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2025新年快樂!天天領券享優惠!
電子書
一代名將胡宗南(電子書)
75折

一代名將胡宗南(電子書)

商品資訊

定價
:NT$ 700 元
優惠價
75525
閱讀器:書紐電子書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15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軍人武德的典範 黃埔精神的標竿。

名人推薦
郝柏村 先生

胡宗南(1896-1962)將軍是中國近代史上赤忱效忠領袖、完成中興大業的重要人物。胡將軍以一文人之身,在國民革命風起雲湧之際,投筆從戎,進入黃埔軍校第一期,從此追隨先總統蔣公,歷經東征、北伐、抗戰、剿共、保台諸戰役,尤其是在對日抗戰期間,扼守西北,成功擊退了日軍的進犯,保護西南抗戰基地,培訓人才,奮鬥到日本投降,協助國家完成中興大業。並在接著與中共的爭戰中,盡心盡力,堅持到最後一刻,才由蔣公派機接到台灣,繼續為復興大業而奮鬥。

抗戰期間,胡將軍為爭取愛國流亡青年,在西安王曲成立陸軍官校第七分校,延聘學者成立戰幹團,培育青年官兵,並手定戰士之人生觀「生於理智,長於戰鬥,成於堅苦,終於道義。」其著名的演講「今日的戰士」亦成為黃埔子弟言行之準則,而《黃河》月刊的誕生,更是抗戰期間西北戰地幾十萬官兵的精神食糧。

胡將軍一生清廉堅貞,公而忘私,國而忘家;其平凡平實及深刻的態度,對於後起的軍人發生了巨大無比的影響,而從其生平言論中,可看出他一顆光明燦爛的心,不僅是青年的導師,亦是軍人武德之典範。

作者簡介

1921年生,浙江省鎮海人,19歲考入七分校,22歲自黃埔軍校第十七期畢業,曾參與抗日戰爭與國共之戰,1949年徐州戰役後來台,一生戎馬經歷極富傳奇。歷任國防部人事次長室人事參謀官、行政院人事行政局秘書、國立師範大學人事室主任。曾獲總統府頒授陸軍三星、四星及五星寶星等獎章。著有《抗戰史話》、《胡宗南先生與國民革命》、《風霜雨露集》、《阿毛從軍記》等書。

名人/編輯推薦

【推薦序】

黃埔精神的典範―胡宗南上將 郝柏村

國父領導國民革命,辛亥武昌起義,推翻滿清,建立中華民國,但政權為袁世凱等北洋軍閥所竊據。國父痛感只有革命當的奮鬥,而無革命軍的奮鬥,乃於民國十三年,在廣東黃埔成立軍官學校,召訓全國有志青年從軍革命,並命蔣公為校長,以黃埔子弟為核心,組成國民革命軍,故蔣公亦被尊為軍父。

黃埔建軍,係以國父思想為核心的精神傳統。九十年來,歷經北伐(含東征)、抗戰、剿共、保台四大戰役,全視黃埔精神的興替,決定戰役的成敗。九十年來,有光輝的勝利,也有慘痛的失敗,但只要黃埔精神得以傳承發揚,中華民國必能立於不敗之地,完成國父的建國理想。

蔣公曾明示,黃埔精神的精義,是團結、負責與犧牲。

團結是以信仰三民主義、效忠中華民國為基礎,三軍一體,如手如足;三軍一家,如兄如弟。以同甘苦、共生死的情感道義,形成萬眾一心的戰鬥意志。
負責是存誠務實,實事求是,精益求精,精練武藝,冒險犯難的戰鬥作風。犧牲是成功不必在我,不成功便成仁的戰鬥志節。

亦即以黃埔精神,實踐於國家、責任、榮譽三大信念之中。

胡宗南上將是黃埔一期最年長的學生,入學時已二十八歲(當時學生平均年齡應為二十歲),曾有社會經驗,毅然攜筆從戎,故在先天上,他是黃埔一期最成熟的學生。歷經四大戰役,他的升遷在黃埔子弟中首屈一指,畢業後兩年(民國十六年),就當了師長,從帶四十人的排長,升到帶一萬人的師長。爾後從第一師、第一軍到第一戰區司令長官,先後統兵達百萬,而在蔣公心目中,直以接班人之勢期許之,乃因他是黃埔精神的標竿。

胡將軍是東征、北伐、統一、平亂、抗戰、剿共、保台諸戰役,全程參與的唯一黃埔學生,功勛卓著,但似無赫赫之名。正如孫子所謂,善戰者無智名,無勇功,其尤足稱道者則為武德。

武德之首要為忠。胡將軍忠於三民主義,忠於中華民國,忠於領袖蔣公,忠於其職責,忠於其部屬,故能以身作則,同甘苦,共患難,士兵不能享受者,他亦不享受。值得一提的,黃埔一期於北伐成功後,恃驕而腐者不乏其人,豈止結婚,納妾者亦常聞,胡將軍以其官階,雖已有知心女友,但抗戰未勝,決不成家。唯忠能公而忘私忘家,無疑是領導成功的要訣。

抗戰期間,胡將軍曾經主持陸軍官校第七分校,地點在王曲。校中有兩幅重要對聯,一為「升官發財請走別路,貪生怕死莫入此門」;另一為「鐵肩擔主義,血手著文章」。前者原出現於廣州黃埔,後者當出自胡將軍的壯懷,皆為黃埔精神之精義所在。

剿共戰爭自徐蚌會戰後,大局逆轉,總統蔣公引退。當時,胡將軍尚統領十個軍三十個師,為完整精銳的部隊,以中樞無主,竟滯留陝南五個月之久。迨民國三十八年十月,蔣公以總裁身分,赴重慶坐鎮,急調胡將軍入川,乃於十一月末,僅第一軍一個團,趕到重慶,掩護蔣公,於最後時機離開重慶,飛抵成都。

胡部陸續趕抵成都,面對叛離軍閥及共軍攻勢,保衛蔣公,在成都坐鎮十日,最後於十二月十日,由蓉安全飛台。胡將軍達成勤王任務,並奉蔣公指示,率部轉進西康,在大陸行最後之奮鬥,以致犧牲殆盡,蔣公不忍其在西康殉職,於最後時機接至來台。時窮節乃見,胡將軍臨難不苟、唯命是從的武德,足為年輕世代所效法。

高尚的武德,為不計名位,但知任務。胡將軍來台後,蔣公命其赴孤懸的大陳島指揮。以大陸曾任戰區司令長官上將之尊,做一個師長的工作,且艱苦備嘗,他欣然前往。其臨危受命、不計權位的美德,正是崇高武德的表現。

民國三十九年三月一日,蔣公復職,重整軍備,自為當務之急,而召訓高階軍官,則親自主持。蔣公特聘日本的優秀軍官富田直亮(化名白鴻亮),來台成立軍官訓練團,胡將軍亦入班旁聽受訓,與我同班。

抗戰時,我只是連長級的軍官,且在西南戰場,故無緣當胡將軍的部下,連照片都未見過,但久仰其威名,後竟成為同班同學,他是上將,我只是小上校而已。自有機會相處,始知這位身經百戰的西北王,至為低調謙和。他比我長二十三歲,在課業討論時專注傾聽,很少發言,但可看出他對大軍的指揮,有很多的感觸。

既為同班同學,偶而也有餘興,便是到他在台北的小辦公室打橋牌。我的記憶裏,只有一杯淡茶,別無招待。他從未請我們用餐,這並非吝嗇,乃是多年儉樸的美德。

抗戰期間,胡將軍駐節西北重鎮西安,彭孟緝將軍時任西安砲兵旅長,要見他得依例先登記候約。但到台灣後,彭將軍任參謀總長,胡將軍任澎防部司令官,彭總長到澎湖視察時,胡將軍都親迎機場,對這位老部下兼新長官,執新部下之禮甚恭,彭總長連聲說不敢當。兩位對軍中倫理和階級服從,都立下完美的榜樣。

今逢黃埔建軍九十年,胡將軍長公子為真博士,整理乃父有關文件四件,編為「宗南四書」,重行付梓,見其孝思,這是最珍貴的精神資產。我身列黃埔子弟,重溫四書,深為感動。胡將軍是軍人武德的典範,是黃埔精神的標竿,凡我同志,應永遠傳承,並發揚光大,是為序。

【代序】陸軍一級上將胡公宗南傳羅列

公諱宗南,以字行,胡氏。耕讀傳家,累著清德。父際清公由浙江鎮海遷居孝豐,尤以善行稱於鄉里。公少而豁朗英峙。隻身遊燕、趙間,覽河山之壯麗,念國族之阽危,慨然有澄清之志,時國父孫公開府廣州,創黃埔軍校,今總統蔣公為校長。聞訊欣然,負笈前往,第一期畢業,以見習官用。參與東征之役。十四年棉湖之戰,因功擢升為上尉營附,旋遷少校。十五年北伐出師,任第一師第二團團長。進軍銅鼓,擊破孫傳芳混成旅揚震東部。繼攻牛行、樂化車站及奉新縣,均克之。遂南昌之戰,俘敵方本仁部九千人。上饒之役,復殲敵謝文炳全部。入浙後,洋埠之戰,敵孟昭月憑險頑抗,我友軍受挫,公率部破其主力,挽回戰局,遂得迅復杭城。上海之戰,由閔行潛渡黃埔江,襲敵畢庶澄部,攻佔莘莊、龍華及兵工廠,俘獲無算。翌年冬,以奇計制服敵鐵甲車,收復蚌埠,論功升第二十二師師長。旋協同友軍,收復徐州。十七年二期北伐,敗張宗昌部於棗莊臨城,會師濟南,全國統一之局迅告完成。是年秋,部隊縮編,改任第一師第二旅旅長。十八年春,桂軍胡陶據武漢叛變,奉命西征,所部首入漢口。五月馮玉祥叛變,以討逆軍入豫,敗馮部孫良誠於嵩山中嶽洞。明年元月,唐生智又據鄭州叛變,第二旅迂迴平漢路東,至崇仔砦,俘其團長九人,唐部遂瓦解。會中原戰事再起,復親率第五團,擊敗孫良誠偷襲之兵,厥功尤偉,洊升第一師師長。駐軍開封鄭州,剿滅著匪大月牙,地方又安,民困以蘇。嗣後入皖進剿共軍,收復六安、霍山。追剿徐匪向前,沿大別桐柏山入川鄂邊境,三越秦嶺,激戰於漫川關、引駕迴、鳳凰嘴、寧羌各地,斃匪極眾。二十四年毛共澤東率眾西竄,川西會剿,公部自摩天嶺至青川平武,力攻而入,即晉鄧艾入蜀之古陰平道。與共戰於松潘,大破之。匪眾四五萬,倖逃陝西者纔五六千耳。是役也,自春徂冬,寒暑飢疲,疫癘時作,公與士卒同甘苦,撫循慰勉,故戰志始終旺盛。二十五年,第一師擴編為第一軍,公晉任軍長。入甘,再敗匪於同心城、預旺堡、韋州。適西安事變猝發,總統蒙難,乃率軍東還,迎擊張楊逆部,致剿共未奏 庭之捷,而負嵎之勢以成。論者謂張楊之變,為此後國家禍亂之因,殆非虛語;不徒公以當日殺賊未竟全功為憾也。抗戰軍興,率第一、第七十八兩師增援上海,苦戰六週,予寇重創。二十六年冬,升任第十七軍團長,明年兼中央軍校第七分校主任,移節西安,奉命整編華北各戰場退陝部隊。嗣參加羅山蘭封之戰,擊潰敵精銳土肥原師團。又明年,升第三十四集團軍總司令,仍駐關中,捍衛河防,封鎖陝北邊境。三十三年,敵陷洛陽,以山地兵第一百一十師團為主力,自盧氏窺陝境,破之。右禦日軍,左拒共軍,卒使豫西及陝甘寧青一帶安堵如恆,紓政府西顧之憂,微公之力莫及此。旋受命為第一戰區司令長官。三十四年八月,日本投降。公奉命至鄭州受降。時共軍猖亂,乃出師增援冀晉,授以方略,長驅數百里,匪莫敢犯。三十六年三月,進攻匪剿延安,三日克之。五月各戰區裁撤,改任西安綏署主任。厥後榆林、大荔、涇渭河谷、中條山、運城、臨汾之戰,無不予匪重創。三十八年春。總統引退,四月,首都淪陷,匪由南陽,循白河,窺漢中,西安側背受敵,五月奉命移師漢中,擊潰進犯安康之匪。十一月奉命急援重慶,掩護政府遷蓉。於時賊勢已成,而川滇諸將領續叛,雖大局已無可為,然公所部猶能奮其最後之一擊,嘗諭袍澤曰:勤王之師,義無反顧,設 領袖蒙難,吾輩何以為人?故第一軍千里應援,與匪在南溫泉、白市驛、江津等地血戰三晝夜,死亡枕藉餘眾僅一團。將士之義烈,概可見矣。來台後,四十年奉命指揮整理大陳海上游擊部隊,任江浙反共救國軍總指揮兼浙江省政府主席,梳爬整飭,殫精竭慮,前後攻襲共軍九十三次;並親率所部攻黃礁、洞頭、大小洋嶼諸島,予匪重創。四十四年九月,調澎湖防衛司令官。四十五年赴美考察。四十八年十月,任滿調總統府戰略顧問。至逝世前,仍為中國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總統府戰略顧問,國防研究院院務委員。跡公生平,幾無日不在戰陣之中。治軍以嚴,而馭下以厚;律己以儉,而待人以豐;嫉惡如仇,而好覆人過;愛才若渴,則善推其功;故袍澤咸心悅誠服,樂為效命,非偶然也。五十一年二月十四日以疾卒於台北榮民醫院,春秋六十有四。表聞總統蔣公,深為震悼,親臨弔祭,飭典優隆,以彰忠藎。德配葉霞翟女士,生男子二,為真,為善,女子二,為美,為明。同年六月九日葬公於台北陽明山之陽,親友袍澤會葬者千數百人。備極哀榮,同仁倡議刊行紀念冊,以昭矜式,遺列為傳記,因述其所知於公之生平事蹟者如上,深媿不文,未能表彰公之功德於萬一也。


【代序】我與胡宗南將軍 黃杰

其志潔,其行廉。數同學少年,惟衛霍相望。
遇上忠,遇下愛。萃平生風誼,在宗李之間!

這是我致悼胡宗南將軍的一副輓聯。自胡將軍逝世以後,我將這位功在旂常的大將,幾無時不在追思悼惜之中,尤使我夢寐難忘的,就是兩人形跡相親的許多往事。

我做胡將軍的直屬部下,是在民國十九年。當時,他是國民革命軍第一師師長,我是第一師第二旅的旅長,參加豫東作戰。每逢戰況緊急的時候,我總會在第一線和戰友們一起。有一次,師長以電話詢問我的行蹤,副旅長梁華盛將軍報告他說在最前線。於是,他冒著猛烈的砲火趕來,相見之下,以半帶責備的口吻對我說:「身為一旅之長,應該在旅的指揮所,豈可冒此危險,誤了你指揮全旅的任務?」從責備的口吻中,我開始了對他對部屬的關懷和愛護:事實上他也是冒著危險而來的。

民國二十年第一師奉命馳援江西剿共,部隊駐紮萍鄉。我的祖父恰在此時棄養,噩耗傳來,本擬束裝返里奔喪,可是本師任務非常重要,胡將軍勉我移孝作忠,遂打消歸計。萍鄉與長沙,近在咫尺之間,可以朝發而夕至;同時,我自投軍黃埔,即未回過故鄉,祖父之喪,不得親視含殮,雖不免有虧孝行,然國爾忘家,公爾忘私,使我在以後數十年能替國家稍盡匹夫之責,未嘗不是胡將軍當年的一番啟迪!

民國二十二年,我擔任第二師師長,經長城抗日之役,移駐北平。這時,胡將軍由西安蒞平,老友重逢,欣然道故。他和我談到華北當時的危機,同時談到四川剿共問題,結論是攘外必先安內,最後提出部隊支援。他說:「第一師和第二師是兄弟之師,我和你是患難之交,希望你能撥一個旅給我指揮。」我毫未猶豫的回答道:「只要你需要,同時得到領袖的許可,我馬上遵命辦理。」不久,第二師便撥一個旅給他指揮,以後該旅在四川松潘曾建有輝煌的戰果,旅長是現在台北的鍾松將軍。

民國二十五年西安事變之後,我奉命慰問駐西北的部隊,特別到王曲去看胡將軍,天氣異常寒冷,他住在一個 洞裏,既未著皮衣,也未生火,手上臉上都凍得紅腫發爛,我埋怨他;為什麼不加衣,不烤火?他說:「弟兄們享受不到的,我也不要享受,今天是需要我們上下一致來克服困難,身體髮膚的受煎熬,算不了什麼!」他的話,深深地印在我的心坎,更無形中增加了我抵制苦難的勇氣。事實上,胡將軍的一生,始終是過著清苦的生活,他的腦子裏真是沒有存留半點私念,那種衣粗食糲的作風,正像一個苦行的長老。

民國二十六年上海之役,我是第八軍軍長。胡將軍則是軍團長。當時,軍團的組織尚未完成,第八軍先到戰場,通訊設備比較完整,毅然負起了兩個單位的通訊任務。每當夜晚,敵人攻擊停止時,他總喜歡邀我到南翔車站附近去散步,從戰爭的狀況,敵我的力量,部隊的部署,以及為學做人的道理,可說上下古今,無所不談。到最後,便是勉勵我如何打一次勝仗,才踏著蒼茫的夜色,緩緩歸。

上海撤退時,他打電話給我,一開口就說:「失敗了!我們將撤退,向南京轉進,我不能來看你……。」我回答他:「抗日戰爭是長期性的,只要青山在,總有報仇雪恥的一天,你先走,我部署好就來。」他那嗚咽欲泣的聲音,至今猶縈繞在我的耳際,實在是太使人感動了!自此之後,胡將軍率領重兵,移駐西北,我也失去了追隨他的機會。但是彼此間的情感,則是呼吸相通,有增無已。

民國二十七年,我在成都,接到他的急電,說朱紹良將軍臥病蘭州,邊區的醫生不易找,一定要我找位醫生到蘭州去替朱先生治病。終於,我請到了一位葉大夫,由胡將軍用專機接去,把朱先生的病治好才回來,但從這件小事,可以看出胡將軍對長官和朋友的敬愛之忱!

民國二十八年,胡將軍患牙病,他要來成都治療,囑我為他準備一切,同時吩咐我不要告訴任何人,以免麻煩人家。他來了以後,我們看看電影,吃吃小館子,逛逛名勝,足跡踏遍了有名的錦官城。這是我和他相處最久,也最輕鬆的一段時間。

抗戰勝利後,我在南京,他仍然坐鎮西北。民國三十六年春,他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手段,揮兵直搗匪巢,共軍立寨為王的根據地,幾全部被摧毀,毛匪澤東倉皇脫逃,成了漏網之魚。這一擊,對西北局勢及整個剿共戰爭,都有影響,我曾經為他鼓掌稱賀。

我們不在一起時,經常保持著書札往來,他的鋼筆字,寫得十分秀麗,只要看到信封,就知道是他寄來的,一封一封都充滿著純摯的情感,信中談軍國大計,也談身邊瑣事,我特別珍視這些信札,把它全部裝裱,可惜都留在大陸,與古國河山,同罹浩 ,這是我最難去懷的。

以上是我和胡將軍交往的一鱗半爪,時時會在我的記憶中翻動。如今,老友云亡,對宿草之新阡,念將軍之大樹,真有「憑誰問,廉頗老矣」之感!

我與胡將軍自黃埔結識以來,將近四十年間,是同學,是長官與部屬,是同生死共患難的戰友。正由於這許多關係,彼此莫逆於心,有如兄弟手足一般。黃埔畢業以後,我們懷著萬丈豪情,奔向戰場,在槍林彈雨中接受磨洗。東征、北伐、抗日、剿共,無數次的革命戰爭,消磨了我們年輕的歲月,也堅定了我們許身報國的所志所事。遭際愈艱苦,情感愈真摯,而胡將軍寬宏豁達的襟抱,公忠體國的熱誠,也愈使人挹之不盡!

四十年來,人海滄桑。國家的變動,不可謂不大,黃埔軍人受領袖的付託,也不可謂不重。而真能以領袖的意志為意志,以國家的利益為利益者,胡將軍作我們的楷模,是當之無愧的。我所了解的胡將軍,在權位日隆之時,未嘗有矜伐之意,在叢謗交集之際,未嘗有詆毀之心,他始終是堅守立場,堅守崗位,堅守對領袖效忠的赤忱,不憂,不惑,不懼,埋下頭來去竭盡他的軍人本份。這是我對他體念最深刻的地方,也正是我們黃埔軍人應該效法的地方。

【自序】徐枕

悠悠我心憂,蒼天曷有極。
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

胡宗南先生畢生忠藎,功在黨國。鐵肩擔主義,血手寫文章。北伐、剿共、抗戰、戡亂無役不從,為軍之先鋒,為國之中堅。其為人也,高風亮節,讓功承謗。事有所碑,無我為大,業有所成,基層為大;成仁取義,無名為大。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平生不招待記者,不發布新聞。任何誣衊中傷,從不辯白自己。嘗謂:「大丈夫立身處世,俯仰無愧,何必求人諒解。」手定戰士之人生觀為「生於理智,長於戰鬥,成於堅苦,終於道義。」闡云:「擇善固執,貫徹始終,理智也;克復困難,戰勝環境,戰鬥也;屢敗屢勝,百戰不撓,艱苦也;篤信死守,不計成敗利鈍,道義也。由真切之理智,而歸於雄偉之道義,此戰士之所以為聖賢、為英雄,為時代光輝,為民眾表率。」先生之言,鏗鏘有力,精湛簡明。所謂〈今日之戰士〉一文,集哲學、科學、兵學於一爐,聞之者鏤骨銘心,溶融肺臟。雖時逾五十年,又切切而不能忘。

先生之赤肝義膽,忠於黨國,忠於領袖,發之於天性,誠之於五衷。畢生不治產業,清廉堅貞,尤足千秋風範,臨終之時,已身為上將軍,生無片瓦之屋,死無銀行帳戶。世人言滿清三百餘年來歷數清廉之官,以彭玉麟為最;民國五十年來,歷數清廉之官,以胡宗南為最,豈偶然哉!

先生逝世已二十八年矣,懼時隨世逝,儒將偉績,恐失傳於後世,謹不揣譾陋,偕郭谷鈺、黃潤生、鄭思聰、樓登岳、王希堯等諸學長,廣集資料,並為使後人能了解當時之大局,故將當年大事之年、月、日,列記於篇章之後,稿成送《老兵天地雜誌》發表,以求先進長輩之指正。每月刊出一章,其間添蒙史銘、王仲廉、吳允周、吳俊、潘光、任光德諸師長之指導鼓勵,至感激奮。自七十五年九月三日起,迄七十九年元月三日止,全部刊竣,今付梓單行本,蒙郭谷鈺學長提供全部圖片及設計封面,增益匪淺,復蒙康世統、林金朝二位老師在百忙中指導校正,感銘心腑,深致謝忱。尚有望於長官、學長,不吝指正,彌補闕陋,俾使再版時得以完美無瑕。幸甚!幸甚!

目次

目次
【出版序】
恢弘士氣,再造中興
││胡宗南先生四書 方鵬程
【推薦序】
黃埔精神的典範
││胡宗南上將 郝柏村
【代序一】
陸軍一級上將胡公宗南傳 羅列
【代序二】
我與胡宗南將軍 黃杰
【自序】
鐵肩擔主義,血手寫文章 徐枕
生於憂患
一 家世故鄉
二 良師識慧童
三 中華民國誕生
四 等終軍之弱冠
五 觀摩進修於南京
六 效班超之投筆
投筆從戎
一 壯志入黃埔
二 黃埔第一期
三 第一次東征
四 第二次東征
五 孫文主義學會風波
六 中山艦事件
北伐統一
一 銅鼓之役
二 牛行、南昌之役
三 浙江戰役
四 上海‧南京之役
五 寧漢分裂
六 北伐頓挫
七 南昌暴動
八 蔣公下野
九 龍潭之役
一○ 晉升二十二師師長
一一 蔣公復職
一二 二次北伐
一三 濟南慘案
一四 光復平津
一五 全國統一
綏靖中原
一 敉平李宗仁之亂
二 討伐馮玉祥叛變
三 敉平唐生智
四 閻、馮之亂
五 第一師南北奔馳
六 討平中原叛逆
七 開封軍官訓練班
八 半傷殘官兵年會
九 肅清河南匪患
一○ 平定石友三叛亂
一一 創設無線電通訊
一二 蔣公第二次下野
一三 一二八事變
一四 平定皖西
一五 窮追共軍
一六 西定甘肅
一七 新、寧二事
一八 訓練整補
一九 人事與經理
二○ 二十二年時事
澤沛隴南
一 建設交通禁 毒
二 革新縣政除惡吏
三 開風氣軍民同樂
四 弔李廣重修古墓
五 興教育整建城池
六 推至誠高朋遠來
七 地方自治植幹部
八 西北補充旅之成立
九 入川守廣元
一○ 攻戰摩天嶺
一一 再定廣元城
一二 松潘之役
一三 病假遇益友
一四 共軍窮途乞和
一五 兩廣事變入長沙
一六 第一師擴編第一軍
一七 西安事變逼鎬城
一八 蘭州暴亂念故人
奮起抗戰
一 暴風雨前夕
二 抗戰軍興
三 晉任軍團長
四 爭取優秀青年
五 由豫入陝
六 軍七分校之成立
七 戰幹第四團及西北幹訓團
八 增援豫東
九 信羅之役
一○ 戰區調整
一一 第二期抗戰方針
一二 爭取陷區青年
一三 國民精神總動員
一四 今日的戰士
一五 游幹班之成立
屏障西北
一 三十四集團軍成立
二 三援晉南
三 講述人品修養
四 戰區變更
五 動員指揮部之成立與撤銷
六 建議擴編集團軍
七 東援豫西
八 黃河東西對峙
九 將校訓練班
一○ 長官舊友訪晤
一一 三十年國內外大事記
一二 第三次長沙大捷
一三 東渡訪晉閻
一四 晉升副長官
一五 是夏緬、浙戰況
一六 西安軍事會議前後
一七 淬礪奮發
一八 蔣夫人訪美記要
一九 長夜曙光
二○ 三定甘蕭
二一 《中國之命運》出版
二二 開羅會議
二三 領袖馬前一卒
二四 三十二年國內外大事記
誓掃倭寇
一 黨政軍聯席會議之成立
二 二訪閻長官
三 嚴陣待敵
四 中原戰役
五 陝州之役
六 陝州戰役之檢討
七 戰區調整
八 堅百忍而為國
九 晉任第一戰區司令長官
一○ 新疆伊寧之役
一一 重要人士及賓客
一二 三十三年大事記
勝利光輝
一 晉任第一戰區司令長官
二 克難堅忍
三 西峽口戰役
四 再殲窮寇
五 中美幹部訓練班
六 所謂陝北封鎖線
七 日軍投降
八 受降接收
九 鄭州受降
一○ 台澎回歸祖國
時代變遷
一 由抗日而戡亂
二 遍地狼煙
三 稟陳憂心
四 盟友無知禍蒼生
五 停戰與裁軍
六 部隊整編
七 第二次停戰令
八 陝南堵擊之役
九 晉南剿共
一○ 打通同蒲路
一一 肅清秦嶺殘共
一二 救榆林籌攻共巢
一三 培育優秀青年
一四 歸鄉祭父墓
直搗共巢
一 素帳悲歌悼至友
二 戴將軍壯志末酬
三 和談終於失敗
四 謀定而動
五 行動部署
六 攻克延安之役
七 掃蕩殘共
八 追奔逐北
九 戰區改編綏靖公署
一○ 分區清剿
一一 榆林之役
一二 戰況劇變
一三 三十六年大事記
大局逆轉
一 精師東調關中虛
二 瓦之街之役
三 涇渭河谷之役
四 腥風赤雨行憲政
五 大荔之役
六 綏署人事狀況
七 三十七年大事記
八 擎柱已去大廈傾
九 兵員軍糧困境
一○ 所謂和談
一一 獨木 危廈
一二 功敗垂成
一三 安康之役
一四 川陝甘綏署成立
孤軍奮戰
一 馳援重慶
二 自重慶轉戰成都
三 中樞遷台北
四 千里勤王馳蓉城
五 成都轉進西昌
六 舊部聞風來歸
七 竭力經營西昌
八 西昌之役
九 總統復職令回台
一○ 凜冽萬古存
儒將風範
一 遭彈劾俯仰無愧
二 立委上書請命
三 社會流傳恩怨
四 對彈劾案提出申辯
五 三十九年大事記
疾風勁草
一 義薄雲天
二 求成仁淪入夷區
三 堅百忍重掀希望
四 遇故人絕處逢生
五 破鐵幕百 歸來
六 羅列的生平
出師大陳
一 往大陳整編游擊隊
二 江浙游擊總部之編成
三 四十年時局狀況
四 整編游擊部隊及船艇
五 復麂島揚威海上
六 掃蕩雞冠山大捷
七 游擊部隊經費困難
八 國際外交之變遷
九 游擊總部撤銷返台
一○ 四十二年大事記
鎮守澎湖
一 生活與戰鬥一致
二 建設澎湖
三 起居生活記述
四 精神教育
五 國防研究院深造
關關雎鳩
一 窈窕淑女
二 君子好逑
三 國而忘家
四 在洋之洲
五 寤寐思服
六 鸞鳳和鳴
七 顛沛來台
八 居處有家
九 國慶閱兵激壯志
天地悠悠
一 哲人其萎
二 身後哀榮
三 追思紀念
四 世人誣衊之辨正
五 先生之家人
永懷先生
先生之武德
先生之智
先生之信
先生之仁
先生之勇
先生之嚴
先生之軍人魂
附錄 胡宗南將軍年表
參考書目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5 525
閱讀器:書紐電子書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