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山舉目:基督信仰靈修傳統七講
商品資訊
系列名:靈修
ISBN13:9789577276452
替代書名:Behold the Montes: Seven Public Lectures in Christian Spiritual Tradition
出版社:財團法人基督教宇宙光全人關懷機
作者:周學信
出版日:2024/11/04
裝訂/頁數:平裝/344頁
規格:23cm*17cm*16cm (高/寬/厚)
重量:592克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序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教師無處不有,惟缺向學之人。」――美國詩人溫德爾•貝里(Wendell Berry)
「周老師分別介紹了殉道、沙漠、修道、東正教、依納爵、加爾默羅,以及宗教改革與福音派在內的七個靈修傳統。不只有歷史背景及其時空發展的細膩書寫,也有聖經文本的相關敘事、關鍵性的神學主題、主要領導者的生平與貢獻、各個靈修傳統的精神與特質,最後還帶出與當代信仰生活的關聯與應用,可以說全面且生動地帶領讀者深入其境、同感一靈,令人耳目一新。」――鄭仰恩,濟南教會神學與教育牧師、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研發中心特約研究員
「本書所講的七種靈修傳統,或多或少的都是以耶穌基督為中心。這種以耶穌基督為中心的靈修,可以因應處境,而有歷史中出現的七種傳統。歸根究底,都不外在耶穌基督裡去除老我、活出新生。但願這本書可以為上主使用,拓闊華人教會的眼光,幫助在不同處境之中的弟兄姊妹,操練對上主的專注。」――鄧紹光,香港浸信會神學院基督教思想教授
「周學信老師以他深厚的歷史神學家的基礎背景,從事基督教會二千年來主要靈修傳統的敘述,選擇了七篇主題,讓人能對基督徒靈修傳統有確切的把握,同時呈顯了七種靈修的特性。雖然基督徒靈修皆以基督的生命為中心,但不同的類型反映了基督徒靈修的多元流露及見證,同時也在其中指向同一的主旨:耶穌基督是信徒生命的一切。」――劉錦昌,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基督教教育中心前主任
「基督教靈修學的目標就是在愛和靈裡的自由中成長,活出蒙神喜悅的人生,以祂地上國度子民的身分施行祂的旨意。由於罪惡人性,我們必須不斷擺脫阻礙聖靈作工的事物。在聖靈裡生活就代表刻意捨去人的本性,為基督的聖靈而活。這樣做,就會與神親近。唯有神無條件的愛擄獲我們的心,改變我們的生命,才是真正的基督教靈修學。」――周學信,中華福音神學院教會歷史與神學教授
「周老師分別介紹了殉道、沙漠、修道、東正教、依納爵、加爾默羅,以及宗教改革與福音派在內的七個靈修傳統。不只有歷史背景及其時空發展的細膩書寫,也有聖經文本的相關敘事、關鍵性的神學主題、主要領導者的生平與貢獻、各個靈修傳統的精神與特質,最後還帶出與當代信仰生活的關聯與應用,可以說全面且生動地帶領讀者深入其境、同感一靈,令人耳目一新。」――鄭仰恩,濟南教會神學與教育牧師、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研發中心特約研究員
「本書所講的七種靈修傳統,或多或少的都是以耶穌基督為中心。這種以耶穌基督為中心的靈修,可以因應處境,而有歷史中出現的七種傳統。歸根究底,都不外在耶穌基督裡去除老我、活出新生。但願這本書可以為上主使用,拓闊華人教會的眼光,幫助在不同處境之中的弟兄姊妹,操練對上主的專注。」――鄧紹光,香港浸信會神學院基督教思想教授
「周學信老師以他深厚的歷史神學家的基礎背景,從事基督教會二千年來主要靈修傳統的敘述,選擇了七篇主題,讓人能對基督徒靈修傳統有確切的把握,同時呈顯了七種靈修的特性。雖然基督徒靈修皆以基督的生命為中心,但不同的類型反映了基督徒靈修的多元流露及見證,同時也在其中指向同一的主旨:耶穌基督是信徒生命的一切。」――劉錦昌,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基督教教育中心前主任
「基督教靈修學的目標就是在愛和靈裡的自由中成長,活出蒙神喜悅的人生,以祂地上國度子民的身分施行祂的旨意。由於罪惡人性,我們必須不斷擺脫阻礙聖靈作工的事物。在聖靈裡生活就代表刻意捨去人的本性,為基督的聖靈而活。這樣做,就會與神親近。唯有神無條件的愛擄獲我們的心,改變我們的生命,才是真正的基督教靈修學。」――周學信,中華福音神學院教會歷史與神學教授
作者簡介
周學信(Samuel H. H. Chiow)
生於新北市,隨宣教士父母先後定居於菲律賓、日本及美國。十二歲蒙召獻身,自中學起即在美國受聖經與神學教育。美國聖路易大學哲學博士,專攻歷史神學,主要研究早期教父神學及政教關係。曾任聖光神學院院長,現為中華福音神學院教會歷史與神學教授,致力於探索基督教靈修傳統、當代神學與公共神學。
著有《無以名之的雲》、《拉比傳奇》、《行動的原點》、《神學通識30課》(以上為校園出版),《靈恩神學與歷史探討》、《可有一席為你?》、《踏不死的麥種》、《不可討價還價的神?》(以上為華神出版),《靈閱:生命塑造讀經法》(真哪噠出版)。透過文字與講道分享,將學術研究與公共參與交織相融,做出最有力的實踐。
生於新北市,隨宣教士父母先後定居於菲律賓、日本及美國。十二歲蒙召獻身,自中學起即在美國受聖經與神學教育。美國聖路易大學哲學博士,專攻歷史神學,主要研究早期教父神學及政教關係。曾任聖光神學院院長,現為中華福音神學院教會歷史與神學教授,致力於探索基督教靈修傳統、當代神學與公共神學。
著有《無以名之的雲》、《拉比傳奇》、《行動的原點》、《神學通識30課》(以上為校園出版),《靈恩神學與歷史探討》、《可有一席為你?》、《踏不死的麥種》、《不可討價還價的神?》(以上為華神出版),《靈閱:生命塑造讀經法》(真哪噠出版)。透過文字與講道分享,將學術研究與公共參與交織相融,做出最有力的實踐。
序
【推薦序1】
受邀參與「向山舉目」的行列!
鄭仰恩,濟南教會神學與教育牧師,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研發中心特約研究員
周學信老師的新書《向山舉目:基督信仰靈修傳統七講》即將出版,真是可喜可賀。認識周老師已經超過二十年以上,因為我們是同行(教會歷史學),過去有許多交流、對話的機會,或是在學術研討會裡各自發表論文,或是在不同的講座裡互相成為與談人或回應者,或是為對方指導的博碩生擔任評審委員等,在此一為期不短的互動過程裡,總是讓我獲益良多。在我的心目中,周老師學識淵博、虛懷若谷,待人親切和善,個性誠信正直,熱心宣揚福音真理,是上主的忠僕。
在這本新書裡,周老師依著歷史軸線的進展,分別介紹了殉道、沙漠、修道、東正教、依納爵、加爾默羅,以及宗教改革與福音派在內的七個靈修傳統,既詳盡又豐富。在各個傳統的介紹裡,不只有歷史背景及其時空發展的細膩書寫,也有聖經文本的相關敘事、關鍵性的神學主題、主要領導者的生平與貢獻、各個靈修傳統的精神與特質,最後還帶出與當代信仰生活的關聯與應用,可以說全面且生動地帶領讀者深入其境、同感一靈,令人耳目一新。
同樣引人注目的是,全書加入許多具有代表性的藝術圖像,激發讀者的想像力,並一起悠遊於神聖崇高的靈修傳統裡。此外,書中還加上不少的圖表,例如在「修道靈修」這一講裡,因為修道院非常重視靈修操練的韻律與節奏,所以附上了年曆、節期、日課等圖表,讓讀者深刻體認靈修與操練、紀律的關係。在「東正教靈修」這一講裡,則是詳細介紹了台灣讀者較不熟悉的耶穌禱文及聖像靈修的獨特傳統。
近年來,不管是世界或台灣,依納爵的神操以及加爾默羅修會的兩位大師(大德蘭、十架約翰)的靈修作品也日漸受到密切的關注,周老師在第五講及第六講為我們詳細述說並解惑,相信讀者們能夠感受到它們厚實的力道。在最後的第七講,周老師帶領我們進入宗教改革時期,並以馬丁路德及約翰.加爾文為主,輔以約翰.衛斯理及愛德華茲等改教家的作品,刻畫出福音派的靈修特質。
讀完全書,彷彿走上一趟跨越時空的靈修之旅,就如同近年來許多好朋友紛紛走上西班牙「聖雅各城」(Santiago de Compostela)的朝聖之路(Camino),周老師也邀請我們一起踏上「向山舉目」的行列,同沐神聖光照的喜悅!在此誠摯推薦!
【推薦序2】
以耶穌基督為中心
鄧紹光,香港浸信會神學院基督教思想教授
周學信老師學識廣博,對基督教信仰並不只專注一方,舉凡系統神學(如《神學通識30課》)、教義歷史(如《靈恩神學與歷史探討》),以及屬靈神學(如《行動的原點:公共參與的10堂靈修課》),他都研究和出版,是一個全面的神學人。
大家手上的《向山舉目:基督信仰靈修傳統七講》,是周老師的新著。對於這本三百四十多頁的作品,我們先從書名談起。書名正題是「向山舉目」,無疑是出自〈詩篇〉121 篇。如果「向山舉目」是一個隱喻,那麼這就可以表示我們要向上主注目,而這是屬靈操練的首要意義。而副題「基督信仰靈修傳統七講」,則表示在基督教的歷史之中,可以有七種方式操練信徒對上主的專注。
基督教的屬靈操練或靈修(spirituality),目的係幫助人的心思意念,以至全人,更專注於所敬拜的上主,由此而叫人不致走向偶像崇拜。今日「靈修」一語,乃是對中世紀的拉丁語devotio的中譯,意為對上主及其作為充滿熱情與投入。這就提醒我們,屬靈操練或靈修的本意乃在「專注」上主,以及其作為。
由此而言,一切對上主專注的操練方式,都應該由此發展而來,而有七種傳統。由七種操練信徒對上主專注的傳統,而有七堂課的編排。每堂課約有四十頁,可以分三至四天閱讀。那麼,一個月下來,就可以完成了。每天讀十頁書五千字,可算是一種專注、持久、有序的操練。寓操練於閱讀之中,不正是跟「操練信徒對上主的專注」類同嗎?
這七種操練專注上主的傳統,都是教會在歷史的不同處境中建立和發展出來的。周老師為我們展示了一幅由早期教會到中世紀到宗教改革的歷史圖畫。他沒有抽離不同的處境來介紹不同的操練傳統。這明顯表示了,專注上主固然是永恆的要求,沒有時間限制,但是專注上主的方式卻很可以隨著處境而發展,而各有不同。
因此,本書並非一般的分類介紹,它包括了殉道靈修、沙漠靈修、修道靈修、東正教靈修、依納爵靈修、加爾默羅靈修傳統、宗教改革與福音派靈修。在羅馬帝國敵視的統治底下,追隨耶穌基督的門徒要怎樣與上主保持關係、專注於祂?這是第一堂課跟第二堂課要講的。當基督教已經成了帝國的合法宗教,信徒在平靜安穩的日子,又應該如何操練自己對上主的專注,不致在日常生活中迷失自己?這是第三堂課到第七堂課要講的。
專注上主的方式,是日常生活的?抑或是遠離日常的?早期教會要在逼迫的日常中操練自己(殉道靈修),也會在遠離逼迫的日常中操練自己(沙漠靈修)。早期教會既不單有紅色殉道的心志(第一堂課),也有綠色殉道的踐行(第二堂課)。至於第三堂課到第七堂課要講的,就是白色殉道。白色殉道是一種在日常生活中操練自己對上主的專注,而有各種不同的形式。
修道靈修是透過整個日常生活的安排,而操練有節奏的對上主專注。可以說是一種日常生活靈修化的作法。這是東西方修院生活的基礎(第三堂課)。不過,相比之下,我們對東正教更不認識;對於他們的「耶穌禱文」和聖像靈修,都是陌生的(第四堂課)。至於依納爵靈修傳統(第五堂課)和加爾默羅靈修傳統(第六堂課),對於福音派傳統的華人教會來說,也不是熟悉的。其實他們對脫去老我的操練,華人教會應該是可以親近,而與上主聯合更不是他們獨有的主張,而可以見於宗教改革家。
最後一課是宗教改革與福音派靈修的傳統。周老師把宗教改革與福音派放在一起討論,饒有意思。事實上,回到基督就是回到福音。離開基督,就沒有福音。宗教改革家是為了對抗中世紀的榮耀神學而提出回到基督,而有十架神學的強調,由此而在靈修中重視釘死自己的罪我,與主耶穌一同復活,更新生命。但是,這基督的福音卻要在崇拜中宣講,讓信徒可以聆聽得到,從而生命得到改變。因此,崇拜聽道,是一種靈修的方式。
基本上,本書所講的七種靈修傳統,或多或少的都是以耶穌基督為中心的。這種以耶穌基督為中心的靈修,可以因應處境,而有歷史中出現的七種傳統。歸根究底,都不外在耶穌基督裡去除老我、活出新生。但願周老師這書可以為上主使用,拓闊華人教會的眼光,幫助在不同處境之中的弟兄姐妹,操練對上主的專注。
【推薦序3】
享受與天父的合一
劉錦昌,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基督教教育中心前主任
「基督信仰靈修傳統」是一個(項)浩大的工程和主題,怎樣為信徒呈現,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說靈修但如何正確表達而不偏頗,則有賴在信仰中的學養。周學信老師以他深厚的歷史神學家的基礎背景,從事基督教會二千年來主要靈修傳統的敘述,選擇了七篇主題,扼要而有趣地為讀者道來,能聆聽、閱讀的人有福了。
這七個主題讓人能對基督徒靈修傳統有確切的把握,同時呈顯了七種靈修的特性。雖然基督徒靈修皆以基督的生命為中心,但不同的類型反映了基督徒靈修的多元流露及見證,同時也在其中指向同一的主旨:耶穌基督是信徒生命的一切。
周老師早期出版《無以名之的雲》,以歷代基督徒靈修人物為介紹的主軸,三十多年後再以《向山舉目》奏出基督信仰中不同靈修旋律的曲目,令讀者享受在其中,感謝上主為台灣教會預備了這樣的牧者,勤於寫作善於教導,使我們因周老師而蒙福。眼前這本圖文並茂的著作,使我們耳目皆沐浴沉浸當中,有百餘幅圖片可看及一則則小故事、見證可聽聞,讀來十分輕鬆愉快,內心更受到鮮
明的提醒。我們可以一口氣將全書一天內讀畢,也可以分別七個傳統逐一閱讀,更可花二個來月每天一節(一小子題)來讀。
前三章就殉道、沙漠、修道主義此三種靈修傳統為鋪陳,是大公教會所有基督徒靈修的共同遺產。周老師不厭其煩地提醒現代的教會,殉道生命及沙漠靈修的重要和意義。殉道的信徒向羅馬的社會宣告唯有基督是主,信徒只高舉基督的主權,即使為此需要付上生命的代價,但早期的教會信徒堅毅持守信仰尊崇基督的精神,值得當今的教會深思其義。
而在教會漸受接納並成國教普及之際,基督徒警覺到不妥協的重要,及世俗化的危機,信徒願意遠離人群進入曠野沙漠,圖的是如何攻克己身叫身服我,真實成為屬基督的生命,寧可被視為古怪而不願隨波逐流。
在殉道、沙漠操練的影響下,修道主義在東、西方教會不斷開花結果。修道主義是一種典型的門徒訓練,是參與大使命的呼召,基督教會與修道傳統並行在拓展。本篤會規在修道運動中扮演重要的靈性指標,使人在聖經的權威教導下,接受嚴格的生命操練,為要學像基督,領受聖神的恩典,見證在基督內的新生命。安貧、順服、貞潔,並在每日平衡的工作、祈禱中,度受召叫的生活。修道主義靈修和中世紀的東、西方教會生命並存,此絕非偶然,多少一流人才走進修道院中,奉獻一生來跟隨基督,在安靜中享受主的同在並為世界祈禱。
在大公教會的靈修傳統下,周老師特地為我們講述了東正教靈修,這是台灣教會比較生疏的一個區塊,周老師以耶穌祈禱——心禱,以及聖像靈修為題,讓我們一睹東正教靈修的特色。東正教靈修基本上與修道院有極深的聯結,耶穌祈禱、心禱是由修道生活中操練發展而出,聖像靈修和修道院傳統也有基本關聯。從一種角度來說,東正教的信徒有著濃濃的修道氣息,他們每日的靈修生活,反映著由修道院孕育的精神。
這是宗教改革後的新教信徒較難體會的一層;即使在宗教改革後,天主教的靈修到梵二大公會議之前,仍和修院靈修有密切關係,而東正教的信徒在教會生活上與修道院的靈修關係更深,耶穌祈禱和聖像靈修在東正教信徒每日靈修生活中,扮演深刻的影響,修道院在教會生活中有著一定的角色。
接著周老師分別講述了二種西班牙的靈修:典型的天主教靈修—— 依納爵靈修,並介紹了改革的加爾默羅靈修。後者在宗教改革前即已在拉丁教會中存在,強調安靜、默觀的生命操練,到十六世紀此一加爾默羅靈修傳統在西班牙進行了相當程度成功的革新,產生了兩位西班牙靈修大師:大德蘭和十架約翰。這三位靈修家都是在十六世紀宗教改革時期,在天主教會內出現的靈修革新運動,周老師十分看重他們的成果。
在第七項靈修傳統的課題中,周老師針對宗教改革與福音派的靈修來敘述。宗教改革靈修就是福音派靈修,兩者都是以基督為中心的靈修,此靈修強調講道是形塑信徒生命的管道,改教家們都十分重視講道,一般講道是可聽的道,而聖餐是可見的道,信徒在道中生活並生命被模造。
周老師特別提到今日的教會,講道不像改教時期那樣受到牧者重視,他認為「宗教改革靈修的基本特徵是講道,講道是透過神話語的講解來形塑屬神的子民」。周老師強調,路德提醒我們,在成聖過程中聖靈的重要性,聖靈是使我們成聖的靈。
在改教家加爾文眼中,每一個基督徒都是神祕主義者,因為信徒活在與基督耶穌的聯合當中,我們與基督是奧祕式的聯合,在這當中過聖潔的生活。同時,要更多學習聆聽神的道,周老師主張福音主義是一種靈修形式,福音派靈修往往透過一些傳記、自傳來表達,如何得以過聖潔生活,我們需反思,在靈修中是否有福音派靈修堅持的聖經主義、十架中心、(福音)行動主義及歸正主義四特質。
《向山舉目》教導我們,基督徒靈修傳統中的主流、精神、要素及特質,帶領我們走向復活的主基督的新生命,在聖靈光照引導中,使我們在基督內生活,享受與天父的合一。
受邀參與「向山舉目」的行列!
鄭仰恩,濟南教會神學與教育牧師,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研發中心特約研究員
周學信老師的新書《向山舉目:基督信仰靈修傳統七講》即將出版,真是可喜可賀。認識周老師已經超過二十年以上,因為我們是同行(教會歷史學),過去有許多交流、對話的機會,或是在學術研討會裡各自發表論文,或是在不同的講座裡互相成為與談人或回應者,或是為對方指導的博碩生擔任評審委員等,在此一為期不短的互動過程裡,總是讓我獲益良多。在我的心目中,周老師學識淵博、虛懷若谷,待人親切和善,個性誠信正直,熱心宣揚福音真理,是上主的忠僕。
在這本新書裡,周老師依著歷史軸線的進展,分別介紹了殉道、沙漠、修道、東正教、依納爵、加爾默羅,以及宗教改革與福音派在內的七個靈修傳統,既詳盡又豐富。在各個傳統的介紹裡,不只有歷史背景及其時空發展的細膩書寫,也有聖經文本的相關敘事、關鍵性的神學主題、主要領導者的生平與貢獻、各個靈修傳統的精神與特質,最後還帶出與當代信仰生活的關聯與應用,可以說全面且生動地帶領讀者深入其境、同感一靈,令人耳目一新。
同樣引人注目的是,全書加入許多具有代表性的藝術圖像,激發讀者的想像力,並一起悠遊於神聖崇高的靈修傳統裡。此外,書中還加上不少的圖表,例如在「修道靈修」這一講裡,因為修道院非常重視靈修操練的韻律與節奏,所以附上了年曆、節期、日課等圖表,讓讀者深刻體認靈修與操練、紀律的關係。在「東正教靈修」這一講裡,則是詳細介紹了台灣讀者較不熟悉的耶穌禱文及聖像靈修的獨特傳統。
近年來,不管是世界或台灣,依納爵的神操以及加爾默羅修會的兩位大師(大德蘭、十架約翰)的靈修作品也日漸受到密切的關注,周老師在第五講及第六講為我們詳細述說並解惑,相信讀者們能夠感受到它們厚實的力道。在最後的第七講,周老師帶領我們進入宗教改革時期,並以馬丁路德及約翰.加爾文為主,輔以約翰.衛斯理及愛德華茲等改教家的作品,刻畫出福音派的靈修特質。
讀完全書,彷彿走上一趟跨越時空的靈修之旅,就如同近年來許多好朋友紛紛走上西班牙「聖雅各城」(Santiago de Compostela)的朝聖之路(Camino),周老師也邀請我們一起踏上「向山舉目」的行列,同沐神聖光照的喜悅!在此誠摯推薦!
【推薦序2】
以耶穌基督為中心
鄧紹光,香港浸信會神學院基督教思想教授
周學信老師學識廣博,對基督教信仰並不只專注一方,舉凡系統神學(如《神學通識30課》)、教義歷史(如《靈恩神學與歷史探討》),以及屬靈神學(如《行動的原點:公共參與的10堂靈修課》),他都研究和出版,是一個全面的神學人。
大家手上的《向山舉目:基督信仰靈修傳統七講》,是周老師的新著。對於這本三百四十多頁的作品,我們先從書名談起。書名正題是「向山舉目」,無疑是出自〈詩篇〉121 篇。如果「向山舉目」是一個隱喻,那麼這就可以表示我們要向上主注目,而這是屬靈操練的首要意義。而副題「基督信仰靈修傳統七講」,則表示在基督教的歷史之中,可以有七種方式操練信徒對上主的專注。
基督教的屬靈操練或靈修(spirituality),目的係幫助人的心思意念,以至全人,更專注於所敬拜的上主,由此而叫人不致走向偶像崇拜。今日「靈修」一語,乃是對中世紀的拉丁語devotio的中譯,意為對上主及其作為充滿熱情與投入。這就提醒我們,屬靈操練或靈修的本意乃在「專注」上主,以及其作為。
由此而言,一切對上主專注的操練方式,都應該由此發展而來,而有七種傳統。由七種操練信徒對上主專注的傳統,而有七堂課的編排。每堂課約有四十頁,可以分三至四天閱讀。那麼,一個月下來,就可以完成了。每天讀十頁書五千字,可算是一種專注、持久、有序的操練。寓操練於閱讀之中,不正是跟「操練信徒對上主的專注」類同嗎?
這七種操練專注上主的傳統,都是教會在歷史的不同處境中建立和發展出來的。周老師為我們展示了一幅由早期教會到中世紀到宗教改革的歷史圖畫。他沒有抽離不同的處境來介紹不同的操練傳統。這明顯表示了,專注上主固然是永恆的要求,沒有時間限制,但是專注上主的方式卻很可以隨著處境而發展,而各有不同。
因此,本書並非一般的分類介紹,它包括了殉道靈修、沙漠靈修、修道靈修、東正教靈修、依納爵靈修、加爾默羅靈修傳統、宗教改革與福音派靈修。在羅馬帝國敵視的統治底下,追隨耶穌基督的門徒要怎樣與上主保持關係、專注於祂?這是第一堂課跟第二堂課要講的。當基督教已經成了帝國的合法宗教,信徒在平靜安穩的日子,又應該如何操練自己對上主的專注,不致在日常生活中迷失自己?這是第三堂課到第七堂課要講的。
專注上主的方式,是日常生活的?抑或是遠離日常的?早期教會要在逼迫的日常中操練自己(殉道靈修),也會在遠離逼迫的日常中操練自己(沙漠靈修)。早期教會既不單有紅色殉道的心志(第一堂課),也有綠色殉道的踐行(第二堂課)。至於第三堂課到第七堂課要講的,就是白色殉道。白色殉道是一種在日常生活中操練自己對上主的專注,而有各種不同的形式。
修道靈修是透過整個日常生活的安排,而操練有節奏的對上主專注。可以說是一種日常生活靈修化的作法。這是東西方修院生活的基礎(第三堂課)。不過,相比之下,我們對東正教更不認識;對於他們的「耶穌禱文」和聖像靈修,都是陌生的(第四堂課)。至於依納爵靈修傳統(第五堂課)和加爾默羅靈修傳統(第六堂課),對於福音派傳統的華人教會來說,也不是熟悉的。其實他們對脫去老我的操練,華人教會應該是可以親近,而與上主聯合更不是他們獨有的主張,而可以見於宗教改革家。
最後一課是宗教改革與福音派靈修的傳統。周老師把宗教改革與福音派放在一起討論,饒有意思。事實上,回到基督就是回到福音。離開基督,就沒有福音。宗教改革家是為了對抗中世紀的榮耀神學而提出回到基督,而有十架神學的強調,由此而在靈修中重視釘死自己的罪我,與主耶穌一同復活,更新生命。但是,這基督的福音卻要在崇拜中宣講,讓信徒可以聆聽得到,從而生命得到改變。因此,崇拜聽道,是一種靈修的方式。
基本上,本書所講的七種靈修傳統,或多或少的都是以耶穌基督為中心的。這種以耶穌基督為中心的靈修,可以因應處境,而有歷史中出現的七種傳統。歸根究底,都不外在耶穌基督裡去除老我、活出新生。但願周老師這書可以為上主使用,拓闊華人教會的眼光,幫助在不同處境之中的弟兄姐妹,操練對上主的專注。
【推薦序3】
享受與天父的合一
劉錦昌,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基督教教育中心前主任
「基督信仰靈修傳統」是一個(項)浩大的工程和主題,怎樣為信徒呈現,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說靈修但如何正確表達而不偏頗,則有賴在信仰中的學養。周學信老師以他深厚的歷史神學家的基礎背景,從事基督教會二千年來主要靈修傳統的敘述,選擇了七篇主題,扼要而有趣地為讀者道來,能聆聽、閱讀的人有福了。
這七個主題讓人能對基督徒靈修傳統有確切的把握,同時呈顯了七種靈修的特性。雖然基督徒靈修皆以基督的生命為中心,但不同的類型反映了基督徒靈修的多元流露及見證,同時也在其中指向同一的主旨:耶穌基督是信徒生命的一切。
周老師早期出版《無以名之的雲》,以歷代基督徒靈修人物為介紹的主軸,三十多年後再以《向山舉目》奏出基督信仰中不同靈修旋律的曲目,令讀者享受在其中,感謝上主為台灣教會預備了這樣的牧者,勤於寫作善於教導,使我們因周老師而蒙福。眼前這本圖文並茂的著作,使我們耳目皆沐浴沉浸當中,有百餘幅圖片可看及一則則小故事、見證可聽聞,讀來十分輕鬆愉快,內心更受到鮮
明的提醒。我們可以一口氣將全書一天內讀畢,也可以分別七個傳統逐一閱讀,更可花二個來月每天一節(一小子題)來讀。
前三章就殉道、沙漠、修道主義此三種靈修傳統為鋪陳,是大公教會所有基督徒靈修的共同遺產。周老師不厭其煩地提醒現代的教會,殉道生命及沙漠靈修的重要和意義。殉道的信徒向羅馬的社會宣告唯有基督是主,信徒只高舉基督的主權,即使為此需要付上生命的代價,但早期的教會信徒堅毅持守信仰尊崇基督的精神,值得當今的教會深思其義。
而在教會漸受接納並成國教普及之際,基督徒警覺到不妥協的重要,及世俗化的危機,信徒願意遠離人群進入曠野沙漠,圖的是如何攻克己身叫身服我,真實成為屬基督的生命,寧可被視為古怪而不願隨波逐流。
在殉道、沙漠操練的影響下,修道主義在東、西方教會不斷開花結果。修道主義是一種典型的門徒訓練,是參與大使命的呼召,基督教會與修道傳統並行在拓展。本篤會規在修道運動中扮演重要的靈性指標,使人在聖經的權威教導下,接受嚴格的生命操練,為要學像基督,領受聖神的恩典,見證在基督內的新生命。安貧、順服、貞潔,並在每日平衡的工作、祈禱中,度受召叫的生活。修道主義靈修和中世紀的東、西方教會生命並存,此絕非偶然,多少一流人才走進修道院中,奉獻一生來跟隨基督,在安靜中享受主的同在並為世界祈禱。
在大公教會的靈修傳統下,周老師特地為我們講述了東正教靈修,這是台灣教會比較生疏的一個區塊,周老師以耶穌祈禱——心禱,以及聖像靈修為題,讓我們一睹東正教靈修的特色。東正教靈修基本上與修道院有極深的聯結,耶穌祈禱、心禱是由修道生活中操練發展而出,聖像靈修和修道院傳統也有基本關聯。從一種角度來說,東正教的信徒有著濃濃的修道氣息,他們每日的靈修生活,反映著由修道院孕育的精神。
這是宗教改革後的新教信徒較難體會的一層;即使在宗教改革後,天主教的靈修到梵二大公會議之前,仍和修院靈修有密切關係,而東正教的信徒在教會生活上與修道院的靈修關係更深,耶穌祈禱和聖像靈修在東正教信徒每日靈修生活中,扮演深刻的影響,修道院在教會生活中有著一定的角色。
接著周老師分別講述了二種西班牙的靈修:典型的天主教靈修—— 依納爵靈修,並介紹了改革的加爾默羅靈修。後者在宗教改革前即已在拉丁教會中存在,強調安靜、默觀的生命操練,到十六世紀此一加爾默羅靈修傳統在西班牙進行了相當程度成功的革新,產生了兩位西班牙靈修大師:大德蘭和十架約翰。這三位靈修家都是在十六世紀宗教改革時期,在天主教會內出現的靈修革新運動,周老師十分看重他們的成果。
在第七項靈修傳統的課題中,周老師針對宗教改革與福音派的靈修來敘述。宗教改革靈修就是福音派靈修,兩者都是以基督為中心的靈修,此靈修強調講道是形塑信徒生命的管道,改教家們都十分重視講道,一般講道是可聽的道,而聖餐是可見的道,信徒在道中生活並生命被模造。
周老師特別提到今日的教會,講道不像改教時期那樣受到牧者重視,他認為「宗教改革靈修的基本特徵是講道,講道是透過神話語的講解來形塑屬神的子民」。周老師強調,路德提醒我們,在成聖過程中聖靈的重要性,聖靈是使我們成聖的靈。
在改教家加爾文眼中,每一個基督徒都是神祕主義者,因為信徒活在與基督耶穌的聯合當中,我們與基督是奧祕式的聯合,在這當中過聖潔的生活。同時,要更多學習聆聽神的道,周老師主張福音主義是一種靈修形式,福音派靈修往往透過一些傳記、自傳來表達,如何得以過聖潔生活,我們需反思,在靈修中是否有福音派靈修堅持的聖經主義、十架中心、(福音)行動主義及歸正主義四特質。
《向山舉目》教導我們,基督徒靈修傳統中的主流、精神、要素及特質,帶領我們走向復活的主基督的新生命,在聖靈光照引導中,使我們在基督內生活,享受與天父的合一。
目次
推薦序1 受邀參與「向山舉目」的行列! 鄭仰恩
推薦序2 以耶穌基督為中心 鄧紹光
推薦序3 享受與天父的合一 劉錦昌
作者自序 一條信仰的康莊大道 周學信
導論 何謂基督教靈修學
一、如何定義基督教靈修學
二、靈修學與神學和解
三、多元主義時代的靈修學
四、基督教靈修學的目標
第一堂課 殉道靈修
什麼是殉道靈修?
三種殉道類型
教會是什麼?
馬丁路德談教會的七個記號
殉道靈修的開始
殉道靈修的根本意義
十架是信仰的標誌
早期教會受逼迫
殉道靈修的核心
羅馬帝國迫害基督徒的四個原因
殉道是一種生活方式
第二堂課 沙漠靈修
奮鬥掙扎的人生
帶有目的的古怪行為
不流血的殉道者
為何是沙漠?
內心的黑暗
「不動心」:不受干擾的平靜
現代沙漠
第三堂課 修道靈修
修道院的韻律與節奏
聖經中的韻律與節奏
修道主義的根
埃及修道主義之父—— 帕科繆
東方修道主義的奠基者—— 大巴西流
奧古斯丁的修院會規
西方修道主義之父——努西亞的本篤
本篤修道院的影響
波尼法與伯達
第四堂課 東正教靈修
前言:今天東正教的普世狀況
東方與西方教會分裂的原因
東正教的靈修1:耶穌禱文
如何操練耶穌禱文
操練心禱的五個階段
耶穌禱文的特色
東正教的靈修2:聖像靈修
「聖像」的靈修意義
寫作聖像的屬靈經歷
兩幅聖像的屬靈意義
第五堂課 依納爵靈修
靈修是一座橋樑
依納爵靈修的四個特質
依納爵.羅耀拉的生平
依納爵神操
神操的主要目的
基本原則與基礎
第一週:檢視良心與罪孽
第二週:默觀永在君王的生命
第三週:默觀耶穌受難,上十架,受死,埋葬
第四週:參與耶穌基督復活的生命
第六堂課 加爾默羅靈修傳統
亞維拉的大德蘭
接受呼召的過程跟背景
靈心城堡(七寶樓台)
第一個階段:滌淨之路(煉淨之路)
第二個階段:光照之路(啟蒙之路)
第三個階段:聯合之路(靈魂是被動的)
聖女大德蘭的神魂超拔
十架約翰的生平與性格
十架約翰的靈修教導
與神聯合
激進的剝去自我
心靈黑夜
默觀的禱告
基督作為中心
第七堂課 宗教改革與福音派靈修
基督中心的靈修
崇拜的核心是講道
改革運動的背景
宗教改革靈修的基本特徵:講道
十架神學與榮耀神學
約翰.加爾文的教導
神的道和靈修的關係
福音主義是一種靈修形式
福音派靈修的四個特質
附錄一 中文參考書目
附錄二 英文參考書目
附錄三 圖片來源
推薦序2 以耶穌基督為中心 鄧紹光
推薦序3 享受與天父的合一 劉錦昌
作者自序 一條信仰的康莊大道 周學信
導論 何謂基督教靈修學
一、如何定義基督教靈修學
二、靈修學與神學和解
三、多元主義時代的靈修學
四、基督教靈修學的目標
第一堂課 殉道靈修
什麼是殉道靈修?
三種殉道類型
教會是什麼?
馬丁路德談教會的七個記號
殉道靈修的開始
殉道靈修的根本意義
十架是信仰的標誌
早期教會受逼迫
殉道靈修的核心
羅馬帝國迫害基督徒的四個原因
殉道是一種生活方式
第二堂課 沙漠靈修
奮鬥掙扎的人生
帶有目的的古怪行為
不流血的殉道者
為何是沙漠?
內心的黑暗
「不動心」:不受干擾的平靜
現代沙漠
第三堂課 修道靈修
修道院的韻律與節奏
聖經中的韻律與節奏
修道主義的根
埃及修道主義之父—— 帕科繆
東方修道主義的奠基者—— 大巴西流
奧古斯丁的修院會規
西方修道主義之父——努西亞的本篤
本篤修道院的影響
波尼法與伯達
第四堂課 東正教靈修
前言:今天東正教的普世狀況
東方與西方教會分裂的原因
東正教的靈修1:耶穌禱文
如何操練耶穌禱文
操練心禱的五個階段
耶穌禱文的特色
東正教的靈修2:聖像靈修
「聖像」的靈修意義
寫作聖像的屬靈經歷
兩幅聖像的屬靈意義
第五堂課 依納爵靈修
靈修是一座橋樑
依納爵靈修的四個特質
依納爵.羅耀拉的生平
依納爵神操
神操的主要目的
基本原則與基礎
第一週:檢視良心與罪孽
第二週:默觀永在君王的生命
第三週:默觀耶穌受難,上十架,受死,埋葬
第四週:參與耶穌基督復活的生命
第六堂課 加爾默羅靈修傳統
亞維拉的大德蘭
接受呼召的過程跟背景
靈心城堡(七寶樓台)
第一個階段:滌淨之路(煉淨之路)
第二個階段:光照之路(啟蒙之路)
第三個階段:聯合之路(靈魂是被動的)
聖女大德蘭的神魂超拔
十架約翰的生平與性格
十架約翰的靈修教導
與神聯合
激進的剝去自我
心靈黑夜
默觀的禱告
基督作為中心
第七堂課 宗教改革與福音派靈修
基督中心的靈修
崇拜的核心是講道
改革運動的背景
宗教改革靈修的基本特徵:講道
十架神學與榮耀神學
約翰.加爾文的教導
神的道和靈修的關係
福音主義是一種靈修形式
福音派靈修的四個特質
附錄一 中文參考書目
附錄二 英文參考書目
附錄三 圖片來源
書摘/試閱
【作者自序】
一條信仰的康莊大道
教師無處不有,惟缺向學之人。—— 溫德爾.貝里
這本書能完成,實拜我生命中許多傑出老師之賜,是他們給了我指引與啟發。而本書要獻給跨越今昔的兩種群體:一是在我們之先的古人;二是當下與我們共同生活的同時代人。
第一種群體是基督信徒,此指兩千多年來的歷代聖徒,他們留給了我們一份信仰、奉獻與事奉的遺產;包括我們所讀的書、所唱的詩歌、所觀看的藝術、所遵循的禮儀,以及我們所實踐的靈修操練,都源自這份豐盛的遺產。我們對他們有無盡的感激,為此,本書記述了他們的生命與故事,藉以向其致敬。
第二種群體則是現今數之不盡的信徒,也就是我基督信仰上的同輩。我想向他們介紹上述的靈性家族—— 這些聖徒為我們打造了一條信仰的康莊大道。要是遺落這份連結我們靈性根基的信仰遺產,將會是難以估量的損失。
本書的誕生,也歸功於宇宙光兩位編輯——金薇華姐妹與王曉春姐妹——的寶貴奉獻。她們的專業知識與奉獻精神對我而言實屬珍貴。起初她們構思了基督信仰靈修傳統課程的想法,並錄音存,最終轉化為這本書,好讓更多對基督教靈性生活感興趣的讀者受益。此外,因著她們對美感的敏銳度,為每一章挑選了合適的插圖,豐富了視覺與靈性的閱讀體驗。因此,我由衷感謝宇宙光整體團隊的支持鼓舞,是他們的通力合作,才促成了這本書的出版。
特別一提的是,俞壽成姐妹不辭辛勞地將錄音轉為文字稿。她一絲不苟的努力對本書的誕生至關重要,她著實是我寫作上的夥伴。
另外,我也真誠感謝所有學生,無論是到現場參與課程,還是線上參與。你們渴望學習的心,以及課堂上與我的深刻對話,都大大提升了這本書的品質。你們提出的精闢問題,正面積極的討論互動,豐富了本書的內容;你們的參與對這個事工的發展功不可沒。
我更深深感謝在我探索靈修傳統道路上指引過我的人。特別感謝伊利諾州蒙德萊恩聖瑪麗湖神學院(Seminary of Our Lady of the Lake)的阿格尼絲.康寧漢修女、聖路易大學的理查.佛利神父,以及我的博士指導老師與屬靈父親貝爾登.萊恩博士。我也要感謝亞瑟.霍爾德博士,他給了我機會在聯合神學研究院(Graduate Theological Union)進行研究與寫作。
最後,我無比感激我的妻子美蓉,她一直不斷支持鼓勵我,成為我心中一股不竭的力量。而我兩個寶貴的女兒,周誾和周劼 ,始終在我寫作和教學時陪伴在我心上。她們是我生命中最具啟發性且最重要的三位女性,也是我最大的喜悅。
一條信仰的康莊大道
教師無處不有,惟缺向學之人。—— 溫德爾.貝里
這本書能完成,實拜我生命中許多傑出老師之賜,是他們給了我指引與啟發。而本書要獻給跨越今昔的兩種群體:一是在我們之先的古人;二是當下與我們共同生活的同時代人。
第一種群體是基督信徒,此指兩千多年來的歷代聖徒,他們留給了我們一份信仰、奉獻與事奉的遺產;包括我們所讀的書、所唱的詩歌、所觀看的藝術、所遵循的禮儀,以及我們所實踐的靈修操練,都源自這份豐盛的遺產。我們對他們有無盡的感激,為此,本書記述了他們的生命與故事,藉以向其致敬。
第二種群體則是現今數之不盡的信徒,也就是我基督信仰上的同輩。我想向他們介紹上述的靈性家族—— 這些聖徒為我們打造了一條信仰的康莊大道。要是遺落這份連結我們靈性根基的信仰遺產,將會是難以估量的損失。
本書的誕生,也歸功於宇宙光兩位編輯——金薇華姐妹與王曉春姐妹——的寶貴奉獻。她們的專業知識與奉獻精神對我而言實屬珍貴。起初她們構思了基督信仰靈修傳統課程的想法,並錄音存,最終轉化為這本書,好讓更多對基督教靈性生活感興趣的讀者受益。此外,因著她們對美感的敏銳度,為每一章挑選了合適的插圖,豐富了視覺與靈性的閱讀體驗。因此,我由衷感謝宇宙光整體團隊的支持鼓舞,是他們的通力合作,才促成了這本書的出版。
特別一提的是,俞壽成姐妹不辭辛勞地將錄音轉為文字稿。她一絲不苟的努力對本書的誕生至關重要,她著實是我寫作上的夥伴。
另外,我也真誠感謝所有學生,無論是到現場參與課程,還是線上參與。你們渴望學習的心,以及課堂上與我的深刻對話,都大大提升了這本書的品質。你們提出的精闢問題,正面積極的討論互動,豐富了本書的內容;你們的參與對這個事工的發展功不可沒。
我更深深感謝在我探索靈修傳統道路上指引過我的人。特別感謝伊利諾州蒙德萊恩聖瑪麗湖神學院(Seminary of Our Lady of the Lake)的阿格尼絲.康寧漢修女、聖路易大學的理查.佛利神父,以及我的博士指導老師與屬靈父親貝爾登.萊恩博士。我也要感謝亞瑟.霍爾德博士,他給了我機會在聯合神學研究院(Graduate Theological Union)進行研究與寫作。
最後,我無比感激我的妻子美蓉,她一直不斷支持鼓勵我,成為我心中一股不竭的力量。而我兩個寶貴的女兒,周誾和周劼 ,始終在我寫作和教學時陪伴在我心上。她們是我生命中最具啟發性且最重要的三位女性,也是我最大的喜悅。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