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交織的葡萄牙速寫之旅(電子書)
商品資訊
ISBN:9786267207970
EISBN:9786267207963
出版社:健行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作者:郭正宏; 淳魚(韓佳燕)
出版日:2025/01/01
裝訂:電子書
檔案格式:PDF
商品碼:2222221965885
商品簡介
★ 視覺與文字的雙重享受:以精美的速寫搭配文字敘述,彷彿親臨現場,欣賞當地風情。
★ 深入的歷史文化探索:著重歷史與多元文化背景,深入理解葡萄牙歷史軌跡與文化底蘊。
★ 獨特的旅行視角:由擅長速寫的旅行家與導遊共同記錄,讓旅程細節和場景更具感染力。
★ 多感官的文化體驗:除了視覺饗宴,還加入多元文化元素,將葡萄牙人悠閒浪漫的生活態度展現得淋漓盡致。
★ 書中繪製的插畫作品,皆採用法國申內利爾的專家級蜂蜜水彩,12色顏料繪製
本書可說是一趟視覺與文化的交融之旅,在兩位作者帶領之下漫步在葡萄牙豐富多彩的歷史場景中。書中以精緻的速寫和細膩的文字,生動描繪了里斯本起伏的街巷、古老的電車和纜車在紅瓦白牆間穿梭而過的悠閒場景;在波爾圖,河岸邊瀰漫著的酒香,交織著隨風搖曳的葡萄牙傳統藍瓷,讓人深深著迷。
此外,兩位作者也以畫筆與文字帶領讀者走入葡萄牙的過去與現在──摩爾人遺留的阿爾法瑪區、象徵大航海時代的貝倫塔,以及飽含歷史與傳說的科英布拉,這些地方各具風情,映照著葡萄牙的多元文化與歷史。辛特拉的皇宮與佩納宮宛如童話場景,點綴在翠綠山丘之間,折射出葡萄牙人的浪漫與幻想。
透過本書,讀者將體會到葡萄牙人熱情的待客之道、悠然自得的生活態度,與藏於市井間的藝術與美學。無論是夕陽下的金色海岸,還是古老街頭裡傳來的法朵音樂,每一頁速寫都在述說著這個國度的故事,帶來一段深刻而溫暖的心靈旅程。
作者簡介
泰北高中美工科畢、東方技術學院美工科畢、世新大學公廣所碩士。
自詡為「生活手繪記錄者」,擅長城市觀察、旅行速寫,首位在台北街頭教授「城市速寫」繪畫,並於二○一六年台灣第一位受邀參加義大利國際速寫聯展。每年自組「旅行速寫團」,遊走歐亞澳各大洲,透過繪畫紀錄旅途中的景致點滴與人文風景。積極投入「旅行速寫」、「枯枝筆速寫」等美學課程,引領許多愛好畫畫的初學者,回歸繪畫的藝術世界,培養另一種「慢活」的人生態度。近年常受邀至歐洲法國、義大利等地展出與演講。期許能將台灣美麗景致透過畫筆,讓更多國際藝術家看見台灣。出版著作:《台二線旅圖速寫》、《台南旅圖速寫》、《士林巷弄速寫》等。
個人網站:www.travel-sketchers.com
粉絲專頁:郭正宏的旅行速寫書
YouTube頻道:郭正宏
淳魚(韓佳燕)
大學主修國樂。當了十多年老師後,逃離了音樂圈,開啟邁向流浪世界鑰匙的旅遊業,遊遍歐洲數十個國家後,因為喜好西方藝術,又一頭栽進藝術史的世界,走向一條被文獻與論文淹沒的不歸路。
曾任音樂老師、國小代課老師,持有華語導遊與英語領隊證。
臉書粉專:Barev淳魚韓佳燕
序
拉開大航海時代的序幕 郭正宏
結束了漫長數年的疫情管制,2023年開春,我啟程前往遠在歐洲另一端的葡萄牙。這是一段美麗的巧合,原本是要前往摩洛哥的行程,因摩洛哥政府仍未開放國境,才轉往葡萄牙旅行;在飛機上看著葡萄牙國境上山巒疊翠的大地,我似乎與當年十六世紀,看見台灣的葡萄牙水手有了同樣心情。我即將造訪的國度是拉開了大航海時代的序幕,開啟人類另一個篇章的國家。
在飛機上翻開手中只畫了第一頁葡萄牙地圖的速寫本,期待並想像著接下來的行程要如何逐一將它填滿,旅人總是會備著一台相機,時時刻刻拍下旅程中的點滴;其實,旅行速寫家有著同樣的習慣,差別在於我們用的是紙筆與顏料,我們也不單單用繪畫記錄,書寫、黏貼等等方式,並且,親臨古蹟現場,深度體驗。將最真實的細節刻畫在速寫本中,因此每一本旅行速寫書往往是一段鉅細靡遺的旅程縮影。也就是這段「速寫縮影」讓每一次旅程在回想起時更加清晰。
這本旅行速寫書透過和淳魚領隊的合作,用速寫搭配文字、照片的方式,讓葡萄牙這個遠在歐洲大陸邊角的國家,有了更深入的認識,不同於一般旅遊書的深澀或過於偏向工具書的平淡,加入速寫繪畫,希望能讓閱讀者有著不同的感受體驗。
璀璨多元的葡萄牙文化 淳魚(韓佳燕)
書寫著這篇序的同時,我人正在愛爾蘭旅行。疫情過後好像就是這樣的生活,不是在旅行的路上,就是在準備旅行的路。今年初人正在突尼西亞獨旅時,向郭正宏老師提出,一起出本國外的旅行速寫書吧?!由老師來提供畫作,我來寫文,於是,這本葡萄牙的旅行速寫就此發芽。感謝郭老師提供了這塊敲門磚,讓我的身分抬頭多了個「作家」。
不同於一般旅遊書偏向的是實用工具書,或者旅遊心情手札,對於這本書的定位除了是速寫旅行外,內容偏重於歷史文化,陪伴大家在沒有導遊、領隊之下,也能有場深度的自助旅行,了解所見、所聞。
葡萄牙也是筆者深愛的歐洲國家之一。伊比利半島由於曾被伊斯蘭文化深深影響七百年,爾後葡萄牙在十五世紀一躍成為航海王,率先深入亞洲,這一切造就了葡萄牙今日的璀璨多元文化。旅行的感動,不僅在於眼前的風光,如能了解背後的歷史與文化意涵,那麼這樣的觸動將會更加深沉,這也是淳魚寫下這本書的初衷,希望這本書也將陪伴讀者暢遊葡萄牙,激盪出不同的旅遊感受。
目次
璀璨多元的葡萄牙文化 淳魚(韓佳燕)
穿越時光隧道走入里斯本
里斯本電車與纜車
摩爾人的阿爾法瑪區
航向世界的貝倫區
酒香飄散的波爾圖
三百年歷史的波爾圖酒
波爾圖的青花
老城散策
古老大學城——科英布拉
科英布拉的愛情故事
葡萄牙的教育基石——科英布拉大學
失落的科英布拉老城
首任葡萄牙國王的長眠地——聖十字修道院
皇家修道院——巴塔利亞
創始人禮拜堂
約翰一世迴廊
教士會禮堂
阿方索五世迴廊
未完成小教堂
皇家聘金——奧比多斯小鎮
葡國歷任皇后的十二禮
小鎮巡禮
皇室小鎮——辛特拉
辛特拉宮
繽紛佩納宮
辛特拉後記
書摘/試閱
穿越時光隧道走入里斯本
Sidewalk Café, Lisboa
──R. Lincoln Harris
On a gentle upward slope
With a historic church nearby
The luncheon special seemed ideal
For my wife and I to try.
She had fish, and I the pasta
Twas spaghetti bolognese
With bread and chese, and olives too
Which I’ll remember, all my days.
The yellow trolley cars went by
All filled with happy faces.
I smiled and waved, and they did too
In this loveliest of places!
帶有歷史教堂的緩坡、來來去去的黃色電車、對著路過的人們微笑招手,這大概都是旅人們對於里斯本的印象。破敗而又美好,是我對他的一種矛盾形容;走在里斯本街頭,時光彷彿在18、19世紀緩慢的前進。
座落在特茹河口的里斯本因為城市建立於七座山丘之間,故又稱「七丘之城」。里斯本這個名字有一說來自西元前1200年前腓尼基人所取的古老名稱Olisipo(Ulyssipo),意指令人愉快的港口,但也有一說是向古希臘史詩英雄尤里西斯(Ulysses)致敬。無論是哪一種,里斯本本就是一個文化交匯處,除了腓尼基人,希臘人、迦太基、羅馬人前仆後繼地來到此地,再往後更有哥特人、日耳曼人與摩爾人交替統治這塊土地。
今日的里斯本主要建設於18世紀,在一場災難性的地震後,當時的首相──龐巴爾侯爵(Marquês de Pombal)作為建設市鎮的領導人物,加寬了道路,更創新的為里斯本帶來防震設計建築,利用活動式木製部件組合而成,建築物會隨地震的幅度晃動而排掉衝擊力,讓主體結構不會倒塌,又利用建築之間隔間防止火災擴散。今日里斯本市中心依舊保持著當年龐巴爾侯爵所設計的市鎮模樣,特別是在Baixa區。龐巴爾式設計多數為四層建築,同時限制建築高度,標榜實用為主。地面層是為商店,樓上則為民居並設有露台。新式房屋立面以簡潔設計以主,主張減少不必要的裝飾和陳設。
1755年的里斯本大地震
1755年11月1日,天主教的諸聖節,虔誠的葡萄牙人們紛紛前往教堂為這重要的節日做準備。在教堂裡頭每一支蠟燭都被點燃,教堂裡還裝飾著新鮮花朵及各種易燃的裝飾品。上午九點三十分到九點四十分,這十分鐘內發生了三次有感地震,第二次地震的晃動又比第一次更大,導致許多建築物因此坍塌,據記載,這一次的地震長達三分半,十五呎寬的裂縫出現在了里斯本市中心。隨之而來的第三次地震強度沒有前兩次強大,卻連帶影響到了西班牙,甚至北非。包括阿爾及利亞和摩洛哥城鎮皆造成了重大傷亡。阿爾及爾與丹吉爾完全遭受摧毀。在歐洲,里斯本地震在西班牙同樣造成了相當大的破壞,特別是在馬德里和塞維利亞。法國、瑞士和義大利北部也感受到了搖晃。今日地震學家估計,里斯本地震的震度在瞬間震級尺度上為8.5-9.0,震央位於大西洋。
地震發生時,里斯本民眾大多數都在大教堂裡禮拜,隨著地震發生,燃燒的燭台因倒塌而燃起了熊熊大火,幸運的人躲過地震,逃到了停泊在特茹河上的船隻。未能逃生的民眾,有的被困在倒塌的磚瓦碎片中,因街道狹窄而未能獲救。在地震幾分鐘後,火勢蔓延,整座里斯本陷入火海,成為了一場人間煉獄。更不幸的事,大地震所引起的海嘯,在四十分鐘後席捲了港口,與市中心。第一波海嘯的襲擊,在觸及港口便停止。可當第二波,與第三波接連來襲,幸運之神就不再眷顧了。海嘯不只襲擊了海岸,更捲起六米浪高,大批民眾被捲入海中。這場地震與海嘯,造成里斯本有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口死亡,85%的建築都被摧毀。
在這場地震中僥倖存活下來的有卡爾莫修道院(Convento do Carmo),它的歷史可追溯到1389年,由軍事家貴族努諾•阿爾瓦雷斯•佩雷拉所修建,用以感謝聖母守護他與葡萄牙國王約翰一世在1383-1385年,對西班牙卡斯蒂莉亞的葡萄牙獨立之戰。卡爾莫修道院花了三十四年的時間才完成,努諾‧阿爾瓦雷斯‧佩雷拉在過世後也埋葬於此。隨著時間推移,到1755年的里斯本大地震發生之前,卡爾莫教堂的地位也隨之提升,且在該年代堪稱是葡萄牙最大、也是最漂亮的教堂。
雖然今日的卡爾莫教堂主廳屋頂已經因地震而消失,但透過仍然存在的拱肋依然可以勾畫出主廳原先是採用巴西利卡式(BaBasilica),內部分隔為一座中殿及兩側的兩個側廊,後方則為一個大的突出半圓作為主祭壇,兩側再加上四個小的突出半圓則為小教堂之用。
在地震後的隔一年,1756年,葡萄牙王國原想將其修復,卻由於宗教與政治的不穩定,導致修復到了1834年終於停頓至今。如今這座教堂院內除了展示教堂僅存部分,更設立了考古博物館在內。 做為考古博物館,館內收藏著中世紀的棺木、紋章、雕像,甚至是秘魯帶回的一尊木乃伊。
里斯本與舊金山
對舊金山若是有些微的了解,就會發現里斯本與舊金山的相似之處,事實上,也有許多外國旅人經常稱里斯本為歐洲舊金山。那麼這兩座城市在哪些地方如此接近呢?
1. 懸索橋
相信,即使沒去過舊金山,但一定的概率都聽過金門大橋,這幾乎就是舊金山的地標之一。而造訪里斯本也很難錯過特茹河上的4月25日大橋,將兩座大橋以同一視角拍攝並放在一起比較,就能發現兩者有多麼相似。加以調查更可發現,它們是由同一位建築公司設計、建造,兩座橋身使用了相同顏色──國際橘。另外,金門大橋擁有最高的懸掛塔,以及美洲第二長跨度的紀錄;而4月25日大橋則擁有歐洲大陸最長的懸掛跨度。
2. 地形
舊金山與里斯本一樣都是丘陵地形,兩座城市不約而同的也都是建立在七座山丘之上!因此在不經意的一個小拐彎,就能發現這兩座城有著許多的相似街景。此外,兩座城市同樣是個海灣城,在港口邊同樣有著迷人的酒吧、餐廳,都是當地人和遊客散步、放鬆的好去處。
3. 電車與纜車系統
事實上,里斯本的電車與纜車系統最早是來自於美國。兩者的電車與系統都在19世紀初便設置,今日在里斯本,這些黃色電車仍然作為主要公共交通系統,但舊金山現在只運營兩條纜車線路(其中一條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手動操作纜車系統)。兩座城市的標誌性象徵都是這古老的電車,並成為造訪城市必做的一項旅遊活動。
4. 大地震
里斯本在1755年發生了毀面性的大地震,85%的里斯本都被摧毀,而舊金山在1906年也發生了致命性的大地震,造成40多萬人無家可歸。雖然兩座城市都面臨了毀滅性的天災,但在經過重建之後,這兩座相似之城依然散發出屬於自己的那完美的新舊結合,被吸引而來的旅人能夠享受更經典與永恆的生活方式,同時沉浸在舊時代的魅力中。
里斯本電車與纜車
穿梭於大街小巷的黃色電車Tram 28
里斯本著名游標──28號電車,自阿爾法瑪(Alfama)老城區的馬丁莫尼茲廣場發車,行經位於山頂的Graça社區,再往前一站便是聖文生修道院(Mosteiro de São Vicente de Fora)。原址早在12世紀中時就已建造了一座教堂獻給聖文森,起因在於葡萄牙國王阿方索一世當年在圍城里斯本時曾向上帝許諾,若是成功從穆斯林手中奪回里斯本,那麼將建造一座教堂來感念聖文森的守護。爾後當阿方索一世戰事告捷,不僅兌現諾言建造了教堂,更派人將聖文森的遺骸從薩拉干薩(Zaragoza)運回里斯本,並放置在里斯本主教座堂內。傳說,在運送過程中,烏鴉全程陪同,而這段故事後來也作為里斯本徽章的圖像。
綠白色曲線代表著海洋,中間是一艘運送聖文森遺骸的船隻,船的兩側則是陪伴他的烏鴉。
據說當年聖文森殉道後,是烏鴉保護了他的屍體,以避免被野生動物飽餐一頓,直到他的追隨者為他建立一座聖殿。
隨著28號電車的路徑,從聖文森修道院一旁鑽進小巷,這裡是明信片風景照的拍攝地。無論是否有電車行經,在色彩早已褪色剝離的巷弄中尋幽,也是一種浪漫與懷古。搭配著下午和煦的斜射光,又將占滿相機或手機記憶體。當經典28號電車叮噹來臨,搭配著兩旁斑駁建築,照片加以抽色處理,經典軟裝的照片就此誕生。
里斯本的有軌電車歷史可追溯1873年,為方便人們穿梭山丘而興建。不過有趣的是,當時「電車」是以馬力(horsecar)運作,但里斯本是一座充滿山丘的城市,因此許多地方馬匹是無法將電車拉上斜坡,直至1884年才開始電纜有軌電車,1901年實施電氣化,翌年,所有電車換成新款。
1959年是里斯本電車的巔峰期,整個里斯本市內共有27條有軌電車。這些黃色電車被稱為Remodelado,意指refurbished,有翻新、改良之意。以現在來看,它們成為里斯本最舊的電車。不過,拋光的木製內飾和長凳,都帶著輝煌年代的遺跡感。
搭著復古28號電車穿梭在上上下下的古老街區,或是走進連路人都必須貼牆閃躲的狹窄巷弄,抑或行經那些貼滿花磚,有如萬花筒般的花漾建築。我想,在里斯本必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搭28號電車從首站到末站,盡情地徜徉在這份新舊交織且帶著海洋氣味的時光之旅。
里斯本的三條纜車
里斯本市區內共有三座經典爬坡纜車,包含著名的比卡纜車(Bica)、榮耀纜車(Gloria)以及拉芙拉纜車(Lavra)。這些纜車裡,比卡與榮耀纜車都極受觀光客喜愛,尤其比卡電車也是里斯本的觀光著名地標。為了完成里斯本完整的電車之旅,這一天我們起了個大早,八點半就先到了28號電車的起站,等著搭乘首班車,果然早起的鳥兒有蟲吃,首發車上的人並不多,我們還可以自由地在車上拍照、換座位,拍夠了便坐下來欣賞車窗外的阿爾法瑪老城街景,晃晃悠悠的搭乘到Calhariz (Bica)站下車,剛好接上比卡纜車的終點站。
Boavista街道地勢比較高,這裡也正是比卡纜車的取景地。從這裡轉進比卡纜車,等待著纜車啟動,同時也等待著兩台纜車並行的那一個瞬間。比卡纜車會同時一輛車上山,一輛車下山,只見眾多遊客、攝影師只為了捕捉那經典畫面。於是為了那經典,我們足足在這裡拍了一小時。拍攝完畢,照片加以抽色,一幅足以掛在飯店房間裡的大作就此誕生,照片在精不在多,有這麼一張,我的心已滿足。
拍完比卡纜車,Boavista街道上還有一家知名連鎖蛋塔店──Manteigaria(俗稱握手蛋塔,只因招牌上是兩隻手交握的圖案,故以稱之),一早出門玩到現在,現在正好來點點心。筆者自己偏好這家蛋塔的酥皮,較修道院蛋塔皮來得酥脆,但其內餡的奶香不如修道院,倘若能加二者合而為一,那就是完美了!
再往前走便可看見里斯本著名的百年咖啡廳──巴西人咖啡館(Cafe A Brasileira)。這家咖啡館的前身其實是一間服飾店,經營者Adriano Telles在他前往巴西經商的時候,他順道帶回了巴西的咖啡,並在葡萄牙經營起來。起初咖啡品嚐起來的苦味,讓它在葡萄牙並不是那麼普及與受歡迎,但是Adriano卻始終堅信咖啡是極具潛力的商品,於是他在波爾圖、布拉加、科英布拉、里斯本等地建造起一整個咖啡廳網絡,並透過來品嚐巴西美食的客人提供免費的咖啡,藉此來推廣咖啡。此外,Adriano刻意將咖啡廳的門面打造的具有浪漫巴黎的氛圍,室內裝潢更以天鵝絨布料來增加華貴感,這讓里斯本的藝術家、文學家、醫生、律師……等人們開始喜歡到這裡來聚會。甚至1910年共和國獨立革命也是在這裡討論!除此之外,Adriano開始嘗試出版兩週一次的巴西人報紙,以此來推廣他的咖啡,且委託現代藝術家們創作,並在咖啡廳裡展出。這對於葡萄牙現代藝術發展有了非常大的幫助。至此,巴西人咖啡可算是里斯本第一個現代藝術博物館。在巴西人咖啡廳外有一尊青銅雕像,他是斐迪南佩索(Fernando Pessoa),繼路易 德 賈梅士(Luís Camões)後,葡萄牙最偉大的文學家。
離開巴西人咖啡廳,往北走Misericórdia街道便會找到榮耀纜車,一旁是阿爾坎塔拉聖伯多祿花園(Miradouro de São Pedro de Alcântara);在花園平台上可遠眺里斯本市內最古老的城堡──聖喬治城堡(Castelo de S. Jorge),這裡可是欣賞里斯本日落又或是夜晚城堡亮燈的魔幻時刻。無怪乎這裡也是里斯本年輕人喜歡的聚會場所之一。
搭乘榮耀纜車到下方的光復廣場,以及Rossio車站。Rossio車站以其曼努埃式風格聞名,若要搭車前往辛特拉便是在這個車站搭車。車站可以追溯到1888年,雖然內部已經改建,但車站外部的大門仍然保留原始雙馬蹄造型,因而成為許多遊客駐足拍照的地方。車站對面便是另一間里斯本著名的連鎖蛋塔店──Fábrica da Nata,這間分店以店內上方有蛋塔運送的裝飾而特別。現在里斯本許多連鎖蛋塔店都特別設置了一個有透明櫥窗的廚房,讓遊客能一睹蛋塔現做的過程,這間Fábrica da Nata自然也不例外。
郭正宏老師在此作畫時,又吸引來了旁人好奇心,坐在隔壁桌的夫妻倆目不轉睛的一直觀察郭老師畫畫,待到郭老師畫得差不多時,便上前攀談再拜託合照。旅行速寫除了畫畫,更有趣的其實在於與人的互動、交流,語言即使不同,依然能感受到那份盛情。
穿過蛋塔店旁邊的巷弄,有一家知名葡式烤雞──Bonjardim就在這裡。葡式烤雞以搭配霹靂霹靂辣醬聞名於世,其原物料以非洲鳥眼椒(African bird's eye chili)調製而成,這種辣椒原產於墨西哥,當年歐洲探險隊將其帶回到歐洲、非洲甚至亞洲,後來常見於非洲,特別是在莫桑比克、安哥拉、南非和馬拉維等地區。根據葡式烤雞國際連鎖店Nando's的創始人Robbie Brozin所說,葡式烤雞是他在南非約翰尼斯堡窮困的礦區所品嚐到,因為那獨特的辣醬口味讓他一試成主顧,因而將其推廣到全世界。據聞,前南非總統曼德拉(Nelson Mandela)也是Nando’s的粉絲呢!
吃遍了數十個國家的烤雞後,還是台灣甕窯雞這類的烤雞最好吃(甚至21世紀的烤雞都大勝)。國外的烤雞終究都不及台灣的濕潤,經常都會烤得過乾而偏柴,Bonjardim也會有這樣的問題。但是,旅遊並不是帶著台灣口味去吃遍世界,而是每一次品嚐都要讓自己的味蕾歸零,不要總是將在地的飲食拿來與台灣比較。Bonjardim的烤雞雞皮酥脆鹹香,配上霹靂霹靂辣油更加美味,烤雞大小適中,女孩子一個人其實也是能完食的,當然前提是不能先在外面吃了各種小食或甜點(笑),畢竟在里斯本散步,很難不被街邊各種美食所誘惑呀!
走出Bonjardim餐廳到外面大街──Santo Antao也是一條步行街,在這裡隱藏了一間建於17世紀,阿爾韋爾卡子爵的住所。透過建築物的外觀,僅能看見簡單的Casa do Alentejo名稱(阿蓮特如之家),以及旁邊小小的阿爾韋爾卡家族的徽章(阿蓮特如是葡萄牙中南部和南部的地理、歷史和文化區域)。這間住所到了20世紀初,被出租出去,改為賭場,爾後幾經轉手,目前由阿蓮特如公會租下,並將其改稱為阿蓮特如之家。僅透過街上看這棟建築物實難察覺它特殊之處,可是當你鼓起勇氣走了進去,你會發現裡面別有洞天,屋內的裝潢依舊保留著17世紀的模樣。首先是摩爾式建築的中庭;在摩爾人的家庭裡,中庭經常是一座帶有小噴泉的天井,四周是帶有馬蹄拱的迴廊,樓上則是馬蹄拱窗。精細的摩爾式粉雕在飾帶、半圓龕、拱肩、柱首等都能發現伊斯蘭建築中常見的裝飾元素在其中。餐廳內部有兩個舊時用來舉行大型宴會的餐廳,裡面除了使用鏡子作為裝飾,尚有人物雕塑和大型天花板壁畫,今日則用來提供為私人活動。作為一般人使用的餐廳是在19、20世紀初才增加大面磁磚裝飾的空間。
阿蓮特如之家除了提供知名葡萄牙菜色,較為不一樣的是阿蓮特如地區──葡萄牙南部菜餚,像是燉豬肉Carne de Porco à Alentejana,阿蓮特如燉豬肉最大的特色就是將豬肉塊和蛤蜊搭配,再加上馬鈴薯與大量香料下去燉煮!還有較為知名的Coelho à caçador 獵人兔子,以及阿蓮特如特有的甜點Sericaia。Sericaia是一種類似舒芙蕾的葡萄牙布丁,吃的時候通常會再搭配當地的李子醬。不過這家餐廳在里斯本地區的名氣頗大,以至於現在經常有旅人對於他們的服務態度頗有微詞,至於食物口味終究因人而異,一如前文所述,在異國飲食,盡可能不要帶著家鄉胃去評斷,以免失了客觀。即使不來用餐,欣賞一下中庭的摩爾式建築也極佳,有一種一秒來到摩洛哥之感。
離開阿蓮特如之家往北走就會抵達最後一個升降纜車──拉芙拉纜車。這條纜車是三座裡面最為冷門,悄悄地隱身在Santo Antao與Lg. Anunciada交叉口,但卻也是最為陡峭的一座。Anunciada巷弄特別窄,纜車在行駛期間,手一伸出去就能摸到牆壁,爬坡而上便是一般住宅社區,沒了下方的喧囂。到站的地方還有個拉芙拉纜車站的小車站門口,這也是另外兩條纜車線所沒有,正好來張到此一遊照以茲紀念。
得獎作品
淳魚有著冷靜與悠然自得並存的旅人之眼,文字中展現景點的生氣勃勃卻不過度,帶著旅人們身處其中的美好感受。
那一年,走在葡萄牙石板路上的喀噠喀噠聲,彷彿又在耳邊。
若是能帶著這本書出發去葡萄牙散步、或按圖索驥,肯定會為旅程添上不同的顏色。
──旅行喫茶店 侍茶師 瓜瓜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