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12/26年度盤點作業,門市店休一天,網路書店將暫停出貨,12/27將恢復正常營業,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電子書
生於奮鬥:亞洲球王盧彥勳的20年網球之路(電子書)
70折

生於奮鬥:亞洲球王盧彥勳的20年網球之路(電子書)

商品資訊

定價
:NT$ 490 元
優惠價
70343
閱讀器:書紐電子書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10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生於奮鬥:亞洲球王盧彥勳的20年網球之路》粉絲見面會Coming Soon!◆
台南場-7月24日下午3點到5點
地點:國立台灣文學館
台北場-敬請期待。
(詳見臺灣商務官網粉絲專頁)

◆購買《生於奮鬥:亞洲球王盧彥勳的20年網球之路》一書,即有機會獲贈限量好禮◆


在球場上,非勝即敗!
作為ATP職業男網運動員,
球場上勝利的榮耀和成就,雖然支撐盧彥勳一關關的堅持下去,
但真正造就他的,卻是那些難以言說的挫折與傷疤!

每次訓練滴下的汗水,
反覆延展炸裂的肌肉,
每一段與家人分隔的孤單時刻,
每年跟著盧彥勳到了墨爾本、巴黎、溫布頓、紐約等世界各地,
也一起參與了五屆奧運!

從2021年的東奧退役之賽起,
他不再只是球場上的悍將,以往曾有過的篳路藍縷,都將會成為網壇中傳承的積累!

─────────────────

從0開始,由LOVE啟航!

「奧運比賽重要的不是勝利,而是參與;正如生命的本質不在索取,而在奮鬥。」-Pierre de Coubertin(1863-1937,現代奧運發起人)。

從2001年,盧彥勳決定踏上職業網球選手生涯開始,
他就知道自己面臨的絕對不是康莊大道!
他既沒有資源也沒有背景,父親又突然過世,
太多未知險阻橫在眼前,
為了父親的期許與對網球的熱愛,
在哥哥與媽媽的陪伴與支持下,
他仍踏上征途,那一年他只有18歲!

每個星期他奔波在不同國家、不同城市間,參與著各種大大小小的比賽;
輸球了,趕緊打包趕到下個賽事;贏了球,也只能高興一下,因為明天又得面對下一場賽事的勝敗!這就是職業網球選手的生活!
2004年,年滿20歲,打進世界前100名!
在2010年11月,他的世界排名更提升到ATP33,這是台灣未曾有過的紀錄!
接下來,他更一路拚搏至2021年東京奧運才退役!

20年來,他五度代表台灣參加奧運比賽,
在亞運、台維斯盃等國際賽事中也看得到他的身影,
他更是台灣男網第一位打入溫布頓大賽前八強的男子球員!

在這些驚人紀錄的背後,有哪些酸甜苦辣是我們沒看到的?
他又為何會在東京奧運後宣布退休?
未來的他又有哪些計畫?
就讓我們從頭瞭解這位台灣之光如何成就出他的網壇傳奇!
本書特色:
l 盧威儒、盧彥勳兩兄弟首度聯手剖析二十年的心路歷程和酸甜苦辣
l 國外賽事珍貴照片
l 與世界網壇名將的互動故事與照片
l 盧彥勳退役後首本個人傳記。
l 隨書附上盧彥勳書衣海報

各方推薦:
李遠哲 前中央研究院院長
林寶水 長榮航空董事長
王瑞慧 長庚醫療財團法人董事長
高志明 義美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翁嘉盛 台杉投資總經理
陳怡蓁 趨勢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暨執行長
林瀛洲 長庚運動醫學團隊總召
莊仲仁 國立臺灣大學心理學系教授
連玉輝 國立臺灣大學體育室教授兼體育室主任
陳炳煇 國立臺灣大學機械系終身特聘教授
楊宏智 運輸安全委員會主任委員
周俊勳 紅面棋王
林宜瑾 立法委員
馮勝賢 桃園市體育發展基金會執行長
吳立民 敏盛綜合醫院副院長
楊庭華 台大耳科主任
莊寬裕 中華民國飼料及動物用醫藥保健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
許乃仁 知名網球主播
莊智淵 桌球教父
胡慧玲 作家
江秀真 台灣福爾摩莎山域教育推廣協會理事長
楊東遠 運動視界主編


彥勳於奧運賽事退役後,還特別前來感謝長榮航空多年來的支持,其謙虛誠懇的態度令人感動,言談中深刻感受到他對網球的熱愛與堅持,彥勳奮鬥不懈的勵志故事非常值得跟大家分享,在COVID-19疫情中,帶給大家另一份充滿希望的溫暖力量。
長榮航空很榮幸可以陪伴彥勳及其團隊飛往世界各地征戰,彥勳退休後將根留台灣以提攜後進,我們也會繼續支持盧彥勳國際網球學院,培育更多像彥勳一樣的「台灣之光」登上國際舞台,希望大家跟著彥勳的腳步,一起打造網球夢,讓世界看到發光發熱的台灣。 ── 長榮航空董事長 林寶水

與其說這些年來,我照顧過許多運動員,倒不如說我從他們身上學到更多!台灣網球一哥盧彥勳的成長與奮鬥歷程,很榮幸能親身見證,也參與其中。他教會我們堅持與永不放棄! ── 長庚運動醫學團隊總召 林瀛洲

彥勳創下許多台灣男子網壇紀錄,更代表台灣參加五屆奧運,退役後更貢獻專業,創立盧彥勳國際網球學院。此次和哥哥威儒合作出版新書《生於奮鬥》,書中詳述他如何從零開始並逐夢踏實的球壇生涯,相信對所有想要衝破逆境或是更上層樓的讀者,都能有很好的啟發! ── 立法委員 林宜瑾

從○到五,戰勝安迪.羅迪克(Andy Roddick)的五屆奧運元老盧彥勳(Rendy Lu)是我心中的台灣羅傑.費德勒(Roger Federer)! ── 桃園市體育發展基金會執行長 馮勝賢

因為我本身熱愛網球,對於頂尖的網球選手都會追蹤並瞭解他們成長,並達到生涯顛峰的過程。當威儒到臺大就讀時,有更多機會認識他們兄弟倆,從而更瞭解彥勳因為熱愛網球並成為職業網球選手,兄弟相互扶持的奮鬥過程。
他們的成長經驗應是台灣年輕人的典範,如何從語言不通,自學到可用英文侃侃而談,如何從不停的挫折中,能在溫網擊敗美國的羅迪克,達到人生巔峰。彥勳雖是台灣網球一哥,但謙沖自持,照顧其他職業網球選手,進而成為ATP網球球員公會的理事,爭取球員福利。
台灣在十幾年前對於運動產業並不重視,也無法提供有效的資源給職業運動選手,都只能依賴選手本身的表現爭取資源,在台灣普遍不支持男性職業網球選手的環境下,有賴李遠哲前院長與世界各地熱愛網球的台灣人士積極幫忙,並成立盧彥勳之友會,在盧彥勳征戰世界各國的比賽時打氣加油,彥勳時時掛念過去眾人的協助,退休後積極爭取資源要成立國際網球學校,希望能培植台灣職業網球後進。
從這本書可以看到彥勳兄弟許多不為人知的小故事,也能知道彥勳如何在父親去世後仍能成為國際知名的球星,他們兄弟的故事值得大家一讀,讓年輕人知道只要抓住方向,好友兄弟陪伴,勇於奮鬥爭取,都有機會邁向成功之路。 ── 國立臺灣大學機械系終身特聘教授 陳炳煇

因熱愛網球運動加入臺大教職員網球隊,和威儒在臺大網球場一起打球多年,看著威儒時刻想著為彥勳找資源的衝勁與自然流露的手足之情,讓我感動。
書裡彥勳將自己進入職網的歷程以閒話家常的方式娓娓道來,從沒有排名,一路拚進世界頂尖選手行列,代表台灣五度征戰奧運,為台灣爭取許多榮耀。隻身出國語言不通、經費不足、旅途過程高潮迭起,都以簡單輕鬆的語調帶過,尤其是在機場出不了海關,心急之下打電話回家和母親分別在電話一頭哭泣,讓我不捨。
退役後的盧彥勳心懷感恩,感謝過去眾多來自台灣的支持,積極在台灣成立國際網球學院,希望能栽培後進,為台灣網球進一份心力。兩兄弟一路扶持奮鬥到今天,為共同的夢想依然堅定地站在一起,令人佩服。這本書說著兩兄弟二十年來的心路歷程,閱讀過程時而讓人微笑,時而讓人眼眶微潤。 ── 運輸安全委員會主任委員 楊宏智

身為彥勳及威儒的好友也是網球愛好者,當有機會聽他們訴說奮鬥故事及場邊軼事時,我總是痴迷,常常同理的隨之情緒起伏,時笑時淚。這麼寶貴如珍珠般的經歷能夠被紀錄成書,一定要好好典藏。而彥勳團隊以自身體驗帶回國內的專業網球選手育成方法,也終於要開始實踐,大展身手,在不久的未來,一定能看到開花結果! ── 台大耳科主任 楊庭華

作者簡介

盧彥勳
1983年8月14日生。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運動與競技學系碩士班,前亞洲球王,是台灣第一位打進溫布頓八強的男子選手,生涯贏得29座ATP挑戰賽單打冠軍,為目前史上最多男單ATP挑戰賽紀錄保持人。代表台灣參加過五次奧運會,四次亞運會,為台灣取得亞運會2金1銀2銅的成績。

盧威儒
1979年4月17日生。國立交通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在職專班。盧彥勳的哥哥及台灣經紀人,二十年來陪伴盧彥勳一起征戰國際職業網球世界。

名人/編輯推薦

【推薦序】 不放棄的堅持與奮鬥/前中央研究院院長 李遠哲

2010年溫布頓網球錦標賽進入第二個星期的第一天,我正在巴黎主持國際科學理事會的董事會。在會後的晚餐時,很多位與會的代表都爭先恐後要告訴我,那天打進八強的好手,有一位是從台灣來的,他打敗了世界聞名的安迪.羅迪克。這消息確實讓我非常高興,但也不是那麼驚訝,因為彥勳那時的球技,我認為該有這樣的水準。讓他們更驚訝的是,我不但認識彥勳,也是常跟他一起打網球的好朋友。

我認識彥勳,是已故修德國小的林東瀛校長引介的。林校長是一位溫文儒雅、身體壯碩,非常受人尊敬的教育家。他堅信那時正在國中唸書的彥勳是非常有希望,值得培養的一位年輕人,我完全同意他的看法。第一次看到彥勳打球,就很欣賞他打球的精準與攻球的積極性。雖然少了一點霸氣,但他永不放棄的奮鬥精神,卻是一位出色球員不可或缺的。
在過去這一段彥勳征戰各地的歲月裡,我非常有幸曾經觀賞過彥勳在國際大賽的兩場賽事。
第一次是2012年的倫敦奧運,那年我與內人接受奧運主要捐助廠商ACER的施振榮董事長之邀,以VVIP的貴賓身分觀賞了奧運。
這貴賓(VVIP)最高級的接待是讓人難以忘懷的。從開幕典禮開始,參觀各種賽程都得到最高的禮遇。但我們最感興趣的是在溫布頓球場看彥勳的球賽,他打得非常精彩,雖然最後還是沒能掌握幾個關鍵的球,輸掉了這場比賽,不過我們看到他的奮戰,很受感動。
澳洲公開賽是唯一一個我們參觀過的四大公開賽,那時彥勳是國際網球協會的幹部成員,由於他的推薦,我與內人也被邀請為大會貴賓。大會貴賓可以到選手的餐廳休息區自由走動,便有機會遇到世界最頂尖的男女選手們,對喜歡打網球的我,這確是一個非常難忘的機遇。不過在這次的澳洲公開賽,我也看到彥勳成熟的一面,他與球友們的互動與受到的尊重,讓我特別高興。

對彥勳的成長非常有貢獻的德國籍教練曾對彥勳耳提面命,「打球競逐的歲月是短暫的,但是好好做人卻是一輩子的事」;「先學做人,再學打球」也一樣是修德國小林東瀛校長培養彥勳的教育理念。台大醫學院不也說,「先學做人,再學醫」嗎?彥勳在這方面的成長是令人欣慰的一件事。

2008年,我曾陪著我太太到高雄看亞洲地區的網球大賽,在開幕典禮上,盧彥勳與謝淑薇兩人拿出了2007年亞洲霍普曼盃(Hopman Cup)的優勝獎盃,這是一個很大、很精緻,微帶藍刻畫圖案的玻璃獎盃,是他們兩個雙打得冠獲取的。他們讓大家欣賞一陣子之後宣布,「這個獎盃要轉送給長期支持網球運動的李院長」。這超美的大獎盃目前陳列在中央研究院的辦公室,每次看到這獎盃,便也想起過去二十年內,陪伴年輕小將們成長的美好。如今,他們在世界各地也打出屬於他們的一片天。

最近我被我太太「封足」,他怕我這老化的「拚命三郎」在球場上摔倒受傷,不過在長夜不知終始之前,我還是常在夢裡揮著球拍,一樣在追球。

彥勳的這本《生於奮鬥》,詳述了他成長的過程,也告訴大家,他就要開始走入「培養下一代」的新生活,希望這本書能鼓舞年輕人,更希望彥勳將啟動的國際網球中心能夠順利成功。

【推薦序】 It takes a village to raise a kid./台杉投資總經理 翁嘉盛

2003年暑假,我第一次在美國矽谷見到盧彥勳。
網球不是我擅長的運動,只有在年輕時打過,因此並沒有特別關注國際職網賽中有哪些年輕新秀。2003年,我決定從思科十多年的工作生涯提早退休,轉型為專職的天使投資人,提供年輕創業家在資金、公司經營、產品發展等領域的專業建議。那年暑假,有位朋友跟我提到有位從台灣來、很年輕的網球職業選手,要趁著到美國參加賽事時,順便到矽谷舉辦一場募款餐會,地點就選在我和朋友投資的「故鄉台灣料理」。
天使投資人常常要接受新創的募款。因此,類似的募款餐會並不陌生。當時雖然我不認識他,但我知道台灣選手征戰國際職業運動賽事,必須克服體型、體力、專業培訓不足等先天及後天的挑戰,職業網球更幾乎是西方人的天下。我當時想,這位才二十歲的年輕選手,除了天分,更要有極大的勇氣、毅力與決心去拚搏國際職業網球賽事。

那天在現場大約有三十多位的台灣同鄉。彥勳和哥哥威儒一起,我們一群台灣人就在餐廳裡聽著他們準備好的簡報。那時我才知道,這場募款的目的是希望能替彥勳聘請國際教練。因為他從2001年正式轉入職業後到2003年,都是由哥哥和母親扮演後勤人員,並沒有專業的教練陪著。其中雖然曾經短暫與韓國教練合作,後來也因為贊助商停止贊助而結束。
我出身自基督教家庭。2003年從思科退休後,除了擔任專職的天使投資人外,另一件想做的事就是傳福音。那天,當我坐在餐廳裡聽彥勳兩兄弟的說明時,兩個年輕人展現的真誠態度及對網球的熱情感動了我。就在那個餐會上,我充分感受到聖經裡教導信徒要愛人如己,並且要彼此相愛如弟兄的意義。
當天我答應他,會和其他的夥伴一起成為他的贊助人,讓他不要擔心聘請教練的費用。同時,我則交待他一個重要的任務。我告訴彥勳,「我不求回報,但期待有一天你要為台灣爭光!」
隨後,我們成立了「矽谷盧彥勳後援會」,我在2005年接任會長。彥勳連著幾年都參加聖荷西公開賽,後援會成為他的最佳啦啦隊。之後,我也隨著他征戰了兩次澳洲公開賽、兩次美國公開賽。每次看到他出賽時所展現出從不放棄的運動家精神,都讓我深深感動。

彥勳的職業網球生涯,從來不是一帆風順;兵役、受傷退賽、欠缺完整的後勤團隊及體能訓練與賽事安排,這些都會對職業選手造成心理的壓力及干擾,但他都一一克服,實屬不易。而彥勳決定在退休後,以他的專業及經驗培訓台灣網球選手,我也會持續支持他,希望能看到更多的台灣優秀選手在未來替台灣發光。

在新創生態圈有一句出自非洲的俗諺:It takes a village to raise a kid. 這是因為非洲要面對各式的天災,孩子要靠部落的力量才能順利成長;這與新創要茁壯亦要接受來自天使、創投到之後IPO的持續資金奧援、政策支持、人才等各方面的協助,意義相同。
我想,這句話也適用於彥勳的成長及他現在要做的計畫。讓我們匯集來自各方的眾人之力,共同提升台灣網球的專業環境,讓台灣網球選手亦能在國際賽事發光。


【推薦序】 共同為台灣體壇貢獻心力/長庚醫療財團法人董事長 王瑞慧

彥勳是連續五屆代表台灣參加奧運的「五朝元老」,也曾締造台灣選手連續七年出賽大滿貫的紀錄,2010年闖進溫布頓公開賽前八強,轉播畫面感動無數國人。他自國小二年級就開始練習網球,十八歲那年正式踏入職業網壇,二十年的職業生涯曾多次受傷,仍堅持奮戰,對網球運動的熱愛和執著,贏得台灣「網球一哥」的稱號。去年東京奧運後,彥勳決定退役、卸下選手身分,並創辦網球學校,募集國內外優秀的教練,傳承網球技巧與經驗,讓更多的台灣年輕選手站上國際網壇。

彥勳在國外冬訓,剛好發生手肘不適,進而影響到擊球的精準度,在長庚運動醫學團隊評估下,2015年進行了手肘骨刺清除手術,並在術後接受各項的復健計畫,以最好的狀態回到球場。也因為這樣的機緣,彥勳成為了第一位加入長庚運動醫學照護計畫的選手,並在長庚醫療團隊的照顧下一直到2021年光榮退役。在長庚與彥勳合作的六年時間裡,我們從他身上看到的,不只是球場上的光榮戰績,他正向積極的人生觀與不輕言放棄的毅力,才是能在國際網壇縱橫二十餘年的真正原因。

很高興看到彥勳和威儒兩兄弟的新書出版了,在這本《生於奮鬥》裡,講述了彥勳從過去到現在的奮鬥過程,以及互相扶持的兄弟情誼。讀者可看到一個優秀選手要成功,除了個人投入努力和心血,更要有家庭和社會資源的支持,才能無畏地往前邁進。未來彥勳將在台灣網球教育奉獻傳承,長庚也將結合運動醫療與運動科學,一起培育更多優秀選手,讓他們在世界舞台上發光發熱。


【推薦序】 共同品味比賽時的分分秒秒/國立臺灣大學心理學系教授 莊仲仁

亞洲球王彥勳跟他一起出國同行、從不分離的兄長威儒,即將以感恩之心出版《生於奮鬥:亞洲球王盧彥勳的20年網球之路》,本人受邀撰寫推薦短文,深感榮幸。
從他十九歲高三時,我就透過連玉輝教授的引薦,認識彥勳及其家人,不但交情匪淺,而且更成為忘年之交,至今也已經將近二十年之久。能夠和彥勳及其家人結緣是我此生莫大的福氣,也增添了許許多多絢麗的生活色彩。

因為我們經常利用臺大的網球場、體育館的重量訓練室,以及心理學系的研究室,來強化種種體能與心智訓練;也利用國外參加職業比賽的空檔,互相交換比賽心得、彼此溝通交流,再三進行心智韌性的重塑歷程。同時,他在國內休息備戰期間,也聘請不少國外的著名技術教練、體能教練、身體防護師來台指導,讓我有許多交流、觀摩及學習的機會,並瞭解運動處置歷程的種種特性與奧妙。

彥勳球王是一位熱愛網球,自我要求與自律性很高的選手,給人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每天他都依照既定的訓練計畫,徹底執行。我也建議他可以書寫競賽訓練日記,針對每一個競賽進行SWOT分析,以瞭解自己與對手的種種強弱、威脅及機會,作為比賽時的參考。同時,也提供「心智韌性自我評估量表」進行自我分析,以強化心智韌性。這類心理處置策略對提升競賽品質不但具有激勵效果,而且對他在台師大運動技術研究所攻讀碩士學位、撰寫碩士論文時也頗有助益。心理學中的心智韌性對球王的生涯似乎是有一些啟發,因為在球場上,甚至人生際遇,非勝即敗,所以如何坦然面對,應該是需要一點韌性與智慧。

在彥勳退役之際,他們昆仲採用文字的方式來呈現過去二十多年來,在網球生涯中所接受到的種種協助與支持,以傳達深深的感謝之意,包括啟蒙時期的小學校長、各階段的網球教練、航空公司、企業組織、醫院的運動醫學部門、中央研究院,以及臺灣大學體育室、心理學系及臺大網球隊校友,還有海外僑胞、留學生等等,這些貴人都在合適時間內及時伸出援手,給予鼓勵,讓兩兄弟與家人深感溫馨,且得以安心參賽,發揮潛能,迭創佳績。
總而言之,這是一本實實在在、平易近人的感恩回憶錄,本人非常誠摯地推薦給各位喜愛網球的朋友,共同品味比賽時的分分秒秒;也懇請國人同胞關心與支持我國網球的發展,企望在可見的未來能再次產生亞洲球王,甚至催生出世界球王、球后,這是本人最衷心的期盼。

【作者序】 我是盧彥勳,感謝一路走來的大家!
在去年東奧結束後,也正式卸下球員的身分。在職網生涯前前後後經歷的時間,佔據自己人生的一大半,從開始知道自己不是最有天份的那位選手,也沒有太多資源,在大環境的傳統思維之下,加上沒有任何前者經驗可依循的情況下,成為男子職業網壇的開拓者,就和書名一樣《生於奮鬥》。
不管當時是計畫性冒險或是賭徒心態的決定,一頭栽進去後,就只能秉持奮鬥到底的精神走下去,一轉眼就是二十年。當時面對排山倒海而來的壓力,也只能一直往前衝,遇到困難,努力想辦法克服或調整。
狀況好的時候,又希望一股作氣拚下去,幾乎每天不斷面對輸贏壓力、身體傷病和內心起伏。在那段期間,幾乎沒有時間和機會往回看,只有盡力把當下的事情做好,一直到最後一場比賽為止。直到現在才有機會和時間,真正停下來回頭看自己一路以來努力的過程,並整理出來和大家分享。
這是一位和大部分家庭一樣的小孩,在因緣際會下接觸網球這項運動,從漸漸喜歡上它到熱愛它,最後把網球當做自己職業的夢想去努力實現。這夢想的實踐過程導出了家人的支持和犧牲、輸贏的殘酷、經濟壓力和心理的挑戰,也參雜著兄弟間的革命情感,因此以我和哥哥威儒共同回顧的方式寫出這本書。希望藉由這本書讓大家瞭解一位平凡小人物追逐大夢想過程中的點點滴滴,以及一些不為人知的有趣故事,也希望能讓讀者理解一位職業運動員酸甜苦辣的艱辛歷程,還有如何透過跌倒不怕痛,繼續站起來的奮鬥精神堅持下去,並且持續保持對網球的熱忱。
我並不想要把過程塑造成神話,或是讓希望自己能成為職業運動員的小孩退卻,相對的,我希望這本書能激勵每位想追求夢想的人,即便會有對自己懷疑或跌倒的時候,爬起來確認目標後繼續努力是唯一的途徑,只有奮鬥才能讓自己的潛力發揮極致。假如我能做到的事情,大家沒有什麼做不到的。
在這段旅途中也要感謝很多提攜我的貴人和長輩,如果沒有他們的加入,這段旅途就無法走得這麼長遠和豐富。最後我要感謝我的家人,特別是作者之一的兄長,沒有他兄代父職,場內場外支持著我,犧牲自己的人生規劃協助我達成夢想,也無法和他一起在這邊和大家分享所有的過程,衷心期盼透過本書的分享,除了讓大家瞭解職業網球選手的心路歷程,更希望讓讀者受到激勵,能跟大家共同成長,往自己的領域繼續奮鬥。

【作者序】 我是盧威儒,Team Lu Forever!
2021年七月,東京奧運,盧彥勳職業生涯最後一場比賽,對上了東京奧運最後的金牌選手,德國的亞歷山大.茲維列夫(Alexander Zverev )落敗。在接受採訪後,回到休息室後,他望著我若有所失地說:「一切都結束了……」我拍拍彥勳的肩膀說,「夠了!你的職業生涯夠精彩了!」
二十年一眨眼即逝,但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彥勳、媽媽及我最清楚了。尤其二十年前,當彥勳決定要走職業時,外界大部分都不看好我們,再加上沒有資源、沒有資訊及經驗之下,常有朝不保夕、捉襟見肘的壓力。上帝安排了我們走這一條滿布荊棘的職業網球大道,但也不忘安排了許多的天使,像李院哲院長、翁嘉盛先生、德克.霍爾多夫(Dirk Hordor¬)等許許多多幫助過我們的長輩朋友們,帶領著我們兄弟突破重重難關,朝著夢想前進。
盧彥勳也從沒有世界排名,變成台灣球王,成為亞洲球王,站穩在世界前百大。雖然盧彥勳的成就,永遠比不上像費德勒、諾瓦克.喬科維奇(Novak Djokovic)、拉斐爾.納達爾(Rafael Nadal)、安迪.穆雷(Andy Murray)等世界球王,但他在球場上的拚戰到最後一分的精神,獲得大家的尊敬。也因為如此,盧彥勳獲選為ATP的球員代表,參與ATP國際會議,除了為球員爭取更多的權利外,也清楚瞭解到國際職業網球運作的模式和問題,開擴了自己的人脈和視野。
接下來,彥勳希望將這些經驗和國際網壇的人脈,藉由設立盧彥勳國際網球學院的方式,傳承給新一代的選手,幫助他們免去自己曾經犯過的錯誤,更有效率及機會在國際舞台上發光發熱。
我是盧彥勳的哥哥,也是他這二十年來最緊密的團隊及戰友。盧彥勳的第一場職業賽是2000年暑假,在印尼的未來賽,是由我帶他去參賽的;而二十年後,盧彥勳的最後一場職業賽事東京奧運,我也在現場見證了歷史,我對我兄弟的職業網球生涯也算是有始有終,應該對天上的父親有交待了。
這二十幾年來,我放掉自己原本的規劃,全心陪盧彥勳走這條職業網球路,專心扮演行政後勤的工作。在二十年前,台灣熱愛網球者多麼希望有來自台灣的男子選手能代表台灣站上四大賽的舞台,和這些所謂的世界名將對戰,但這是多麼遙不可及的夢想。在盧彥勳及團隊努力不懈之下,盧彥勳完成了我們的夢想,代表台灣站上世界最頂尖的網球舞台和這些世界名將拚戰,甚至擊敗了世界名將。
我們經歷的這一段,必將是我們這一輩子最值得回憶的其中一段。我感到非常光榮,因為我也是這個團隊的一員!Team Lu Forever!

目次

【推薦序】 不放棄的堅持與奮鬥/前中央研究院院長 李遠哲
【推薦序】 It takes a village to raise a kid./台杉投資總經理 翁嘉盛
【推薦序】 共同為台灣體壇貢獻心力/長庚醫療財團法人董事長 王瑞慧
【推薦序】 共同品味比賽時的分分秒秒/國立臺灣大學心理學系教授 莊仲仁
【各方推薦語】

作者序 我是盧彥勳,感謝一路走來的大家!
作者序 我是盧威儒,Team Lu Forever!

前 言 心懷感恩,回饋己力

第一部 從0 開始的網球之路
網球每局的記分方法為「0」(love)、「15」(fifteen)、「30」(thirty)和「40」(forty)。從踏入這領域的開始,在沒有任何背景與資源下,盧彥勳從「0」開始,也從「愛」啟航,父母之愛,兄弟之愛!

司令台上揮拍打網球的小孩
出國比賽拿回雙料冠軍
父親驟逝的自責和遺憾
選擇成為職業選手之路
未知領域的荊棘之路
世大運銅牌帶來的信心
患難與共的兄弟之情
在香港打出第一個未來賽單打冠軍
單打與雙打的評估與取捨
有幸參與末代衛星賽的經歷
以兩年達成世界排名兩百的目標
從未來賽到挑戰賽的瓶頸
大邱世界大學運動會風波
德國教練帶來生涯轉捩點

第二部 拉起夢想的風帆前行
現實的壓力和困境造成盧彥勳的瓶頸。事實上,台灣的運動選手面對的資源不足和不均是常態,幸運的是,盧彥勳遇到了德國的經紀人,在他的帶領和協助下,盧彥勳開闊了視野也衝破了瓶頸!

第一次體驗正規的冬季訓練
冬訓成效激發出可觀潛力
紅土賽和草地賽的大不同
人生第一次的大滿貫出賽
第一次參賽奧運的新奇和有趣
保分不利又受傷的一年
從谷底爬升的壓力與疲累
提出建言卻被網協封殺
身體才是運動生命的本錢
高雄挑戰賽的圓滿與感恩
沒有教練的北京奧運
傷病來襲,不停「進廠維修」

第三部 下一階段目標的啟航
溫布頓的一戰成名,讓盧彥勳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不只在於台灣,更來自世界! 2021 年他第五次代表台灣參加奧運,也在同時宣布他將退役,結束二十年來的世界征戰。但對盧威儒和盧彥勳兄弟倆而言,這將是另一個里程碑的起點,未來,他們將把二十年來的經驗轉化為培育台灣網球選手的養分!

打進溫布頓八強一戰成名
在輸贏間調適心態的困境
將心比心引領新生代
萌生退意尋求心理師協助
在周遭親友協助下度過低潮期
面臨亞運退賽與職業禁賽的兩難
因手術停賽而休養半年
球場之外的公眾事務歷練
參賽五屆奧運的最終序曲
打造夢想中的網球學校
影像集 永續未來的接力賽

書摘/試閱

 前言 心懷感恩,回饋己力

代表國家打東京奧運,做為職業生涯的最後一場賽事,是非常有意義且光榮的事情。當下,我回顧二十年職業生涯中的每一場比賽與點點滴滴,無論勝負,背後都有許多朋友、長輩的提攜與協助,才支持我走到這一天。

若回到最初的機緣,應該是在修德國小時期,當時若不是林東瀛校長熱心推廣網球運動,我與家人也不會有機會接觸到網球運動,除了哥哥威儒是修德國小第一屆網球隊的隊員,我也在小學二年級就參加網球隊。
小時候和哥哥最快樂的事,就是放學後留在學校打球玩耍直到天黑,假日整天全家都泡在網球場上,網球成為我們一家人生活的重心。
林東瀛校長前後在光榮國小、修德國小及麗園國小,培養出國內許多網球好手,較遺憾的是他曾希望能到英國倫敦看我打溫布頓公開賽,可惜未能如願就因心肌梗塞而驟然離世了。也因為林校長的關係,讓我們在1999年修德國小的球敘中,認識了當時中央研究院的李遠哲院長。
當年剛從美國回來的李院長因為中研院的網球場未完工,每個星期固定會來修德國小打網球。有一天他忽然問林校長有沒有較有潛力的網球選手,他願意幫忙協助,為台灣網球盡一份力。
林校長第一時間就想到了我,並要父親帶著哥哥跟我回修德國小和李院長球敘。平常只能在電視上看到這位諾貝爾獎的得主,那時我們第一次見到李院長,即興奮又緊張,哥哥甚至在球敘中緊張到扭傷腳,但還是硬撐完全場。但李院長不管是在場內、場外,都非常和藹可親,完全沒有架子,那次的見面不止拉近了我們跟李院長的距離,也讓我們對李院長更加崇敬。
李院長初期幫我們找了長榮航空的贊助,讓我在最後一年的青少年比賽中少了許多經費上的負擔。2000年年底爸爸因心肌梗塞過世,讓我陷入是否轉進職業網球的抉擇。李院長聽聞後,馬上透過林校長表達關切,並希望我繼續往職業網球的夢想前進,不要埋沒自己的潛力,資金方面,他會幫忙想辦法。當時他的鼎力相助,為我對征戰職業網壇注入了一劑強心針。後來哥哥也因緣際會的進到中研院資訊所工作,直到2010年才離開。
因為院長和哥哥的關係,許多中研院網球隊師長非常支持我,像統計所所長陳君厚教授、資訊所副所長何建明教授、公共事務組梁啟銘主任、植物所趙淑妙教授等。在幾次重要關鍵時刻,這些中研院的師長總是挺身而出,為我們兄弟出謀劃策甚至出錢出力,陪我們突破重重難關,看著我們兄弟成長。對我們而言,中研院網球隊就像我們另外一個家,這些師長就像我們的父執輩親人,充滿了溫馨和回憶。
我轉入職業網球的前十年,大約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經費支持都是李院長靠他的人脈幫我找到的,包含早期的台灣大哥大、中國石油,以及後來的中華電信,甚至在2008年北京奧運前,院長還特地透過關係,找到義美、奧斯卡建設、宏益紡織等企業家贊助我們幾位選手,讓我們能努力爭取奧運的參賽資格。
除了經費上的支持,院長更時時關心我們。記得2009年我在德國的旅館房間遭竊,被偷走三千歐元。院長夫人得知後,還特別打越洋電話安慰我。
隨著我的職業生涯接近尾聲,院長及夫人跟幾位中研院的師長,也曾經在2017年來澳洲公開賽看我比賽,李院長甚至進來澳網球場,如同家人般陪同我和哥哥的訓練。
我們全家真的非常感謝院長及中研院師長這二十幾年來的幫忙和關心,對我和哥哥來說,大家是我們亦父亦師的人生導師。

連哥(連玉輝)是支撐我繼續走向職業網壇的關鍵人物。除了青少年期間就擔任我的教練外,記得父親過世後的一個月,我非常沮喪,甚至想放棄網球,但隔年一月我就要去打澳網青少年賽。連哥看到我的情況,不但一直在身邊鼓勵我,還毫不考慮地表示,「我陪 Rendy去打澳網青少年。」即使當時他的孩子才剛出世又逢農曆新年,他依然選擇陪伴我!
由於連哥的緣故,雖然我不是臺大的學生,卻對臺大有非常深刻的情感連結,在我打球的歲月中,大概有超過一半的時間都在臺大訓練,也可以說這片校園孕育了我的職業生涯。
非常感謝臺大體育室歷屆主任都協助我在硬體設備和場館上的使用,也遇到很多熱心與喜愛網球的教授們,他們看見我們在訓練過程中的艱苦,也通過人脈關係替我找尋各種資源。當我在球場上練球或者在做重量訓練時,都可以感受到師長、同學們對我的支持和鼓勵。
臺大莊仲仁教授也是我的心理後盾,從青少年起就關切我的情緒問題,也在我低潮時,協助我覺察自己的問題,甚至在幾次重要的關鍵時刻,包含大賽、開刀時,莊老師也都陪伴在我身旁,2013年他更介紹了台大心理系吳英璋教授協助我度過內心的困頓。
後來哥哥威儒在2010年就讀臺大資工博士班,在球場上也結識了許多臺大教授醫生朋友,他們也經常支援我們,包含運安會主委楊宏智教授、臺大機械系陳炳煇教授、台大醫院耳科楊庭華主任、台大眼科蕭奕善醫師、敏盛醫院吳立民副院長等。記得在2017年,我在臺大體育館舉起三太子盃的冠軍獎盃時非常高興,因為我終於能以行動回饋這個校園對我無條件的支持。

在職業網球生涯中,讓我能更上一層樓的貴人,就是我的德國教練與經紀人德克.霍爾多夫,他讓我真正打開眼界,看見什麼是職業與專業,指點我的球技,帶著我訓練,並且在受傷時為我安排醫生與復健,也在人生道路上給我許多建議,十多年來,我們彼此間建立了如兄如父的情感,是非常難得的緣分。

在海外比賽時,最感動的是海外同胞對我的支持,其中特別感謝矽谷灣區盧彥勳後援會的翁嘉盛、莊寬裕、楊啟航、莊景森、陳濟堂、徐正賢等長輩,尤其在那個特別辛苦的時候,他們願意在海外支持我這位來自台灣的選手,真的倍感溫暖。
後期到美國紐約參加美網時,又有蘇春槐提供房子給我們住,還有黃文局、紐約台灣基督教會賴懿文牧師、李煦煦牧師娘、洪彰隆、鄭信男、許伯丞、王偉成、陳威等的幫忙;溫布頓公開賽時,黃俊銘在英國倫敦的協助,還有張右峻、阮信傑、胡昌智等;參加澳洲公開賽,在墨爾本時,鄭逸達、許芝芝夫婦的支持;辛辛那提的蔡伯雨、林秀霞;洛杉磯的曾傳倫等,各位熱情朋友的接待,都是我的職業生涯中最美好的回憶。此外,每次大賽中從各地而來的留學生,像是台灣加油隊的李昆霖等,當大家拿著台灣的國旗到現場為我加油吶喊時,我的心中更是激動無比。
當然,我也要感謝許多企業家的支持,包含太平洋網球基金會、中國石油、長榮航空公司、中華電信呂學錦董事長、趨勢科技創辦人張明正及陳怡蓁夫婦、長庚醫療財團法人董事長王瑞慧及長庚運動醫學團隊、尚上科技詹元成董事長、義美高志明總經理、奧斯卡建設吳劍森董事長、宏益紡織陳宏正副董事長等。畢竟職業網球這條路所需的經費不低,即使我的團隊陣容並不大,但要不是這些朋友的支持以及企業的贊助,我也無法歷經五屆奧運,為職業生涯畫下沒有遺憾的句點。
感謝這一路走來支持我的人,接下來我將心懷感恩,將我取之於社會的能量加上自己的經驗,為台灣培養更多的網球人才。


 患難與共的兄弟之情

有一天沒有比賽,我們搭車去一間豬排店,一份餐一千五百日圓,但白飯吃到飽,所以那天我和哥哥把飯加了醬油,不客氣地拚命吃飯吃到飽。
高雄未來賽的挫敗和經驗讓哥哥認為不能再靠我單槍匹馬的應戰,無論時間或金錢都在浪費。他跟我和媽媽說,「我剛畢業,工作以後還可以再找,但若現在沒有協助彥勳達成目標,我們以後會後悔。」所以,我們決定兄弟倆一起拚,他成為我的兼任教練、陪練員、行政後勤,一人擔任了好幾個角色,有時甚至還要包辦洗衣服、按摩的工作。

 重新組隊,前往日本追未來

2001年九月初, 我跟哥哥還有吳信緯三個人到日本參加柏市(KASHIWA)未來賽,想靠未來賽慢慢地累積積分。
因為已經有一分的積分,這次確定一定可以打會外賽。只是沒想到這第一站有諸多的意外。首先就是遇到颱風來襲,原本我們還幻想著如果颱風到星期日還沒離開,資格賽取消之後,排到前六種子的選手應該可以直接進入會內賽。沒想到星期日早上還風雨交加,一到中午颱風就遠離,因此當天下午就打了兩場資格賽,星期一早上又一場,連續打贏三場後,我終於進入會內賽,第一輪打敗了法蘭克.莫瑟(Frank Moser),一直到八強才輸給澳洲選手艾緒利.福特(Ashley Ford);雙打則與韓國選手金閔尚(Min-Sang Kim)搭配打入四強。就在我們比賽的同時,美國發生911事件。
原本打完這一站,我們就要前往黎巴嫩參加台維斯盃,但當地被美國視為恐怖組織之一,基於安全問題,我們放棄了參賽,臨時繼續留在日本又打了兩站未來賽。第二站則到了千葉,打進單打十六強又輸給了福特,之後的一年跟他對上四次,最後一次還起衝突,差點打起來。

 與前輩搭檔雙打,受益良多

後來兩站的雙打令我記憶猶新。在千葉時,日本選手高田充(Mitsuru Takada)詢問我是否願意跟他搭配雙打時,我很意外,因為他算是連玉輝那個時期的選手,那場球已經是他的職業賽尾聲。我想應該是我以前在日本的青少年國際賽中打得不錯,像是大阪市長A級賽事(Osaka A級)、亞洲杯、東京青少年公開賽,幾乎都進入四強甚至決賽,他對我有印象,當然我在柏市也有不錯的表現,他們也在現場。
高田充當時雙打排名在五百左右,而我雙打排名是一千一百八十八名,當時他是我參與雙打賽事以來,搭配的選手中排名最高的。他應該是臨時決定參賽的,要不然以他這個排名,稍找好一點選手的搭配,應該都可以排上種子的位置。但不論原因是什麼,對當時的我來講,只要排名比自己高的選手找我搭配,都是求之不得的機會,也是對自己的一種肯定。
在賽前,我跟他說,其實我滿緊張的,因為你的排名比我高很多,我只是個無名小卒,他鼓勵我,「站在球場上,大家都有機會,你不該想自己沒有這個能力,只要盡力打就好。」整場比賽中,他一直不斷鼓勵我,他有時打得不理想,我也會安慰他,彼此互動都非常好,最後我們在四強輸給近藤大生(Hiroki Kondo)與鈴木貴男(Takao Suzuki)的搭配。
當時近藤大生是日本的青少年第一,是當紅的選手,日本所有的資源、關注、贊助,全都投在他身上,當下對照自己也是亞洲青少年第一,跟他相較,獲得的資源與關注簡直沒得比,十分羨慕。至於鈴木貴男更是當時的亞洲網壇明星,一個原本只能在雜誌中看見的選手,我居然可以在球場與他對戰,更是不可思議。
高田充退役後成為日本國家隊教練,每次在球場遇到他帶選手出來比賽,彼此都還會聊到這段往事,我覺得這就是職業生涯中非常值得回味的時刻。
第三站我們到川口市,那次的雙打搭配另外一個留日選手陳威儒到八強,第一輪沒想到又擊敗了德國選手莫瑟,這次賽後他竟然請裁判長問我,之後有沒有機會可以跟他搭配雙打。
這三場打下來得到很多積分,對我是一個很大的突破,而且一分分在精進。

 拮据卻容易滿足的旅程

那時剛參加小比賽有很多狀況和讓我印象深刻的事情。除了什麼東西都要自己準備,包含水、毛巾等,另外像我們的旅館是在柏市的市中心附近,要練球的球場卻非常偏僻,必須自己搭公車花費三、四十分鐘才能到達。
那時如果跟當地的日本人講英文,對方都會閃躲,好在他們看得懂些漢字,我們便把漢字拿給司機看,請他到的時候叫我們下車,我記得下車的地方是一個神社,再往後走還要穿過一個墓園才能到球場。
行程因為911事件多了兩個星期,但我們只準備了一個星期的現金,只好跟學長陳威儒借錢,吃飯都找最便宜的店,所以後來有人說我們在日本都吃吉野家,那是因為吉野家最便宜。
第一個星期我們真的幾乎每天都吃吉野家,後來為了能吃些青菜,也會去吃中華料理,但我和哥哥一個人的一頓餐費不能超過一千兩百日圓。記得在千葉時,有一天沒有比賽,我們搭車去一間豬排店,一份餐要一千五百日圓,但白飯吃到飽,所以那天我和哥哥把飯加了醬油,不客氣地拚命吃飯吃到飽。
當時對於練球的想法是,只要比人家勤勞、比人家訓練久一點,就有機會贏,因此每天我們幾乎是最早到球場,早上比完賽,下午我會在球場繼續練球,每天用大會提供的三個球練習。到了第三個星期,裁判長發現我們的狀況,便把我們叫過去,從後車廂抽了幾筒球送給我們,才解除每天拿押金用舊球換新球的窘境。

── 威儒Talks 不打不相識的緣分 ──

雖然是我帶彥勳去比賽,但我也是第一次去日本,誰都不認識,為了幫他創造更多比賽的機會,我必須厚著臉皮,一個個問場邊練習的選手,「要不要跟我弟弟雙打?」
第一個我詢問的選手就是莫瑟,但賽制的規則使他想找排名更高的人,他就婉拒了我。但沒想到盧彥勳打到會內賽後,第一輪就抽到他,更沒想到的是,彥勳竟把他打下來;到了第三站的雙打,彥勳他們又贏了莫瑟的雙打組合,所以我們彼此印象很深刻,後來他還跟盧彥勳搭配過,並成為很好的朋友,可以說是不打不相識。
第一站的雙打打到四強的故事也很有趣,當時我東問西問想要找雙打的搭配選手,有個韓國選手跟我們說,「我們一起去試試,能打就打。」這位韓國選手之前也沒打過什麼職業賽,排名也很低。反正我也找不到人跟彥勳搭配,就跟他合作了,沒想到一路打到四強,大家都傻眼。
這位韓國選手超級開心,那天晚上還請我們吃飯,一起用拍立得拍照,留下珍貴的回憶。不過那次比賽之後,我們就再也沒看過他。幾年後我們去韓國比賽,他出現在會場問我們,「你們還記不記得我,我們那一年在日本一起打到四強。」一聊之下才知道,他已經不打網球,現在是高爾夫球選手了。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0 343
閱讀器:書紐電子書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