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張良(電子書)
商品資訊
商品簡介
秦末漢初之際,出現了一位能夠「運籌於帷幄中,決勝千里之外」的智謀家,他就是漢代開國功臣張良。張良本是血氣方剛的少年,曾買刺客於博浪沙行刺秦始皇,因事跡敗露而逃亡。幸運的是,張良後來遇到改變他一生的黃衣老人。黃衣老人琢磨他的耐性,並傳授《太公兵法》給他,自此開始了張良不平凡的一生。
張良遇上了劉邦,助其先入關中為王,解了鴻門之危;又獻計燒棧道入漢中,以暫免項羽的迫害;更在關鍵時刻暗示劉邦封韓信為齊王,最後終於擊敗項羽,成就了劉邦的帝王之路。
在楚漢相爭的過程中,張良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沒有他一次又一次以機智化解劉邦所遇的難題,根本難以有後來的劉家天下!想知道張良是如何從一個熱血少年,蛻變為充滿智慧的軍師嗎?翻開這本書,你就會知道了。
作者簡介
胡其瑞
筆名「出谷司馬」,臺北市立建國中學畢業,政大歷史系碩士,現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助理。偶爾喜歡在部落格裡寫寫散文,發發牢騷;偶爾喜歡投投稿,然後因為文章被刊登而高興十天半個月。曾於報紙上發表〈餓的話,每日熬一鷹〉、〈兵變俱樂部〉、〈我的情報局鄰居們〉、〈兩個女人的戰爭〉以及〈我的DIY老爹〉等散文。曾出版「世紀人物100」系列《舌燦蓮花定天下:張儀》、《石頭將軍:吳起》以及《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張良》等書。
序
這個世界上總是會有一些很聰明的人。
就拿班上那些成績很好的同學來說吧!有人平時就很努力,有的人我們從來沒有看過他好好用功唸書,平常也都跟著大家一起玩,到了考試時也都哇哇叫:「我都沒有唸書怎麼辦?」可是考試成績一出來,他還是可以考一百分。這些人,應該可以算是聰明的人。
但是這個世界上,並沒有很多人稱得上是有智慧的人。
什麼是有智慧的人呢?有智慧的人,看得多,想得遠,思考得很深入,計畫也很周詳。再說前面舉的那個聰明的例子吧!這個考一百分的同學確實很聰明,可是他不見得有智慧,因為他的朋友會覺得,你怎麼自己偷偷的用功,然後騙我們都沒有唸書,害得我們跟你一起玩耍,結果你考一百分,我只有五十分。這樣的同學,就會漸漸失去朋友的信賴,最後,就沒有人願意跟他作朋友了。這樣的人,雖然聰明,但是不見得有智慧。所以,有智慧的人可以也是聰明人;但是聰明人有時候不一定是有智慧的人。
中國歷史上有很多的聰明人,但是有智慧的並不多。每次出現了一個有智慧的人,往往就創造了一個新的時代。這些人在君王的身邊,常常發揮了很重要的影響力,將歷史點綴得更加有趣。建立周朝的周武王身邊有個可以呼風喚雨、斬妖除魔的姜太公;三國時代的劉備,身邊也有個上通天文、下知地理的諸葛亮;明朝的開國君主朱元璋身旁,不也是站了一位神機妙算、足智多謀的劉伯溫嗎?這些聰明的軍師們,每次都在最重要的時刻發揮了最關鍵的作用。如果沒有這些軍師,也就不會有那麼多精彩的計謀策略,所以我們可以說,這些了不起的軍師們,把原本單調的事件,變得更加豐富有趣了!我們現在手裡的這本書,也是在描寫一個有智慧的人,他的名字叫做張良。
張良是一個很聰明的人,但是他年輕的時候並不是個有智慧的人。他找來了力士狙擊秦始皇,害得自己差點丟掉小命。後來,在一位黃衣老人的開導下,他慢慢體會到,有些事情,需要想得更遠、更深入,不可以貿然行動。黃衣老人的一段話,改變了張良的一生,也讓他成為一個有智慧的人。
從張良和劉邦的相遇,一直到漢朝的建立,我們看到張良的深思熟慮,是讓劉邦得勝的關鍵。每當劉邦陷入危險時,張良總是有辦法讓劉邦化險為夷,不管是在鴻門宴裡逃過項羽的狙殺,或是在被項羽圍困的時候,都是靠著張良的幽默和機智才化解了危機。
張良非常瞭解人的心理,知道他們心裡真正要的東西是什麼,並且適時的滿足他們的需要,讓他們可以繼續為劉邦賣命。等我們一起讀完了這本書,我想,我們會更認識張良這個人。也難怪劉邦不止一次對他的部下們說:「帶兵打仗衝鋒陷陣這種粗魯的工作,換做張良來的話,一定比不上我;但是能夠坐在帳棚裡幫我出主意,把千里之外的勝負算得清清楚楚的,在這個時代裡,恐怕誰也比不上張良了。」所以,偉大的史學家司馬遷說張良「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還真是一點也沒有誇張喔!張良的故事帶給我們的啟發,應當是希望我們每一個讀者,在處理事情的時候,要多想一想:「我這樣做,會不會傷害別人?會不會傷害自己?會不會讓父母、老師傷心?會不會讓我的好朋友難過?」這些都是很重要的。很多時候我們只想到自己,只想到眼前的快樂,但是往往沒有想到這件事情,可能會傷害到很多的人,甚至耽誤了我們自己的一生。儘管,張良是一個很久很久以前的人,但是他所帶給我們的啟示,還是相當重要的。
為了讓整個故事看起來更生動一些,作者把自己也寫進了這本故事書,那就是故事裡面的老賈。這位賈先生,真的是一位「假先生」,因為他是一個虛構的人物。就好像福爾摩斯故事裡的華生一樣,他一路跟隨著張良,後來也隨著張良幫助漢高祖劉邦打天下,無論到哪裡,老賈都在張良身旁紀錄著張良所經歷的點點滴滴。作者用第一人稱來書寫,把書中的人物都當作自己的朋友,可以交談,可以嬉笑,還可以跟他們下下棋、喝喝茶。這樣的筆法,讀起來應該比較親切些。不過,在寫作的過程裡,卻也有一些困難。例如:作者在故事裡不能直接叫劉邦的名字,得隨著他地位的改變,更動對他的稱呼,有時得稱他沛公,有時得稱他漢王,最後還得稱他皇上,這樣變來變去,也怕讀者們會混淆。但是作者相信聰明的你們,應該都能夠瞭解的。
再說,有些事情,是進入故事中的作者沒有辦法知道的。譬如說發生在項羽陣營裡的事情,是遠在關中的老賈所不能知道的。所以,作者必須假托是某人帶來的消息,或是透過誰誰誰才知道的。這種筆法,與一般從第三人稱的角度來寫故事的方式,有很大的差異。這是作者首次的嘗試,希望你們會喜歡。
此外,這本書並不全然都是真實的歷史記載。譬如說,為了凸顯張良的沉著,作者把劉邦寫成一個膽小怕事、又像小孩子一樣愛耍賴的人,事實上,劉邦雖然個性很粗魯,但是也還沒有到那麼糟糕的地步,不然他也不會成為漢朝的開國君王。又譬如說,按照史學家司馬遷所寫的《史記》,張良與黃衣老人分開的時候,黃衣老人與張良相約十三年後再見,十三年後張良隨著劉邦出巡,正巧在黃衣老人所說的地方看到了那塊象徵黃衣老人的大石頭。可是為了讓故事首尾呼應,作者把這一段故事拉到了很後面才講,這是作者寫故事的方式,並不是真正的歷史。
作者並不希望讀者們把這本書的所有故事,包括裡面的對話,都當作真實的歷史來閱讀。而究竟本書中哪些屬於史實?哪些屬於想像?哪些又屬於後人的捏造呢?作者希望大家不用太過煩惱,只要將這本書定位為「故事」而非「歷史」,大家讀起來應該會比較輕鬆一些。
對於本書的讀者,作者有幾個建議:首先,不用太在意書中那些繁瑣的人物名稱,因為這會讓本書讀起來變得枯燥;其次,不用執著於考證本書故事與史實的相符程度,因為這會讓本書失去了許多趣味;最後,希望讀者可以發揮更多的想像力,去描繪書中人物的性格與表情,這會讓本書讀起來更有意思。
目次
1 黃衣老人的難題
2 張良與劉邦的相遇
3 臨危不亂的軍師
4 危機四伏的鴻門宴
5 建立漢朝的大功臣
6 你爭我奪的太子保衛戰
7 與黃衣老人的重逢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