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德福兒少研究的藝術
商品資訊
系列名:幼兒課程與教學
ISBN13:9786267447369
替代書名:Solving the Riddle of the Child: The Art of Child Study
出版社:心理
作者:克里斯托夫‧威歇特-著; 林玉珠-審閱
譯者:孫愛萍
出版日:2024/10/14
裝訂/頁數:平裝/208頁
規格:21cm*14.8cm*1cm (高/寬/厚)
重量:280克
版次:1
庫存:5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8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序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兒少是一個謎,許多認真的老師和家長尋覓著解謎的資源,這本書正是要獻給這樣的親師朋友及教育團體。兒少研究是華德福學校獨有的技術,是華德福教師百年多以來的研究成果及永續的教育任務之一!
兒少研究在華德福學校裡並非個人的行動,而是教師團隊以施泰納所創的人智學(Anthroposophy)為基礎發展而得的「新心理學」的實務應用。為實現理想的自由華德福學校,施泰納在百年前即一再鼓勵教師們要「成為心理學家」,要去「撰寫心理學寶典」,這是他的願望。本書作者威歇特先生實現了施泰納博士的願望!而這裡所謂的新心理學一詞是以人智學為本,且是以源於理解的行動來展開工作的;因此當閱讀本書時你會見識到教師們活生生的社會性藝術、教學法途徑,與教育即療癒的原理及方法的發揮。
當教師團隊一起合作、一起找到共同的觀點與做法、一起完成重要事情的經歷,這種行動,不只能成就兒童,更重要的是能賦予學校整體社群信心與信任!教師會議是教師們應用人智心理學的實踐現場,本書將帶領讀者一一閱覽,從觀察兒童到兒童真實自我發展的解謎路徑。這是一本寶貴的工具書!
兒少研究在華德福學校裡並非個人的行動,而是教師團隊以施泰納所創的人智學(Anthroposophy)為基礎發展而得的「新心理學」的實務應用。為實現理想的自由華德福學校,施泰納在百年前即一再鼓勵教師們要「成為心理學家」,要去「撰寫心理學寶典」,這是他的願望。本書作者威歇特先生實現了施泰納博士的願望!而這裡所謂的新心理學一詞是以人智學為本,且是以源於理解的行動來展開工作的;因此當閱讀本書時你會見識到教師們活生生的社會性藝術、教學法途徑,與教育即療癒的原理及方法的發揮。
當教師團隊一起合作、一起找到共同的觀點與做法、一起完成重要事情的經歷,這種行動,不只能成就兒童,更重要的是能賦予學校整體社群信心與信任!教師會議是教師們應用人智心理學的實踐現場,本書將帶領讀者一一閱覽,從觀察兒童到兒童真實自我發展的解謎路徑。這是一本寶貴的工具書!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克里斯托夫‧威歇特(Christof Wiechert)1945年出生於德國錫根,早年就讀於荷蘭海牙華德福學校。成年後專研教育學與地理學,之後回到海牙華德福學校擔任教師達三十年之久。威歇特已婚,是五個孩子的父親。
威歇特多年來一直都是荷蘭人智學會理事會的重要成員。他是荷蘭教師培訓研討會的共同創辦人,也是與Ate Koopmans共同開發「兒童研究藝術」課程的先鋒。
從1999年起,威歇特開始瑞士歌德館的教學與研究工作,他非常欣賞教師生涯中的挑戰,而且對華德福教育教學法的靈性基礎也有著超乎常人的深刻理解。自2001年起受任歌德館教育部門首長,2010年卸下職務,其首長服務共計十年,期間帶領並支持世界性的華德福教育運動,尤其是亞洲地區華德福學校的興起。
威歇特是世界知名的、值得景仰且深受愛戴的華德福教育專家,退休後,他仍然持續華德福教育的師資培育及兒童研究藝術的工作。威歇特個性爽朗、親和,總是笑聲不斷,經常受邀至世界各國辦理講座及研習。台灣有幸,自2017至2019年,老師連續三年來台,在台中市磊川華德福學校舉辦「兒童研究的藝術」教師研習,此舉無疑為台灣教師在兒少研究的藝術發展上打下了穩固而重要的基礎!威歇特先生對台灣的貢獻是有目共睹的!
審閱者簡介
林玉珠
現任:台中市磊川華德福中小學教師團主席
華德福教育師資培育講師
經歷:台中市磊川華德福中小學校長19年
台中市磊川華德福中小學創辦人
台中市人智哲學發展學會創會理事長
台中市娃得福幼兒園創辦人
英語文教師、諮商輔導員、資優教育研究員
學歷:美國Ashland大學教育碩士
瑞士歌德館醫學部國際後學士醫學訓練
譯者簡介
孫愛萍(Apple)
畢業於中國西南大學英美文學專業,曾任牡丹江師範學院外語系老師。因雙胞胎女兒的出生,開始學習華德福教育,2011年起擔任人智學與華德福教育的口譯和筆譯工作至今,口譯過許多教師研討會、師訓課程和人智學不同領域的工作坊。筆譯有《究竟為何在人世》、《教學中的平衡》、《青少年教育》等。
克里斯托夫‧威歇特(Christof Wiechert)1945年出生於德國錫根,早年就讀於荷蘭海牙華德福學校。成年後專研教育學與地理學,之後回到海牙華德福學校擔任教師達三十年之久。威歇特已婚,是五個孩子的父親。
威歇特多年來一直都是荷蘭人智學會理事會的重要成員。他是荷蘭教師培訓研討會的共同創辦人,也是與Ate Koopmans共同開發「兒童研究藝術」課程的先鋒。
從1999年起,威歇特開始瑞士歌德館的教學與研究工作,他非常欣賞教師生涯中的挑戰,而且對華德福教育教學法的靈性基礎也有著超乎常人的深刻理解。自2001年起受任歌德館教育部門首長,2010年卸下職務,其首長服務共計十年,期間帶領並支持世界性的華德福教育運動,尤其是亞洲地區華德福學校的興起。
威歇特是世界知名的、值得景仰且深受愛戴的華德福教育專家,退休後,他仍然持續華德福教育的師資培育及兒童研究藝術的工作。威歇特個性爽朗、親和,總是笑聲不斷,經常受邀至世界各國辦理講座及研習。台灣有幸,自2017至2019年,老師連續三年來台,在台中市磊川華德福學校舉辦「兒童研究的藝術」教師研習,此舉無疑為台灣教師在兒少研究的藝術發展上打下了穩固而重要的基礎!威歇特先生對台灣的貢獻是有目共睹的!
審閱者簡介
林玉珠
現任:台中市磊川華德福中小學教師團主席
華德福教育師資培育講師
經歷:台中市磊川華德福中小學校長19年
台中市磊川華德福中小學創辦人
台中市人智哲學發展學會創會理事長
台中市娃得福幼兒園創辦人
英語文教師、諮商輔導員、資優教育研究員
學歷:美國Ashland大學教育碩士
瑞士歌德館醫學部國際後學士醫學訓練
譯者簡介
孫愛萍(Apple)
畢業於中國西南大學英美文學專業,曾任牡丹江師範學院外語系老師。因雙胞胎女兒的出生,開始學習華德福教育,2011年起擔任人智學與華德福教育的口譯和筆譯工作至今,口譯過許多教師研討會、師訓課程和人智學不同領域的工作坊。筆譯有《究竟為何在人世》、《教學中的平衡》、《青少年教育》等。
序
推薦序
思想與內在精神的鮮活連結
第一次遇見克里斯托夫‧威歇特老師是2004年,當時威歇特老師擔任歌德館教育部門負責人,主持世界華德福教師大會,大會主題是「觀像的力量」(The Power of Imagination)。閉幕前的綜合討論,我積極爭取發言機會,會後老師輕拍我肩膀,鼓勵我繼續鍛鍊觀像的能力。
2008年亞洲華語華德福教師大會在台灣舉辦,我負責外師總接待工作。大會結束後,老師恰巧和我有一段談話時間。我永遠記得他那慈愛的眼神和誠懇的語氣,他問道:「我年輕的同事,告訴我,你快樂嗎?你熱愛你的工作嗎?」我對他點頭微笑,接著他送我他自己寫的書《教學的喜悅》(The Joy of Teaching)。
2016年,石山書院將「兒童研討」定為重點推動工作,磊川華德福學校前校長林玉珠和我擔負主要推動人。令我們萬分驚喜感激的是,威歇特老師信守承諾不遠千里來到台灣,從2017年起,他連續三年、每年到台灣教授一週密集課程,學習內容從基礎的兒童研討方法學到進階的兒童研討主持工作。
每次密集課程中,威歇特老師必定實際進行三到五位兒童的研討。第一次課程結束後,不少同事和我都對研討過程中的一幕印象深刻,威歇特老師問道:「你們認為這個孩子是正常的嗎?」威歇特老師在每位兒童的研討過程中一定提出這個疑問,提問時間通常是在兒童研討的第二階段中,這時候與會同事們正仔細考量著大家從第一階段所取得的重要事實與畫面。第一天,不少同事不明白威歇特老師為何提出這個問題,有同事困惑地說:「如果我們說一個孩子不正常豈不是很不尊重孩子、很不恰當?」隨著課程往下進行,在第二、第三位……以及之後的每個兒童研討過程中,威歇特老師也都問同樣的問題,他在每次確認大家的回答是「正常」後,逐漸加入他對年輕同事們的期許。他強調對兒童的興趣和熱情非常重要,長年觀察教育現場使他發現一股教育醫療化的不當影響正侵蝕著我們對兒童的興趣與熱情。重視特殊需求的兒童原本立意良善,這使教育工作者更細緻關照到生、心理疾患的兒童,但一不小心「特需」就成了教師和家長逃避面對的光明藉口,許多正常的孩子因此被認定為特需的孩子。當我們在研討中一次又一次回答「正常」時,威歇特老師說:「太好了,太好了,我親愛的同事,你們都知道這孩子很正常,只是他對我們實在充滿了挑戰,作為教師,我們對具挑戰性的兒童充滿興趣。」
新學年開學前,我參加了一場區域性的中學校長會議,在場有三百多位中學校長。有幾位校長聯合提案,他們想呼籲國家教育部門提供資源、解方來面對校園內不斷攀升的突發性情緒事件,這些校長們說這些學生的情緒事件來得莫名、突然,事件主角往往都不在輔導室平時關注的學生名單上,學生事發前沒什麼異樣,但在突發事件中傷害自己、傷害他人,甚至造成生命危險,他們是隱藏在校園中的未爆彈!
校長會議後,我回到磊川和同事、家長們討論這個校園現象、社會隱憂。我們自我提問:我們能警醒於這些校園事件所指出的未來努力方向嗎?我們的努力只能避免災難發生嗎?難道我們就消極地坐在這裡等待國家教育部門提供資源、解方嗎?又或者我們內心的期待其實不止於此,到底要透過怎樣的努力才能帶領中學生健康、豐盛的成長?這些提問促使我再次回到本書第一章的歷史場景, 1924年7月15日晚上,魯道夫‧施泰納在十一年級的學生偷竊事件後召集臨時會議,魯道夫‧施泰納說這些孩子在思想和道德上只能靠自己,他們的心靈沒有依靠。世界第一所華德福學校教師遭遇的挫折預示著教師們艱鉅的時代任務,我們必須與學生建立正確的關係,必須在教師與學生之間建立起思想與內在精神的鮮活連結。我們該如何付出、努力,才不會使孩子的心靈沒有依靠?兒童研討正是這個解方!它能促使教師與學生建立正確的關係,使教師在思想和內在精神上與學生產生鮮活的連結。
兒童研討同時是教師與學校發展中一個關鍵的項目。在投入兒童研討實踐多年後,我特別想指出其中三項特點:
第一,兒童研討的研究方法是奠基於魯道夫‧施泰納所建立的人之研究方法,我們愈是投入實踐,就愈能敏銳教師個人的觀像、靈感與直覺的能力。
第二,兒童研討是一門社會性藝術,執行規模可大可小,研討過程需要團隊共同參與,而非單打獨鬥,每一次的共同研討都促使教師群之間與學校的精神存有取得更緊密的聯繫,無形中對學校的整體教學品質做了最好的維護與更新。
第三,我最後特別要提的,同時也是威歇特老師給我最大的啟示:以教育學、以課程為導向的行動措施。這是本書第五章的精華所在,當我們對兒童產生圖景式的理解後,每位教師所教授的學科都有可能成為兒童研討後的行動措施,這是教育工作中極為精彩的一個面向,我們將會發展出同時對兒童以及學科的深入洞察,使教學內容與活動帶來健康與療癒的力量。
2019年華德福教育在世界各地慶祝教育運動一百週年,兒童研討正是三大重點工作之一。毫無疑問的,威歇特老師的這本書是落實這項工作的最重要工具。2020年是特別的一年,全球疫情爆發,疫情製造了許多空間的阻隔,教師們面臨與學生維繫思想與內在精神連結前所未有的挑戰。威歇特老師寫了一篇文章指引全球華德福學校及教師工作,他提醒大家注意防疫所談的「社交距離」是物質空間距離,而絕非心靈的距離。同年底,歌德館新任教育部門負責人正在轉銜,這是繼威歇特老師卸任後第二屆部長準備上任,這使我意識到威歇特老師不僅是華德福教育界裡部長級的人物,他代表的更是我們這個時代人智學、教育領域中師爺級的人物。威歇特老師的努力為我們嫁接了一座橋梁,一座通往施泰納教育學中最精髓、最靈活運用的橋梁,一座通往我們眼前兒童最精神內在的橋梁,願這本書成為你我與學生鮮活連結的祝福!
開詩婷
審閱者序
《華德福兒少研究的藝術》是一本極好的書!能出版這樣的書籍表徵了華語人對於理解人的素質正在提升與蛻變,這是彌足珍貴的!這是一本從人智學(或稱靈性科學)角度開啟靈性心理學及兒少研究方法的書籍。人智學對華語人而言是一種新知,但它已經被華語世界的人識別、接納了!從而,華語人類的智慧哲理正在被加添,心靈正在被滋養,身體正在被嘉惠!有關人智學身心靈相關的書籍,尤以醫學、教育及心靈健康主題最為普及!在心理出版社已出版的書籍也有《兒童健康指南》、《我是你:華德福教育學的兒童研討會》,及《在數位媒體世界中健康成長:兒少家長及照顧者指南》。現在,更晉升一級的是《華德福兒少研究的藝術》來到您面前了!
這本書在編寫上結構清晰,系統完整。讀完《華德福兒少研究的藝術》,讀者肯定會感受到迎面而來的清新、啟發與鼓舞的力量,同時可能也很想立即就進入實踐的嘗試。作者威歇特老師正是為了能達成這樣的目標而書寫的,他樂意引領世界上每一位教師進入兒少研究的方法;他分享心得,並以藝術的態度讓我們看見這項任務之美。就華語人的教育與對待兒少的習性而言,我認為這本書將帶領我們進入至少三種新的知識與學習:
1. 教師團隊以靈性科學為基礎邁向「社會性藝術」的實踐。
2. 教師團隊在靈性科學基礎下有方向且共識地形成兒少的「心理圖像」。
3. 教師團隊在靈性科學基礎下達成跨領域合作,完成「教學法途徑」。
在這樣的工作歷程中教師可能遭遇不同的困難,但只要大家願意共同工作,願意以人類愛的溫暖、理解人的本質,願意持續不斷地深入兒少的存有而工作,我們即可能發展以人類本質為導向的洞察能力,並產生身體力行的決定性行動,最後,自然而然地,我們也就一步步地踏上靈性科學的心理學領域了。
靈性心理學並不排除或疏離傳統心理學,而且願意更多地關聯心理學與靈性科學兩種知識,並與主流心理學,與教育學合作。2017年六月,國立政治大學接受教育部委託正式成立「教育部實驗教育推動中心」;2018年四月,該中心開始辦理第一屆「臺灣實驗教育工作者培育計畫」。磊川華德福學校很榮幸地自第三屆起即有機會受邀貢獻己力,讓我們將近30年來結合心理學與靈性心理學的「兒少研究藝術」工作經驗獻給台灣的教師同事們。還記得我們與中心的初始合作是1.5天的課程,雖然我們向來都是以5天密集工作為原則。慶幸地,到今年(2024)的第七屆,中心已邀約加長時間,改為3天密集研習了!當教師們希望有更多的時間學習這方面的知能時,這也代表了教師們已經準備好願意以更實質、更關愛的心去承當輔導未來人類的重任了。身為磊川創辦人,能為這樣的事情服務,我深感振奮,這是教育人真正重視兒少研究的重要里程碑!學習或教育不再是急就章,而是願意深入地,腳踏實地,一步一腳印地落實核心本質。我衷心為未來人類感到慶幸!
教師的共同工作是教師生涯中最激勵人心的力量,還記得在某一屆的研習現場,有位教師學員問及他是否可以有什麼方法將兒少研究的內容帶回自己的學校去實踐時,當下,現任政大副校長的詹志禹教授說:「建議學校教師組隊參加最有效果。」因為,只有當教師親身經歷過學校教師團隊淋漓盡致的合作協助一個兒少時,我們才能深深體悟到那種復原與療癒的力量有多強大、多壯觀!你甚至當下即可預知那個孩子的問題或困難得解了!此外,你也會注意到正如施泰納博士所說的,教師團隊是學校組織的心臟,學校發展的最強勢核心力量在於教師團隊的縱橫向貫聯合作!當教師有這樣的認知與認同時,整個學校社群會自然地變得融洽而充滿活力!
能一起在磊川共同工作固然很好,我們很樂意提供研習與交流;設若短時間內不可行,或許也可以先找幾位志同道合的同事,先打破資源限制,自組讀書會。不同的讀書會需要有不同的工具書,這本書會是你最好的教科書。請懷抱愛和興趣接待兒少,請讓兒少成為整體教師觀察的焦點,請「閱讀」這本書,讓這本書帶領你「閱讀」兒少;請善用這本書,光會照進來……
林玉珠
於磊川華德福
2024年2月25日
思想與內在精神的鮮活連結
第一次遇見克里斯托夫‧威歇特老師是2004年,當時威歇特老師擔任歌德館教育部門負責人,主持世界華德福教師大會,大會主題是「觀像的力量」(The Power of Imagination)。閉幕前的綜合討論,我積極爭取發言機會,會後老師輕拍我肩膀,鼓勵我繼續鍛鍊觀像的能力。
2008年亞洲華語華德福教師大會在台灣舉辦,我負責外師總接待工作。大會結束後,老師恰巧和我有一段談話時間。我永遠記得他那慈愛的眼神和誠懇的語氣,他問道:「我年輕的同事,告訴我,你快樂嗎?你熱愛你的工作嗎?」我對他點頭微笑,接著他送我他自己寫的書《教學的喜悅》(The Joy of Teaching)。
2016年,石山書院將「兒童研討」定為重點推動工作,磊川華德福學校前校長林玉珠和我擔負主要推動人。令我們萬分驚喜感激的是,威歇特老師信守承諾不遠千里來到台灣,從2017年起,他連續三年、每年到台灣教授一週密集課程,學習內容從基礎的兒童研討方法學到進階的兒童研討主持工作。
每次密集課程中,威歇特老師必定實際進行三到五位兒童的研討。第一次課程結束後,不少同事和我都對研討過程中的一幕印象深刻,威歇特老師問道:「你們認為這個孩子是正常的嗎?」威歇特老師在每位兒童的研討過程中一定提出這個疑問,提問時間通常是在兒童研討的第二階段中,這時候與會同事們正仔細考量著大家從第一階段所取得的重要事實與畫面。第一天,不少同事不明白威歇特老師為何提出這個問題,有同事困惑地說:「如果我們說一個孩子不正常豈不是很不尊重孩子、很不恰當?」隨著課程往下進行,在第二、第三位……以及之後的每個兒童研討過程中,威歇特老師也都問同樣的問題,他在每次確認大家的回答是「正常」後,逐漸加入他對年輕同事們的期許。他強調對兒童的興趣和熱情非常重要,長年觀察教育現場使他發現一股教育醫療化的不當影響正侵蝕著我們對兒童的興趣與熱情。重視特殊需求的兒童原本立意良善,這使教育工作者更細緻關照到生、心理疾患的兒童,但一不小心「特需」就成了教師和家長逃避面對的光明藉口,許多正常的孩子因此被認定為特需的孩子。當我們在研討中一次又一次回答「正常」時,威歇特老師說:「太好了,太好了,我親愛的同事,你們都知道這孩子很正常,只是他對我們實在充滿了挑戰,作為教師,我們對具挑戰性的兒童充滿興趣。」
新學年開學前,我參加了一場區域性的中學校長會議,在場有三百多位中學校長。有幾位校長聯合提案,他們想呼籲國家教育部門提供資源、解方來面對校園內不斷攀升的突發性情緒事件,這些校長們說這些學生的情緒事件來得莫名、突然,事件主角往往都不在輔導室平時關注的學生名單上,學生事發前沒什麼異樣,但在突發事件中傷害自己、傷害他人,甚至造成生命危險,他們是隱藏在校園中的未爆彈!
校長會議後,我回到磊川和同事、家長們討論這個校園現象、社會隱憂。我們自我提問:我們能警醒於這些校園事件所指出的未來努力方向嗎?我們的努力只能避免災難發生嗎?難道我們就消極地坐在這裡等待國家教育部門提供資源、解方嗎?又或者我們內心的期待其實不止於此,到底要透過怎樣的努力才能帶領中學生健康、豐盛的成長?這些提問促使我再次回到本書第一章的歷史場景, 1924年7月15日晚上,魯道夫‧施泰納在十一年級的學生偷竊事件後召集臨時會議,魯道夫‧施泰納說這些孩子在思想和道德上只能靠自己,他們的心靈沒有依靠。世界第一所華德福學校教師遭遇的挫折預示著教師們艱鉅的時代任務,我們必須與學生建立正確的關係,必須在教師與學生之間建立起思想與內在精神的鮮活連結。我們該如何付出、努力,才不會使孩子的心靈沒有依靠?兒童研討正是這個解方!它能促使教師與學生建立正確的關係,使教師在思想和內在精神上與學生產生鮮活的連結。
兒童研討同時是教師與學校發展中一個關鍵的項目。在投入兒童研討實踐多年後,我特別想指出其中三項特點:
第一,兒童研討的研究方法是奠基於魯道夫‧施泰納所建立的人之研究方法,我們愈是投入實踐,就愈能敏銳教師個人的觀像、靈感與直覺的能力。
第二,兒童研討是一門社會性藝術,執行規模可大可小,研討過程需要團隊共同參與,而非單打獨鬥,每一次的共同研討都促使教師群之間與學校的精神存有取得更緊密的聯繫,無形中對學校的整體教學品質做了最好的維護與更新。
第三,我最後特別要提的,同時也是威歇特老師給我最大的啟示:以教育學、以課程為導向的行動措施。這是本書第五章的精華所在,當我們對兒童產生圖景式的理解後,每位教師所教授的學科都有可能成為兒童研討後的行動措施,這是教育工作中極為精彩的一個面向,我們將會發展出同時對兒童以及學科的深入洞察,使教學內容與活動帶來健康與療癒的力量。
2019年華德福教育在世界各地慶祝教育運動一百週年,兒童研討正是三大重點工作之一。毫無疑問的,威歇特老師的這本書是落實這項工作的最重要工具。2020年是特別的一年,全球疫情爆發,疫情製造了許多空間的阻隔,教師們面臨與學生維繫思想與內在精神連結前所未有的挑戰。威歇特老師寫了一篇文章指引全球華德福學校及教師工作,他提醒大家注意防疫所談的「社交距離」是物質空間距離,而絕非心靈的距離。同年底,歌德館新任教育部門負責人正在轉銜,這是繼威歇特老師卸任後第二屆部長準備上任,這使我意識到威歇特老師不僅是華德福教育界裡部長級的人物,他代表的更是我們這個時代人智學、教育領域中師爺級的人物。威歇特老師的努力為我們嫁接了一座橋梁,一座通往施泰納教育學中最精髓、最靈活運用的橋梁,一座通往我們眼前兒童最精神內在的橋梁,願這本書成為你我與學生鮮活連結的祝福!
開詩婷
審閱者序
《華德福兒少研究的藝術》是一本極好的書!能出版這樣的書籍表徵了華語人對於理解人的素質正在提升與蛻變,這是彌足珍貴的!這是一本從人智學(或稱靈性科學)角度開啟靈性心理學及兒少研究方法的書籍。人智學對華語人而言是一種新知,但它已經被華語世界的人識別、接納了!從而,華語人類的智慧哲理正在被加添,心靈正在被滋養,身體正在被嘉惠!有關人智學身心靈相關的書籍,尤以醫學、教育及心靈健康主題最為普及!在心理出版社已出版的書籍也有《兒童健康指南》、《我是你:華德福教育學的兒童研討會》,及《在數位媒體世界中健康成長:兒少家長及照顧者指南》。現在,更晉升一級的是《華德福兒少研究的藝術》來到您面前了!
這本書在編寫上結構清晰,系統完整。讀完《華德福兒少研究的藝術》,讀者肯定會感受到迎面而來的清新、啟發與鼓舞的力量,同時可能也很想立即就進入實踐的嘗試。作者威歇特老師正是為了能達成這樣的目標而書寫的,他樂意引領世界上每一位教師進入兒少研究的方法;他分享心得,並以藝術的態度讓我們看見這項任務之美。就華語人的教育與對待兒少的習性而言,我認為這本書將帶領我們進入至少三種新的知識與學習:
1. 教師團隊以靈性科學為基礎邁向「社會性藝術」的實踐。
2. 教師團隊在靈性科學基礎下有方向且共識地形成兒少的「心理圖像」。
3. 教師團隊在靈性科學基礎下達成跨領域合作,完成「教學法途徑」。
在這樣的工作歷程中教師可能遭遇不同的困難,但只要大家願意共同工作,願意以人類愛的溫暖、理解人的本質,願意持續不斷地深入兒少的存有而工作,我們即可能發展以人類本質為導向的洞察能力,並產生身體力行的決定性行動,最後,自然而然地,我們也就一步步地踏上靈性科學的心理學領域了。
靈性心理學並不排除或疏離傳統心理學,而且願意更多地關聯心理學與靈性科學兩種知識,並與主流心理學,與教育學合作。2017年六月,國立政治大學接受教育部委託正式成立「教育部實驗教育推動中心」;2018年四月,該中心開始辦理第一屆「臺灣實驗教育工作者培育計畫」。磊川華德福學校很榮幸地自第三屆起即有機會受邀貢獻己力,讓我們將近30年來結合心理學與靈性心理學的「兒少研究藝術」工作經驗獻給台灣的教師同事們。還記得我們與中心的初始合作是1.5天的課程,雖然我們向來都是以5天密集工作為原則。慶幸地,到今年(2024)的第七屆,中心已邀約加長時間,改為3天密集研習了!當教師們希望有更多的時間學習這方面的知能時,這也代表了教師們已經準備好願意以更實質、更關愛的心去承當輔導未來人類的重任了。身為磊川創辦人,能為這樣的事情服務,我深感振奮,這是教育人真正重視兒少研究的重要里程碑!學習或教育不再是急就章,而是願意深入地,腳踏實地,一步一腳印地落實核心本質。我衷心為未來人類感到慶幸!
教師的共同工作是教師生涯中最激勵人心的力量,還記得在某一屆的研習現場,有位教師學員問及他是否可以有什麼方法將兒少研究的內容帶回自己的學校去實踐時,當下,現任政大副校長的詹志禹教授說:「建議學校教師組隊參加最有效果。」因為,只有當教師親身經歷過學校教師團隊淋漓盡致的合作協助一個兒少時,我們才能深深體悟到那種復原與療癒的力量有多強大、多壯觀!你甚至當下即可預知那個孩子的問題或困難得解了!此外,你也會注意到正如施泰納博士所說的,教師團隊是學校組織的心臟,學校發展的最強勢核心力量在於教師團隊的縱橫向貫聯合作!當教師有這樣的認知與認同時,整個學校社群會自然地變得融洽而充滿活力!
能一起在磊川共同工作固然很好,我們很樂意提供研習與交流;設若短時間內不可行,或許也可以先找幾位志同道合的同事,先打破資源限制,自組讀書會。不同的讀書會需要有不同的工具書,這本書會是你最好的教科書。請懷抱愛和興趣接待兒少,請讓兒少成為整體教師觀察的焦點,請「閱讀」這本書,讓這本書帶領你「閱讀」兒少;請善用這本書,光會照進來……
林玉珠
於磊川華德福
2024年2月25日
目次
第一章 前言:個人與社群
第二章 概論
早期的原型:魯道夫‧施泰納(1919-1924年)斯圖加特華德福學校的領導者和啟發者
早期的兒少研究
鼓勵發展心理學及「心理圖像」
以師生的「合一」及與學科的關聯作為華德福教育的生命血脈
定義用語
對學生感興趣
熱情
心理學和心理圖像
第三章 兒少研究藝術的基礎
1924年的會議為兒少研究的起源背景
魯道夫‧施泰納與教師會議的實例
拓寬我們教師會議的視野
教育學會議如何能有效地工作?準備兒少研究所需的環境
準備兒少研究
第四章 兒少研究的架構
形成圖像
探尋原因
找尋有益方案
第五章 總結兒少研究
我們到底能否幫助這個孩子?
第六章 課程科目如何影響兒少?
兒少研究第三部分的教育學面向
第七章 實例研究
簡介
研究的第二階段可能包含什麼?
參考文獻
第二章 概論
早期的原型:魯道夫‧施泰納(1919-1924年)斯圖加特華德福學校的領導者和啟發者
早期的兒少研究
鼓勵發展心理學及「心理圖像」
以師生的「合一」及與學科的關聯作為華德福教育的生命血脈
定義用語
對學生感興趣
熱情
心理學和心理圖像
第三章 兒少研究藝術的基礎
1924年的會議為兒少研究的起源背景
魯道夫‧施泰納與教師會議的實例
拓寬我們教師會議的視野
教育學會議如何能有效地工作?準備兒少研究所需的環境
準備兒少研究
第四章 兒少研究的架構
形成圖像
探尋原因
找尋有益方案
第五章 總結兒少研究
我們到底能否幫助這個孩子?
第六章 課程科目如何影響兒少?
兒少研究第三部分的教育學面向
第七章 實例研究
簡介
研究的第二階段可能包含什麼?
參考文獻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