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價
:NT$ 410 元優惠價
:80 折 328 元
閱讀器:書紐電子書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9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序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連瀛洲紀念獎學金是新加坡和中國兩國精英的高端交流平臺,每年選拔的獎學金得主―連氏學者都是來自政界、商界、金融界、教育界、媒體行業等各重要領域的實踐和決策領袖。
本書是《連瀛洲紀念獎學金中國學者研究報告》系列叢書之六,收錄了2013年度七位連氏學者對新加坡經驗的最新思考。他們是:
·中國民政部社會事務司司長王金華的《新加坡的成功之道》;
·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研究院科研管理部主任高國力博士的《中國和新加坡土地管理制度對比研究》;
·中國中央黨校經濟學部政治經濟學教研室主任李鵬博士的《中國―新加坡貿易深度化問題研究》;
·中國國家資訊中心資訊與網路安全部主任楊紹亮的《新加坡與中國電子政務發展的對比研究》;
·中國天津市統計局局長武軍定博士的《天津和新加坡經濟結構對比及互補性發展研究》;
·中國天津市靜海區人民政府區長藺雪峰博士的《新加坡的“水故事”和天津生態城水資源建設實踐》;
·中國駐朝鮮大使館公使張承剛的《新加坡外交官是怎樣煉成的》。
這些研究涉及經濟、土地、貿易、社會、外交等方面,包括了宏觀觀察、理論論述、制度探討、對策研究和操作分析,都來自研究者的親身實踐,跟蹤最新的挑戰和需要作多向的思考,而且有可能日後在具體的決策中付諸操作,顯示出獨特的研究價值和意義。
本書是《連瀛洲紀念獎學金中國學者研究報告》系列叢書之六,收錄了2013年度七位連氏學者對新加坡經驗的最新思考。他們是:
·中國民政部社會事務司司長王金華的《新加坡的成功之道》;
·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研究院科研管理部主任高國力博士的《中國和新加坡土地管理制度對比研究》;
·中國中央黨校經濟學部政治經濟學教研室主任李鵬博士的《中國―新加坡貿易深度化問題研究》;
·中國國家資訊中心資訊與網路安全部主任楊紹亮的《新加坡與中國電子政務發展的對比研究》;
·中國天津市統計局局長武軍定博士的《天津和新加坡經濟結構對比及互補性發展研究》;
·中國天津市靜海區人民政府區長藺雪峰博士的《新加坡的“水故事”和天津生態城水資源建設實踐》;
·中國駐朝鮮大使館公使張承剛的《新加坡外交官是怎樣煉成的》。
這些研究涉及經濟、土地、貿易、社會、外交等方面,包括了宏觀觀察、理論論述、制度探討、對策研究和操作分析,都來自研究者的親身實踐,跟蹤最新的挑戰和需要作多向的思考,而且有可能日後在具體的決策中付諸操作,顯示出獨特的研究價值和意義。
作者簡介
連瀛洲紀念獎學金
為順應雙方在文化、商業和社會等發展方面的需要,南洋理工大學於2007年9月設立了連瀛洲紀念獎學金,以為兩國具有優秀潛質的精英人才提供深層浸濡和拓展視野的機會:希望通過兩國之間高水準、深層次的知識、文化和人才交流,互相借鑒對方的先進經驗,解決新加坡經濟與社會發展中的問題,加強雙方在各方面的關係,達到促進兩國社會共同進步的目的。作為一項促進事業發展的高級人才交流計畫,連瀛洲紀念獎學金為獎學金得主們提供學習和研究的平臺,使他們在其相關專業領域深入探索、領導時代變革。
為順應雙方在文化、商業和社會等發展方面的需要,南洋理工大學於2007年9月設立了連瀛洲紀念獎學金,以為兩國具有優秀潛質的精英人才提供深層浸濡和拓展視野的機會:希望通過兩國之間高水準、深層次的知識、文化和人才交流,互相借鑒對方的先進經驗,解決新加坡經濟與社會發展中的問題,加強雙方在各方面的關係,達到促進兩國社會共同進步的目的。作為一項促進事業發展的高級人才交流計畫,連瀛洲紀念獎學金為獎學金得主們提供學習和研究的平臺,使他們在其相關專業領域深入探索、領導時代變革。
序
連瀛洲紀念獎學金是連氏基金和南洋理工大學一起推動的合作項目。新加坡傑出的商界領袖、外交家和慈善家連瀛洲博士(1906–2004年)一生積極支持與教育相關的社會活動,曾參與創辦東南亞第一所華文大學 — 南洋大學。他於1980年創設了連氏基金。2007 年,連氏基金捐出1,000萬新元,在政府同等金額的配套資助下,成立了連瀛洲紀念獎學金。2010年,該獎學金專案辦公室納入南洋理工大學的南洋公共管理研究生院。
連瀛洲紀念獎學金是新加坡和中國兩國精英的高端交流平臺。它通過知識、文化和人才交流,探討兩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前沿問題,互相借鑒對方的先進經驗,促進實踐轉化,引領時代變革,進而加深兩國的相互瞭解和友好合作關係。連瀛洲紀念獎學金支持和協助開展的項目包括連氏傑出訪問學者及連氏學者專案、連氏中國發展論壇、連氏國際研討會、連氏學者中國系列演講、連氏學者北京聚會、連氏學者日等。例如,2012年、2014年、2016年的三場連氏中國發展論壇,主題分別為 “轉型期中的社會和經濟發展形勢和對策”、“提高社會治理能力,推動新型城鎮化”和“完善共用發展的制度體系”。而2012年後的三次連氏國際研討會每次都有百餘名著名公共管理的專家學者、高級政府官員和國際機構領導人熱烈參與。此外,2015年以來連瀛洲紀念獎學金還多次舉辦有關“一帶一路”主題的研討會和論壇。
誠如新加坡前副總理、連瀛洲紀念獎學金理事會前主席黃根成先生所說:“在如此複雜和多變的國際環境中,新加坡和中國需要緊密合作,深化雙邊關係,共謀發展,共同尋找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的突破口。我很高興連氏學者們挑起了責任和考驗,為新中兩國各自的未來提出建議和想法,同時將新中雙方的交流與借鑒帶到更高的層次。”2017 年7月14日,連瀛洲紀念獎學金項目榮獲通商中國企業獎。該獎是為了褒揚在促進新中友好關係、提高新加坡人對中華語言文化的鑒賞力與接受度等方面做出巨大貢獻的傑出企業與組織。連瀛洲紀念獎學金專案獲獎可謂實至名歸。這既是對連瀛洲紀念獎學金專案多年來促進新中交流和友好所發揮的積極角色給予的高度肯定,也是給予其今後繼續努力的巨大推動。
連瀛洲紀念獎學金支持下的連氏傑出訪問學者及連氏學者是新中高端交流的文化使者。連氏傑出訪問學者專案始於2010年,至今已邀請到五位中國傑出的高級政府官員、企業領袖及著名專家學者來訪新加坡交流,並分享相關領域的見解和經驗。連氏學者專案開始於2008年。它每年分別在中國和新加坡經過嚴謹的程式遴選出三、四位學者(後增加至六-九位)。連瀛洲紀念獎學金資助選拔成功的連氏學者開展一個課題的研究。連氏學者可在一年內訪問新加坡或中國幾次,或參加課程, 或實地訪問調研,以對新中的相關領域有較為深刻和全面的探討,並將最終的研究成果形成論文或報告。
到目前為止,連瀛洲紀念獎學金已經迎來有近百名的連氏學者,竭力為他們提供最好的資源,包括優秀的合作導師、詳盡和深入的研究資料以及寶貴的交流機會。連氏學者都是來自政界、商界、金融界、教育界、媒體行業等各重要領域的實踐和決策領袖。他們的研究課題具多樣性和針對性,所完成的專題報告涉及政策、經濟、文化、教育、航空、社會安全、資訊技術、新媒體、醫療衛生、食品安全、環保等。有部分學者還將自己的研究成果出版成書,例如新加坡教育部人事司前司長呂正揚著作Adaptive Leadership: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s Selection, Grooming & Renewal in the 21st Century、中國人保部國際勞動保障研究所所長莫榮著《新加坡職業教育培訓的經驗與啟示》、第二屆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組委會副秘書長匡導球博士著《星島崛起:新加坡立國的智慧》、中國發改委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楊宜勇博士編著《中國社會體制改革的總體設計》等。
連瀛洲紀念獎學金專案也會將每屆學者的研究報告合集整理成連瀛洲紀念獎學金學者研究報告叢書出版,目前已經出版了六本中英文專題文集,包括數十篇研究報告。本書是該系列叢書的最新選集之一,供發表有2013年度七位連氏獎學金得主的研究報告。這七位連氏學者及其研究報告包括中國民政部社會事務司司長王金華的《新加坡的成功之道 — 新加坡社會治理的實踐和啟示》、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研究院科研管理部主任高國力的《中國和新加坡土地管理制度對比研究》、中國中央黨校經濟學部政治經濟學教研室主任李鵬的《中 國|新加坡貿易深度化問題研究》、中國國家資訊中心資訊與網路安全部主任楊紹亮的《新加坡與中國電子政務發展的對比研究》、中國天津市統計局局長武軍定的《天津和新加坡經濟結構對比及互補性發展研究》、中國天津市靜海區人民政府區長藺雪峰《新加坡的“水故事”和天津生態城水資源建設實踐》以及中國駐朝鮮大使館公使張承剛的《新加坡外交官是怎樣煉成的》。
本書是連瀛洲紀念獎學金專案與連氏學者通力合作的最新成果。我們相信系列叢書的出版不但反映出連氏學者研究的實踐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特點,而且也將有助於繼續推進新中的相互瞭解,相互學習,在交流、實踐中借鑒提高,進而為兩國的民心相同和繁榮進步做出貢獻。
南洋公共管理研究生院
連瀛洲紀念獎學金專案辦公室
2018年1月
前言
中國改革開放初始,就把新加坡當作取經學習的物件。最先感興趣的熱點是經濟發展的模式,如外向型經濟、出口導向戰略、沿海發展戰略等,以及如何引進外資、發展產業、建設特區的經驗。1992 年初,鄧小平發表“南巡”講話,稱讚新加坡管理良好,提出中國兩個文明要比新加坡做得更好。此後,中國掀起了全面學習新加坡經驗的熱潮。這股學習熱潮時至今日也未見減退,其延續之久、範圍之廣、影響之深堪稱中國對外學習史上的奇跡。
新加坡為地處東南亞中心的貿易港口,1965年贏得國家獨立,70年代就實現了工業化,80年代中期將勞動密集型經濟轉向資本、技術密集型經濟,新世紀以來再次提升為服務業為主的經濟。在社會治理上,新加坡逐步努力達到了多元種族的和諧、牢固的國家認同、普及的現代教育、良好的法治環境、以及較為成熟理性的政治參與。相對於1978年才啟動經濟改革的中國來說,新加坡是亞洲國家成功的榜樣和現代化之路的探索者。在改革開放推進的每一個階段,中國都面對著新的課題和重點,如全面建設市場經濟、房地產開發、城鎮化、城市交通、港口建設、國企改革、綠色經濟、食品安全、金融改革、自貿區等,新加坡則都提供給中國相應的參照經驗,如工業園、公積金制度、組屋建設、擁車證、港務經營、淡馬錫控股管理、生態城、食品園、金融體系、自由港等。新加坡經驗對中國最初的經濟改革和當今的全面改革都起到了積極的助推作用。
中國積極學習新加坡經濟建設和社會管理的經驗,而新加坡也主動與中國分享其從第三世界成為第一世界的心得。已故的建國總理李光耀一直相信中國會再度復興,關注中國的改革實踐,不僅時常與中國領袖直言交流,還鼓勵和推動新加坡企業直接參與中國市場。而當中國的政府官員、企業高官、學界專家等前來新加坡討教、研究時,新加坡各界則毫無保留地傳授經驗。新加坡高等教育機構如南洋理工大學從1992年起展開中國官員的培訓和教育,如今堅持四分之一世紀而不懈,成為中國官員“海外培訓首選基地”。2007年,南洋理工大學與連氏基金共同創辦連瀛洲紀念獎學金,旨在為新加坡和中國的各界精英領袖提供一個高層次交流研究平臺。選拔成為獎學金得主的連氏學者會選擇一個研究課題,在連瀛洲紀念獎學金項目和導師團的協助下,開展為期一年的考察研究,並完成一份研究報告。本書正是連瀛洲紀念獎學金專案編輯出版的連氏學者研究報告系列叢書之六,收錄了2013年度來自中國的七位連氏學者對新加坡經驗的最新思考。
中國學者重視從宏觀上考察、總結新加坡社會治理的實踐和經驗。王金華的《新加坡的成功之道 — 新加坡社會治理的實踐和啟示》,在總體把握的基礎上,討論了新加坡社會治理的明顯成功之處,如擁有李光耀及其精英團隊、精選人才、構建和諧社會和完善基層治理網路。在構建和諧社會方面,作者重點分析的公平的組屋政策、實行嚴厲的法治、有效管控媒體、保持政府廉潔高效,對後行中正在大力實踐的中國仍不乏借鑒意義。基層治理網路上,他對基層組織緊密網路和服務設施便民發達作了較多介紹。雖然國家規模大小不一,發展時間有先有後,但論文認為應關注和重視新加坡經驗中有價值的東西,不斷推進一體化的改革,尋找適合歷史和國情的發展道路,培育全民認同的價值觀,社會管理中注重細節以及執政黨要率先守法。
上世紀90年代以來,新中兩國經濟關係發展迅速。中國是新加坡的最大交易夥伴,新加坡多年來一直為中國的最大外資投資國。2008年兩國就已簽署自由貿易協定。然而,此後兩國貿易的增長勢頭有所減緩, 其中的原因值得關注。李鵬的《中國-新加坡貿易深度化問題研究》對這一現象進行了細緻、深入的考察。文章先對國際貿易理論和新中貿易研究作了文獻綜述,然後回顧兩國貿易發展的歷程與現狀,分析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的結合度和比較優勢,指明了兩國在貿易中優勢和劣勢。報告進而討論影響新中貿易深入合作的國際和兩國問題,同時指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給新中貿易帶來的新契機。作者最後結合研究分析,提出了具體的政策建議,如推進中國東盟大市場、深化兩國自由貿易區開發、加快中國產業結構優化、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等。該研究報告現實針對性強,雖然主要是為中國貿易部分建言獻策,但也可以激發對未來提升新加坡經濟的積極思考。
中國近20多年來出現了快速的城鎮化,土地的開發和管理成為急需面對的重大經濟和社會課題。新加坡雖是面積偏小的島國,但在土地有效利用和制度化管理的先行、先進經驗,也受到中國同行學者的注意。高國力的報告《中國和新加坡土地管理制度對比研究》是一篇問題導向的對策研究。它首先從中國土地資源的現狀出發,指出當前中國土地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和挑戰,然後討論新加坡在土地資源稟賦、土地開發利用、土地規劃管理、土地流轉交易等方面的先進經驗和模式做法,繼而指出應充分學習借鑒新加坡土地管理法制化、規範化和精細化本質,最後提出近期加快中國土地制度改革的重大政策建議和舉措,如保障新型城鎮化建設用地、建立土地徵收補償與土地增值收益聯動機制、實行土地資訊公開和動態調整、提高農村土地開發利用效率、強化農村土地產權的流轉和交易、提高建設用地的集約利用效率、建立健全土地管理資訊制度等。這些對策本身就是基於問題出發的思考和探索,有的在中國已經開始部分試驗中,因而若在改進中推廣,會產生巨大的操作效果。
進入新的電子資訊時代以來,各國政府都以積極推進電子政務為共同目標。新加坡緊跟時代步伐,先後推行了“國家電腦化”、“智慧城市”、“智慧國家”等行動計畫,如今已成為公認的電子政務最發達國家之一。楊紹亮的研究報告《新加坡與中國電子政務發展的對比研究》回顧了新中兩國電子政務的發展歷程,對比電子政務法律環境和發展趨勢,認為“以公民為中心”、“一站式”的新加坡電子政務具有精心設計、服務使用者、有效領導和治理、以及整合資源的成功經驗。報告提出借鑒新加坡經驗,在加快中國電子政務發展時應做好幾個方面的工作, 如建設一體化的國家大資料中心、強化資訊資源深度整合、大力推進電子政務資料開放、發揮企業的推動作用、保證公眾在資訊獲得上的平衡、加強對大資料的安全管理、完善人才隊伍建設等。這些建議性對策不但認真吸取了新加坡電子政務的具體經驗,而且反映出已從中得出進一步的啟示,能夠針對中國電子政務發展不平衡、地區差異大、政府層次多等國情作切實的思考和規劃。
關於借鑒新加坡經驗的討論,如果放在城市的層次上展開,則自然顯得更為適合。事實上,許多中國城市在規劃發展和經濟轉型中都把新加坡作為學習榜樣。2013年度來自中國的連氏學者中剛好有兩位從事的研究課題與新加坡和天津的對比研究有關。武軍定的研究報告《天津和新加坡經濟結構對比及互補性發展研究》首先詳細分析天津和新加坡經濟發展、產業結構、資源稟賦的相同與相異之處,然後根據區域比較優勢、產業空間分工、區域經濟增長和產業升級演替理論,深入剖析了天津和新加坡兩地區在產業結構和貿易結構合作互補空間,最後指出天津目前的發展階段與上世紀90年代的新加坡相似,參照新加坡經驗天津在轉型發展中應充分發揮政府引導國民經濟發展的職能、堅持以技術創新推進產業結構升級、利用外資優化產業結構、持續做強製造業、幫扶中小企業、以及把天津打造為新型國際金融中心。論文的研究顧及天津、新加坡同為資源輸入型經濟、同為港口城市和同樣經歷著從勞動密集型經濟到資本、技術密集型經濟的轉型,重點剖析新加坡的先行先進經驗,同時論述了現實經濟交往中新加坡和天津的相似性和互補性,總體上看既有學術上的說服力,又有實踐上的可行性。
另一項新加坡和天津對比研究是藺雪峰的研究報告《新加坡的“水 故事”和天津生態城水資源建設實踐》。與其他各篇前瞻性對策研究略有不同,該報告是對新加坡經驗在中國實際運用典型例子的彙報總結。2008年新中兩國啟動繼蘇州工業園後的第二個國家級合作項目—天津生態城的建設,經五年建設,到2013年已成效初顯,這也體現在生態城水資源建設方面。水資源缺乏的新加坡通過自身努力,不但通過保護、開發和管理成功地解決了水問題,而且國際先進的水產業中心。同樣缺乏飲用水源的天津生態城在建設中大量借鑒新加坡雨水收集、汙水處理、節水管理、水體環境規劃、市場化運營機制等寶貴經驗,收到了高起點、嚴標準、跨越式發展的良好效果。論文用實例證明新加坡的經驗對中國的發展不僅僅是思路上的啟示,而且是實際操作中的創造性、超價值應用。
隨著時間的前行,新中兩國的交往已拓展到各個方面,相互之間的學習借鑒也見諸於外交專業領域。張承剛的研究報告《新加坡外交官是怎樣煉成的》採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從新加坡建國以來幾十位知名外交官中選出11位人員為研究物件,通過他們的選拔任用、培訓經歷和取得的業績,找出他們成功的共性,加上對新加坡外交部外交學院的實地考察,分析新加坡外交成功的原因。他指出,不管是早期轉行的第一輩外交前輩,還是後來專門培養的職業外交官,新加坡對外交人才都注重嚴格把關、強化培訓和終生學習、以及大膽使用。報告不僅為新時期中國外交到主動設計的轉型提供參照經驗,而且相信還有助於更深入體會到新加坡“小國大外交”務實、積極、開放的特點。
本書收集的以上七位連氏學者的研究涉及經濟、土地、貿易、社會、外交等方面,包括了宏觀觀察、理論論述、制度探討、對策研究和操作分析。對比研究、實地觀察是這些論文的共同點,有些經濟方面的考察也不乏統計資料。研究論題反映出求新務實的一面,也有國家、城市、政策等不同層次的把握。這些最後都著重啟示和對策論析的研究, 表明新加坡經驗仍對中國的改革實踐具有極大的參照價值。新中兩國追求現代化的目標一致,需要經歷的發展路徑類似,執政黨的擔當感強烈,治理的現實主義趨向明確,中國不但有可能繼續學習新加坡經驗,而且能利用自身的後發優勢把新加坡經驗在中國加以創造性的巧妙發揮。
近年來,中國在國內推行全面改革,經濟呈現新的活力,科技創新帶動轉型,網購電商、電子支付、共用單車、高鐵、電動車、量子通訊等開始引領世界。國際上中國逐漸展現大國形象,宣導自由貿易,推動各國經濟融合,實施著“一帶一路”的發展戰略。新的形勢也讓新加坡重新認識中國,並積極拓展與中國的經濟合作。中國學者有理由將繼續關注新加坡在中國經濟變革中扮演的新角色,同時可能更多側重新加坡社會管理的經驗對中國社會轉型的借鑒作用。連瀛洲紀念獎學金專案將一如既往地建設好高端平臺,為加強新中學者的深入交流和促進兩國的友好情誼作出貢獻。
連瀛洲紀念獎學金是新加坡和中國兩國精英的高端交流平臺。它通過知識、文化和人才交流,探討兩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前沿問題,互相借鑒對方的先進經驗,促進實踐轉化,引領時代變革,進而加深兩國的相互瞭解和友好合作關係。連瀛洲紀念獎學金支持和協助開展的項目包括連氏傑出訪問學者及連氏學者專案、連氏中國發展論壇、連氏國際研討會、連氏學者中國系列演講、連氏學者北京聚會、連氏學者日等。例如,2012年、2014年、2016年的三場連氏中國發展論壇,主題分別為 “轉型期中的社會和經濟發展形勢和對策”、“提高社會治理能力,推動新型城鎮化”和“完善共用發展的制度體系”。而2012年後的三次連氏國際研討會每次都有百餘名著名公共管理的專家學者、高級政府官員和國際機構領導人熱烈參與。此外,2015年以來連瀛洲紀念獎學金還多次舉辦有關“一帶一路”主題的研討會和論壇。
誠如新加坡前副總理、連瀛洲紀念獎學金理事會前主席黃根成先生所說:“在如此複雜和多變的國際環境中,新加坡和中國需要緊密合作,深化雙邊關係,共謀發展,共同尋找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的突破口。我很高興連氏學者們挑起了責任和考驗,為新中兩國各自的未來提出建議和想法,同時將新中雙方的交流與借鑒帶到更高的層次。”2017 年7月14日,連瀛洲紀念獎學金項目榮獲通商中國企業獎。該獎是為了褒揚在促進新中友好關係、提高新加坡人對中華語言文化的鑒賞力與接受度等方面做出巨大貢獻的傑出企業與組織。連瀛洲紀念獎學金專案獲獎可謂實至名歸。這既是對連瀛洲紀念獎學金專案多年來促進新中交流和友好所發揮的積極角色給予的高度肯定,也是給予其今後繼續努力的巨大推動。
連瀛洲紀念獎學金支持下的連氏傑出訪問學者及連氏學者是新中高端交流的文化使者。連氏傑出訪問學者專案始於2010年,至今已邀請到五位中國傑出的高級政府官員、企業領袖及著名專家學者來訪新加坡交流,並分享相關領域的見解和經驗。連氏學者專案開始於2008年。它每年分別在中國和新加坡經過嚴謹的程式遴選出三、四位學者(後增加至六-九位)。連瀛洲紀念獎學金資助選拔成功的連氏學者開展一個課題的研究。連氏學者可在一年內訪問新加坡或中國幾次,或參加課程, 或實地訪問調研,以對新中的相關領域有較為深刻和全面的探討,並將最終的研究成果形成論文或報告。
到目前為止,連瀛洲紀念獎學金已經迎來有近百名的連氏學者,竭力為他們提供最好的資源,包括優秀的合作導師、詳盡和深入的研究資料以及寶貴的交流機會。連氏學者都是來自政界、商界、金融界、教育界、媒體行業等各重要領域的實踐和決策領袖。他們的研究課題具多樣性和針對性,所完成的專題報告涉及政策、經濟、文化、教育、航空、社會安全、資訊技術、新媒體、醫療衛生、食品安全、環保等。有部分學者還將自己的研究成果出版成書,例如新加坡教育部人事司前司長呂正揚著作Adaptive Leadership: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s Selection, Grooming & Renewal in the 21st Century、中國人保部國際勞動保障研究所所長莫榮著《新加坡職業教育培訓的經驗與啟示》、第二屆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組委會副秘書長匡導球博士著《星島崛起:新加坡立國的智慧》、中國發改委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楊宜勇博士編著《中國社會體制改革的總體設計》等。
連瀛洲紀念獎學金專案也會將每屆學者的研究報告合集整理成連瀛洲紀念獎學金學者研究報告叢書出版,目前已經出版了六本中英文專題文集,包括數十篇研究報告。本書是該系列叢書的最新選集之一,供發表有2013年度七位連氏獎學金得主的研究報告。這七位連氏學者及其研究報告包括中國民政部社會事務司司長王金華的《新加坡的成功之道 — 新加坡社會治理的實踐和啟示》、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研究院科研管理部主任高國力的《中國和新加坡土地管理制度對比研究》、中國中央黨校經濟學部政治經濟學教研室主任李鵬的《中 國|新加坡貿易深度化問題研究》、中國國家資訊中心資訊與網路安全部主任楊紹亮的《新加坡與中國電子政務發展的對比研究》、中國天津市統計局局長武軍定的《天津和新加坡經濟結構對比及互補性發展研究》、中國天津市靜海區人民政府區長藺雪峰《新加坡的“水故事”和天津生態城水資源建設實踐》以及中國駐朝鮮大使館公使張承剛的《新加坡外交官是怎樣煉成的》。
本書是連瀛洲紀念獎學金專案與連氏學者通力合作的最新成果。我們相信系列叢書的出版不但反映出連氏學者研究的實踐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特點,而且也將有助於繼續推進新中的相互瞭解,相互學習,在交流、實踐中借鑒提高,進而為兩國的民心相同和繁榮進步做出貢獻。
南洋公共管理研究生院
連瀛洲紀念獎學金專案辦公室
2018年1月
前言
中國改革開放初始,就把新加坡當作取經學習的物件。最先感興趣的熱點是經濟發展的模式,如外向型經濟、出口導向戰略、沿海發展戰略等,以及如何引進外資、發展產業、建設特區的經驗。1992 年初,鄧小平發表“南巡”講話,稱讚新加坡管理良好,提出中國兩個文明要比新加坡做得更好。此後,中國掀起了全面學習新加坡經驗的熱潮。這股學習熱潮時至今日也未見減退,其延續之久、範圍之廣、影響之深堪稱中國對外學習史上的奇跡。
新加坡為地處東南亞中心的貿易港口,1965年贏得國家獨立,70年代就實現了工業化,80年代中期將勞動密集型經濟轉向資本、技術密集型經濟,新世紀以來再次提升為服務業為主的經濟。在社會治理上,新加坡逐步努力達到了多元種族的和諧、牢固的國家認同、普及的現代教育、良好的法治環境、以及較為成熟理性的政治參與。相對於1978年才啟動經濟改革的中國來說,新加坡是亞洲國家成功的榜樣和現代化之路的探索者。在改革開放推進的每一個階段,中國都面對著新的課題和重點,如全面建設市場經濟、房地產開發、城鎮化、城市交通、港口建設、國企改革、綠色經濟、食品安全、金融改革、自貿區等,新加坡則都提供給中國相應的參照經驗,如工業園、公積金制度、組屋建設、擁車證、港務經營、淡馬錫控股管理、生態城、食品園、金融體系、自由港等。新加坡經驗對中國最初的經濟改革和當今的全面改革都起到了積極的助推作用。
中國積極學習新加坡經濟建設和社會管理的經驗,而新加坡也主動與中國分享其從第三世界成為第一世界的心得。已故的建國總理李光耀一直相信中國會再度復興,關注中國的改革實踐,不僅時常與中國領袖直言交流,還鼓勵和推動新加坡企業直接參與中國市場。而當中國的政府官員、企業高官、學界專家等前來新加坡討教、研究時,新加坡各界則毫無保留地傳授經驗。新加坡高等教育機構如南洋理工大學從1992年起展開中國官員的培訓和教育,如今堅持四分之一世紀而不懈,成為中國官員“海外培訓首選基地”。2007年,南洋理工大學與連氏基金共同創辦連瀛洲紀念獎學金,旨在為新加坡和中國的各界精英領袖提供一個高層次交流研究平臺。選拔成為獎學金得主的連氏學者會選擇一個研究課題,在連瀛洲紀念獎學金項目和導師團的協助下,開展為期一年的考察研究,並完成一份研究報告。本書正是連瀛洲紀念獎學金專案編輯出版的連氏學者研究報告系列叢書之六,收錄了2013年度來自中國的七位連氏學者對新加坡經驗的最新思考。
中國學者重視從宏觀上考察、總結新加坡社會治理的實踐和經驗。王金華的《新加坡的成功之道 — 新加坡社會治理的實踐和啟示》,在總體把握的基礎上,討論了新加坡社會治理的明顯成功之處,如擁有李光耀及其精英團隊、精選人才、構建和諧社會和完善基層治理網路。在構建和諧社會方面,作者重點分析的公平的組屋政策、實行嚴厲的法治、有效管控媒體、保持政府廉潔高效,對後行中正在大力實踐的中國仍不乏借鑒意義。基層治理網路上,他對基層組織緊密網路和服務設施便民發達作了較多介紹。雖然國家規模大小不一,發展時間有先有後,但論文認為應關注和重視新加坡經驗中有價值的東西,不斷推進一體化的改革,尋找適合歷史和國情的發展道路,培育全民認同的價值觀,社會管理中注重細節以及執政黨要率先守法。
上世紀90年代以來,新中兩國經濟關係發展迅速。中國是新加坡的最大交易夥伴,新加坡多年來一直為中國的最大外資投資國。2008年兩國就已簽署自由貿易協定。然而,此後兩國貿易的增長勢頭有所減緩, 其中的原因值得關注。李鵬的《中國-新加坡貿易深度化問題研究》對這一現象進行了細緻、深入的考察。文章先對國際貿易理論和新中貿易研究作了文獻綜述,然後回顧兩國貿易發展的歷程與現狀,分析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的結合度和比較優勢,指明了兩國在貿易中優勢和劣勢。報告進而討論影響新中貿易深入合作的國際和兩國問題,同時指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給新中貿易帶來的新契機。作者最後結合研究分析,提出了具體的政策建議,如推進中國東盟大市場、深化兩國自由貿易區開發、加快中國產業結構優化、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等。該研究報告現實針對性強,雖然主要是為中國貿易部分建言獻策,但也可以激發對未來提升新加坡經濟的積極思考。
中國近20多年來出現了快速的城鎮化,土地的開發和管理成為急需面對的重大經濟和社會課題。新加坡雖是面積偏小的島國,但在土地有效利用和制度化管理的先行、先進經驗,也受到中國同行學者的注意。高國力的報告《中國和新加坡土地管理制度對比研究》是一篇問題導向的對策研究。它首先從中國土地資源的現狀出發,指出當前中國土地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和挑戰,然後討論新加坡在土地資源稟賦、土地開發利用、土地規劃管理、土地流轉交易等方面的先進經驗和模式做法,繼而指出應充分學習借鑒新加坡土地管理法制化、規範化和精細化本質,最後提出近期加快中國土地制度改革的重大政策建議和舉措,如保障新型城鎮化建設用地、建立土地徵收補償與土地增值收益聯動機制、實行土地資訊公開和動態調整、提高農村土地開發利用效率、強化農村土地產權的流轉和交易、提高建設用地的集約利用效率、建立健全土地管理資訊制度等。這些對策本身就是基於問題出發的思考和探索,有的在中國已經開始部分試驗中,因而若在改進中推廣,會產生巨大的操作效果。
進入新的電子資訊時代以來,各國政府都以積極推進電子政務為共同目標。新加坡緊跟時代步伐,先後推行了“國家電腦化”、“智慧城市”、“智慧國家”等行動計畫,如今已成為公認的電子政務最發達國家之一。楊紹亮的研究報告《新加坡與中國電子政務發展的對比研究》回顧了新中兩國電子政務的發展歷程,對比電子政務法律環境和發展趨勢,認為“以公民為中心”、“一站式”的新加坡電子政務具有精心設計、服務使用者、有效領導和治理、以及整合資源的成功經驗。報告提出借鑒新加坡經驗,在加快中國電子政務發展時應做好幾個方面的工作, 如建設一體化的國家大資料中心、強化資訊資源深度整合、大力推進電子政務資料開放、發揮企業的推動作用、保證公眾在資訊獲得上的平衡、加強對大資料的安全管理、完善人才隊伍建設等。這些建議性對策不但認真吸取了新加坡電子政務的具體經驗,而且反映出已從中得出進一步的啟示,能夠針對中國電子政務發展不平衡、地區差異大、政府層次多等國情作切實的思考和規劃。
關於借鑒新加坡經驗的討論,如果放在城市的層次上展開,則自然顯得更為適合。事實上,許多中國城市在規劃發展和經濟轉型中都把新加坡作為學習榜樣。2013年度來自中國的連氏學者中剛好有兩位從事的研究課題與新加坡和天津的對比研究有關。武軍定的研究報告《天津和新加坡經濟結構對比及互補性發展研究》首先詳細分析天津和新加坡經濟發展、產業結構、資源稟賦的相同與相異之處,然後根據區域比較優勢、產業空間分工、區域經濟增長和產業升級演替理論,深入剖析了天津和新加坡兩地區在產業結構和貿易結構合作互補空間,最後指出天津目前的發展階段與上世紀90年代的新加坡相似,參照新加坡經驗天津在轉型發展中應充分發揮政府引導國民經濟發展的職能、堅持以技術創新推進產業結構升級、利用外資優化產業結構、持續做強製造業、幫扶中小企業、以及把天津打造為新型國際金融中心。論文的研究顧及天津、新加坡同為資源輸入型經濟、同為港口城市和同樣經歷著從勞動密集型經濟到資本、技術密集型經濟的轉型,重點剖析新加坡的先行先進經驗,同時論述了現實經濟交往中新加坡和天津的相似性和互補性,總體上看既有學術上的說服力,又有實踐上的可行性。
另一項新加坡和天津對比研究是藺雪峰的研究報告《新加坡的“水 故事”和天津生態城水資源建設實踐》。與其他各篇前瞻性對策研究略有不同,該報告是對新加坡經驗在中國實際運用典型例子的彙報總結。2008年新中兩國啟動繼蘇州工業園後的第二個國家級合作項目—天津生態城的建設,經五年建設,到2013年已成效初顯,這也體現在生態城水資源建設方面。水資源缺乏的新加坡通過自身努力,不但通過保護、開發和管理成功地解決了水問題,而且國際先進的水產業中心。同樣缺乏飲用水源的天津生態城在建設中大量借鑒新加坡雨水收集、汙水處理、節水管理、水體環境規劃、市場化運營機制等寶貴經驗,收到了高起點、嚴標準、跨越式發展的良好效果。論文用實例證明新加坡的經驗對中國的發展不僅僅是思路上的啟示,而且是實際操作中的創造性、超價值應用。
隨著時間的前行,新中兩國的交往已拓展到各個方面,相互之間的學習借鑒也見諸於外交專業領域。張承剛的研究報告《新加坡外交官是怎樣煉成的》採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從新加坡建國以來幾十位知名外交官中選出11位人員為研究物件,通過他們的選拔任用、培訓經歷和取得的業績,找出他們成功的共性,加上對新加坡外交部外交學院的實地考察,分析新加坡外交成功的原因。他指出,不管是早期轉行的第一輩外交前輩,還是後來專門培養的職業外交官,新加坡對外交人才都注重嚴格把關、強化培訓和終生學習、以及大膽使用。報告不僅為新時期中國外交到主動設計的轉型提供參照經驗,而且相信還有助於更深入體會到新加坡“小國大外交”務實、積極、開放的特點。
本書收集的以上七位連氏學者的研究涉及經濟、土地、貿易、社會、外交等方面,包括了宏觀觀察、理論論述、制度探討、對策研究和操作分析。對比研究、實地觀察是這些論文的共同點,有些經濟方面的考察也不乏統計資料。研究論題反映出求新務實的一面,也有國家、城市、政策等不同層次的把握。這些最後都著重啟示和對策論析的研究, 表明新加坡經驗仍對中國的改革實踐具有極大的參照價值。新中兩國追求現代化的目標一致,需要經歷的發展路徑類似,執政黨的擔當感強烈,治理的現實主義趨向明確,中國不但有可能繼續學習新加坡經驗,而且能利用自身的後發優勢把新加坡經驗在中國加以創造性的巧妙發揮。
近年來,中國在國內推行全面改革,經濟呈現新的活力,科技創新帶動轉型,網購電商、電子支付、共用單車、高鐵、電動車、量子通訊等開始引領世界。國際上中國逐漸展現大國形象,宣導自由貿易,推動各國經濟融合,實施著“一帶一路”的發展戰略。新的形勢也讓新加坡重新認識中國,並積極拓展與中國的經濟合作。中國學者有理由將繼續關注新加坡在中國經濟變革中扮演的新角色,同時可能更多側重新加坡社會管理的經驗對中國社會轉型的借鑒作用。連瀛洲紀念獎學金專案將一如既往地建設好高端平臺,為加強新中學者的深入交流和促進兩國的友好情誼作出貢獻。
目次
v 序
ix 前言
1 新加坡的成功之道
新加坡社會治理的實踐和啟示
◆ 王金華
27 中國和新加坡土地管理制度對比研究
◆ 高國力
67 中國|新加坡貿易深度化問題研究
◆ 李鵬
119 新加坡與中國電子政務發展的對比研究
◆ 楊紹亮
145 天津和新加坡經濟結構對比及互補性發展研究
◆ 武軍定
177 新加坡的“水故事”和天津生態城水資源建設實踐
◆ 藺雪峰
223 新加坡外交官是怎樣煉成的
◆ 張承剛
241 結語
ix 前言
1 新加坡的成功之道
新加坡社會治理的實踐和啟示
◆ 王金華
27 中國和新加坡土地管理制度對比研究
◆ 高國力
67 中國|新加坡貿易深度化問題研究
◆ 李鵬
119 新加坡與中國電子政務發展的對比研究
◆ 楊紹亮
145 天津和新加坡經濟結構對比及互補性發展研究
◆ 武軍定
177 新加坡的“水故事”和天津生態城水資源建設實踐
◆ 藺雪峰
223 新加坡外交官是怎樣煉成的
◆ 張承剛
241 結語
書摘/試閱
結語
連瀛洲紀念獎學金專案把歷屆連氏學者的研究報告結集出版,本書是這一《連瀛洲紀念獎學金中國學者研究報告》系列叢書之六,包括了2013年七位連氏學者王金華、高國力、李鵬、楊紹亮、藺雪峰、武軍定和張承剛所完成的研究報告。他們的研究或對新中的社會治理、土地管理制度和貿易深度化作總體探討,或對兩國電子政務的最新發展進行對比研究,或參照新加坡分析天津的經濟結構和水資源建設, 或專門考察新加坡外交人才的選拔和培育。這些研究問題都來自研究者的親身實踐,跟蹤最新的挑戰和需要作多向的思考,而且有可能在日後在具體的決策中付諸操作,顯示出獨特的研究價值和意義。
本書一如既往地以推動新中知識的高端交流為追求。這種交流是新中兩國良好和深層互動的體現。它一方面表現在中國對新加坡經驗的獨到研究,並能創造性地運用於改革開放的各個領域,另一方面又突出為新加坡對中國發展的深入認知,以及對中國各階段改革的積極參與。連氏學者的研究強調實踐性、對策性和前瞻性。當前,中國發展進入一個新時期,不但在國際經濟聯繫上積極推行“一帶一路”戰略,而且科技創新、經濟轉型、法治社會建設、生活方式散播已成為強大的趨勢。而新加坡也在探索新發展道路,以繼續發揮作為區域中心的聯通和引領作用。新形勢下,新中傳統的互學互鑒應如何繼續下去,如何拓展新的內容,如何增強兩國的互知相通,如何促進兩國的共同繁榮進步,這些都是未來連氏學者們應著重思考和研究的重點問題。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歷來將國際化的教育交流作為戰略重點,從1992年起為中國培訓了大批政府官員和國企高管,被譽為中國的“領導幹部海外培訓首選”。2007年,南洋理工大學與連氏基金共同成立了連瀛洲紀念獎學金專案。它旨在提升新中兩國間的知識交流,為兼具豐富實踐經驗和深厚理論學養的高層公共管理領袖搭建一個學習和交流的平臺。
次年,獎學金項目即開始遴選連氏學者,切實推動交流和研究活動。迄今,新中已有近百名學者稱為獎學金得主。
連瀛洲紀念獎學金專案不但專設有遴選委員會面試和選拔連氏學者,還為這些學者提供專項的研究獎學金,並做好後續的服務支援工作。這裡要感謝導師團的專家指導,他們幫助連氏學者瞭解相關情況、確定研究選題和完成具體的研究。同樣要致以衷心感謝的是在獎學金得主的學習和研究中提供大力支持和協助的連氏基金以及政府部門、學術機構、法人單位、基層社區、社會團體等。就職單位給予連氏學者的支持和便利也是交流研究得以實現的重要條件。當然,最為難能可貴的是這些認真投入的連氏學者。他們要安排好手頭的本職工作,預留出足夠的專門時間,出訪新加坡或中國,克服困難,或拜會、請教、交流,或考察、參訪、調查,收集第一手資料,在深入細緻研究的基礎上完成研究報告。
今後,連瀛洲紀念獎學金在理事會主席林子安先生、全體理事以及項目執行主任兼南洋公共管理學院院長劉宏教授的帶領下,將不負眾望,光大連瀛洲博士熱心教育和公益事業的精神,發揮好高端交流平臺的作用,緊跟時代變化和現實需要,繼續選拔和支援更多的連氏學者, 為強化新中高層雙邊友誼、培育開拓創新的優秀領袖及共建共用美好未來而不斷努力,再創輝煌。
連瀛洲紀念獎學金專案把歷屆連氏學者的研究報告結集出版,本書是這一《連瀛洲紀念獎學金中國學者研究報告》系列叢書之六,包括了2013年七位連氏學者王金華、高國力、李鵬、楊紹亮、藺雪峰、武軍定和張承剛所完成的研究報告。他們的研究或對新中的社會治理、土地管理制度和貿易深度化作總體探討,或對兩國電子政務的最新發展進行對比研究,或參照新加坡分析天津的經濟結構和水資源建設, 或專門考察新加坡外交人才的選拔和培育。這些研究問題都來自研究者的親身實踐,跟蹤最新的挑戰和需要作多向的思考,而且有可能在日後在具體的決策中付諸操作,顯示出獨特的研究價值和意義。
本書一如既往地以推動新中知識的高端交流為追求。這種交流是新中兩國良好和深層互動的體現。它一方面表現在中國對新加坡經驗的獨到研究,並能創造性地運用於改革開放的各個領域,另一方面又突出為新加坡對中國發展的深入認知,以及對中國各階段改革的積極參與。連氏學者的研究強調實踐性、對策性和前瞻性。當前,中國發展進入一個新時期,不但在國際經濟聯繫上積極推行“一帶一路”戰略,而且科技創新、經濟轉型、法治社會建設、生活方式散播已成為強大的趨勢。而新加坡也在探索新發展道路,以繼續發揮作為區域中心的聯通和引領作用。新形勢下,新中傳統的互學互鑒應如何繼續下去,如何拓展新的內容,如何增強兩國的互知相通,如何促進兩國的共同繁榮進步,這些都是未來連氏學者們應著重思考和研究的重點問題。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歷來將國際化的教育交流作為戰略重點,從1992年起為中國培訓了大批政府官員和國企高管,被譽為中國的“領導幹部海外培訓首選”。2007年,南洋理工大學與連氏基金共同成立了連瀛洲紀念獎學金專案。它旨在提升新中兩國間的知識交流,為兼具豐富實踐經驗和深厚理論學養的高層公共管理領袖搭建一個學習和交流的平臺。
次年,獎學金項目即開始遴選連氏學者,切實推動交流和研究活動。迄今,新中已有近百名學者稱為獎學金得主。
連瀛洲紀念獎學金專案不但專設有遴選委員會面試和選拔連氏學者,還為這些學者提供專項的研究獎學金,並做好後續的服務支援工作。這裡要感謝導師團的專家指導,他們幫助連氏學者瞭解相關情況、確定研究選題和完成具體的研究。同樣要致以衷心感謝的是在獎學金得主的學習和研究中提供大力支持和協助的連氏基金以及政府部門、學術機構、法人單位、基層社區、社會團體等。就職單位給予連氏學者的支持和便利也是交流研究得以實現的重要條件。當然,最為難能可貴的是這些認真投入的連氏學者。他們要安排好手頭的本職工作,預留出足夠的專門時間,出訪新加坡或中國,克服困難,或拜會、請教、交流,或考察、參訪、調查,收集第一手資料,在深入細緻研究的基礎上完成研究報告。
今後,連瀛洲紀念獎學金在理事會主席林子安先生、全體理事以及項目執行主任兼南洋公共管理學院院長劉宏教授的帶領下,將不負眾望,光大連瀛洲博士熱心教育和公益事業的精神,發揮好高端交流平臺的作用,緊跟時代變化和現實需要,繼續選拔和支援更多的連氏學者, 為強化新中高層雙邊友誼、培育開拓創新的優秀領袖及共建共用美好未來而不斷努力,再創輝煌。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