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崖山海戰,是一場影響中國歷史進程的著名戰役。1279年,蒙古軍隊與南宋軍隊在廣東新會崖山海面上,展開了一場大規模的海戰,最終南宋軍隊落敗,陸秀夫負末帝趙昺投海殉國。
本書以歷史中的十二個地名(蔡州、釣魚城、鄂州、上都、益都、瀘州、襄陽、大都、丁家洲、臨安、崖山和零丁洋)為線索,自1234年“端平入洛”開始,一直寫到1279年南宋滅亡,時間跨越了近五十年。書中分兩條主線,一條線探討南宋何以滅亡,另一條線探討元朝何以崛起,同時從政治、外交、文化、軍事等多元視角,生動地描寫了從蒙宋滅金到崖山海戰的整個過程,襄陽鏖戰、臨安出降、南宋滅亡,以及最後的文天祥之死,描寫得恢弘而悲壯。作者用縝密、細膩的文筆描寫了忽必烈、蒙哥、王文統、阿合馬、呂文煥、賈似道、劉整、文天祥等諸多歷史人物的命運和選擇,力求還原一段真實的歷史情境。
崖山之外,是更大的中國。
作者簡介
張明揚,作家,歷史寫作者。閱讀、研究和寫作歷史近二十年,著有《棄長安》《入關》《此史有關風與月》《天命與劍》《非常之人》《紙上談兵》等歷史作品,多次獲得國內各大書榜推薦。《入關》入選第二屆“文景歷史寫作獎”十強。
名人/編輯推薦
1.新銳歷史作家張明揚,以快意恩仇的文學筆法,梳理中國古代王朝之興替
既《棄長安》《入關》之後,作者張明揚將視角轉投到宋衰元興的轉軌時代,繼續創作自己擅長的歷史大變局敘事。他以快意恩仇的文學筆法,梳理歷史線索,剖析王朝更迭的根源,為讀者復刻出這段令人悸動的歷史。
2.12座城池,50年戰爭,刻畫宋衰元興的完整故事脈絡
南宋的衰落非一日之寒。從1234年端平入洛,到1279年崖山海戰,作者以12座城池、近50年戰爭故事,刻畫出宋衰元興的完整故事脈絡。
3.塑造有血有肉的鮮活人物,展現紛亂時代中的人性與氣節
重儒的忽必烈、南宋權臣賈似道、降元名將劉整、為宋廷死守襄陽6年的呂文煥、忠烈不降元的文天祥……作者以講故事的方式,塑造了諸多歷史人物的鮮活形象,展現紛亂時代中的人性與氣節。
4.從歷史表象直擊本質,挖掘宋衰元興的根本原因
作者結合一手史料,從歷史故事切入更深的主題,如解析中國歷史上南北對峙產生的分裂、極權社會的制度痼疾,以及所謂的忠奸評判背後的真正責任問題,為讀者了解古代王朝興替的底層原因提供線索。
5.一眾知名歷史學者鼎力推薦!
劉擎、虞云國、張帆、許紀霖、郭建龍、周思成鼎力推薦!
目次
楔子 蔡州:南宋的怨念
第一章 釣魚城:蒙哥之死
第二章 鄂州:賈似道的神話
第三章 上都:兩個大汗
第四章 益都:忽必烈與漢人
第五章 瀘州:歸正人劉整
第六章 襄陽:孤臣呂文煥
第七章 大都:元朝的元
第八章 丁家洲:奸相的出師表
第九章 臨安:寡婦孤兒亦被欺
第十章 崖山:最後一戰
尾聲 零丁洋:遺民文天祥
後記
書摘/試閱
楔子
蔡州:南宋的怨念
危樓還望,嘆此意、今古幾人曾會?鬼設神施,渾認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橫陳,連崗三面,做出爭雄勢。六朝何事,只成門戶私計?
因笑王謝諸人,登高懷遠,也學英雄涕。憑卻長江,管不到、河洛腥膻無際。正好長驅,不須反顧,尋取中流誓。小兒破賊,勢成寧問強對!——〔宋〕陳亮《念奴嬌·登多景樓》
復仇
南宋慶元六年(金承安五年,1200年)夏,適逢金章宗完顏璟生日,南宋依照慣例派遣了一名叫趙善義的官員使金賀壽。這位賀金生辰使在歸途中因為外交禮儀的瑣事與金國隨員發生了口角,爭執不下時口不擇言,竟威脅要聯合蒙古夾攻金國:
爾方為蒙古部落所擾,何暇與我較?莫待要南朝舉兵夾攻耶!
自靖康之變(1127年)以來,武力威脅素來都是金人的專屬行為,沒承想這樣的話現今竟然出自南宋使節之口。趙善義雖然因為失言被免官,但“發泄的卻是南宋朝野久被壓抑的復仇情緒”。
南宋紹興十一年(1141年),在宋高宗趙構與秦檜的主導之下,宋金雙方訂立“紹興和議”。從此,南宋政治進入秦檜專制期,也就是所謂的“紹興十二年體制”。在“紹興十二年體制”中,作為權相的秦檜雖更為奪目,但一切實則都來自宋高宗的授權,“宋高宗絕非庸弱之君,他需要有一個言聽計從而強幹有力的權相幫他打理和議體制確立前後的一幹棘手政事,包括打擊異見的勢力,壓制非議的輿論,(這些)都由他去畫策執行,成則‘聖意’獨斷,敗則宰相代罪”。
秦檜時代最顯著的特徵就是,為了維護“紹興和議”體制這一“最大政治資產”,“以暴力徹底鎮壓、排除反對勢力”。所謂反對勢力,既包括以岳飛為代表的抗金武將集團,也涵蓋了更廣義的主戰派。挑戰“紹興和議”,即是挑戰秦檜專權,政見不合與權力之爭相互纏繞,彼此牽拽。
南宋紹興二十五年(1155年),居相位長達十九年的秦檜去世,在文字獄整肅中噤若寒蟬的主戰派重獲生機。南宋隆興元年(1163年)五月,宋孝宗趙昚繞開太上皇趙構與主和派大臣,對金國不宣而戰,史稱“隆興北伐”。北伐僅歷時十八天,便以宋軍的“符離之潰”而慘淡收場。
“符離之潰”後,南宋雖被迫簽下“隆興和議”,與金人保持了四十余年的和平,但復仇與收復的傾向卻漸有壓倒主和之勢,成為南宋朝野的主流政治思潮。
南宋慶元元年(1195年),韓侂胄罷黜政敵趙汝愚,總攬南宋軍政大權。為了挽回因慶元黨禁而失去的人望,《宋史·韓侂胄傳》記載,有人勸“立蓋世功名以自固”,於是韓侂胄以主戰派領袖自居,宋寧宗納其議,追封岳飛為鄂王,削奪秦檜王爵,崇岳貶秦,韓侂胄不斷在朝野營造北伐的輿論基礎。韓侂胄的所謂主戰自然有政治投機與操縱輿論之嫌,但也的確契合了當時的深層社會心理,得到了陸遊和辛棄疾這兩位北伐意見領袖的某種支持,陸遊甚至還曾寫詩“身際風云手扶日,異姓真王功第一”,為韓侂胄祝壽。
正是在此種狂熱主戰的社會氣氛下,才有了賀金生辰使趙善義的“大言不慚”。
南宋開禧二年(1206年)四月,北伐大軍分東、中、西三路攻向金國,拉開了開禧北伐的帷幕。不宣而戰造成的突然性,讓宋軍在戰爭初期手風極順,連連攻城拔寨,特別是勇將畢再遇僅帶了八十七人就一舉拿下了泗州城。
泗州大捷的消息傳來,韓侂胄感覺收復中原指日可待,便奏請宋寧宗於次月下詔北伐,正式對金宣戰。宣戰詔書一開篇就氣勢逼人:“天道好還,蓋中國有必伸之理,人心助順,雖匹夫無不報之仇。”行文中還大有傳檄而定的雄心:“西北二百州之豪杰,懷舊而願歸,東南七十載之遺黎,久郁而思奮。”
不過,這次開禧北伐的所有好運和豪情似乎都留在了前兩個月。幾乎就是在宋寧宗的北伐詔書頒布之後,敗訊便如雪花一樣向臨安飛來。
開禧北伐之敗自然與韓侂胄的亂政有關,從一開始,他的收復大計便動機不純。因動機不純導致戰備不足,精力多花在輿論準備之上,真正的戰備時間不足三年;因動機不純導致輕敵,韓侂胄一黨深信金國亂亡在即,金軍不堪一擊,即使宋軍準備不足,北伐勝利也是唾手可得;因動機不純導致用人失當,韓侂胄一心想獨占收復之功,看重的多是跟著他高喊北伐口號的逢迎之輩,反倒是辛棄疾這樣的知兵之人被刻意晾在一邊。
不過,從根本上來說,開禧北伐之敗可能還是緣於南宋實力不足。當時金國處於金章宗的統治末期,盡管國勢不振,但金章宗在位期間好歹也有明昌之治,國力的底子還在,人口數量正處於巔峰,“不戰自亂”只是南宋文人的幻想罷了。在軍力方面,金軍固然不再是那支當年“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的蓋世強軍,但此時還未經蒙古大軍的摧殘,主力尚存,完顏宗室也還有一批名將在世。
而在南宋這邊,即使是像辛棄疾這樣的激進主戰派,對倉促開戰也不以為然。辛棄疾對北伐的時間有“更須二十年”的說法,他的政治主張與其說是盡快北伐,不如說是希望朝廷臥薪嘗膽,盡早做好包括練兵、情報、財政等方面的戰爭準備,而不要得過且過,因循茍且。開禧元年(1205年),也就是北伐前一年,辛棄疾還寫下了著名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借南朝宋文帝劉義隆的北伐慘敗表達了他對時局的擔憂:“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