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購書領優惠,滿額享折扣!

縮小範圍


商品類型

繁體書 (11)
電子書 (4)
政府出版品 (1)
商品狀況

可訂購商品 (15)
庫存狀況

有庫存 (8)
無庫存 (7)
商品定價

$200~$399 (11)
$400~$599 (1)
$600~$799 (3)
出版日期

2023~2024 (9)
2021~2022 (5)
2017年以前 (1)
裝訂方式

平裝 (11)
作者

菲利普.貝松 (2)
詹傑 (2)
汪宏倫 等 (1)
烏蘇拉‧沃爾茲 (1)
王婉禎、朱乃瑩、何雪綾、郭家明、許琬琳、彭仁郁、黃仲玄、蔡昇倍、魏瑄慧-作;王增勇-編 (1)
范琪斐 (1)
茱莉亞.克莉斯蒂娃 (1)
蔡適任 (1)
蘇鈺茹,蔡詩詩,陳祺杰 (1)
鄭安齊 (1)
陳偉霖 (1)
陳潔晧,徐思寧 (1)
陳潔晧、徐思寧 (1)
出版社/品牌

寶瓶文化 (4)
時報文化 (3)
心靈工坊文化 (2)
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 (1)
商周出版 (1)
大塊文化 (1)
沃時文化 (1)
聯經 (1)
黑體 (1)

三民網路書店 / 搜尋結果

15筆商品,1/1頁
白色說書人與微塵望鄉
滿額折
作者:詹傑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2021/07/21 裝訂:平裝
阿爸,其實我一直瞞著你。在你過世前幾個禮拜,我有收到政府通知,說要找當年受難者的家屬,要跟我們道歉補償,還我們公道。有一個記者跑到家裡來,說我是陳國樑唯一活著的親人,現在接到消息,有什麼感覺?我不知道,我應該要有什麼感覺?【金鐘編劇詹傑雙雙入圍台新藝術獎劇作】名人推薦(依姓氏筆畫)邱安忱/同黨劇團團長吳榮昌/弘宛然古典布袋戲團團長黃武山/山宛然客家布袋戲團團長彭仁郁/中研院民族所副研究員鄭嘉音/無
庫存:1
定價:350 元, 優惠價:9 315
說故事的人,在療傷的路上:十三組在家與國之間往復的真實故事
滿額折
作者:范琪斐  出版社:黑體  出版日:2022/08/31 裝訂:平裝
在這裡,我們一起聽見真實的人、真實的故事范琪斐30多年採訪生涯以來,最喜愛的作品《說故事的人》入圍2021年《卓越新聞獎》Podcast新聞節目獎,創造70 萬次收聽,2022年第一季編輯成書,圖文並茂,收錄30張插畫與近50張照片,13組人物故事躍然紙上。 在這塊土地上,我們怎麼生活、怎麼思考、經歷了什麼?這些面向的問題,《說故事的人》在不同的受訪者身上感受到解答。《說故事的人》第一季編輯成書,講了十三組不同的人、不同立場的故事,讓有著精采故事、不被一般主流媒體青睞的人,有說出自己故事的管道。 這些小人物、日常生活的故事,不希望讀者用理性來「判斷是非」,而是期待用心細細「體會」,不同人面對不同的人生,選擇了什麼樣的抉擇與立場。 也許你會說這是別人的「故事」,但許多個故事串起來,這就是屬於「我們的故事」,用理解取代劃分你我,每個人的故事,都可能是你的故事!我們當代的故事,它不一定像童話有套路,卻無比真實。 「她的提問循序漸進,看似無招,卻都溫柔地正中要害。」──彭仁郁(中央研究院民族所副研究員)接受愛的人,同時也可能是受傷害的人。這些說故事的人,往往回不了真正的家,總是在療傷的路上。 第一個故事,疫情下的人,有的人關在家,親朋好友都不在身邊,家給人的親密感,被重新定義;有的人住加護病房,家人不願意隔離入院照顧長者,只剩下外籍幫傭願意。 第二個故事,全球化流動之下,外籍幫傭不僅照顧老人,也照顧小孩,然而時間一到便要離開,多年來小孩已把她認作第二個媽媽,這份分離焦慮影響了此後成長的人生。 第三個故事,台灣早年家庭之中小孩成員眾多,很多社經地位不佳的家庭會把孩子送出去當養子養女,孩子來回在寄養家庭與原生家庭之間,兩邊的爸媽可能把他忘掉了,但他從未忘記。 第四個故事,遇到不負責任的父輩,甚至讓自己成為乞丐,孩子對家長的尊敬與失落,如何幻化成為他自己成長的動力,他又如何看待這樣的家庭? 第五個故事,一個家裡,可能不只一個人受傷,因為家內性的侵害,可能受害者不只一個人,當傷害以愛為名,要如何走出來這樣的重重陰霾? 第六到第八個故事,從家的暴力,放大到國家的暴力,白色恐怖時期,不僅冤案頻傳,無法給予歷史正義,而受害者的心理創傷,還可能變相影響自己的下一代,這樣的歷史創傷與代間創傷,療傷之路該如何走下去? 第九個故事,國家暴力從台灣的故事轉往西藏,中共軍事統治鎮壓
庫存:2
定價:380 元, 優惠價:9 342
遠方有哀傷,此地有我【首刷限量附贈作者繪製精美暖心陪伴卡2張】
滿額折
作者:陳潔晧; 徐思寧  出版社:寶瓶文化  出版日:2023/04/27 裝訂:平裝
★首刷隨書限量附贈:作者繪製精美暖心陪伴卡2張(共4款,隨機送出)★第一本由倖存者與陪伴者合著的創傷陪伴之書,最溫暖的力量。★內容簡介★首刷隨書限量附贈:作者繪製精美暖心陪伴卡2張(共4款,隨機送出)★回憶的碎片如此鋒利,我們如何縫合傷口,又如何療癒?───── 第一本由倖存者與陪伴者合著的創傷陪伴之書,最溫暖的力量 ─────▍他用《不再沉默》告訴每個受傷的孩子:這不是你的錯。▍現在,他用這本書竭力宣告──▍任何一個受傷的人,都有機會重新開始。「三歲那年,奶媽一家四口性侵了我。整整三年,如同禁臠。」曾經他想吶喊,卻沒有聲音。潘朵拉的盒子一打開,埋藏多年不願面對的痛苦回憶如惡火襲來,他癱軟在地,退回到三歲的自己,脆弱、敏感、被恐懼與不安籠罩罩……2016年以《不再沉默》一書揭露童年創傷的陳潔晧,多年來在妻子徐思寧的陪伴下,艱難但堅定地,一步步走在復原重建的路上。在妻子無盡的愛與耐心傾聽、理解中,一顆被冰封的心逐漸拾回跳動的勇氣。本書由陳潔晧與妻子徐思寧共同撰寫,詳述兩人長期的相互陪伴與療傷之路。這是台灣第一本由創傷倖存者與陪伴者共同撰寫、從「陪伴」角度出發的理解與療癒之書,為陪伴者指引方向,也為創傷者帶來希望與力量。▍「縱使痛苦如地獄之火,我願一起置身火海。」我想知道他的需求,我在意他的感受。或許這份傷痛永遠有不能觸碰之處,但我願意在餘生的時間,進入他孤獨的世界。──徐思寧不是透過妻子的眼睛,我看不見真實的自己。時間一點一點慢慢在轉動,我像是薛西佛斯,每天背負我能背負的重量,一點一點搬移過去的困難。──陳潔晧名人推薦小劉醫師 劉宗瑀(外科醫師)__專文作序王玥好(勵馨基金會執行長)王婉諭(立法委員)神老師&神媽咪 沈雅琪(資深教師)彭仁郁(中研院民族所副研究員、法國分析空間學會臨床精神分析師)隋棠(演員)鐘穎(諮商心理師、愛智者書窩版主)__療癒推薦看著潔晧與思寧溫柔而細膩的文字,我忍不住掉下眼淚。感謝這本書的出版,讓我們看見倖存者與陪伴者在復原途中,艱難但堅定的每一步。──王婉諭(立法委員)看過潔晧第一本書,到這本他與思寧的創作,想起曾有位勵馨服務的倖存者在復原歷程中頓悟:「受害不是我的錯,但讓自己好起來是我自己的責任。」而好的親密關係品質,對復原有著極關鍵的作用。潔晧在探索心靈幽暗地下室的過程中,因著思寧的陪伴,加上二人用創作轉化創傷的方式,為陪伴倖存者
庫存:2
定價:360 元, 優惠價:9 324
娑婆撒哈拉
滿額折
作者:蔡適任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2023/07/04 裝訂:平裝
「娑婆,意為能忍、堪忍、雜膾,謂在這個世界的眾生得忍受各種苦和煩惱。」――國語辭典 蔡適任生性熱愛居無定所自由浪蕩,一件柏柏爾披肩卻不經意地開啟了她與夫婿貝桑的緣分。 兩人的相遇看似偶然,終究發現,竟是重逢,撒哈拉更讓她生平第一次有了在土地裡深深扎根的想望,只想在沙漠落腳,在沙漠終老,在沙漠創造。 然而,予取予求且家族至上的傳統、女人的生命價值取決於子嗣多寡、外國人永遠是提款機……卻讓蔡適任清楚地明瞭到,無論自己如何努力依然難敵家族傳統、父母影響與整體大環境;益發明白地了解,人的貪婪不是來自貧窮,而是來自內在匱乏與蒙昧無知;更清晰地看透,物質、匱乏與欲望是人非常根本且初始的狀態,是人的共同內在與欲望,內在黑洞在人世間並不罕見,「被愛的不夠」是綑綁許多人的共同困境。 「是的,我真的選擇了一條遠比當初想像都還要艱難的路。」 一份關於緣與愛的撒哈拉備忘錄。〜誠摯推薦〜呂明蓁(國立臺南大學性平培力與性別事件防治研究中心主任)紀惠容(勵馨基金會顧問) 張逸帆(旅行攝影師) 彭仁郁(中研院民族所副研究員、精神分析學家)彭芷雯(心靈作家) 傅家慶(華視新聞前製作人)賴秀如(中央廣播電臺董事長) 賴靜嫻(寶島聯播網總經理)
庫存:2
定價:380 元, 優惠價:9 342
十年後我還在寫遺書
滿額折
作者:陳偉霖  出版社:大塊文化  出版日:2023/05/30 裝訂:平裝
斑點星球人的逆襲最真誠的地獄哏、最有建設性的等死宣言從小不斷被醫生宣布不久於世,三十歲便幫自己辦完告別式,四十歲的我還在……唯有擁抱死亡,才能活在當下#罕見疾病 #皮膚癌 #生前告別式 #死亡工作坊 #社會設計 「你是誰,你身上那些斑點是什麼東西?你為什麼長成這樣?你是有病嗎?」我是陳偉霖,在香港九龍廣華醫院出生,一出生就斑點滿身,且很幸運有些黑色點點被診斷為皮膚癌。小時候不斷被醫生宣告應該活不久了,過不了三歲、七歲、十一歲之類的,所以我爸媽很早就幫我買好納骨塔位。三十歲時,為自己辦了生前告別式,寫了一本《我的遺書》;之後決定在等候去天堂的這段時間,把自己的時間通通都送出去,看看哪裡需要幫忙,就去哪裡,我在香港辦了搖滾抗癌音樂會、開辦生死實驗工作坊、成立「死嘢 SAY YEAH」慈善機構;二〇二一年移居台灣,創辦「台灣例牌協一協會」,繼續陪伴需要陪伴的人。==========因為癌,我找到一丁點的歸屬感。找到歸屬感,才會想為這個地方貢獻一些什麼。當人想要貢獻什麼的時候,才會跟「未來」有關係。十歲的時候只會專注當下;二十歲的時候想活在當下;三十歲不再想有沒有當下。今天我四十歲了,如果有人再問我:「十年後你會想要成為一個怎樣的人?」我應該先用三十秒默默跟自己說:「哩洗勒?拜託,不要再問這些以為自己很有前瞻性、但實際上是毫無意義的無聊問題好不好……」然後嘗試很平靜、很謙虛地回答:「十年後的我,大概也是會和我三十歲的心態一樣,繼續我二十歲那一份的堅持,繼續做我十歲在做的事情。」謝佩霓(策展人、藝評人) 專文推薦我們都有病年輕病友社群李佩怡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生死與健康心理諮商系教授 林承毅 林事務所執行長、政治大學社會學系兼任講師郭憲鴻(小冬瓜)人氣YT頻道「單程旅行社」陳錫琦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副校長、教育學系暨生命教育碩士班教授 彭仁郁 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副研究員 黑色素痣-琪琪歐庭華 這女孩有病臉書粉絲專頁主持人潘源良 導演蘇美智 資深新聞工作者推薦 (依姓名筆畫排序)
庫存:2
定價:380 元, 優惠價:9 342
靈魂謀殺:亂倫與權勢性侵的創傷治療之路
滿額折
作者:烏蘇拉‧沃爾茲  出版社:心靈工坊文化  出版日:2023/01/18 裝訂:平裝
本書特色◤仔細爬梳了西方國家針對亂倫的定義,以及其於心理學、神話中的討論,並將亂倫稱為「靈魂謀殺」。沃爾茲博士在看過了這些不同的定義嘗試之後,想提出另一種對亂倫的命名,這一命名特別觸動了作者,並一針見血地指出了亂倫體驗的核心。他認為,亂倫是「靈魂謀殺」(Seelenmord)。 「靈魂謀殺」這個詞會立刻讓人們聯想到某種嚴重的犯罪;靈魂謀殺與非人道有關,與毀滅人的本質有關,與攻擊人的尊嚴和身份認同有關。這就是為什麼作者使用靈魂謀殺這個詞,特別是在人們都熟知的大屠殺這類背景下。在本書中,作者舉出:靈魂謀殺總是與權力有關,與消滅和摧毀人格的慾望有關。◤對治療性侵後創傷的心理工作者來說,本書提供了協助受創者療癒與轉化的方式,是一本實用手冊!作者接到許多督導邀請,並聽聞治療師們報告每天都有被性侵來訪者,讓他們不堪重負,這時便需要專業的培訓、指導與支持。而那些被傷害到躲在生命角落裡的受害者,更是需要專業的支持、理解和被看到。受到性創傷的你,不是孤身一人……家庭、學校、組織中的權勢性侵、亂倫與性剝削,在臨床心理學家烏蘇拉.沃爾茲眼裡,所造成創傷之深可謂「靈魂謀殺」,因為這行為不僅毀滅人的本質,更攻擊了人的尊嚴和身分認同。所幸,本身生命歷程豐富的沃爾茲從自身與臨床的經驗看見創傷修復的可能,透過《靈魂謀殺》,她指引了療癒的明路。本書爬梳了性剝削背後的社會與文化的結構問題,不僅指出心理、社會與文化層面對女性加諸的種種不利,更前所未見地點出亂倫受害者經常受治療師再次虐待的爆炸性事實。身為榮格心理分析師,沃爾茲引入「靈魂」的觀念看待性創傷,認為創傷經歷可以摧毀意義,使人的靈性層面蒙上陰影,但也正是「靈魂」的深度,使得對意義與愛的體驗成為可能。沃爾茲說:「我們需要有公開的討論來幫助受害者,讓他們知道自己並不孤單……並發展出更具建設性的應對方式。」本書分為上、下兩篇。上篇「亂倫的魔咒」提及文化、神話與心理學中權勢性侵的脈絡;下篇「治癒之路」則為亂倫倖存者提供因應的策略,並探討對受害者的治療方式與當中可能的盲點。這是一本陪伴之書,讓受傷者知道有人在身邊給予他/她們重新貼近自我情感與身體的希望,靈魂也有再次修補、復原的潛能。―――鄭重推薦(按姓氏筆劃排列) 王浩威|作家、精神科醫師、臺灣榮格心理學會理事長朱惠英|心理學博士、助理教授、諮商心理師、臨床心理師紀惠容|勵馨基金會前執行長彭仁郁|臺灣臨床
庫存:1
定價:680 元, 優惠價:9 612
弒母:梅蘭妮.克萊恩的痛苦、瘋狂與創造
滿額折
作者:茱莉亞.克莉斯蒂娃  出版社:心靈工坊文化  出版日:2023/09/20 裝訂:平裝
本書特色◤ 透過文學大師兼精神分析師茱莉亞・克莉斯蒂娃的視角,再次深入認識梅蘭妮.克萊恩的思考、著作與其對精神分析領域的貢獻。◤ 從精神分析與文化批判的脈絡上,看梅蘭妮.克萊恩如何走出佛洛伊德的理論,開創出其獨特的論述,這無論在當時或以現在仍以父性價值掌控的學界來看,都是創舉、是革新、是激勵。◤ 這也是一本梅蘭妮.克萊恩的傳記兼評論,在作者茱莉亞・克莉斯蒂娃的爬梳下,細看這位天才女性如何在精神分析治療中獨樹一格、如何影響精神分析領域,甚至引領人們回到精神分析的最初心――探究人性,並從失落的碎片中獲得深刻領悟。沒有弒母,內在客體與幻想就無法建構,而修復是不可能的……──克莉斯蒂娃梅蘭妮.克萊恩對精神分析的重要性不言可喻,她是佛洛伊德最重要的後繼者之一,也是兒童分析與客體理論的先驅。但《弒母》所展示的絕非眾人所知的克萊恩,在法國當代重量級學者與評論家克莉斯蒂娃的「天才女性三部曲」之一中,她對克萊恩的生平、理論與其影響力有了更宏觀、細緻且顛覆的描繪,讓人得以透過更多面的角度理解這位大師級人物。在層層疊疊的理論爬梳與互文下,克莉斯蒂娃評論了克萊恩對兒童分析的重要論述──包括母親先於父親的關係、兒童的想像與現實客體,乃至於弒母的概念。為了再次找回自我,與母親分離的「弒母」階段是必要的。克萊恩的許多概念承襲了佛洛伊德的伊底帕斯理論,同時帶來開創性的延伸。若說克萊恩是精神學界的開創者,那麼克莉斯蒂娃就如同克萊恩的守護人,讓人們得以了解克萊恩不僅沒有叛離佛洛伊德,還在母親功能與內在性上開創獨到的見解。令人動容的,不僅是克萊恩對兒童精神病患的積極投入,更是她對於苦痛、焦慮的直面。例如她對病童直接做出的詮釋,雖然直白殘酷,但反而為個案開啟了一條修復的道路。透過本書,讀者將再次體悟精神分析不該僅有閹割情結,母親的功能也是關鍵,因此即便失去帶來痛苦;死亡帶來焦慮,若能妥善運用母親象徵,迷失、斷裂的自我便能找到整合的路。沈志中|台灣大學外文系教授林耀盛|台灣大學心理學系教授姜 余|巴黎第七大學精神分析與心理病理學博士、巴黎佛洛伊德精神分析協會(SPF)會員紀金慶|台灣師範大學助理教授洪素珍|台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副教授俞翔元|台灣拉岡實踐與推廣協會理事長高榮禧|國立清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副教授張亦絢|作家、文學評論者彭仁郁|中研院民族所副研究員、法國巴黎大學精神分析學博士黃涵榆|台灣師範
庫存:4
定價:780 元, 優惠價:9 702
這不是社會新聞
79折
作者:菲利普.貝松  出版社:寶瓶文化  出版日:2024/03/26 裝訂:平裝
真實故事啟發、引人深思的家暴目睹兒小說。★內容簡介這不是社會新聞,也不只是虛構小說。「爸爸剛剛殺了媽媽。」我們沒有學過如何面對這樣的災難。然而,它卻降臨在我們身上。──── 真實故事啟發、引人深思的家暴目睹兒小說 ───▍一個人要花多久時間才能從創傷裡走出來?▍這僅僅是時間的問題嗎?▍「這不只是婚姻糾紛導致的悲劇,而是持續的暴力和恐懼造成的結果。」▍法國跨足文學、影視重要作家,菲利普.貝松的溫柔凝視。「爸爸剛剛殺了媽媽。」十三歲的妹妹蕾雅從家鄉撥來一通電話,兄妹兩人從此成為失去母親的小孩,也是殺人犯的孩子。他們傷痛無助,卻無法真正憎恨父親。兄妹雙雙坐上法庭,聆聽審判,不停追索記憶──這起命案如此令人心碎,但一切有跡可循。審判結束,事情卻並未落幕。蕾雅白天沉默失語,夜裡驚醒尖叫,身上出現一條條刀尖劃過的痕跡;她在這裡,也不在這裡……本書受真實事件啟發,從十九歲少年的視角出發,講述家暴慘案裡,受害者不止受暴者自身,也包含目睹一切發生的孩童。事發過後,他們陷入崩潰與矛盾,逃不開漫長的自責、懊悔與追問,所要承受與修復的傷不亞於傷亡者。破碎的幼小靈魂將持續在悲憤與惶恐無助中,一邊抽離自己,一邊重建自我。★誠摯推薦劉仲彬(臨床心理師)__專文作序李桐豪(作家)許菁芳(作家)彭仁郁(中研院民族所副研究員)隋棠(知名演員)盧郁佳(作家)__攜手推薦(依姓氏筆劃序排列)★各界推薦●「父親殺了母親之後,孩子們該如何活下來?透過子代的娓娓敘說,這部寫實小說不僅是對宰制女命的父權霸權的控訴,它更像一場細膩的心靈解剖練習,冷筆切入由權力、慾望、情感纏結成的幽微家庭肌理,亦側寫了當代司法與心理專業介入的侷限。」──彭仁郁(中研院民族所副研究員)●「從陽臺放眼望去,像這樣難以置信的故事,就發生在眼前無數屋簷下。卻在這次才被描繪出來,筆觸冷靜如同手術刀。故事逼視著我們,要求我們以注視回應。」──盧郁佳(作家)●「被留下來的人沒有比較幸運,因為他們要修復的,是看不到進度的東西。沒有肉眼可及的疤痕,沒有變淺的結痂,他們的傷被包覆在身體裡面,成了科學儀器無從掃描的創口。貝松用文學接手無人聞問的新聞,讓創傷得以被正視,對正在墜落的孩子而言,這是最溫柔的緩衝。」──劉仲彬(臨床心理師)●「殘酷、令人心碎。」──《ELLE》雜誌●「震憾人心、苦澀、難以忘懷。」──《Lire》雜誌●「每個在他稱之為『社會事件』
優惠:大專開學書展
庫存:2
定價:380 元, 優惠價:79 300
聆聽與療癒之路:政治暴力創傷療癒服務工作手冊
滿額折
作者:王婉禎; 朱乃瑩; 何雪綾; 郭家明; 許琬琳; 彭仁郁; 黃仲玄; 蔡昇倍; 魏瑄慧-作; 王增勇-編  出版社: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  出版日:2022/03/05 裝訂:平裝
聆聽與療癒之路――政治暴力創傷療癒服務工作手冊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30個工作天)
定價:250 元, 優惠價:9 225
白色說書人與微塵望鄉 (劇本書)(電子書)
70折
  • 電子書
作者:詹傑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2021/07/16 裝訂:電子書
阿爸,其實我一直瞞著你。 在你過世前幾個禮拜,我有收到政府通知,說要找當年受難者的家屬,要跟我們道歉補償,還我們公道。有一個記者跑到家裡來,說我是陳國樑唯一活著的親人,現在接到消息,有什麼感覺?我不知道,我應該要有什麼感覺? 【金鐘編劇詹傑雙雙入圍台新藝術獎劇作】 名人推薦(依姓氏筆畫) 邱安忱/同黨劇團團長 吳榮昌/弘宛然古典布袋戲團團長 黃武山/山宛然客家布袋戲團團長 彭仁郁/中研院民族所副研究員 鄭嘉音/無獨有偶劇團藝術總監 《白色說書人》 *入圍第16屆台新藝術獎年度「表演藝術獎」 *台南藝術節、台灣戲曲藝術節、台中歌劇院2019 NTT遇見巨人系列節目邀演 *戲曲跨界導演 戴君芳 x 金鐘獎編劇 詹傑 x 獨角戲 邱安忱 布袋戲偶走馬上陣,搬演說書人的戲夢人生 望盡白色恐怖年代的靜寂與喧囂 信手捻來,布袋戲偶在阿爸手裡靈活醒轉 午寐時刻,文彬最記得亂臭蓋的父親帶他上天入地吹牛編故事 領著千面英雄廖添丁,遁入孫悟空、濟公、武松、潘金蓮曲折身世 然而當一封隔了三十幾年才寄達的訣別遺書, 銳利劃開小家庭的平靜日常, 文彬這才發現,有一雙更大且不可見的手,惘惘然 讓失智老父如戲偶般,迷途在失落年代, 這回,說書人要緩緩道來自己的故事。 台新藝術獎評審團特別獎導演戴君芳,跨界執導 特邀布袋戲大師陳錫煌嫡傳弟子,吳榮昌、黃武山操偶 搭配英國藝術家Tim Budden剪紙作品 在虛實錯雜舞台上,搬演說書人的戲夢人生。 故事一開頭,主角「王文彬」在父親逝世後的頭七之日,試圖招喚父親的靈魂歸來,一場虛實錯雜的戲夢人生就此展開。午寐時刻,文彬最記得亂臭蓋的父親帶他上天入地吹牛編故事,在廖添丁、孫悟空、濟公、武松的變幻之下,在人與偶的對話互動間,父子的情感記憶、塵封的身世之謎,一一揭露。當真相昭然若揭,謊言、憂愁、悔恨在心中滋生蔓延,透過不同視角的自白,是否終將撥開迷霧,走向釋然? 本齣作品以戒嚴時期的歷史傷痕為背景,刻畫出大時代下小人物的自私、愛恨與無可奈何。由跨界導演戴君芳、金鐘編劇詹傑、資深演員邱安忱與布袋戲操偶師吳榮昌、黃武山共同呈現,結合獨腳戲、布袋戲、剪紙、紙紮藝術、光影等元素,並將日常生活物件轉換成布袋戲的展演戲台,由演員邱安忱一人分飾七角,與戲偶同台,人與偶的情感羈絆令人動容。 ***** 《微塵
閱讀器:書紐電子書
定價:350 元, 優惠價:7 245
不只哀悼:如果記憶有形狀
滿額折
作者:鄭安齊  出版社:沃時文化  出版日:2022/06/01 裝訂:平裝
如果暴政的受害者已然消逝,我們該何從哀悼? 如果加害者的面目模糊,我們該如何指認? 如果不義的塑像已被高高豎起,我們的選擇是否只剩拆除? 如果受難者的紀念碑遲遲無法建立,我們怎麼一起合作? 閱讀本書,重新審視台灣百年的不義歷史與暴政結構。藉由德國轉型正義中的文化實踐案例,作者走訪、爬梳、研究,嘗試指出一種可能的方向:一個不再需要紀念碑的時刻。──共同思索未來,跨領域推薦必讀──前端傳媒台灣組主編何欣潔/作家吳音寧/TIDF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策展人林木材/駐德自由記者林育立/中山社會科學院助理教授林傳凱/中研院歐美所助研究員邵允鍾/轉角國際專欄作者阿潑(黃奕瀠)/作家馬翊航/不義遺址研究者張維修/C-LAB 策展人、前《藝術家》雜誌總編輯莊偉慈/新加坡電影節前策展人、台灣國際人權影展選片人郭敏容/政大台文所助理教授陳佩甄/東吳政治系教授陳俊宏/政大創新國際學院助理教授陳虹穎/同志諮詢熱線協會創會理事長、《台灣同運三十》作者喀飛/中研院民族所副研究員彭仁郁/工作傷害受害人協會專員、RCA員工關懷協會組織工作者賀光卍/中研院法律所研究員、台灣民間真相與和解促進會理事黃丞儀/台大城鄉所副教授黃舒楣/台灣文化法學會理事長、台灣文化政策研究學會理事廖凰玎/藝術家、台藝大雕塑學系助理教授劉千瑋/中研院民族所助研究員劉文/策展人、東海美術系專任助理教授蔡明君/陽明交大人社系副教授蔡晏霖/鄭南榕的女兒、鄭南榕基金會董事鄭竹梅/前文化部長鄭麗君/劇作家、大慕影藝內容總監簡莉穎/《毋甘願的電影史》作者蘇致亨/北藝大助理教授、作家顧玉玲/策展人、南藝大藝創所副教授龔卓軍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定價:720 元, 優惠價:9 648
戰爭與社會:理論、歷史、主體經驗
滿額折
作者:汪宏倫 等  出版社:聯經  出版日:2014/07/10 裝訂:平裝
戰爭如何創造歷史?戰爭如何孕生社會?戰爭如何形塑人們的主體經驗?克勞塞維茲說:「戰爭是政治的延續」 由汪宏倫主編,朱元鴻、汪宏倫、姚人多、莊佳穎、彭仁郁、黃金麟、趙彥寧、鄭祖邦、藍適齊等專家學者所撰寫《戰爭與社會:理論、歷史、主體經驗》則是指出:「社會是戰爭的延續」 戰爭是形塑人類歷史的重要力量,也是探討現代性(modernity)不可或缺的一環。《戰爭與社會》共分十章,是台灣社會學界對這個新興研
優惠:聯經出版全書系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定價:590 元, 優惠價:79 466
遠方有哀傷,此地有我:從性侵受害者到倖存者,一段陪伴者同行的創傷療癒之路(電子書)
  • 電子書
作者:陳潔晧; 徐思寧  出版社:寶瓶文化  出版日:2023/04/27 裝訂:電子書
▍他用《不再沉默》告訴每個受傷的孩子:這不是你的錯。 ▍現在,他用這本書竭力宣告── ▍任何一個受傷的人,都有機會重新開始。 「三歲那年,奶媽一家四口性侵了我。 整整三年,如同禁臠。」 曾經他想吶喊,卻沒有聲音。 潘朵拉的盒子一打開,埋藏多年不願面對的痛苦回憶如惡火襲來, 他癱軟在地,退回到三歲的自己, 脆弱、敏感、被恐懼與不安籠罩罩…… 2016年以《不再沉默》一書揭露童年創傷的陳潔晧,多年來在妻子徐思寧的陪伴下,艱難但堅定地,一步步走在復原重建的路上。在妻子無盡的愛與耐心傾聽、理解中,一顆被冰封的心逐漸拾回跳動的勇氣。 本書由陳潔晧與妻子徐思寧共同撰寫,詳述兩人長期的相互陪伴與療傷之路。這是台灣第一本由創傷倖存者與陪伴者共同撰寫、從「陪伴」角度出發的理解與療癒之書,為陪伴者指引方向,也為創傷者帶來希望與力量。 ▍「縱使痛苦如地獄之火,我願一起置身火海。」 我想知道他的需求,我在意他的感受。 或許這份傷痛永遠有不能觸碰之處,但我願意在餘生的時間, 進入他孤獨的世界。 ──徐思寧 不是透過妻子的眼睛,我看不見真實的自己。 時間一點一點慢慢在轉動,我像是薛西佛斯, 每天背負我能背負的重量,一點一點搬移過去的困難。 ──陳潔晧 名人推薦 小劉醫師 劉宗瑀(外科醫師) __專文作序 王玥好(勵馨基金會執行長) 王婉諭(立法委員) 神老師&神媽咪 沈雅琪(資深教師) 彭仁郁(中研院民族所副研究員、法國分析空間學會臨床精神分析師) 隋棠(演員) 鐘穎(諮商心理師、愛智者書窩版主) __療癒推薦 看著潔晧與思寧溫柔而細膩的文字,我忍不住掉下眼淚。感謝這本書的出版,讓我們看見倖存者與陪伴者在復原途中,艱難但堅定的每一步。──王婉諭(立法委員) 看過潔晧第一本書,到這本他與思寧的創作,想起曾有位勵馨服務的倖存者在復原歷程中頓悟:「受害不是我的錯,但讓自己好起來是我自己的責任。」而好的親密關係品質,對復原有著極關鍵的作用。潔晧在探索心靈幽暗地下室的過程中,因著思寧的陪伴,加上二人用創作轉化創傷的方式,為陪伴倖存者的創傷療癒之路,寫下令人動容的故事。──王玥好(勵馨基金會執行長) 注意聽!孩子說的故事裡總是包含著嘲弄邪惡的元素,但有些孩子的
閱讀器:書紐電子書
定價:252 元, 優惠價:1 252
這不是社會新聞(電子書)
  • 電子書
作者:菲利普.貝松  出版社:寶瓶文化  出版日:2024/03/01 裝訂:電子書
真實故事啟發、引人深思的家暴目睹兒小說。 ★內容簡介 這不是社會新聞,也不只是虛構小說。 「爸爸剛剛殺了媽媽。」 我們沒有學過如何面對這樣的災難。 然而,它卻降臨在我們身上。 ──── 真實故事啟發、引人深思的家暴目睹兒小說 ─── ▍一個人要花多久時間才能從創傷裡走出來? ▍這僅僅是時間的問題嗎? ▍「這不只是婚姻糾紛導致的悲劇,而是持續的暴力和恐懼造成的結果。」 ▍法國跨足文學、影視重要作家,菲利普.貝松的溫柔凝視。 「爸爸剛剛殺了媽媽。」十三歲的妹妹蕾雅從家鄉撥來一通電話,兄妹兩人從此成為失去母親的小孩,也是殺人犯的孩子。 他們傷痛無助,卻無法真正憎恨父親。兄妹雙雙坐上法庭,聆聽審判,不停追索記憶──這起命案如此令人心碎,但一切有跡可循。審判結束,事情卻並未落幕。蕾雅白天沉默失語,夜裡驚醒尖叫,身上出現一條條刀尖劃過的痕跡;她在這裡,也不在這裡…… 本書受真實事件啟發,從十九歲少年的視角出發,講述家暴慘案裡,受害者不止受暴者自身,也包含目睹一切發生的孩童。事發過後,他們陷入崩潰與矛盾,逃不開漫長的自責、懊悔與追問,所要承受與修復的傷不亞於傷亡者。破碎的幼小靈魂將持續在悲憤與惶恐無助中,一邊抽離自己,一邊重建自我。 ★誠摯推薦 劉仲彬(臨床心理師) __專文作序 李桐豪(作家) 許菁芳(作家) 彭仁郁(中研院民族所副研究員) 隋棠(知名演員) 盧郁佳(作家) __攜手推薦 (依姓氏筆劃序排列) ★各界推薦 ●「父親殺了母親之後,孩子們該如何活下來?透過子代的娓娓敘說,這部寫實小說不僅是對宰制女命的父權霸權的控訴,它更像一場細膩的心靈解剖練習,冷筆切入由權力、慾望、情感纏結成的幽微家庭肌理,亦側寫了當代司法與心理專業介入的侷限。」──彭仁郁(中研院民族所副研究員) ●「從陽臺放眼望去,像這樣難以置信的故事,就發生在眼前無數屋簷下。卻在這次才被描繪出來,筆觸冷靜如同手術刀。故事逼視著我們,要求我們以注視回應。」──盧郁佳(作家) ●「被留下來的人沒有比較幸運,因為他們要修復的,是看不到進度的東西。沒有肉眼可及的疤痕,沒有變淺的結痂,他們的傷被包覆在身體裡面,成了科學儀器無從掃描的創口。貝松用文學接手無人聞問的新聞,讓創傷得以被正視,對正在墜落的孩子而言,這是最溫柔的緩衝。」──劉仲彬(臨床心理師) ●「殘酷、令人心碎。」──《ELLE》雜誌 ●
閱讀器:書紐電子書
定價:266 元, 優惠價:1 266
不想談也沒關係:心理師帶你以非語言方式,為封閉的心靈打開些許空間,擺脫失落,獲得療癒(電子書)
  • 電子書
作者:蘇鈺茹; 蔡詩詩; 陳祺杰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2024/04/09 裝訂:電子書
你是否也曾有過茫然失落,內心有苦卻說不出的經驗? 其實,還有更多「說」之外的方式, 可以陪伴你度過人生中那些徬徨無助的時刻 大心診所心理師,《教學即興力》、《媽寶心理學》作者 王家齊 諮商心理師、REBT理情行為心理治療國際治療師與督導訓練師 武自珍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彭仁郁 臨床心理師、伴旅心理治療所所長 曾心怡 High媽。心理師 黃乙白 ──療癒推薦(依姓氏筆畫序) 說不出口的失落,就交由非語言方式來治癒 一本寫給想幫助自己或身旁親友的書 你是否正因為天生性格、性別角色,或是害怕表達時遭受二次傷害等等因素,而無法用言語表達或紓解內心諸如焦慮、憂鬱、悲痛、憤怒、恐慌、無力等複雜的感受? 三位資深心理師綜合多年諮商經驗,歸納出十一種常見的情境,如工作壓力、學習挫折、性騷擾、配偶外遇、喪親……,幫助你看到人在碰到上述狀況時可能會有的身心反應與情緒表現,說明人們不願意開口談論創傷事件的原因與機制,並提供語言以外的自我療癒方法,陪伴你脫離困境。 本書結合了案例故事、清晰易懂的心理知識,以及實用易行的方法,無論你是想為自己或摯友、伴侶、家人提供協助,或者你是從事專業助人工作,都能從書中找到合適的方法來幫助自己或身邊的人。 療癒推薦(依姓氏筆畫序): 人心中最深的痛苦,多半是沒有語言的。於是,一直鼓勵朋友、伴侶、孩子:「你怎麼了?心裡有事要跟我們說啊!」立意雖然良善,效果不一定好。《不想談也沒關係》是一本教你超越語言的限制,運用身體、創作與即興,傳達安心、理解與陪伴給對方的好書。 ──大心診所心理師,《教學即興力》、《媽寶心理學》作者 王家齊 《不想談也沒關係》作者蔡詩詩、蘇鈺茹、陳祺杰三位藝術心理諮商師,用不同的型態、方式、活動,引導讀者可以用非語言的方式,經歷體會真實的情感,表達自己的情緒。――諮商心理師、REBT理情行為心理治療國際治療師與督導訓練師 武自珍 這是一本適合大眾,也適合心理工作者閱讀的好書。我們可以透過文字理解到情緒流轉在語言與非語言之間,不論是說出口的與沒說出口的感受,都值得被好好體會。你會感受到這本書陪著你安頓自己。 ──臨床心理師、伴旅心理治療所所長 曾心怡心理師 人生並不都是圓滿跟幸福,真實的生命不是這樣的,痛苦跟遺憾,帶著走也沒有關係,我們還是可以
閱讀器:書紐電子書
定價:265 元, 優惠價:1 265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