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古典詩詞的女兒-葉嘉瑩
電子書
那雙看不見的手:龔行憲、龔行健兄弟的奮鬥歷程(電子書)
70折

那雙看不見的手:龔行憲、龔行健兄弟的奮鬥歷程(電子書)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60 元
優惠價
70252
閱讀器:書紐電子書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7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兄弟兩人,兩種影響人類未來的產業,
兩種不同面對人生的智慧,
在相似又相異的生命軌跡中重複回顧,
他們如何面對重要的抉擇,勇敢迎向改變的時刻!


素有「光纖教父」之稱的龔行憲,
他將一手創立的華星光通帶回台灣,
讓光纖工業有機會在台生根茁壯。
不但身兼知名創投「橡子園」的第三基金主導人,
更創辦了成大矽谷創業天使團,協助成大師生與校友創業,
讓台灣的新創事業在全球開枝散葉。

龔行健從事癌症研究超過四十年,
在腫瘤病毒與癌症基因的研究上有許多重大發現,
二○一二年後,他返台擔任國家衛生研究院院長,
卸任後仍持續帶領團隊為台灣生醫領域貢獻心力。

兩大領域的先行者分享半世紀以來的生命歷程,
有家庭深厚的教育,也是努力成就自我,貢獻社會的生命縮影。

「這對兄弟分享了他們各自在生醫及光電產業的成功要素:充滿創意的頭腦、温文儒雅的風度,加上鍥而不捨的努力。本書深具意義,並激勵人心。」──總統科學獎得主/賴明詔

作者簡介

鄭椲樵
專職作家,淡江大學企管系畢。著作累計超過七十餘本,其作品涵蓋人物採訪、歷史改編、驚悚小說、奇幻小說等領域。獲獎紀錄有,第五屆溫世仁武俠小說百萬大賞_評審獎、二○一五年誠品書店閱讀職人大賞、二○一六年文化部推薦優良讀物。著作有《格鬥棋王:勝負手》、《有種生活風格,叫小鎮》(天下文化出版)等。

名人/編輯推薦

橡子園創投董事長 陳五福
半導體教父 胡正明
前國安局祕書長 胡為真
清華大學光電所教授 劉容生
中研院副院長 劉扶東
總統科學獎得主 賴明詔
誠摯推薦

【楔子】
這是一對兄弟龔行憲和龔行健的故事!也是一個時代的故事!
一九六○年代中至七○年代初期,台灣仍在美援時期、高雄加工出口區也正成立,矽谷的惠普(HP)進入迷你電腦和雷射領域、英國ITT 研究學者高錕正研發以光纖傳送訊號的可能,舊金山加大(UCSF)正積極研究人體病毒與致癌的關聯性:也在這個時候,兩兄弟前後踏上美國留學之路……
那是台灣學子當時的夢想,也是目標。他們並沒有計畫,也不會料想得到,此時人類在科技和醫學的幾項重大發現,與他們日後的發展,會如此地緊密。
二十一世紀,他們一位是人稱「矽谷光纖教父」的創業家和創投家,一位是中研院院士、癌症研究家、前國家衛生院院長。
現今,兩位龔博士,一位以矽谷技團隊在台灣創立的華星通光執全球光電零組件大廠;另一位回台任國家衛生院院長三年,現為台北醫學大學教授。
他們的留學、移民、事業、還鄉貢獻的故事背後,是單親媽媽的含莘教育;是白手起家,努力踏實的自我成就;更有值得學習的人生智慧。

兄與弟,兩條不同的人生道路
 龔行憲的創業故事是太平洋兩岸三地光纖業發展的縮影。
離開惠普,他在一九八三年共同創辦了從事高功率雷射技術的SDL,後以創紀錄的四一一億美元的價格被JDSU併購。一九九九年,與友人涂柏隆創辦松光通訊(Pine Photonics),後被東芝旗下的OpNext併購。第三家公司華星光通(LuxNet), 龔行憲將其帶回台灣以降低成本,成為道道地地的台灣公司,後來在台灣成功上市,為全球收光器元件的第二大廠商。第四家公司則是旭創科技,這是由龔行憲在橡子園主導的投資案,在蘇州開花結果,更得到Google Capital的青睞,堪稱是矽谷資金,中國創辦的成功故事。此外,他創辦成大矽谷創業天使團,協助成大師生與校友創業,讓台灣的新創事業在全球開枝散葉。
 成就這許多,他總不忘初衷,在心裡他始終是當年那個 認真負責,戰戰兢兢,關心社會的工程師。他長期鼓勵華人參與美國社區,從一九八○年開始,他發起矽谷升旗典禮、創辦光電學會、成立展望新美國、協助亞太裔領袖組織等,參與經發會、國建會、華運會、矽谷中文學校、欣欣教育基金會、玉山科技協會、扶輪社等。他共同成立矽谷選民教育服務中心,以草根的方式鼓勵華人社區出來投票。他為華人發聲得到主流的重視,美國參議院少數黨領袖波露西便在龔行憲家裡辦籌款,前總統柯林頓為座上客。
比哥哥小二歲的龔行健,是永遠的模範生。從師大附中,保送台灣大學化學系,來美進入美國頂尖科學研究學府加州理工學院,之後在舊金山加大做博士後,師從諾貝爾醫學獎得主麥克.畢曉普(Michael Bishop)和哈羅德.瓦慕斯(Harold E. Varmus),努力、自律、才智讓他一直處於最好的環境中。
 龔行健研究癌症病毒超過四十年,創立全美最重要的雞禽癌症病毒基因資料庫,對人體致癌和癌症治療有非常關鍵的影響。龔行健的癌症「代謝療法」也成為二十一世紀癌症研究的重大課題。從密西根州立大學、凱斯西儲大學、以及後來的加大戴維斯分校教授和癌症研究中心主任職位,一直是學生敬愛的教授。在美國期間,他常往返太平洋兩岸,協助中研院建立分子生物所。
在國家衛生院院長三年任內,他的風格和作為受人景仰,更擅長在有限的資源之中創造最大的價值。從禽流感到登革熱的疫苗研發,到牛技製藥、熟齡健康等問題,龔行建結合資源,做出最有效率的解決之道。
左腦做癌症醫學研究,右腦則是琴藝書畫。在卸下國家衛生院院長後,龔院士仍然持續奉獻心力,他給自己五年的時間,在北醫與團隊一起努力,繼續為台灣的健康把脈。

 

目次

楔子

序章 單親家庭的兩兄弟
01 我們的父親母親
02 媽媽的言傳身教
03 龔行憲的成大四年
04 龔行健的台大四年
05 兄弟遠渡重洋

Part2 龔行憲的創業生涯
01 矽谷的工程師
02 創立SDL:天價購併的矽谷傳奇
03 松光通訊:寶貴的三個教訓
04 華星光通:谷底翻身的光纖奇兵
05 旭創科技:光纖產業的明日之星

Part3 龔行健的研究生涯
01來不及先生:母親及師友的影響
02投入分子生物學:和基因及核酸DNA、RNA結緣
03密西根州立大學:找尋致癌基因的開關
04凱斯西儲大學:創立癌症中心從事抗癌工作
05加大戴維斯分校:代謝療法成為治癌的新武器
06返台接任國家衛生研究院長:鮭魚洄游四十年

Part4 兩兄弟的學思人生

書摘/試閱

你們是我的全世界
劉琪戴上老花眼鏡,指著報紙上的照片,對著龔行健微笑說道:「你看,你哥又上報了。」
「他事業做得大嘛。」
忽地,劉琪話鋒一轉,叨唸道:「你們兩個兄弟都在美國,卻很少碰面。你哥也真是的,也不會多找找弟弟聯絡感情。」
「媽,哥那麼忙,而且都七十幾歲了,他也該享福了。」
「也是,他也該享福了……」劉琪一愣,猛然意識到龔行憲早已長大,不再是那個到處遊玩闖禍的小頑童了。自從被龔行健提醒之後,劉琪就不再叨唸龔行憲了。
從小到大,每當龔行憲掉零用錢、沒做功課、寄家書寄晚了,劉琪總是忍不住叨叨碎唸,而每次總是龔行健出面救援,從七歲一路救援到七十幾歲。
龔行健扶著劉琪坐下,他瞥頭一望,客廳裡擺的全是他們兩兄弟的照片。有龔行憲在商會的照片,有龔行健得獎的照片,不管兩個孩子距離多遠,劉琪總會覺得他們在自己身邊。
劉琪在美國的日子很簡單,數來數去只有三件事:上教堂、種玫瑰和看書報。身為虔誠的基督教徒,劉琪每個週末必上教堂。教會每次出了新刊物,她一定會逐字看完,絕不遺留一個字,而且不只看一次,她經常反覆翻閱,彷彿每次閱讀都能從中體會到不同的滋味。
平日閒來無事,她就愛種玫瑰花,整條街看過去,玫瑰花最多最密的那個房子就是劉琪的居所。她的生活規律,每天都要看書,最常看的是《荒漠甘泉》、《奔向日出》和《聖經》。特別是《荒漠甘泉》,一本小冊子讀了三十多年還捨不得換,破爛斑駁的痕跡更顯她的信仰之誠。
不過,她最快樂的時光還是要屬閱讀《世界日報》的時候了。
每天,劉琪會戴上老花眼鏡翻閱《世界日報》,她會一個字一個字地看完,找找看有沒有兩個兒子的名字。一旦找到,不管是文字報導或照片,她都會剪下來收藏,小心翼翼的樣子彷彿怕損毀了重要的寶物。
龔行健是個科學家,他的世界大大的,窮極一生也無法窺得其一。而劉琪的世界小小的,兩個兒子就是她的全世界。
雖然兩個兒子事業繁忙,但是一有空檔就會來探望母親。有時,龔行憲和龔行健帶來孩子,在客廳圍著劉琪一起看NBA,三代和樂融融,日子倒也過得平安喜樂。
好景不常,二○一六年劉琪開始嚷著肩膀痛,以前吃止痛藥會解除,後來吃止痛藥也壓不住了。她到了醫院檢查,報告結果竟是罹患肺癌,而且擴散到骨頭了。

生平第一個病人
很多人以為癌症科學家,肯定經常接觸病患,事實上正好相反,龔行健做的是基礎科學的研究,因此不會像臨床醫師那般頻繁和病人接觸。可是他萬萬沒想到,生平第一次要面對的病人,居然會是自己的母親。
「我不想開刀,就這麼走到終點吧。怎麼處置我都可以,我就交給你們兩個了。」對於生命,劉琪想得很開。
「這是你的專業,我信任你的決定。」對於弟弟的能力,哥哥龔行憲沒有絲毫懷疑。
二○一六年,劉琪的癌細胞擴散到骨頭,大多醫生的建議並不傾向治療。但是如何減輕劉琪的痛苦,這已是龔行健心心念念的牽掛。
癌症基因科學家想要治療母親的癌症,但這一回不是做實驗,也沒有了做實驗的寬心餘裕。實驗做錯大不了重來,母親若有閃失,哪怕她只是痛得多皺兩下眉頭,都會令龔行健錐心不已。
醫生所想的不是根除癌細胞,而是如何治療對病患最好。龔行健在美國學到了這個道理,如今換成自己真的轉換到醫生的立場上,卻發現這個課題無比沉重……
「我該怎麼做?」打從劉琪把生命託負給龔行健的那一天起,他無時無刻想著怎麼減輕母親的痛苦,如何做好這個上帝給予的功課。

真正像個科學家
醫院裡,龔行健合掌向上帝祈禱,祈求待會兒劉琪的檢查報告出來,千萬要是EGFR基因的突變。
當年舅舅劉培鋆罹癌,那時還沒有標靶治療,如今標靶治療已經問世。若是能找到劉琪突變的基因,就能以標靶藥進行治療,如果吃了五年藥,吃到癌細胞有抗藥性,產生了新的突變,到時再吃新的標靶藥又能延續生命。在副作用低的標靶治療之下,癌症如同慢性病,劉琪有希望可以無痛無災地長命百歲,前提是她發生突變的基因剛好有標靶藥可治。
龔行健記得,台灣人的癌症有百分之五十是EGFR的基因突變,如果劉琪檢測結果是EGFR的突變,那就有藥可治。
不一會兒,龔行健接過醫師手中的檢查報告。劉琪是RAS基因突變,可是RAS的標靶藥在治療肺癌上沒有明顯的療效……
標靶治療業已無望,龔行健決定先採用放射線治療,去除壓迫劉琪神經的癌細胞,紓解她的痛苦是眼前第一優先的事。
「肩膀不痛了。」放射線燒死了癌細胞,劉琪從長久的痛苦中解放,臉上露出久違的笑容,龔行健也開心不已。
可惜,笑容沒有維持多久,痛苦又爬上劉琪的臉龐。不知何時,癌細胞快速在肺臟成長,把肺穿破一個洞,積水壓迫著肺臟,令劉琪飽受窒息之苦,而且情況越來越嚴重。本來兩、三個禮拜抽一公升的肺積水,如今病況惡化到兩、三天就要抽一次。
每次見著劉琪痛苦,龔行健就心裡難受。為了減輕她的痛苦,他工作之餘的時間全都埋首電腦螢幕前,查閱一篇又一篇的學術期刊,希望有任何方法可以減緩劉琪肺積水的痛苦。好幾個夜晚,他直接在電腦螢幕前睡著,醒來已是清晨時分了。
「臨床證實有百分之二十成功的高機率,那麼百分之八十失敗的機率是怎麼產生的……」面對醫生說詞、書本和網路資訊,龔行健不敢百分之百相信。雖然理論上可以接受,但是套在自己的親人身上,他反而開始質疑起每一條理所當然的科學。
龔行健以為自己當了四十年的科學家,直到沒日沒夜地查詢各種資料,無法控制地懷疑其中的可能性,他才發現自己這一生從沒這麼像個科學家過。
不只自己查資料,龔行健也聯絡了許多專家商議。他找了台灣知名的肺癌醫師楊志新、加大戴維斯分校的首席醫生大衛.關達拉(David Gandara)、Tina Li,以及幾位醫師朋友,共同研究母親的病情。
「試試Alimta吧。」楊志新和大衛不約而同地說。經過他們的解釋,龔行健明白了Alimta的來歷。Alimta原來是台灣國衛院的同仁石全過去在Eli Lilly and Company任職時所研發生產的新藥,藥效可抑制細胞生長,對正常細胞影響有限,卻能有效打擊癌細胞。
龔行健再三研究,終於決定採用Alimta,以化療控制劉琪體內的癌細胞生長。為了劉琪,他不能放棄任何一線希望。

玫瑰深處是我家
接受化療的患者很辛苦,每天要吞一大堆化療藥和維他命B,所幸劉琪是乖順的病人,願意聽從醫師和龔行健的話,每天會乖乖吞下Alimta、維他命B和其他的化療藥,整個療程還算順利。
當她做完兩個療程,醫院的檢查報告出爐,她的肺積水居然不見了!對於一個癌細胞擴散的病患而言,這不啻是一項神蹟,就連醫師也驚嘆不已。
肺積水消失了,劉琪不再那麼痛苦。望著她解脫的微笑,龔行健感觸良深。他做了一輩子的基礎科學,直到今日才第一次深刻感受到科學的偉大。每一顆新藥都是在基礎科學的基石之上,歷經無數的改良檢測,方才得以呈現在世人面前。一想到自己所做的癌症研究,或許也能以不同的形式,拯救癌症患者於水火之中,龔行健不禁動容。原來今生所走的學者之路,所尋的就是病患得到解脫的剎那間,臉上所浮現的笑容吧。
劉琪的癌末沒有太多痛苦,可是身體日漸虛弱,行動不易最後還是躺到了的病床上。因為施以嗎啡止痛,劉琪說話不易,但意識還是清醒。
當她見到了病床邊的龔行健,微笑呼喊道:「寶貝。」
劉琪笑,龔行健也跟著笑,但是眉宇中仍然透出一絲擔憂。
「不要擔心。」說完,劉琪又沉沉睡去。
等到她再次醒來,見到龔行健仍在床邊,她下意識地說道:「又要走啦?」
劉琪說得自然,龔行健卻聽得心酸酸的,內心滿是虧欠。「又要走啦?」這是劉琪最常對龔行健說的一句話。龔行健公務繁忙,常常來去匆匆,劉琪一直不喜歡看到龔行健的離別。
「我這次不會走了。」龔行健握著她的手,不敢放開,總覺得這一放手,劉琪會一去不返。
小時候,劉琪也是這麼牽著龔行健的手,帶他上國小一年級,牽著他到巷子裡的麵攤吃鴨肉麵和燙萵仔菜,牽著他的手去診所看病,牽著他的手到菜市場買籃球,牽著他的手……
龔行健很想再牽著劉琪的手,母子倆一同在街上散散步,就這麼天南地北有一搭沒一搭地聊著。他忽然有好多話想告訴她,可是再也沒有機會了,這一回,劉琪是真的放開了手。
回想起過去,無論龔行健身在何處,若是對生活累了倦了,或者沒來由地孤單了,他知道母親就在地球上的某個角落等著他,彷彿是一個專屬於他的祕密花園,那也是他靈魂歸宿的所在。兩人靜靜地相處,即使不說話,看看彼此也覺得溫暖。
如今,劉琪離開了,龔行健失去了一個祕密花園,靈魂也失去了歸宿,他整個人彷彿缺了一角,再也拼湊不完整了。如果下次再見到她,他一定要好好陪著她,並且對她說出,那些來不及說出口的話。
二○一七年六月六日,劉琪與世長辭,享年九十四歲。兩兄弟對母親的感恩與思念未曾停止,母親一直是他們最溫暖的避風港,也是最大的心靈依靠,就像一雙看不見的手,一直默默地為兩兄弟付出心力,如同龔行憲所言,所有的榮耀與成就歸於母親,他們深深相信,母親仍在某個地方永遠地守護著他們!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0 252
閱讀器:書紐電子書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