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的本質(簡體書)
商品資訊
ISBN13:9787521767056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作者:(美)帕特里克‧博爾頓; 黃海洲
譯者:余江;周鈺
出版日:2024/07/26
裝訂/頁數:平裝/303頁
規格:26cm*18.5cm*1.5cm (高/寬/厚)
版次:一版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貨幣的本質是什麼?在貨幣的傳統三大職能之外,貨幣與國家的融資和主權、金融危機和經濟增長,以及中央銀行運作有怎樣的關聯?傳統貨幣主義理論認為,通脹無論何時何地都是一種貨幣現象。然而,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的政策實踐和中國過去四十多年的經濟發展等現實狀況挑戰了這一認知。在本書中,著名經濟學家帕特裡克‧博爾頓和黃海洲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透過公司金融理論來重構貨幣經濟學,構建了國家資本結構,將貨幣視為國家的股權。央行發行貨幣類似于公司發行股票,如果增發的貨幣沒有用來支持高質量增長,增發貨幣會引起通脹;但如果貨幣增發不夠,高質量增長難以獲得足夠的融資,經濟增速則必然放緩,甚至面臨停滯和通縮。本書探尋的“貨幣是國家的股權”這一本質,不僅修正了貨幣主義理論和現代貨幣理論(MMT)的缺陷,也為貨幣理論、貨幣政策和國際金融構建了一個新的、基於公司金融的共同微觀基礎。在這個基礎上,本書分析了國家發展和貨幣供應的關係,創新了應對金融危機的最優策略,探討了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協調,並探究了最優貨幣供給、最優外匯儲備管理、最優貨幣區設計、全球貨幣體系重構以及數字貨幣等前沿課題。此外,還用新理論框架分析了中國、美國、歐元區、瑞士、日本等主要國家和地區的政策實踐與經驗教訓。
作者簡介
帕特里克·博爾頓(Patrick Bolton),倫敦帝國理工學院金融學教授,拉紮德氣候中心高級顧問。曾任美國金融學會主席和計量經濟學會會士。著有《契約理論》等。
黃海洲,清華五道口金融學院和上海高級金融學院特聘金融學教授,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著有《全球金融體系:危機與變革》等。
黃海洲,清華五道口金融學院和上海高級金融學院特聘金融學教授,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著有《全球金融體系:危機與變革》等。
目次
中文版序
英文版序
第1章 貨幣主義的貧困
第2章 國家資本結構
第3章 貨幣、銀行與後貸款人
第4章 中國如何為經濟增長融資
第5章 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協同
第6章 貨幣與國家主權
第7章 總結
英文版序
第1章 貨幣主義的貧困
第2章 國家資本結構
第3章 貨幣、銀行與後貸款人
第4章 中國如何為經濟增長融資
第5章 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協同
第6章 貨幣與國家主權
第7章 總結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