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場:小劇場學校課程全記錄
根本飲食法:怎麼吃比吃什麼更重要!還原基本意識飲食方法,邁向身心安定的終極健康
The Vengeance
Train Your Brain ― Be Ye Transformed by the Renewing of Your Mind
Irreversible Noise
Creatures
Frontiers in Developmental and Life-Course Criminology:Methodological Innovation and Social Benefit
AI and the Revival of Big Data
Delighted ― What Teenagers Are Teaching the Church About Joy
寶寶按按有聲書:歡樂兒歌
Wi-Fi

TOP
1
0
紅利積點抵現金,消費購書更貼心
聚。場:小劇場學校課程全記錄
滿額折
聚。場:小劇場學校課程全記錄
聚。場:小劇場學校課程全記錄
聚。場:小劇場學校課程全記錄
聚。場:小劇場學校課程全記錄
聚。場:小劇場學校課程全記錄

聚。場:小劇場學校課程全記錄

商品資訊

定價
:NT$ 500 元
優惠價
90450
促銷優惠
特殊書展
庫存:2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13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在小劇場學校成立後的第五年,某日閱讀至《劇場人類學辭典》〈學徒Apprenticeship〉一章,發現許多和小劇場學校的共鳴,理念上呼應——

● 這時,「要教什麼」的問題被另一個更有活力的、更藝術的、更危險的問題取代了:誰來教?如何教?
● 科波(Jacques Copeau)說:教學的目標不是流行(denier cri)而是初衷(premiercri)。
● 戲劇學校代表了劇場的未來,是一個獨特的社群(和城市、劇場、正常社會或小布爾喬亞世界不同)。(補註:文中所指的戲劇學校並非體制的科班學校)
● 我們必須瞭解,這些學校和教學熱情不是獨立存在的,不是某種危機,也不是缺乏創造力,不是無法創造、無法演出才去教學似的。
● 學校經驗是一個複雜的現象:有機的表現出他們的成熟和藝術創造力,以及他們的詩學所要求的清澈。

究竟該如何評價呢?當我們將眼光拉遠,輾轉在人類文明的長河上,關於文明進程中屬人的事實,關於生命進程中創造的方式;劇場和學校,個體與社會;不落評價。因為無非都只在活著的當下。創作的關懷與終極指向不在作品,在創作者:觀者與做者;在「人」,在一起「玩」。不昧評價。

作者簡介

小劇場學校

小劇場學校由台灣劇場工作者温吉興、張吉米、王瑋廉、喬色分、禤思敏、李建隆等聯合創立的三年制劇場課程,2011年成立,內容包含第一年動身體,第二年動腦袋,第三年開始創作,強調不以任何目的的「學習」及「玩」,在劇場內成為一個人。

名人/編輯推薦

文/王瑋廉

「老牛拖破車」,路竟是這樣一步一步被走出來的。

要說藉著閱讀這本書裡的文字,就能對小劇場學校有多大程度的認識,或是對每一位教學分享者有怎樣的瞭解,乃至對於劇場教學的教材與教法有多少的幫助,我想無論在觀念啟發上或是實用操作上皆不足以為道。相較於市面上找得到的劇場、表演相關書籍,諸多國內外大師、專家的經驗與論述,這本書能提供的深度、廣度、遠度恐怕不值一提,不值一提到就像小劇場學校的存在感和話語權一般,教專業人士見笑。

採訪是一種專業,記錄是一種專業,論述、編輯、出版無一不是專業。若說回劇場與學校,教學、課務、組織經營、行銷宣傳也都需要專業。學習專業是這個時代所信奉的成功價值,然而那個工友兼校長的拳匪頭子卻說:「你進來之前是什麼樣子,三年之後你出去還是那個樣子。」他宣稱在這裡你不會學成一個專業演員,也不會因著課程有所轉變,「牛牽到北京還是牛」,這是他個人的自我體悟,然後他接受了這個事實,於是立基在這個事實之上展開他的教育工作。可笑,可笑到可歌可泣。

於是我們幾乎可以說,這樣一個傢伙,創立這樣一間學校,出版這樣一本課
程書,所帶來的價值與啟發或許僅僅是讓你我產生了行動的信心!看來我不需要先變得優秀,不需要先做好充分的準備,也不用等資源到位,唯一需要的,就是也認清我自身的事實,然後立基於這個事實來行動。哪怕社會的眼光、專家的評斷都不認同你,嘲笑你那荒謬愚蠢的相信,你依然能無所動搖。為什麼?只因為你認出並接受了你個人的事實,於是你有憑有信地在實現自我。這樣的作為其實就是一種「演員的創作—一個演員看見他眼中的世界」,然後基於愛,他要向人們指出那個世界,哪怕在時代的眼光中他像是一個笨蛋、一個小丑、一個瘋子、一個唐吉軻德,一個演員仍會為了他的愛而鼓起勇氣、義無反顧地笨下去。

「我們深知,自發性建立一所學校,是文化進程中必要的部分。」當時在撰
寫小劇場學校的招生簡介時做出如此宣言。我常說,小劇場學校不過就只是取了個好名字罷了,尤其是選用了「學校」這個詞。2011年辦理之初根本不知道三個月後是否能繼續,然後三個月、又三個月的騙下去,一路至今騙去十三個年頭,三年制的學習亦成為慣例(聽說黃埔軍校當初也是從六個月一期轉制成三年)。「當表演成為藝術且日益精緻的今天,我們沒有忘記他作為勞動工人的精神面向。」當時刻意凸顯了與世道對峙的角度,強調以人為主體的價值取向,但其實說穿了,活著的誰又不是勞動工人呢?——我轉而觀看日光之下所發生的一切欺壓之事。看哪,受欺壓的流淚,無人安慰;欺壓他們的有權勢,也無人安慰。(〈傳道書4:1〉)—既是在同時代裡活著,就得繼續勞動下去。而大言不慚命名為「學校」,還厚顏扛下「小劇場」個旗纛,實乃拳匪所為。然卻時至今日,看著表演課程如春筍林立,小劇場死活也早已無人在意。那麼「小劇場,學校」算是回收了上個世紀末的士者情懷吧!一心要續著那自體再造的命脈。

寫到此時,我想到了阿道.巴辣夫.冉而山(AdawPalafLangasan)的冉而山劇場(Langasan_eatre),為了保有最大的能動自由、最佳的創作純度,它寧可限縮效益,把交易的成分降到最低。我也想到了前陣子剛過世的卓明,有意識地避開名氣、脫離主流,好落實以生命影響生命的創作與教育。我想這都是因為「這樣比較好玩」!能夠以最直接而單純的途徑與人相遇。前天(2024年6月15日)聽ThomasRichards演講時他也是這樣表述的:......如此一來,我便能一直像小時候那樣,和在路上遇到的人一起玩,而且現在比那時候還要好玩一千倍。「人」和「玩」。這兩個字基本上歸結了這個地方、這群人、這本書的核心,或許這也是許多人選擇持續待在劇場的原因,就是愛玩,且不甘寂寞。

在小劇場學校成立後的第五年,某日閱讀至《劇場人類學辭典》〈學徒Apprenticeship〉一章,發現許多和小劇場學校的共鳴,理念上呼應——

●這時,「要教什麼」的問題被另一個更有活力的、更藝術的、更危險的問題取代了:誰來教?如何教?
●科波(JacquesCopeau)說:教學的目標不是流行(deniercri)而是初衷(premiercri)。
●戲劇學校代表了劇場的未來,是一個獨特的社群(和城市、劇場、正常社會或小布爾喬亞世界不同)。(補註:文中所指的戲劇學校並非體制的科班學校)
●我們必須瞭解,這些學校和教學熱情不是獨立存在的,不是某種危機,也不是缺乏創造力,不是無法創造、無法演出才去教學似的。
●學校經驗是一個複雜的現象:有機的表現出他們的成熟和藝術創造力,以及他們的詩學所要求的清澈。

究竟該如何評價呢?當我們將眼光拉遠,輾轉在人類文明的長河上,關於文明進程中屬人的事實,關於生命進程中創造的方式;劇場和學校,個體與社會;不落評價。因為無非都只在活著的當下。創作的關懷與終極指向不在作品,在創作者:觀者與做者;在「人」,在一起「玩」。不昧評價。

【推薦序】

文/王瑋廉

 

「老牛拖破車」,路竟是這樣一步一步被走出來的。

 

要說藉著閱讀這本書裡的文字,就能對小劇場學校有多大程度的認識,或是對每一位教學分享者有怎樣的瞭解,乃至對於劇場教學的教材與教法有多少的幫助,我想無論在觀念啟發上或是實用操作上皆不足以為道。相較於市面上找得到的劇場、表演相關書籍,諸多國內外大師、專家的經驗與論述,這本書能提供的深度、廣度、遠度恐怕不值一提,不值一提到就像小劇場學校的存在感和話語權一般,教專業人士見笑。

 

採訪是一種專業,記錄是一種專業,論述、編輯、出版無一不是專業。若說回劇場與學校,教學、課務、組織經營、行銷宣傳也都需要專業。學習專業是這個時代所信奉的成功價值,然而那個工友兼校長的拳匪頭子卻說:「你進來之前是什麼樣子,三年之後你出去還是那個樣子。」他宣稱在這裡你不會學成一個專業演員,也不會因著課程有所轉變,「牛牽到北京還是牛」,這是他個人的自我體悟,然後他接受了這個事實,於是立基在這個事實之上展開他的教育工作。可笑,可笑到可歌可泣。

 

於是我們幾乎可以說,這樣一個傢伙,創立這樣一間學校,出版這樣一本課

程書,所帶來的價值與啟發或許僅僅是讓你我產生了行動的信心!看來我不需要先變得優秀,不需要先做好充分的準備,也不用等資源到位,唯一需要的,就是也認清我自身的事實,然後立基於這個事實來行動。哪怕社會的眼光、專家的評斷都不認同你,嘲笑你那荒謬愚蠢的相信,你依然能無所動搖。為什麼?只因為你認出並接受了你個人的事實,於是你有憑有信地在實現自我。這樣的作為其實就是一種「演員的創作—一個演員看見他眼中的世界」,然後基於愛,他要向人們指出那個世界,哪怕在時代的眼光中他像是一個笨蛋、一個小丑、一個瘋子、一個唐吉軻德,一個演員仍會為了他的愛而鼓起勇氣、義無反顧地笨下去。

 

「我們深知,自發性建立一所學校,是文化進程中必要的部分。」當時在撰

寫小劇場學校的招生簡介時做出如此宣言。我常說,小劇場學校不過就只是取了個好名字罷了,尤其是選用了「學校」這個詞。2011 年辦理之初根本不知道三個月後是否能繼續,然後三個月、又三個月的騙下去,一路至今騙去十三個年頭,三年制的學習亦成為慣例(聽說黃埔軍校當初也是從六個月一期轉制成三年)。「當表演成為藝術且日益精緻的今天,我們沒有忘記他作為勞動工人的精神面向。」當時刻意凸顯了與世道對峙的角度,強調以人為主體的價值取向,但其實說穿了,活著的誰又不是勞動工人呢?——我轉而觀看日光之下所發生的一切欺壓之事。看哪,受欺壓的流淚,無人安慰;欺壓他們的有權勢,也無人安慰。(〈傳道書4:1〉)—既是在同時代裡活著,就得繼續勞動下去。而大言不慚命名為「學校」,還厚顏扛下「小劇場」個旗纛,實乃拳匪所為。然卻時至今日,看著表演課程如春筍林立,小劇場死活也早已無人在意。那麼「小劇場,學校」算是回收了上個世紀末的士者情懷吧!一心要續著那自體再造的命脈。

 

寫到此時,我想到了阿道.巴辣夫.冉而山(Adaw Palaf Langasan)的冉而山劇場(Langasan _eatre),為了保有最大的能動自由、最佳的創作純度,它寧可限縮效益,把交易的成分降到最低。我也想到了前陣子剛過世的卓明,有意識地避開名氣、脫離主流,好落實以生命影響生命的創作與教育。我想這都是因為「這樣比較好玩」!能夠以最直接而單純的途徑與人相遇。前天(2024 年6 月15 日)聽Thomas Richards 演講時他也是這樣表述的:...... 如此一來,我便能一直像小時候那樣,和在路上遇到的人一起玩,而且現在比那時候還要好玩一千倍。「人」和「玩」。這兩個字基本上歸結了這個地方、這群人、這本書的核心,或許這也是許多人選擇持續待在劇場的原因,就是愛玩,且不甘寂寞。

 

在小劇場學校成立後的第五年,某日閱讀至《劇場人類學辭典》〈學徒Apprenticeship〉一章,發現許多和小劇場學校的共鳴,理念上呼應——

 

● 這時,「要教什麼」的問題被另一個更有活力的、更藝術的、更危險的問題取代了:誰來教?如何教?

● 科波(Jacques Copeau)說:教學的目標不是流行(denier cri)而是初衷(premiercri)。

● 戲劇學校代表了劇場的未來,是一個獨特的社群(和城市、劇場、正常社會或小布爾喬亞世界不同)。(補註:文中所指的戲劇學校並非體制的科班學校)

● 我們必須瞭解,這些學校和教學熱情不是獨立存在的,不是某種危機,也不是缺乏創造力,不是無法創造、無法演出才去教學似的。

● 學校經驗是一個複雜的現象:有機的表現出他們的成熟和藝術創造力,以及他們的詩學所要求的清澈。

 

究竟該如何評價呢?當我們將眼光拉遠,輾轉在人類文明的長河上,關於文明進程中屬人的事實,關於生命進程中創造的方式;劇場和學校,個體與社會;不落評價。因為無非都只在活著的當下。創作的關懷與終極指向不在作品,在創作者:觀者與做者;在「人」,在一起「玩」。不昧評價。

 

 

【作者序】

總序:排練場上──小劇場學校出版計劃

 

小劇場學校作為一個民間自辦的戲劇學校,我們堅信「自己的劇場自己做」,每個人都可以在劇場這個媒介中啟發並探索屬於自己的創造力。首先,我們要問──為什麼要出版屬於自己的「教材」?

 

體系的差異性

小劇場學校是一個學院體制外的共學空間,匯聚了背景各異的需求與提問,共同探索劇場的各個面向,互相滋養表演的核心,逐漸形成自成一格的花朵。

憑藉「以人為本」的教育精神,老師無償地分享自己的想法,鼓勵學生思考他們為何在這裡,共同塑造出互助互長的課程特色。這種有機的互動撞擊,成為培育不同領域劇場工作者的基礎,支持他們持續探索,也提醒他們互相回饋。

教材的記錄與出版將作為整個劇場環境的鏡照,建立一種與以演出為主體的劇場生產模式不同的深度對話。

 

跨越的時間特質

我們的三年制課程,經過十二年的深耕堅持,見證了劇場生態從資訊缺乏、資源不足、表演人才培訓匱乏,到如今各色表演工作坊層出不窮、劇場分工日益精細、短期效益被重視的變化。然而,我們的課程始終能培育出對自身角色有整全關照的、具獨立精神的創作者與劇場工作者。

這不僅因為我們堅持得夠久,也因為我們承襲了八零年代小劇場運動的精神──身為「臨界點劇象錄」前團員的創校教師們,關注身體與思想的解放,以及劇場政治性的社會運動面向。

每年新招生的成員為我們注入新世代的提問和資訊,也帶來網路時代的奮力串接的勇氣。更多學員在探尋後回到小劇場學校成為教師,使課程內容持續更新,形成小劇場學校特有的「時間脈絡」。

 

連結的空間特質

教科書作為課堂中教師與學生交流的媒介,也是學校與外社會接壤的象徵。教材具體地複製了社會裡分門別類的知識架構,將社會的整體樣貌概念化地分為諸般學科。

我們期許自己成為這樣的樞紐,串接形上之思想與具體的行動,並開放自身成為被檢視、批判的對象。透過教科書的具體出版,讓我們得以在移動間擁有可參照的錨點。

 

身份的批判性

小劇場學校教科書的出版,將以碎形和補遺來對抗當代宏大敘事的壓迫傾向。教科書不同於單一立場的選取,而是由不同老師、不同時代背景組成。

課程內容包羅萬象,從身體訓練、書法美術到日式美式表演體系、哲學思考等,不以學院的知識體系分類為依歸,也不以服務單一理念而設。透過碎形的映照,我們自然地形塑當代人的面貌與需求。

同時,民間自辦教學手段可以作為戲劇正史的補遺。尤其小劇場學校的背景特性,將以邊緣敘事的態度,聚焦出尚未被正式界定的「小劇場表演」劇種,這是專屬於台灣脈絡的,持續流變、活力蓬勃,卻始終模糊於台灣戲劇學院體制的表演精神。

 

出版主題

以「課程教材」為主題,發行《聚‧場:小劇場學校課程全記錄》,完整呈現小劇場學校十三年來,綜合十二位老師的課程教材及學習歷程;《女僕》課程筆記,紀錄了溫吉興老師屬於小劇場演員工作訓練的經驗與系統方法,本書透過編輯彙整兩位長期參與課程的學員之手寫筆記,為演員在角色與扮演的工作實務上留下紀錄;《打開頭腦、打開身體:大羅老師的兒童戲劇教學手冊》則為羅思琦老師多年來,深入兒童戲劇教育,將蘭陵劇場經驗轉化成兒童及青少年接觸自我成長的戲劇教材。

 

結語

小劇場學校首次出版民間自辦教學機構的「教科書」,在整全與碎形之間、時間與空間軸交錯中,溫柔地傳達著「我們在這裡」的實體訊息。在非營利的出版考量上,我們計畫將出版品贈送或以工本費出售的方式,主動連結受眾如學校表藝課程、劇場同業、圖書館、海外劇團等。期許劇場給予我們的感動,在我們十三年的工作實踐中,以此出版計劃紀錄並持續行動。

目次

總序:小劇場學校「排練場上」系列出版緣起
他序:Underground / 王瑋廉
序:校長的話
想像在哪邊,劇場的邊界就在那邊—談小劇場學校

第一年 身體訓練
01 課前暖身
02 身體練習
03 表演訓練
04 讀劇和呈現

第二年 多元激盪
01 羅思琦 / 認識自己與演員訓練
02 李建隆 / 日式劇場訓練分享
03 林子寧 / 創作課 聲與身
04 林淑玲 / 一人一故事劇場訓練
05 張文駿/ 身體書寫
06 隋志鴻 / 京劇入門
07 黃欣慧 / 聲樂與筋膜
08 黃煒翔 / 劇場與即興
09 禤思敏/ 藝術與生命探索
10 謝宗宜 / 哲學與劇場的交疊
11 梁俊文 / 舞蹈分享

第三年 自我探索
01 莊郁芳訪談
02 陳儀瑾訪談
03 郭孟昕訪談
04 李晉杰訪談

附錄
01 小劇場學校年表
02 課程流變表

編輯的話

書摘/試閱

臨界點身體訓練_課程內容

 

一、課前暖身

圍成一個圓,雙手往斜下方四十五度,取適當距離。

練習一:聲音暖身

 

基本站姿:

 

雙腳平行,腹部、下巴微收,肩膀打開,眼睛平視正前方,找一個基準點。

以吸氣二十秒,吐氣二十秒的速度,完成各關節部位暖身。每一次的吸氣,

比前一次吸氣多一點,吐氣亦然。每一次吸飽氣時,讓眼睛睜大,嘴角微微上揚。

各關節部位的暖身,請完成順時針三圈,逆時針三圈。

頸部關節暖身:吸氣,吐氣時慢慢低頭,下巴往下想像去碰觸鎖骨。下一個

吸氣,頭頂向順時針畫最大的圓,至最右側與最後側各停留兩秒鐘,完成 180 度

的同時吸飽氣,吐氣時慢慢完成另外半圈的圓形,在最左側與最前測,同樣各停

留兩秒鐘。頭繞圈的過程中,眼球視線沿著眼眶最外圍順時針轉動。

肩關節暖身:吸氣時,在不壓迫頸部的前提,將肩膀往上提至最高。吐氣時,

以肩膀往前畫最大的圓,完成 180 度的同時吸飽氣,吐氣時慢慢完成另外半圈的

圓形。

肘關節暖身:雙手打開至 45 度角位置,保持手肘位置不動。吸氣時,手小臂

往內畫半圓,雙手經過胸前時,手掌慢慢握拳,接近胸口但不觸碰到,完成 180

 

度的同時吸飽氣。吐氣時,手臂自然畫圓往下,手掌打開,回到原始動作。

手腕關節暖身:手臂貼緊腰部,與小臂呈現九十度,手掌自然向下。吸氣時,

以中指順時針畫「8」字形,完成一半的同時吸飽氣,接著吐氣完成另外一半。注

意在手腕關節暖身時,想像小臂上有重物感,保持不動,讓手腕能真的轉動。

髖關節暖身:吸氣,想像頭頂掛著一根往上扯住的線,維持著脊椎的直立,

吐氣時,髖關節緩慢向前,至最遠端。下一個吸氣,以髖關節順時針畫最大的圓

圈,完成 180 度的同時吸飽氣,至最右側與最後側各停留兩秒鐘。吐氣時慢慢完

成另外半圈的圓形,在最左側與最前測,同樣各停留兩秒鐘,吐氣完成時,髖關

節回到前方。

膝關節暖身:吸氣時,重心移往左腳,吐氣,將右腳抬起,大腿與地面平行,

注意臀部需抱持在原位,兩邊臀部高度一致。下一個吸氣,膝蓋為圓心,以腳畫

最大的圓,完成 180 度的同時吸飽氣,吐氣時慢慢完成另外半圈的圓形。順時針、

逆時針各三圈,完成後,吐氣讓雙腳落地。換將重心移至右腳,重複一樣的暖身

練習。

踝關節暖身:吸氣時,重心移往左腳,吐氣,將右腳往前移動,至腳尖輕觸

地面,大腿內側夾緊。下一個吸氣,腳踝為圓心,以腳趾順時針畫最大的圓,完

成 180 度的同時吸飽氣,至最左側與最上側各停留兩秒鐘,並在腳趾位於最上方

時,想像腳趾勾向肚臍。吐氣時慢慢完成另外半圈的圓形,在最右側與最下測,

各停留兩秒鐘,讓腳趾輕輕擦過地面。順時針、逆時針各三圈,完成後,吐氣讓

雙腳落地。換將重心移至右腳,重複一樣的暖身練習。

TIPS:暖身動作以身體搭配呼吸,並不是等速的慢動作,會隨著呼吸的快慢而有

不同速度。

 

聚·塲 小 劇 場 學 校 課 程 全 記 錄— 30 第一年 身體訓練 / 溫吉興— 31

練習二:聲音暖身

兩腳交疊坐下,身體微向前傾,讓背部後方空間擴大,眼睛看著圓心。吸氣,

呼吸想像空氣進入鼻腔,從眉心、額頭、頭頂、後腦勺,頸椎,沿著脊椎往下,

到會陰處,騰空半圓進入肚臍,發出聲音。一共四個發聲位置,想像後面的音推

著前面的音,呈拋物線推送至圓圈的中心。

四個發聲位置:四個「ㄛ 」音

第一個:心窩處

第二個:肚臍上方四指的位置

第三個:肚臍下方三指的位置

第四個:會陰處

TIPS:團體練習時,請仔細聆聽所有夥伴發出的聲音,並藉此調整自己的發聲,

讓全體的聲音能達到和諧。

 

進階練習|

 

聲音的節奏:節奏有長/短、快/慢,讓每一個音分開,讓字與字之間有間

隙,放入聲音表情。

聲音的節奏:長短快慢、每個字分開,讓字與字之間有間隙,並放入聲音表情。

聲音的對象:想像聲音的對象有「自己」、「對手演員」與「觀眾」,三者

會使用的聲音不同。

 

聲音與身體的關係:劇場觀眾會看到的順序為先看到動作,再聽到聲音,最

後才感受到情緒。

二、身體練習

 

在八至十二週的暖身練習之後,開始針對身體特定肌肉與部位訓練,包含肌

耐力、柔軟度等。

 

練習一:木馬腳

 

練習概述:所有同學於排練場最外圍排成一列,雙手向前平舉,取出適當距

離。在練習木馬腳的過程中,繞著排練場最大的方形行走,保持隊伍間距不變。

站姿姿勢:兩眼直視前方、挺胸、後小背平直、收小腹、收尾椎、屁股往下坐、

雙腳併攏,讓膝蓋彎曲,身體保持直立。

呼吸:鼻子吸氣,呼吸想像空氣進入鼻腔,從眉心、額頭、頭頂、後腦勺,

頸椎,沿著脊椎往下,到會陰,騰空半圓進入肚臍,用嘴巴吐氣。

移動:吸氣時將重心移至其中一腳,另一腳微微提膝,將腳掌內側摩擦另一

腳掌內側緩慢移動向前,腳尖上翹,至腳跟放置於重心腳大拇指前,完成吸氣。

吐氣時將腳跟著地,由腳跟至腳尖依序緩慢接觸地面,並同時移動重心,將中心

往前平移,直至吐完氣時,重心亦交換完成。

TIPS:走方型轉彎時,內側腳直接轉 90 度,外側腳跟上,一次到位。在重心轉

換的過程,身體的水平高度仍須維持。

 

聚·塲 小 劇 場 學 校 課 程 全 記 錄— 32 第一年 身體訓練 / 溫吉興— 33

練習二:胸口與肩膀

 

1. 成基本站姿,雙手自然垂放於大腿兩側。吸氣時,右手中指沿著身體往

上,眼睛注視前方。待中指移至鎖骨位置,中指離開身體,眼睛看向中指,以中

指帶領手臂向前方延伸至最遠處。吐氣朝原路徑回基本站姿。

2. 成基本站姿,雙手自然垂放於大腿兩側。吸氣時,右手中指沿著身體往

上,眼睛注視前方。待中指移至鎖骨位置,中指離開身體,眼睛看向中指,以中

指帶領手臂向右方延伸至最遠處。吐氣朝原路徑回基本站姿。

3. 成基本站姿,雙手自然垂放於大腿兩側。吸氣時,右手中指沿著身體往

上,眼睛注視前方。待中指移至鎖骨位置,向左側鎖骨移動,中指離開身體,眼

睛看向中指,以中指帶領手臂向左方延伸至最遠處。吐氣朝原路徑回基本站姿。

4. 成基本站姿,雙手自然垂放於大腿兩側。吸氣時,右手中指沿著身體往

上,眼睛注視前方。中指沿著鎖骨、頸部至臉,一路往上延伸,直至手臂緊貼耳朵,

掌心向內,持續讓中指往天空延伸至極限。吐氣朝原路徑回基本站姿。

5. 成基本站姿,雙手自然垂放於大腿兩側。吸氣時,中指往後延伸,抬高

手臂,以不扣住手腕為原則,提至最高。吐氣朝原路徑回基本站姿。

練習三:體能訓練

 

肌力訓練:兩人一組,其中一人正躺於地面,雙手平放地上,吸氣時將腳平

行舉起至 30 度,停留 30 秒,緩慢放下休息。練習者須完成 30 度、60 度、90 度,

各兩輪。另一人協助數秒數,並將手臂放置練習者腳下,確保練習者的安全。完

 

成後,兩人交換。

飛魚:吸氣時,雙手雙腳伸直舉起,腹部著地,手腳在空中拍打,似游泳狀,

眼睛看著前方,腹部用力。

拱橋:平躺在地上,曲膝,手掌放在耳朵兩旁。吸氣時,撐起身體,成拱橋狀,

想像肚臍持續往上延伸。

O 型:手抓腳踝,吸氣時將手與腳踝往天空延伸,僅留肚子接觸地板,保持

呼吸。

老漢推車:兩人一組,前者四肢著地,後者站在前者身後,握住腳踝,將前

者的腳提離地面,放置在腰間兩側。前者開始以手向前行走,眼睛看著要去的地

方,後者跟上。此練習與重心轉換有關,收小腹,身體越直重量越輕。

壓腿:兩兩一組,開胯壓腿。

 

三、表演訓練

 

透過練習「身體與空間」、「身體跟空氣」、「身體跟身體」之間接觸的連

續面,來建立信任關係。練習中,接觸連續面越長,信任程度越高。

練習一: 七個房間

 

練習概述 :關上排練室的燈光,僅在空間之外留下微光,排練室內昏暗。找

 

聚·塲 小 劇 場 學 校 課 程 全 記 錄— 34 第一年 身體訓練 / 溫吉興— 35

到自己在排練場裡舒服的空間躺下。在進入房間練習之前,先讓身體大休息,在

大休息與進入房間練習之間,參與者不要交流。

同樣是陰暗的排練場,參與者坐在場邊(休息區),與牆壁留下約一個人能

經過的通道,中間為房間的練習場所。在休息區的參與者,感覺到自己準備好,

或是看見其他人的活動而有所感,可以隨時決定進入房間,但前提是,不能預設

自己即將進入哪個房間,會遇到什麼樣的情境。準備好的參與者,站起,進入排

練空間,開關門,進入房間。過程中,不需要向任何人展現或交代,參與者跟著

當下的情境行動,覺得可以離開時,記得開關門,離開房間,回到場邊休息區。

直到引導者提醒時間,練習才結束。

進階練習:可以邀請別人進入你的房間玩耍。如果要邀請別人進入房間,可

以站在被邀請者看得到的地方,以觸碰他的手臂做為邀請提示,帶著他去自己的

房間。

大休息:平躺在地面上,雙手手心朝下,感覺自己的身體,從頭頂、眉心、

肩頭、胸腹、骨盆、大腿、小腿肚、腳踝,放鬆每一個關節,在每一次的呼吸,

讓身體逐漸相信地板,放鬆身體,釋放情緒。最後想像身體沉入地下,在夾層之

間舒服的躺著。最後,慢慢的浮上地面。

張開眼睛,仔細看進排練場裡的環境,線條、質感、物件等等,不需要去辨識,

只需要「看見」就好,感覺到自己已經回到「當下」,即可以緩慢起身休息。

七個房間簡介|

房間一:自己的房間,可以在裡面做任何想做的事。

房間二:演員的房間,擺滿各式各樣演員的工具,工具可能包含:改變內外

 

在的物件、變形、身體、聲音、空間、想像力、模仿等,請參與者自由創造。

房間三:房內有一個櫃子與抽屜。裡面無數個檔案櫃,櫃子裡放著物件,挑

選其中一個打開,拿出來盯著他,直到想起來這個物件的意義後,複製它。物件

僅能留在三號房間,複製後,可以帶去二號房間使用。

房間四:有鼓聲的房間。

房間五:有觀眾正在看你演出,請為他們表演一個節目。

房間六:裡面有一個人在等你,與他相處一陣子,在空間待一下。

房間七:非洲大草原,變成草原上的某種生物,並過完牠的一生。

TIPS:各房間的進出要清楚,同時在場上的房間位置不能重疊,進入房間沒有順

序,在各房間內的時間沒有限制。

操作者注意事項|留意場內活動的情況,場內秩序的管理,特別是六號房,

容易陷溺在房間的情緒內。也會有示意場邊的人,從後方輕按他的肩膀,提醒他

可以進到場內練習。

當引導者提醒剩餘時間時,不需要馬上離開房間,做完在房間裡該做的事,

再慢慢離開。參與者圍一個圈,分享自己的感受。

練習二:疤痕的故事

兩人一組。互相說一個關於身上疤痕的故事。

其中一人坐著,另一人在其四周,選擇適當的距離與位置,用發聲練習的「四

個 O 音」,與鼻腔、眉心、頭頂的三個共鳴位置,單純地發出聲音,表達出剛剛

 

聚·塲 小 劇 場 學 校 課 程 全 記 錄— 36 第一年 身體訓練 / 溫吉興— 37

聽到關於對方的故事,過程中可以移動,可以選擇注視或遠離另一人,可以自由

選擇表達的形式。另一人請仔細聆聽自己的故事。

TIPS:練習時,注意表演者所擁有的三個位置——「自己的位置」、「演員的位

置」、「角色的位置」,以及表演者的三個工具——「動作」、「聲音」、「情緒」。

練習三:生活裡的十件事

 

分成兩組,其中一組先在空間裡各自選擇一個喜歡的位置。尋找生活裡會做

的 10 個動作,不用在乎是否能被理解,也無需解釋,在空間裡把這些動作做出來。

另一組當旅行團,參觀每個人生活場景,並挑選其中三個動作,仔細觀察所有細

節。完成後,兩組交換,重複一次生活與觀看的練習。

參與者於場邊坐下,留出舞台中央空間。每次一位參與者上台,演出剛剛練

習時,其中一個生活動作。如果動作剛好是場邊觀察者所挑選的,就馬上上台加

入。直到動作重複,結束,進入討論時間。

練習四:跳海

練習概述:一張桌子放於排練場內,跳海者站上桌子,接人者站在桌前,成

兩排並肩緊貼,弓箭步,手臂曲掌心向上,雙眼看著要跳下的人。跳海者全身打

直,手心貼手心高舉,膝蓋打直,眼看前方,保持直挺,向前倒。接人者用雙手

接住對方,輕輕放下。每一個人都輪流上去當跳海者。

進階練習:跳海者可以嘗試在空中轉身 180 度,落海時身體正面朝上。

TIPS:跳海者將雙手舉高,顛腳時,重心會慢慢往前,身體會自然落下,記得將

手臂與身體打直,夾臂收腹,相信自己會被穩穩接住。

 

練習五:打破慣性練習

 

練習概述:以手指在地面、牆面上畫線條,用眼睛看見手指下一個要去的地

方,但不刻意使手指移動,讓手指感受牆壁、地板與空氣的關係與阻力,找到自

己要去的路。

 

練習六:嬰兒抱

 

練習概述:身體溝通的訓練,練習中兩人一組,不以語言溝通,僅以眼神、

感受對方身體狀態,作為行動依據。

被抱的人:踢高右腳,順勢將兩腳掛上抱人者的手上,雙手環抱對方頸部,

將頭塞進頸窩,屈膝將腳跟靠近屁股。

抱的人:右手環抱,膝蓋打直,手肘成 45 度角。抱的人,感覺到對方重量

變輕後,可以嘗試在空間中行走。

TIPS:被抱的人,身體縮得越小,重量便能剩下原本體重的一半。

練習七:雙人平衡

兩人一組,平行站立。兩人身體保持筆直、眼睛互看,站立位置可以稍微前

後錯開。兩人相並的手交握(較高者高舉手臂,使手掌下握;較矮的另一人手掌

直立)。緩慢地將身體朝兩側慢慢傾斜,透過兩手間拉力的平衡,將手腕、手肘

依序遠離身體,並持續傾斜至兩人身體呈現「V」字形,並達到平衡,此時手臂完

全打直,過程中需全程直視對方眼睛,感受彼此給出的力量。

 

聚·塲 小 劇 場 學 校 課 程 全 記 錄— 38 第一年 身體訓練 / 溫吉興— 39

TIPS:透過眼神的對視,信任對方,感受到多少力量,就給出相對應的力量,把

自己的身體交出去。

練習八:在舞台上落地

右腳放在左腳的後方,腳背著地。逐漸降低高度,身體慢慢往下,直到右腳

膝蓋輕觸到地板。用右腳大腿開始接觸地面,慢慢側身躺下,手順著倒的方向延

長,落地,把頭枕在手上。

TIPS:在舞台上的落地,不能直接摔,練習使用身體的延伸與接觸地板的面積,

來控制身體落下。

練習九:擁抱

 

擁抱夥伴,感受對方身體面積、耳鬢廝磨、滑動且連續性地將背部至臀部摸

清楚,給對方安全感,覺得擁抱夠了,或是清楚了解對方的身體,在一個深擁後

離開,去尋找下一個擁抱對象。

TIPS:練習掌握主導權,也練習把自己交出去。

 

四、讀劇與呈現

 

透過朗讀《白水》文本,加以應用所學之發聲位置與身體訓練。

聲音的練習:

 

● 發聲的位置在嘴巴與鼻梁之間,用「一」的嘴型從左到右,讓每個字說完,需

要讓場上每位參與者清楚聽見。

● 嘗試用不同的部位發聲,如胸口、腳底、後腦勺。

● 閉上眼,想像一首歌的旋律或節奏,代入台詞裡。

● 氣息的運用:深吸氣,在吐氣時把台詞說出來。

● 練習斷句。

● 聲音要拋出去,尋找高八度的音。

讀劇對象的想像:

● 面對 300 個觀眾的聯想。

● 功成名就的分享。

● 寫給自己的信。

● 跳脫劇中人物,以演員身份讀出劇中人物的情緒。

角色的設定:

● 把角色設定放在心裡,不需要刻意去演。

● 在舞台上自戀,在劇場裡的自戀無關乎好壞。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450
庫存:2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