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共潮生:域外文獻與東亞海域史研究(簡體書)
數學的發現趣談(四版)
The Good Girl''s Guide to Great Sex ─ And You Thought Bad Girls Have All the Fun
領導基因-新商業周刊叢書74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一)(三版)
我這半生(平)
直笛大師:中音笛技巧篇(高級班)
Alexandria Lost
郭沫若的青少年時代(簡體書)
Motor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給孩子時間管理課(簡體書)

TOP
1
0
紅利積點抵現金,消費購書更貼心
明月共潮生:域外文獻與東亞海域史研究(簡體書)
滿額折

明月共潮生:域外文獻與東亞海域史研究(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98 元
定價
:NT$ 588 元
優惠價
87512
庫存:4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15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春天的江潮水勢浩蕩,與大海連成一片,一輪明月從海面升起,仿佛與潮水一起涌出……正如浩瀚的海洋、潮漲潮落以及一輪明月為東亞各國共同俯看仰視的景觀一樣,漢字在傳統時代亦是中華與鄰國溝通的重要媒介。本書利用在法國巴黎、日本長崎、衝繩等處收集到的城外漢籍,探討中國與朝鮮、琉球以及以長崎為中心的清日貿易和社會文化。作者懸想事勢,遙望傳統時代日暮遠路、凌波泛海的匆匆過客,細致尋繹波流瀠洄的東亞世界。

作者簡介

王振忠,復旦大學歷史學學士、碩士、博士,1998年起任該校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教授。現兼任安徽大學講席教授。2003-2004年美國哈佛燕京學社訪問學者,並曾赴日本東京大學、法國遠東學院、荷蘭萊頓大學等海外漢學機構學術交流。主要從事歷史地理、明清以來中國史、域外文獻與東亞海域史研究,出版有《徽州社會文化史探微——新發現的16—20世紀民間檔案文書研究》、《社會歷史與人文地理:王振忠自選集》等著作十數種,主編及合作主編有《徽州民間珍稀文獻集成》30冊、《長江與萊茵河》等五種,並有《從黃山白岳到東亞海域》《日出而作》等數種學術隨筆。

前言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春天的江潮水勢浩蕩,與大海連成一片,一輪明月從海上升起,猶如與潮水一起涌出……正像浩瀚的海洋、潮漲潮落以及一輪明月,為東亞各國民眾共同俯看仰視的景觀一樣,漢字在傳統時代亦是中國與鄰國溝通的重要媒介。特別是在明清時代,東亞海域世界有著頻繁的經濟和文化聯繫。在長期的交往中,東亞鄰國都形成了不少漢籍文獻,這批文獻,是我們得以將東亞視作一個具有相互聯繫的空間單位加以探討的重要基礎。本書即利用在法國巴黎、日本長崎、衝繩等處收集到的域外文獻,探討中國與朝鮮、琉球以及以長崎為中心的清日貿易與社會文化。
書中上篇《朝鮮詩人李尚迪與〈燕行事例〉及相關問題研究》,重點利用法蘭西學院庋藏的珍稀文獻《燕行事例》抄本,結合其他相關資料,在厘清清代燕行慣例的基礎上,探討了19世紀前後中朝貿易的實態——透過對一些慣用語匯的分析,指出:《燕行事例》一書頗為細致地記錄了清代朝鮮使者的燕行慣例,對於時下方興未艾的《燕行錄》研究以及東北亞國際交流的探討,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在清代前期,東北亞三國的貿易存在著此消彼長之勢。從“杭貨”以及“燕貿”等通俗常言可以看出,包括江南一帶的中國商品,通過北京源源不斷地流往朝鮮。而與此同時,朝鮮輸往中國的人參,其重要的消費市場也在江南。另外,該書系由19 世紀朝鮮著名詩人李尚迪編定,其中包含有部分公文函札中以朝鮮特有之“吏讀”記錄而成的文字,對於研究李氏的燕行譯官生涯,提供了一種未為人知的新史料。而《燕行事例》之編定,與此後多次重修出版的《同文匯考》《通文館志》等書中相關內容之傳承關係,顯然亦有待於進一步的探討。
《從漢語教科書看清代東亞經濟與文化的交流——以朝鮮時代漢語課本所見沈陽及遼東為例》,聚焦於朝鮮時代的漢語教科書,探討朝鮮使團及商人的活動,重點關注中韓交流中的沈陽及遼東,並從東亞比較的視野對朝鮮時代漢語教科書之形成作一探討。文章指出,在清代,東亞各國之間存在著頻繁的經濟和文化交流,在此過程中,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漢語教科書,其中,最為重要的如日本的唐通事教科書,琉球的官話課本,以及朝鮮時代的漢語教科書。這些教科書因其語言生動、內容豐富,貼近民眾的日常生活,相當程度上反映了東亞各國經濟、文化交流的實態,因而值得歷史學界更多的關注。與同時代的唐通事教科書、琉球官話課本相似,朝鮮時代的漢語教科書也多出自當時的朝鮮通官之手。這些資料,對於中外文化交流從政治史、貿易史以及廣義的文化史轉向社會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琉球漢文文獻與中國社會研究》,具體概述了各種類型的琉球文獻(如水陸路程、筆談資料、旅行隨筆和官話課本等),探討了它們對於中國社會研究的學術價值。在我看來,特別是其中的琉球官話課本更是獨具特色,對清代福州社會的集中描述最為翔實、生動。這些官話課本,不僅是方言研究的珍貴資料,而且對於城市生活史的研究,亦具有一定的史料價值。該節在前期研究的基礎上,重點分析了《廣應官話》之相關內容,從一些獨特的方面反映琉球人眼中清代中小城市民眾的日常生活。其中特別指出,就目前所見的諸多官話課本來看,早期官話課本之區域特色尚不明顯。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伴隨著琉球人在福州活動的日益頻繁,清代官話課本中“福語”的色彩愈益顯著。
《〈伯德令其他往復文〉所見19 世紀中葉的琉球與東亞海域》,通過對抄本的細致研讀,指出:琉球大學圖書館庋藏的《伯德令其他往復文》為一手檔案,詳細記錄了英國傳教士伯德令在琉球傳教與生活的相關經歷,反映了他與琉球當局的各類交涉,以及由此帶來的矛盾與衝突,這些書信,也凸顯了其時東亞海域世界頗為複雜的國際關係。此一時期的東亞,正由傳統的朝貢體制向歐美列強支配下的國際秩序轉變,琉球作為小國,周旋於中、日以及西洋各國之間,艱難地尋求應對之策。與伯德令在琉球的活動相關,抄本中有關上海通事錢文琦的檔案,也有助於更好地厘清《遐邇貫珍》所載《琉球雜記述略》成書的相關脈絡,具有特別的史料價值。
與本書上篇關注朝鮮、琉球不同,下篇則主要聚焦於日本長崎。其中,《18 世紀唐通事眼中的中日貿易與長崎社會——新見抄本〈瓊浦閑談〉研究》一文指出:日本東北大學圖書館收藏的《瓊浦閑談》,是一冊迄今尚未受到學界關注的珍稀抄本。該書出自唐通事之手,生動地狀摹了18 世紀的清日貿易與長崎社會實態。文章首先厘清了《瓊浦閑談》之成書由來,其次通過與另一唐話課本《瓊浦佳話》之比較,勾勒出長崎貿易與唐人活動、風俗文化的一些側面。特別是透過對福州府土神“九使”與長崎諏訪神社信仰之淵源等的相關分析,從一個側面把握傳統時代中國文化的傳播及其相關影響。文章認為:《瓊浦閑談》所述具有特別的史料價值,由此應充分重視活躍於長崎的福州府屬人群之鄉土背景。具體說來,江戶時代在長崎的不同人群之信仰彼此交融,既有中國人對日本神明之借用,又有中國各類信仰崇拜移植日本的更多例子。除了人們習知的儒家聖堂(孔廟)、媽祖信仰、佛教黃檗文化之外,道教系統之“九使”信仰在長崎的影響亦值得特別關注——“九使”由原鄉福清的荒洞蟒神到東亞海域史上舍生取義之林姓神明,“九使”信仰從福州府屬庶民之“九使誕”俗以及府城倡門邪神崇拜再到融入長崎盛大的諏訪神事活動,其間的嬗變軌跡,彰顯了東亞海域跨文化風俗傳播的複雜性與豐富內涵。
《僧侶、宿主、通事與船商——從聖福寺藏〈唐船寄附狀帖〉看18 世紀初的長崎貿易》,聚焦於2019 年在長崎聖福寺發現的重要史料《唐船寄附狀帖》。該書收錄的136 封信函,是康熙年間駛入長崎港的中國南京、寧波、廈門、廣東、臺灣以及咬?吧船主給聖福寺鐵心和尚等人的書信。該文考證了這批書信產生的年代,並在考釋各信涉及的諸多名物之基礎上,指出該文獻可以彌補《唐船進港回棹錄》等檔案記錄之空缺,從中可見江戶時代長崎貿易的一些側面,特別是僧侶、宿主、唐通事與船商的互動實態。筆者認為:長崎的貿易制度存在著一個發展、演變的過程,而《唐船寄附狀帖》則反映了中日貿易早期的一些情況,其中提供的鮮為人知之細節,反映了長崎貿易中一些較為複雜的面相,也留下了不少值得進一步探討的線索。
《19 世紀中日貿易與長崎聖堂祭酒的日常生活——以〈向井閑齋日乘〉為中心》,利用《長崎聖堂祭酒日記》中的漢文史料,透過長崎聖堂祭酒之釋菜、拜聖、講經、舶載書籍之檢查、來航唐船貨物與給發信牌等公務記錄,以及向井雅次郎作為長崎聖堂祭酒的讀書、授課、交遊、古董鑒藏及物品買賣、書畫會、結社等日常活動,探討江戶時代儒者兼幕府官員的思想傾向及其人際網絡,進而揭示19 世紀中日貿易與長崎的社會生活實態,從中觀察中、日文化之交流與互動。
《19 世紀中後期的長崎貿易與徽州海商之衰落——以日本收藏的程稼堂相關文書為中心》,主要利用日本長崎歷史文化博物館收藏的珍稀文獻,由個案入手,對中日貿易中徽州海商之衰落過程作了具體而微的探討。文章指出:由明迄清,徽州海商的主體存在著一個重要的轉變,即從明代武裝走私的私人貿易轉向清政府特許經營的海外貿易。及至19 世紀60 年代,東亞海域世界的國際形勢發生了重大的變化。而中國國內太平天國時期的兵燹戰亂,又對中日貿易造成劇烈衝擊,加速了徽州海商之衰落與長崎唐館的解體。本節聚焦的徽州巨商程稼堂,曾是長崎貿易中舉足輕重的海商首領。但在19 世紀中後期,他與海商同行、長崎會所、借貸商人之間,不斷地發生各類債務糾紛,其本人則為了躲避債主的糾纏而到處東躲西藏,並多次將各類財物作為抵押。這些,顯然反映了其人已徘徊於破產的邊緣。程稼堂的遭遇,折射出昔日富甲天下的徽州海商之困境。其人的盛衰遞嬗,可算是煊赫一時的徽州海商之最後一曲挽歌。
域外文獻是推進東亞海域史研究的重要史料,對域外文獻的關注,將極大地擴充東亞海域史研究的史料來源,以此為契機,有助於在東亞視域中將各種原本看似孤立的現象加以系統性分析,在這方面,顯然需要花大力氣收集、整理與研究。有鑒於此,本書的最後一部分為附錄,標點整理了長崎歷史文化博物館庋藏的抄本《和漢俗語呈詩等雜字》。此一文本也是唐通事教科書之一,與筆者在《袖中東海一編開:域外文獻與清代社會史研究論稿》中整理的唐通事文獻三種一樣,都是海洋史研究的珍貴資料,希望能借此進一步推進域外文獻與東亞海域史的研究。

目次

001 /
前言
朝鮮與琉球
003 / 朝鮮詩人李尚迪與《燕行事例》及相關問題研究
004 / 一、李尚迪與《燕行事例》之由來
013 / 二、從《燕行事例》看朝鮮燕行使者的活動
040 / 三、余論
049 / 從漢語教科書看清代東亞經濟與文化的交流
——以朝鮮時代漢語課本所見沈陽及遼東為例
049 / 一、關於朝鮮漢語教科書
051 / 二、朝鮮漢語教科書所見中韓交流
080 / 三、結語
083 / 琉球漢文文獻與中國社會研究
084 / 一、作為社會史資料的琉球漢文文獻
086 / 二、琉球漢文文獻與中國社會研究
104 / 三、余論
111 / 《伯德令其他往復文》所見19 世紀中葉的琉球與東
亞海域
114 / 一、關於《伯德令其他往復文》抄本之成書
117 / 二、19 世紀中葉伯德令在琉球的活動
132 / 三、 從《伯德令其他往復文》看19 世紀中葉的
東亞海域
148 / 四、余論
以長崎為中心的清日貿易與社會文化
161 / 18 世紀唐通事眼中的清日貿易與長崎社會
——新見抄本《瓊浦閑談》研究
167 / 一、《瓊浦閑談》的作者及其成書
172 / 二、《瓊浦閑談》的學術價值
210 / 三、余論
226 / 僧侶、宿主、通事與船商
—— 從聖福寺藏《唐船寄附狀帖》看18 世紀初的長
崎貿易
227 / 一、日本長崎聖福寺所藏《唐船寄附狀帖》
232 / 二、《唐船寄附狀帖》所見長崎的貿易活動
254 / 三、余論
266 / 19 世紀清日貿易與長崎聖堂祭酒的日常生活
——以《向井閑齋日乘》為中心
267 / 一、長崎向井氏與《長崎聖堂祭酒日記》
270 / 二、長崎聖堂祭酒的日常活動
303 / 三、從《向井閑齋日乘》看19 世紀的長崎社會
321 / 四、余論
327 / 19 世紀中後期的長崎貿易與徽州海商之衰落
——以日本收藏的程稼堂相關文書為中心
328 / 一、長崎唐館與中日貿易
341 / 二、 從長崎程稼堂文書看19 世紀中後期的徽州
海商
369 / 三、結語
375 / 附錄:《和漢俗語呈詩等雜字》
445 / 後 記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512
庫存:4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