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朵奇卡:一個女人的一生(精)(簡體書)
商品資訊
ISBN13:9787513946384
出版社:民主與建設出版社
作者:(俄羅斯)陀思妥耶夫斯基
譯者:田偉華
出版日:2024/06/01
裝訂/頁數:精裝/226頁
規格:21cm*14.5cm (高/寬)
版次:一版
商品簡介
涅朵奇卡的繼父葉菲莫夫原本是一位地主家的單簧管樂師,他在發現自己有拉小提琴的天賦後,開始自命不凡,整日酗酒。後來,葉菲莫夫娶了涅朵奇卡的母親,他將成為不了藝術家的原因歸咎到了妻子身上,而涅朵奇卡為了討好他,總是欺騙母親。一個夜晚,葉菲莫夫狠心地殺死了涅朵奇卡的母親,沒多久他自己也死了。失去雙親的涅朵奇卡被人收養,她開始輾轉於兩個不同的家庭……
作者簡介
原著作者
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擅長描寫不同的人性,自稱是最高意義的現實主義者,代表作有《地下室手記》《白夜》《罪與罰》《卡拉馬佐夫兄弟》等。
譯者
田偉華,畢業於西安外國語大學英語系,專職文學翻譯,譯作20余部,主要有《在路上》《面紗》《月亮與六便士》等。
名人/編輯推薦
一個自大天才的隕落,和一個缺愛少女的成長,兩者碰撞在一起,產生了絕妙的火花,自毀與自救僅在一線之間.
精準刻畫人物心理,展現多種矛盾衝突,看自卑敏感的少女,如何擺脫原生家庭的影響.
一部未盡之作,卻牽動著萬千讀者的心,跌宕的命運之下,靈魂的出口又將在哪.
序
1848 年,年輕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寫下了《涅朵奇卡:一個女人的一生》。這是他以女性視角寫就的中篇小說,書中的涅朵奇卡因自卑、缺愛的性格對繼父百般討好,而厭惡自己的母親,這種扭曲的心理造就了一個價值觀畸形的文學形象,以至於很多讀者看完這本書,紛紛感慨作者的思想過於超前。
可能,這就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魅力吧。
很多年後,一個叫王小波的中國讀者讀到了它,並且將它寫在了自己的作品《綠毛水怪》裡,在該書中,王小波描述道:我看了這本書,而且終生記住了前半部。我到現在還認為這是一本最好的書,頂得上大部頭的名著。我覺得人們應該為了它永遠紀念陀思妥耶夫斯基。
作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中篇小說,它的知名度顯然無法與《罪與罰》《卡拉馬佐夫兄弟》等長篇相比,如果沒有王小波的提及,可能它在國人中的知名度還要再打折扣。但只有讀完它,才會深刻理解王小波對它喜愛有加的原委:書中的主要人物都有一個悲慘而無法躲避的命運,這些命運產生的緣由更多的是來自對自我認知的缺陷。主人公涅朵奇卡作為當事人,更像是一個拿著攝像機的記錄者,她經歷了自己的悲慘,也見證了他人的痛苦,但是這一切似乎並不能將她擊倒,她在生活的萬花筒裡不斷騰挪轉移,試圖抓住唯一的那一抹美好。因此,它保持了陀思妥耶夫斯基一貫的陰郁、沉重的敘事風格,以及對人性的無情剖析,同時又對人自身的苦難抱有極大同情。讀過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的讀者不會對此感到陌生,然而驚喜在於——也許是因為它是早期作品,寫作技法並非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巔峰狀態,但卻意外地有著一股原始創作欲望所攜帶的粗獷與真摯的氣息。
對於一個偉大的作家來說,在他偉大的作品裡看到他的偉大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然而在他不那麼成熟的作品裡看到偉大的萌芽,則是一種彌足珍貴的體驗。就像是站在一棵大樹前與站在即將成長為大樹的幼苗前的區別。
年輕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寫下這篇小說,沒過多久就遭到了流放,小說也因此戛然而止,有的人說,他已經寫完了,更多的人則認為,這是一部半成品。
如果是半成品,為何後來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不再續寫它?
沒有人知道答案。
偉大的作家在他即將偉大前的作品裡為我們留下了無數的懸念:這部小說的戛然而止是故意的嗎?涅朵奇卡會被養母的丈夫趕出家門嗎?即將18 歲的她會做出什麼舉動呢?她能找到一直在追尋的純粹的愛嗎?她的不幸會貫穿她的一生嗎?
所有的問題都沒有答案,就像生活本身,也沒有答案。我們為什麼熱愛陀思妥耶夫斯基?因為他一直在寫我們內心深處那些關於人性的困境,在無法解決困境的夜晚裡,我們不如選擇讀一讀陀思妥耶夫斯基。
目次
第一章 …………0 0 1
第二章 …………0 3 1
第三章 …………0 5 7
第四章 …………0 8 5
第五章 …………1 0 1
第六章 …………1 5 1
第七章 …………1 7 7
書摘/試閱
我不記得我生父的模樣。他死的那年我才兩歲。我母親後來又嫁了人,雖說她再婚是為了愛,但婚後的日子卻讓她吃盡了苦頭。我繼父是名樂師,他注定要過很不尋常的日子。他是我認識的人當中最怪的,也是最非同尋常的。他深深地影響了我的童年,自然也就影響了我的一生。倘若要把我自己的事講得清楚些,肯定是要先說說他的,他的事還是後來那位著名的樂師B告訴我的,我繼父年輕時跟這人是同事,也是密友。
我繼父姓葉菲莫夫。他是在一位很有錢的地主的村子裡出生的。他的父親是名窮樂師,流浪了好些年,後來在這位地主的村子裡住下了,地主便雇他在自己的樂團裡演奏樂器。這位地主生活奢華,尤其喜愛音樂。聽人說他這輩子都沒離開過他的那個村子,就連莫斯科都沒去過,可有一天,他竟突然坐船去了外國的某個療養地,在那兒待了好幾個禮拜,就為了聽某個著名小提琴家的演奏,演出這事還是他在報上讀到的,報上說這位小提琴家要在那個療養地開三場音樂會。他自己就有個很像樣的樂團,他的收入幾乎都耗在這上面了。我繼父就是在他這個樂團裡吹單簧管的。
我繼父二十二歲那年認識了一個奇怪的人。他所在的那個地方有位有錢的伯爵,這位伯爵養著個私人樂團,把錢花了個精光。樂團指揮是個義大利人,由於行為不端,被伯爵辭了。那個指揮也確實很壞。被人家辭了以後,他就徹底墮落了,終日在村中的小酒館裡鬼混,常常喝醉,有時還跟人家討錢,當地的人自然誰都不會雇用他了。我繼父就是跟他做的朋友。總的來說,他倆的關係很怪,很難說清,似乎沒人注意到我繼父在他的這位朋友的影響下變了多少樣。那位地主,起初本不準許我繼父跟這個義大利人交往,後來對他倆也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了。然後,冷不丁地,這個指揮就死了。有天早晨,幾個農夫在一條大堤旁的陰溝裡發現了他的尸體。尸檢顯示,他死於中風。我繼父照管著他的東西呢,他馬上拿出證據,說自己完全有權繼承指揮的遺物。死者生前寫了張紙條,內容是一旦自己死了,就把東西都留給葉菲莫夫。東西就兩件:一件是黑燕尾服,死者生前總以為還能找到事做,一直精心保管著;另一件是把小提琴,看上去平平無奇的。沒人爭這兩樣東西,後來,過了些日子,伯爵樂團的那位第一小提琴手露面了,隨身還帶著伯爵寫給地主的一封信。伯爵在信中懇求地主好好勸說葉菲莫夫,讓葉菲莫夫把義大利人留下的那把小提琴賣給他,他很想要,為樂團所用。他開出的價是三千盧布,還說早前好幾次派人去叫葉菲莫夫,讓葉菲莫夫趕緊把這事辦了,但葉菲莫夫死活不肯去。信的最後,伯爵說他給的是實價,絕不會少一個子兒,還說葉菲莫夫死活不賣是在懷疑和侮辱他,覺得他在欺負葉菲莫夫單純、無知,是要占葉菲莫夫的便宜。對此,他懇求地主想辦法把我繼父叫去好好說說這事。
地主馬上派人叫來我繼父。
地主問:“這把小提琴你幹嗎不出手?你留著又沒用。人家開價三千盧布,這個價很不錯了。別想著還能多拿點,你這麼想的話,簡直荒唐可笑。伯爵可沒騙你。”
葉菲莫夫說他絕對不會去見伯爵,如果非要他去,他就只能按主人的意願做了。他說他絕不會賣掉這把琴,要是硬從他懷裡搶的話,他也就只能按主人的意願辦。
葉菲莫夫這樣說顯然碰到了地主身上最敏感的一根弦。地主一貫深知怎麼對他的那些樂師才是最妥當的,為此他自傲得很,要知道,他手底下的樂師都是真正的藝術家,正是有了這幫人在,才讓他的樂團勝過了伯爵的那個,還讓他的樂團跟在莫斯科或聖彼得堡找到的任何一個樂團一樣棒。
地主答道:“好極了!既然這樣,我就告訴那個伯爵,就說你不想賣這把琴,賣與不賣都在你,你有這個權利。是這樣吧?不過呢,我倒是想問一下:你留著這把琴有什麼用?雖說你的單簧管吹得不怎麼樣,可畢竟也是吹單簧管的。這樣,你賣給我吧,我給你三千盧布——誰會想到這把破琴竟值這麼多錢!”
葉菲莫夫暗笑。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