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 讀者口碑推薦,暢銷增訂版全新上市
★ 戰場、商場、官場、情場——世事如棋,均有所披露;奇事、奇情、奇計、奇謀——縱橫捭闔,無不包容其中。
★ 知識性、趣味性和啟發性,可供讀者研究前人豐富的謀略遺產,平添閱讀休閒之樂趣。
■ 內容詳實,邏輯性強,脈絡清晰,既可為專業歷史探討亦可為休閒讀本。
本書中的故事是以獨特的視角,用故事體裁,說古道今,評時論事,以清新的文筆,動人的情節,深邃的哲理,嚴密的邏輯,講一則故事,介紹一種智謀,點撥一點道理,融知識性、哲理性、故事性、趣味性於一體。既可供讀者研究前人豐富的謀略遺產,啟迪智慧,增長才幹,亦可供人們隨意翻閱,平添閱讀休閒之樂趣。
■ 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幫助讀者完整的瞭解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國的智謀學深邃廣袤,上下幾千年,縱橫數萬里,本書中的故事大多取材於經史典籍,也有一部分採自稗官野史,集中展現了古代中國人在治國安邦、治軍用兵、斷案決訟、平定動亂、經營產業、為人處世等方面的高度智慧,許多歷史事件中都鍥刻著古人的聰明才智和文韜武略。
■ 掌握中華文化的精髓,簡單扼要地勾勒出中國歷史的發展。
中國是一個擁有五千年燦爛文明的古國,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中國傳統文化是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財富。歷史和文化需要一代一代去傳承,作為中華兒女,誰都希望瞭解和學習自己民族的文化歷史,古代文化中蘊涵著深刻的思想和智慧,可以開拓視野,昇華境界,豐富知識結構,實行多元啟迪,引發新的思考、探索和行動。
中華民族歷來是一個長於思辨、善於籌謀的智慧民族,我們的祖先曾以自己的聰明才智創造了光輝燦爛的中國古代文明。謀略是人類的智慧之花結出的果實,它是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知識的開拓、實踐經驗的積累,逐步昇華、豐富起來的。
作者簡介
王海洋
自由作家,研究中國古代的傳統謀略長達十餘年,對於中國文學、中國歷代典籍有很深的研究,尤其在歷史人物、歷史背景方面的看法,均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序
序言
中華民族歷來是一個長於思辨、善於籌謀的智慧民族,我們的祖先曾以自己的聰明才智創造了光輝燦爛的中國古代文明。謀略是人類的智慧之花結出的果實,它是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知識的開拓、實踐經驗的積累,逐步昇華、豐富起來的。在漫長的人類歷史長河中,從統軍作戰到治國興邦,從興辦企業到商品經營,從人際交往到體育競技……無時無處不閃爍著智謀之光。
謀略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一條妙計,可以贏得一場戰爭;一番謀劃,可以拯救一個國家;一則良策,可以成就一樁事業;一番心機,可以反敗為勝,化險為夷。從古至今,無論帝王將相,還是凡夫俗子;無論領袖人物,亦或芸芸眾生,無不倚重智謀,用心、鬥智、出奇、弄巧,去達到預定目的。
當今世界,伴隨著高科技、資訊時代的到來,競爭機制已被引進各行各業,大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為了求生存,爭發展,必須運用謀略;小到個人的為人處世、工作生活以及謀取成功之道,都離不開學習、研究和運用謀略。
中國的智謀學深邃廣袤,上下幾千年,縱橫數萬里,本書中的故事大多取材於經史典籍,也有一部分採自稗官野史,集中展現了古代中國人在治國安邦、治軍用兵、斷案決訟、平定動亂、經營產業、為人處世等方面的高度智慧,許多歷史事件中都鍥刻著古人的聰明才智和文韜武略。
本書內容豐富多彩,妙趣橫生,凡著名的古代智謀故事都儘量收進,戰場、商場、官場、情場——世事如棋,均有所披露;奇事、奇情、奇計、奇謀——縱橫捭闔,無不包容其中。我們可以從中看到古人如何振興國家、統軍作戰,如何克敵制勝、贏得生存,如何不失靈活機變地施展手段,顧全大局。一則則飽含前人智慧謀略的故事,彙聚成見微知著、借古鑑今的智庫,讀之,不僅會對歷史事件的橫經縱緯有所瞭解,而且還能對其中的是非成敗之由有所認識,進而啟迪思考,增長才幹,增強應變能力,切實地引導自己的人生。
書中人物雖然不乏油奸巨滑的小人,但更多的是德才兼備的賢者,這些人胸懷大志,學貫古今,通達事理,且能出以公心,所以才能扭危局,勝險惡,處事嚴謹得體。正所謂大聰明者往往是大老實人,大智來源於大度大勇。
本書中的故事很少空發議論,而是以獨特的視角,用故事體裁,說古道今,評時論事,以清新的文筆,動人的情節,深邃的哲理,嚴密的邏輯,講一則故事,介紹一種智謀,點撥一點道理,融知識性、哲理性、故事性、趣味性於一體。既可供讀者研究前人豐富的謀略遺產,啟迪智慧,增長才幹,亦可供人們隨意翻閱,平添閱讀休閒之樂趣。
目次
序言
第一章:為人篇
第二章:處世篇
第三章:制勝篇
第四章:應變篇
第五章:拯危篇
第六章:敏悟篇
第七章:膽識篇
第八章:商智篇
第九章:慧童篇
第十章:能言篇
書摘/試閱
劉備忠義服徐庶
三國時期,劉備委身於荊州劉表,曹操意欲奪取荊州,派大將曹仁率領三萬大軍向劉備的駐地新野浩浩蕩蕩殺來。
當時,曹軍的兵力是劉備的十倍,但劉備在謀士徐庶的幫助下,多次率軍將曹軍打得丟盔棄甲。曹操認為劉備一定得到了高人的輔佐,經多方打探後才知道,原來是徐庶在為劉備出謀劃策。
曹操便決定把徐庶攬到自己這邊來,他知道徐庶為人忠孝,幼年喪父,現只有老母在堂無人侍奉,便差人將徐母騙至許都,令徐母寫信招降徐庶。
在遭到徐庶母親的嚴詞拒絕之後,曹操偽造徐母手筆,寫了封信送到新野,叫徐庶趕來伺候左右。徐庶見信後,思念母親安危,於是哭著向劉備辭行。
劉備深知,徐庶精通兵法,此番一別,可能再也無緣相見,這樣一位出色謀士的離去不僅是自己事業上的損失,而且很有可能成為曹操的左膀右臂。
但是,他也知道拉攏人才,首先要尊重人才,自己只能做以仁感人的君子,而不能作強奪的小人,於是劉備不僅沒有強留,反而流淚勸慰徐庶:「你母親是你的至親,你儘管前去,不必掛念我劉備。」
孫乾等人對劉備說:「徐庶是天下奇才,又知我軍虛實,今天如果放他走,日後肯定為曹操所用,不如現在留住他,如果曹操將其母殺害,他必定想為母報仇,盡全力輔佐你與曹操爭雄。」
劉備急忙說道:「不行!使人殺其母,而我用其子,是不仁;將他留下不讓他走,絕了他母子相見的機會,是不義。我不能做這種不仁不義的事。」
因此劉備備酒為徐庶餞行,二人相對而泣。
馬至長亭,劉備又下馬相送,劉備的這些行動,令徐庶深為感動。當即向劉備表示,此去曹營,縱使曹操相逼,也絕不為其獻謀劃策。
劉備又諄諄叮囑徐庶到曹操那裡以後盡心侍奉老母,不要掛念自己。
徐庶揮淚上馬,同時,告訴劉備,他有一好友,住在襄陽城外二十里的隆中,此人有經天緯地之才,正好為劉備所用。說罷疾馳而別。徐庶去後,劉備三顧茅廬,將徐庶舉薦的諸葛亮成功請出山來。
而徐庶來到曹營後,其母才知道是曹操用計把徐庶騙來的,懊悔萬分,對徐庶大加痛罵,並趁徐庶不注意時,自縊而死。徐庶喪母之後,始終奉行自己的承諾,終生沒有為曹操出過一謀一策。
智謀點評
能讓徐庶「身在曹營心在漢」,劉備憑的就是「仁義」兩字。以錢奴人最直接,但不會有很好的效果,而以「仁義」奴人,則無人能脫其掌握。
不納忠言,惹禍上身
三國時期,劉備駐紮在荊州,益州劉璋準備派人迎接劉備入蜀。主簿黃權聽說後,憤怒地對劉璋說:「把柴草放在炭火上,就一定會燃燒起來。等到被水淹時再叫船來,後悔也晚了。劉備聲望顯赫,如今迎接他來,如果他作為你的部下,他受到這樣委屈的待遇,心中就一定會不滿意。如果用國賓的禮儀對待他,一國又不能允許有兩個國君。假如客人感到像泰山那樣安穩,那麼主人就會有危機。因此應當將所有關口封閉,等待國內安定。」
從事王累也進言說:「兩座高峻的山不能夠重合,兩條大河也不能相容,兩個顯貴也不能同時存在,兩種勢力不能兼併,假如硬將二者合在一起,則一定會爭個分曉。」
劉璋對他們的話都不聽。
後來,劉備派兵襲擊劉璋,劉璋從事鄭度是個有計謀的人,從容地對劉璋說:「劉備從遠處率軍襲擊我們,他的兵力不滿一萬人,戰士們不是全部都依附他,野蔬是糧食,軍中沒有車馬及重型兵器。不如把巴西的百姓全部趕到涪水西邊,糧食全部燒光,再深溝壁壘,靜待戰機。他若挑戰我們就不理睬,時間長了沒有援資,不到一百天就會自己跑掉,等他撤走時就去襲擊他,一定能將他打敗。」
劉備聽說後,十分憎恨,對法正說:「如果鄭度的計謀得到實施,我的事情就會完了。」
法正說:「劉璋不會採納的,請大人放心。」
後來果然如法正所料,劉璋對部眾說:「我聽說過趕走敵人以安撫百姓,沒有聽說過趕走百姓為了躲避敵人。」
於是免去了鄭度的官職,並且不採納他的計策。這樣,劉備得以率軍長驅直入,劉璋無奈,只得出城投降。
劉備佔領成都後,召見鄭度,對他說:「劉璋那時若用了你的計策,我的頭恐怕該懸掛在成都城門上了。」因此把鄭度當作賓客對待,說:「你就是我的廣武君啊。」
智謀點評
忠言逆耳利於行,對於忠貞正直的建議,我們應該虛心採納。唐太宗能納魏徵言,國家方能長治久安,劉璋不聽忠言,以致最後土地百姓都失去了。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