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词理论要解(電子書)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60 元優惠價
:80 折 288 元
閱讀器:書紐電子書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8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序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這是一本中國古典詩詞研究者的必備書和古典詩詞愛好者的參考書。此書有兩大鮮明的特點:一是對於各個時代詩詞理論的系統梳理,脈絡清晰,要言不煩;二是注重詩詞理論在詩詞鑒賞中的具體運用,在引導讀者品味詩詞作品的同時,還能揭櫫出深層的理論意涵。
作者簡介
董小偉,博士研究生、副教授、四川大學錦江學院教師,研究領域為中國古代文學史、中國古代詩詞、中國古代歷史等,著有《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讀》、《品讀中國古典詩歌中的歷史》、《中國古代詩歌選(注譯析)》等。
王兵,文學博士,南洋理工大學國立教育學院中文系助理教授,研究領域涉及明清詩學、東南亞漢詩以及漢語國際教育等。著有Classical Chinese poetry in Singapore: witnesses to social and cultural transformations in the Chinese community、《清人選清詩與清代詩學》等。
王兵,文學博士,南洋理工大學國立教育學院中文系助理教授,研究領域涉及明清詩學、東南亞漢詩以及漢語國際教育等。著有Classical Chinese poetry in Singapore: witnesses to social and cultural transformations in the Chinese community、《清人選清詩與清代詩學》等。
序
序言一
中國古典詩詞是漢民族語言力與美的巔峰結晶,多少文人墨客在歌酒抒情的吟唱之間建立起來的詩詞山河,成為後人手中發燙的、無以倫比的文化經典。中國詩詞浩浩蕩蕩,流傳千載,幾千年來從未斷流,直至今天仍是我們美的座標。而詩詞所創造出來的獨特的美,融入了華夏民族的血脈,成為了當下人們排遣浮躁和精神孤寂的一種生活追求。
當前詩詞熱遍及全國,古典詩詞好似擁有一種時尚的魔力,感染著無數的現代人,使得人們心靈變得豐盈,靈魂變得高貴,氣質變得脫俗,讓人們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多了一些浪漫、一點感悟、一種品味,德國詩人荷爾德林當年所宣導“詩意的棲居”的觀念已深入人心。
當今注解詩詞、品析詩詞、朗讀詩詞的著作越來越多,而專門對詩詞理論進行分析的著作似有不足。數千年來的詩詞創作和詩詞研究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理論,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古典詩詞理論和體系,對這些詩詞理論加以研析,用理論去指導我們理解、品味詩詞是十分必要的事情。有鑑於此,在完成了《品讀中國古典詩歌中的歷史》和《中國古代詩歌選(注析)》兩部關於詩歌的著作後,又在家人和學生的鼓勵下,再次大膽編著了《中國古典詩詞理論要解》這本書。
為了使這本著作既有理論的高度,又能夠便於非專業讀者學習,在編著的時候,我們特別注意了以下幾點:
其一,以時間為先後,以朝代為模組,分六章四十二節理清對當時詩歌界產生了重要作用的詩歌理論線索;
其二,弄清每一個詩歌理論提出的時代背景、提出者的生平,並指出這些背景生平對該詩歌理論所產生的作用和影響,以便更好理解詩歌理論;
其三,詳細分析每一個詩歌理論,指出該理論的出處,分析該理論的內涵,指明詩歌理論的意義;
其四,舉出最具有代表意義的詩歌實例,通過具體例子深入地分析,讓詩歌理論與詩歌創作緊密結合,以便更好理解詩歌理論;
其五,分析每一個詩歌理論在當時和後世所產生的重大影響,並指出這些影響對當今詩歌創作的意義;
其六,通過每一個詩歌理論研究和具體例子的解析,讓讀者深入理解中國古代詩歌的精神內核,指導讀者從哲學高度去把握古典詩歌。
同時,該著作還是我至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學術交流訪問的重要成果。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王兵博士與我共同研討、共同分析、共同交流,並為此書提出了許多寶貴和真誠的意見和建議,能與王兵博士這樣有心胸、有情懷、有水準、有能力的學者共同完成此著作,乃我莫大榮幸,在此對王兵博士表示真誠感謝,也對一直以來幫助我、支持我、理解我的前輩、同仁、領導、學生、家人表示誠摯謝意。
在創作過程中,我深感自己才疏學淺,漏錯之處必不可免,誠願各位同仁斧正。
願我們以詩詞為伴,以詩詞為友,縱然歲月油膩了我們的軀體,卻不會油膩我們的靈魂。
董小偉
2018年10月於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
序言二
中國詩歌理論簡稱“詩論”,亦可稱“詩學”,此“詩學”非古希臘亞里斯多德所指包括一切文藝之廣義“詩學”,而是特指關於詩、詞體裁之理論,是古人詩歌創作之實踐經驗和理論昇華,其上溯春秋之《尚書》,下限清代王國維,連綿兩千五百餘載,就其自身演變過程而言,大致可分五個時期:
第一期,從春秋的《尚書》至東漢的《毛詩序》,這個時期是中國詩論的發軔期,此時的詩論雖並非完全是針對詩歌有意識而主動提出或總結的,但詩歌在文壇的核心地位已經形成,已經受到了普遍關注,可算是為幾千年的中國古代詩論開了一個好頭,此時提出的“詩言志”、“興觀群怨”、“溫柔敦厚”、“言不盡意”、“知人論世”、“詩歌六義”等詩論,對後世詩歌創作有很重要的指導意義,特別是“詩言志”,可謂是這個時期詩論之核心。
第二期,從三國魏曹丕的《典論•論文》至南朝劉勰的《文心雕龍》,此為詩論自覺時期。伴隨著文學進入到自覺時代,詩論也開始擺脫了經學束縛,有意識地總結詩歌發展的歷史,多方面深入探討詩歌本身特點和發展規律,並開始運用總結的規律去有意識地指導詩歌創作。此時提出了一些嶄新的概念和理論,如“吟詠性情”、“詩賦欲麗”、“詩緣情”、“物感”說、“神思”說等。
第三期,從南朝鐘嶸的《詩品》至唐朝司空圖的《二十四詩品》,此為詩論獨立發展時期。此時詩論大有發展,然總體發展滯後於詩歌創作,此時的詩歌大家輩出、群星璀璨、作品充棟、美不勝收,可謂黃金時代,故也積累了豐富的實踐創作經驗,只是還未來得及從理論方面加以總結和歸納。這個時期提出了“滋味”說、“天然去雕飾”論、“不平則鳴”說、“境生於象外”、“韻味”說等影響深遠的詩論,橫空出世的《詩品》和《二十四詩品》堪稱劃時代詩論巨著,其中提到的詩論主張已經觸摸到了詩歌藝術的真髓。
第四期,從宋朝歐陽修的《六一詩話》至宋朝嚴羽的《滄浪詩話》 ,這是詩論的高潮時期。自歐公《六一詩話》問世,“詩話”這種採用自由漫談的活潑形式來評論詩歌、流派、規律、詩人創作和記載相關逸事的形式,開始被詩論家廣泛採用,相關詩話著作大量湧現, 所提出詩論主張的廣度、深度都有了大大提升,在藝術上提出了許多精闢、深刻的見解,如“窮而後工”、“詩中有畫”、“點鐵成金”、“活法”說、“詩家三昧”、“妙悟”等。特別是因宋詞大盛于時,詞論作為詩論的分支也建立起來,提出了“別是一家”說、“清空”說等。
第五期,從明朝王士禛的《帶經堂詩話》至近代王國維的《人間詞話》,乃詩論體系建立和多元化發展時期,同時也是中國古代詩論的終結期。這個時期的詩論非常豐富,且皆更具有理論性和指導性,對當時的文壇都起到了標杆式的指導作用,例如“格調說”、“神韻說”、 “性靈說”、“肌理說”、“境界說”等,可謂層出不窮。而這個時期的詞論亦發展成熟,特別是近代學者王國維在吸取西方文藝理論基礎之上,構建的“境界說”,成為了古典詩論的總結和現代詩論的開啟,具有里程碑的價值。
中國詩論研究起源很早,然一般將詩論作為中國文學批評的一部分進行研究,專門的、從古至今的,從作家、創作、淵源、流變、內涵、鑒賞、影響等方面全面研究詩論的著作較少。在研究過程中,還受到了幾種不良看法的影響:
其一,認為詩論束縛詩人思想,妨礙詩人創作,這種想法是非常片面的,實際上,好的詩論便於對詩歌進行系統認識,只會對詩歌創作有好的促進作用,不會對詩人創作進行強行規範和束縛。當然,詩論的提出一般是在詩歌創作之後的產物,是對詩歌創作規律的總結和歸納,是千錘百煉的精華。中國許多大詩人其實也是大詩論家,如曹丕、李白、杜甫、韓愈、歐陽修、梅堯臣、蘇軾、陸遊等,他們在創作中得出的寶貴創作經驗對後世創作有著很好的指導意義。
其二,認為詩歌只需要品讀、賞析即可,不需要詩論,甚至有人認為品讀、賞析就是詩論,這是對詩論認識上的極端不足。詩論是對詩歌系統的認識理論,其可説明讀者更好瞭解這個時期的思想、認識作家創作思維和習慣、把握詩歌創作的精華,這些都可以更好幫助讀者鑒賞詩歌,甚至可以說,詩論可以幫助讀者去更高層次地品析詩歌,故詩論是為鑒賞服務的,但鑒賞絕不就是詩論。
其三,認為詩論研究是“形而上”的東西,是純理論的東西,詩歌作品只是為詩論服務的附屬品而已,這種從概念到概念,嚴重脫離實踐的看法是掌握不到詩歌真諦的。研究詩論者必須同時研究詩歌史和詩歌作品,沒有對詩歌作品和詩歌史的瞭解,就不能深入理解詩論。反之, 研究詩歌史和鑒賞作品者也應當研究詩論,不瞭解當時的詩學思想、詩學潮流,就不能深入理解詩歌創作。
其四,強行將古詩論現代化,牽強附會地用現代的概念去比附古詩論,將古人沒有的思想強加給古人,將古人的某一個詩論不加理解地拿過來,構建自己的理論體系。這不符合歷史唯物主義,我們研究和評價任何一個古人及其思想,都應該回到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去研究,不能站在現在的立場去推測古人,更不能苛求古人,這種思想對研究詩論只有壞處,應堅決摒棄。
其五,為了出新,將西方詩論與中國古代詩論進行無意義的對比研究。在研究中國古詩論的時候要有世界文學眼光,要把中國傳統詩論放到世界文學的大格局中來研究,要融匯外國一切優秀的創作經驗來發展自己的詩論,這些觀點都是對的,也是應該要做的,然並不是說就可以毫無原則地將外國的詩論與中國詩論強行對比,甚至以他人之長來批自己之短,要知東西方的思維方式截然不同,生活方式也不一致,詩歌創作的形式、技巧、格律等皆不相同,不能貿然對比。
其六,言必稱考據,貶低鑒賞,批評讀者之論。有部分學者從作品論出發,一直強調詩歌研究就是考據,將詩歌考據作為詩歌研究最重要的方法,認為詩論研究只是考據的一部分而已,認為鑒賞詩歌不是真正的學問,更反對讀者對詩歌的再創造理論。考據的確是詩歌研究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但絕不是詩歌研究的全部,就好比廚師做了一道可口的佳餚,考據學將佳餚的材料、火候、菜品、來源等考察得非常清楚,但就是不肯親口去嘗一嘗,而詩歌鑒賞就是去嘗一嘗的過程,是讀者用心與創作者溝通的過程,不同的讀者也會得出不同的評判。故在詩論研究的時候要重視詩歌鑒賞和讀者的再創造。
言而總之,中國詩論是伴隨中國詩歌發展而發展,是時代精神的重要表現;是中國詩歌思想不斷演化的精華;是中國傳統哲學在詩歌上的體現,是中國乃至全人類的精神財富,值得研究,應倍加珍視。
以上論述僅一家之言,乃我在詩歌研究和教學中的一點不成熟看法,不一定全對,敬候諸家批評指教。
董小偉
2018年11月於馬來西亞吉隆玻
中國古典詩詞是漢民族語言力與美的巔峰結晶,多少文人墨客在歌酒抒情的吟唱之間建立起來的詩詞山河,成為後人手中發燙的、無以倫比的文化經典。中國詩詞浩浩蕩蕩,流傳千載,幾千年來從未斷流,直至今天仍是我們美的座標。而詩詞所創造出來的獨特的美,融入了華夏民族的血脈,成為了當下人們排遣浮躁和精神孤寂的一種生活追求。
當前詩詞熱遍及全國,古典詩詞好似擁有一種時尚的魔力,感染著無數的現代人,使得人們心靈變得豐盈,靈魂變得高貴,氣質變得脫俗,讓人們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多了一些浪漫、一點感悟、一種品味,德國詩人荷爾德林當年所宣導“詩意的棲居”的觀念已深入人心。
當今注解詩詞、品析詩詞、朗讀詩詞的著作越來越多,而專門對詩詞理論進行分析的著作似有不足。數千年來的詩詞創作和詩詞研究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理論,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古典詩詞理論和體系,對這些詩詞理論加以研析,用理論去指導我們理解、品味詩詞是十分必要的事情。有鑑於此,在完成了《品讀中國古典詩歌中的歷史》和《中國古代詩歌選(注析)》兩部關於詩歌的著作後,又在家人和學生的鼓勵下,再次大膽編著了《中國古典詩詞理論要解》這本書。
為了使這本著作既有理論的高度,又能夠便於非專業讀者學習,在編著的時候,我們特別注意了以下幾點:
其一,以時間為先後,以朝代為模組,分六章四十二節理清對當時詩歌界產生了重要作用的詩歌理論線索;
其二,弄清每一個詩歌理論提出的時代背景、提出者的生平,並指出這些背景生平對該詩歌理論所產生的作用和影響,以便更好理解詩歌理論;
其三,詳細分析每一個詩歌理論,指出該理論的出處,分析該理論的內涵,指明詩歌理論的意義;
其四,舉出最具有代表意義的詩歌實例,通過具體例子深入地分析,讓詩歌理論與詩歌創作緊密結合,以便更好理解詩歌理論;
其五,分析每一個詩歌理論在當時和後世所產生的重大影響,並指出這些影響對當今詩歌創作的意義;
其六,通過每一個詩歌理論研究和具體例子的解析,讓讀者深入理解中國古代詩歌的精神內核,指導讀者從哲學高度去把握古典詩歌。
同時,該著作還是我至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學術交流訪問的重要成果。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王兵博士與我共同研討、共同分析、共同交流,並為此書提出了許多寶貴和真誠的意見和建議,能與王兵博士這樣有心胸、有情懷、有水準、有能力的學者共同完成此著作,乃我莫大榮幸,在此對王兵博士表示真誠感謝,也對一直以來幫助我、支持我、理解我的前輩、同仁、領導、學生、家人表示誠摯謝意。
在創作過程中,我深感自己才疏學淺,漏錯之處必不可免,誠願各位同仁斧正。
願我們以詩詞為伴,以詩詞為友,縱然歲月油膩了我們的軀體,卻不會油膩我們的靈魂。
董小偉
2018年10月於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
序言二
中國詩歌理論簡稱“詩論”,亦可稱“詩學”,此“詩學”非古希臘亞里斯多德所指包括一切文藝之廣義“詩學”,而是特指關於詩、詞體裁之理論,是古人詩歌創作之實踐經驗和理論昇華,其上溯春秋之《尚書》,下限清代王國維,連綿兩千五百餘載,就其自身演變過程而言,大致可分五個時期:
第一期,從春秋的《尚書》至東漢的《毛詩序》,這個時期是中國詩論的發軔期,此時的詩論雖並非完全是針對詩歌有意識而主動提出或總結的,但詩歌在文壇的核心地位已經形成,已經受到了普遍關注,可算是為幾千年的中國古代詩論開了一個好頭,此時提出的“詩言志”、“興觀群怨”、“溫柔敦厚”、“言不盡意”、“知人論世”、“詩歌六義”等詩論,對後世詩歌創作有很重要的指導意義,特別是“詩言志”,可謂是這個時期詩論之核心。
第二期,從三國魏曹丕的《典論•論文》至南朝劉勰的《文心雕龍》,此為詩論自覺時期。伴隨著文學進入到自覺時代,詩論也開始擺脫了經學束縛,有意識地總結詩歌發展的歷史,多方面深入探討詩歌本身特點和發展規律,並開始運用總結的規律去有意識地指導詩歌創作。此時提出了一些嶄新的概念和理論,如“吟詠性情”、“詩賦欲麗”、“詩緣情”、“物感”說、“神思”說等。
第三期,從南朝鐘嶸的《詩品》至唐朝司空圖的《二十四詩品》,此為詩論獨立發展時期。此時詩論大有發展,然總體發展滯後於詩歌創作,此時的詩歌大家輩出、群星璀璨、作品充棟、美不勝收,可謂黃金時代,故也積累了豐富的實踐創作經驗,只是還未來得及從理論方面加以總結和歸納。這個時期提出了“滋味”說、“天然去雕飾”論、“不平則鳴”說、“境生於象外”、“韻味”說等影響深遠的詩論,橫空出世的《詩品》和《二十四詩品》堪稱劃時代詩論巨著,其中提到的詩論主張已經觸摸到了詩歌藝術的真髓。
第四期,從宋朝歐陽修的《六一詩話》至宋朝嚴羽的《滄浪詩話》 ,這是詩論的高潮時期。自歐公《六一詩話》問世,“詩話”這種採用自由漫談的活潑形式來評論詩歌、流派、規律、詩人創作和記載相關逸事的形式,開始被詩論家廣泛採用,相關詩話著作大量湧現, 所提出詩論主張的廣度、深度都有了大大提升,在藝術上提出了許多精闢、深刻的見解,如“窮而後工”、“詩中有畫”、“點鐵成金”、“活法”說、“詩家三昧”、“妙悟”等。特別是因宋詞大盛于時,詞論作為詩論的分支也建立起來,提出了“別是一家”說、“清空”說等。
第五期,從明朝王士禛的《帶經堂詩話》至近代王國維的《人間詞話》,乃詩論體系建立和多元化發展時期,同時也是中國古代詩論的終結期。這個時期的詩論非常豐富,且皆更具有理論性和指導性,對當時的文壇都起到了標杆式的指導作用,例如“格調說”、“神韻說”、 “性靈說”、“肌理說”、“境界說”等,可謂層出不窮。而這個時期的詞論亦發展成熟,特別是近代學者王國維在吸取西方文藝理論基礎之上,構建的“境界說”,成為了古典詩論的總結和現代詩論的開啟,具有里程碑的價值。
中國詩論研究起源很早,然一般將詩論作為中國文學批評的一部分進行研究,專門的、從古至今的,從作家、創作、淵源、流變、內涵、鑒賞、影響等方面全面研究詩論的著作較少。在研究過程中,還受到了幾種不良看法的影響:
其一,認為詩論束縛詩人思想,妨礙詩人創作,這種想法是非常片面的,實際上,好的詩論便於對詩歌進行系統認識,只會對詩歌創作有好的促進作用,不會對詩人創作進行強行規範和束縛。當然,詩論的提出一般是在詩歌創作之後的產物,是對詩歌創作規律的總結和歸納,是千錘百煉的精華。中國許多大詩人其實也是大詩論家,如曹丕、李白、杜甫、韓愈、歐陽修、梅堯臣、蘇軾、陸遊等,他們在創作中得出的寶貴創作經驗對後世創作有著很好的指導意義。
其二,認為詩歌只需要品讀、賞析即可,不需要詩論,甚至有人認為品讀、賞析就是詩論,這是對詩論認識上的極端不足。詩論是對詩歌系統的認識理論,其可説明讀者更好瞭解這個時期的思想、認識作家創作思維和習慣、把握詩歌創作的精華,這些都可以更好幫助讀者鑒賞詩歌,甚至可以說,詩論可以幫助讀者去更高層次地品析詩歌,故詩論是為鑒賞服務的,但鑒賞絕不就是詩論。
其三,認為詩論研究是“形而上”的東西,是純理論的東西,詩歌作品只是為詩論服務的附屬品而已,這種從概念到概念,嚴重脫離實踐的看法是掌握不到詩歌真諦的。研究詩論者必須同時研究詩歌史和詩歌作品,沒有對詩歌作品和詩歌史的瞭解,就不能深入理解詩論。反之, 研究詩歌史和鑒賞作品者也應當研究詩論,不瞭解當時的詩學思想、詩學潮流,就不能深入理解詩歌創作。
其四,強行將古詩論現代化,牽強附會地用現代的概念去比附古詩論,將古人沒有的思想強加給古人,將古人的某一個詩論不加理解地拿過來,構建自己的理論體系。這不符合歷史唯物主義,我們研究和評價任何一個古人及其思想,都應該回到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去研究,不能站在現在的立場去推測古人,更不能苛求古人,這種思想對研究詩論只有壞處,應堅決摒棄。
其五,為了出新,將西方詩論與中國古代詩論進行無意義的對比研究。在研究中國古詩論的時候要有世界文學眼光,要把中國傳統詩論放到世界文學的大格局中來研究,要融匯外國一切優秀的創作經驗來發展自己的詩論,這些觀點都是對的,也是應該要做的,然並不是說就可以毫無原則地將外國的詩論與中國詩論強行對比,甚至以他人之長來批自己之短,要知東西方的思維方式截然不同,生活方式也不一致,詩歌創作的形式、技巧、格律等皆不相同,不能貿然對比。
其六,言必稱考據,貶低鑒賞,批評讀者之論。有部分學者從作品論出發,一直強調詩歌研究就是考據,將詩歌考據作為詩歌研究最重要的方法,認為詩論研究只是考據的一部分而已,認為鑒賞詩歌不是真正的學問,更反對讀者對詩歌的再創造理論。考據的確是詩歌研究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但絕不是詩歌研究的全部,就好比廚師做了一道可口的佳餚,考據學將佳餚的材料、火候、菜品、來源等考察得非常清楚,但就是不肯親口去嘗一嘗,而詩歌鑒賞就是去嘗一嘗的過程,是讀者用心與創作者溝通的過程,不同的讀者也會得出不同的評判。故在詩論研究的時候要重視詩歌鑒賞和讀者的再創造。
言而總之,中國詩論是伴隨中國詩歌發展而發展,是時代精神的重要表現;是中國詩歌思想不斷演化的精華;是中國傳統哲學在詩歌上的體現,是中國乃至全人類的精神財富,值得研究,應倍加珍視。
以上論述僅一家之言,乃我在詩歌研究和教學中的一點不成熟看法,不一定全對,敬候諸家批評指教。
董小偉
2018年11月於馬來西亞吉隆玻
目次
vii 序言一
ix 序言二
1 第一章•先秦詩理論
1 第一節 詩言志
10 第二節 興觀群怨
22 第三節 溫柔敦厚
27 第四節 言不盡意
31 第五節 知人論世、以意逆志
39 第二章•漢魏六朝詩歌理論
39 第一節 六義
50 第二節 吟詠性情
54 第三節 詩賦欲麗
59 第四節 詩緣情
64 第五節 四聲八病
69 第六節 物感說
74 第七節 滋味說
79 第三章•唐朝詩歌理論
79 第一節 天然去雕飾
84 第二節 轉益多師
88 第三節 不平則鳴
96 第四節 境生於象外
100 第五節 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
106 第六節 取境和緣境
111 第七節 韻味說
119 第四章•宋朝詩歌理論
119 第一節 惟造平淡難
123 第二節 詩窮而後工
131 第三節 詩中有畫
137 第四節 至味論
142 第五節 點鐵成金、奪胎換骨
148 第六節 別是一家
151 第七節 活法說
156 第八節 工夫在詩外
162 第九節 清空說
166 第十節 妙悟說
171 第五章•明朝詩詞理論
171 第一節 文必秦漢,詩必盛唐
176 第二節 真詩乃在民間
181 第三節 獨抒性靈,不拘格套
185 第四節 無假山歌
188 第五節 求古人真詩
193 第六章•清朝詩詞理論
193 第一節 情景相生
197 第二節 神韻說
201 第三節 格調說
205 第四節 肌理說
208 第五節 性靈說
213 第六節 詩外有事,詩中有人
219 第七節 境界說
229 參考文獻
ix 序言二
1 第一章•先秦詩理論
1 第一節 詩言志
10 第二節 興觀群怨
22 第三節 溫柔敦厚
27 第四節 言不盡意
31 第五節 知人論世、以意逆志
39 第二章•漢魏六朝詩歌理論
39 第一節 六義
50 第二節 吟詠性情
54 第三節 詩賦欲麗
59 第四節 詩緣情
64 第五節 四聲八病
69 第六節 物感說
74 第七節 滋味說
79 第三章•唐朝詩歌理論
79 第一節 天然去雕飾
84 第二節 轉益多師
88 第三節 不平則鳴
96 第四節 境生於象外
100 第五節 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
106 第六節 取境和緣境
111 第七節 韻味說
119 第四章•宋朝詩歌理論
119 第一節 惟造平淡難
123 第二節 詩窮而後工
131 第三節 詩中有畫
137 第四節 至味論
142 第五節 點鐵成金、奪胎換骨
148 第六節 別是一家
151 第七節 活法說
156 第八節 工夫在詩外
162 第九節 清空說
166 第十節 妙悟說
171 第五章•明朝詩詞理論
171 第一節 文必秦漢,詩必盛唐
176 第二節 真詩乃在民間
181 第三節 獨抒性靈,不拘格套
185 第四節 無假山歌
188 第五節 求古人真詩
193 第六章•清朝詩詞理論
193 第一節 情景相生
197 第二節 神韻說
201 第三節 格調說
205 第四節 肌理說
208 第五節 性靈說
213 第六節 詩外有事,詩中有人
219 第七節 境界說
229 參考文獻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