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徙与重构:中国“舆论场”研究二十年(電子書)
商品資訊
ISBN:9787520111416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2017/12/01
裝訂:電子書
商品碼:2222221036141
定價
:NT$ 540 元優惠價
:70 折 378 元
閱讀器:書紐電子書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11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設立跨行政區劃法院是新時代中國司法改革中的開創性議題。從跨行政區劃法院的初期的試點到之後部分改革舉措的推開,這一改革議題頂層設計的強化,為我們描繪了未來新型法院體系的理想圖景,而相關改革實踐的深入,也創造了我國法院改革的新格局和新氣象。本書對這一議題進行探討,並從歷史、比較的視角對議題加以審視,則不僅在於契合時勢,還在於切入法院改革深層,在新的系統性、全域性的立場上為推進改革謀計獻策。
作者簡介
張淑華,河南新密人。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 博士生導師, 副院長。2008 年博士畢業于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2010~2014 年在中國傳媒大學傳播研究院在職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獲河南省五一勞動獎章、河南省教學標兵、河南省優秀社科學者等多項榮譽。近5 年主持國家社科項目1 項,教育部項目1 項,其他省部級項目3 項。出版學術著作4 部,發表論文30 余篇,對新媒體傳播和網絡輿論有較多關注。
王佳林,鄭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博士研究生。
李凌凌,鄭州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王佳林,鄭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博士研究生。
李凌凌,鄭州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目次
第一部分 分散表達與凝聚共識:前十年成果擷集
(1998)增強新聞報道對社會輿論的影響力【南振中】
(1999)“病理標本”與輿論場
——寫作《140萬雙襪子的命運》的感想【余蘭生】
(2000)輿論場效應的利用及調適【熊志超】
(2001)電視談話節目如何營造輿論場【吳玉蘭】
(2003)把密切聯系群眾作為改進新聞報道的著力點
——對“三貼近”本質和核心的思考【南振中】
(2004)尋求“媒體輿論場”與“口頭輿論場”最大重合度
【新華社“輿論引導有效性和影響力研究”課題組】
(2005)《決策》欄目對“輿論場”的借鑒【李 楊】
(2006)新聞報道要對公眾輿論進行導航
——關于把“兩個輿論場”統一起來的思考【魯蘭洲】
(2007)以媒體為支點的三個輿論場整合探討【劉九洲 付金華】
第二部分 新媒體熱詞與研究熱點:新語境下的五年
(2009)中國語境下的網絡“輿論場”【胡 泳】
(2010)網絡輿論場的構成及其研究方法探析
——試述西方學者的“場”論對中國網絡輿論場研究帶來的啟示【余秀才】
(2011)虛擬輿論場:政府怎樣發揮主場優勢【陳力丹】
(2011)當前中國輿論場的宏觀觀察【張濤甫】
(2011)人民網評之一:打通“兩個輿論場”
——善待網民和網絡輿論【人民網輿情監測室】
(2011)人民網評之二:為“網絡問政”喝彩
——善待網民和網絡輿論【人民網輿情監測室】
(2011)人民網評之三:對話“意見領袖”
——善待網民和網絡輿論【人民網輿情監測室】
(2011)人民網評之四:網絡輿論的“生態治理”
——善待網民和網絡輿論人民網輿情監測室
(2011)人民網評之五:網民、人民和公民
——善待網民和網絡輿論【人民網輿情監測室】
(2011)官方民間輿論場異同剖析【童 兵】
(2012)從“威權輿論”到“權威輿論”
——“微時代”主流輿論的解構與重振【周廷勇】
(2012)@人民日報:對接兩個輿論場的有益嘗試【明廷棟 王 琪 沈 陽】
(2012)“兩個輿論場”的由來和融通之道【祝華新】
(2012)求解“兩個輿論場”的最大公約數
——自媒體時代黨報創新實踐的“集體性自覺”【趙 兵 李建春】
(2012)2012年新媒體熱詞【鄧 瑜】
第三部分 理論思辨與實踐總結:最近五年成果匯集
(2013)“兩個輿論場”若干歧義的破解【劉建明】
(2013)論具有中國特色輿論場之構建【何溢誠】
(2013)“穿越”在兩個輿論場【盧新寧】
(2013)主流媒體微博:如何打通“兩個輿論場”【王君超】
(2013)以議題設置推動“兩個輿論場”共振
——以《南方日報》九論九策報道為例【曾 妮 姚燕永 姜玉龍】
(2014)集合傳播權與謙抑性原則
——解析社會化媒體時代的“兩個輿論場”【支庭榮】
(2014)從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看兩個輿論場的打通【石艷紅】
(2014)簡論“兩個輿論場”的內涵與價值【張 征 陳海峰】
(2014)打通兩個輿論場,傳統媒體能有所作為【王 悅 范以錦】
(2014)在輿論場的融合中重新發現社會【曹 林】
(2014)如何塑造媒體融合時代的新型主流媒體與現代傳播體系?
【朱春陽 劉心怡 楊 海】
(2015)2014年:兩個輿論場共識度明顯提高【人民網輿情監測室】
(2015)微信時代民間輿論場的建構與輿論引導策略
——以“APEC藍”在民間輿論場的發酵過程為例【郭 英 劉東建】
(2015)后媒體時代的兩個輿論場【魏武揮】
(2015)我國“兩個輿論場”研究現狀之述評
——基于2003-2014期刊論文的分析【張 露】
(2016)互聯網時代輿論引導范式的新思考【張志安 張美玲】
(2016)關于網絡輿論場供給側改革的幾點思考
——基于網絡輿情生態的復雜性原理【喻國明】
(2016)論潛在輿論和潛在輿論場及其引導【童 兵 王 宇】
(2016)輿論場結構演化論【李后強 彭 劍 李賢彬】
(2016)社會化傳播背景下輿論場的重構【李凌凌】
(2017)2016年網絡輿論場觀察【東 鳥】
(2017)在全媒體輿論場構筑我們的“主流敘述”【盧新寧】
后記【張淑華】
(1998)增強新聞報道對社會輿論的影響力【南振中】
(1999)“病理標本”與輿論場
——寫作《140萬雙襪子的命運》的感想【余蘭生】
(2000)輿論場效應的利用及調適【熊志超】
(2001)電視談話節目如何營造輿論場【吳玉蘭】
(2003)把密切聯系群眾作為改進新聞報道的著力點
——對“三貼近”本質和核心的思考【南振中】
(2004)尋求“媒體輿論場”與“口頭輿論場”最大重合度
【新華社“輿論引導有效性和影響力研究”課題組】
(2005)《決策》欄目對“輿論場”的借鑒【李 楊】
(2006)新聞報道要對公眾輿論進行導航
——關于把“兩個輿論場”統一起來的思考【魯蘭洲】
(2007)以媒體為支點的三個輿論場整合探討【劉九洲 付金華】
第二部分 新媒體熱詞與研究熱點:新語境下的五年
(2009)中國語境下的網絡“輿論場”【胡 泳】
(2010)網絡輿論場的構成及其研究方法探析
——試述西方學者的“場”論對中國網絡輿論場研究帶來的啟示【余秀才】
(2011)虛擬輿論場:政府怎樣發揮主場優勢【陳力丹】
(2011)當前中國輿論場的宏觀觀察【張濤甫】
(2011)人民網評之一:打通“兩個輿論場”
——善待網民和網絡輿論【人民網輿情監測室】
(2011)人民網評之二:為“網絡問政”喝彩
——善待網民和網絡輿論【人民網輿情監測室】
(2011)人民網評之三:對話“意見領袖”
——善待網民和網絡輿論【人民網輿情監測室】
(2011)人民網評之四:網絡輿論的“生態治理”
——善待網民和網絡輿論人民網輿情監測室
(2011)人民網評之五:網民、人民和公民
——善待網民和網絡輿論【人民網輿情監測室】
(2011)官方民間輿論場異同剖析【童 兵】
(2012)從“威權輿論”到“權威輿論”
——“微時代”主流輿論的解構與重振【周廷勇】
(2012)@人民日報:對接兩個輿論場的有益嘗試【明廷棟 王 琪 沈 陽】
(2012)“兩個輿論場”的由來和融通之道【祝華新】
(2012)求解“兩個輿論場”的最大公約數
——自媒體時代黨報創新實踐的“集體性自覺”【趙 兵 李建春】
(2012)2012年新媒體熱詞【鄧 瑜】
第三部分 理論思辨與實踐總結:最近五年成果匯集
(2013)“兩個輿論場”若干歧義的破解【劉建明】
(2013)論具有中國特色輿論場之構建【何溢誠】
(2013)“穿越”在兩個輿論場【盧新寧】
(2013)主流媒體微博:如何打通“兩個輿論場”【王君超】
(2013)以議題設置推動“兩個輿論場”共振
——以《南方日報》九論九策報道為例【曾 妮 姚燕永 姜玉龍】
(2014)集合傳播權與謙抑性原則
——解析社會化媒體時代的“兩個輿論場”【支庭榮】
(2014)從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看兩個輿論場的打通【石艷紅】
(2014)簡論“兩個輿論場”的內涵與價值【張 征 陳海峰】
(2014)打通兩個輿論場,傳統媒體能有所作為【王 悅 范以錦】
(2014)在輿論場的融合中重新發現社會【曹 林】
(2014)如何塑造媒體融合時代的新型主流媒體與現代傳播體系?
【朱春陽 劉心怡 楊 海】
(2015)2014年:兩個輿論場共識度明顯提高【人民網輿情監測室】
(2015)微信時代民間輿論場的建構與輿論引導策略
——以“APEC藍”在民間輿論場的發酵過程為例【郭 英 劉東建】
(2015)后媒體時代的兩個輿論場【魏武揮】
(2015)我國“兩個輿論場”研究現狀之述評
——基于2003-2014期刊論文的分析【張 露】
(2016)互聯網時代輿論引導范式的新思考【張志安 張美玲】
(2016)關于網絡輿論場供給側改革的幾點思考
——基于網絡輿情生態的復雜性原理【喻國明】
(2016)論潛在輿論和潛在輿論場及其引導【童 兵 王 宇】
(2016)輿論場結構演化論【李后強 彭 劍 李賢彬】
(2016)社會化傳播背景下輿論場的重構【李凌凌】
(2017)2016年網絡輿論場觀察【東 鳥】
(2017)在全媒體輿論場構筑我們的“主流敘述”【盧新寧】
后記【張淑華】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