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明代的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都值得我們深深回味。漫步歷史,品讀人生。縱使筆下有揚揚灑灑百萬言,也無法描繪出一個時代的波瀾壯闊。以史為鑒,才能知興替,明事理。出於這個目的,我編撰這本關於明朝歷史的讀物,希望讀者們能品味其中的情境,咀嚼歷史故事,能夠有所悟,有所得。
作者簡介
姜正成(筆名:若木),先後就職於國家航天部戰術導彈研究所、江蘇省沭陽縣委辦公室秘書、團縣委書記,鄉鎮黨委書記、縣鄉鎮企業局局長、縣外經委主任,縣委常委兼公安局長,1997年2月調任新組建的地級宿遷市委政法委工作。2002年9月赴京創業至今,著有長篇偵破小說《紅顏》、《紅眉》、《紅乳》。他於2004年編著的《狼道》一書成為全國暢銷書,轟動中國,先後被十多個國家翻譯出版。2011年由他編著的 “ 一目了然速讀史 ” 系列(10本)被國家新聞出版署列為全國農家書屋重點推薦書目。由他主編的 “ 感恩 ” 系列《感謝失敗》、《感謝仇人》、《感謝貧窮》以及《讀唐詩 學寫作》被多個國家購買版權並榮獲國家出版進步獎、“ 非邏輯成功學 ”創始人。2015年7月被中華詩詞協會授予 “ 當代中華優秀詩人 ” 稱號。
名人/編輯推薦
打破偏見,還原真實的大明王朝。
說到明代,人們首先想到的可能是皇帝昏庸、太監專權、朝政腐敗,似乎由此判定了明廷乏善可陳,其實這是對明代的偏見與誤解。 明代自1368年開國,至1644年滅亡,存在了276年。單從朝代的壽命而論,明代就已經讓中國歷史上的許多封建王朝無法企及。而且無論是經濟、政治、文化還是軍事,明代都有過輝煌的一頁。面對大眾, 歷史無須故作深沉,我們有必要認識一個真正的明代。
以演繹的口吻講述正經的歷史,嬉笑怒罵間講透大明三百年。
本書是按照歷史脈絡來敘述的,綜合了各類文獻資料,採用了基本的歷史事實,講述的是歷史典籍中存在的人物。但在某些事件和場景中,為了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提升作品的可讀性和趣味性,使這套大眾讀物更具表現力和感染力,作者在創作時運用了一些文學手法,增加了場景的描寫、人物心理描寫和情感描寫。
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全方位解密大明王朝由盛轉衰的原因。
明太祖朱元璋立國以後,總結宋、元滅亡的教訓,深感機構腫吏治腐敗會導致國家滅亡,於是在明初就制定了苛刻的法律,廢除了丞相,並設置錦衣衛以查處各地官吏的不法行為。雖然這一切在明代統治初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隨著專制制度的加強,廠衛制度的弊端日益顯露。明延建立內閣大學士制度防止丞相專權,同時建立了完備的中央運轉機制,以至於明代中期雖然皇帝昏庸無能,但國家的大政方針依然能有條不紊地執行,成為世界政治文明史上的一種獨特的景觀。
歷任皇帝的人生經歷與宮闈秘事,看大明王朝殘酷的權力斗爭。
武宗亂政、奸臣當道、明末後宮三疑案、權傾朝野魏忠賢、憂國憂民東林黨、熹宗之死、義軍四起,上吊萬歲山……大明後宮的八卦只有你想不到,皇帝、大臣、宦官、後宮,斗起來花樣百出!
目次
第一章 明朝建立,江山一統
石人一只眼,挑動天下反003
從和尚到元帥009
招賢納士015
統一之路018
名臣良將021
第二章 開創期的政治局面
專制統治的強化 031
靖難之役 036
成祖功績 040
仁宣之治 048
第三章 中期的衰弱與危機
土木堡之變 053
北京保衛戰 058
國力漸衰 061
武宗亂政 066
奸臣當道 071
第四章 萬歷中興
蕩平倭寇 081
明穆宗朱載垕 086
張居正輔政 089
援兵朝鮮 094
放眼望世界 104
第五章 後期的衰落
明末後宮三疑案 113
權傾朝野的魏忠賢 124
憂國憂民的東林黨 128
熹宗之死 133
第六章 大明王朝的滅亡
鏟除國奸 141
女真部落的崛起 145
抵御後金,自毀長城 151
義軍四起,上吊萬歲山 158
附錄一 瑰麗奪目的文學成就
《水滸傳》——英雄傳奇小說的代表作 173
《三國演義》——開歷史演義小說的創作先河 175
《西遊記》——神魔小說的巔峰之作 176
《金瓶梅》與世情小說 178
附錄二 領先世界的科技學術成就
李時珍與《本草綱目》 182
偉大的旅行家徐霞客 187
宋應星編《天工開物》 192
附錄三 光耀千古的思想藝術成就
書之中興 196
唐寅和徐渭 199
思想家王陽明 203
附錄四 明朝歷代皇帝年表
書摘/試閱
石人一只眼,挑動天下反
由蒙古人建立的元帝國在中國前後只統治了97年的時間,雖然蒙古人的鐵蹄所向披靡,但元朝在統治中存在很多弊端,其中嚴重的民族歧視導致了末期的統治動蕩不安,同時宮廷內部的斗爭也愈演愈烈,很多地方的人民都難以維持生計。特別是末代皇帝元順帝(史稱元惠宗)妥懂帖睦爾即位後,更是荒淫殘暴。國庫空虛,物價飛漲,官僚對農民殘酷剝削,階級矛盾與民族矛盾在他統治的時候達到了白熱化的程度。多種問題歸結在一起,最終引發連年戰亂。加之水災、旱災、蝗災、瘟疫不斷,河南、山東、河北、皖北等中原地區民不聊生,一時間田地荒蕪,人民痛苦不堪。在這樣地不利、人不和的諸多條件下,曾經橫行歐亞大陸的大元帝國漸漸走上了滅亡的道路。
像許多朝代一樣,嚴重的自然災害也成了農民起義的導火索。
自1194年黃河決口之後,自然災害成了當朝統治者最大的困擾。在史書上有記載的黃河決口就達兩百多次,給中央財政造成了沉重的負擔,也嚴重影響了人民的日常生活。河南一段的黃河幾乎年年決口,元政府被迫年年征集民夫堵塞決口,加固河堤。由於連年來水患不斷,元廷在泰定二年(1325年)二月成立了督水監。這本來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但由於當時元廷政治腐敗,各級官吏營私舞弊、中飽私囊,用征役之名大肆掠奪民財,暗中克扣朝廷下撥的銀兩,導致矛盾激化,最終引發了元代末年著名的紅巾軍大起義。
紅巾軍領袖韓山童出身平平,他的祖父是河北來城一個教書先生創立了白蓮教(一種秘密的宗教組織),以傳教為名,暗地組織農民反抗元朝,後來事情敗露,被充軍發配到永年(今河北邯鄲東北)。
韓山童後來將白蓮教進一步發展壯大,聚集了不少受苦受難的農民,燒香拜佛。後來一傳十,十傳百,許多受苦受難、生活沒有保障的農民都開始將希望寄托在神靈身上,加入了白蓮教,每天燒香拜佛,祈求安寧。韓山童經常對這些教友灌輸一種思想,說:“天下大亂,佛祖將要派彌勒佛下凡,明王出世拯救蒼生。”這就給這個組織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白蓮教借著當時老百姓對元廷的不滿,大做宣傳。當時怨聲最為強烈的是黃河沿岸的百姓,他們不但受天災,還得忍人禍。這個傳說很快在河南、江淮一帶深人人心。饑寒交迫中的百姓期待真的會有神仙下凡,普度眾生。黃河治理的工程一開始,韓山童就意識到元統治已經喪失民心,發動起義的時機已經成熟。為了把群眾鼓動起來,讓人們都覺得他代表的是上天的意志,也就是要出師有名,他經過周密的部署之後,暗中挑選了幾百個教徒,混人了挑河民工之中,在工地上暗中宣傳一句民謠:“石人一只眼挑動天下反。”
從和尚到元帥
中國歷史上的開國之君大多出身於名門望族。要麼是生長於士大夫家庭,從小習文練武,為將來成就霸業打下基礎,例如唐代的開國皇帝李淵;要麼本來就是名臣良將,在統一天下的過程中有眾人鼎力相助,例如宋代的開國皇帝趙匡胤。但也有出身草根稱王的起義首領例如提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口號的陳勝,但將其做到極致的只有明太祖朱元璋。
元文宗天歷元年(1328年)九月十八日,朱元璋出生在州鐘離東鄉的一個小村莊(今安徽鳳陽東北),父母是佃農,沒有自己的土地,靠租種別人的土地來維持生計。他是家裡的第六個孩子,上面有三個哥哥和兩個姐姐,取名重八,後來因為這個名字不登大雅之堂,改為元璋,字國瑞。他小的時候曾讀過幾個月的私塾,後因交不起學費,只能退學給地主放牛,基本屬於目不識丁的文盲。元至正四年(1344年),淮河流域大旱,隨即引發了蝗災、瘟疫等,老百姓本就困苦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朱家在這場劫難中也遭受了毀滅性的打擊,朱元璋的父母、大哥、大哥的兒子在這場災難中相繼去世,大嫂帶著孩子逃回了娘家,家裡僅剩下他和二哥。雖然保住了性命,但吃飯又成了他們的問題,家裡連一粒米都沒有,實在是沒辦法生活。二哥無奈之下跟隨別人外出逃荒,成了流民。好心的鄰居就給朱元璋指了一條生路,說他家中沒有親人,不如去寺院裡當和尚,這樣最起碼不會餓死。於是,他就到附近的皇覺寺當了小和尚。說是小和尚,其實是給人使喚的用人。朱元璋每天伺候師父、師兄,起早貪黑,掃地、上香、敲鐘、做飯,日子過得很苦。但是,那個時候要在皇覺寺混口飯吃也不容易。原來,皇覺寺是靠出租土地收租米過日子的,這年災情嚴重,農民收成不好,皇覺寺也就收不到租米了。朱元璋剛到寺裡待了五十天,寺裡就斷糧了。師父、師兄們也離開寺院到外面去化緣,朱元璋也帶著小木魚和缽到淮西一帶流浪化緣。他不但出身貧苦,做了和尚,又做了討飯的人,可誰會想到這樣一個人最終開創了一個朝代呢!
招賢納士
朱元璋認識到,要稱霸天下,就需要有謀略的人輔佐。任何一個朝代的建立,都不是一兩個人的功勞,更不是開國皇帝的功勞,能否成就大業,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能不能籠絡到優秀的人才。例如,漢代的劉邦身邊就有張良、陳平等一幫謀士,而朱元璋的成功,也離不開一個人的貢獻,那就是劉基__劉伯溫。
朱元璋在攻取金華之後,聽說江南地區人才輩出,就下令廣開門路招賢納士。當時浙江的名士以青田的劉基、龍泉的章溢、麗水的葉琛、浦江的宋濂這四位最為著名,被人稱為“浙東四先生”。朱元璋當時發展迅猛,但他沒有被勝利衝昏頭腦,立即派人重金禮聘,但能被稱為一方文士的自然都頗為清高。朱元璋一再懇請,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終於打動了四位先生,他們來到了朱元軍中,共謀天下大計。
朱元璋一見到四位先生便誠懇地說道:“今為了天下百姓蒼生,委屈了四位先生。”他們聽了這話,深受感動,認為朱元璋心系天下百姓,一定會深得人心,是個成大事的人,紛紛表示願意在朱元璋麾下效力。這四人日後都成為平定亂世、治理大明江山的能臣。特別是劉基(字伯溫),他不但輔佐朱元璋掃平群雄,統一全國,更具有傳奇色彩的是,他在功成名就的時候急流勇退,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幫助君主奪得天下之後沒有遭到打壓的人物。他更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料事如神,和諸葛亮一樣成為人們心目中的偶像,深受人們的尊崇。
在與劉基相見所設的酒席上,朱元璋這位久經沙場的大帥很有閑情逸致地問劉基道:“不知先生吟詩作賦的本領如何?”劉基微笑著回答說:“那些不過是讀書人的雕蟲小技,作起來沒有半點難處。這時,朱元璋便隨手揚起手中的斑竹筷,請他以此為題賦詩。劉基不假思索,脫口而出:“一對湘江玉箸看,二妃曾灑淚痕斑。”朱元璋聽後,對他的才氣很欽佩,但還是裝作不滿,皺了皺眉頭說道:“未免書生氣太濃了!”劉基揣摩透了朱元璋的心思,知道一位胸懷天下的人,怎麼會喜歡這些風花雪月的詩句,於是不慌不忙地接道:“漢家四百年天下,盡在留侯一箸間。”這句算是說到了朱元璋的心窩子裡。劉基巧妙地將張良用筷子為漢高祖劉邦分析天下大勢的典故,放進了詩句,將朱元璋喻作漢高祖劉邦,而自比留候張良。朱元璋聽了這句是又驚又喜,一為劉基的才氣,二是因為當時朱元璋帳下,雖然人才濟濟,也常把自己比作劉邦,稱李善長可為蕭何,徐達也可抵韓信,常遇春可比樊噲,但就是缺少張良這樣謀臣式的人物。朱元璋大笑道:“伯溫這個時候來到我身邊,正是上天賜給我的張良啊。
劉基也從交談中看出朱元璋有膽有識,便向朱元璋詳細分析了天下群雄逐鹿的形勢,闡明了當前應對時局的十八條對策,深得朱元璋賞識。這一幕和諸葛亮對劉備分析天下局勢不謀而合,也難怪後人將劉基與諸葛亮相提並論。朱元璋從自己建立隊伍以來,一直對人才特別尊重,凡是他認為有才能的人,都給予了相應的待遇,他也特地給劉基修建了禮賢館,把他留在自己身邊,共議征討大計。劉基也不使命,審時度勢,運籌帷幄,總能獻上良策,史書上稱他“每遇危難,勇氣奮發,計劃立就”。意思是說,每當朱元璋遇到危難的時候,劉基總能獻出良策,幫助他渡過難關。
在朱元璋成功攻占徽州後,他又聽說附近有能人賢士,便親自去石門拜訪當地名士朱升,向他討教治國平天下之策,朱升沒有多說,只是送給了朱元璋九個字:“高築墻,廣積糧,緩稱王。”朱元璋聽後思量當下形勢,覺得確實需要如此。朱升的話雖然不多,但卻成了指導朱元璋進一步奪取天下、建立大明王朝的行動綱領。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