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科舉(電子書)
商品資訊
商品簡介
「十年寒窗無人問」,科舉考試大不易
擠破頭、考到老,只求「一舉成名天下知」!
◆科舉考試有如過關斬將,要一路從地方考試考到皇帝面前
◆除了讀書人可以參加考試,會武功的人一樣有科舉
◆有考試就會有人作弊!但是清代科舉作弊,最嚴重竟然要處斬?
中國科舉制度始於隋唐,自此成為歷代統治者擇賢取士的重要管道,也是統治者用來安定政治、攏絡人才的工具,對中國歷史的發展可謂影響深遠。尤其發展至清一代,科考風氣持續盛行,為了金榜題名鐵飯碗,天下學子花招百出,因此科舉制度在相關規範及防弊措施上都發展的更為嚴謹、周全。只是隨著施行日久,終難避免出現制度僵化、徇私舞弊的情況,最後不敵時代變化,在改革聲浪中黯然退出歷史舞臺。
本書以「清代科舉」為論述中心,內容蒐羅廣袤、徵引有據,期能作為歷代科舉制度的概見,而且作者立意取材精要、用詞淺白,適合當作中國典章制度的入門書籍,幫助讀者認識科舉制度之大要。
- 針對清代科舉的制度、方法、時程、賞罰等內容全面介紹,可供歷史系師生、研究者參閱引用。
- 作者出生於清末,曾見證文試、武舉過程,亦曾聽聞前人講述,對科舉考試的描述多了一份特殊的臨場感。
- 作者自學鑽研清代科舉制度,並參閱故宮資料與相關文獻,故本書富含許多珍貴的資料。
作者簡介
劉兆璸(1895~1977),字毅人,安徽合肥人。畢業於北京大學工科土木門,曾任國立成功大學教授、私立南榮工專校長等職。
序
修訂三版說明
中國科舉制度始於隋唐、迄於清末,為歷代統治者選拔人才的重要管道,並促成宋代以後「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社會風氣盛行,對中國政治、社會與文化等各方面的發展影響甚鉅,因此科舉制度實為研究傳統中國的一個重要切入點。尤其清代以後,科舉制度已發展得相當完備,故本書以「清代科舉」為題,更有助於讀者對科舉制度的發展與特色有一概要之認識。
作者劉兆璸教授爬梳多方資料,以學術專著的規格詳細論證,為求好讀易懂,特意取材精要、用字淺白流暢,並附錄許多珍貴圖表,值得推薦給對中國政治史、文化史、社會史和制度史等有興趣的讀者一讀再讀。
此次再版,除校正內容務求精確,並重新整理圖表、設計版面,希冀能提供讀者更舒適的閱讀體驗,誠摯期盼此作品繼續流傳,以饗讀者。
編輯部謹識
再版自序
清代科舉制度,因襲前朝,益臻繁密,包羅既廣,文獻亦多,董理爬梳,力求明簡。本編印行以來,蒙嘉新水泥公司文化基金會给以優良著作獎評,各方友好亦惠予指正。茲特再版,補充部份材料,修正若干錯誤,庶使日漸進步,勉為學術性之刊物。
當今世界文明諸邦之考選官吏制度,應以英國為最優,惟昔日英制初創,其借鏡於我者實多,即今日英之學人,猶有對我國以往科舉考試制度詳加研究者,本編或可供外國學人之瀏覽,藉以宣揚我國固有之文化。
中華民國六十五年十月合肥劉兆璸再序於臺南市國立成功大學
目次
再版自序
初版毛序
初版楊序
初版自序
前言
第一章 概說
第二章 童試
第一節 縣考
第二節 府考
第三節 院考
第四節 秀才之名額
第五節 秀才之權利及生活
第三章 秀才階段之生員及各種考試
第一節 歲考
第二節 科考
第三節 廩生 增生
第四節 五貢 監生
第四章 學政 教官
第一節 學政
第二節 敎官
第五章 鄉試
第一節 鄉試之定制
第二節 順天鄉試及各省鄉試
第三節 舉人之名額
第四節 鄉試之程序
第五節 主考 監臨
第六節 內外簾官
第七節 貢院
第八節 鄉試之場規
第九節 考試之内容
第十節 試卷之評閱
第十一節 鄉試之放榜
第十二節 試卷之磨勘
第六章 舉人之大挑
第七章 會試
第八章 殿試
第九章 傳臚大典
第十章 朝考
第十一章 金榜 殿試卷
第一節 金榜
第二節 殿試卷
第十二章 翰林
第十三章 清代歷科重要題名錄
第十四章 科舉時代之教育機構
第一節 學塾
第二節 府州縣學
第三節 國子監
第四節 書院
第五節 學校
第十五章 八股文 試帖詩
第一節 八股文
第二節 試帖詩
第十六章 特種考試
第一節 博學鴻詞科
第二節 經濟特科
第十七章 停科舉後之各種考試
第一節 考優拔貢與考職
第二節 舉貢會考
第三節 留學生考試
第十八章 武試
第一節 武童試
第二節 武鄉試
第三節 武會試
第四節 武殿試
第五節 武試及第人士之生活
第六節 停罷武舉
第十九章 繙譯考試
第一節 童試
第二節 鄉試
第三節 會試
第二十章 清代科場之弊案
第二十一章 書後
圖片出處
重編清代科舉書後
後記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