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故事的論語〔修養.天地篇〕:愈讀愈懂,這些千古金句背後的道理
The Tragedies of Euripides, Literally Tr. Or Revised, With Critical and Explanatory Notes, by T.a. Buckley
Paul Outerbridge
The Vacation
Killing Joaquin
孔門弟子志行考述
The Three Little Dinosaurs
台灣百大品牌飯店及風格民宿推薦
Chasms of Delight ― How Mind-expanding Drugs Helped to Change the World
清華附中高中數學精練:解析幾何、立體幾何與概率統計(簡體書)
29 Seconds

TOP
1
0
紅利積點抵現金,消費購書更貼心
有故事的論語〔修養.天地篇〕:愈讀愈懂,這些千古金句背後的道理
滿額折
有故事的論語〔修養.天地篇〕:愈讀愈懂,這些千古金句背後的道理
有故事的論語〔修養.天地篇〕:愈讀愈懂,這些千古金句背後的道理
有故事的論語〔修養.天地篇〕:愈讀愈懂,這些千古金句背後的道理
有故事的論語〔修養.天地篇〕:愈讀愈懂,這些千古金句背後的道理
有故事的論語〔修養.天地篇〕:愈讀愈懂,這些千古金句背後的道理
有故事的論語〔修養.天地篇〕:愈讀愈懂,這些千古金句背後的道理
有故事的論語〔修養.天地篇〕:愈讀愈懂,這些千古金句背後的道理
有故事的論語〔修養.天地篇〕:愈讀愈懂,這些千古金句背後的道理
有故事的論語〔修養.天地篇〕:愈讀愈懂,這些千古金句背後的道理
有故事的論語〔修養.天地篇〕:愈讀愈懂,這些千古金句背後的道理
有故事的論語〔修養.天地篇〕:愈讀愈懂,這些千古金句背後的道理
有故事的論語〔修養.天地篇〕:愈讀愈懂,這些千古金句背後的道理
有故事的論語〔修養.天地篇〕:愈讀愈懂,這些千古金句背後的道理

有故事的論語〔修養.天地篇〕:愈讀愈懂,這些千古金句背後的道理

商品資訊

定價
:NT$ 450 元
優惠價
90405
庫存:4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12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舉一反三、不恥下問、任重道遠、當仁不讓、未知生焉知死……
這些耳熟能詳的名句與成語都源自《論語》,流傳千年至今仍被廣泛使用,
究竟它們有什麼含意?背後有怎樣的故事?

《論語》不是只有之乎者也,
孔子不是只說禮、君子、仁這些道德說教,
《論語》的世界是你我的人生寫照:有人際關係、日常生活百態,還有思考的方法!

《論語》是孔子和弟子之間的對話錄,從人們的互動應對、學習方法,以及做事態度,再到找尋自我意義與人生定位,甚至思考生死大事,幾乎包羅一個人一生的全部。

為何要用善行和恩惠來回報惡行?
【以德報怨】
這個寬宏大度的美德,常被誤認是孔子的主張,其實孔子是反對這麼做的,他明確主張「以直報怨」。春秋時代,「夾谷之會」是魯國和齊國間的重要外交會盟,身為魯國人的孔子在此挫敗了齊國的陰謀,並為魯國爭取利益,展現出他「以直報怨」剛烈的一面。

我們要感慨時間的流逝嗎?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不知老之將至的孔子,一向認真地活在每一個當下。某日他老人家站在川流不息的大河邊說:「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引發人們對這句話不同的理解。
孔子想傳達的究竟是對時間流逝一去不返的感嘆,還是鼓勵人們要像不停歇的時間一樣,持之以恆地努力往前進?

◆發現《論語》的另一面◆
◤人該自由選擇生活的道路:孔子說:「像富貴、成功之類的目標,若有能力可以追求的話,即使要我做『馬車夫』這種工作我也願意。若無法追求,那我就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滿口之乎者也,但孔子並不是個無趣呆板的人:
→有人問,孔子是聖人吧,那麼有能耐,本領又多?孔子聽到後說:「我只是小時候比較窮,所以學會了不少粗活罷了。」
→子路救人收下回報,孔子很讚賞;子貢救人因為不缺錢而不收回報,孔子卻責怪他。孔子不是單以道德角度看待事物,是以全面的影響來看待與判斷。

◤孔子教出的弟子可不是搖頭晃腦的書呆子,他們個性鮮活,人生過得有聲有色:
→動力不足的冉求:他為人退縮低調,總是不把話說滿,孔子常要拉他一把;他自認能力不夠,孔子吐槽他說:「你根本就站在原地不動,沒有開始做啊……」
→心靈自由且強大的顏回:他住在簡陋的房子,吃得也很簡單,但他過得十分自在;對人總能不遷怒、不貳過、寵辱不驚,永遠保持自己的快樂。

《論語》歷經千年,至今仍深刻影響人們的思路與生活,甚至已內化在我們的言行舉止中。
它究竟是一本怎樣的經典?孔子是怎樣的人?這些世代流傳的內容,在現今生活中能如何運用?

對現代人來說,《論語》有很多段落沒有上下文和背景交代,語錄的內容往往令人摸不著頭緒。本書打破一般閱讀《論語》的框架,將道理很深、文字很淺的語錄式內容用聽得懂的邏輯深入淺出,以說故事的方式輕鬆看懂當中的主要脈絡,讓《論語》更貼近生活的所知所學,看懂它世代流傳的魅力。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張瑋(網名:饅頭大師)

復旦大學中文系文學學士、新聞系新聞學碩士。曾擔任體育記者11年,採訪過三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和百項世界賽事。之後,也曾任職解放日報集團數位傳播中心主任、新媒體中心總經理、運營及技術中心總監。
微信公眾號「饅頭說」,以「歷史上的今天」定期發表文章。著有《歷史的溫度》(1-5)。饅頭說團隊包括張瑋及其復旦大學導師和部分同學,目前分別為高校教授、博士生導師,或上海重點學校的優秀語文教師等。

目次

作者序
前言
【修養篇】
第一講/信任是社會的傳動軸
第二講/身先士卒,持之以恆
第三講/做人的格局
第四講/知進退,懂取捨
第五講/顏回為什麼這麼快樂
第六講/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第七講/不要成為一個「鄉愿」
第八講/以德報怨?
第九講/師道傳承:孔子的老師們
第十講/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修養篇總結
【天地篇】
第十一講/逝者如斯
第十二講/走過世界,留下痕跡
第十三講/靜默如天地
第十四講/知命與君子
第十五講/未知生,焉知死
第十六講/洗個澡,吹吹風
天地篇總結
附錄:本書主要的孔子弟子

書摘/試閱

第三講/做人的格局
提個問題:在《論語》中,除了「仁」這個字出現得比較多之外,還有什麼字或詞出現得也挺多的?沒錯,就是「君子」這個詞。
什麼是「君子」?在《有故事的論語〔學習.處世篇〕》講過這個問題,無論男女,如果達到境界,都可以成為君子。因為君子的特徵有兩個,和性別無關:
第一,君子看重自身內在修養的修煉,不在意外在的虛榮浮華;
第二,君子心胸開闊,對人類懷有善意的信任,對未來抱有善意的希望。
這兩點都側重內心的道德品格。而最近的幾講,我們講的都是治理國家大事方面的內容,那麼問題來了:
君子作為一個人的內心修養,在投身到外在世界的實際運作中,表現是什麼樣的呢?在《論語》中,就有這樣一句話來表現: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
這裡的「知」,就是欣賞、鑑別的意思。「君子不可小知」,意思是你不要從小的地方來鑑別君子,要從大處著眼。大家請注意,這話的意思並不是說「君子用不著做小事」。
在《有故事的論語〔學習.處世篇〕》就談到過,有人誇獎孔子能耐多、什麼都會,孔子謙遜地回答:「我究竟擅長什麼呢?我還是擅長駕駛馬車吧。」由此可見,孔子和他的弟子們不會忽略小事。「君子不可小知」的關鍵在於,你不要僅僅從「擅長駕駛馬車」、「擅長射箭」這類事情上鑑別一個君子,就算把這種事情都做得很好,也未必稱得上一個君子,對於君子,有更高層次的要求。
什麼是更高層次的要求呢?就是「大受」,意思是「接受大任務」。
我們把這句話翻譯出來,大致是這樣的:
孔子他老人家說:「一個君子,不可以從小事情上去鑑別他,君子是可以接受大任務的。」
說到這裡,我就想和大家談一個詞,這個詞可能你們在報紙上、新聞裡,或者從其他人嘴裡聽過,叫「格局」。
什麼叫格局?格局大致包括一個人的器量、胸襟、看待事情的眼界等等。孔子這句話,用現代語言簡單概括,就是這一講的標題要表達的:做人,要有大格局。
大家已經知道,君子重視自身的內在修養,不在意虛榮浮華,心胸開闊,善意待人。所以君子可以「人不知而不慍」。其實,做到這些,已經堪稱很有「格局」了。不過,「格局」表現在處理實際事務上,會是什麼樣子?
下面,我們來講個故事,這個故事可能不少人都聽過,我們就再一起重溫一下,溫故而知新。
這個故事發生在戰國時代,說的是戰國時代的趙國上卿藺相如。
「上卿」是一個官位,在戰國時代相當於宰相,是一個很高的官位。而藺相如是憑藉自己的本事做到這個官位的,他在多次外交活動中為趙國挫敗秦國的陰謀,保護了趙國的形象。今天要說的,是藺相如被封為上卿之後的故事。
話說趙國還有一個名將,叫廉頗。藺相如被封為上卿,官做得比廉頗還要大,廉頗就不高興了。他說:「我作為一名大將,這地位是靠攻城野戰掙來的。而藺相如他靠什麼,只不過是能說會道罷了。現在竟然地位比我還高,我可不服氣。而且藺相如這人出身低賤,我絕對不能容忍他壓在我頭上。要是遇上藺相如,我非得羞辱他一番不可!」
這話傳到了藺相如的耳朵裡,他沒有生氣,反而故意避免和廉頗相會。有一次,藺相如外出,遠遠看到廉頗,就叫人掉轉車子躲開。結果,藺相如的門客們可不高興了。「門客」在春秋戰國時期比較盛行,一般有錢有地位的人都會養一群人,這群人平時靠主人供養,主人有問題或有危難的時候,他們就會各自想辦法出力,這群人就叫作門客。
話說藺相如掉轉車頭躲避廉頗,藺相如的門客就不滿意了,他們聚在一起對藺相如說:「我們大老遠地來追隨你,是因為仰慕你是個英雄豪傑。如今,你地位不比廉頗低,廉頗說你壞話,你不去懟他就已經是給面子了,竟然還躲著他,這也太懦弱了吧?我們這些人都沒臉再追隨你了,讓我們散了吧!」
藺相如堅決地挽留他們,說:「我問你們,廉頗將軍和秦王相比,誰更厲害?」
眾人說:「秦王比廉頗不知道厲害到哪裡去了。」
藺相如說:「我在秦王面前尚且談笑風生,羞辱他的群臣,你們想,難道我會害怕廉頗將軍嗎?但是我想到,強大的秦國之所以不敢欺負趙國,就是因為有我和廉頗將軍兩個人在啊。如今我們兩個人要是龍爭虎鬥,必有一傷。如此一來,秦國就高興了,趙國就危險了。所以你們看,我在他面前退讓一下,有沒有道理?」
這話傳到廉頗將軍耳朵裡,廉頗恍然大悟,心悅誠服。他為了表示抱歉,脫掉自己的上衣,赤著膊,背起荊條,到藺相如門前,意思是承認自己有罪,請藺相如用荊條抽打自己。廉頗誠懇地說:「我真是個粗野的人,沒想到您的胸懷如此寬大,考慮問題如此長遠!」
從此以後,藺相如和廉頗成了生死與共的好朋友。
藺相如和廉頗能夠盡釋前嫌,成為好伙伴,是什麼發揮了關鍵作用?沒錯,就是「格局」。
藺相如當然是有大格局,這個很明顯,但廉頗將軍就沒有嗎?他能夠立刻認同藺相如的觀點,二話不說就上門道歉,這說明他的格局也是不小的。
順道一說,這個故事被後人總結成一個成語,就是我們都知道的「負荊請罪」。
藺相如和廉頗的故事,讓我想起蘋果公司創辦人史蒂夫.賈伯斯說過一句很有意思的話:「我特別喜歡和聰明人在一起工作,因為這樣最大的好處是不用考慮他們的尊嚴。」
這句話乍聽起來有點怪怪的,我們每個人都有尊嚴,難道不需要考慮嗎?在這裡,我們要弄清楚兩個概念。
一是賈伯斯所說的「聰明人」是指什麼人?我覺得,他說的不僅僅是腦子聰明的人,更是指知道自己的目標、有自己格局的君子。
而「尊嚴」,並不是指我們一般意義上理解的底線或原則—這是任何人都不能冒犯的。賈伯斯說的「尊嚴」,我認為是指一些面子上的事,或虛榮心。
例如我指出你在工作上的一個問題,有時候可能因為時間緊迫,忘了說一句「謝謝」或「請」,或者口氣比較直接,但你能夠知道我是在談工作,而不是故意不照顧你的面子,這樣雙方工作起來效率就比較高。就像藺相如在意的是趙國內部不要爆發衝突,大家好齊心協力、抵禦外侮,而廉頗能立刻領悟到這個道理是一樣的。
只要你擁有這樣的格局,早晚會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而對方也更願意和你一起共事、交友和生活。
所以有一句話叫作:「你的格局有多大,你的舞台、你的生活世界就能有多廣闊。」
不過,這裡還是要提醒一句:我們說要有格局,要不計較細節,要重視更加遠大的事情,並不是叫你不顧廉恥、不擇手段地去追求成功,這是原則和底線問題,是絕對不能越過的。相反,有格局的君子,總能守住自己的原則和底線,看中自身內在的修養,不去在意外在的虛榮浮華。所以,我們不要看君子好像無慾無求,不太在乎一些我們覺得面子上很重要的東西,那是因為他們不需要他人的讚許和承認,他們內心有別人奪不走的東西。
做人的格局,可以像藺相如那樣身居高位、心胸寬廣,但事實上,未必都要做大官才能顯示出大格局,有些人能堅持自己的底線,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和道路,也是一種格局的表現。
又要說一個故事。這個故事出自《戰國策》,這本書在《有故事的論語〔學習.處世篇〕》中介紹過,是一本記錄戰國時代二百四十年左右歷史的書。而這個故事,就發生在戰國時代。
話說在戰國時代的齊國,有一天,齊宣王召見了一位民間人士,名字叫顏斶(ㄔㄨˋ)。
在大殿上,齊宣王傲慢地說:「顏斶,上前來!」
顏斶不為所動,反而回了一句:「大王,上前來!」
齊宣王很不高興,就質問顏斶:「你敢叫我上前來?我問你,是我這做王的尊貴,還是你這個民間人士尊貴?」
顏斶立刻回答:「當然是我這個民間人士尊貴,你不尊貴。」
齊宣王倒覺得有點稀奇,就問他:「嗯?你為什麼這麼說?有根據嗎?」
顏斶說:「當然有!從前秦國攻打齊國,下命令說:『有人膽敢靠近柳下季的墓地砍柴,一律死罪,絕不赦免!』(柳下季是當時一位著名的思想家。)秦國後來又下一道命令說:『如果有人能夠斬獲齊王的頭顱,賞金兩萬兩!』你看,齊國君主的頭顱也就值兩萬金,而靠近平民身分的柳下季的墳墓,是要被砍頭的。由此可見,活著的君王的頭顱,還不如死去的賢士墳墓尊貴。」
齊宣王聽到這話後,感慨地說:「是啊,我怎麼可以不尊重賢士呢?真是自取其辱啊!我希望顏先生收我為弟子,同我往來出遊,頓頓吃牛羊魚肉,出門必有車馬,你的妻子兒女都穿上華麗的衣服。」
顏斶斷然謝絕,說:「這樣的生活不安逸,我寧願回去。餓了才吃到食物,美味勝過魚肉;走路步伐悠閒,穩當賽過乘車;沒有羈絆,就當富貴;無憂無慮,快樂逍遙。」說完,顏斶對齊宣王拜了兩拜,就飄然而去。
在這個故事中,我們看到齊宣王聽了顏斶幾句話就完全放下身段,而顏斶卻彷彿根本不屑於和君王為伍。這是怎麼回事呢?因為在《戰國策》描述的戰國時代,國與國之間的爭鬥已經異常激烈,爭奪的最寶貴資源是什麼?不是金子,不是土地,不是軍隊,而是人才。套用一句以前經常聽到的電影臺詞:「戰國時代最寶貴的是什麼?是人才!」
作為一國之君,如果不尊重人才,人才就會被別國挖走;如果得不到人才的支持,國君在競爭中失敗了,就很容易死無葬身之地。顏斶有意無意地說到「齊王的頭顱」,這剛好擊中了齊宣王的心事。而對於「人才」來說呢,想要跟隨哪個國君都可以,想要歸隱山林逍遙自在,國君也奈何不了他。
所以,顏斶這個人可以笑傲王侯,並不是因為他狂妄自大,更不是因為他有多麼大的權勢、多麼硬的後臺,而是因為他理解整個形勢,並且對於自己要不要參與當今的政治遊戲有清楚的判斷。所以,他能夠活得自由瀟灑,這是由他胸中的大格局作底子的。
其實,《論語》中有好幾段,說的就是這種「自由選擇生活道路」的大格局。我們先來看這一段:
子曰:「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這裡說的「執鞭」,就是指拿著鞭子駕駛馬車之類的事,屬於當時社會上認為比較「下等」的工作。「從吾所好」,就是根據自己的喜好來,愛做什麼就做什麼。這段話的字面意思不難理解,我們先翻譯出來。
孔子他老人家說:「像富貴啊、成功啊之類的目標,倘若可以追求的話,即使需要我拿著鞭子趕馬車,我也願意做。倘若不可以追求呢,那我還是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吧。」
大家有沒有覺得孔子他老人家還是挺接地氣的?
不過,這段話的微妙之處在於:「可求」和「不可求」究竟指什麼?有沒有更加具體的區分標準?例如說,是不是符合道義的就是可以追求的,不符合道義就是不可以追求的?或者,純粹從能力來說,這是我能夠追求到的還是追求不到的?又或者說,這目標符合我的能力和興趣,就是可以追求的,不然就屬於「不可求」?
孔子的原話沒有講得更具體,只能靠我們自己理解。
不過,我覺得有一點還是挺值得注意,那就是孔子的心態是蠻開放的:他並不藐視富貴,但也不把富貴看成唯一值得追求的目標。為了追求富貴,做一些在社會看來比較「下等」的工作也沒什麼不可以,沒必要端著架子。但是,究竟這富貴是「可求」還是「不可求」呢?孔子沒有講出具體的標準,所以每一位君子不妨自己來判斷。人生中的選擇和決斷,這是一個大問題,我們會繼續說。
再來看這句「從吾所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意味著做這件事本身使自己快樂,無論這事情是不是通向富貴或成功。這一層意思,在《論語》的這段話中表達得更明白: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ㄍㄨㄥ)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這裡的「飯」是動詞,意思就是「把什麼當飯吃」。「疏食」,指粗糙的食物。「曲肱而枕之」,就是彎起胳膊當枕頭。這段話翻譯出來大致是這樣:
孔子他老人家說:「吃著粗糙的食物,喝著清水,彎起胳膊當枕頭睡,這樣也很快樂了。用不道義的手段得來的富貴,對我來說就像天邊的浮雲一樣,不會放在心上。」
《論語》中的這一段話和上一段是相互呼應、相互補充的。
「不義而富且貴」,當然屬於上一段說的「不可求」的富貴。但是正如前面所說,「不可求」還可以包含其他的意思:屬於你的富貴,積極地去爭取;不屬於你的富貴,就視為天邊的浮雲。能夠做到這一點,你的格局就不會小。關鍵在於,如何判斷這富貴是「可求」還是「不可求」,是屬於你還是不屬於你的。要想做出高明的判斷,離不開胸中的大格局。
「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這話,就是對「從吾所好」的延伸。在前面那個故事中,顏斶先生說的話,其實是類似的意思。
孔子和顏斶先生擁有的,就是在平凡的生活中隨時感受快樂的能力。
談錢並不可恥,只談錢才是有問題的。假如你是一個善於感受快樂的人,就不會把社會上定義的「成功」或「富貴」視為唯一值得追求的目標,不會讓自己的想像力畫地為牢。只有這樣,才沒有人可以把現成、設計好的價值標準或人生遊戲強加給你。
插上想像的翅膀,由你自己定義的人生遊戲可以擁有更多、更廣闊的可能。這就是自由的心境給你帶來的大格局。打開自由大門的鑰匙有很多,其中的一把,就是孔子說的「從吾所好」。

本講重點
小知,大受
【原文】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出處】《論語.衛靈公》
【釋義】孔子說:「一個君子,不可以從小事情上去鑑別他,君子是可以接受大任務的。」
【理解】做人,要有大格局。你的格局有多大,你的舞臺、生活的世界就能有多廣闊。我們有時候說「細節決定成敗」、「細節看人品」,這和大志向、大格局並不矛盾,而是相輔相成的。

負荊請罪
【原文】「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
【出處】《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釋義】背著荊杖,表示服罪,向當事人請罪。
【理解】現在用來形容主動向人認錯、道歉,給自己嚴厲的責罰。

自由選擇生活:從吾所好
【原文】子曰:「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出處】《論語.述而》
【釋義】孔子說:「像富貴、成功之類的目標,倘若可以追求的話,即使需要我拿著鞭子趕馬車,我也願意做。倘若不可以追求,那還是做我自己喜歡的事情吧。」
【理解】用不著藐視富貴,也用不著把富貴視為唯一值得追求的目標。我們要具備自由選擇生活道路的大格局。

安貧樂道
【原文】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ㄍㄨㄥ)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出處】《論語.述而》
【釋義】孔子說:「吃著粗糙的食物,喝著清水,彎起胳膊當枕頭睡,這樣也就很快樂了。用不道義的手段得來的富貴,對我來說就像天邊的浮雲一樣,不會放在心上。」
【理解】屬於你的富貴,積極地去爭取;不屬於你的富貴,就視為天邊的浮雲。能夠做到這一點,你的格局就不小。善於感受快樂的人是自由的,廣闊的人生屬於這樣的人。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405
庫存:4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