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世紀禮學考證的思想活力:禮教論爭與禮秩重省
商品資訊
系列名:專刊
ISBN13:9786267322512
出版社: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
作者:張壽安
出版日:2023/04/01
裝訂/頁數:平裝/512頁
規格:21cm*15cm*2.5cm (高/寬/厚)
版次:2
定價
:NT$ 720 元優惠價
:90 折 648 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30個工作天)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19 點
商品簡介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本書討論十八世紀的禮學思想,一方面關注清儒禮學思想與宋明天理觀念下禮思想之間的差異,包括原則面與制度面,以觀察十八世紀禮學思想在前近代史脈絡裡所可能出現之突破。一方面更注目十八世紀知識界對宗法秩序和宗法理念所提出的質疑,這些質疑留下極大的開放空間,令回應成為舊知識轉型與新知識援引的多向可能。本書分別從明清禮學轉型、親親尊尊二系並列、為人後、嫂叔服制和婚禮五個議題,對清代禮學之特質進行討論。撮要而言:「親親尊尊」挑戰的是程朱理學「天理」觀念下的「尊尊」獨尊,然內裡質疑的卻是何謂「君權」?「為人後」訴求的是「親親」價值的提昇,使與尊尊等列;然內裡焦慮的,則是如何維持「政統」之獨立?使宗統不犯君統。「嫂叔服制」質疑的是「兄公弟妻」之間的情義表達?底子裡挑戰的則是「男女別嫌」觀念界域之重新界定。「成婦?成妻?」解答了無合體即無夫婦、無夫婦即無婚姻,反對「室女守貞」;然內裡攻擊的卻是視「成婦重於成妻」的家族式婚姻觀念,為男女人倫之情欲求得伸張。清代禮學復興,對儒學思想而言,不只是理學轉型,更是禮學轉型。禮學成為十八世紀以降儒學思想的主軸,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它揭示了儒學思想的另一種型態:經驗界的秩序。這種直指經驗世界之秩序安排的思想,因其兼具理念與形式,故在展開時,與理學產生必然之歧異。禮與理對話,成為儒學思想的另類交鋒。此一儒學型態的開拓,不僅能解答學界極為關切的「禮教議題」,更能呈現禮經(經典詮釋)、禮制(歷代律令)、和禮俗(各地風俗)三度空間在歷史時間脈絡裡交互影響的複雜互動,從而為儒學思想史展開人倫日用經驗面向的另一章。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