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400年認識西拉雅族(文化篇)
商品資訊
系列名:大臺南文化叢書
ISBN13:9786267485576
出版社:暖暖書屋
作者:段洪坤 Alak Akatuang
出版日:2024/12/30
裝訂/頁數:平裝/256頁
規格:21cm*14.8cm*1.8cm (高/寬/厚)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序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文化是一個族群重要的邊界,但也會因為不同族群的交流接觸、通婚,甚至統治政權政策的關係,而產生變化。西方社會對於族群的文化接觸,定義為「涵化」或「濡化」;漢民族以外的族群接受漢文化的過程,常被稱為「漢化」。平埔族群甚或西拉雅族,長期以來都背負著「漢化過深」汙名而被質疑能否取得國家法制下的原住民身分。所以,談到族群文化,西拉雅族總是被用放大鏡來檢視是否有所謂「傳統文化」。
西拉雅族是臺灣文字歷史上第一個被記錄、被看見的原住民族,不管是漢人或荷蘭人,甚至19世紀來到臺灣的宣教士、冒險家,對西拉雅族的人文風貌多所描述,反而是日治時期的日本學者興趣缺缺,頂多只在傳統祀壺信仰上有所著墨,其他文化面貌的調查文字幾乎付諸闕如,戰後更不用說,1990年代臺灣興起一波「平埔研究」浪潮,但不久「平埔研究」被視為學術雞肋,慢慢被學界忽視。但是2000年後,西拉雅族裔的學者及地方文化工作者,從自己的族群視角,努力口訪耆老、重建文化過程中,慢慢找到這片土地上的西拉雅人文化足跡。
本書分成八個章節,分別從西拉雅族的社會家庭制度(政治、婚姻家庭、年齡階級、命名文化)、飲食文化、漁獵文化、信仰文化、服飾文化及歌舞文化等面向來讓大家認識西拉雅族文化面貌。
西拉雅族是臺灣文字歷史上第一個被記錄、被看見的原住民族,不管是漢人或荷蘭人,甚至19世紀來到臺灣的宣教士、冒險家,對西拉雅族的人文風貌多所描述,反而是日治時期的日本學者興趣缺缺,頂多只在傳統祀壺信仰上有所著墨,其他文化面貌的調查文字幾乎付諸闕如,戰後更不用說,1990年代臺灣興起一波「平埔研究」浪潮,但不久「平埔研究」被視為學術雞肋,慢慢被學界忽視。但是2000年後,西拉雅族裔的學者及地方文化工作者,從自己的族群視角,努力口訪耆老、重建文化過程中,慢慢找到這片土地上的西拉雅人文化足跡。
本書分成八個章節,分別從西拉雅族的社會家庭制度(政治、婚姻家庭、年齡階級、命名文化)、飲食文化、漁獵文化、信仰文化、服飾文化及歌舞文化等面向來讓大家認識西拉雅族文化面貌。
作者簡介
段洪坤Alak Akatuang
西拉雅族吉貝耍人(Kabua Sua),國立暨南大學人類學碩士。長期從事族群運動與文化復振工作,也喜愛文學創作,早年曾獲大專文學獎小說首獎、陸軍文學獎報導文學首獎、散文及小說佳作,近年榮獲原住民族文學獎報導文學第三名,於台南新營創立「智多教育中心」從事兒童寫作教學工作。
研究專長為文化人類學及田野調查、原住民區域研究、社區營造及文化觀光,著有:《西拉雅遺珠》、《阿立祖信仰研究》、《台南基督教信仰研究》、《東山吉貝耍夜祭》、《吉貝耍老照片輯》、《吉貝耍西拉雅族神話傳說信仰故事輯》、《渡海》及《阿瑪阿立的兒子-大加弄》故事繪本、《迢迢織路:台南400年來紡織工業發展與演變》(合著)、《頭社太祖夜祭》。
西拉雅族吉貝耍人(Kabua Sua),國立暨南大學人類學碩士。長期從事族群運動與文化復振工作,也喜愛文學創作,早年曾獲大專文學獎小說首獎、陸軍文學獎報導文學首獎、散文及小說佳作,近年榮獲原住民族文學獎報導文學第三名,於台南新營創立「智多教育中心」從事兒童寫作教學工作。
研究專長為文化人類學及田野調查、原住民區域研究、社區營造及文化觀光,著有:《西拉雅遺珠》、《阿立祖信仰研究》、《台南基督教信仰研究》、《東山吉貝耍夜祭》、《吉貝耍老照片輯》、《吉貝耍西拉雅族神話傳說信仰故事輯》、《渡海》及《阿瑪阿立的兒子-大加弄》故事繪本、《迢迢織路:台南400年來紡織工業發展與演變》(合著)、《頭社太祖夜祭》。
序
坐擁臺南400,展望府城未來!
1624年荷蘭人渡洋來臺,在今日的安平古堡處建造「熱蘭遮城」,開啟臺南成為荷蘭東印度公司貿易航線中的重要據點。這不僅象徵大臺南走入世界舞臺,成為世界經濟體系的一環,來自不同族群的先人在這塊土地上互相影響、磨合,隨著時代更迭,累積出深厚的文化底蘊。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根基,自本人上任以來,便以「讓臺南躍升為文化科技首府」作為市政推動願景,企圖營造更多城市文化亮點,讓臺南活躍於世界舞臺之上。持續推動建構系統性的「臺南學」文化庫,乃是讓臺南文化紮根的重點工作之一。
以系統且多元性建構「臺南學」基礎文化庫為目標的《大臺南文化叢書系列》延續自《南瀛文化叢書》,數十年來蒐羅整理臺南在地人文史地、工藝文化、歲時禮俗、宗教信仰、常民生活等文獻資料,邀集各領域專家學者實地走訪,深入田野調查,展開研究計畫,透過梳理文化脈絡,將臺南文化的豐富性與多樣性詳實紀錄。即將於2024年底出版的《大臺南文化叢書》第13輯,延續第12輯以「臺南400」主題發想,以「大臺南地區環境變遷」、「平埔原住民族」、「府城建築」、「交通網絡」、「城隍信仰」、「常民飲食文化」等六個面向,撰文《滄海桑田──大臺南兩大內海的環境變遷》、《穿越400年認識西拉雅族(文化篇)》、《府城住宅400年》、《臺南道路交通誌》、《爾來了──四百年來臺南城隍信仰的發展與變遷》、《臺南好食》等六本專書。試圖為臺南四百年來的珍貴文化資產留下文字紀錄,進而提升全民視野,紮根臺南,放眼世界。
回顧2024的大臺南,「臺南400」紀念活動緊鑼密鼓地展開。率先由2024臺南燈會於年初揭開序幕,緊接著臺南國際音樂節、紅球行動、臺南文化創意博覽會、臺南設計展等。以「城市發展」、「慶典活動」、「民間響應」等三大主軸,透過各類型態的展演,邀集全民共同響應,這不僅是回顧先民走過的400年足跡,更要進一步展望未來,讓臺南繼續在世界舞臺發光發熱!
臺南市 市長
精煉臺南,沉香百年!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多年來持續投入「臺南學」系統基礎文化庫的建構,邀集各領域的專家學者,由各文化層面挑選研究議題,進行深度的在地文化調查、多方蒐羅爬梳文獻、展開研究撰寫計畫,以期在日益變遷的本土文化環境中,保存大臺南文化史料,留下珍貴的文化資產。
《大臺南文化叢書》延續《南瀛文化叢書》,已出版專書87冊。此叢書從不同視角論述、爬梳歷史,擺脫生硬的教條式書寫,實踐公眾歷史論述,重建地方社會與人群集體記憶,強調大眾史學的重要性。結合公眾之力,不斷挖掘,強化臺南文化的深度與廣度,精煉出獨一無二的臺南文化底蘊。
2024年11月出版的《大臺南文化叢書》第13輯,特別邀請吳建昇、段洪坤、蔡侑樺、曾國棟、謝貴文、張耘書等六位老師執筆,以「滄海桑田」、「西拉雅族」、「府城建築」、「臺南道路交通」、「城隍信仰」、「常民飲食文化」等六個主題,重新梳理臺南四百年來之重要歷史脈絡與文化價值,並對臺南這座城市記憶、文化底蘊進行提取與轉化。
由吳建昇老師撰文的《滄海桑田──大臺南兩大內海的環境變遷》,嘗試以時間為縱軸,從歷史文獻或地圖資料,盤點臺南兩大內海在地理環境上的變化;段洪坤老師則透過《穿越400年認識西拉雅族(文化篇)》引領我們認識西拉雅族的社會與家庭制度、飲食、漁獵、信仰、服飾與歌舞文化等;臺灣因其特殊之地理條件與歷史發展,累積多樣的住宅文化,蔡侑樺老師以《府城住宅400年》為題,以留存的宅第類「文化資產」為中心,帶領讀者認識400年來出現在「府城」及其周遭區域多樣的住宅文化;《臺南道路交通誌》由曾國棟老師執筆,論述臺南400年來的交通要道與先民生活概況;臺南是全臺城隍廟數量最多、歷史最久、類型最多元的地區,謝貴文老師的《爾來了──四百年來臺南城隍信仰的發展與變遷》,爬梳四百年來臺南城隍信仰的發展與變遷;民以食為天,臺南幅員遼闊,依山臨海,多樣的地理環境與宜人的氣候孕育了豐饒的物產,張耘書老師特地獻上《臺南好食》,從產地到餐桌,讓你細細品嘗一道道令人驚豔的臺南美食。
臺南歷史悠久、文化豐沛,具有不同於其他城市的獨特魅力與價值,在時代的演進,新舊文化的交融之下,創造出新型態的人文智慧城市,呈現全新的城市面貌與獨一無二的歷史價值,讓臺南豐厚的文化底蘊,越陳越香!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局長
精煉臺南,沉香百年!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多年來持續投入「臺南學」系統基礎文化庫的建構,邀集各領域的專家學者,由各文化層面挑選研究議題,進行深度的在地文化調查、多方蒐羅爬梳文獻、展開研究撰寫計畫,以期在日益變遷的本土文化環境中,保存大臺南文化史料,留下珍貴的文化資產。
《大臺南文化叢書》延續《南瀛文化叢書》,已出版專書87冊。此叢書從不同視角論述、爬梳歷史,擺脫生硬的教條式書寫,實踐公眾歷史論述,重建地方社會與人群集體記憶,強調大眾史學的重要性。結合公眾之力,不斷挖掘,強化臺南文化的深度與廣度,精煉出獨一無二的臺南文化底蘊。
2024年11月出版的《大臺南文化叢書》第13輯,特別邀請吳建昇、段洪坤、蔡侑樺、曾國棟、謝貴文、張耘書等六位老師執筆,以「滄海桑田」、「西拉雅族」、「府城建築」、「臺南道路交通」、「城隍信仰」、「常民飲食文化」等六個主題,重新梳理臺南四百年來之重要歷史脈絡與文化價值,並對臺南這座城市記憶、文化底蘊進行提取與轉化。
由吳建昇老師撰文的《滄海桑田──大臺南兩大內海的環境變遷》,嘗試以時間為縱軸,從歷史文獻或地圖資料,盤點臺南兩大內海在地理環境上的變化;段洪坤老師則透過《穿越400年認識西拉雅族(文化篇)》引領我們認識西拉雅族的社會與家庭制度、飲食、漁獵、信仰、服飾與歌舞文化等;臺灣因其特殊之地理條件與歷史發展,累積多樣的住宅文化,蔡侑樺老師以《府城住宅400年》為題,以留存的宅第類「文化資產」為中心,帶領讀者認識400年來出現在「府城」及其周遭區域多樣的住宅文化;《臺南道路交通誌》由曾國棟老師執筆,論述臺南400年來的交通要道與先民生活概況;臺南是全臺城隍廟數量最多、歷史最久、類型最多元的地區,謝貴文老師的《爾來了──四百年來臺南城隍信仰的發展與變遷》,爬梳四百年來臺南城隍信仰的發展與變遷;民以食為天,臺南幅員遼闊,依山臨海,多樣的地理環境與宜人的氣候孕育了豐饒的物產,張耘書老師特地獻上《臺南好食》,從產地到餐桌,讓你細細品嘗一道道令人驚豔的臺南美食。
臺南歷史悠久、文化豐沛,具有不同於其他城市的獨特魅力與價值,在時代的演進,新舊文化的交融之下,創造出新型態的人文智慧城市,呈現全新的城市面貌與獨一無二的歷史價值,讓臺南豐厚的文化底蘊,越陳越香!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局長
1624年荷蘭人渡洋來臺,在今日的安平古堡處建造「熱蘭遮城」,開啟臺南成為荷蘭東印度公司貿易航線中的重要據點。這不僅象徵大臺南走入世界舞臺,成為世界經濟體系的一環,來自不同族群的先人在這塊土地上互相影響、磨合,隨著時代更迭,累積出深厚的文化底蘊。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根基,自本人上任以來,便以「讓臺南躍升為文化科技首府」作為市政推動願景,企圖營造更多城市文化亮點,讓臺南活躍於世界舞臺之上。持續推動建構系統性的「臺南學」文化庫,乃是讓臺南文化紮根的重點工作之一。
以系統且多元性建構「臺南學」基礎文化庫為目標的《大臺南文化叢書系列》延續自《南瀛文化叢書》,數十年來蒐羅整理臺南在地人文史地、工藝文化、歲時禮俗、宗教信仰、常民生活等文獻資料,邀集各領域專家學者實地走訪,深入田野調查,展開研究計畫,透過梳理文化脈絡,將臺南文化的豐富性與多樣性詳實紀錄。即將於2024年底出版的《大臺南文化叢書》第13輯,延續第12輯以「臺南400」主題發想,以「大臺南地區環境變遷」、「平埔原住民族」、「府城建築」、「交通網絡」、「城隍信仰」、「常民飲食文化」等六個面向,撰文《滄海桑田──大臺南兩大內海的環境變遷》、《穿越400年認識西拉雅族(文化篇)》、《府城住宅400年》、《臺南道路交通誌》、《爾來了──四百年來臺南城隍信仰的發展與變遷》、《臺南好食》等六本專書。試圖為臺南四百年來的珍貴文化資產留下文字紀錄,進而提升全民視野,紮根臺南,放眼世界。
回顧2024的大臺南,「臺南400」紀念活動緊鑼密鼓地展開。率先由2024臺南燈會於年初揭開序幕,緊接著臺南國際音樂節、紅球行動、臺南文化創意博覽會、臺南設計展等。以「城市發展」、「慶典活動」、「民間響應」等三大主軸,透過各類型態的展演,邀集全民共同響應,這不僅是回顧先民走過的400年足跡,更要進一步展望未來,讓臺南繼續在世界舞臺發光發熱!
臺南市 市長
精煉臺南,沉香百年!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多年來持續投入「臺南學」系統基礎文化庫的建構,邀集各領域的專家學者,由各文化層面挑選研究議題,進行深度的在地文化調查、多方蒐羅爬梳文獻、展開研究撰寫計畫,以期在日益變遷的本土文化環境中,保存大臺南文化史料,留下珍貴的文化資產。
《大臺南文化叢書》延續《南瀛文化叢書》,已出版專書87冊。此叢書從不同視角論述、爬梳歷史,擺脫生硬的教條式書寫,實踐公眾歷史論述,重建地方社會與人群集體記憶,強調大眾史學的重要性。結合公眾之力,不斷挖掘,強化臺南文化的深度與廣度,精煉出獨一無二的臺南文化底蘊。
2024年11月出版的《大臺南文化叢書》第13輯,特別邀請吳建昇、段洪坤、蔡侑樺、曾國棟、謝貴文、張耘書等六位老師執筆,以「滄海桑田」、「西拉雅族」、「府城建築」、「臺南道路交通」、「城隍信仰」、「常民飲食文化」等六個主題,重新梳理臺南四百年來之重要歷史脈絡與文化價值,並對臺南這座城市記憶、文化底蘊進行提取與轉化。
由吳建昇老師撰文的《滄海桑田──大臺南兩大內海的環境變遷》,嘗試以時間為縱軸,從歷史文獻或地圖資料,盤點臺南兩大內海在地理環境上的變化;段洪坤老師則透過《穿越400年認識西拉雅族(文化篇)》引領我們認識西拉雅族的社會與家庭制度、飲食、漁獵、信仰、服飾與歌舞文化等;臺灣因其特殊之地理條件與歷史發展,累積多樣的住宅文化,蔡侑樺老師以《府城住宅400年》為題,以留存的宅第類「文化資產」為中心,帶領讀者認識400年來出現在「府城」及其周遭區域多樣的住宅文化;《臺南道路交通誌》由曾國棟老師執筆,論述臺南400年來的交通要道與先民生活概況;臺南是全臺城隍廟數量最多、歷史最久、類型最多元的地區,謝貴文老師的《爾來了──四百年來臺南城隍信仰的發展與變遷》,爬梳四百年來臺南城隍信仰的發展與變遷;民以食為天,臺南幅員遼闊,依山臨海,多樣的地理環境與宜人的氣候孕育了豐饒的物產,張耘書老師特地獻上《臺南好食》,從產地到餐桌,讓你細細品嘗一道道令人驚豔的臺南美食。
臺南歷史悠久、文化豐沛,具有不同於其他城市的獨特魅力與價值,在時代的演進,新舊文化的交融之下,創造出新型態的人文智慧城市,呈現全新的城市面貌與獨一無二的歷史價值,讓臺南豐厚的文化底蘊,越陳越香!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局長
精煉臺南,沉香百年!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多年來持續投入「臺南學」系統基礎文化庫的建構,邀集各領域的專家學者,由各文化層面挑選研究議題,進行深度的在地文化調查、多方蒐羅爬梳文獻、展開研究撰寫計畫,以期在日益變遷的本土文化環境中,保存大臺南文化史料,留下珍貴的文化資產。
《大臺南文化叢書》延續《南瀛文化叢書》,已出版專書87冊。此叢書從不同視角論述、爬梳歷史,擺脫生硬的教條式書寫,實踐公眾歷史論述,重建地方社會與人群集體記憶,強調大眾史學的重要性。結合公眾之力,不斷挖掘,強化臺南文化的深度與廣度,精煉出獨一無二的臺南文化底蘊。
2024年11月出版的《大臺南文化叢書》第13輯,特別邀請吳建昇、段洪坤、蔡侑樺、曾國棟、謝貴文、張耘書等六位老師執筆,以「滄海桑田」、「西拉雅族」、「府城建築」、「臺南道路交通」、「城隍信仰」、「常民飲食文化」等六個主題,重新梳理臺南四百年來之重要歷史脈絡與文化價值,並對臺南這座城市記憶、文化底蘊進行提取與轉化。
由吳建昇老師撰文的《滄海桑田──大臺南兩大內海的環境變遷》,嘗試以時間為縱軸,從歷史文獻或地圖資料,盤點臺南兩大內海在地理環境上的變化;段洪坤老師則透過《穿越400年認識西拉雅族(文化篇)》引領我們認識西拉雅族的社會與家庭制度、飲食、漁獵、信仰、服飾與歌舞文化等;臺灣因其特殊之地理條件與歷史發展,累積多樣的住宅文化,蔡侑樺老師以《府城住宅400年》為題,以留存的宅第類「文化資產」為中心,帶領讀者認識400年來出現在「府城」及其周遭區域多樣的住宅文化;《臺南道路交通誌》由曾國棟老師執筆,論述臺南400年來的交通要道與先民生活概況;臺南是全臺城隍廟數量最多、歷史最久、類型最多元的地區,謝貴文老師的《爾來了──四百年來臺南城隍信仰的發展與變遷》,爬梳四百年來臺南城隍信仰的發展與變遷;民以食為天,臺南幅員遼闊,依山臨海,多樣的地理環境與宜人的氣候孕育了豐饒的物產,張耘書老師特地獻上《臺南好食》,從產地到餐桌,讓你細細品嘗一道道令人驚豔的臺南美食。
臺南歷史悠久、文化豐沛,具有不同於其他城市的獨特魅力與價值,在時代的演進,新舊文化的交融之下,創造出新型態的人文智慧城市,呈現全新的城市面貌與獨一無二的歷史價值,讓臺南豐厚的文化底蘊,越陳越香!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局長
目次
市長序
局長序
前言
第一章 社會家庭制度文化
政治組織制度
家庭與婚姻制度
年齡組織
命名文化
臺灣原住民族命名文化
西拉雅族命名方式與漢姓來由
小結
第二章 飲食文化
飲食的變遷
食物來源
從游耕到漢人農業經濟模式
從山林漁獵採集到市場交易
食材種類及食用方式
主食穀類
肉類
蔬果
飲料
小結
第三章 漁獵文化
狩獵與漁撈文化的演變
狩獵組織
狩獵方法與器具
漁撈方法與器具
小結
第四章 衣飾文化
考古遺址中的西拉雅族衣飾文化
衣飾文化樣貌
歷史時期的西拉雅族衣飾文化
原始社會時期
荷蘭時期
清領時期
日治時期
西拉雅族衣飾物件實物
頭巾
腰帶與刀帶
佩袋
新娘服
小結
第五章 信仰文化
信仰歷史演變
信仰場所
社群性大公廨
角頭公廨
合壇太祖祠宮廟
信仰神祇
信仰祭典
小結
第六章 樂舞文化
「有詞無譜」的樂舞文字紀錄
「有詞譜」聲音影像紀錄
牽曲與祭儀唱向歌謠
小結
結語
注釋
參考文獻
局長序
前言
第一章 社會家庭制度文化
政治組織制度
家庭與婚姻制度
年齡組織
命名文化
臺灣原住民族命名文化
西拉雅族命名方式與漢姓來由
小結
第二章 飲食文化
飲食的變遷
食物來源
從游耕到漢人農業經濟模式
從山林漁獵採集到市場交易
食材種類及食用方式
主食穀類
肉類
蔬果
飲料
小結
第三章 漁獵文化
狩獵與漁撈文化的演變
狩獵組織
狩獵方法與器具
漁撈方法與器具
小結
第四章 衣飾文化
考古遺址中的西拉雅族衣飾文化
衣飾文化樣貌
歷史時期的西拉雅族衣飾文化
原始社會時期
荷蘭時期
清領時期
日治時期
西拉雅族衣飾物件實物
頭巾
腰帶與刀帶
佩袋
新娘服
小結
第五章 信仰文化
信仰歷史演變
信仰場所
社群性大公廨
角頭公廨
合壇太祖祠宮廟
信仰神祇
信仰祭典
小結
第六章 樂舞文化
「有詞無譜」的樂舞文字紀錄
「有詞譜」聲音影像紀錄
牽曲與祭儀唱向歌謠
小結
結語
注釋
參考文獻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