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栻教育思想研究
商品資訊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張栻是南宋著名的思想家與教育家,湖湘學派的代表人物。他創建城南書院,主持嶽麓書院,創立理學及哲學體系,形成獨具特色的理學教育思想。本書以張栻教育思想形成緣由為切入點,通過窺探他對統治者「護國興邦」治國思想的傳達、對學者以理學體系為核心的道德教育與為學教育、對百姓的社會教化思想,全面、立體地審讀張栻宏觀且豐富的教育思想。
作者簡介
張連勇
張連勇,河北樂亭人,2013年畢業於河北大學宋史研究中心,獲歷史學碩士學位,2020年畢業於中共中央黨校文史教研部,獲法學博士學位,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理論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本人主要從事宋史、黨史研究工作,在《史學理論研究》、《晉陽學刊》、《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學習時報》等一些核心刊物發表論文十餘篇,其中《改革開放後胡喬木對中共黨史書寫的理論思考》一文被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
張連勇,河北樂亭人,2013年畢業於河北大學宋史研究中心,獲歷史學碩士學位,2020年畢業於中共中央黨校文史教研部,獲法學博士學位,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理論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本人主要從事宋史、黨史研究工作,在《史學理論研究》、《晉陽學刊》、《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學習時報》等一些核心刊物發表論文十餘篇,其中《改革開放後胡喬木對中共黨史書寫的理論思考》一文被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
目次
目次
自序 1
導論 1
一 選題來源及意義 1
二 對該問題的研究現狀及分析 2
三 創新點與難點 14
第一章 張栻生活背景及教育思想形成條件 15
第一節 張栻生活背景概述 15
一 張栻生活的時代背景 15
二 家世背景 19
第二節 張栻教育思想形成之條件 20
一 家學薰陶——教育思想形成的源頭 20
二 受學拜師——教育思想形成的重要前提 21
三 書院教學實踐——教育思想形成的必要過程 24
四 友人之間的學術交往——教育思想形成不可缺少的因素 26
第二章 張栻「護國興邦」教育思想的傳播 39
第一節 張栻「護國興邦」教育思想傳播的前提 39
一 恪守三綱五常、忠於君主 39
二 宋孝宗虛心納諫 41
第二節 仕途從政——教育思想傳播的主要途徑 43
一 主張抗金救國 44
二 勸告君主實行仁政 47
三 希望君主選賢任能 49
第三節 經筵進講——教育思想傳播的直接渠道 51
一 勸告君主嚴以律己、存敬戒之心 52
二 勸告君主心懷人民,重視農業的發展 53
三 提倡君主以德、禮治國 56
四 勸告君主、后妃重視《詩經》的學習,以思歸本 57
小結 60
第三章 張栻對學者的道德教育 61
第一節 張栻道德教育的哲學依據 61
一 人性本善 61
二 對人性有善到不善原因的追索 63
第二節 張栻對學者的道德教育內容 64
一 自身修養——道德教育的總綱 64
二 道德修養的內容 68
第三節 學者道德修養方法 111
一 立志 112
二 踐「道」而行 114
三 克己 121
四 改過 131
五 篤「實」 134
六 居敬窮理 138
七 至「誠」 144
八 持之以恆、謙虛謹慎 147
小 結 149
第四章 張栻對學者的為學教育 151
第一節 張栻對學者為學教育的內容 151
一 學習內容 151
二 讀書方法 160
第二節 張栻對學者為學教育的方法 162
一 溫故知新 162
二 學思並進 163
三 博約相須 165
四 循序漸進 167
五 致知力行 170
六 涵養察識 173
小結 174
第五章 張栻社會教化思想 177
第一節 張栻社會教化思想之前提 177
第二節 張栻社會教化思想之內容 178
一 勸農固本 179
二 重教興學 181
三 守法尊禮 184
四 清風滌俗 185
小結 188
第六章 張栻教育思想的傳承與評價 191
第一節 張栻教育思想的傳承 191
第二節 張栻教育思想的評價 210
結語 217
參考文獻 221
自序 1
導論 1
一 選題來源及意義 1
二 對該問題的研究現狀及分析 2
三 創新點與難點 14
第一章 張栻生活背景及教育思想形成條件 15
第一節 張栻生活背景概述 15
一 張栻生活的時代背景 15
二 家世背景 19
第二節 張栻教育思想形成之條件 20
一 家學薰陶——教育思想形成的源頭 20
二 受學拜師——教育思想形成的重要前提 21
三 書院教學實踐——教育思想形成的必要過程 24
四 友人之間的學術交往——教育思想形成不可缺少的因素 26
第二章 張栻「護國興邦」教育思想的傳播 39
第一節 張栻「護國興邦」教育思想傳播的前提 39
一 恪守三綱五常、忠於君主 39
二 宋孝宗虛心納諫 41
第二節 仕途從政——教育思想傳播的主要途徑 43
一 主張抗金救國 44
二 勸告君主實行仁政 47
三 希望君主選賢任能 49
第三節 經筵進講——教育思想傳播的直接渠道 51
一 勸告君主嚴以律己、存敬戒之心 52
二 勸告君主心懷人民,重視農業的發展 53
三 提倡君主以德、禮治國 56
四 勸告君主、后妃重視《詩經》的學習,以思歸本 57
小結 60
第三章 張栻對學者的道德教育 61
第一節 張栻道德教育的哲學依據 61
一 人性本善 61
二 對人性有善到不善原因的追索 63
第二節 張栻對學者的道德教育內容 64
一 自身修養——道德教育的總綱 64
二 道德修養的內容 68
第三節 學者道德修養方法 111
一 立志 112
二 踐「道」而行 114
三 克己 121
四 改過 131
五 篤「實」 134
六 居敬窮理 138
七 至「誠」 144
八 持之以恆、謙虛謹慎 147
小 結 149
第四章 張栻對學者的為學教育 151
第一節 張栻對學者為學教育的內容 151
一 學習內容 151
二 讀書方法 160
第二節 張栻對學者為學教育的方法 162
一 溫故知新 162
二 學思並進 163
三 博約相須 165
四 循序漸進 167
五 致知力行 170
六 涵養察識 173
小結 174
第五章 張栻社會教化思想 177
第一節 張栻社會教化思想之前提 177
第二節 張栻社會教化思想之內容 178
一 勸農固本 179
二 重教興學 181
三 守法尊禮 184
四 清風滌俗 185
小結 188
第六章 張栻教育思想的傳承與評價 191
第一節 張栻教育思想的傳承 191
第二節 張栻教育思想的評價 210
結語 217
參考文獻 221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