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隔靴搔癢,這是教學與實戰經驗的完美結合!必讀,引用大量臺灣本土案例,貼近臺灣特有的文化情境! 行銷企劃很難嗎?行銷做什麼?企劃做什麼?怎麼做?對想入門的人而言,這是一本瞭解全貌,扎根打底的入門書。從理論到實務,從思考分析、創意展現到實務操作,按部就班step by step,豐富的個案一目瞭然。跟隨書中的行動綱領走,讓您激發行銷創意從一無所有到應有盡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整合行銷
亞洲週刊華文十大小說得主魯迅文學獎中篇小說獎得主如果說《燕食記》投射了什麼寓言面向,可以說是君子「近」庖廚的故事。從飲食風物著眼,寫出嶺南世紀滄桑,涉及粵港多重掌故,出虛入實,耐人回味★王德威主編撰序,「當代小說家Ⅱ」系列新作★後革命時代的抒情紀事,雙城中的雙主角,宛若《對照記》一樣的趣味對港粵美食有興趣的讀者不能錯過這本小說。葛亮寫盡民國以來粵菜的掌故傳奇、南渡香港後的創新與妥協,旁及江浙菜系在香江的異軍突起。從廣州得月閣極品「一盒三蓉」到太史蛇宴,從般若庵裡傳出的清粥「熔金煮玉」到十八行發明的「水晶生煎」,粵菜滬菜流變寫來如數家珍。當然,飲食背後的故事才是重點。小說始於香港,轉向廣州,再回到香港。故事中的師徒二人各自成為廣州和香港部分的主要人物。葛亮描寫這對師徒如何從結識到發生齟齬,又如何相互應和,終生不悔,令人動容。禮失求諸野。民國到共和國,仁人志士、政客梟雄奉主義、信仰之名大肆鬥爭,斵喪多少身家性命。比起大人先生盤踞的政壇官場,師徒二人的廚房反而成了最乾淨的地方。——王德威(美國哈佛大學Edward C. Henderson講座教授)所以「飲茶」和「點心」,可謂是嶺南飲食文化最為接近民生的部分。前者是表,關乎情感與日常的儀式;後者是裏,確實是紛呈的「好吃」所在。——葛亮//香港飲食文化近半個世紀的流變,油鹽醬醋之餘,歷史惘惘的威脅——革命與抗戰,內戰與南遷,離散與回歸——未嘗或已,悲歡故事由此展開。本書從粵港茶點出發,寫了葉鳳池、榮貽生、陳五舉、戴鳳行、露露等五代廚師的滄桑跌宕,更以廚師榮貽生傳奇的一生貫穿全書梗概,取廣州、香港雙城為背景,透過飲食寫人的內在世界與細膩情感,復以食物勾勒出清末、抗戰、新中國誕生、改革開放等時代的風起雲湧與街頭巷尾的雜談軼事。從廣州到香港,榮貽生、陳五舉這雙師徒交會的人們——太史向翃胤、七少爺向錫堃、大少奶奶何頌瑛、榮慧生、葉鳳池、音姑姑、音姑丈、司徒雲重、司馬先生、謝醒等各色人物,這是他們的「雙城記」。雙城中的芸芸眾生,時而奢華;時而衰頹,他們於世浮浮沉沉,看盡繁花盛世,也順應乖舛人生,不論如意或失意,食物終將成為支撐精神的唯一,舉凡蓮蓉月餅、水晶蝦餃、熔金煮玉、傍林鮮、三蛇會、龍鳳會、菊花鱸魚、太史豆腐……,在在牽繫著他們的命運。故事呈現出飲食在時代的磨礪中成為一枚切片,質地淳厚,卻蘊含著日積月累的苦辣酸甜。它的邊緣確實鋒利