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黑狗咬住的人生:焦慮、恐懼、失眠、無助、極度社恐⋯⋯情緒就像暗處的黑狗,你永遠不知牠何時跳出來攻擊,所幸牠們並非不能馴服。(電子書)

TOP
0
0
2025國際書展現場活動搶先看
電子書
被黑狗咬住的人生:焦慮、恐懼、失眠、無助、極度社恐⋯⋯情緒就像暗處的黑狗,你永遠不知牠何時跳出來攻擊,所幸牠們並非不能馴服。(電子書)
70折

被黑狗咬住的人生:焦慮、恐懼、失眠、無助、極度社恐⋯⋯情緒就像暗處的黑狗,你永遠不知牠何時跳出來攻擊,所幸牠們並非不能馴服。(電子書)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99 元
優惠價
70279
閱讀器:書紐電子書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8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英國前首相邱吉爾:
「我心中的憂鬱就像一隻黑狗,一有機會就咬住我不放。」

人們習慣將「憂鬱的情緒」比喻為黑狗,
一旦被牠咬住就會被拖入深淵──
削弱意志、破壞自信、擾亂思維、吞噬快樂……

本書作者徐勇為精神病與精神衛生學博士、精神科執業醫師,
他認為,多數人之所以這麼害怕情緒與精神疾病,是因為誤解:

憂鬱的家人,不是因意志不夠堅定,他的大腦是真的病了;
反覆洗手的強迫症朋友,不是故意嫌你髒,是真的控制不住自己;
那些每天面帶微笑從不拒絕你的同事,其實正處在情緒崩潰的邊緣……

書裡的每一篇故事都是診間裡的真實案例(為尊重隱私皆以化名),
揭露種種情緒問題背後的邏輯和規律。
每個人都有可能隨時被這些與暗處融為一體的黑狗攻擊,
儘管牠們凶狠可怕,並非不可馴服──幫你、或者幫別人。

如果人間有地獄,就在憂鬱症患者心中
憂鬱症患者常被稱為「三無」人群:無助感、無用感和無望感。
研究顯示,從發病到真的就醫治療,平均會拖到大約三年。
想知道自己有無憂鬱傾向?本書只用10個題目就能做出簡易判斷。

不死的癌症……強迫症的痛
他們並非故意狂洗手、頻繁檢查瓦斯,是真的控制不住。
且尚無能治療的特效藥物──難怪有患者說,強迫症就像不死的癌症。
目前最有效的就是「森田療法」:接受自己(家人)的缺陷,與其共處。

情緒就像搭雲霄飛車,雙相障礙
瞬間精力旺盛、工作效率提高,但後面會緊跟著憂鬱,
情緒就像坐雲霄飛車般忽高忽低(藝術家梵谷就是),
這樣的人在創造力上,多半有良好表現,
只要這樣的情緒波動能取得平衡,就不能算是病。

黑狗伏擊人的方式不只上述幾種:
‧在社交場合中總是感到極度焦慮和害怕,這是純害羞還是病了?
‧明明沒心臟病,卻總喘不過氣、感覺快死掉,這是生理還是心理疾病?
‧大約有15%的成年人有睡眠障礙,失眠到底算不算是一種精神疾病?

學習和掌握這些情緒徵兆,可以讓我們更加認識自己:
為什麼會特別在意別人的評價?為什麼會陷入無休止的「精神內耗」?
為什麼在親密關係中受傷的總是自己?

焦慮、恐懼、失眠、無助、極度社恐……
情緒就像暗處的黑狗,你永遠不知牠何時跳出來攻擊,所幸牠們並非不能馴服。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徐勇

首都醫科大學精神病與精神衛生學博士。三甲醫院(三級甲等醫院,中國對醫院實行等級劃分中最高等級)精神科執業醫師。
山東省醫師協會心身醫學專業委員會委員、山東省神經科學學會中醫腦科學分會委員會委員。曾參與編寫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計畫專案教材。

名人/編輯推薦

名人推薦

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王意中
杏語心靈診所院長/陳俊欽

前言

每個人都有可能被「黑狗」攻擊

人們習慣將「憂鬱」比喻為一隻黑狗,牠總是在不知不覺間闖入人的心靈。而一旦被牠咬住,整個人就會被拖入暗淡無光的萬丈深淵(按:英國前首相邱吉爾曾說:「我心中的憂鬱就像一隻黑狗,一有機會就咬住我不放。」之後歐美地區便常以黑狗來象徵憂鬱症」)。

其實,這樣的心靈黑狗何止憂鬱一隻。焦慮、強迫、失眠……無數條黑狗躲在陰暗角落,虎視眈眈的注視著我們,雖然平時感覺不到牠們的存在,但只要稍有機會,牠們就可能乘隙而入、面露猙獰,撕毀我們的心理防線,擾亂我們的精神世界。

理論上,每個人都有可能被黑狗攻擊,牠們會削弱你的意志、破壞你的自信、擾亂你的思維、吞噬你的快樂……但黑狗不會主動告訴你,儘管牠們凶狠可怕,但並非不可馴服。

人們之所以害怕精神疾病這類黑狗,大都是因為不了解牠們,就像人們都害怕鬼,也是因為從來沒有見過鬼罷了。如果熟悉了精神疾病的病因和特點,那麼我們就能從一個更高的角度來客觀審視這些黑狗,不給牠們傷害我們的機會,或將傷害降至最低。

有個笑話一直在網路上流傳:

一位記者採訪精神病醫院的院長:「您怎樣判斷一位精神病患者是否痊癒?」
院長說:「讓精神病患者到泳池邊,給他一個籃子和一個杯子,請他把泳池裡的水清空。」
記者興奮的說:「痊癒的人會用杯子。」
院長用奇怪的眼神看著記者:「不,痊癒的人會把泳池的塞子拔掉。」

還好,這是個笑話,現實中沒有哪一個精神病醫院,會採取這個標準來判斷精神病患者是否痊癒。

話又說回來,選擇拔掉塞子的人,真的就比選擇杯子的人精神健康嗎?我看未必,不管是選擇拔掉塞子還是選擇杯子,都僅是表面現象,而掩蓋在這之下的本質問題,有時並不那麼容易被發現。

因此,學習精神心理方面的知識,就顯得非常重要。掌握這些知識,可以讓我們更加認識自己:為什麼自己會特別在意別人的評價?為什麼自己會陷入無休止的精神內耗?為什麼在親密關係中受傷的總是自己?

除此之外,學習精神心理方面的知識,還能讓我們更容易理解他人:原來患憂鬱症的人不是矯情,是真的病了;原來反覆洗手的強迫症患者,不是故意嫌棄別人髒,是真的控制不住自己;原來「熊孩子」不是家長沒有教育好,他們只是生病了;原來每天面帶微笑從不拒絕幫忙的朋友,也可能正在情緒崩潰的邊緣。

但這些知識往往是枯燥的,我們平常聽到或看到每個有趣的心理學現象背後,都與複雜的腦區結構和神經傳導物質密切相關。所以,非專業人士要馴服這些心靈黑狗並不簡單,往往需要有經驗的「馴獸師」來耐心指導。

本書的目的就在於此,每一個問題都從真實案例改編的故事展開,將枯燥的知識以有趣的方式展現,讓讀者在看故事的同時,理解精神病學和心理學的理論,從現象直達本質,將自己從精神內耗的泥潭中解救出來。

願這本書如一縷陽光照進你的生活,多多少少驅散一些情緒上的陰霾。

推薦序

擺脫黑狗的尾隨,讓內心優雅自在
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王意中

每個人在這一生中,或多或少曾被不同的負面情緒折騰。無論是焦慮、憂鬱、憤怒、不安、狂躁、疑慮⋯⋯這些情緒就像黑狗,時不時尾隨在你的身邊。

這幾年來,人們往往從新聞事件、電視和電影、文章小說、社群網站,或生活周遭的親朋好友等,接觸到與精神疾病相關的議題。對此,許多人總帶著異樣的眼光、排斥的態度、冷漠的距離,想與精神疾病或患者劃清界線,避之唯恐不及。

然而,我們離精神疾病的距離比想像中的還要近。若未加覺察,一不小心就會墜入黑暗心靈的深淵,從此人生被迫改變,就怕自己早已身處其中卻不自知。

我們是時候來好好正視精神疾病,吸收相關的知識,拋開刻板的汙名化印象,並了解每一個情緒行為背後,所要傳達的訊息以及蘊含的意義。

我認為,「專業」就是以能讓對方明白的方式來傳達。而本書便是以專業的角度寫下,開啟你對精神醫學與臨床心理學等知識的理解。作者透過寫實的筆調,幫助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對於各類型的情緒行為障礙、網路成癮、自閉症等精神疾病,產生深刻的畫面與了解。

本書並非要讀者對號入座,或任意的對疾病貼上標籤。而是基於診斷是一種溝通的概念,讓我們了解疾病與疾病之間的相似與不同,並看見深藏其中的複雜人性。

某些兒童、青少年或成人深陷精神疾病困擾,就像遇到黑狗狂吠、朝自身撲來,他人卻難以用同理心看待。「同理」很好說、不好做,但同理是必要之存在。作者將精神醫學的臨床實務經驗,以易讀易懂的文筆呈現出來,使讀者能逐漸了解疾病的本質,而不再受制於表象。讓我們有緣手持理解的鑰匙,打開曾關上的心門,走進自己或生命中重要他人的內心世界。

本書在友善理解精神疾病患者的前提下,試著帶領讀者將心變得柔軟,學習尊重與接納眼前的每一個人。

負面情緒就像天空中偶爾會出現的烏雲,難以避免,但我們不該視為理所當然,任由情緒擺布。當我們撥雲見日,我相信,陽光將灑落在你我內心的深處,讓內心優雅自在。

目次

推薦序 擺脫黑狗的尾隨,讓內心優雅自在/王意中
前言 每個人都可能被「黑狗」攻擊
第1章 如果人間有地獄,就在憂鬱症患者心中
第2章 不死的癌症……強迫症的痛
第3章 我被黑影跟蹤,廣泛性焦慮症
第4章 恐怖片裡的心理學,恐懼症
第5章 起死回生的神祕藥片,恐慌症
第6章 情緒問題,身體承受,軀體憂慮障礙
第7章 思覺失調症,分不清現實與虛幻
第8章 妄想症,找不到的「假想敵」
第9章 情緒就像搭雲霄飛車,雙相障礙
第10章 解離性障礙,突然就像換了個人
第11章 何時能好好睡一覺?睡眠障礙
第12章 都是減肥惹的禍?進食障礙
第13章 勉強自己迎合別人,討好型人格
第14章 放不下的手機,戒不掉的網癮
第15章 不是真的想死的非自殺性自傷
第16章 生命不可承受之重,青少年憂鬱
第17章 請到學習困難門診就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第18章 來自星星的孩子,自閉症

書摘/試閱

情緒就像搭雲霄飛車,雙相障礙

 

經過昨夜一場暴雨的洗禮,整個城市煥然一新,空氣中彌漫著青草的芬芳。

 

如果我沒有記錯,今天預約來複診的是叫做小卉的年輕「老患者」。之所以說她年輕,是因為她只有23歲;說她是老患者,是因為今天是她第八次就診了。

 

「我覺得我現在已經好了,我的情緒已經穩定了,而且也已經吃了快一年的藥,我不想再吃藥了。」小卉對我說。

 

「我覺得你的藥還是不能停,而且現在的劑量已經比較少了,你還是需要再維持一段時間。」我的態度比較堅定。

 

「可是大夫,我真的不想吃藥了。」小卉表現得有些痛苦。

 

「那你是想繼續吃藥,還是想回到一年前那種精神狀態?」我對小卉說。

 

「……」小卉默不作聲。

 

記憶瞬間把我帶回到去年的這個時間,好像也是一個雨過天晴的早上,那時我和小卉第一次見面,與她一起來的還有她的同事和父母。

 

那時,小卉22歲,是一名在證券公司實習的大學生。公司的同事幾乎同時發現了她的巨大變化:從之前的性格內向、不善言辭,變得興奮躁動、誇誇其談;從之前的不愛打扮、勤儉節約,變得花枝招展、鋪張浪費。

 

那時的小卉經常一擲千金,購買各種奢侈品,還經常吹噓自己正在搞幾個億的大專案;公司主管只是批評了她幾句,小卉就暴跳如雷,不僅大聲辱罵主管,還打碎公司的玻璃天窗,掉落的玻璃碎片也劃傷了她的手臂。同事無奈,只好叫來小卉的父母,一同把小卉連哄帶騙的送到醫院。

 

來到醫院後,小卉的情緒依然無法平靜,不僅拒絕外科醫生治療她的傷口,還硬逼其他男性患者與自己談戀愛。

 

為了小卉的安全,我只好給她注射了鎮靜劑。

 

在小卉睡著後,我與她的父母聊起了她的病情。她父母說,小卉這幾天一直處於亢奮狀態,愛管閒事,說話滔滔不絕,每天僅睡一至兩個小時。但在兩個月以前,小卉的表現截然相反:整天莫名的不開心,不願意說話,經常說自己是個「廢物」,會無緣無故的自責。

 

小卉的以上種種表現都指向一種名叫「雙相障礙」的精神疾病。為此,我給小卉開具碳酸鋰的處方,並告知她務必要堅持服用。好在小卉對服藥並不排斥,經過幾次複診及藥物調整後,她的情緒逐漸趨於穩定,她對自己以前的行為也感到內疚。

 

情感就像搭雲霄飛車,在高低來回

 

我們經常用水火不容來形容兩種對立之事不能共存,但這世上偏偏就存在,兩種原本勢同水火的事物共生共存的現象,這正是小卉所患的這一種精神疾病──雙相障礙(BipolarDisorder),也稱雙相情緒障礙症。

 

如果把狂躁(Mania)發作時的小卉,比作一團熊熊燃燒的烈火,熾熱且奔放;那麼憂鬱發作時的小卉,就如同一潭冰冷的池水,無情且冷漠。

 

雙相障礙被稱為「天才疾病」,許多名人患有這種疾病。國際上將每年的330日定為世界雙相情感障礙日,這一天也是大畫家梵谷的生日,他也是一位雙相障礙患者。

 

雙相障礙,之前也叫躁鬱症,是一種既有狂躁或輕度狂躁發作,又有憂鬱發作的心境障礙。患者的情感就像搭雲霄飛車一樣:在高低兩個極端之間來回搖擺。

 

當狂躁發作時,患者的思維異常活躍,情感異常高漲,睡眠需求大幅減少,感覺自己無所不能。但狂躁過後往往是憂鬱來襲,當憂鬱發作時,患者極度自卑,情緒異常低落,沒有做事的動力,對未來也失去信心。「這是一溝絕望的死水,清風吹不起半點漪淪」,用詩人聞一多《死水》中的這句詩詞,來形容患者憂鬱發作時內心的無助,是再合適不過的了。

 

這種由「躁」向「鬱」的轉換是患者尤為不能接受的,就像如果沒有希望,也就不存在失望一樣。如果患者一直處於「鬱」的狀態可能還會好一些,但當患者見過了「躁」後,再回到「鬱」,那種失落的心情就難以言表。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我們都不想體驗到「憂鬱」這種消極的情緒,那麼「狂躁」一點,讓自己興奮一些,豈不正好?不可否認,狂躁狀態確實能讓人感到活力無限、莫名自信。

 

但狂躁並不是一種健康的精神狀態,它很容易對患者和社會造成危害。就像文中的小卉,她在狂躁發作期會變得容易憤怒、衝動,盲目樂觀的評價自己,進而做出一些錯事,比如隨意高消費、挑逗異性等。

 

臨床上還有一種程度較輕的狂躁發作,我們稱之為輕度狂躁(Hypomania)。這是讓患者「樂不思蜀」的一種精神狀態,患者在發作時感覺精力旺盛,文思泉湧,工作效率明顯提高,幸福感十足,且不影響正常的社會功能。正常人是「人逢喜事精神爽」,但輕度狂躁患者即使在沒有好事發生的情況下,也可以做到滿面春風、自信滿滿。這種精神狀態不僅患者本人非常享受,就連與他們共事的人,都對他們熱情開朗和樂於助人的處事風格讚賞有加。

 

其實大部分的事業有成者,或多或少都有過這種輕度狂躁發作的情感體驗,人在這種情感高漲的狀態下,確實比較容易做出成績。例如,輕度狂躁發作下,學生的考試成績突飛猛進、作家的創作靈感源源不斷。

 

有研究發現,相比於正常人群,雙相障礙患者在創造力上確實具有更好的表現,而許多名人的成名之作,也正是在這種輕度狂躁狀態下完成。因此,大部分患者否認自己精神有問題,且自認為是「天才」的想法也就不難理解。

 

那麼問題又來了,既然輕度狂躁發作對個體而言是愉悅的情感體驗,為什麼還要把它作為一種精神疾病來治療?

 

這是因為,一方面輕度狂躁發作後往往會緊跟著憂鬱發作,研究發現,不管是輕度狂躁發作還是狂躁發作,幾乎不可能單獨存在,幾乎所有的輕度狂躁或狂躁患者都曾有過憂鬱發作;另一方面,狂躁發作的輕重程度是不可控的,輕度狂躁發作非常容易轉化為狂躁發作,繼而對患者的家庭和事業造成巨大影響。

 

雙相障礙的症狀有輕有重、表現多樣,那是不是一有情緒波動,就該警惕是雙相障礙?

 

答案是否定的。眾所周知,情感難以量化。要診斷雙相障礙,患者必須同時滿足以下幾個條件:

 

1.情緒波動要超出正常範圍,且要達到「躁」或「鬱」的標準。

 

2.「躁」和「鬱」要持續一段時間。短暫出現的情感失控不屬於雙相障礙的範疇。

 

3.「躁」和「鬱」符合反覆迴圈或交替發作的一般規律,「躁」和「鬱」的發作並沒有固定的順序,可連續出現幾次「躁」後出現一次「鬱」,也可以反過來。

 

碳酸鋰:預防雙相障礙復發

 

雙相障礙的病因不明。大量研究顯示,生物學因素、遺傳學因素和社會心理因素等,都對該病的發生和發展有顯著的影響,且彼此之間相互作用。它的治療一般遵循長期治療原則,治療藥物以情緒穩定劑為主。

 

所謂情緒穩定劑,是指對狂躁發作或憂鬱發作具有治療和預防復發作用,且不會引起二者相互轉相的一類藥物,代表性藥物為碳酸鋰。

 

碳酸鋰也算得上是傳奇藥物,就像威而鋼是在研究心腦血管藥物時偶然被發現的一樣,碳酸鋰最初在醫學上的用途是治療痛風──就是尿酸升高引起的痛風。

 

真正把碳酸鋰帶入精神醫學領域的是澳洲精神科醫生約翰.凱德(JohnCade),他認為精神疾病並不是單純的心理問題,而是一種生理疾病。受到希波克拉底「體液學說」的影響,凱德認為精神疾病的病因是體內化學物質失衡,而這種失衡最有可能在患者的尿液中展現。

 

於是,為了驗證這一假設,他想到了把尿液注射到豚鼠體內的好辦法,結果發現被注射精神病患者尿液的豚鼠,比被注射正常人尿液的豚鼠死亡得更快。凱德在此基礎上做了一個大膽的假設:精神病患者的尿液中尿酸濃度較高,加快了豚鼠的死亡。

 

由於尿酸難溶於水,他改用尿酸鋰溶液代替尿酸溶液注射到豚鼠體內,結果發現豚鼠的死亡時間並沒發生改變。凱德醫生懷疑是鋰離子在當中有了保護作用,於是他又將碳酸鋰溶液注射到豚鼠體內,奇怪的事情發生了,豚鼠變得溫順了許多,並且對一些原本能激惹到牠們的刺激,反應也變得平淡。凱德據此推論:碳酸鋰具有穩定情緒的作用。這一發現被認為是現代精神藥理學的起點。

 

但碳酸鋰的有效劑量和中毒劑量十分接近,這限制了它在臨床的廣泛應用──劑量小起不到治療作用,增加劑量又容易引起中毒。直到科學家發明了檢測血鋰濃度的方法,碳酸鋰才算是真正登上了精神科藥物的歷史舞臺。

 

時至今日,儘管針對雙相障礙的治療藥物和干預手段日益豐富,但碳酸鋰仍是不可替代的藥物之一,它的重要性並不僅在於能控制急性狂躁發作,更展現在可以有效預防雙相障礙的復發。

 

雙向障礙的復發率還是很高,很多時候不得不承認,雙相障礙患者就像一座活火山,儘管表面看上去風平浪靜,但隨時都有可能從內部噴出滾燙的岩漿。

 

儘管這種疾病的病因尚不明確,但如果平時能注意以下幾點,還是可以降低復發的風險:

 

1.在工作與休息之間取得平衡,保證睡眠品質。

 

2.避免超出自己承受範圍的壓力。

 

3.避免濫用酒精或其他成癮性物質。

 

4.找到適合自己的發洩方式。

 

5.保持平和心態,不患得患失。

 

當然,人生本來就是起起落落、浮浮沉沉,情緒也免不了有波動,我們不要遇到情緒問題就聯想到疾病,只要情緒變化在正常範圍內,就可以接受。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0 279
閱讀器:書紐電子書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