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三民出版.新書搶先報|最速、最優惠的新鮮貨報給你知!
家有憂鬱兒的父母陪伴指南:用理解與陪伴擁抱憂鬱的孩子
滿額折
家有憂鬱兒的父母陪伴指南:用理解與陪伴擁抱憂鬱的孩子
家有憂鬱兒的父母陪伴指南:用理解與陪伴擁抱憂鬱的孩子
家有憂鬱兒的父母陪伴指南:用理解與陪伴擁抱憂鬱的孩子
家有憂鬱兒的父母陪伴指南:用理解與陪伴擁抱憂鬱的孩子
家有憂鬱兒的父母陪伴指南:用理解與陪伴擁抱憂鬱的孩子
家有憂鬱兒的父母陪伴指南:用理解與陪伴擁抱憂鬱的孩子
家有憂鬱兒的父母陪伴指南:用理解與陪伴擁抱憂鬱的孩子
家有憂鬱兒的父母陪伴指南:用理解與陪伴擁抱憂鬱的孩子
家有憂鬱兒的父母陪伴指南:用理解與陪伴擁抱憂鬱的孩子
家有憂鬱兒的父母陪伴指南:用理解與陪伴擁抱憂鬱的孩子
家有憂鬱兒的父母陪伴指南:用理解與陪伴擁抱憂鬱的孩子
家有憂鬱兒的父母陪伴指南:用理解與陪伴擁抱憂鬱的孩子
家有憂鬱兒的父母陪伴指南:用理解與陪伴擁抱憂鬱的孩子
家有憂鬱兒的父母陪伴指南:用理解與陪伴擁抱憂鬱的孩子
家有憂鬱兒的父母陪伴指南:用理解與陪伴擁抱憂鬱的孩子
家有憂鬱兒的父母陪伴指南:用理解與陪伴擁抱憂鬱的孩子
家有憂鬱兒的父母陪伴指南:用理解與陪伴擁抱憂鬱的孩子
家有憂鬱兒的父母陪伴指南:用理解與陪伴擁抱憂鬱的孩子
家有憂鬱兒的父母陪伴指南:用理解與陪伴擁抱憂鬱的孩子
家有憂鬱兒的父母陪伴指南:用理解與陪伴擁抱憂鬱的孩子
家有憂鬱兒的父母陪伴指南:用理解與陪伴擁抱憂鬱的孩子
家有憂鬱兒的父母陪伴指南:用理解與陪伴擁抱憂鬱的孩子
家有憂鬱兒的父母陪伴指南:用理解與陪伴擁抱憂鬱的孩子
家有憂鬱兒的父母陪伴指南:用理解與陪伴擁抱憂鬱的孩子
家有憂鬱兒的父母陪伴指南:用理解與陪伴擁抱憂鬱的孩子
家有憂鬱兒的父母陪伴指南:用理解與陪伴擁抱憂鬱的孩子
家有憂鬱兒的父母陪伴指南:用理解與陪伴擁抱憂鬱的孩子
家有憂鬱兒的父母陪伴指南:用理解與陪伴擁抱憂鬱的孩子
家有憂鬱兒的父母陪伴指南:用理解與陪伴擁抱憂鬱的孩子

家有憂鬱兒的父母陪伴指南:用理解與陪伴擁抱憂鬱的孩子

商品資訊

定價
:NT$ 299 元
優惠價
79236
促銷優惠
13號悅讀日
庫存 > 10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7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父母,是孩子的靠山!

有憂鬱情緒的孩子,更需要父母的理解與陪伴!

親愛的父母們,

不要以為孩子會說話,就能如實表達自己的情緒,

孩子傳達出的非言語訊息,才是理解孩子的真正關鍵。

親愛的父母們,

一起看懂孩子沉默、叛逆、焦慮背後的祕密吧!

讓我們理解孩子的憂鬱,擁抱憂鬱的孩子,

讓父母成為孩子的最強後盾,

別在最燦爛的年華,造成最心痛的損失!

 

根據衛福部統計,

臺灣每年有約6千名的孩童因憂鬱症住院治療;

另一份全國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疾病流行病學調查中發現,

近三分之一的兒童有精神疾患需要專業評估;

自殺是12-17歲青少年第三大死因,也是18-24歲青年第二大死因。

 

這些驚人的數據,讓我們不得不正視孩童憂鬱症的問題。

 

本該是孩子最燦爛的年華,卻讓父母遭受最心痛的損失,

而這份遺憾,絕對可以透過早期發現來避免。

身為父母的你,如何及早發現孩子的憂鬱,陪伴他一起快樂成長?

 

▍看懂孩子沉默、叛逆、焦慮背後的祕密

□ 總說身體不舒服想請假,但醫生卻說身體無大礙。

□ 原本喜愛分享生活趣事,不知何時開始閉口不談。

□ 對任何事情都缺乏興趣,整天無所事事、晃來晃去。

□ 常常熬夜掛網,不願意離開房門,也不願意與人溝通。

□ 稍有不順心的事情,就會開始焦躁、暴怒,甚至動手動腳。

□ 在身上發現自殘痕跡,在包包發現從店家或他人偷來的財物。

 

這些狀況是不是很常見?

你是不是會認為孩子在鬧脾氣?

你是不是會覺得孩子進入青春期了,開始叛逆了?

其實孩子們的行為,都是沒有說出口的求救訊號!

如果這些行為持續兩周以上,就需要加以觀察是否疑有憂鬱症!

 

▍用理解與陪伴,擁抱憂鬱的孩子

根據下山教授多年的臨床經驗與研究,許多大齡孩童或成人的憂鬱症,在幼兒時期已有輕度傾向,若能在憂鬱傾向出現時,及時給予適當的陪伴與引導,可以改變某些憂鬱症,使其在未來成長與成年後的復發機率大為下降。

 

□ 關懷孩子,並同理孩子的情緒與潛意識想法。

□ 傾聽孩子的難受心情,表達對孩子的理解與支持。

□ 創造孩子能安心休息的環境,恢復身心活力。

□ 不要抱怨、斥責,也不要請孩子「加油」。

□ 耐心面對療程,過於焦急會使治療前功盡棄。

□ 進行心理諮商,必要時搭配藥物治療。

 

▍讓父母成為孩子的最強後盾

《家有憂鬱兒的父母陪伴指南:用理解與陪伴擁抱憂鬱的孩子》由日本東京大學臨床心理學教授下山晴彥編著,集結多年的臨床資訊,分析並歸結應對方式。帶領父母聽見孩子說不出口的憂鬱,看懂孩子的求救訊號。

 

□ 教導父母正確認識憂鬱症。

□ 引導父母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意義。

□ 提供父母陪伴與照顧憂鬱的孩子的方式。

□ 帶領父母尋求專家建議,一同走過憂鬱。

作者簡介

【作者介紹】
下山晴彥
■ 1957年出生於靜岡縣。
■ 東京大學教育心理學研究所,臨床心理學主任教授。
■ 曾任東京大學學生相談室心理輔導師、東京大學教育心理學助教、東京工業大學保健管理中心講師、牛津大學客座研究員、謝菲爾德大學客座研究員。
■ 目前任職於東京大學教育研究所心理學主任、臨床心理學主任教授。
■ 日本臨床心理學家資格認證協會臨床心理學家。
■ 2010年起在自己的研究室開始實施「孩童和青少年的『憂鬱』認知行動療法計畫」。
■ 2012年開始從事進行東京認知行動療法和東京發展˙家族商談中心的設立。

專業領域
■ 精神障礙(主要是焦慮症和情緒障礙)的認知行為療法。
■ 支持解決家庭和夫妻問題。
■ 支持憂鬱症重返工作。
■ 支持解決青少年與青年對學校拒絕和冷漠的問題(初中高中到大學生)。
■ 了解發育障礙和家庭支持。

【譯者介紹】
Mio
熱愛閱讀,喜歡日文,享受一個人在家的時光。立志成為全職譯者。

【作者序】

「小孩也會得憂鬱症喔!?」

聽到此一事實,大多數的人都會表示驚訝:「什麼?我以為只有大人才會得憂鬱症呢!」

在世界上,人們對小孩的普遍印象就是活潑好動、天真無邪,也許正因為如此,很少人能想像得到孩子沒精神又消沉的模樣。

即使是孩子的父母也是如此。為人父母的人很難相信小孩也會得憂鬱症,更別說是自己的寶貝孩子了,做家長的其實都不太願相信自己的小孩有罹患憂鬱症的可能性。

然而,研究已經證實了兒少憂鬱症的存在,而且日本所進行的一項調查更顯示,有7.8%的小學生和22.8%的國中生有憂鬱症的傾向。

我很希望那些不承認孩子有憂鬱症問題的家長,務必要改掉原本的觀念,因為若孩子得了憂鬱症,且家長沒發現的話,病情會隨著孩子成長而逐漸加重,最糟的情況還可能演變成自殺的悲劇。

這本《家有憂鬱兒的父母陪伴指南:用理解與陪伴擁抱憂鬱的孩子》,就是為了避免這類不幸事件發生,才特別為了家長(尤其是父母)編寫而成的。

《家有憂鬱兒的父母陪伴指南:用理解與陪伴擁抱憂鬱的孩子》的核心概念為「理解孩子的憂鬱,提早發現確實治療」,是聚焦在7歲至15歲孩子的憂鬱症問題編寫而成的。書中文字淺顯易懂,內容囊括了許多資訊,包含憂鬱症的概要、容易忽略孩子特有的憂鬱症徵兆、憂鬱症的各種原因、「認知行為治療」等療法,以及在康復的路上家人需要先知道的事……等。期盼各位能讀這本書。

 

下山晴彥

 

【推薦序】

憂鬱症是世衛組織預估二十一世紀威脅人類健康三大殺手之一,全球男性終其一生罹患憂鬱症的可能性是12%,女性則為20%。對成年人來說,「憂鬱症」已經不是新鮮話題,身邊難免會有親友正面臨這類困擾。而要提醒大人們注意的是兒童憂鬱症的症狀與傾向。國小孩子因為還不知道如何用言語表達心裡感受,只能透過哭鬧、發脾氣或身體某部位不舒服來反映感覺。而往往因為查不出生理的問題,讓大人誤會是孩子在鬧脾氣,有時反而造成反效果。

在眾多身心症狀中,憂鬱症只要早期發現、早期進行配套的身心科與諮商治療,其實相對來說是比較容易恢復正常生活的。在我諮商實務中,常會發現,處於憂鬱狀態的成人,很多起源往往從國小、國中時,就開始有適應不良現象或事件,當下沒有被妥當處理好,愈往後就愈滾愈大,造成高中、大學、就業階段時的憂鬱。而國小的不適應與壓力,嚴重的,往往在五、六年級或升上國中後,開始爆發,造成蹺家、拒學、自我傷害、自殺等外顯行為現象。

《家有憂鬱兒的父母陪伴指南:用理解與陪伴擁抱憂鬱的孩子》是一本跟父母聊憂鬱、陪孩子治療憂鬱的好書。作者是東京大學臨床心理學教授下山晴彥,有豐富研究與實務經驗。這本書是根據多年臨床研究而總結的報告,包含7~15歲孩童的憂鬱狀態該如何判別、孩子為何罹患憂鬱症、該如何積極面對憂鬱治療、以及父母該如何陪伴憂鬱症的孩子。

我很喜歡也推薦這本書,目前坊間極少談論兒童憂鬱症狀的書,兒童的憂鬱現象也很容易被忽略。兒童期是每個人自我價值與人格發展的關鍵期,若身邊大人沒有及時發現與陪伴處理,憂鬱程度可能會隨著年齡增長而加重,甚至也容易造成人格發展的損害。這絕對是需要家長們關注與了解的議題。

《家有憂鬱兒的父母陪伴指南:用理解與陪伴擁抱憂鬱的孩子》中的統計數據,主要是日本當地的研究數據;而根據一份「臺灣地區兒童憂鬱流行率之調查研究」,抽樣北、中、南、東共21所國小、三至六年級兒童共2千多名為受試對象,發現24%孩子疑似有憂鬱症狀,其中4.2%的兒童疑似有重度憂鬱(張高賓等,2007)。該研究也發現,父母親管教若是太放任、或孩童對學業成績不滿意或挫折、社經地位弱勢等,也都會導致憂鬱傾向較高,呼應作者書中提到的幾點造成憂鬱的原因。更多細節,大家可從書中再詳細閱讀。

引用這些過去的研究數字,只是想讓臺灣的家長們知道,兒童憂鬱現象已經是您需要關注與了解的,愈早發現,愈能尋求專業身心科醫師與諮商心理師的協同陪伴,讓孩子能趁早走出憂鬱陰霾。甚至,不要等到已經有憂鬱現象才來解決,而是提前預防,為孩子們種下正向活力、抗壓有韌性、擁有良好EQ的種子。這也是我一直在國小學程裡,致力推動希望能讓孩子們擁有的好狀態。衷心希望每個孩子都能有幸福童年,每個家庭都美滿平安。

諮商心理師 洪震宇於臺北

目次

作者序

編者序

推薦序

 

1 鬱兒年代──聽見孩兒說不出口的憂鬱

現狀1 兒童也會罹患憂鬱症,已是世界共識

現狀2 高達13%的國中小生有憂鬱症傾向

觀念1 若不理會輕度憂鬱,將容易隨年紀增長而加重

觀念2 要注意持續兩週以上的鬱悶情緒

觀念3 憂鬱症會影響思考、情緒、身體及社交生活

觀念4 了解憂鬱症的病程演變

徵兆1 憂鬱症的七大核心症狀

徵兆2 常有原因不明的身體不適症狀

徵兆3 國小低年級孩童的憂鬱像在鬧脾氣

徵兆4 國小高年級孩童開始有問題行為

徵兆5 國中孩子的問題行為更激烈

【集中關注】孩子的憂鬱症與自殺的關聯性

【專欄】用於憂鬱症診斷的DSM-5準則

 

2 我的孩子為何憂鬱?──憂鬱症的原因,與容易憂鬱的體質概要憂鬱症是多重因素所導致

身心因素1 發展遲緩兒易罹患憂鬱症

身心因素2 被父母責備、被朋友排擠而罹患憂鬱症

身心因素3 先天氣質與個性所帶來的影響

環境因素1 家庭問題影響孩子情緒

環境因素2 在學校的問題會對憂鬱症造成影響

環境因素3 搬家、災害或意外所帶來的打擊會引發憂鬱

大腦與藥物因素1 因腦內的神經傳導物質作用而引起憂鬱?

大腦與藥物因素2 因長期住院或藥物副作用而罹患憂鬱症

【集中關注】青春期的身心不平衡轉為憂鬱

【專欄】憂鬱症的孩子容易併發不安症候群

 

3 孩子憂鬱了怎麼辦?──從疑似、確診、到康復的過程

Step1諮商 孩子可能得了憂鬱症時,要尋求諮商

Step2診斷 到醫院或心理諮商所就診

Step3治療 三種基本療法─休養、心理治療、藥物治療

休養階段1 以恢復身心活力為首要

休養階段2 了解康復之路有起伏並持續休養

心理治療1 以同理對話來改善憂鬱的心理治療

心理治療2 科學證實有效的「認知行為治療」

藥物治療1 醫師所用的抗憂鬱劑

藥物治療2 從對副作用及藥效的疑問,到脫離藥物

【專欄】如何跟發展遲緩兒說話

 

4 改善憂鬱體質──從小開始調整認知與行為

基本原則1 調整扭曲的認知來解決問題行為

基本原則2 與心理師建立信任關係

基本原則3 以康復為目標,規劃面談療程

實踐階段1 和孩子建立良好關係

實踐階段2 掌握問題,研究對策

實踐階段3 促使孩子有靈活的認知與行動

實踐階段4 讓孩子成為自己的治療師

實踐階段5 追蹤:檢視有無復發徵兆

【案例解析】認知行為治療的孩子個案

 

5 陪伴鬱兒,有效癒兒

須知1 父母想法改變能預防孩子憂鬱

須知2 憂鬱症孩子的父母要注意言行

須知3 父母不要過於自責

須知4 大家一起幫助孩子走過憂鬱症

【專欄】可進行心理評估與治療的臨床心理師和諮商心理師

【附錄】憂鬱症服務機構與團體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236
庫存 > 10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