啟動及其主流進路演變 199
第五章 邊緣地帶的科學與鄉村課程改革探索 235
一、讓中國擁有一流科學研究與教育中心 236
二、深入鄉村探索農民需要什麼樣的新教育 255
第六章 馬克思主義與通往新中國的課程改革之路 278
一、努力開拓馬克思主義工人革命教育 279
二、中國共產黨誕生及最初的革命教育課程行動 287
三、革命根據地的軍事政治及文化教育課程發展 299
四、到延安去為創建新中國培養社會主義新人 319
結語 365
一、民族復興與中國課程改革的近代思想傳統 366
二、近代思想傳統與當代中國課程改革理論建構 383
參考文獻 403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