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藝術形態與理論研究
商品資訊
系列名:福建師範大學文學院百年學術論叢
ISBN13:9786263860940
出版社:萬卷樓
作者:李連生
出版日:2024/06/01
裝訂/頁數:平裝/402頁
規格:23cm*17cm*2cm (高/寬/厚)
重量:580克
版次:1
定價
:NT$ 580 元優惠價
:90 折 522 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15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本書側重戲曲藝術形態與戲曲理論,從藝術本體、歷史進程和理論方法三個面向進行研究。第一部分總結戲曲音樂的特徵,勾勒戲曲聲腔劇種發生發展和衍變的脈絡。第二部分針對戲曲的某類典型結構以及經典文本進行考證解讀。第三部分試圖深化戲曲理論的探索,容納更多的研究視野:結合闡釋人類學還原戲劇發生語境,深描戲曲文化的地方性知識;從民俗學角度切入戲曲史,拓展和豐富戲曲研究的內涵;利用類型學方法,重新審視戲曲的審美機制與功能。第四部分回顧海峽兩岸戲曲的交流與傳播的歷程,提出相互借鑒、共同發展的若干思路。
作者簡介
李連生
河南省宜陽縣人,福建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河北大學人文學院中國古代文學博士。目前主要從事戲劇學、中國古代文學等方面的教學與研究。曾在《戲劇藝術》、《戲曲藝術》、《戲劇》、《文化遺產》、《中國典籍與文化》等學術期刊發表論文三十餘篇,主持或參與的研究課題有《古代戲曲套語研究》、《海峽兩岸戲曲藝術交流研究》、《中國古代曲樂整理和研究》、《中國古代戲劇形態研究》、《觀念、視野、方法與中國戲劇史研究》、《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中國戲曲史(福建卷)》等。
河南省宜陽縣人,福建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河北大學人文學院中國古代文學博士。目前主要從事戲劇學、中國古代文學等方面的教學與研究。曾在《戲劇藝術》、《戲曲藝術》、《戲劇》、《文化遺產》、《中國典籍與文化》等學術期刊發表論文三十餘篇,主持或參與的研究課題有《古代戲曲套語研究》、《海峽兩岸戲曲藝術交流研究》、《中國古代曲樂整理和研究》、《中國古代戲劇形態研究》、《觀念、視野、方法與中國戲劇史研究》、《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中國戲曲史(福建卷)》等。
目次
第八輯總序1
1
一戲曲藝術形態
戲曲音樂與聲腔的形成3
一方言與聲腔的形成3
二戲曲音樂的特點8
北曲的演唱特徵23
一北曲唱法23
二北曲遺音25
三伴奏樂器31
崑山腔藝術形態37
一崑山腔與水磨調37
二崑山腔的演唱特點40
三崑山腔的音樂結構49
弋陽腔藝術形態59
一宮調和板眼、曲譜59
二幫腔61
三曲牌68
四滾調74
五弋陽腔與北曲的關係83
從詩頭曲尾、雜白混唱到滾調的演變89
一89
二95
三103
四108
諾皋、儺戲與板腔體戲曲115
一諾皋與儺115
二儺號、和聲與幫腔121
三儺戲與板腔體戲曲126
詩贊體戲曲考論131
一詩贊體戲曲的概念及其文體結構的來源131
二搬唱詞話與詩贊體戲曲──從講唱故事到扮演故事133
三詩贊體戲曲唱腔與節奏的特點140
四詩贊體戲曲的戲劇性──敘事與抒情147
板腔體的形成與戲曲聲腔演化的特徵149
一基本結構單位149
二板式節奏變化159
三樂器伴奏形式165
四曲牌體戲曲的板腔化170
二文本結構分析
古典戲曲的「團圓之趣」177
一177
二179
三183
四186
李開先院本《園林午夢》與《打啞禪》考原189
一189
二197
三201
愛情神話與倫理悲劇──《西廂記》與《琵琶記》解讀205
一205
二211
三215
「還魂記型」戲曲考略219
一還魂記型220
二畫中人型與馮小青型226
三還魂記型主要母題述略238
三戲曲理論探索
「聽戲」與「看戲」──中國戲曲的雙重屬性249
一250
二253
三255
四262
五269
作為民俗的中國戲劇史與戲劇史中的民俗273
一273
二278
三283
四288
五292
地方戲與傳統劇目的傳承297
一地方戲與傳統劇目的源與流297
二傳統劇目在地方戲中的傳承299
三作為演出形態的地方戲劇目303
戲曲套語的審美機制、功能與創新309
一「前理解」與戲曲套語的形成310
二心理補償與大團圓313
三戲曲套語的功能與創新319
四臺灣戲曲研究
海峽東岸的中國戲劇史研究及其對大陸的啟示329
一初闢榛莽、薪火相傳329
二中流砥柱、開疆闢土333
三頭角崢嶸、多元發展339
四臺灣戲劇研究的特色344
海峽兩岸戲曲藝術交流的發展與反思365
一兩岸戲曲藝術交流的發展366
二兩岸戲曲交流的問題與反思375
後記385
1
一戲曲藝術形態
戲曲音樂與聲腔的形成3
一方言與聲腔的形成3
二戲曲音樂的特點8
北曲的演唱特徵23
一北曲唱法23
二北曲遺音25
三伴奏樂器31
崑山腔藝術形態37
一崑山腔與水磨調37
二崑山腔的演唱特點40
三崑山腔的音樂結構49
弋陽腔藝術形態59
一宮調和板眼、曲譜59
二幫腔61
三曲牌68
四滾調74
五弋陽腔與北曲的關係83
從詩頭曲尾、雜白混唱到滾調的演變89
一89
二95
三103
四108
諾皋、儺戲與板腔體戲曲115
一諾皋與儺115
二儺號、和聲與幫腔121
三儺戲與板腔體戲曲126
詩贊體戲曲考論131
一詩贊體戲曲的概念及其文體結構的來源131
二搬唱詞話與詩贊體戲曲──從講唱故事到扮演故事133
三詩贊體戲曲唱腔與節奏的特點140
四詩贊體戲曲的戲劇性──敘事與抒情147
板腔體的形成與戲曲聲腔演化的特徵149
一基本結構單位149
二板式節奏變化159
三樂器伴奏形式165
四曲牌體戲曲的板腔化170
二文本結構分析
古典戲曲的「團圓之趣」177
一177
二179
三183
四186
李開先院本《園林午夢》與《打啞禪》考原189
一189
二197
三201
愛情神話與倫理悲劇──《西廂記》與《琵琶記》解讀205
一205
二211
三215
「還魂記型」戲曲考略219
一還魂記型220
二畫中人型與馮小青型226
三還魂記型主要母題述略238
三戲曲理論探索
「聽戲」與「看戲」──中國戲曲的雙重屬性249
一250
二253
三255
四262
五269
作為民俗的中國戲劇史與戲劇史中的民俗273
一273
二278
三283
四288
五292
地方戲與傳統劇目的傳承297
一地方戲與傳統劇目的源與流297
二傳統劇目在地方戲中的傳承299
三作為演出形態的地方戲劇目303
戲曲套語的審美機制、功能與創新309
一「前理解」與戲曲套語的形成310
二心理補償與大團圓313
三戲曲套語的功能與創新319
四臺灣戲曲研究
海峽東岸的中國戲劇史研究及其對大陸的啟示329
一初闢榛莽、薪火相傳329
二中流砥柱、開疆闢土333
三頭角崢嶸、多元發展339
四臺灣戲劇研究的特色344
海峽兩岸戲曲藝術交流的發展與反思365
一兩岸戲曲藝術交流的發展366
二兩岸戲曲交流的問題與反思375
後記385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