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氏動定襌:最實用的佛法修行法(下冊)
商品資訊
庫存:2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9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藍氏動定禪」能補足靜定的不足,並成為其他佛法修行之助行。
◎「藍氏動定禪」讓你「整天」都可以利用時間不斷持續修行。
◎作者佛理精湛,同時自己身體力行,並以醫者專業見證成效。
作者提出「藍氏動定禪」的修行方法,書中對此有詳細的介紹,同時也結合其他修行方法的理論,尤其對定慧及止觀有深入探討,讓你人生無處不是禪。
修定成功與否在於能否長時及持續不斷修習,本書藍氏動定禪即於日常生活中,行住坐臥中,工作空閒中持續不斷,心中默唸四句念「拿摩、藥師、琉璃空、光如來假」或三句念「拿摩、阿空、彌陀佛假」及同時觀想聖像而修。並結合戒定慧及止觀而修,同時參酌南傳佛教之內觀禪修及中國唐朝前之禪經修行,兼以其他佛法修行方法以為助行,相信只要精進持續不斷地修行,假以時日必有所成就。
定有靜定及動定兩種,靜定即於無事時,擇時安靜禪坐而修。動定則於動態的日常生活之行住坐臥中,或工作之空閒時,仍持續不斷地心中默唸四句念「拿摩、藥師、琉璃空、光如來假」或三句念「拿摩、阿空、彌陀佛假」及同時觀想聖像而修。並配合戒定慧及止觀,精進不懈地修行。亦參酌南傳佛教之内觀禪修及中國唐朝前之禪經修行,及以其他佛法修行方法為助行,如此日以繼夜,長期持續不斷地修習,終必能修成正果。
◎「藍氏動定禪」讓你「整天」都可以利用時間不斷持續修行。
◎作者佛理精湛,同時自己身體力行,並以醫者專業見證成效。
作者提出「藍氏動定禪」的修行方法,書中對此有詳細的介紹,同時也結合其他修行方法的理論,尤其對定慧及止觀有深入探討,讓你人生無處不是禪。
修定成功與否在於能否長時及持續不斷修習,本書藍氏動定禪即於日常生活中,行住坐臥中,工作空閒中持續不斷,心中默唸四句念「拿摩、藥師、琉璃空、光如來假」或三句念「拿摩、阿空、彌陀佛假」及同時觀想聖像而修。並結合戒定慧及止觀而修,同時參酌南傳佛教之內觀禪修及中國唐朝前之禪經修行,兼以其他佛法修行方法以為助行,相信只要精進持續不斷地修行,假以時日必有所成就。
定有靜定及動定兩種,靜定即於無事時,擇時安靜禪坐而修。動定則於動態的日常生活之行住坐臥中,或工作之空閒時,仍持續不斷地心中默唸四句念「拿摩、藥師、琉璃空、光如來假」或三句念「拿摩、阿空、彌陀佛假」及同時觀想聖像而修。並配合戒定慧及止觀,精進不懈地修行。亦參酌南傳佛教之内觀禪修及中國唐朝前之禪經修行,及以其他佛法修行方法為助行,如此日以繼夜,長期持續不斷地修習,終必能修成正果。
作者簡介
藍傳盛
一九五四年生,台灣高雄市人。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曾任高雄醫學院內科學講師。現任藍傳盛診所院長、高雄市政府市政顧問、中華民國高雄醫學大學校友總會榮譽理事長。曾任高雄縣醫師公會理事長、高雄市高醫校友醫師協會理事長、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監事、台灣家庭醫學科醫學會常務理事。公餘之暇,獵涉佛學凡二十年,對佛學研究興趣盎然,每每佛書一卷在手,終日啃讀,對佛教各宗均有深入獵涉。本書作者提出自己的修行方法供大眾實修參考。
一九五四年生,台灣高雄市人。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曾任高雄醫學院內科學講師。現任藍傳盛診所院長、高雄市政府市政顧問、中華民國高雄醫學大學校友總會榮譽理事長。曾任高雄縣醫師公會理事長、高雄市高醫校友醫師協會理事長、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監事、台灣家庭醫學科醫學會常務理事。公餘之暇,獵涉佛學凡二十年,對佛學研究興趣盎然,每每佛書一卷在手,終日啃讀,對佛教各宗均有深入獵涉。本書作者提出自己的修行方法供大眾實修參考。
目次
十、動定禪須兼修智
(一)小乘智
(二)大乘智
十一、動定禪結合修行位階而修
十二、動定禪結合其他佛法修行法而修
(一)結合三法印而修
(二)結合小乘及大乘修行方法而修
(三)結合南傳佛教
(1)阿姜念
1.1身念住內觀法
1.2內觀禪十五個原則
(2)孫倫:「念住禪修法」
(3)阿觀達摩多羅:「內觀禪修手冊」
(4)帕奧禪師:「觀呼吸與觀四界」
(5)毘瑪拉蘭希:定慧禪修法
(6)馬哈希:「內觀禪修基礎」
(7)阿姜查:「正確的修行」、「無住」、「定的危險」、「森林寺院內觀法」
7.1正確的修行
7.2.無住
7.3.定的危險
7.4.森林寺院內觀法
(8)阿姜摩訶布瓦:「森林佛法摘要」、「內在品質的生活」
8.1.森林佛法摘要
8.2.內在品質的生活
(9)隆波田:「自覺手冊」、「為何修行」、「老師及教導摘要」
9.1.自覺手冊
9.2.老師及教導摘要
(10)大念住經
(11)正法念處經
(12)入出息念經
(13)不斷經
(三)-2北傳內觀基礎佛經
(1)法蘊經集
(2)受相應經論集
(四)結合印度三系
(1)中觀
(2)唯識:無麈唯識、五重唯識觀
(3)如來藏
(五)結合中國早期禪觀
(1)般舟三味經
(2)念佛三味經
(3)修行道地經
(4)安般守意經(卷上)
(4)安般守意經(卷下)
(5)坐禪三味經
(6)寶如來三味經(卷上)
(6)寶如來三味經(卷下)
(六)結合中國八大宗
(七)結合藏密
十三、佛陀如何修持
十四、修行動定禪的功德利益
(一)以修得八風吹不動為修行目標
(二)動定禪可以跳脱六道輪廻
(三)動定禪可以兼顧往生東方淨琉璃世界或西方極樂世界
(四)動定禪以脫離惑、業、苦為修行目標
(五)動定禪以修得十二門禪及九次第定為修行目標
(六)動定禪以修得止觀雙運為修行目標
(七)動定禪以修得六妙門、十六特勝及通明禪為修行目標
(八)動定禪以修得八解脫、八勝處、十遍一切處、九遍知等為修行目標
(九)動定禪以修得空假中三諦為目標
跋
(一)小乘智
(二)大乘智
十一、動定禪結合修行位階而修
十二、動定禪結合其他佛法修行法而修
(一)結合三法印而修
(二)結合小乘及大乘修行方法而修
(三)結合南傳佛教
(1)阿姜念
1.1身念住內觀法
1.2內觀禪十五個原則
(2)孫倫:「念住禪修法」
(3)阿觀達摩多羅:「內觀禪修手冊」
(4)帕奧禪師:「觀呼吸與觀四界」
(5)毘瑪拉蘭希:定慧禪修法
(6)馬哈希:「內觀禪修基礎」
(7)阿姜查:「正確的修行」、「無住」、「定的危險」、「森林寺院內觀法」
7.1正確的修行
7.2.無住
7.3.定的危險
7.4.森林寺院內觀法
(8)阿姜摩訶布瓦:「森林佛法摘要」、「內在品質的生活」
8.1.森林佛法摘要
8.2.內在品質的生活
(9)隆波田:「自覺手冊」、「為何修行」、「老師及教導摘要」
9.1.自覺手冊
9.2.老師及教導摘要
(10)大念住經
(11)正法念處經
(12)入出息念經
(13)不斷經
(三)-2北傳內觀基礎佛經
(1)法蘊經集
(2)受相應經論集
(四)結合印度三系
(1)中觀
(2)唯識:無麈唯識、五重唯識觀
(3)如來藏
(五)結合中國早期禪觀
(1)般舟三味經
(2)念佛三味經
(3)修行道地經
(4)安般守意經(卷上)
(4)安般守意經(卷下)
(5)坐禪三味經
(6)寶如來三味經(卷上)
(6)寶如來三味經(卷下)
(六)結合中國八大宗
(七)結合藏密
十三、佛陀如何修持
十四、修行動定禪的功德利益
(一)以修得八風吹不動為修行目標
(二)動定禪可以跳脱六道輪廻
(三)動定禪可以兼顧往生東方淨琉璃世界或西方極樂世界
(四)動定禪以脫離惑、業、苦為修行目標
(五)動定禪以修得十二門禪及九次第定為修行目標
(六)動定禪以修得止觀雙運為修行目標
(七)動定禪以修得六妙門、十六特勝及通明禪為修行目標
(八)動定禪以修得八解脫、八勝處、十遍一切處、九遍知等為修行目標
(九)動定禪以修得空假中三諦為目標
跋
書摘/試閱
十一、動定禪結合修行位階而修
人乘、天乘、聲聞、緣覺、三賢、菩蕯、佛之修行位階而修。
四唸句與修行位階:
-「那麼藥師」之「那摩」:可以是人道的歸依佛;天道的行善;小乘的外凡(五停心觀、四念處、總相念處、別相念處)內凡(四加行:煖、頂、忍、世第一);通教的乾慧地、性地、八人地;大乘別教的十信位;大乘圓教的五品弟子位;律宗四位之願樂位;天台宗六即位的理即、名字即;華嚴宗行布門、三生證道之見聞生(凡位)、解行生之聖位及十信位;三論宗五十二位聖賢程序之十信位;法相宗五位之資糧位、加行位;7.淨土宗之信願位。
-「琉璃空」:
小乘的聲聞初果-四果(等於大乘別教的七住位)及辟支佛(七住-十住);通教的見地、薄地、離欲地、成辦地、辟支佛地);大乘別教的十住位;大乘圓教的十信位(六根清淨位);律宗四位之見位;天台宗六即位的觀行即;華嚴宗行布門、三生證道之解行生之十住位;三論宗五十二位聖賢程序之十住位;法相宗五位之見道位;淨土宗之行位。
-「光如來假」:
中乘的通教菩蕯入假位;通教的菩薩地;大乘別教的十行、十廻向位;大乘圓教的十信位;律宗四位之修位;天台宗六即位的分證即;華嚴宗行布門、三生證道之解行生之十行、十廻向位;三論宗五十二位聖賢程序之十行、十廻向位;法相宗五位之修道位;淨土宗之行位。禪宗之本參、重關。
-「那摩藥師」:
通教的佛地;大乘別教的十地、等覺位;大乘圓教的分證位;律宗四位之究竟位;天台宗六即位的分證即;華嚴宗行布門、三生證道之解行生之十地、等覺位;三論宗五十二位聖賢程序之十地、等覺位;法相宗五位之修習位;淨土宗之行位(在西方淨土繼續修行);禪宗之重關。
-「那摩藥師琉璃空光如來假」:
大乘別教的妙覺位;大乘圓教的究竟位;律宗四位之究竟位;天台宗六即位的究竟即;華嚴宗行布門、三生證道之證入生;三論宗五十二位聖賢程序之佛位;法相宗五位之究竟位;淨土宗之佛(在西方淨土修成佛);禪宗之牢關。
8.1.五乘修行位階
1.人乘:修福德
a修福德:布施、忍辱、持戒(守五戒:不殺、不盜、不淫、不妄、不酒)、供養三寶、孝敬父母、敬事師長、普施貧病。
b修三福:世福、戒福、行福。
c世福:教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
d戒福:受持三歸、具足衆戒、不犯威儀。
e行福: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
修慧:看經、誦經、拜佛、念佛、打坐、聽經等是修慧。
只有落實福慧雙修,才是菩蕯道的正行。
參閱「佛法三百論」250問、280問、283問
2.天乘:行十善:不殺、不盜、不淫、不貪、不瞋、不兩口、不綺語、不妄語、不悪言。
3.聲聞:五十二位階之初住-七住。斷見思惑。
4.緣覺:五十二位階之八住-十住,斷習氣
5.三賢位:五十二位階之十行、十迴向。
十行:斷麈沙惑。
十廻向:伏無明。
6.菩蕯十地:五十二位階之初地-等覺。斷無明。
7.佛:五十二位階之妙覺,斷盡無明。
8.2.法華玄義修行位階:三草二木。
三草二木:
(1)小藥草位:人天乘位
人乘位:鐵輪王、銅輪王、銀輪王、金輪王
天乘位:須彌四天(持鬘天、迦留波羅天、常恣意天、箜篌天)、日行天、清淨天、兜率天、涅摩地、婆羅尼蜜。
(2)中藥草位:二乘位
1.聲聞
四果:初果、二果、三果、四果
2.中藥草位
a七賢位:
外凡:五停心、別相念處、總相念處
內凡:煖法、頂法、忍法、世第一法
b七聖位:隨信行、隨法行、信解位、見得位、身證位、時解脫羅漢、不時解脫羅漢
c辟支佛位
(3)上藥草位:三藏菩蕯位
1.第一阿僧祇刼:五停心、別相念處、總相念處
2.第二阿僧祇刼:煖法
3.第三阿僧祇刼:頂法
(4)小樹位:通教三乘位
十種階位:
1.乾慧地:五停心、別相念處、總相念處
2.性地:四善根
3.八人地:三乘信行人、法行人
4.見地:見道,三乘同見無生四諦之理
5.薄地:三乘欲界煩惱薄
6.離欲地:三乘斷欲界煩惱
7.已辦地:三乘斷界內見思惑,發真無漏
8.辟支佛地:緣覺菩蕯發真無漏,侵除習氣
9.菩蕯地:遊戲神通,淨佛國土,斷習氣將盡
10.佛地:斷習氣盡
(5)大樹位:別教菩蕯位
1.十信
2.十住:初住是小乘初果向,二住是小乘初果。七住是小乘四果阿羅漢位。七-十位是辟支佛位。
3.十行:通教菩蕯入假位。
4.十回向:伏無明。
5.十地:初地入菩蕯位,破分別我法二執,證非空非假。二地-七地:修亦空亦假。八地破俱生我執。九地-十地破俱生法執。
6.等覺地:破俱生法執及習氣。
7.妙覺地:佛地。
(6)圓教位:最實位
1.五品弟子位:隨喜、讀誦、說法、兼行六度、正行六度。
2.圓教七種位階:
a圓教鐵輪十信位(六根清淨位)。
十信心:信、念、進、慧、定、退、廻向心、護法、戒、願。
b十住位:相當於別教十地位。
c十行
d十回向
e十地
f等覺地
以上十住-等覺為圓教分證位。等同於別教十地、等覺位。
g妙覺地:佛
8.3.大乘各宗的修行位階
1.律宗
四位:願樂位、見位、修位、究竟位。
2.華嚴宗:
行布門、圓融門。
行布門:三生證道:見聞生(凡位)、解行生(聖位;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證入生(證入妙覺佛果位)。
圓融門:事事無礙,主伴具如,一斷一切斷,一證一切證,行行相即,位位相入,因果不二,行滿成為佛。
3.天台宗
六即位:理即、名字即、觀行即、分證即、究竟即。
4.三論宗
五十二位聖賢程序;
十信、十住、十行、十廻向、十地、等覺、妙覺。
5.法相宗
五位:資糧位、加行位、見道位、修習位、究竟位。
6.禪宗
沒有修行位階。
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直透三關:本參、重關、牢關。
7.淨土宗:
三輩:信願行
九品:見「佛法三百問」272問。
第十八願:至心信樂,乃至十念。
第十九願:發菩提心,修諸功德,至心發願。
第二十願:植衆德本,至心廻向。
請參閱「佛法三百問」第99問
以上內容節錄自《藍氏動定襌:最實用的佛法修行法(下冊)》藍傳盛◎著.白象文化出版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6263644007.pdf
人乘、天乘、聲聞、緣覺、三賢、菩蕯、佛之修行位階而修。
四唸句與修行位階:
-「那麼藥師」之「那摩」:可以是人道的歸依佛;天道的行善;小乘的外凡(五停心觀、四念處、總相念處、別相念處)內凡(四加行:煖、頂、忍、世第一);通教的乾慧地、性地、八人地;大乘別教的十信位;大乘圓教的五品弟子位;律宗四位之願樂位;天台宗六即位的理即、名字即;華嚴宗行布門、三生證道之見聞生(凡位)、解行生之聖位及十信位;三論宗五十二位聖賢程序之十信位;法相宗五位之資糧位、加行位;7.淨土宗之信願位。
-「琉璃空」:
小乘的聲聞初果-四果(等於大乘別教的七住位)及辟支佛(七住-十住);通教的見地、薄地、離欲地、成辦地、辟支佛地);大乘別教的十住位;大乘圓教的十信位(六根清淨位);律宗四位之見位;天台宗六即位的觀行即;華嚴宗行布門、三生證道之解行生之十住位;三論宗五十二位聖賢程序之十住位;法相宗五位之見道位;淨土宗之行位。
-「光如來假」:
中乘的通教菩蕯入假位;通教的菩薩地;大乘別教的十行、十廻向位;大乘圓教的十信位;律宗四位之修位;天台宗六即位的分證即;華嚴宗行布門、三生證道之解行生之十行、十廻向位;三論宗五十二位聖賢程序之十行、十廻向位;法相宗五位之修道位;淨土宗之行位。禪宗之本參、重關。
-「那摩藥師」:
通教的佛地;大乘別教的十地、等覺位;大乘圓教的分證位;律宗四位之究竟位;天台宗六即位的分證即;華嚴宗行布門、三生證道之解行生之十地、等覺位;三論宗五十二位聖賢程序之十地、等覺位;法相宗五位之修習位;淨土宗之行位(在西方淨土繼續修行);禪宗之重關。
-「那摩藥師琉璃空光如來假」:
大乘別教的妙覺位;大乘圓教的究竟位;律宗四位之究竟位;天台宗六即位的究竟即;華嚴宗行布門、三生證道之證入生;三論宗五十二位聖賢程序之佛位;法相宗五位之究竟位;淨土宗之佛(在西方淨土修成佛);禪宗之牢關。
8.1.五乘修行位階
1.人乘:修福德
a修福德:布施、忍辱、持戒(守五戒:不殺、不盜、不淫、不妄、不酒)、供養三寶、孝敬父母、敬事師長、普施貧病。
b修三福:世福、戒福、行福。
c世福:教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
d戒福:受持三歸、具足衆戒、不犯威儀。
e行福: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
修慧:看經、誦經、拜佛、念佛、打坐、聽經等是修慧。
只有落實福慧雙修,才是菩蕯道的正行。
參閱「佛法三百論」250問、280問、283問
2.天乘:行十善:不殺、不盜、不淫、不貪、不瞋、不兩口、不綺語、不妄語、不悪言。
3.聲聞:五十二位階之初住-七住。斷見思惑。
4.緣覺:五十二位階之八住-十住,斷習氣
5.三賢位:五十二位階之十行、十迴向。
十行:斷麈沙惑。
十廻向:伏無明。
6.菩蕯十地:五十二位階之初地-等覺。斷無明。
7.佛:五十二位階之妙覺,斷盡無明。
8.2.法華玄義修行位階:三草二木。
三草二木:
(1)小藥草位:人天乘位
人乘位:鐵輪王、銅輪王、銀輪王、金輪王
天乘位:須彌四天(持鬘天、迦留波羅天、常恣意天、箜篌天)、日行天、清淨天、兜率天、涅摩地、婆羅尼蜜。
(2)中藥草位:二乘位
1.聲聞
四果:初果、二果、三果、四果
2.中藥草位
a七賢位:
外凡:五停心、別相念處、總相念處
內凡:煖法、頂法、忍法、世第一法
b七聖位:隨信行、隨法行、信解位、見得位、身證位、時解脫羅漢、不時解脫羅漢
c辟支佛位
(3)上藥草位:三藏菩蕯位
1.第一阿僧祇刼:五停心、別相念處、總相念處
2.第二阿僧祇刼:煖法
3.第三阿僧祇刼:頂法
(4)小樹位:通教三乘位
十種階位:
1.乾慧地:五停心、別相念處、總相念處
2.性地:四善根
3.八人地:三乘信行人、法行人
4.見地:見道,三乘同見無生四諦之理
5.薄地:三乘欲界煩惱薄
6.離欲地:三乘斷欲界煩惱
7.已辦地:三乘斷界內見思惑,發真無漏
8.辟支佛地:緣覺菩蕯發真無漏,侵除習氣
9.菩蕯地:遊戲神通,淨佛國土,斷習氣將盡
10.佛地:斷習氣盡
(5)大樹位:別教菩蕯位
1.十信
2.十住:初住是小乘初果向,二住是小乘初果。七住是小乘四果阿羅漢位。七-十位是辟支佛位。
3.十行:通教菩蕯入假位。
4.十回向:伏無明。
5.十地:初地入菩蕯位,破分別我法二執,證非空非假。二地-七地:修亦空亦假。八地破俱生我執。九地-十地破俱生法執。
6.等覺地:破俱生法執及習氣。
7.妙覺地:佛地。
(6)圓教位:最實位
1.五品弟子位:隨喜、讀誦、說法、兼行六度、正行六度。
2.圓教七種位階:
a圓教鐵輪十信位(六根清淨位)。
十信心:信、念、進、慧、定、退、廻向心、護法、戒、願。
b十住位:相當於別教十地位。
c十行
d十回向
e十地
f等覺地
以上十住-等覺為圓教分證位。等同於別教十地、等覺位。
g妙覺地:佛
8.3.大乘各宗的修行位階
1.律宗
四位:願樂位、見位、修位、究竟位。
2.華嚴宗:
行布門、圓融門。
行布門:三生證道:見聞生(凡位)、解行生(聖位;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證入生(證入妙覺佛果位)。
圓融門:事事無礙,主伴具如,一斷一切斷,一證一切證,行行相即,位位相入,因果不二,行滿成為佛。
3.天台宗
六即位:理即、名字即、觀行即、分證即、究竟即。
4.三論宗
五十二位聖賢程序;
十信、十住、十行、十廻向、十地、等覺、妙覺。
5.法相宗
五位:資糧位、加行位、見道位、修習位、究竟位。
6.禪宗
沒有修行位階。
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直透三關:本參、重關、牢關。
7.淨土宗:
三輩:信願行
九品:見「佛法三百問」272問。
第十八願:至心信樂,乃至十念。
第十九願:發菩提心,修諸功德,至心發願。
第二十願:植衆德本,至心廻向。
請參閱「佛法三百問」第99問
以上內容節錄自《藍氏動定襌:最實用的佛法修行法(下冊)》藍傳盛◎著.白象文化出版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6263644007.pdf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