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兩晉南北朝史:梁陳興亡至晉南北朝四裔情形
滿額折

兩晉南北朝史:梁陳興亡至晉南北朝四裔情形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75 元
優惠價
79296
促銷優惠
新書特惠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33元
庫存:4
可得紅利積點:8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梁陳興亡、周齊的政治變革、隋的統一大業】
從東方諸國到西域以及南北方異族的同化過程
記述江陵之變等關鍵事件,描繪陳朝內亂及南北朝終結
呂思勉精細描繪南北朝交鋒,透視複雜的民族關係和地緣政治!

▎侯景亂梁
侯景之為人也,可謂酷虐無倫。其犯建康,初至便望克定,號令甚明,不犯百姓。既攻城不下,人心離沮;又恐援軍總集,眾必潰散;乃縱兵殺掠。交屍塞路。富室豪家,恣意裒剝。子女玉帛,悉入軍營。及築土山,不限貴賤。晝夜不息,亂加毆棰。疲羸者因殺之以填山。號哭之聲,響動天地。

▎陳武帝卻齊師
陳武帝與宋武帝,並有外攘之功,陳武之所成就,似不如宋武之大,然此乃時勢為之,論其功績,則陳武實在宋武之上。且宋武自私之意多,陳武則公忠體國。宋武乃一武夫,陳武則能幸莊嚴寺講經,可見其於學問非無所知;而又非如梁武帝之僅長於學問,而不宜於政事。宋武於並時儕輩,無不誅夷,陳武則多能收用降將,其度量之寬廣,蓋又有大過人者。

▎文宣淫暴
自元魏分裂以來,東西南三方,遂成鼎峙之勢,地廣兵強,實推東國,然其後齊反滅於周者,則以北齊諸主,染鮮卑之習大深,以致政散民流,不能自立也。北齊亂君,實以文宣為首。

▎孝昭武成篡奪
北齊之事,始壞於文宣,而大壞於武成。文宣嗣子幼弱,致啟孝昭、武成二世之爭奪,自此宗室之中,猜忌覬覦,互相屠戮,奸臣因之竊柄。孝昭在兄弟中,似較修飭,然享年不永;武成荒淫,實更甚於文宣;詒謀不臧,至後主而益昏蕩。政治內素,強敵外陵,於是太寧之後,不及二十年,而齊祚迄矣。

▎隋文帝代周
周武帝之生平,頗與後周世宗相似。武帝之滅齊,猶世宗之破北漢也;其破陳,取淮南,猶世宗之破南唐也;破陳而即伐突厥,猶世宗之破南唐而即伐契丹也;而其北伐遇疾,齎志身死,國祚旋移,二者亦無不相類。史事不能相同也,而其相類至於如此,豈不異哉。

▎諸異族之同化
晉南北朝之世,為我族同化異族最盛之時,無南北一也。世之論者,恆謂南北民族,強弱不同;北方諸族,性質強悍,故能割據土地,篡竊政權;南方諸族,則只能蟠據山谷,竊出為患而已。其實不然。北方地形平坦,利合大群;又政治樞機,列代在北;一遇變亂,異族之桀黠者,自亦能操戈而起。南方則社會之進化較遲,又非政治樞機所在,大局變亂之際,其擾攘遠不如北方之烈,異族之未同化者,多自成一區,不與漢人相雜,既有自安之地,何苦廁身變亂之中?此其割據土地,篡竊政權之事,所以絕無而僅有也。


本書特色:本書由「現代四大史學家」之一呂思勉所著。在第三部中,作者詳論從侯景亂梁、江陵之變、陳武帝卻齊師,乃至陳平內亂、周齊興亡,最後南北統一的的政局變化。此外,則詳論魏晉南北朝,漢人與東方諸國、南方諸異族、海南諸國、北方諸異族、西域、東北諸國之間的交會,呈現異民族之間如何進行文化融合與交流。

作者簡介

呂思勉(西元1884~1957年),字誠之,筆名駑牛。歷史學家,被視作「現代四大史學家」之一。著有《呂著中國通史》、《中國社會史》、《先秦學術概論》、《史學四種》、《呂思勉遺文集》、《三國史話》、《歷史研究法》等。

目次

梁陳興亡
侯景亂梁(上)
侯景亂梁(中)
侯景亂梁(下)
江陵之變
陳武帝卻齊師
陳平內亂(上)
陳平內亂(中)
陳平內亂(下)
周齊興亡
齊篡東魏
文宣淫暴
孝昭武成篡奪
武成後主荒淫
周篡西魏
周齊兵事
陳取淮南
周滅北齊
陳失淮南
南北統一
隋文帝代周
陳後主荒淫
隋並梁陳
晉南北朝四裔情形
東方諸國
南方諸異族之同化
林邑建國
海南諸國
海道交通
北方諸異族之同化
羌渾諸國
西域諸國
柔然突厥興亡
東北諸國

書摘/試閱

梁陳興亡
侯景亂梁(上)
侯景,朔方人,或云雁門人。(朔方,見第八章第五節。雁門,見第二章第二節。此據《梁書.景傳》。《南史》云:景懷朔鎮人。懷朔,見第十二章第三節。)少而不羈,見憚鄉里。及長,驍勇,有膂力,善騎射。(《南史》云:景右足短,弓馬非其長。案景右足短之說,他無所見,恐非其實。)以選為北鎮戍兵,(北鎮,見第八章第三節。《南史》云:為鎮功曹史。)稍立功效。尒朱榮自晉陽入,景始以私眾見榮。榮甚奇景,即委以軍事。會葛賊南逼,榮自討,命景先驅。以功擢為定州刺史,大行臺。(定州,見第十一章第二節。)自是威名遂著。齊神武入洛,景復以眾降之。仍為神武所用。(《南史》云:高歡微時,與景甚相友好。及歡誅尒朱氏,景以眾降。仍為歡用,稍至吏部尚書。)景性殘忍酷虐。馭軍嚴整,然破掠所得財寶,皆班賜將士,故咸為之用,所向多捷。總攬兵權,與神武相亞。魏以為司徒、南道行臺,(案事在大同八年(西元542年),即東魏興和四年。)擁眾十萬,專制河南。(《南史》云:歡使擁兵十萬,專制河南,杖任若己之半體。又云:時歡部將高昂、彭樂,皆雄勇冠時。景常輕之,言似豕突爾,勢何所至?案歡所用,戰將多而有謀略者少;又歡居晉陽,去河南較遠,勢不能不專有所任;此景之所以有大權也。)神武疾篤,謂子澄曰:「侯景狡猾多計,反覆難知,我死後,必不為汝用。」乃為書召景。景知之,慮及於禍,(《南史》云:將鎮河南,請於歡曰:「今握兵在遠,奸人易生詐偽,大王若賜以書,請異於他者。」許之。每與景書,別加微點,雖子弟弗之知。及歡疾篤,其世子澄矯書召之。景知,懼禍,因用王偉計求降。《北齊書.神武紀》亦云:世子為神武書召景。景先與神武約,得書書背微點乃來。書至無點,景不至。又聞神武疾,遂擁兵自固。案神武猜忌性成,從未聞以將帥為腹心,而自疏其子弟;況文襄在神武世,與政已久,神武與景有約,文襄安得不知?說殆不足信也。)太清元年(西元547年),(西魏大統十三年,東魏武定五年。)乃遣其行臺郎中丁和來,上表請降。(〈本紀〉事在二月。云:景求以豫章、廣、潁、洛陽、西揚、東荊、北荊、襄、東豫、南兗、西兗、齊等十三州內屬。〈景傳〉載景降表,則云與豫州刺史高成,廣州刺史郎椿,襄州刺史李密,兗州刺史邢子才,南兗州刺史石長宣,齊州刺史許季良,東豫州刺史丘元徵,洛州刺史朱渾願,揚州刺史樂恂,北荊州刺史梅季昌,北揚州刺史無神和等。《廿二史考異》云:「豫章之章字衍。洛陽之陽當作揚。廣州刺史下,奪『暴顯潁州刺史司馬世雲荊州刺史』十四字,當據《通鑑考異》補。朱渾願,當依《考異》作尒朱渾願。〈紀〉有西揚,〈傳〉作北揚;〈紀〉有東荊,〈傳〉但云荊;未審誰是。」案豫州,見第十二章第六節。廣州,見第十二章第九節。後移襄城,今河南方城縣。潁州,見第十二章第十節。洛州,見第十一章第四節。揚州,見第十二章第十節。西揚,未詳。東荊,見第十二章第四節。北荊,魏收《志》不言治所。或云治其首郡伊陽,在今河南嵩縣東北。襄州,見第十二章第十節。東豫州,見第十二章第六節。南兗州,正光中移治譙城,見第三章第三節。西兗州,治定陶,在今山東定陶縣西北。後移左城,在今定陶縣西南。齊州,見第十二章第三節。北揚州,治項城,見第三章第三節。荊州,見第十一章第四節。)景之叛也,潁州刺史司馬世雲應之。景入據潁城。誘執豫、襄、廣諸州刺史。高澄遣韓軌等討之。景以梁援未至,又請降於西魏。三月,宇文泰遣李弼援之。(《魏書》作李景和,弼字。)軌等退去。《周書.文帝紀》云:景請留收輯河南,遂徙鎮豫州。於是遣王思政據潁川,(見第十二章第十節。)弼引軍還。七月,景密圖附梁。太祖知其謀,追還前後所配景將士。景懼,遂叛。案景之降梁,在降西魏之先,事甚明白,安得云此時始有是謀?蓋至此乃與西魏絕耳。《周書.王悅傳》云:侯景據河南來附,太祖先遣韋法保、賀蘭願德等率眾助之。悅言於太祖,太祖納之,乃遣追法保等。而景尋叛。〈裴寬傳〉言:寬從法保向潁川。景密圖南叛,軍中頗有知者,以其事計未成,外示無貳。景往來諸軍間,侍從寡少。軍中名將,必躬自造。至於法保,尤被親附。寬謂法保曰:「侯景狡猾,必不肯入關。雖託款於公,恐未可信。若杖兵以斬之,亦一時之計也。如曰不然,便須深加嚴警。不得信其誑誘,自詒後悔。」法保納之。然不能圖景,但自固而已。蓋時西魏欲召景入關,而景不肯,遂至彼此相圖。西魏兵力,未足取景,然其將帥嚴警有備,景亦不能圖之,故棄潁川而走豫州也。景非不侵不叛之臣,此自西魏所知。為之出師,原不過相機行事。而當時事機,並不甚順。必欲乘釁進取,勢非更出大兵不可。然此時西魏,亦甚疲敝;兼之景既不易駕馭,又須抗拒東魏及梁;利害紛紜,應付非易,故西魏始終以謹慎出之。此自不失為度德量力。而梁之貪利冒進者,乃自詒伊戚矣。
梁武帝既納元顥而無成,其年,(中大通元年(西元529年),魏孝莊帝永安二年。)十一月,魏巴州刺史嚴始欣以城降。(見第十一章第四節。)遣蕭玩等援之。明年,(中大通二年(西元530年),魏永安三年。)正月,始欣為魏所破斬。玩亦被殺。是歲,六月,又遣元悅還北。高歡欲迎立之而未果,事已見前。其明年,(中大通三年(西元531年),魏節閔帝普泰元年。)魏詔有司不得復稱偽梁,罷細作之條;無禁鄰國還往;蓋頗有意於與南言和矣。是年,南兗州城民王買德,逼前刺史劉世明以州降。十一月,梁使元樹入據。四年(西元532年),(魏孝武帝永熙元年。)二月,復以元法僧為東魏王。(蓋欲並建法僧與樹。)魏以樊子鵠為東南道行臺,率徐州刺史杜德討元樹。樹城守不下。七月,子鵠使說之。樹請委城南還。子鵠許之。樹恃誓約,不為戰備。杜德襲擒之。送魏都,賜死。時梁以羊侃為兗州刺史,隨法僧還北。行次官竹,(《水經注》:睢水自睢陽東南流,歷竹圃,世人謂之梁王竹園。官收其利,因曰官竹。睢陽,見第十二章第六節。)聞樹喪師,軍亦罷。十二月,魏尒朱仲遠來奔。以為定洛將軍,封河南王,北侵。隨所克土,使自封建。亦無所成。五年(西元533年),(魏永熙二年。)四月,青州人耿翔,襲據膠州,(《魏志》云:治東武陵。陵字當系城字之訛。東武,漢縣,今山東諸城縣。)殺刺史裴粲,來降。六月,魏以樊子鵠為青、膠大使,督濟州刺史蔡儁討之。師達青州,翔拔城走。是月,魏建義城主蘭保,殺東徐州刺史崔祥,以下邳降。(《魏書.紀》云:東徐州城民王早、簡實等殺刺史崔庠,據州入蕭衍。)六年(西元534年),(魏永熙三年。)十月,以元慶和為鎮北將軍,封魏王,率眾北侵。閏十二月,據瀨鄉。(胡三省曰:即陳國苦縣之賴鄉。案其地在今河南鹿邑縣東。)是歲,魏始分為東西。明年,為大同元年(西元535年),(西魏文帝大統元年,東魏孝靜帝天平二年。)東魏東南道行臺元宴擊元慶和,破走之。六月,慶和又攻南頓,(見第八章第六節。)為東魏豫州刺史堯雄所破。北梁州刺史蘭欽攻漢中,西魏梁州刺史元羅降。(《北史》在七月,《梁書》在十一月。)二年(西元536年),(西魏大統二年,東魏天平三年。)九月,魏以侯景節度諸軍入寇。十月,梁亦下詔北伐。侯景攻楚州,(治楚城,在今河南息縣西。)刺史桓和陷沒。景仍進兵淮上,陳慶之擊破之。十一月,詔北伐眾軍班師。十二月,與東魏通和。自此歲通使聘,直至侯景來降,而兵釁始啟。(《北史.本紀》:東魏孝靜帝武定二年(西元544年),二月,徐州人劉烏黑聚眾反,遣行臺慕容紹宗討平之。《北齊書.慕容紹宗傳》云:梁劉烏黑入寇徐方,《北史》作梁人劉烏黑。此特人民之叛魏,非兩國有戰事。)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296
庫存:4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