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2025新年快樂!買書領券省荷包
用電影和孩子一起學會愛的能力:自我認同、情感復原、身體界線,學會愛人也保有自我
滿額折
用電影和孩子一起學會愛的能力:自我認同、情感復原、身體界線,學會愛人也保有自我
用電影和孩子一起學會愛的能力:自我認同、情感復原、身體界線,學會愛人也保有自我
用電影和孩子一起學會愛的能力:自我認同、情感復原、身體界線,學會愛人也保有自我
用電影和孩子一起學會愛的能力:自我認同、情感復原、身體界線,學會愛人也保有自我
用電影和孩子一起學會愛的能力:自我認同、情感復原、身體界線,學會愛人也保有自我
用電影和孩子一起學會愛的能力:自我認同、情感復原、身體界線,學會愛人也保有自我
用電影和孩子一起學會愛的能力:自我認同、情感復原、身體界線,學會愛人也保有自我
用電影和孩子一起學會愛的能力:自我認同、情感復原、身體界線,學會愛人也保有自我
用電影和孩子一起學會愛的能力:自我認同、情感復原、身體界線,學會愛人也保有自我
用電影和孩子一起學會愛的能力:自我認同、情感復原、身體界線,學會愛人也保有自我
用電影和孩子一起學會愛的能力:自我認同、情感復原、身體界線,學會愛人也保有自我

用電影和孩子一起學會愛的能力:自我認同、情感復原、身體界線,學會愛人也保有自我

商品資訊

定價
:NT$ 480 元
優惠價
90432
庫存:3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12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最適合大人與孩子共賞的112部片單
215道引導式提問&24張學習單
給親師生的情感教育對話指南

自我認同、情感復原、身體界線、網路交友
從小培養孩子學會愛的七大能力!

【★隨書附學習單手冊,跟孩子展開深學習】


近幾年情感教育在台灣社會引起諸多討論,
社會層出不窮的感情紛擾及近年輿論熱議的「Me too」風波,
在在凸顯情感教育必須從小開始。

根據兒福聯盟調查發現,有31.5%的兒少現在想談戀愛;
有戀愛經驗的兒少中,65.6%曾有過負面的經驗;
談戀愛遇到挫折時, 12.1%的兒少會不想上學、念書,
最讓人憂心的是,有8.6%兒少曾因此有自傷念頭。

最新教養趨勢書更指出,自2007年智慧型手機普及以來,
網路效應加劇孩子的情緒困擾與人際問題,過曝世代普遍心理安全感低落。

▌親情、愛情,友情,珍愛是值得珍惜的感情
愛己、愛人、被愛,愛是活著一輩子的功課

當孩子情竇初開或是情感受挫時,師長要如何跟孩子談抽象的「感情」?
「愛」與「被愛」都需要練習,情感教育並非侷限於愛情而已,
更廣義包含情感交流過程中的
自我認同、愛的發聲、身體自主權,甚至是放手等課題。

長年將電影融入教學、身為兒童影展評審的陳建榮老師,
捨棄傳統苦口婆心的說教,借助電影落實情感教育。
精選42部優質電影&70部延伸片單 +24張學習單,
結合討論賞析和體驗省思,讓親師生在討論中,
將電影的內涵潛移默化成自身的生命哲學。
讓孩子能學會在「愛人」同時,也保有「自我」,
明白愛沒有對錯與標準,而是需要創造與珍惜。

▌透過電影交流,跟孩子培養愛的七大能力
✓希望被愛,先要學會愛自己──自愛
✓發現愛中的失落,撫慰過往的傷──尋愛
✓留意網路世界的迷惘與陷阱 ──觀愛
✓即使愛裡受傷 也能復原成長茁壯──望愛
✓探討青春期對性的好奇,保護身體自主權──錯愛
✓了解親密與承諾,珍惜真愛──珍愛
✓跳脫愛的框限,擴大愛的力量──創愛

▌每章援引心理學知識,向大師學習愛
自愛「我是誰?」、「我要往哪裡去?」如實面對「自我認同危機」
尋愛覺察「感情失能」類型,找回失落的心靈拼圖
觀愛透過「愛情三角論」,在愛中建立親密、激情與承諾
望愛走過「悲傷5階段」,創傷後重生
錯愛認識四種「身體距離」,找到人我之間愉悅的舒適帶
珍愛照顧、責任、尊重與了解,領悟愛的藝術
創愛在關係裡真誠溝通、注入一致性溝通、幸福5元素,創造更深遠的愛

▌推薦給所有渴求愛的大人與孩子
・推薦給父母──陪孩子走過青春期的風暴,一起看場電影,交流親情、分享愛情、訴訴心情。
・推薦給老師──與孩子交心、談心,聽他們說說自己的「喜歡」、談談少年維特的煩惱。
・推薦給孩子──看見自己「想愛」的理由,思考為什麼自己喜歡他 / 她。
・推薦給情感失意的你──在情感裡看見自己「內在的小孩」,明白自己的想望與渴求。
・推薦給擁抱溫暖的你──在電影中別人的故事裡,看見更多元愛的面向與可能。
・推薦給沉浸在幸福中的你──在電影中找到感動的共鳴,回味心動的瞬間與戀愛的感覺。

本書特色

・將電影融入情感教育
如何跟孩子談愛?▶以對話代替說教,化抽象為具體,以電影為橋梁,跟孩子討論愛。

・精選112部經典好片
如何選適合電影?▶由電影教學專家、兒童影展評審陳建榮老師精選42部優質好片&70部延伸片單,皆標註分級,方便師長選擇。

・精心設計215道提問
如何討論有深度?▶設計引導提問與孩子交流互換心得,在深度對話中反思真實人生。促進親子與師生彼此理解。

・涵蓋愛的七大面向
愛有哪些內涵?▶情感教育並非侷限於愛情,還包含自我認同、情感復原、身體自主權等。本書規劃自愛、尋愛、觀愛、望愛、錯愛、珍愛、創愛,涵蓋愛的寬廣面向。

・匯集8位心理學大師理論精華
有哪些重要的情感心理學?▶每章援引大師的思想亮點,讓大人孩子都能懂心理,進而懂人、懂己、懂人生。

・隨書附24張學習單
如何內化愛的精神?▶打破以往的設計模式,著重反思和體驗,結合電影及心理學,做為觀影後的延伸思考。

20年教學現場感動印記
如何為孩子增添情感力量?▶看建榮老師如何跟孩子分享摯愛大姊的愛情際遇,學習教訓與警醒;如何排解失戀鬱悶,正向鼓舞自己;如何直球面對孩子的情感問題,讓孩子願意敞開心房。

溫暖推薦

尹四月|台北市家長協會理事長及廣播節目主持人
台英米家人-米寶努拉Ezra
白紫.武賽亞納|台北市原住民族教育資源中心主任
李亦欣|台北市忠孝國小校長
沈佳霓(大沈)|台南市海佃國小老師
冷彬|富邦文教基金會總幹事
李家旭|台北市東新國小校長
李唯楓|知名歌手及藝人
李漢泉|香港教育大學博士及資深生命教育工作者
李儀婷|薩提爾教養專家
官月蘭|台北市家庭教育中心主任
林怡辰|閱讀推廣人、作家
洪艶玉|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原住民族語言台北學習中心族語教師
紗娃.吉娃司|諮商心理師
夏康真|《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你的婚姻不是你的婚姻》編劇
陳芝安|金鐘獎製作人
許榮哲|華語首席故事教練
陳潔瑤Laha Mebow|電影導演編劇
陳儒修|國立政治大學廣電系教授
曾予誱|台北市忠孝國小教師會會長
黃聿清|慕尼黑國際兒少雙年展國際事務董事及廣播節目主持人
黃傳永|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諮商心理與復健諮商研究所教授
葉青芪|台北市教師會前理事長
碧安朵|童書譯者
劉清彥|童書作家與兒童節目主持人
膝關節|知名影評人
諶亦聰|台北市立動物園園長
藍偉瑩|社團法人瑩光教育協會創辦人
魏德聖|知名導演編劇
(按姓名筆畫排序)

作者簡介

陳建榮

長期推動影像教育及媒體識讀,是學生和家長口中的電影鮮師,教學資歷近25年,出版多本電影教學書籍,並獲得眾多獎項肯定及媒體報導。

榮獲台北市特殊優良教師、親子天下教育創新領袖/創意教師、台北市教學卓越獎、GreaTeach全國教學創意獎特優、全國資訊科技創新教學團隊等獎項。曾任職於春暉電影公司,參加過坎城影展、慕尼黑兒童影展,並籌畫絕色影展及教育影展。

不僅在台灣各機關學校、大專院校分享電影、創新及教學,更至海外演講及公開授課,至今超過500場。近年來跨界擔任多個兒少節目顧問、兒童影展評審,認為「生命中的疑難雜症都能在電影裡得到解答或啟發!」

臉書社團:「DREAMS電影教學夢工場」

 

名人/編輯推薦

專文推薦

用電影做為溝通渠道,即時回應孩子的情感需求

富邦文教基金會總幹事 冷彬

 

熟悉陳建榮老師的朋友,一定都很習慣他在言談中,總是會出現「就像某某電影裡……」的句型,信手拈來,就是精準比喻的電影角色,或是精采描繪的電影場景。向電影人物學習、從電影中扣問生命課題,一直是建榮老師自己生活的實踐,任何人都會被他謙虛寬容、體貼共感的善良所照顧,也會為他的敏銳思考與積極行動所感動。

但我最敬佩的,是身為老師的他可以把自己對電影的熱情,結合豐富教育經驗與專業,轉譯到課堂上的學習,帶領學生開啟一段段感受與思辨的旅程。親身參與過建榮老師課程現場的人,一定印象深刻!在他的帶領下,孩子可以熱烈討論回應,並且進行多層次的深度思考。

富邦文教基金會從事影像教育計畫逾十年,我們一再實驗與印證,透過多元且優質的影片,可以為學生提供媒體素養到藝術美學的示範,進行從社會人我到國際議題的探究。電影做為藝術的整合媒材,透過聲音與影像的複雜組合,學生在身歷其境的感官體驗中,往往更能窺見社會現實、更具體感受他者的處境與悲喜,進而啟發自身以外、從小社會(也許家庭、學校)到大社會(社會、國家與國際等)的探問,培養獨立思考的主動性,以及設身處地的同理心。

多年來我在無數課程現場穿梭,當上述學生的各種能力在課堂上迸發激盪時,總讓人覺得振奮。特別是現在的學生世代都是數位原生,他們在影像中可以捕捉及解讀的資訊量,絕對是我遠遠不及的。但電影做為教育的「可能」,最終真正說服我的,還是目睹孩子如何穿越層層影像的包裝,在各種聲光中,直視自己的此時此刻。

無論電影裡敘事處理的是大議題或小人物、是大歷史或生活日常、是他國或在地,課堂中最讓人動容的,終究是學生在重重影像訊息之中照見的自己,那些純粹真誠感受的描述,往往會從電影巨大的場景中回到小小的自己,覺察關於成長的提問,或是關係裡的在意。

我想這正是建榮老師願意再次傾注心力,聚焦在情感教育的理由之一。這本書的珍貴之處,不在提供一份教學指引,而是將建榮老師長年來運用電影跟學生對話的種種經驗記錄下來,讓電影成為孩子感知情感、表達情感的渠道,也讓我們有機會可以更親近他們的無所適從,更即時回應他們的情感需求。

 

用電影開啟探索愛的旅程擁抱幸福人生

童書作家與兒童節目主持人 劉清彥

 

《納尼亞王國》的作者魯益師,以60年歲月鑄成一本論愛的經典之作《四種愛》,他在引言開宗明義指出:「愛唯有不再變成上帝,才不會再淪為魔鬼;因為愛一旦變成上帝,即淪為魔鬼。」

這句話非常犀利描繪出「愛」的雙面刃。一面是勢如破竹、攻無不克的強大力量,為了愛,可以上山下海,無所顧惜、奮勇向前成就一切的熱情。然而,這樣的力量一旦失控,卻也可能帶來極大的殺傷力和破壞力,造成令人悔恨的結果。

愛可以創造,也可以摧毀;可以圓滿,也可以破碎;可能美麗夢幻,也可能醜陋邪惡。這一切的關鍵在於,手握這把「雙面刃」寶刀的你,怎麼看待它、掌控它、使用它。

這是每個人都需要學會的「功夫」(能力)。魯益師在書中也強調,他從親情、友情、愛情和仁愛(超乎私情的聖愛)四個面向剖析愛的本質,幫助讀者學習認知愛、理解愛、體會愛,進而學會付出愛。

如果說魯益師的《四種愛》是一本愛的總綱,那麼建榮老師這本《用電影和孩子一起學會愛的能力》,便是一本觸類而長、不可多得的「愛的實踐引導」。以電影為媒介,透過角色和情節的解析,在彼此分享、討論和學習單引導的沉澱思考中,一點一滴搭建愛的形貌,也一點一滴養成愛的能力。

他以自身的例子開啟這段探索愛的旅程,從學習自我認同、尊重差異開始為愛奠基,理解自己對愛的需求和能力,然後從理性的遠觀出發,觀察愛的各種表態,再勇敢的踏出腳步追尋自己所愛。當然,旅程中可以欣賞或沉浸在極優美的風景中,但也可能絆跌受挫,甚至遍體鱗傷。但即便愛錯了,這份錯愛依然能成為日後愛的養分,當「真愛」來臨時,有更好的能力與心態迎接並「珍惜所愛」,甚至能因此創造出更多元、更深刻,擴及面向更廣博的愛。

我和建榮老師曾經因為聊電影,硬是把一頓半小時就可以解決的簡單火鍋,吃成了長達三小時的法國大餐仍意猶未盡。席間最美味的盛宴,自然不是餐桌上可見的食物,而是他娓娓道述的每一個精采故事,或是源自電影,或是他與班級小孩的分享互動,或是他自己的生命經歷和體會,但最令我動容的,則是那些孩子因為受到電影啟發,為自己人生翻轉嶄新樣貌的歷程。

他不僅是在課堂上諄諄教授學生課業、啟迪思想和創意的老師,更是掏出真心熱情,《用電影和孩子談生命中重要的事》與《用電影和孩子一起學會愛的能力》的人生導師。多麼盼望他所做的能複製到每一個課堂,讓我們的孩子都能懂得如何去愛,擁抱自己的幸福人生。

 

認識愛,討論愛,看見愛

社團法人瑩光教育協會創辦人 藍偉瑩

 

我喜歡建榮老師這本書的主題。「愛」從古至今都是不容易的功課,也是圓滿人生重要的課題,特別是現在,這個問題變得更複雜與困難。

科技發展讓許多事情變得更省時、省力,也讓我們生活轉速更快,有好多資訊想掌握、有好多新知怕落後,也有好多未來的不確定。這反映到我們面對孩子的教養,有不少父母在擔憂的同時也安排孩子學習,除了加強學業和才藝、寫作業和評量,甚至還包含各種線上課程。但是和孩子互動的時間,我們安排了嗎?孩子思考與整理生活點滴的時間,我們安排了嗎?等待孩子卡關與突破的時間,我們安排了嗎?

這些孩子生活中愈來愈多的Input,包含了整理好的知識與世界互動的經驗等,但若沒有感受、連結、分析、統合,就難以成為自己獨有的體會與意義,也無法與外在世界形成合宜的Output,如此一來我們只能承認這些都是沒有教育意義的經驗了。同樣是Input,建榮老師提供的電影與思考議題,提供可參與的路徑,讓我們與孩子共創有教育意義的經驗,特別是需要透過體驗或同理才能形成的愛。

我們所稱的「無感世代」,並非沒有愛的能力,而是長期被壓抑或忽略去體驗、感受與愛有關的事情,讓他們的敏銳度與回應力降低了。部分的他們,仍有因為愛而產生的感受,只是不知道如何辨識感受的來源,更不知道如何安頓這樣的感覺;另一部分的他們,則是失去對愛的辨識,所以無法同理,不知道如何接受與付出,生命缺乏可以定錨的港灣。

透過電影的觀看,孩子們能發現和自己一樣的感受、好奇自己在過程中的起伏、困惑自己不熟悉的情景,並且增加自己未有的經驗。無論是上述哪一種情形,都為我們與孩子的對話創造了入口,讓我們能看見孩子,孩子也能看見自己,進而來回感受、分析與思辨,形成自己的價值信念。

從網路、數位到AI,我們生存在一個很難跟緊,卻很容易和人連結的時代。在大量運用社群媒體的情形下,有人對外表焦慮、有人對社交焦慮,還有人對成就焦慮,我們可能羨慕別人,也可能在不同的群體之間懷疑真實是什麼。紛亂時代下,我們更要在愛中認識自己,在愛自己的過程中學會如何合宜的對待他人,這是安定身心的重要能力,也是人類文明與智慧存續的意義。

謝謝建榮老師,用一本書,讓我們陪伴孩子,更好好陪伴自己。

 

好評推薦

 

讓電影成為引導3C世代的對話橋梁

台南市海佃國小 沈佳霓老師(大沈)

 

「感同身受」是一個人在覺察他人情緒後,和自己經驗有所共嗚而產生了同理。說來簡單,然而對於曾經歷疫情衝擊、在人際互動經驗失落下長大的3C世代,「如何帶出感動」是在教養過程和教育現場中,成人和孩子之間最難找到突破點的課題。一部適合的電影正是最好的橋梁,不管是和自己的孩子,或是教室裡的學生,大人與孩子一起欣賞電影,在同一時空經歷銀幕裡的悲喜,便有了共同的故事素材來產生連結與對話,來帶入我們想傳達給孩子的想法。建榮老師這本書,讓不想說教的父母師長有了最好的引路工具,讓我們一起學會用電影說愛的能力吧!

 

電影中的情感教育

台北市東新國小校長 李家旭

 

人與人之間的緣分這件事真的很奇妙,當我轉任東新國小時,恰巧建榮老師借調原住民族教育資源中心,我們因此成為夥伴。輔導室辦理家庭及親職教育,邀請建榮老師擔任講座老師,以電影為媒材談情感、談情緒、談教養。這得天獨厚的福氣如何推廣與分享,還在腦海裡得不到解答,聽聞建榮老師將在親子天下出版新書,透過電影中的智慧學習情感教育,實在由衷感到高興,這麼好的事情應該多多推廣。

愛是所有問題的解答,幸福是所有人盼望的依歸。愛人、被愛、愛惜自己是21世紀最需要學習的課題,拜讀建榮老師大作後,原本模糊的思路變得清晰,父母與老師可以透過電影中的人物故事,引領孩子們思考與體會,在討論與思辯中獲得力量,得以突破現實的考驗。所有人都想要幸福的人生,期望孩子們感受到愛是幸福的來源,其中的關鍵密碼就是感恩。

 

在別人故事裡活過一遍

知名歌手及藝人 李唯楓

 

記得建榮老師是在我國小六年級時臨危受命,接下我們班導這份既神聖又危險的任務,我想應該是因為老師是個有耐性又溫柔的人吧!(笑)

在班級中,我總喜歡為班上活動自告奮勇準備CD、音響,想方設法讓音樂充滿生活;而音樂和電影就像一對靈魂伴侶,需要找到最棒的平衡點。

印象中我看的第一部電影是老師放映的《十月的天空》,這是改編自NASA總工程師的真實故事。那兩個多小時我完全投入在故事裡,「追夢」和「堅持」這兩件小事深深烙印在我心裡。當時我寫了電影觀後感,還登上校刊和國語週刊。(沒錯,這是在炫耀!)

謝謝建榮老師對我的電影啟蒙,在一年裡教會我體會電影、感受電影。長大以後,我知道人生總有許多逆境需要克服,而電影反映了社會所有終極型態,好壞真假愛恨情仇,我們能從別人的故事裡,用第三者的角度陪他們活過一遍。每部電影都會說話,而本書透過建榮老師的人生經歷及電影剖析,分享給大家不同的愛。

恭喜老師用自己最喜歡和擅長的方式,一生奉獻在教育裡,很榮幸能成為您的學生。這不只是一本書,更是對電影的熱愛,就讓我們一起好好體會這份精采吧!

 

一本眼光遠大的生命教育之作

香港教育大學博士及資深生命教育工作者 李漢泉

 

本書由第一章的「自愛」到終章的「創愛」,先由珍愛自己、認清自我的獨特、尊重他者之不同,進而到「尋愛」、「觀愛」,追求愛、理解愛、包容愛。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該如何面對愛的錯付與失落,不陷於偏執的「忘愛」、「錯愛」?「問世間,情是何物」?所尋所問正是「真愛」。愛之極致,仁民愛物,捨生忘死,善盡生命,即「創愛」一章的旨要,「我生有涯願無盡,心期填海力移山」,即人生的圓融美滿。

本書是「情動於中而形於言」的佳構,所選電影並非全屬潮流之作,別有建榮老師的用心。楊紫瓊奧斯卡封后之作《媽的多重宇宙》,在天馬行空中,著墨於東方傳統家庭的種種;新海誠的《鈴芽之旅》,以日本災難為網領,探問人與自然等議題,眼光遠大、氣魄恢宏。非有能者不能為之,非有心人不能成之。

本書亦非「紙上談兵」,而是「運籌帷幄」。每部電影先有簡介,繼而指出亮點,俾讀者宏觀概覽,進而點出角色特質及其中所含意蘊。在層層細緻的提問中,引領讀者思考故事人物的選擇取捨,以至於反思個人生命的取向。書中延伸片單和另附的學習單手冊,都是具體、方便使用的工具。如此用心的作品,豈能錯過?

 

電影,孩子最好的先知教育

薩提爾教養專家 李儀婷

 

電影,總是以各種角度、觀點、性格、感受,去飾演精采的人生。

對老一輩的人而言,電影反映的是人生,但對於大部分人,尤其年紀愈小的孩子而言,電影根本就是一部全方位「先知」教育,將各種人生百態,以不同角度、不同性格的人物展演出可能的面貌,無疑是孩子人生最佳的預習典範。

一如在我的人生中,每每遇到困境時,內心總會響起電影《亂世佳人》裡,郝思嘉在結尾時說的那一段話:「明天,又是嶄新的一天。」如果我的生命有著堅毅與強韌的底韻,那肯定是那一番話帶給我的能量。

如果每部電影都有人能引導孩子,陪孩子體會各式各樣的人生,並且從中學會自己理想的生命原型,那該有多好!

陳建榮老師正是那個重要之人。2023年底,我與魏德聖導演執導的電影《BIG》相遇,透過這部電影,我得到許多生命的能量,體會活著的可貴,進而大力推廣《BIG》,並且認為這是一部台灣影史上唯一能帶給所有年齡層深刻生命學習的好電影。在大力推廣電影《BIG》期間,我很榮幸的認識了陳建榮老師,並且被他強大的能量給深深吸引。

建榮老師對電影幾乎到了熱愛的地步,他將電影轉化為一張又一張的學習引導單,還將42部電影化為215道提問,將人生一輩子的扣問——「愛」,區分為七種面向,讓孩子透過電影能學會真正的「愛」應該具備的樣貌,讓每一個看完電影的孩子都能從中汲取深刻的人生體悟。

如果要將電影轉化為教育,我想,唯有陳建榮老師能有如此能力了,也因為有他的存在,才得以讓電影真正成為孩子生命的「先知」教育。

這本書,是以電影引導孩子的重要教育書,更是獻給在教育前端的老師及引導者最好的禮物。

 

歡迎親師生一起在電影裡共讀共賞

台北市家庭教育中心主任 官月蘭

 

將電影融入教學超過20年的陳建榮老師,借助電影落實情感教育,跟孩子培養愛的7大能力。近年來,面對社會新聞層出不窮的感情紛擾,情感教育在台灣引起諸多討論,更加凸顯培養小孩及大人「心理韌性」的重要性及急迫性,因為愛與被愛都需要練習。情感教育並非侷限於愛情,電影中人物互動,提供孩子現實借鏡及典範。此外,讓人特別深刻的是每章還有援引心理學知識,向大師學習愛,這本書相當適合親子在家庭、師生在學校一起共讀共賞。

 

省思電影,回到現實活出更好版本

閱讀推廣人、作家 林怡辰

 

自從認識建榮老師,我就從自己看電影,變成和孩子一起看電影,用電影託管兩個小時靈魂,回到現實活出更好版本。透過《可可夜總會》討論家人和夢想、愛與遺忘、生命與死亡;藉由《腦筋急轉彎》看見情緒和流動、接納和欣賞;透過《魯冰花》體驗階級和貧窮、正直和討好......。經由觀看影片、深度提問、自我映照、多元表達、體驗活動,讓孩子變得不同。除此之外,《用電影和孩子一起學會愛的能力》更依序帶出愛的層次,對抗被偶像劇和次文化扭曲的戀愛腦,談及身體自主權、早戀早孕、網戀等議題,是愛的教育,也是生命教育,更是孩子不能錯過且重要的人生教育。誠摯推薦!

「愛」是一生需要學習的功課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原住民族語言台北學習中心族語教師 洪艶玉

 

建榮老師《用電影和孩子一起學會愛的能力》是近來所讀難得的好書。電影演不盡人生悲、歡、離、合、愛、惡、情……精采的人生必然有愛,「愛」是人生最好的禮物,也是一種能力,是一生需要學習的功課。建榮老師將多年在教學現場與現實生活中的所見所聞,以及社會層出不窮的感情紛擾、過曝世代人際關係的不安全感等等問題進行整理,透過優質的影片以「對話」代替「說教」,以電影為媒材,與孩子們談情說愛。與孩子們交心、談心,聽聽他們的「喜歡」、談談少年維特的煩惱,陪孩子一起做人生「愛」的功課。讓我們學會愛人,也學會愛自己,以「愛」開拓人生,也以「愛」保有自我,特別推薦給您!

 

讓陪伴孩子的大人一起二次成長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你的婚姻不是你的婚姻》編劇 夏康真

 

不少父母擔心孩子談戀愛會受到傷害,不管是身體還是心理上,有些父母則擔心孩子會因戀愛而脫離生活正軌。然而,這樣的心態也是很矛盾的:如果隨著年齡增長,孩子一直不知道怎麼與異性相處,那要怎麼開始一段戀愛?怎麼面對戀愛中的自己?父母能幫孩子什麼忙?

建榮老師的這本書,就是一個很棒的好幫手。書中蒐集的電影和簡潔明瞭的解析,不但可以陪伴孩子經歷戀愛的心動與風暴,還能幫助大人小孩雙方展開自我探索。很多時候,問題並不出在孩子身上,而是大人把對自己的「不喜歡」與「不信任」,投射在孩子身上。這本書裡列舉的電影,不只幫助孩子釐清什麼是愛,如何去愛,也能讓陪伴孩子的大人二次成長。

我非常喜歡建榮老師在每一章節前寫的真實小故事,我相信,如果父母有機會能和孩子講述這些故事,一起坐下來看場書中推薦的電影,在放鬆的狀態下,傾聽孩子對電影的看法,親子的關係會更好。當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心是寬廣的,充滿了無條件的支持與愛,他們在看待自我與戀愛時,也會有一雙更清明的眼。

 

為孩子「愛的世界」打下基礎

金鐘獎製作人 陳芝安

 

建榮老師給人的熱情溫暖,反映於教學上、透露在生活中;而他對電影的喜好也如傳教士般堅定,令人折服。尤其他願意把從電影吸收而來的個人感動,透過各種方式廣泛應用在教學之中,沒有信仰難以持續。這一次建榮老師用電影談「愛的能力」,這可是許多人一生都難以參透的人生大事。電影的故事或真實或虛構,但透過情感的交流,在充滿悸動的觀影經驗後,經常影響著我們的生活,甚至帶給我們更深的思考。透過電影學「愛」,對孩子來說,無疑是為曲折難解的「愛的世界」打下最好的基礎。

 

如果是XXX,他一定會這麼做的

華語首席故事教練 許榮哲

 

如果有一天,遇到難題,會不會有路見不平的人跳出來幫你?

我想機率很低,低到讓人絕望。

那麼應該怎麼辦?我想最好的答案是——自救。

找一個值得效法的對象,然後想一想……如果是某某某的話,他一定會這麼做的。

這可不是空口說白話,前不久就有這樣一個實例。

前不久,台中捷運發生了隨機殺人事件,有位長髮哥見義勇為,跳了出來跟歹徒周旋,臉上還因此被劃了兩刀。

事後,記者問他,哪來的勇氣?他說是動漫《葬送的芙莉蓮》給了他勇氣,因為裡面有句詞:「如果是勇者欣梅爾的話,他一定會這麼做的!」

好一個「如果是勇者欣梅爾的話,他一定會這麼做的」。

這句話實在是太帥了,不只長髮哥能用,我們每個人都能用,舉個例子。

我熱愛馬拉松比賽,總長四十二公里,連續跑上五六個小時,這可不是開玩笑的。所以每當我覺得太累,實在是撐不下去了,電影《BIG》裡的主角就會自動跳出來。

如果是源源(《BIG》裡的主角),她一定會這麼說的:「我要活下去,我會活下去。」

「因為要,所以會」,這句話總能帶給我源源不絕的活力,陪著我再撐一會兒,再一會兒,一而再,再而三,直到終點。

打開這本書,建榮老師為你準備了幾十部電影,每部電影都至少有一句咒語,「如果是XXX,他一定會這麼做的」,只要你每天練習,它們一定能為你解決人生的大小難題!

 

電影連結我們的真實生活與情感

電影導演編劇 陳潔瑤LahaMebow

 

很開心台灣可以有引導教育式的電影書籍,讓孩子從電影認識世界,從角色、劇情建立思考能力。

小時候我是從童話故事書,理解世界與人。

長大後電影變成我傳達故事最鍾愛的表達方式。

從普世的故事,認識我進入我的宇宙,而有了連結。

《用電影和孩子一起學會愛的能力》這本書,透過不同的電影角色與故事,引導我們理解愛、人際關係跟認同,讓電影連結觀眾的真實生活與情感,也許一部電影就可以改變你的人生!

 

學會看電影的孩子,心中有愛

國立政治大學廣電系教授 陳儒修

 

以前說:「學音樂的孩子,不會變壞。」

現在要說:「學會看電影的孩子,心中有愛。」

當今正是情感教育比什麼都重要的時代,而不論是大人小孩,男女老幼,其實都需要學會愛,愛自己,愛別人,愛這個世界,愛這顆地球。

建榮老師的新著適時出版,正好提供非常完美的引導方向。

這本書不該只是給孩子看的,其實每一個大人都該看,因為我們的心中都有一個還沒有長大的孩子。

在這本書裡,建榮老師不講大道理,他只是在旁邊等著大小朋友及讀者們看完一部部影片之後,再來帶我們回顧影片裡面提到各種愛的道理。它可能是親子之間的愛、朋友之間的愛、同學之間的愛、伴侶之間的愛,甚至是性愛。是的,在這個網路世界裡,孩子們早就超齡知道這些事情了。

學會愛,要學會做功課。建榮老師在這本書裡,給了我們七個功課,從「自愛」、「尋愛」、「觀愛」……要一路走到「創愛」。也就是先從自我認同開始,到最後能夠為這個世界創造更多的溫暖與幸福。

張艾嘉在〈愛的代價〉裡,是這麼唱:「走吧走吧/人總要學著自己長大/走吧走吧/人生難免經歷苦痛掙扎」

不過,我們這些《用電影和孩子一起學會愛的能力》的讀者是幸運的,也是幸福的。有建榮老師的陪伴,相信這條愛的道路會走得平順一點。祝福你。

 

AI無法取代的情感力量

台北市忠孝國小教師會會長 曾予誱

 

AI可以取代許多事情,卻無法取代你與孩子之間的親密距離。建榮老師是一位心思細膩的老師,跟他一起看電影時,我們常常會發現他能覺察到許多老師未曾注意到的細節,或許,這正是電影帶給他的深刻洞察力。隨著孩子漸漸長大,擁有了自己的手機,儘管我們生活在同一個屋簷下,彼此的互動和交流卻變得愈來愈少。

因此,真心推薦所有家長們,與我一起打開這本書,帶著孩子一起看書中的電影,讓欣賞電影成為美好的親子時光,這不僅促進親子之間的交流,還能幫助孩子在未來的數位時代中,擁有無可取代的豐富情感和深厚素養。回憶的皺褶,填滿的是親情與愛。

 

為自己走一趟「愛」的旅程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諮商心理與復健諮商研究所教授 黃傳永

 

在看著這本書的同時,也彷佛走進與建榮老師結識的這些歲月……

建榮老師從大學時代就積極投入將電影融入教學的理想之中,我還記得因為他的號召,許多喜歡電影的朋友共同完成了兩本相關著作……往事歷歷在目,都是多美好的回憶啊!

而這本書的完成,看得出建榮老師花了非常大的心血,以「愛」為核心,進而發展出「自愛」、「尋愛」、「觀愛」、「望(忘)愛」、「錯愛」、「珍(真)愛」、到最後的「創愛」,著實把人世間最為難解的「愛」盡含括於書中了。而在電影片單的挑選上,更是處處見其用心,身為閱讀人的我,不禁也在他文字中進入電影場景裡,深思著自己又是如何看待這人世間種種的「愛」?在閱讀過程中,也把自己的生命從頭走了一遭。

人間最美是「愛」。電影裡的故事讓我們可以藉由鏡頭的流轉,讓愛的真諦在心中滋長。這是一本好書,值得社會大眾共讀,不管你是否是為人父母、為人師長,或單純自己生活著,就讓我們為自己走一趟「愛」的旅程。

願你在電影裡更懂得愛。

 

培養孩子從小學會愛的七大能力

台北市教師會前理事長 葉青芪

 

認識建榮是幾年前我還在擔任台北市教師會理事長的事。記得那時有朋友帶他來辦公室拜訪我,我當時只知道他是一位用電影賞析教學的大師級老師,後來聊著聊著,才知道我們有共同的朋友——前春暉影業陳俊榮董事長,才了解建榮為何與一般老師那麼不一樣!

以學生為學習主體,是現今的顯學。本書透過欣賞電影來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進而提升其學習興趣;而情感教育更是最近社會大眾關注的議題。書中介紹了培養孩子從小學會愛的七大能力——自我認同、情感復原、身體界線、網路交流等,從認識自己、跟自我對話,進而與他人情感互動、掌握身體界線等,都是學生成長過程需面對的重要議題。

誠摯推薦這本好書。期盼能以這本書愛的力量,帶動社會善的循環,讓社會多一點溫暖與溫度!

真誠面對感情中的不能承受之重

童書譯者 碧安朵

 

讀建榮老師的新書《用電影和孩子一起學會愛的能力》,讓我聯想起已逝的捷克文豪米蘭.昆德拉著名小說《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而這部小說也於1988年改編成電影《布拉格的春天》。

昆德拉用一個愛情故事來詮釋生命中的輕與重,以及人們對情感的掙扎和探索,那些看似如羽毛輕飄飄的感情,其實是我們最不能承受之重。

一如建榮老師在書中提及,當代孩子的人際互動已經從真實世界轉移到網路上。雖然人際互動的媒介改變,但是孩子對於愛的渴求卻沒有改變過,這些正在學習「情感識讀」的孩子,卻因為網路世界逐漸對情感認識「淺碟化」。

然而,身為家長的我,每每想到要與孩子談論感情議題時,總有點不知所措。而建榮老師的新書就像一道曙光。

在《用電影和孩子一起學會愛的能力》裡,挑選了涵蓋不同情感主題和情境的電影,不僅有不同的文化觀點,甚至有跨越性別議題。結構嚴謹的描述每部電影的內容、亮點、觀影後互動提問的議題,以及學習單的設計,都提供實際的方法,幫助家長通過電影中的角色和情節,引導孩子思考和討論情感問題。但其實,書中最令我動容的,是建榮老師的個人生命經驗引言。

我想若能將這本書的內容運用於教學或是親子教養中,不論是孩子、教師或家長,未來面臨到感情中的不能承受之重,也能更輕盈的面對了吧!

 

動物是生命教育最棒的教材

台北市立動物園園長 諶亦聰

 

建榮老師的《用電影和孩子一起學會愛的能力》一書,集結他多年任教的功力,以及對人性的觀察與體貼。透過112部電影,分為7大主題,24份學習單,引人入勝,幽默有趣。讀這本書也像閱讀一部人生電影,在認識自己、同理他人後,進而能夠分享愛給這個世界。這本書中的推薦電影也有幾部與動物相關,像是《我的大猩猩媽媽》、《我的神祕狼朋友》等,動物素材也是生命教育最棒的教材,真心推薦給想與孩子一起認識愛、體驗愛的師長們!

 

陪孩子練習包容一整個世界

知名導演編劇 魏德聖

 

我一直相信看電影不是只有娛樂而已,因為我自己從看電影的過程裡得到太多,甚至在自己所拍攝的電影裡⋯⋯

我自己的孩子,在他還看不懂幾個中文字的時候,我就帶他進戲院看三個小時的印度片,他一樣安靜專心看到完。不要自以爲是的認爲,孩子們太小看不懂,他們甚至能夠看到大人們被現實所蒙蔽的部分⋯⋯孩子們強大的感受力,像海綿一樣,從電影裡吸收了同理心、吸收了愛、吸收了戰鬥力、吸收了包容、吸收了憐憫⋯⋯

在這個被快資訊、快影音混亂思考的時代裡,特別謝謝建榮老師,藉由如此精采的文字,陪著孩子們好好選擇一部電影,一起吸收純淨的人文、親情、友情、愛情,一起練習包容一整個世界!更謝謝建榮老師用心編寫的觀後學習單,以豐富多元的視角,一步步帶著大朋友與小朋友,從電影裡面一起學習生、活。

 

前言

學會「愛人」,同時保有「自我」

這本書是《用電影和孩子談生命中重要的事》的二部曲,重點聚焦在「愛的能力」,也就是用電影來談「情感教育」。上一本書得到很多讀者的反饋,有人原以為那只是一本電影融入教學的工具書,讀後卻深深被書中我與孩子相處的點滴故事所打動。其實教書 20 幾年來,印記的事多如繁星,無法一一道盡,我只能擷取閃爍的片刻記錄分享。

情感教育最近幾年在台灣社會引起很大討論,不只情感不順遂的社會新聞層出不窮, 2023 年又陸續爆發「 Me too 」事件,帶來毀滅與傷害,連帶波及無數家庭跟著破碎,讓人意識到情感教育刻不容緩。

情感教育不只是兩個人談情說愛如此狹隘,更包含彼此情感交流過程中自我認同、愛的發聲、身體自主權,甚至是放手等課題。

時下孩子的人際互動大量轉移至網路,健全的情感教育不但能強化他們的心理韌性,更能減少缺乏實體情感連結的孤單感,並且發展出正向與他人互動的行為模式,這也是目前在教育界所強調的「社會情緒學習」( SEL, Social Emotional Learning )。

同時,孩子也有認識情感關係的必要。當我跟國小學童分享戀愛話題,學生一面摀嘴驚呼「噁心」,同時又睜大眼睛想要知道更多;一些早熟的孩子,甚至中年級就萌發愛苗,並且發展出「情侶」關係。這些都讓我覺得情感教育必須從小開始,藉由師長及家長的帶領,與孩子一起討論、釐清價值觀與態度,才不會讓孩子因為一開始的認知錯誤,而出現行為差池。

比起成人苦口婆心的說教,電影無疑是情感教育信手拈來的好工具、好導師,既能引發孩子學習的興趣,劇中角色與事件也是開啟討論話題的素材,還能引導孩子關注身邊類似劇中人的親友。倘若自己遇上了同樣問題,在電影類比經驗下也可思考並尋找解決問題的方向,從中獲得力量。

一段宛如電影般苦澀的愛情故事

在每一段情感關係中,雖有甜蜜的時刻,但也包含痛苦的教訓,面對情感,就是面對真實的自己。在教學工作現場,只要是我帶到六年級的學生,必定都會和他們分享自己大姊的故事:

我從小家境稱不上小康,父母又生養 4 個兒女,每到月底總是捉襟見肘。大姊是家中最大的孩子,與排行最小的我整整相差 10 歲之多。在我國小的時候,她就已開始上班工作了,賺的錢絕大部分都拿回來貼補家用。

她長得很漂亮,像極了當時的明星楊林,追求者眾。每年大姊的生日我都好興奮,期待她下班回家後黏在她身邊,看看今年收到多少禮物。當她一一把禮物打開,拿走幾樣自己最喜歡的東西後,其餘的便雨露均霑到我們弟妹身上。

大姊的愛情故事就像一部通俗電影,是那種你愛我、我愛他,他又愛另一個她的類型。然而,眾追求者都沒能得到她的青睞,大姊最後跟一位她暗戀的帥學長交往。

在我國二的某一天大姊住院了,直到我上大學後才知道,原來當時她一時想不開喝了農藥,所幸被朋友及時發現送醫。命是救回來了,但大姊卻愈來愈消瘦,因為農藥已經損傷她的消化系統。

仰藥的原因,就是她與學長的感情觸礁,在兩個人發生關係後,對方開始與她保持距離,大姊在想不透也不知如何排解的痛苦下,做出傻事。

之後兩人決定結婚,當時爸媽並不贊成,但站在姊姊的立場,她終於嫁給自己喜歡的人。然而我們不曉得男方是否也這樣認定,或是對方擔心和大姊分手會被貼上「渣男」標籤,而失去既有的社會資產。

婚後的他們也有過甜蜜的時光,後來大姊也成為母親,但「賞味期」一過,姊姊就發現丈夫在外有曖昧的對象,甚至還找徵信社暗中調查。同時我們也才知道,姊夫在情緒激動時會對大姊暴力相向。

最後兩人情感破裂並協議離婚,大姊暫時搬回娘家,但不到一個星期就心軟想回頭。我記得在她回去前曾被媽媽責備:「沒有男人會死嗎?」

選擇原諒對方的大姊,與姊夫齊力經營嬰童用品店,的確過了一段沒有家暴,且生活與經濟都平穩的日子。

但就在大姊生下第三個孩子後,驚然發現罹患乳癌。由於母親當時也飽受癌症所苦,大姊深怕媽媽為她煩惱擔憂,一直瞞著自己的病情,因此在媽媽整個化療過程中都不曾回來探視。「女兒嫁出去,真是像潑出去的水,都不回來看我!」聽著母親的悲痛,我們的心裡更覺得心酸和不捨……

大姊因為擔心丈夫不愛她,一直不願意進行乳房切除手術,甚至還相信偏方來到台北。當時大學的我還曾陪她一起前往別人介紹的中藥行看病,同時尋找名醫並接受民俗療法,但這些非正式的治療完全無效。

就在我大四的某天清晨,半夢半醒之間突然接到哥哥的來電,告知大姊快撐不住了。我放下學生會的事務,急忙趕回台南奔赴醫院,看著眼前瘦成皮包骨的姊姊,全身已疼痛到無法平躺,只能裹著身軀,苦苦的哀求主治醫師讓她安樂死。此時男方卻以醫院晦氣為由,不樂意小孩前來探望,而姊夫也以各種理由不常來照顧,期間都是母親挨著癌症的病痛,來陪伴女兒生命的最後時光。諷刺的是,從前喜歡過姊姊的男同學卻不時的前來探望,讓醫院誤以為他才是姊夫。

辦完大姊的告別式,我們家與姊夫家從此鮮少往來。大姊雖然書讀得普普通通,但她個性溫柔婉約、文筆優美細膩,投稿報章雜誌的文章總會被刊登,她時常在日記裡吐露心情,還把自己的日記本命名為「雲河」。我看過追求者在家附近等她,也曾瞥見男生騎機車載她到巷口把她放下,這些都是刻意不讓爸媽知道的事情。有一位我們都認識的鄰居哥哥也很喜歡大姊,「如果大姊跟他交往就好了。」我們時常這樣想著。但是,緣分總是陰錯陽差、事與願違。

我苦口婆心的跟學生分享大姊的故事,希望告訴這些進入青春期的孩子,尤其是女生,在進入一段愛情前,先思考投入的情感與時間能否如願以償得到反饋?確定了解對方的為人?感情值得奉獻自己的全部?更重要的是,在愛情裡,我們能否不卑不亢保有原來的自我?

情竇初開的年紀,電影是情感啟蒙老師

道理誰都懂,等到自己面對時才知個中苦痛。國中時,我和朋友同時喜歡上某位同學,當我發現對方並不喜歡我時,彷彿一下子掉進地獄。我不但朝思暮想念著對方,但一想到對方的心不在我身上,同時又覺得卑微難過。這僅是情竇初開的單戀,我卻發現自己對愛的渴求如此強烈。

所以在成長過程中,我一直提醒自己當年「想愛卻不被愛」的感覺,因此求學階段的我從不把感情當做是生活的重心,反而是將精神投入社團與電影。直到當了老師,遇到心動的對象,在一起兩個月後,一察覺彼此對未來的想法不契合,我便急著快刀斬亂麻。

但分手的話剛說完,我就後悔了!

在悵然所失的情況下,我因為急切想要挽回對方的心,忍不住每天奪命追魂 Call 。失戀的痛苦,讓我時時刻刻想著對方,只要拿起手機,便會不由自主的猛傳簡訊,幾乎快要變成危險情人。

明明提分手的是我,結果最難過的也是我,就像是一齣自導自演的感人戲碼,但對方竟然不肯照著劇本演出。因為捨不得與不甘心,讓我每每想起就忍不住抽噎。失戀時正好是暑假,沒想到原本熱愛晒太陽的我,每天起床後竟然會對著射進室內的陽光生氣,而不用趕時間上課的日子,也讓我出現生活失序的慌張。幸好,還有好友不時相約外出看電影,避免讓我做出傻事。

後來我發現「上 KTV 飆歌」的方式對治療失戀頗為有效,於是我把自己對愛情的失落感與心聲,嘶吼在一首接一首的失戀歌曲中。雖然短暫的戀情讓我的表現如此荒腔走板,但也因此更理解為什麼談感情需要發聲練習,以及戀人交往愈久就愈難分開的道理。

在期待下一段戀情的過程中,從網上聊天到相約見面,然後評估感覺如何、思索彼此是否適合、確定要交往或謝謝再聯絡?……在遇到對的人之前,我一直不斷重複畫著同樣的圓圈,彷彿掉入電影中的時間無限迴圈焦慮吶喊:「到底還要等多久!」是一年、兩年,還是更多年?

幸好我一直擁有電影這個心靈導師,它不斷點醒與啟發我,讓我從過去 3 年來認識或嘗試交往的對象身上,慢慢梳理出內心渴望,了解自己適合什麼對象、學習如何相處,並在情感交流過程中堅定繼續前進的信心。

在許多電影裡,「運動」是主角重啟人生都會安排的橋段。然而,瑜伽卻是將我從痛苦深淵救起的另一個「恩人」。失戀後,我開始去健身房上瑜伽課,一群上課的同學中只有我們 3 、 4 個是男生,而我又是唯二的年輕男性之一,確實需要調適性別的刻板印象。但是瑜伽女老師講話很風趣,身材體態也是一級棒,完全看不出年屆耳順年紀,因此讓人更有動力忍受「自我虐待」。

「雖然這個蹲馬步的動作看起來像是在大便,但對身體非常好,所以之後在看報紙時都要蹲得這麼難看!」不僅如此,她還教我們劈腿等伸展動作,操得大家揮汗如雨、肌肉疼痛異常,但卻讓我短暫拋去了傷痛,很慶幸自己選擇來上課被操練。

原本每分鐘我都會因為想到失戀而痛苦,後來逐漸減少為每小時只出現 3 次,我也因此有了真實的瑜伽見證:「有時肉體上的折磨,會換得心靈上的救贖。」

愛沒有對錯與標準,需要創造與珍惜

我在大姊及自己的經驗中體悟到,其實每個人對愛都充滿強烈的需求與渴望,相較之下,我只是決定「愛自己」多一點,讓人生可以持續向前。我必須讚嘆,電影真的是情感教育最堅強的師資,讓我不斷從中萃取醍醐灌頂的智慧。

我去義大利旅行時,堅持前往小山城科爾托納一遊,因為那是電影《托斯卡尼艷陽下》的拍攝地點,每天往返的火車只有一兩班。科爾托納充滿自然美麗的氣息,幾百年來建造的石頭房屋也依舊維持著原貌,讓我覺得應該用心感受當下美好,不應該累贅透過手機做紀錄。它的沉靜氛圍,總會讓我想起電影裡的情節,以及劇中所要傳達的「幸福的瓢蟲理論」,提醒我:下一個會更好。

來到維也納時,我也按圖索驥找到電影《愛在三部曲》第一部《愛在黎明破曉時》劇中男女主角逛的黑膠唱片行,並且前往兩人夜間同遊的樂園搭乘摩天輪。這三部耗時 20 年才完成的電影,帶領觀眾看到戀人完整愛的歷程,進而思索:真愛是什麼樣貌?一輩子的真愛有幾個?這些沒有對錯標準答案的叩問,非常適合國中以上的孩子拿來討論情感議題。

人類是社會性的動物,小嬰兒需要母親的擁抱及身體撫觸來增強親密感與安全感,成長時期也需要情感的依附與連結才能健全成熟。安全感愈足夠的孩子,個性愈趨溫和穩定,這也是為什麼情感教育必須從小開始的原因。但面對情感教育,大人總有難言之隱,所以更要借助電影來幫忙。

▍ 我們會在愛裡受傷 也能復原成長茁壯

母親在 11 年前過世,當時我把悲痛的情緒抒發在臉書上,許多學生看到後紛紛聚在一起,在我回家處理喪事時打電話給我。也許學生不見得能說出口撫慰我的話,但只要聽到「老師要加油」、「老師有沒有我們可以幫忙的地方」,我再也止不住的潸然淚下……

這些孩子,都是我任教期間出現過情感亂流的主角,也都是我曾想盡辦法協助解惑的學生,然而人生就是奇妙的旅程,當年我們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誠懇用心的陪伴他們一起走過愛的歷程,輪到自己遭遇人生傷痛時,他們也不吝惜丟下一個又一個的救生圈,讓我在面對生離死別時得到許多慰藉。

回想第一次看完魏德聖導演的暖心之作《 BIG 》時,時間已近午夜時分,當時的我沉浸在角色和自己的相互呼應,心中激起澎湃的感動和複雜的感觸。特別是看到劇中飾演源源媽媽的曾沛慈對著心愛女兒說:「如果妳真的很痛苦的話,就去神的身邊當個小天使,媽媽可以好好照顧自己,不要擔心。」我的眼淚就奔流不止。當年母親被醫師宣告可能要回到神的身邊時,我同樣也是依偎在媽媽的身旁淌著淚、說著同樣的話……。為什麼自己如此私密的生命經歷,會變成電影裡的情節對白?於是,我當起《 BIG 》的包場主,看了近 20 次依舊深受感動,期待藉由我的包場,能讓更多親子與師生珍惜生命裡的每分每秒,一起在電影中被療癒並獲得釋放,然後帶著洗滌後的身心靈持續邁開大步繼續向前。

為什麼本書最後一章要設計為「創愛」?因為當我們學會了愛,那麼縱使受傷,也有能力在創傷中慢慢復原,並且更懂得珍惜相遇之情,進而創造更多療癒彼此的力量,把愛繼續傳遞下去……

就如同電影《星際效應》裡的經典金句:「『愛』才是真正能穿越時空的唯一解答。」( Love is the one thing that transcends time and space. )

目次

推薦序 用電影做為溝通渠道,即時回應孩子的情感需求/冷彬
推薦序 用電影開啟探索愛的旅程,擁抱幸福人生/劉清彥
推薦序 認識愛,討論愛,看見愛/藍偉瑩

好評推薦

自序 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前言 學會「愛人」,同時保有「自我」

CH1|自愛──學會自我認同,尊重彼此差異
善解人意就是最強的超能力
我們都是怪咖,我們拯救世界
成長的刺痛將會成為生根的養分
看見內在的聲音,聽見形影的物語
為孩子許一個愛與平等的未來
每個人都值得擁有偉大的愛
★ 延伸片單特搜:自愛篇

CH2|尋愛──理解愛的需求,累積愛的能力
用腳尖征服世界,用勇氣找回初心
因為愛讓自己成為更好的人
發現自己與別人的內在美
失去與獲得都是人生的一體兩面
打開你我的心門,迎向彩色的未來
記錄感動瞬間,珍藏溫暖人間
★ 延伸片單特搜:尋愛篇

CH3|觀愛──建立性平意識,理性面對情感
穿梭虛實世界,重啟未來人生
網戀變詐騙,真心換絕情
網路異色小說掀起家庭校園的風暴
當最浪漫的事變成一場情感的教訓
因為愛你,就能獨自占有你?
婚姻的性別角色竟是角力的戰場
★ 延伸片單特搜:觀愛篇

CH4|望(忘)愛──在付出中明白想望,在創傷後療癒重生
小小心靈如何接受家庭的不完美
被囚禁的靈魂渴望關愛與陪伴
在平行時空中找回生命本質
迷失的星星找到自己的路
下一個戀人撫慰受傷的心靈
現在和永遠 你依然是那個人
★ 延伸片單特搜:望(忘)愛篇

CH5|錯愛──建立身體自主權,學會保護與求援能力
轉大人熊熊來 有陪伴不煩惱
小小的擁抱也能發揮強大的能量
生命的誕生成為人性的試煉
不要忘記從前,我們來自同一個地方
懷孕的迷途少女,性別平權正發聲
液態的事實,誰說的才是真相
★ 延伸片單特搜:錯愛篇

CH6|珍(真)愛──選擇自己所愛,把握珍愛所有
珍珠與芋圓,我們就是彼此的人
緣分千里一線牽,真情跨越陰陽兩界
穿梭時空的愛戀,只為再見你一面
命運的針線交織成幸福的圓圈
為追夢而分離,為珍愛而相惜
時光倒流是否讓人生圓滿無憾
★ 延伸片單特搜:珍(真)愛篇

CH7|創愛──體現愛的多元樣貌,創造更多能量與幸福
非典型非血緣,創造愛的本質
和動物家人一起療癒悲傷
巨星的慈愛善念永留絕代芳華
破除性別框架,讓愛多元交融
開門與關門盡是生命的輪轉
活著就是最好的禮物、分享就是最大的幸福
★ 延伸片單特搜:創愛篇

112部特搜片單索引
Plus推薦節目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432
庫存:3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