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佛陀(電子書)
商品資訊
定價
:NT$ 280 元閱讀器:書紐電子書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8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序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見賢思齊,從善如流
成就和佛陀同樣的品質
對於佛弟子而言,「皈依三寶」似乎再熟悉不過。事實上,皈依除了儀式,本身也是重要的修行方式,是貫穿整個成佛的修行。本書中,從皈依三寶在修學佛法中的地位、皈依之因和皈依的選擇、認識三寶、如何皈依、皈依的正行等八個方面展開闡述,引導大家全面了解皈依。
在我們這個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可說是佛教的源頭,也是皈依的根本。想要建立正信,就要從認識佛陀開始。
佛陀曾經和我們一樣,對生死充滿困惑。為了解決這些問題,開始走上修行道路。對於每一位佛弟子來說,這些修學經歷並不是故事,而是我們學習、模仿、追隨的榜樣。學佛到底學什麼?簡單地說,就是學習佛陀的言教和行為。
對於佛陀採用的修行方法,我們要了解他為何這麼做,解決的問題是什麼,現代人又該如何仿效?只有這樣,才能真切體會到,我們經常稱念的「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中,那個「本師」的深意所在。
濟群法師透過對佛陀生平的介紹,圍繞佛陀的出家、求道、降魔、成道、說法等歷程,和大家一起走近佛陀,認識這位兩千多年前在菩提樹下證道的覺者,認識他所親證並宣說的真理。
成就和佛陀同樣的品質
對於佛弟子而言,「皈依三寶」似乎再熟悉不過。事實上,皈依除了儀式,本身也是重要的修行方式,是貫穿整個成佛的修行。本書中,從皈依三寶在修學佛法中的地位、皈依之因和皈依的選擇、認識三寶、如何皈依、皈依的正行等八個方面展開闡述,引導大家全面了解皈依。
在我們這個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可說是佛教的源頭,也是皈依的根本。想要建立正信,就要從認識佛陀開始。
佛陀曾經和我們一樣,對生死充滿困惑。為了解決這些問題,開始走上修行道路。對於每一位佛弟子來說,這些修學經歷並不是故事,而是我們學習、模仿、追隨的榜樣。學佛到底學什麼?簡單地說,就是學習佛陀的言教和行為。
對於佛陀採用的修行方法,我們要了解他為何這麼做,解決的問題是什麼,現代人又該如何仿效?只有這樣,才能真切體會到,我們經常稱念的「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中,那個「本師」的深意所在。
濟群法師透過對佛陀生平的介紹,圍繞佛陀的出家、求道、降魔、成道、說法等歷程,和大家一起走近佛陀,認識這位兩千多年前在菩提樹下證道的覺者,認識他所親證並宣說的真理。
作者簡介
濟群法師
童真入道,出家四十餘載。為溈仰宗第十代傳人、斯里蘭卡佛教與巴利語大學榮譽文學博士、中國社科院特約研究員及多所大學客座教授。
1980年就讀於中國佛學院,隨後於閩南佛學院、戒幢佛學研究所等地任教。從事教育幾十年來,對如何有效修學,有著深入的觀察、思考和實踐。由此,提出修學五大要素,創建三級課程體系,令無數學人蒙益。
1992年起,面向社會及高校舉辦講座,開中國內地弘法之先,法音流布海內外。同時筆耕不輟,出版「智慧人生、修學引導、以戒為師」等叢書四百多萬字。以純正的佛法知見,剖析社會問題,釐清修學誤區,提出切實的解決之道。
相關著作:《尋找心的本來》《菩提心與普賢行願》《菩提大道:《菩提道次第略論》講記(全套三冊不分售)》《道次第之道》《超越「二」的智慧:《金剛經》探微》
童真入道,出家四十餘載。為溈仰宗第十代傳人、斯里蘭卡佛教與巴利語大學榮譽文學博士、中國社科院特約研究員及多所大學客座教授。
1980年就讀於中國佛學院,隨後於閩南佛學院、戒幢佛學研究所等地任教。從事教育幾十年來,對如何有效修學,有著深入的觀察、思考和實踐。由此,提出修學五大要素,創建三級課程體系,令無數學人蒙益。
1992年起,面向社會及高校舉辦講座,開中國內地弘法之先,法音流布海內外。同時筆耕不輟,出版「智慧人生、修學引導、以戒為師」等叢書四百多萬字。以純正的佛法知見,剖析社會問題,釐清修學誤區,提出切實的解決之道。
相關著作:《尋找心的本來》《菩提心與普賢行願》《菩提大道:《菩提道次第略論》講記(全套三冊不分售)》《道次第之道》《超越「二」的智慧:《金剛經》探微》
序
自序
說到修行,人們多半會想到念佛、持戒、禪修,卻不知道,皈依也是要修的。皈依,是學佛的開始,也是信仰的基礎。當今教界,僧俗二眾都有信仰淡化的現象。究其原因,正是對皈依認識不足,沒能在皈依後進一步修習。任何關係都需要維護,信仰也是同樣。唯有不斷憶念,才能讓三寶在心中扎根。
很多寺院會根據自身條件舉辦弘法活動,或誦讀經典,或禮佛拜懺,或引導禪修,但往往缺少常規的宗教生活。我們知道,基督徒每週要到教堂做禮拜。對信眾來說,由此產生的歸屬感非常重要。
我覺得,佛教界也要根據現代人的作息,在傳統的初一、十五外,安排更多的週末活動,才能使社會大眾,尤其是年輕人,有機會走進道場。更重要的,是以他們喜聞樂見的方式來接引。
基於這一想法,我編寫了「週日皈依共修儀軌」,希望寺院能在週日開展共修。儀軌包括「唱三寶歌、法師開示、發心、懺悔、供養、唱誦三皈依、靜坐、讀誦健康生活五大信念、修四無量心和迴向」,涵蓋信仰建設的基礎要素。如果信眾每週來到寺院後,都有機會聽聽佛法,修修皈依,談談心得,再做點利他善行,就會使信仰落地,成為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如此,三寶在心目中的地位也會與日俱增。
圍繞皈依的修行,我又寫了《皈依修學手冊》。很多人雖已皈依,但往往是糊裡糊塗地參加儀式,只記得法會很隆重,場面很莊嚴,卻不清楚為什麼要皈依?皈依的重點在哪裡?怎樣才能得到皈依體?皈依後的學處又有哪些?書中,從皈依三寶在修學佛法中的地位、皈依之因和皈依的選擇、認識三寶、如何皈依、皈依的正行等八個方面展開闡述,引導大家全面了解皈依。認識到位了,才能如法皈依,獲得皈依體。
南傳和藏傳都重視皈依修行,在漢傳佛教中,雖把三皈列入早晚功課,但只有簡單幾句,很少引起重視。將皈依作為專門的修行內容,還是新生事物。二〇〇四年,我開始宣導皈依共修。最早在廈門南普陀寺、蘇州戒幢律寺舉辦,每週一次。同時,我還在各地積極宣說皈依及相關修行的重要性。
帶領大家修習皈依,成為我相當一段時間的弘法重點。每當大家一起唱誦「南無布達耶、南無達瑪耶、南無僧伽耶⋯⋯」時,對三寶的聲聲呼喚,真切憶念,常常讓參與者熱淚盈眶。
漢傳佛教中,大家最熟悉的是阿彌陀佛和觀音菩薩。歷史上,還有過「家家阿彌陀,戶戶觀世音」的盛況。這可能是因為前者管死,後者管生,關乎人生大事。但要知道,在我們這個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才是佛教的源頭,也是皈依的根本。我們想要建立正信,還得從認識佛陀開始。
所以,我一直希望能在佛誕日開展相關教育,引導大家深入了解佛陀和他所說的法。憶佛,學佛,
行佛所行,才是對佛陀最好的紀念。傳統的浴佛法會雖然隆重,但對信眾來說,除了能感受到宗教氛圍,往往不了解其中內涵。本書關於佛誕日的開示,以及「走近佛陀,認識佛法」等內容,便是這些倡導的產物。
二〇一二年,我帶領菩提書院骨幹到印度朝禮聖蹟。這是一次走近佛陀的旅程,當我踏上這片土地,佛陀行腳、說法、度眾的場景,彷彿盡在眼前,讓我得到極大的加持。正如智者大師所說:「靈山一會,儼然未散。」此次朝聖,成為我發心住持正法、荷擔如來家業的新開端。朝聖途中,每到一地,我都有相關開示。書中收錄的〈水清月現〉,便是其中之一。
事實上,每一次修習皈依,每一次憶念佛陀,同樣是心靈的朝聖之旅。在這裡,可以和佛陀相遇,和菩薩同行!
二〇二三年春寫於阿蘭若
說到修行,人們多半會想到念佛、持戒、禪修,卻不知道,皈依也是要修的。皈依,是學佛的開始,也是信仰的基礎。當今教界,僧俗二眾都有信仰淡化的現象。究其原因,正是對皈依認識不足,沒能在皈依後進一步修習。任何關係都需要維護,信仰也是同樣。唯有不斷憶念,才能讓三寶在心中扎根。
很多寺院會根據自身條件舉辦弘法活動,或誦讀經典,或禮佛拜懺,或引導禪修,但往往缺少常規的宗教生活。我們知道,基督徒每週要到教堂做禮拜。對信眾來說,由此產生的歸屬感非常重要。
我覺得,佛教界也要根據現代人的作息,在傳統的初一、十五外,安排更多的週末活動,才能使社會大眾,尤其是年輕人,有機會走進道場。更重要的,是以他們喜聞樂見的方式來接引。
基於這一想法,我編寫了「週日皈依共修儀軌」,希望寺院能在週日開展共修。儀軌包括「唱三寶歌、法師開示、發心、懺悔、供養、唱誦三皈依、靜坐、讀誦健康生活五大信念、修四無量心和迴向」,涵蓋信仰建設的基礎要素。如果信眾每週來到寺院後,都有機會聽聽佛法,修修皈依,談談心得,再做點利他善行,就會使信仰落地,成為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如此,三寶在心目中的地位也會與日俱增。
圍繞皈依的修行,我又寫了《皈依修學手冊》。很多人雖已皈依,但往往是糊裡糊塗地參加儀式,只記得法會很隆重,場面很莊嚴,卻不清楚為什麼要皈依?皈依的重點在哪裡?怎樣才能得到皈依體?皈依後的學處又有哪些?書中,從皈依三寶在修學佛法中的地位、皈依之因和皈依的選擇、認識三寶、如何皈依、皈依的正行等八個方面展開闡述,引導大家全面了解皈依。認識到位了,才能如法皈依,獲得皈依體。
南傳和藏傳都重視皈依修行,在漢傳佛教中,雖把三皈列入早晚功課,但只有簡單幾句,很少引起重視。將皈依作為專門的修行內容,還是新生事物。二〇〇四年,我開始宣導皈依共修。最早在廈門南普陀寺、蘇州戒幢律寺舉辦,每週一次。同時,我還在各地積極宣說皈依及相關修行的重要性。
帶領大家修習皈依,成為我相當一段時間的弘法重點。每當大家一起唱誦「南無布達耶、南無達瑪耶、南無僧伽耶⋯⋯」時,對三寶的聲聲呼喚,真切憶念,常常讓參與者熱淚盈眶。
漢傳佛教中,大家最熟悉的是阿彌陀佛和觀音菩薩。歷史上,還有過「家家阿彌陀,戶戶觀世音」的盛況。這可能是因為前者管死,後者管生,關乎人生大事。但要知道,在我們這個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才是佛教的源頭,也是皈依的根本。我們想要建立正信,還得從認識佛陀開始。
所以,我一直希望能在佛誕日開展相關教育,引導大家深入了解佛陀和他所說的法。憶佛,學佛,
行佛所行,才是對佛陀最好的紀念。傳統的浴佛法會雖然隆重,但對信眾來說,除了能感受到宗教氛圍,往往不了解其中內涵。本書關於佛誕日的開示,以及「走近佛陀,認識佛法」等內容,便是這些倡導的產物。
二〇一二年,我帶領菩提書院骨幹到印度朝禮聖蹟。這是一次走近佛陀的旅程,當我踏上這片土地,佛陀行腳、說法、度眾的場景,彷彿盡在眼前,讓我得到極大的加持。正如智者大師所說:「靈山一會,儼然未散。」此次朝聖,成為我發心住持正法、荷擔如來家業的新開端。朝聖途中,每到一地,我都有相關開示。書中收錄的〈水清月現〉,便是其中之一。
事實上,每一次修習皈依,每一次憶念佛陀,同樣是心靈的朝聖之旅。在這裡,可以和佛陀相遇,和菩薩同行!
二〇二三年春寫於阿蘭若
目次
自序
認識佛陀,是最好的紀念
走近佛陀,認識佛法
一、出家
二、求道
三、降魔
四、成道
五、初轉法輪
六、四十五年說法的精髓
七、人天道、解脫道、菩薩道
八、結束語
水清月現
一、緣起緣滅
二、甘露之門
三、弘揚佛法
皈依修學手冊
一、皈依三寶在修學佛法中的地位
二、皈依之因和皈依的選擇
三、認識三寶
四、如何皈依
五、皈依的正行
六、皈依的學處
七、皈依的利益
八、皈依的修習
九、結束語
從住持三寶到自性三寶
一、皈依佛
二、皈依法
三、皈依僧
四、結束語
如何建立信仰
一、人類需要宗教信仰嗎?
二、為什麼信仰佛教
三、佛教信仰的建立
四、信仰的防護
五、信仰的增長
六、信仰的提升
七、結束語
宣導皈依共修的意義
一、唱三寶歌
二、法師開示
三、發心、懺悔、供養
四、觀察修
五、安住修
六、發願
七、迴向
認識佛陀,是最好的紀念
走近佛陀,認識佛法
一、出家
二、求道
三、降魔
四、成道
五、初轉法輪
六、四十五年說法的精髓
七、人天道、解脫道、菩薩道
八、結束語
水清月現
一、緣起緣滅
二、甘露之門
三、弘揚佛法
皈依修學手冊
一、皈依三寶在修學佛法中的地位
二、皈依之因和皈依的選擇
三、認識三寶
四、如何皈依
五、皈依的正行
六、皈依的學處
七、皈依的利益
八、皈依的修習
九、結束語
從住持三寶到自性三寶
一、皈依佛
二、皈依法
三、皈依僧
四、結束語
如何建立信仰
一、人類需要宗教信仰嗎?
二、為什麼信仰佛教
三、佛教信仰的建立
四、信仰的防護
五、信仰的增長
六、信仰的提升
七、結束語
宣導皈依共修的意義
一、唱三寶歌
二、法師開示
三、發心、懺悔、供養
四、觀察修
五、安住修
六、發願
七、迴向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