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譯大乘起信論(三版)
商品資訊
叢書/系列名:古籍今注新譯/宗教類
ISBN13:9789571478906
替代書名:The Awakening of Faith in the Mahayana: A New Translation
出版社:三民書局
作者:韓廷傑-注譯; 潘栢世-校閱
出版日:2025/02/26
裝訂/頁數:平裝/188頁
規格:21.0cm*15.0cm*1.1cm (高/寬/厚)
版次:三
商品簡介
《大乘起信論》是一部具爭議性、對佛教思想在中國發展有深鉅影響的論典;一部曾給當代哲學家牟宗三先生極大思想啟發的佛學著作。所論「一心開二門」詳細說明了凡、聖不同的因由;從「不覺」到「覺」,更明確點出了落實在修行活動中的「始覺」觀念,是心迷為凡、覺悟成聖的圓滿理論展示。透過本書精要的導讀與注譯,為世人親近佛教原典、進探佛法義海,提供了一條現代之路。
作者簡介
韓廷傑(注譯者)
1939年生於河北省蠡縣,畢業於北京大學東方語言文學系,專攻梵文與巴利文。畢業後任職於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並擔任中國佛學院教授及九華山佛學院客座教授等職務。韓廷傑專注於佛教經典的研究與翻譯,著有《成唯識論校釋》《唯識學概論》《印度佛教史》《三論宗通論》《中論譯注》等,並譯出《大史》等重要佛教文獻。他的學術成果為佛學研究領域注入深刻見解,在佛教經典研究、唯識學與三論宗的詮釋等方面貢獻卓著,是當代佛學研究的重要學者之一。
序
導 讀
(摘錄)
一、關於《大乘起信論》真偽的爭論及其思想淵源
關於《大乘起信論》(簡稱《起信論》)真偽的爭論是佛學研究領域最大的一場訴訟公案,早在隋代,法經等所著《眾經目錄》卷五稱:「《大乘起信論》一卷,人云真諦譯,勘真諦錄無此論,故入疑。」 這裡首先對《大乘起信論》的譯者提出了疑問。唐均正著《四論玄義》卷一○稱:「《起信論》一卷,人云馬鳴菩薩造。北地諸論師云:『非馬鳴造論,昔日地論師造論,借菩薩名目之。』故尋翻經目錄中無有也。未知定是否?」 這裡又對《大乘起信論》的作者提出了疑問。
近來中日兩國佛教學者又對《大乘起信論》的真偽問題展開熱烈爭論。日本的著名佛教學者望月信亨、松本文三郎、村上專精等都認為《大乘起信論》是偽書,並非馬鳴所造,亦非真諦所譯,而是中國人的偽造。持反對意見者是常盤大定、羽溪了諦等,這兩位先生也是很有名望的佛教學者。中國的著名佛學專家梁啟超、歐陽竟無、呂澂等主張《大乘起信論》是偽書,持反對意見者是章太炎、太虛、唐大圓等。
問題越辯越明,現在多數佛教學者認為《大乘起信論》是偽書。其依據是《楞伽經》。《楞伽經》有三個漢譯本:一、《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四卷,劉宋求那跋陀羅譯於元嘉二十年(西元四四三年);二、《入楞伽經》十卷,元魏菩提流支譯於延昌二年(西元五一三年);三、《大乘入楞伽經》七卷,唐實叉難陀譯於久視元年至長安四年(西元七○○七○四年)。三本內容略有出入。
《大乘起信論》主要依據十卷本的《楞伽經》。《大乘起信論》和《楞伽經》的中心議題都是如來藏緣起。然而,據《楞伽經》卷七,如來藏和阿賴耶識(或譯作阿梨耶識、阿黎耶識)可以視為異體:「如來藏識不在阿賴耶識中,是故七種識有生有滅,如來藏識不生不滅。」 如來藏與阿賴耶識也可以視為同體,直稱阿賴耶識為「如來藏阿賴耶識」。《楞伽經》對如來藏的這兩種論述,對後代佛教都產生過巨大影響,從「異體」論可以引出攝論師的「九識」論,《大乘起信論》繼承的是「同體」論,如來藏與阿賴耶識為同一個東西。《大乘起信論》認為,如來藏即阿賴耶識,也就是眾生心,是產生世間及出世間萬物的總根源,既包括清淨因素,又包括染汙因素:「依如來藏故有生死,依如來藏故得涅槃。」
什麼是如來藏呢?如來藏是梵文 Tathàgatagarbha 的意譯,據世親著《佛性論‧如來藏品》,如來藏有三義:一、所攝藏,如來之性(即真如)攝藏一切染污法和清淨法,又攝藏一切眾生,故稱:「一切眾生是如來藏。」 《楞伽經》卷四稱:「如來之藏,是善不善因,能遍興造一切趣生。」 《大乘起信論義記》卷上稱:「如來藏心含和合不和合二門,以其在於眾生位故,若在佛地,則無和合義。」 意思是說:在眾生位的如來藏含有染汙和清淨的和合之義,在佛位的如來藏只有清淨內容,並無染汙之義。二、隱覆藏,「如來性住道前時,為煩惱隱覆,眾生不見,故名為藏。」 在沒有成佛以前,如來藏被煩惱覆蓋,眾生是看不見的,所以稱之為藏。三、能攝藏,真如雖然被煩惱隱覆,但仍具如來的一切功德,《大乘起信論》稱如來藏具無量性功德。《大乘起信論義記》卷下稱:「隱時能出生如來,名如來藏,顯時為萬德依止,名為法身。」 被煩惱隱覆的如來藏,因為含有如來本性,所以能夠出生如來,故稱如來藏。除掉煩惱,如來藏顯現時,具有無量性功德,這就稱為法身。
目次
刊印古籍今注新譯叢書緣起
導 讀
第一章 歸敬頌
第二章 略標五分
第三章 造論原因
第四章 主要論點
第五章 詳細解釋
第六章 通過修行堅定信心
第七章 勸導人們修學此法以獲無量功德
第八章 流通頌
附 錄
一、《馬鳴菩薩傳》
二、《婆藪槃豆法師傳》(摘錄)
三、《付法藏因緣傳》(摘錄)
四、《釋摩訶衍論疏》(摘錄)
五、《續高僧傳》卷六〈真諦傳〉
六、《宋高僧傳》卷二〈實叉難陀傳〉
七、〈大乘起信論序〉(揚州僧智愷作)
八、〈新譯大乘起信論序〉(作者不詳)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