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秋末獻禮,精選書展75折起

三民網路書店 中文圖書分類法 / 美術類 / 中國戲劇

922筆商品,1/47頁
TAROMAN CHRONICLE官方粉絲書:太郎超人年代記
滿額折
作者:藤井 亮; NHK 「TAROMAN 」製作班  出版社:北星出版社  出版日:2024/10/01 裝訂:平裝
《太郎超人》是以岡本太郎的「作品」和「文字」為主題創作的特效作品。其超現實和隨興的性質吸引了觀眾,以超感官的方式邀請各位進入岡本太郎的世界。《太郎超人年代記》現已推出,您可以在其中了解有關太郎超人的一切。除了回顧主線劇情全部30集的故事導覽外,還有對TAROMAN和地球防衛軍成員設定的精彩介紹以及奇獸圖鑑。更重要的是,這是一本粉絲必須永久珍藏的書籍,涵蓋了太郎超人的歷史,包括展示太郎超人如何誕生、對製作人員和太郎超人粉絲的採訪以及各種商品和發展。
優惠:新書特惠
庫存:6
定價:450 元, 優惠價:9 405
香港粵劇簡史:社會文化變遷中的聲腔、劇目、藝人
滿額折
作者:陳守仁  出版社:香港三聯書店  出版日:2024/09/18 裝訂:平裝
自粵劇形成以來,香港粵劇經歷了三個高峰。首先是在國民革命時期催生的戲曲改革和西化浪潮中,1930年代粵劇被打造成最時尚的娛樂方式,令大眾趨之若鶩。而後,唐滌生於1950年代把粵劇提升至藝術的努力,令粵劇和粵劇電影成為大眾追捧的演出藝術,二者並駕齊驅。第三個高峰則是2000年代至2018年,隨著一批受過高等教育的年青演員、樂手和編劇家湧現,優秀新劇目的誕生,演出市場呈現蓬勃生機,全港日均有六場粵劇、粵曲演出。粵劇亦與時並進,逐漸走向精緻化。本書建基於作者多年的研究和實踐經驗,從聲腔、劇目和藝人三個脈絡,梳理粵劇發展源流,概述「廣府大戲」自1450至1750年代的萌芽和雛形階段,發展成1750至1850年代的「古代粵劇」、1850至1920年代的「近代粵劇」、1920至1950年代的「現代粵劇」以及1950年代至今的「當代粵劇」,試圖為香港粵劇的發展軌跡勾畫出一個輪廓,並從中窺見香港粵劇發展如何反映政治、社會和文化變遷。
優惠:新書特惠
庫存 > 10
定價:710 元, 優惠價:79 560
小道可觀:中國日用美學
滿額折
本書從不同時期、文化層次、文本生產切入,探討日常生活中,被視為小道的戲曲、飲食等文化行為,與主流、正統文化碰撞後生發的種種文化意義。借重多位不同背景學者的研究考察,《小道可觀》旨在對米歇爾.賽托(Michel de Certeau)提出的日常生活實踐等社會文化史理論進行補充。凸顯權威、經典話語如何從日用美學中汲取能量,使主流的內涵因日常敘述的加入而更包容並蓄、富有活力。同時,這些考察也勾勒出不同社會文化、民族群體如何在富含張力的接觸中,不斷地對「自我」與「他者」進行重新聚焦,有助於我們了解或隱或顯的權力鬥爭中蘊含的文化意義。 本書以文化研究為主軸,既考察了菁英群體以及主流文化如何從日常生活中獲取靈感,又折射出文化群體以及個體自我認知乃是飽含張力的動態機制;展現「經典」與「草根」並非自上而下、抑或反其道而行之的線性動態,而是在多重空間、交叉話語中因權宜而靈變的隱性機制,其能量正來自於蘊藏在日用美學中的文化。
庫存 > 10
定價:690 元, 優惠價:9 621
戲曲藝術形態與理論研究
滿額折
作者:李連生  出版社:萬卷樓  出版日:2024/06/01 裝訂:平裝
本書側重戲曲藝術形態與戲曲理論,從藝術本體、歷史進程和理論方法三個面向進行研究。第一部分總結戲曲音樂的特徵,勾勒戲曲聲腔劇種發生發展和衍變的脈絡。第二部分針對戲曲的某類典型結構以及經典文本進行考證解讀。第三部分試圖深化戲曲理論的探索,容納更多的研究視野:結合闡釋人類學還原戲劇發生語境,深描戲曲文化的地方性知識;從民俗學角度切入戲曲史,拓展和豐富戲曲研究的內涵;利用類型學方法,重新審視戲曲的審美機制與功能。第四部分回顧海峽兩岸戲曲的交流與傳播的歷程,提出相互借鑒、共同發展的若干思路。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定價:580 元, 優惠價:9 522
西秦戲研究
滿額折
作者:劉紅娟  出版社:萬卷樓  出版日:2024/06/01 裝訂:平裝
西秦戲系明末西秦腔(即琴腔、甘肅調)流入海(陸)豐後,與地方民間藝術結合,至淸初遂逐漸游離於本腔(西秦腔)而自立門戶,形成了別具風格與特色的地方戲劇種。西秦戲是首批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文化瑰寶,也是戲曲史上影響重大的古老劇種,具有很高的學術研究價値。然而,西秦戲研究卻是一項難度相當高的工作,不僅藝術源流複雜、文獻材料極其匱乏,而且劇種生存現狀也極其瀕危。本書對西秦戲作了比較深入全面的研究。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定價:620 元, 優惠價:9 558
相看《牡丹亭》
滿額折
作者:張淑香  出版社:臺大出版中心  出版日:2024/04/17 裝訂:平裝
西方有歌劇,日本有能劇,中國文化的代表應該是「百戲之母」的崑劇。但是當2011年崑曲被聯合國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時,崑曲在中國大陸早已無人問津了。幸而臺灣學界早自九○年代開始即已展開一波波拯救崑曲的自覺行動,從錄影、引進教學、引進劇團來臺演出到結合兩岸三地製作精雅的現代崑劇,造成風靡大陸學子的「青春版《牡丹亭》現象」,才終於看到崑曲真的在復興的路上了。 這本書就是討論崑曲與其在這段期間的復興運動相關的課題。書中主要聚焦在近二十年來持續演出中的三齣全本戲——青春版《牡丹亭》、新版《玉簪記》與新版《白羅衫》。其中青春版《牡丹亭》全世界的演出紀錄已500場在望。這三齣崑劇都由白先勇率領製作,由於作者參與了製作團隊,擔任編劇的工作,乃成為本書寫作的緣起。書中分別闡述三齣戲改編的動機與意念,製作的理想與方針,劇情主題的詮釋,書畫藝術融入舞臺設計的美學等這些觀點。同時也談到崑曲的演員與表演,並探察這幾齣戲的製作對於崑曲的復興提供的思維與具有的意義。 為延伸對於《牡丹亭》的文學性與其製作策略的瞭解,作者也別撰一文辨析由《西廂記》、《牡丹亭》與《紅樓夢》所形成浪漫之愛的書寫系統與一般「才子佳人」的通俗陳套實有層次的差異。全書反映的是一種視覺藝術的文學視界。影劇偶得,於是也自羅入其中。
庫存 > 10
定價:600 元, 優惠價:9 540
牡丹花開二十年:青春版《牡丹亭》與崑曲復興
滿額折
作者:白先勇  出版社:聯合文學  出版日:2024/03/21 裝訂:精裝
但是相思莫相負 牡丹亭上三生路二○○四年,白先勇集合兩岸三地文化菁英團隊悉心打造,歷時一年多規畫、製作排演的青春版《牡丹亭》在臺北國家戲劇院世界首演,吸引無數年輕人觀劇,風靡一時。二十年來超過四百場的演出,如今風華正茂、雍容成熟,卻依舊瑰麗青春。青春版《牡丹亭》籌畫過程歷經艱辛,白先勇大病歸來後自謂「天命垂成」,為崑曲復興奔走呼籲不遺餘力,從策畫、選角、舞美藝術……乃至籌募經費,無不親力親為,唐吉軻德般一往直前,甘為崑曲永遠的義工。 本書是青春版《牡丹亭》二十年全紀錄,白先勇特撰近四萬字長文,娓娓道來崑曲情緣,製作青春版《牡丹亭》的來龍去脈──在全球各地巡迴演出、演講,於兩岸三地大學開設崑曲傳承計畫課程,培養青年演員及觀眾,展現結合古典與創新的崑曲新美學;主創團隊回顧二十年征程的行路之難;導演、藝術指導深度解析舞臺美學建構;更難得邀集演員們分享拜師學藝之路,其成長與蛻變、心血與淚水縱橫,從此崑曲藝術扎根入壤,冒芽,破土新生。書末附多篇重要學術論文及文獻,並有逾二○○幀全彩劇照及幕後工作照,多為首次曝光,融會學術思考與賞析寓樂之用,允為研究了解青春版《牡丹亭》及崑曲藝術最值得典藏之版本。
庫存:2
定價:2200 元, 優惠價:9 1980
詩比歷史更真實?白耀燦歷史戲劇作品集
滿額折
作者:白耀燦  出版社:香港商務印書館  出版日:2024/03/01 裝訂:平裝
【核心賣點】精選內容:白耀燦為本港資深戲劇及文教工作者,前聖類斯中學副校長。本書為其重要劇本選輯,匯聚作者三十多年來藝術成果,配上珍藏劇照,對劇場有興趣人士不可錯過。導讀評論:收錄資深文化人撰寫之作品導讀評論,包括戲劇學者、史學教授、教育專家、劇壇精英、劇評人、文化工作者,諸如林克歡、盧徫力、鄧樹榮、張秉權等,以他者角度解讀白耀燦之經典作品,為讀者提供戲裏戲外多維度思考視角。各界讚譽:本書收錄劇目廣受讚譽,獨幕劇《風雨橫斜》,先後獲中西區區議會、中華文化促進中心、教育局課程發展處、藝術發展局、優質教育基金、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各區中學等主辦或贊助演出逾百場,並獲教育局委約演出教師專場及製作相關教材予全港中學使用;以及《袁崇煥之死》獲選為教育局課程發展處中學中國語文戲劇教材)。獨特裝幀:本作品集一套兩冊,全彩展示劇照,配以精美書盒方便收納。兩冊封面及書盒選用富有手感之花紋紙芸絹絹白,呈現劇場獨特質感,誠意推薦讀者收藏。【一句話推介】鍾愛歷史 戀上戲劇的作家資深戲劇編導演白耀燦三十年精選作品全紀錄【內容簡介】歷史求真,紀錄了過去的真相事實;戲劇言美,創作着無限的藝術空間。歷史與戲劇,如何結合?既真且美,能否並存?本書為資深劇場編劇、導演、演員白耀燦之重要劇本及劇評選輯。上冊收錄劇目《瞿秋白之死》(1995)、《袁崇煥之死》(2001)及《斜路黃花》(2010),由編劇的話、劇本、史事與劇情對照年表、演出資料、劇評及劇照等完整收錄。下冊收錄社區劇場作品《風雨橫斜》獨幕劇(2009)及《戰火梨園》獨幕劇(2010),以及由資深文化人撰寫之作品導讀評論,以他者角度解讀白耀燦之經典作品。戲劇與歷史結緣,不是要將戲劇變成歷史著作,而是為了獲得深刻的歷史感。戲劇家的歷史省思,是為了創造性地想像現實發展的多種可能性。——林克歡戲劇學家、國家一級評論家白耀燦以人為鏡,照明自己和同代人的樸素而含混的身份認同。民族、文化、階級、信仰、社會改革、人生意義……一系列範疇,容讓大家觀照。以史為鑒的意識,是歷史戲劇的基礎。——盧偉力戲劇藝術及影視教育工作者
庫存 > 10
定價:1350 元, 優惠價:9 1215
從淚水到希望:法國導演眼中的歌仔戲藝師廖瓊枝 ( USB 電子書)
滿額折
作者: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出版; 南角影像有限公司製作  出版社: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出版日:2023/12/05 裝訂:盒裝
文化部重要傳統表演藝術歌仔戲保存者廖瓊枝女士投入歌仔戲藝術及薪傳迄今已超過七十餘載,歷經臺灣歌仔戲內臺、外臺、廣播、電視、現代劇場等時期,專擅哭調,有「臺灣第一苦旦」、「東方最美的詠嘆調」等美譽,創立「薪傳歌仔戲劇團」及「廖瓊枝歌仔戲文教基金會」,致力將歌仔戲藝術傳承給下一代,並於2023年獲得總統文化獎「文化耕耘獎」殊榮。她說:「歌仔戲是臺灣的文化,自己的文化就要好好來疼惜」。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30個工作天)
定價:1200 元, 優惠價:85 1020
戲曲演進史(精)(共八冊)
滿額折
作者:曾永義-著  出版社:三民書局  出版日:2023/11/01 裝訂:精裝
「《戲曲演進史》是我從事戲曲研究以來,最後想要寫的一部書。 因為那當是我研究戲曲的總成果。」——曾永義 ★研究傳統戲曲的學術巨擘、中研院首位戲曲院士曾永義最後遺作 ★耗費五十年心血,八十五章《戲曲演進史》正式完結 ★傾戲曲權威之力校訂,海峽兩岸無出其右的戲曲鉅著 【系列特色】 .研究功夫札實,立論剖析嚴謹 1. 曾永義教授筆耕五十餘年,以二十八種著作成果為基礎,進行新舊論題之刪補與寫作,將戲曲史的種種問題,逐一研究突破和探討辨明。 2. 重新建構體系、分章設目,聯鎖融會其相關論述;又或補其不足,或修訂其疑義,或更創發為新論。 .中國戲曲研究的新里程碑 1. 條理論述「戲曲」劇種體製規律、理論主張、文學藝術等方面之演變發展的歷程。 2. 打破向來以朝代為制約的書寫角度,而以「劇種」之源生興衰的論述為始末,更切合「戲曲演進史」的意義。 《戲曲演進史(一) 導論與淵源小戲》 曾永義教授《戲曲演進史》包含十編,首尾為〔導論編〕、〔結論編〕互為起結,起為引導讀者進入「戲曲」,結為對「戲曲」全面之觀照;中間八編為:〔淵源小戲編〕、〔宋元明南曲戲文編〕、〔金元明北曲雜劇編〕、〔明清南雜劇編〕、〔明清戲曲背景編〕、〔明清傳奇編〕、〔近現代戲曲編〕、〔偶戲編〕。全書考述戲曲劇種的源生、形成與發展,是兼顧小戲、大戲,南曲、北曲和詞曲系曲牌體之雅、詩讚系板腔體之俗等三大對立系統本身之滋生成長歷程,以及其間之交化蛻變現象。 〔導論編〕與〔淵源小戲編〕合併為第一冊,先探討戲曲關鍵詞之命義、定位,再進入戲曲之源生,以「演故事」者為「戲劇」;以「合歌舞用代言演故事」者為「戲曲小戲」,則「戲劇」實為「戲曲」之前奏,因就文獻考述先秦至唐代文獻所見之「戲劇」與「戲曲小戲」劇目。以此作為梳理統緒之定錨,往下建構脈絡系統,打破時代之制約而貫穿時代,航向戲曲演進之「長江大河」。 《戲曲演進史(二) 宋元明南曲戲文》 本書為《戲曲演進史》的〔宋元明南曲戲文編〕。由於「瓦舍勾欄」適時於宋金元出現,提供九大藝術元素醞釀融合之溫床,活躍其中的樂戶歌妓與書會才人則是催化與呈現之推手,促成南北戲曲大戲之完成。第貳章從見諸文獻之南曲戲文的各種名稱為切入點,詳究其名義,梳理南曲戲文
庫存 > 10
定價:8350 元, 優惠價:85 7098
戲曲演進史(八)近現代戲曲編、偶戲編、結論編(精)
滿額折
作者:曾永義-著  出版社:三民書局  出版日:2023/11/01 裝訂:精裝
本書包括〔近現代戲曲編〕、〔偶戲編〕與〔結論編〕。 〔近現代戲曲編〕前參章從近現代地方大戲形成發展,與其劇目、文學、藝術,腔系音樂特色談起,分析花雅爭衡歷程。第肆章論述「詩讚系板腔體」與「詞曲系曲牌體」彼此推移,乃至合流蛻變,終使花部之西皮、二黃結成複合腔調,稱為「京劇」,雄峙劇壇,流播全國,取代崑劇之主流地位。第伍章考述京劇「流派藝術」的建構過程及其盛況。第陸章探討折子戲,崑劇自明代萬曆即流行「折子戲」的演出型態,後京劇亦時以折子戲呈現,迄今不衰。第柒章從晚清的戲曲變革、論爭談起,再分述海峽兩岸的戲曲走向與影響,關注臺灣戲曲跨界、跨文化的現象,提出改革的諍言。第捌章聚焦臺灣地方劇種,探究南北管戲曲的根源與發展,考述歌仔戲的淵源、形成、流播與變遷,分析兩岸歌仔戲的發展。 〔偶戲編〕共捌章,敘述偶戲有傀儡戲、影戲、布袋戲三大類,分別探討其起源與發展流播。偶戲最早起源於先秦之木偶喪葬俑,後從避邪除煞而為喪家樂,進而用於嘉會歌舞,逐漸形成娛人的戲曲。偶戲在唐代與講唱故事結合,至兩宋瓦舍勾欄盛行,遂臻鼎盛。元明清時偶戲已遠傳海外,今則與時俱進,展現偶戲藝術新風貌。 〔結論編〕〈戲曲劇種演進之脈絡〉為全書之總體審思與觀察,將卷帙浩瀚之《戲曲演進史》等十編,統攝於小戲、大戲、偶戲等三大體系,精要述其演進脈絡,並附論臺灣主要地方劇種。本編以「統緒既立、骨幹已成」之方式,讓讀者再一次鳥瞰戲曲演進的來龍去脈。
庫存 > 10
定價:1250 元, 優惠價:85 1063
戲曲演進史(六)明清傳奇編(上)(精)
滿額折
作者:曾永義-著  出版社:三民書局  出版日:2023/11/01 裝訂:精裝
本書包含〔明清傳奇編〕第壹章至第柒章,從探討戲文和傳奇之分野及其質變歷程開始,論述明代傳奇名家名作至湯顯祖為止。南曲戲文經「北曲化、文士化、崑山水磨調化」而蛻變為明清傳奇。其間經歷明人改本南戲、明人新南戲(舊傳奇)、明清傳奇(明人稱新傳奇)等三個歷程,涉及劇本南北曲、曲文唱辭和語言腔調的演進變化,形成「內外在結構」最為精緻的體製規律。 第壹章先釐清學界諸說,繼而從關目、腳色、套式三要素探討南戲蛻變為傳奇之歷程。第貳章延伸至明清傳奇之分期及其特徵,以「三化說」的先後時間序列為基準,考述明初戲文為「新南戲」,明嘉隆間魏良輔改良水磨調、梁辰魚始製《浣紗記》而「傳奇」成立,繼盛於明末清康熙間,至乾隆花雅爭衡而漸衰。第參、肆、伍章為名家名作述評,從明清傳奇開山之作梁辰魚《浣紗記》為發端,述及隆萬起以一劇成名、或以傳奇自況或嘲弄之作家作品。第陸、柒章論述湯顯祖及其作品,共計劇作家十三人、劇作二十四部。論題涵蓋作家之生平、著作、交遊、思想,劇作之創作背景、題材運用、關目布置、文學特色、藝術造詣、旨趣思想。明清傳奇作家多如繁星,作品浩如煙海,本書但舉名家名作討論述評,俾能以綱舉目張之架構,概見明代傳奇之演進脈絡。
庫存 > 10
定價:1150 元, 優惠價:85 978
戲曲演進史(七)明清傳奇編(下)(精)
滿額折
作者:曾永義-著  出版社:三民書局  出版日:2023/11/01 裝訂:精裝
本書接續〔明清傳奇編〕上,自第捌章至拾陸章。 第捌章介紹明末沈璟及吳江諸家,肯定沈璟所著《南曲全譜》對曲學的貢獻。他是吳江諸家的領袖,但與諸家並無意結幫拉派,故實無所謂吳江派,釐清學界的「湯沈之爭」。第玖章論述明末詞律三名家袁于令、吳炳及孟稱舜。袁于令代表作為《西樓記》、吳炳代表作為《粲花五種曲》、孟稱舜代表作為《嬌紅記》。 第拾章進入清代傳奇,述評李玉及蘇州劇作家;其中李玉《一笠庵傳奇》場上案頭兩宜,是晚明清初第一大戲曲家。第拾壹章論述李漁及其《笠翁傳奇十種》,李漁在明清易代之際選擇以文化商人謀生,自組家班演出自編的喜劇,或不容於儒雅之士,但其所作屬場上之曲,廣受歡迎,其戲曲理論亦頗具卓見。 第拾貳、拾參章論述清代曲壇盛名的南洪北孔。洪昇《長生殿》是千百年來曲中巨擘,案頭場上皆宜;孔尚任《桃花扇》費時十五、六年,三易其稿始成,為智慧才華最燦爛的結晶,歷史劇不祧之典範。第拾肆章論蔣士銓《藏園九種曲》為乾隆以後第一。第拾伍章敘崑曲漸走下坡,「有曲無戲」的《帝女花》尚有可觀。第拾陸章以吳偉業《秣陵春》、尤侗《鈞天樂》等六種傳奇簡評作結。綜覽全冊,可明瞭明清傳奇的發展趨勢及盛衰現象。
庫存 > 10
定價:1000 元, 優惠價:85 850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滿額折
作者:曾永義-著  出版社:三民書局  出版日:2023/10/18 裝訂:平裝
「《戲曲演進史》是我從事戲曲研究以來,最後想要寫的一部書。 因為那當是我研究戲曲的總成果。」——曾永義 ★研究傳統戲曲的學術巨擘、中研院首位戲曲院士曾永義最後遺作 ★耗費五十年心血,八十五章《戲曲演進史》正式完結 ★傾戲曲權威之力校訂,海峽兩岸無出其右的戲曲鉅著 【系列特色】 .研究功夫札實,立論剖析嚴謹 1. 曾永義教授筆耕五十餘年,以二十八種著作成果為基礎,進行新舊論題之刪補與寫作,將戲曲史的種種問題,逐一研究突破和探討辨明。 2. 重新建構體系、分章設目,聯鎖融會其相關論述;又或補其不足,或修訂其疑義,或更創發為新論。 .中國戲曲研究的新里程碑 1. 條理論述「戲曲」劇種體製規律、理論主張、文學藝術等方面之演變發展的歷程。 2. 打破向來以朝代為制約的書寫角度,而以「劇種」之源生興衰的論述為始末,更切合「戲曲演進史」的意義。 《戲曲演進史(一) 導論與淵源小戲》 曾永義教授《戲曲演進史》包含十編,首尾為〔導論編〕、〔結論編〕互為起結,起為引導讀者進入「戲曲」,結為對「戲曲」全面之觀照;中間八編為:〔淵源小戲編〕、〔宋元明南曲戲文編〕、〔金元明北曲雜劇編〕、〔明清南雜劇編〕、〔明清戲曲背景編〕、〔明清傳奇編〕、〔近現代戲曲編〕、〔偶戲編〕。全書考述戲曲劇種的源生、形成與發展,是兼顧小戲、大戲,南曲、北曲和詞曲系曲牌體之雅、詩讚系板腔體之俗等三大對立系統本身之滋生成長歷程,以及其間之交化蛻變現象。 〔導論編〕與〔淵源小戲編〕合併為第一冊,先探討戲曲關鍵詞之命義、定位,再進入戲曲之源生,以「演故事」者為「戲劇」;以「合歌舞用代言演故事」者為「戲曲小戲」,則「戲劇」實為「戲曲」之前奏,因就文獻考述先秦至唐代文獻所見之「戲劇」與「戲曲小戲」劇目。以此作為梳理統緒之定錨,往下建構脈絡系統,打破時代之制約而貫穿時代,航向戲曲演進之「長江大河」。 《戲曲演進史(二) 宋元明南曲戲文》 本書為《戲曲演進史》的〔宋元明南曲戲文編〕。由於「瓦舍勾欄」適時於宋金元出現,提供九大藝術元素醞釀融合之溫床,活躍其中的樂戶歌妓與書會才人則是催化與呈現之推手,促成南北戲曲大戲之完成。第貳章從見諸文獻之南曲戲文的各種名稱為切入點,詳究其名義,梳理南曲戲
庫存 > 10
定價:7600 元, 優惠價:85 6460
戲曲演進史(八)近現代戲曲編、偶戲編、結論編
滿額折
作者:曾永義-著  出版社:三民書局  出版日:2023/10/18 裝訂:平裝
本書包括〔近現代戲曲編〕、〔偶戲編〕與〔結論編〕。 〔近現代戲曲編〕前參章從近現代地方大戲形成發展,與其劇目、文學、藝術,腔系音樂特色談起,分析花雅爭衡歷程。第肆章論述「詩讚系板腔體」與「詞曲系曲牌體」彼此推移,乃至合流蛻變,終使花部之西皮、二黃結成複合腔調,稱為「京劇」,雄峙劇壇,流播全國,取代崑劇之主流地位。第伍章考述京劇「流派藝術」的建構過程及其盛況。第陸章探討折子戲,崑劇自明代萬曆即流行「折子戲」的演出型態,後京劇亦時以折子戲呈現,迄今不衰。第柒章從晚清的戲曲變革、論爭談起,再分述海峽兩岸的戲曲走向與影響,關注臺灣戲曲跨界、跨文化的現象,提出改革的諍言。第捌章聚焦臺灣地方劇種,探究南北管戲曲的根源與發展,考述歌仔戲的淵源、形成、流播與變遷,分析兩岸歌仔戲的發展。 〔偶戲編〕共捌章,敘述偶戲有傀儡戲、影戲、布袋戲三大類,分別探討其起源與發展流播。偶戲最早起源於先秦之木偶喪葬俑,後從避邪除煞而為喪家樂,進而用於嘉會歌舞,逐漸形成娛人的戲曲。偶戲在唐代與講唱故事結合,至兩宋瓦舍勾欄盛行,遂臻鼎盛。元明清時偶戲已遠傳海外,今則與時俱進,展現偶戲藝術新風貌。 〔結論編〕〈戲曲劇種演進之脈絡〉為全書之總體審思與觀察,將卷帙浩瀚之《戲曲演進史》等十編,統攝於小戲、大戲、偶戲等三大體系,精要述其演進脈絡,並附論臺灣主要地方劇種。本編以「統緒既立、骨幹已成」之方式,讓讀者再一次鳥瞰戲曲演進的來龍去脈。
庫存 > 10
定價:1150 元, 優惠價:85 978
戲曲演進史(八):近現代戲曲編、偶戲編、結論編(電子書)
75折
  • 電子書
作者:曾永義  出版社:三民書局  出版日:2023/10/18 裝訂:電子書
本書包括〔近現代戲曲編〕、〔偶戲編〕與〔結論編〕。 〔近現代戲曲編〕前參章從近現代地方大戲形成發展,與其劇目、文學、藝術,腔系音樂特色談起,分析花雅爭衡歷程。第肆章論述「詩讚系板腔體」與「詞曲系曲牌體」彼此推移,乃至合流蛻變,終使花部之西皮、二黃結成複合腔調,稱為「京劇」,雄峙劇壇,流播全國,取代崑劇之主流地位。第伍章考述京劇「流派藝術」的建構過程及其盛況。第陸章探討折子戲,崑劇自明代萬曆即流行「折子戲」的演出型態,後京劇亦時以折子戲呈現,迄今不衰。第柒章從晚清的戲曲變革、論爭談起,再分述海峽兩岸的戲曲走向與影響,關注臺灣戲曲跨界、跨文化的現象,提出改革的諍言。第捌章聚焦臺灣地方劇種,探究南北管戲曲的根源與發展,考述歌仔戲的淵源、形成、流播與變遷,分析兩岸歌仔戲的發展。 〔偶戲編〕共捌章,敘述偶戲有傀儡戲、影戲、布袋戲三大類,分別探討其起源與發展流播。偶戲最早起源於先秦之木偶喪葬俑,後從避邪除煞而為喪家樂,進而用於嘉會歌舞,逐漸形成娛人的戲曲。偶戲在唐代與講唱故事結合,至兩宋瓦舍勾欄盛行,遂臻鼎盛。元明清時偶戲已遠傳海外,今則與時俱進,展現偶戲藝術新風貌。 〔結論編〕〈戲曲劇種演進之脈絡〉為全書之總體審思與觀察,將卷帙浩瀚之《戲曲演進史》等十編,統攝於小戲、大戲、偶戲等三大體系,精要述其演進脈絡,並附論臺灣主要地方劇種。本編以「統緒既立、骨幹已成」之方式,讓讀者再一次鳥瞰戲曲演進的來龍去脈。 作者簡介 曾永義(1941-2022) 臺南人。國家文學博士,曾任世新大學講座教授,臺灣大學中文系名譽教授,二○一四年當選第三十屆中央研究院院士。 學術和教學以戲曲為主體,俗文學、韻文學和民俗藝術為羽翼。海外訪學經歷豐富,曾以訪問學人或客座教授身份赴哈佛大學燕京學社、密西根大學、史丹佛大學、萊頓大學、魯爾大學、香港大學。並為北京大學、中山大學、武漢大學、廈門大學、中國戲曲學院等大陸十數所學校之客座教授。 曾獲學術榮譽:國家文藝獎、四度國科會傑出研究獎、兩度國科會優良研究獎、中山文藝獎、國科會特約研究計畫主持人、國科會傑出特約研究員獎、傑出人才發展基金會傑出人才講座、教育部第五十二屆學術獎、教育部第十三屆國家講座主持人。兩度執行科技部「人文行遠專書寫作計畫」。 著有學術著作《明雜劇概論》、《臺灣歌仔戲的發展與變遷》、《論說戲曲》、《戲曲源流新論》、《從腔調說到
閱讀器:書紐電子書
定價:1150 元, 優惠價:75 863
戲曲演進史(六):明清傳奇編(上)(電子書)
75折
  • 電子書
作者:曾永義  出版社:三民書局  出版日:2023/10/18 裝訂:電子書
本書包含〔明清傳奇編〕第壹章至第柒章,從探討戲文和傳奇之分野及其質變歷程開始,論述明代傳奇名家名作至湯顯祖為止。南曲戲文經「北曲化、文士化、崑山水磨調化」而蛻變為明清傳奇。其間經歷明人改本南戲、明人新南戲(舊傳奇)、明清傳奇(明人稱新傳奇)等三個歷程,涉及劇本南北曲、曲文唱辭和語言腔調的演進變化,形成「內外在結構」最為精緻的體製規律。 第壹章先釐清學界諸說,繼而從關目、腳色、套式三要素探討南戲蛻變為傳奇之歷程。第貳章延伸至明清傳奇之分期及其特徵,以「三化說」的先後時間序列為基準,考述明初戲文為「新南戲」,明嘉隆間魏良輔改良水磨調、梁辰魚始製《浣紗記》而「傳奇」成立,繼盛於明末清康熙間,至乾隆花雅爭衡而漸衰。第參、肆、伍章為名家名作述評,從明清傳奇開山之作梁辰魚《浣紗記》為發端,述及隆萬起以一劇成名、或以傳奇自況或嘲弄之作家作品。第陸、柒章論述湯顯祖及其作品,共計劇作家十三人、劇作二十四部。論題涵蓋作家之生平、著作、交遊、思想,劇作之創作背景、題材運用、關目布置、文學特色、藝術造詣、旨趣思想。明清傳奇作家多如繁星,作品浩如煙海,本書但舉名家名作討論述評,俾能以綱舉目張之架構,概見明代傳奇之演進脈絡。 作者簡介: 曾永義(1941-2022) 臺南人。國家文學博士,曾任世新大學講座教授,臺灣大學中文系名譽教授,二○一四年當選第三十屆中央研究院院士。 學術和教學以戲曲為主體,俗文學、韻文學和民俗藝術為羽翼。海外訪學經歷豐富,曾以訪問學人或客座教授身份赴哈佛大學燕京學社、密西根大學、史丹佛大學、萊頓大學、魯爾大學、香港大學。並為北京大學、中山大學、武漢大學、廈門大學、中國戲曲學院等大陸十數所學校之客座教授。 曾獲學術榮譽:國家文藝獎、四度國科會傑出研究獎、兩度國科會優良研究獎、中山文藝獎、國科會特約研究計畫主持人、國科會傑出特約研究員獎、傑出人才發展基金會傑出人才講座、教育部第五十二屆學術獎、教育部第十三屆國家講座主持人。兩度執行科技部「人文行遠專書寫作計畫」。 著有學術著作《明雜劇概論》、《臺灣歌仔戲的發展與變遷》、《論說戲曲》、《戲曲源流新論》、《從腔調說到崑劇》、《俗文學概論》、《戲曲腔調新探》、《地方戲曲概論》、《戲曲學》、《戲曲劇種演進史考述》等近四十種。 散文集有《蓮花步步生》、《飛揚跋扈酒杯中》、《人間愉快》、《清風明月春陽》、《椰林大道五十年》
閱讀器:書紐電子書
定價:1050 元, 優惠價:75 788
戲曲演進史(七):明清傳奇編(下)(電子書)
75折
  • 電子書
作者:曾永義  出版社:三民書局  出版日:2023/10/18 裝訂:電子書
本書接續〔明清傳奇編〕上,自第捌章至拾陸章。 第捌章介紹明末沈璟及吳江諸家,肯定沈璟所著《南曲全譜》對曲學的貢獻。他是吳江諸家的領袖,但與諸家並無意結幫拉派,故實無所謂吳江派,釐清學界的「湯沈之爭」。第玖章論述明末詞律三名家袁于令、吳炳及孟稱舜。袁于令代表作為《西樓記》、吳炳代表作為《粲花五種曲》、孟稱舜代表作為《嬌紅記》。 第拾章進入清代傳奇,述評李玉及蘇州劇作家;其中李玉《一笠庵傳奇》場上案頭兩宜,是晚明清初第一大戲曲家。第拾壹章論述李漁及其《笠翁傳奇十種》,李漁在明清易代之際選擇以文化商人謀生,自組家班演出自編的喜劇,或不容於儒雅之士,但其所作屬場上之曲,廣受歡迎,其戲曲理論亦頗具卓見。 第拾貳、拾參章論述清代曲壇盛名的南洪北孔。洪昇《長生殿》是千百年來曲中巨擘,案頭場上皆宜;孔尚任《桃花扇》費時十五、六年,三易其稿始成,為智慧才華最燦爛的結晶,歷史劇不祧之典範。第拾肆章論蔣士銓《藏園九種曲》為乾隆以後第一。第拾伍章敘崑曲漸走下坡,「有曲無戲」的《帝女花》尚有可觀。第拾陸章以吳偉業《秣陵春》、尤侗《鈞天樂》等六種傳奇簡評作結。綜覽全冊,可明瞭明清傳奇的發展趨勢及盛衰現象。 作者簡介: 曾永義(1941-2022) 臺南人。國家文學博士,曾任世新大學講座教授,臺灣大學中文系名譽教授,二○一四年當選第三十屆中央研究院院士。 學術和教學以戲曲為主體,俗文學、韻文學和民俗藝術為羽翼。海外訪學經歷豐富,曾以訪問學人或客座教授身份赴哈佛大學燕京學社、密西根大學、史丹佛大學、萊頓大學、魯爾大學、香港大學。並為北京大學、中山大學、武漢大學、廈門大學、中國戲曲學院等大陸十數所學校之客座教授。 曾獲學術榮譽:國家文藝獎、四度國科會傑出研究獎、兩度國科會優良研究獎、中山文藝獎、國科會特約研究計畫主持人、國科會傑出特約研究員獎、傑出人才發展基金會傑出人才講座、教育部第五十二屆學術獎、教育部第十三屆國家講座主持人。兩度執行科技部「人文行遠專書寫作計畫」。 著有學術著作《明雜劇概論》、《臺灣歌仔戲的發展與變遷》、《論說戲曲》、《戲曲源流新論》、《從腔調說到崑劇》、《俗文學概論》、《戲曲腔調新探》、《地方戲曲概論》、《戲曲學》、《戲曲劇種演進史考述》等近四十種。 散文集有《蓮花步步生》、《飛揚跋扈酒杯中》、《人間愉快》、《清風明月春陽》、《椰林大道五十年》、《中流自在:曾永
閱讀器:書紐電子書
定價:900 元, 優惠價:75 675
戲曲演進史(七)明清傳奇編(下)
滿額折
作者:曾永義-著  出版社:三民書局  出版日:2023/10/18 裝訂:平裝
本書接續〔明清傳奇編〕上,自第捌章至拾陸章。 第捌章介紹明末沈璟及吳江諸家,肯定沈璟所著《南曲全譜》對曲學的貢獻。他是吳江諸家的領袖,但與諸家並無意結幫拉派,故實無所謂吳江派,釐清學界的「湯沈之爭」。第玖章論述明末詞律三名家袁于令、吳炳及孟稱舜。袁于令代表作為《西樓記》、吳炳代表作為《粲花五種曲》、孟稱舜代表作為《嬌紅記》。 第拾章進入清代傳奇,述評李玉及蘇州劇作家;其中李玉《一笠庵傳奇》場上案頭兩宜,是晚明清初第一大戲曲家。第拾壹章論述李漁及其《笠翁傳奇十種》,李漁在明清易代之際選擇以文化商人謀生,自組家班演出自編的喜劇,或不容於儒雅之士,但其所作屬場上之曲,廣受歡迎,其戲曲理論亦頗具卓見。 第拾貳、拾參章論述清代曲壇盛名的南洪北孔。洪昇《長生殿》是千百年來曲中巨擘,案頭場上皆宜;孔尚任《桃花扇》費時十五、六年,三易其稿始成,為智慧才華最燦爛的結晶,歷史劇不祧之典範。第拾肆章論蔣士銓《藏園九種曲》為乾隆以後第一。第拾伍章敘崑曲漸走下坡,「有曲無戲」的《帝女花》尚有可觀。第拾陸章以吳偉業《秣陵春》、尤侗《鈞天樂》等六種傳奇簡評作結。綜覽全冊,可明瞭明清傳奇的發展趨勢及盛衰現象。
庫存 > 10
定價:900 元, 優惠價:85 765
戲曲演進史(六)明清傳奇編(上)
滿額折
作者:曾永義-著  出版社:三民書局  出版日:2023/10/18 裝訂:平裝
本書包含〔明清傳奇編〕第壹章至第柒章,從探討戲文和傳奇之分野及其質變歷程開始,論述明代傳奇名家名作至湯顯祖為止。南曲戲文經「北曲化、文士化、崑山水磨調化」而蛻變為明清傳奇。其間經歷明人改本南戲、明人新南戲(舊傳奇)、明清傳奇(明人稱新傳奇)等三個歷程,涉及劇本南北曲、曲文唱辭和語言腔調的演進變化,形成「內外在結構」最為精緻的體製規律。 第壹章先釐清學界諸說,繼而從關目、腳色、套式三要素探討南戲蛻變為傳奇之歷程。第貳章延伸至明清傳奇之分期及其特徵,以「三化說」的先後時間序列為基準,考述明初戲文為「新南戲」,明嘉隆間魏良輔改良水磨調、梁辰魚始製《浣紗記》而「傳奇」成立,繼盛於明末清康熙間,至乾隆花雅爭衡而漸衰。第參、肆、伍章為名家名作述評,從明清傳奇開山之作梁辰魚《浣紗記》為發端,述及隆萬起以一劇成名、或以傳奇自況或嘲弄之作家作品。第陸、柒章論述湯顯祖及其作品,共計劇作家十三人、劇作二十四部。論題涵蓋作家之生平、著作、交遊、思想,劇作之創作背景、題材運用、關目布置、文學特色、藝術造詣、旨趣思想。明清傳奇作家多如繁星,作品浩如煙海,本書但舉名家名作討論述評,俾能以綱舉目張之架構,概見明代傳奇之演進脈絡。
庫存 > 10
定價:1050 元, 優惠價:85 893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47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