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戰爭的地理樞紐(第3版增訂本)(簡體書)
超級理髮師3:歡迎光臨,猴子先生
血細胞化學染色:理論與病例分析(簡體書)
汽車職業駕照機械常識考題
健康保險
別被地球迷惑了(簡體書)
台灣全圖(半開版76X52CM)
幸福人生,從善待大腦開始(簡體書)

TOP
4
0
紅利積點抵現金,消費購書更貼心
中國古代戰爭的地理樞紐(第3版增訂本)(簡體書)
79折

中國古代戰爭的地理樞紐(第3版增訂本)(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180 元
定價
:NT$ 1080 元
優惠價
79853
促銷優惠
簡體新到貨
庫存:5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25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戰爭,是在一定的地理環境中進行的,其勝負在很大程度上受地理形勢的影響。在大規模戰爭裡,某個或某幾個地區由於位置的重要,成為交戰雙方爭奪的熱點,它的得失對戰局常常具有決定性作用,這種戰略要地在軍事地理學中被稱作“樞紐地區”。
本書上起三代,下迄南宋,對三代之甘、管,秦漢之滎陽及敖倉,三國的合肥、濡須和漢中,北朝至唐中葉的河陽三城,南宋末年的襄陽等樞紐地區進行了細致探討,並由此出發,對戰爭的策略、部署、路線等做了全面系統的研究。作者以歷史地理學家之卓識洞見,論述歷代將領之得失,探究戰爭勝負背後的成因。同時,書中還探索了樞紐地區的分布和變化問題,以中國歷史發展脈絡為主線,研討各個時期兵家要地的轉移情況,剖析其中的社會背景與原因。
此次增訂本在對已有內容進行必要修訂的基礎上,新增《秦、西漢王朝“以關中制山東”的對內防御戰略》《晉陽與北朝後期的東西戰爭》兩章。同時,我們將地圖增加至73張,以方便讀者。

作者簡介

宋杰,1952年1月生,北京市人。1982年1月畢業於北京師範學院歷史系,留校任教。後師從寧可教授研習秦漢史及古代軍事地理,獲得博士學位。任首都師範大學歷史系中國古代史教研室教授、博士生導師。著有《〈九章算術〉與漢代社會經濟》《先秦戰略地理研究》《中國貨幣發展史》《漢代監獄制度研究》《三國兵爭要地與攻守戰略研究》《漢代宮廷居住研究》等,並發表學術論文90余篇。

名人/編輯推薦

戰滎陽,楚漢戰爭中劉邦怎樣獲得先手? 述地理樞紐如何決定戰爭走向
失漢中,姜維的戰略失誤導致蜀漢滅亡? 揭山川形勢何以影響國之興衰
守襄陽,南宋王朝的存亡系於一城一地? 論兵家必爭之地具備何種特徵

★ 軍事地理學領域的經典之作,《中國史研究動態》《上海書評》專文推薦。豆瓣熱門戰爭圖書TOP5,二手書曾炒至近千元!

★ 資料翔實,論證嚴密,歷述漢中、壽春、襄陽等近20處影響歷史進程的戰略要地,73幅地圖、近70萬字精辟闡釋,繼承並發展麥金德《歷史的地理樞紐》理念,以動態的眼光、詳盡的考證審視從先秦至宋元千余年間兵家必爭之地的沿襲與演變。

★ 宏觀與微觀研究並重。縱橫輿地間,解析軍事地理中的帝國文明;洞悉成敗事,演繹冷兵器時代的權力遊戲。

★ 內容全面升級,正文修訂百余處,新增《秦、西漢王朝“以關中制山東”的對內防御戰略》《晉陽與北朝後期的東西戰爭》兩章,擴充9.1萬字、116頁,地圖由22幅增至73幅。

第3版增訂本附言

拙著《中國古代戰爭的地理樞紐》自2022年再版發行以來,受到學界與廣大讀者的好評與歡迎,筆者在這裡表示由衷的感謝。但同時也收到了一些不滿的意見,綜述如下:首先,受當時各種出版條件的制約,再版時拙著只保留了22張插圖,比起初版的54張減少了許多;其次,書中的論述仍有若干細節上的錯誤,被熱心讀者發現並提出了批評;再次,先秦至南宋末年的戰爭裡,有許多影響重大的地點和區域,筆者受限於時間和精力,僅對每個朝代或歷史階段裡最具代表性的一兩個例證進行研究,因而不夠全面,有些讀者提出了擴大內容的期盼,希望能夠增加此項課題的研究物件。
上述批評和意見都是非常合理的,對此我誠懇接受,對拙著做了必要的補充與修訂,並獲得了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的全力支持。第3版增訂本,將插圖增加到73張,盡量滿足讀者的需求。我近年的研究工作集中於三國軍事地理與攻守戰略方面,但仍抽時間完成了《秦、西漢王朝“以關中制山東”的對內防御戰略》和《北朝後期戰爭中的晉陽》兩篇論文(前者被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先秦秦漢史》全文轉載),現將其收入新版的著作。另外,第3版增訂本又對整部著作的論述及引文、出處做了系統的校對修訂,糾正了不少錯誤,努力改善學術質量,把它以更好的面貌呈獻給讀者,以此來促進我國軍事歷史研究領域的發展,期望這門學科日益繁榮,涌現出越來越多的精品成果,得到大眾的普遍關注與熱愛。

目次

第一章 鄭州在三代戰爭中的樞紐地位
第二章 夏、商、西周的經濟區劃、政治格局與國家戰略
第三章 春秋時期的諸侯爭鄭
第四章 春秋地理形勢與列強爭奪中原地帶的戰略
第五章 魏在戰國前期的地理特徵與作戰方略
第六章 戰國中葉秦、齊、楚諸強對“天下之樞”韓、魏的爭奪
第七章 秦對六國戰爭中的函谷關和豫西通道
第八章 敖倉在秦漢時代的興衰
第九章 秦、西漢王朝“以關中制山東”的對內防御戰略
第十章 合肥與曹魏的御吳戰爭
第十一章 孫吳的抗魏重鎮——濡須和東關
第十二章 孫吳武昌又稱“東關”考
第十三章 蜀國在漢中的兵力部署與對魏戰略之演變
第十四章 東晉南朝戰爭中的壽春
第十五章 河東與兩魏周齊的戰爭
第十六章 晉陽與北朝後期的東西戰爭
第十七章 北朝至唐中葉的河陽三城
第十八章 隋末唐初戰爭中東都洛陽的防御部署
第十九章 蒙古滅宋之役中的襄陽
附一 三代的城市經濟與防御戰爭
附二 戰國秦漢的“陷陳”

書摘/試閱

一、兵學中的“衢地”—樞紐區域
人類有史以來的戰爭,都是在一定的地理環境中進行的。戰爭的勝負,除了雙方政治、經濟、軍事指揮、裝備、士氣等影響因素之外,在很大程度上還要受到地理形勢(包括自然地理因素和人文地理因素)的制約。正確地選擇和利用戰爭的地理條件,往往也是克敵制勝的要因之一。尤其是在軍事技術、交通手段落後的古代,地理環境對作戰的影響更為顯著,以致長江大河被稱為“天塹”,崇山峻嶺“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在大規模的戰爭裡,某個或某幾個面積有限的區域由於地理位置的重要,成為交戰雙方對峙的熱點,即所謂“兵家必爭之地”,它的得失對戰爭的結局常常具有決定性作用。這種戰略要地,軍事地理學中叫作“樞紐地區”,或是“鎖鑰地點”。克勞塞維茨曾經說過:“任何國家裡都有一些特別重要的地點,那裡有很多道路匯合在一起,便於籌集給養,便於向各個方向行動,簡單地說,占領了這些地點就可以滿足許多需要,得到許多利益。如果統帥們想用一個詞來表示這種地點的重要性,因而把它叫作國土的鎖鑰,那麼似乎只有書呆子才會加以反對。”
在我國封建社會形成的春秋戰國時期,由於經濟發展、民族融合速度的加快,各地區之間的交往、聯繫日益密切,出現了統一的趨勢;諸侯國相互進行的戰爭規模擴大、次數頻繁,裝備、技術水平也顯著提高。這一切使政治家和軍事家的視野變得廣闊起來,考慮戰略問題時,開始把“天下”看成是一個由不同區域組成的整體,其中某些區域的地位價值較高,在兼並戰爭中如果率先奪取、控制,就能使自己處於有利的態勢。這種認識的產生,在時間上遠遠領先於西方近代“樞紐地區”的軍事思想,它最早是由我國的“兵學之祖”孫武提出來的。孫武在其著名的十三篇兵法中,把位置、地形不同的作戰區域分為九類,強調對它們應采取不同的行動方針,其中,敵國、我國與第三國接壤,道路四通的地區稱為“衢地”,最有戰略價值—“諸侯之地三屬,先至而得天下之眾者,為衢地”。若是先敵占領,就能得到其他諸侯國的支持,造成主動的局面。略晚於孫武的範雎,在向秦昭王闡述其“遠交近攻”的著名戰略時,對各國的地理形勢進行了全方位的總體分析,更加明確地把位於東亞大陸中心的韓、魏兩國稱作“中國之處而天下之樞也”[2]。指出秦國若要成就霸業,必須先攻取這一樞紐地區,才能逐步兼並楚、趙、齊、燕等邊遠敵國。秦國遵行他的主張,終獲成功,得以掃清六合,一統寰宇。秦漢至明清兩千多年以來,歷代的軍事家、兵學家們非常重視樞紐地區的控制,認為封建政權不論在平時還是戰時都應該牢牢掌握住它,這樣就可以“扼天下之吭,制群生之命”[3]。因此,深入研究我國古代戰爭中的樞紐地區,探討它形成和演變的背景,以及它在歷史上不同時期發揮的作用,是一項極為重要、很有意義的課題。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853
庫存:5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